初中语文古诗词鉴赏经典练习题

发布时间:2019-08-20 19:49:10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初中语文古诗词鉴赏

 1. 下列对诗词句子的品析有误的一项是(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A.《天净沙秋思》表现了一个羁旅漂泊的游子浓烈的思乡之情,被称为秋思之祖

B.“小桥流水人家创设一种清新淡雅的境界,表现了游子对大自然的喜爱以及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C.作者把平淡无奇的客观景物连接成一幅简洁苍凉的水墨画,将无限愁思自然寓于画面中,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D.“断肠人在天涯描绘出天涯游子凄楚、悲怆的内心世界,画龙点睛,直抒胸臆。

 2.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题。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A.淳朴的农民朋友邀请诗人到家里作客,他对诗人说,请别嫌弃农家的酒有些浑浊,今年农作物丰收了,家里有丰足的鸡和猪款待您

B.在前住农家的路上,诗人越过一重重山,蹚过一道道水,正疑惑无路可行之时,忽见柳林浓绿,花丛艳丽,一个村庄出现在眼前.一路走来,诗人感悟到了生活的道理:在走投无路的时候,只要努力探索,就一定能寻找到出路,到达目的地

C.春社祭日已临近,村民们穿着布衣,带着素帽,你吹着箫,我击着鼓,一起快乐地庆祝丰收村子里仍然保存着古朴浓厚的乡俗民风

D.热情的主人,变幻的美景,淳朴的民风,都使诗人不但流连忘返,还与村民相约;虽然自己年老体弱,即使拄着拐杖,即使是在月夜,以后也可能随时再来登门拜访

 3. 下列对《蒹葭》的节选诗句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A.此诗以男女恋爱为题材,表现的是主人公追求恋人的热烈感情

B.“蒹葭苍苍,白露为霜采用的是《诗经》中常用的的手法,点明故事发生的季节在深秋,为诗歌创设了一个萧瑟的意境

C.“溯洄从之溯游从之是通过连续匆匆的寻求行动,表现了主人公内心的焦急和痴迷

D.选文没有直接抒情,没有叙述这位恋人对心上人如何思念,而是通过行动含蓄表现内心的情感

 

4. 选出对杜甫《春望》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A.试题中的字有观望”“希望”“盼望之意。诗人观望到国破山河在的惨景,希望战火平息,盼望能与家人团聚

B.颔联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感时一语承上,以恨别一语启下,章法分明

C.“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表达了战乱中诗人对亲人的强烈思念之情

D.尾联中写白头,而且稀疏到不胜簪的地步,并非写实,而是用夸张手法突出自己的苍老之态

 5. 对下面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A.首联凄凉地弃置身写出诗人长期谪居的痛苦经历,流露出诗人压抑已久的愤激心情,为全诗定下了感情基调。

B.颔联用典贴切,感情深沉,闻笛赋表达了诗人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叹,烂柯人表达了诗人对故友的怀念。

C.颈联景、情、理相结合,对举”“”“,体现了诗人豁达的胸怀和奋发进取的精神,同时喻含新事物不断涌现的理趣。

D.尾联点明馈赠原意,既是对友人关怀的感谢,也是和友人共勉,长精神三字含义深刻,表达了诗人意志不衰、坚忍不拔的气概。

 6. 选出下列对《春望》赏析有误的一项(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A.这是一首五言律诗,写于安史之乱期间,作者当时被叛军掳至长安

B.首联描写了作者到长安后看到的残破不堪、乱草丛生的悲凉景象

C.“家书抵万金既写出了家书难得的现实,也表达了作者希望战乱早日平息,盼望得到家人消息的迫切心情

D.尾联叹息衰老,直接抒发了作者强烈的忧国忧民和思亲之情

 7. 对下面这首诗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乌。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A.全诗紧扣诗题望岳,赞美了泰山的雄伟气象,意境开阔

B.首联以设问提起,表达了作者看见泰山时的惊喜和仰慕之情

C.颈联写了望山的人和归林的鸟。表现了作者归隐山林的志趣

D.尾联由望岳而生登岳之志,表现了诗人登泰山而小天下的决心

 

8. 阅读下面古诗词,完成题。

        春江晚景

        张九龄

        江林皆秀发,云日复相鲜。

        征路那逢此,春心益渺然

        兴来只自得,佳处莫能传。

        薄暮津亭下,余花满客船。

        []①那:同,怎、何。    ②渺然:广阔辽远的样子。

1)下面对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中与诗歌题目中字直接照应的词语有江林津亭客船

B.本诗首联描绘了树木繁茂、落霞与夕阳交相辉映的春江晚景,色彩艳丽,含蓄地传达出作者喜悦的心情

C.颔联则间接抒发作者在征路上见到美景时喜出望外的心情

D.尾联复写春江景色,日落西山,整个江面沐浴在夕阳的余晖中,水面泛着金光.飘落的花瓣伴着晚霞洒落在渡口的客船上,这样一幅绮丽迷人的景象,怎不让人赞叹

2)下面对这首诗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用典与写实相结合,含蓄而又自然

B.本诗以咏物为题材,脉络清晰而且顺畅

C.颔联、颈联对仗工整,符合律诗的要求

D.全诗的语言清新淡雅,又不失朴实之风

 9. 下列对诗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A.首联作者用凄凉地弃置身述说了自己被谪居遭遗弃的境遇,也表达了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的心情

B.颔联用典故抒写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慨,作者用王质烂柯的烂柯人典故,说自己在外二十三年,如今回来,许多老朋友都已去世,只能表示悼念而已

C.颈联寓哲理于写景之中,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蕴含深刻的哲理,情感由先前的伤感低沉转变为慷慨激昂,表达了乐观的精神和豁达的襟怀

D.尾联点明了酬答白居易的题意.刘禹锡在朋友的热情关怀下,表示要振作起来,重新投入到生活中去.表现出坚韧不拔的意志

 10. 对下面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夜泊钱塘

(明)茅坤

江行日已暮,何处可维舟?树里孤灯雨,风前一雁秋。

离心迸落叶,乡梦入寒流。酒市哪从问,微吟寄短愁。

A.颔联借用孤灯一雁意象,渲染了孤独凄凉的氛围

B.颈联”“两字精妙传神,写出了乡愁之强烈;,将乡愁化无形为有形,写出乡愁之绵长

C.诗人停舟钱塘,入市沽酒,借酒消愁,思乡之愁终于得以派遣

D.这是一首羁旅诗,全诗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抒发了诗人浓浓的思乡之情

 

11. 选出对曹操的《观沧海》赏析有误的一项(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A.“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两句,直叙其事,交代了观海的地点

B.“水何澹澹洪波涌起六句,动静结合,写出了大海波澜壮阔、山岛高耸屹立、草木生机勃发的特点

C.“日月之行若出其里四句,是诗人对眼前实景的描绘,生动地展现了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磅礴气势

D.全诗意境开阔,气势雄浑,让我们感受到诗人的博大胸襟和远大的政治抱负

 12. 对《望岳》一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A.首联用设问的方式写出远望中的泰山郁郁葱葱,绵延连亘,掩映齐鲁大地.恢宏壮阔,极富气势

B.颔联中的字生动形象地写出泰山像一把巨斧,把阴阳和昏晓劈开,泰山险峻、雄伟的高大形象给人深深的震撼

C.颈联中的曾云”“归鸟是诗人细望所得,心胸激荡,云层重叠;凝目细视,归鸟入林,给人心胸开阔之感

D.“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写出了晚年杜甫的内心感受,他体会到当时社会的黑暗,心生惆怅之情

 13. 下列对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登岳阳楼(其一)

陈与义

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

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

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

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限悲

A.首联先写地理位置,巧用”“西两个方位词,并以湖、江系之.再写傍晚时举目所见,由近及远,引人遐思

B.颔联也说地理位置,却加入了厚重的历史感;也说黄昏时分登楼观景,却融入对眼前美景的由衷赞美,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

C.颈联万里三年对举,分别从空间、时间的跨度上来叙事,表现了靖康之难带来的痛苦,收到了双重叠加的艺术效果

D.尾联风霜明指自然事物,实喻社会现象,语意双关;老木沧波一句更是饱含作者无限感慨,言尽而意无穷

 14. 下面对苏轼《浣溪沙》一词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A.上阕写景,山下小溪边,长着矮小娇嫩的兰草,松间沙路洁净无尘,画面清新优美,淡雅宁静

B.“潇潇暮雨子规啼一句写黄昏时潇潇细雨中杜鹃的啼叫声,正所谓鸟鸣山更幽,突出了环境的静谧.

C.下阕转入抒怀,门前流水尚能西句,写词人由西流的溪水,想到人生无再少,因此为时光流逝、人生短暂而叹息.

D.全词情景交融,恬淡优美的景色,富有情趣的语言,充满人生哲理的议论,表现了词人执着生活、呼唤青春的情怀.

 15. 阅读下面古诗文。回答相关问题。

        菩萨蛮书江西口造壁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

鸪。

1)下面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菩萨蛮:词牌名

B.书江西口造壁:题目,主要点明词的写作地点

C.书:书籍

D.余:我

2)下面对《菩萨蛮书江西口造壁》一词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词从内容上看,属于一首怀古伤今之词。

B.“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这两句是说向西北方的汴梁(北宋时的都城)望去,可惜被无数青山遮住了视线,表达了对中原的思念及对中原地区长期沦陷未能收复的惋惜之情。

C.“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在词中的含义是:青山再高,也挡不住滚滚东流的江水;国家虽然破败,但也挡不住军民收复失地的决心。现在常常被引喻成这样的哲理:客观规律不可抗拒,因为历史毕竟要发展。

D.本词的最后两句写到了诃人在黄昏时刻听到了鹧鸪伤感凄切的鸣叫声,流露了词人悲观绝望的心态。

 16. 浣溪沙

        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词抒写对人事变迁、聚散无定的惆怅和对春意衰残、时光流逝的叹惋。

B.对春花落去、燕子归来的景象,词人既感到似曾相识,又觉得无可奈何。

C.词的上阕,写词人看着眼前的景况,勾起了对昔日欢聚的回顾,由此感叹时光的易逝。

D.词的下阕,描写春花的凋谢飘落及燕子的归来,抒发了词人伤春怀旧的情感。

2)下列对本词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夕阳西下几时回?一句,表面是在发问,实际上是在抒发一种深重的感慨。

B.“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这两句将景与情紧密地融合在一起,景中寓情,情景交融。

C.“小园香径独徘徊一句中徘徊反映了词人的心绪不宁,字更道出了词人孤寂之深,伤感之重。

D.词人巧妙运用典故,善于用白描的手法写景抒情,语言平实直白。

 17. 对下面这首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A.一二句借齐鲁大地来烘托泰山那拔地而起、参天耸立的形象.岱宗即东岳泰山

B.第五句的意思是诗人看见山中云气层出不穷,心胸为之荡漾.

C.七八句化用孔子的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抒发了诗人登上泰山之后的感受

D.全诗切着字而写,热情赞美了泰山神奇秀丽的景色和高大雄伟的气势,也透露出诗人早年的远大抱负

 18. 选出对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赏析有误的一项(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南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A.“是这首词的风格特色,即在情感、形象、语言诸方面都豪放、壮美.

B.“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这三句生动地描述了作者想象中的军营生活,形象地表达了作者对从军杀敌、建功立业的向往.

C.“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这两句描写了战斗场面,马快弦急说明战斗的激烈和顺利.

D.最后一句充满了作者壮志不遂的抑郁、愤慨,满含悲壮之情.

 19. 诗词鉴赏。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各题。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1)对这首诗的内容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A.本诗是韩愈写给自己的侄孙韩湘的,诗题中左迁一词是降职、贬官之意。

B.“圣明在这里指皇帝,与圣上、陛下、天子等词意义相同。

C.“家何在”“马不前,表明作者感到回朝廷无望和前途渺茫。

D.“肯将衰朽惜残年,传递出作者由于年老而不得不屈服的悲愤之情。

2)对这首诗赏析不当的一项是(

A.“朝奏夕贬两相对照,突出时间之短,说明获罪之速,隐含作者忧愤之情。

B.“写广度,云横而不见家,也不见长安;写高度,风雪载途,英雄失路。

C.颈联虽隐去了诗人的自我形象,但苍凉的画面仍具有撼动人心的力量。

D.表现手法上,本诗采用叙述手法入诗,体现了韩愈诗以文为诗的特点。

 20.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本题。

渔家傲

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词人坐在船上在风浪颠簸中赶路,仰望着天亮前云雾弥漫、繁星摇动的天空,迷糊之中梦见自己来到天帝的住地,听到天帝情意恳切的问候

B.作者自认为是有惊人句的成功女词人,但她并未就此满足,她还有新的更大的人生追求,那就是传说中三座仙山上的幸福生活

C.尽管人生之路留下痛苦的叹息,但词人并未放弃对幸福的追求,她还要像大鹏那样展翅高飞,她还要风把她所乘坐的小船送到美好的仙境

D.这首词借助奇妙的景象,通过与天帝的一问一答,抒发了词人对沧桑流离人生的感叹和对美好生活的追

 

21. 《渔家傲》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A.“四面边声连角起写出边塞战马嘶呜、朔风狂吹树木的尖啸和军营号角的凄厉.

B.“长烟落日本有塞外苍茫的意境,但与孤城闭连接之后又含有了肃杀之气.

C.“羌管悠悠霜满地借悠悠的笛声和满地的秋霜渲染出塞下¨悲凉而哀伤的气氛.

D.“将军白发征夫泪是由于功业未建、故乡难返,与风景异的内容毫无关联.

 22.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题。

        秋风引

        刘禹锡

        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

        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

1)此诗中,诗人流露出哪种情思?(

A.送别之情

B.思归之心

C.喜悦之意

D.愤怒之思

2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意境与下面哪一项相近?(

A.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B.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C.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D.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23. 选出对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赏析有误的一项(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唐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A.这首诗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抒发了作者的忧国忧民之情

B.诗涛的颔联,运用典故,抒发了诗人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慨

C.诗的颈联,运用比喻抒发计人身世之感,其中也包含着事物新陈代澍的哲理

D.诗的尾联,长精神三字,含义深刻,表明诗人并不消极气馁,而是要重新抖擞振作

 24. 阅读下面的这首元曲,完成下题。山坡羊·潼关怀古

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对这首曲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曲的主题是吊古抒怀,表达了悲愤伤感之情,揭示出人民的悲惨命运所在。

B.写法上把写景、抒情和议论有机地结合为一体,特别是曲末评议历代兴亡和百姓的关系,引人深思。

C.曲中所反映的是明代现实生活的写照,饱含着人民的血泪。

D.这首怀古曲是从人民的命运着眼去评判历史,其思想境界远远高出一般的怀古之作。

 25. 品读下面这首古诗,选出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长歌行

《汉乐府》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A.“朝露待日晞中的可理解为晒干焜黄华叶衰中的可理解为衰败

B.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人用托物言志的手法,通过自然景物的盛衰规律来警示我们要珍惜时光,及时努力。

C.诗的最后两句堪称点睛之笔,它精练醒目,与岳飞《满江红》中的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有异曲同工之妙,均是千古名句。

D.作者的目的是通过描写冬葵、百川,赞美万物的勃勃生机。

 26. 下列对《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A.这首五言诗,作者是被称为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

B.首联第一句点出了送别的地点,第二句把读者的视线引向了杜少府即将赴任之地。

C.颔联写离情别意,重在点出相同之处,即同为宦游人。

D.尾联紧承颈联而来,诗人嫌弃杜少府在临别之时像小儿女一般哭鼻子、抹眼泪。

 27.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闺意献张水部

(唐)朱庆馀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欣赏提示]朱庆馀,唐代诗人,越州(今浙江绍兴)人,宝历进士,官秘书省校书郎。其诗辞意清新,描写细致。有《朱庆馀选集》。

此诗写了作者28岁那年应进士考试之前,又题为《近试张水部》。唐代应进士科举的士子有向名人行卷的风气,以希求其称扬和介绍于主持考试的礼部侍郎。朱庆馀此诗投赠的对象是当时擅长文学而又乐于提拔后进的官水部郎中张籍,又称张水部。

选择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A.作者以新嫁娘自况,描摹新婚夫妇闺房之乐,写得十分委婉曲折,用意是用这首诗表明自己才华横溢,请予推荐。

B.“舅姑本指公婆,在诗中比拟主考官员,待晓堂前拜舅姑说的是临近考试,马上就要受到主考官员的评定了。

C.“夫婿一词比拟了张籍,妆罢低声问夫婿细致入微地刻画出作者虚心征求意见的情志。

D.此诗运用比兴手法,本意在于表达自己作为一名应试举子,在面临关系到自己政治前途的一场考试时所特有的不安和期待。

 28.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题。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A.淳朴的农民朋友邀请诗人到家里作客,他对诗人说,请别嫌弃农家的酒有些浑浊,今年农作物丰收了,家里有丰足的鸡和猪款待您。

B.在前住农家的路上,诗人越过一重重山,蹚过一道道水,正疑惑无路可行之时,忽见柳林浓绿,花丛艳丽,一个村庄出现在眼前。一路走来,诗人感悟到了生活的道理:在走投无路的时候,只要努力探索,就一定能寻找到出路,到达目的地。

C.春社祭日已临近,村民们穿着布衣,带着素帽,你吹着箫,我击着鼓,一起快乐地庆祝丰收——村子里仍然保存着古朴浓厚的乡俗民风。

D.热情的主人,变幻的美景,淳朴的民风,都使诗人不但流连忘返,还与村民相约;虽然自己年老体弱,即使拄着拐杖,即使是在月夜,以后也可能随时再来登门拜访。

 29. 对下面这首诗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鸟鸣涧

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A.“人闲桂花落一句中,诗人精心捕捉了花落这一动态情景,映衬春山之幽静,取得了以动写静的艺术效果。

B.“桂花落表明春天将逝,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之情。

C.“月出惊山鸟写一轮明月破云而出,月光洒进山林,惊醒了已入梦的山鸟。

D.“时鸣春涧中,写山鸟误以为天色将晓,不时发出鸣叫,画面生动有趣。

 30. 对诗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A.这是一首七言绝句,前两句写出了飞来峰塔之高,后两句写登飞来峰塔的感想。

B.这首诗前两句的意思是:我登上飞来峰顶寻找高高的塔,听说每天黎明鸡叫的时候,在那里可以看到日出。

C.这首诗的后两句表面看是写自然现象,实际暗指社会现象。这里表示自己站得高,看得远,不怕阻挠。

D.作者善于把抽象的事理寓于具体形象中,借景抒怀,表明自己不畏艰难,对前途充满信心。

 31. 对下面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A.这是一首触景生情的写景诗,在春夏之交作者泊舟北固山下,眼望长江两岸的风景,抒发思乡的愁绪,全诗层层相因,浑然一体。

B.开头两句点明题意,客路行舟暗含着诗人旅居在外、神驰故里的漂泊情思,与尾联的乡书”“归雁遥相呼应。

C.颔联写船上所见景色,其中”“”“”“四字炼得好,写出春潮涌涨、江水浩荡的壮观景象,为下联描写作了铺垫。

D.颈联从炼意着眼,把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用拟人化语言赋予它们人的意志和情感,蕴含一种自然的理趣。

 32. 阅读下面古诗词,完成题。

        春江晚景

        张九龄

        江林皆秀发,云日复相鲜。

        征路那逢此,春心益渺然

        兴来只自得,佳处莫能传。

        薄暮津亭下,余花满客船。

        []①那:同,怎、何。    ②渺然:广阔辽远的样子。

下面对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中与诗歌题目中字直接照应的词语有江林津亭客船

B.本诗首联描绘了树木繁茂、落霞与夕阳交相辉映的春江晚景,色彩艳丽,含蓄地传达出作者喜悦的心情

C.颔联则间接抒发作者在征路上见到美景时喜出望外的心情

D.尾联复写春江景色,日落西山,整个江面沐浴在夕阳的余晖中,水面泛着金光.飘落的花瓣伴着晚霞洒落在渡口的客船上,这样一幅绮丽迷人的景象,怎不让人赞叹

 33.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题。

        秋风引

        刘禹锡

        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

        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

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意境与下面哪一项相近?(

A.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B.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C.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D.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34. 下列对古诗的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春  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A.前四句写眼前所望春天都城的破败之景,后四句抒发思念亲人的盼望之情.

B.在颔联中,诗人移情于物,通过花鸟的情态表达了自己感时伤世的内心情感.

C.诗人得不到家信,是因为战乱引发了长安城内一场持续了三个月之久的大火.

D.全诗意脉贯通,情景兼具,内容丰富,感情强烈,是一首脍炙人口的佳作.

 35.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对整首词理解、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A.本词是作者送给挚友陈同甫的,充满了爱国主义激情

B.本词在梦想和现实之间形成了强烈对比,结尾句尤为悲壮

C.词中有赢得生前身后名句,可见作者功名思想严重

D.词作说明作者虽感到壮志难酬,但仍不敢忘却国事

 36. 阅读古诗《次北固山下》,完成下列各题。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颔联写船上所见景色,”“”“”“四字炼得好:潮平________风正________

2)请从内容和情感的角度,谈谈你对诗句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的理解。

 

37.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由入诗:国都沦丧,城池残破,虽然山河依旧,可是衰草遍地,林木苍苍。

B.颈联中抵万金是运用借代的修辞手法表现家书的珍贵,表达了作者思念家人的强烈情感。

C.尾联中刻画了一位忧愁万分,苍老颓唐的诗人形象,白发越来越少、越来越短,简直连簪子都插不上了。

D.杜甫的诗作在总体上反映了唐王朝由盛而衰的变化过程,这首诗是作者中年所写,充分体现了诗作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

2)结合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两句诗,说说诗人是如何抒发情感的。

 38. 钱塘湖春行(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钱塘湖春行》描写的是________的景色,是从水面初平、________等词语透露出来这一特点的。

2)《钱塘湖春行》以________为线索,描写了西湖早春的明媚风光,抒发了诗人喜悦的心情。第________句和第________句是颔联,颈联(第三联)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

3)解释诗句中加线的词语。

几处早莺争暖树________

最爱湖东行不足________

4)钱塘湖即________ 因为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此湖还有个别称:________

5)本诗以为着眼点,抒发了________ 的感情。诗中直抒胸臆表达这种感情的一个词语是________

6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中的两个动词很有表现力,请说说这两个动词好在何处。

 39. 雁门太守行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对下列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黑云:比喻敌军。 B.角:号角。 C.临:来临。 D.声不起:声音不响。

2)对该诗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抒情浓郁的山水田园诗,作者在诗歌中抒发了忠君爱国的真挚情感。

B.全诗一共八句,既有声音的描写,也有色彩的描写。

C.作者描写战争的惨烈场景,并没有进行具体的战争场面的刻画,而是从颜色入手。

D.诗人运用了”“”“”“”“燕脂等凝重色彩,烘托肃杀而悲壮的气氛。

 40. 阅读下面一首词,回答问题。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王观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1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两个比喻句历来被人称道,请简要分析其妙处。

2)词的下片抒发了哪几种情感?请概括作答。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初中语文古诗词鉴赏

一、 单选题 (本题共计 35 小题 ,每题 3 分 ,共计105分 )



1.

【答案】

B

2.

【答案】

B

3.

【答案】

B

4.

【答案】

D

5.

【答案】

B

6.

【答案】

D

7.

【答案】

C

8.

【答案】

C

D

9.

【答案】

B

10.

【答案】

C

11.

【答案】

C

12.

【答案】

D

13.

【答案】

B

14.

【答案】

C

15.

【答案】

C

D

16.

【答案】

B

D

17.

【答案】

C

18.

【答案】

B

19.

【答案】

D

C

20.

【答案】

B

21.

【答案】

D

22.

【答案】

B

A

23.

【答案】

A

24.

【答案】

C

25.

【答案】

D

26.

【答案】

D

27.

【答案】

C

28.

【答案】

B

29.

【答案】

B

30.

【答案】

B

31.

【答案】

A

32.

【答案】

C

33.

【答案】

A

34.

【答案】

C

35.

【答案】

C



二、 古诗词鉴赏 (本题共计 5 小题 ,每题 15 分 ,共计75分 )

36.

【答案】

两岸才显得宽阔,帆才有悬空的态势

示例一:诗人想到(诗句)要借雁足来给他传递家书,表达了诗人浓浓的思乡之情(乡愁)。

示例二:诗人希望北归的大雁捎一封家信到洛阳,表达了浓浓的乡愁(思乡之情)。

译文:

旅途在青山外,船儿泛着湛蓝的江水向前。

潮水涨平,两岸之间水面宽阔;顺风行船恰好把帆儿高悬。

残夜还未消退之时,新的太阳已从海上升起;旧年尚未过去,江上已流露春意。

寄去的家书不知何时到达,希望北归的大雁捎到洛阳去。

赏析:

首联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意思是遍布异乡游子足迹的驿路,从北固山中伸出,又蜿蜒伸向山外;沿水路疾驰的小船,也飞到绿水前面去了。

次联潮平江岸阔,风正一帆悬,具体写江面的景色。在天将亮时,诗人远望江面,因为潮满而觉得江面仿佛比昨日增宽了;这时有一只帆船,顺风东下,使沉寂了一夜的长江顿添生气。字写出了诗人视觉的特殊感受;字显示了江面的平静被打破,点出旅客思乡心切,不待天明已催舟进发了;字表示帆的醒目高张,这一联写得明快雄奇,将长江下游潮涨江阔、烟波浩渺的壮美景色生动地展现出来,传达出诗人心灵中要乘长风以破万里浪的豪迈感。

第三联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将大江日出的壮景给淋漓尽致地描绘出来了。北固山下江面开阔,举目远望,仿佛一眼即能望尽东方地平线。在这残夜将尽的晓色中,一轮红日从东方江面上冉冉而升,天亮了,放眼江岸,万物复苏,诗人突然觉得江南的春天来得特别早,春之命脉,仿佛是伸入了旧年年底一样。这一联诗人无意于说理,然而却于景物描写中形象地昭示了一切新生事物都必须从陈旧的母体中脱胎而出的客观辩证法。

末联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既承接上联的残夜旧年,又照应首联的客路,写诗人在眼前景物触发下内心勃然而生的思乡之情。旧的一天消逝了,旧的一年也过去了,而诗人却仍然漂泊流浪,如雨中浮萍,到底什么时候能重返故乡,连泊舟中的诗人自己也不清楚,因此他只好寄希望于春光中北归的大雁为自己传书了。

37.

【答案】

B

2)作者以花、鸟为”“的主体,移植于物,写花、鸟的落泪惊心,表达了作者感时伤世(忧伤国事)的深沉感情。

38.

【答案】

早春,早莺新燕浅草争暖树啄春泥(答对两个即可)

诗人行踪,,,对偶

向阳的树,不够

西湖,西子湖

喜爱钱塘湖春天美景,(最爱)

两个动词,写出了一幅早莺争向暖树,新燕啄泥衔草的动态场景,生动的展示了初春的蓬勃生机。

39.

【答案】

C

C

40.

【答案】

词人把流水喻为美人流转的眼波,把山峦喻为美人蹙集的眉峰,将无情的山水化作有情,极言浙东山水的美丽可爱。

惜春之情和送别之情以及对朋友的祝福之情。

译文:

水像美人流动的眼波,山如美人蹙起的眉毛。想问行人去哪里?就是要到像南方佳丽眉眼之间风情万种的地方。刚送走了春天,又要送你回去。假如你到江南,还能赶上春天的话,千万要把春天的景色留住。

赏析:

词的上片写回程的山水行程。水是山是两句,借景抒情,化无情为有情,将山水塑造成也会为离情别绪而动容的有情之物。词人把水比作闪亮的眼睛,把山喻为青翠的蛾眉,对仗工整,巧妙形象地描绘出眼前这幅诗情画意的山水清景。其中,眼波而未流,表现出词人极力克制自己的感情,不愿让友人因为自己的低落而增添伤感,做到出以淡语,含而不露。词人通过这一设想来暗示鲍浩然之浙东的心切。欲问行人二句,用问句提起友人行踪,侧面写送别,点出行人此行的目的是:眉眼盈盈处,亦见用笔灵动、造语新奇。另外,上文山水与眉眼合写,亦意味着归途处处有山水,处处有眉眼,既是词人远望目送的眼光,又是鲍浩然心上人盼归的眉眼。

上片含蓄地表达了词人与友人的惜别深情,下片则直抒胸臆,兼写离愁别绪和对友人的深情祝愿。词人用出人意料的想象把送春和送人联系在一起,用两个字递进,深刻描写词人的离愁幽情。才始送春归写出才刚送别春天,心中还满怀着伤春之愁;又送君归去则再添了别恨,离愁更深。若到江南二句再发奇想,词人将心中沉痛之情暂时搁置,对友人送出美好祝福,叮嘱友人如能赶上江南春光,务必与春光同住。既饱含惜春之情,又寓之祝福之意。这个既是反映鲜花如锦的春天季节,也喻指他与心上人生活在一起。这两句,一反送别词中惯常的悲悲切切,写得情意绵绵而又富有灵性。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ea5c8dc9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f1ecd5b.html

《初中语文古诗词鉴赏经典练习题.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