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发布时间:2019-08-24 21:34:35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第二课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 知道始皇帝的来历,郡县制的建立,

2. 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

3. 理解:历史概念:郡县制、中央集权制度;皇权是封建专制国家的权力中心;秦朝中央官制的特点。

4. 比较郡县制与分封制的异同;分析巩固统一措施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

1. 阅读历史材料和从中获取有效信息的方法。

2. 史论结合、论从史出。

【情感态度价值观

1. 认识秦朝统一在中国历史上重大进步作用,培养维护国家统一的爱国主义情感。

2.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长时期的特点,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本课重点】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三要素:皇帝制度的确立,郡县制的推行,从中央到地方一套完整的官僚体系的形成)。

【本课难点】

秦朝创建中央集权制度的作用和影响

二.预习指导:带着下列问题去阅读课文并回答问题

1. 阅读教材根据教材完成秦国统一过程表

秦统一过

地区

过程

意义

中原

北部

岭南

西南

2. 郡县制度最早出现在秦朝吗?为什么?

3. 简述秦朝郡县制度设置的基本情况有哪些?

4. 秦代施行的郡县制度与西周分封制相比最大的差别在哪里?

5. 秦代实行郡县制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6. 西汉初年在地方行政制度上与秦朝略有区别的地方在哪里?

7. 简述秦朝在中央设置的最重要的官员及其职责。

8. 在秦朝的中央行政体制下,皇帝裁决军国大事的主要依据是什么?它有哪些好处?再想一想,为什么这一制度后来被秦始皇破坏?这是偶然的吗?为什么?

9. 西汉武帝时期,为了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又采取了哪些措施,有何重大的历史意义?

3.教学过程

4.【导入新课】

5.播放电视剧《秦始皇》的片头曲,调动学生的兴趣,然后通过提问导入新课。

6.提问:你知道这部电视剧讲的是哪个皇帝的故事吗?

7.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讲述:这部电视剧反映的就是在中国历史上被称为“千古一帝”的秦始皇。在中国历史上,对秦始皇的争议很大,有的人称誉之为“千古一帝”,也有的人则认为他是一个暴君。但是不管人们怎么争论,一个不变的事实就是如果你要研究中国历史,就不能不研究秦始皇。从一统天下到建章立制,秦始皇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大一统”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8.【讲授新课】

9. 一、秦朝大一统的实现

10.引导学生回忆初中所学习过的相关历史知识,在此基础上教师总结讲述如下:

11.西周灭亡以后,周平王东迁洛邑,历史上的东周开始。东周又称为春秋战国时期。这是中国古代史上的一个空前混乱的时代,同时也是一个发生着深刻变革的时代。说它空前混乱,是因为周平王东迁以后,周王室的实力大为衰落,再也无力控制各地诸侯。这样一些强大的诸侯国崛起,为了争夺土地、财富和人口,不断发动着战争。春秋历时242年,其中战争朝聘483次;战国更是以连年战争不断而得名。长期的诸侯混战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说它发生着深刻的变革,是因为在这一时期,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以及诸侯争霸的需要,奴隶社会逐渐瓦解,封建社会正在形成。在这个过程中,后世所采用的许多政治制度也在这个时期开始萌芽。

12.在春秋战国五百多年的战乱中,诸侯国的数目由于兼并战争而逐渐减少。到了战国时期,基本上只剩下了齐、楚、燕、韩、赵、魏、秦等七个主要的诸侯国。在这七个国家中。秦国由于推行商鞅变法,进行了充分而彻底的改革,国力日益强盛,在长期的战争中多次打败东方六国,逐渐取得了对其他国家的优势地位。

13.到了秦王政上台的时候,秦国的实力空前加强。秦国所控制的土地和人口已经与东方六国的总和相当,在军事上更是保持着绝对优势。这样,在秦王政的指挥下,从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秦国相继灭亡了东方六国,基本上完成了对中原地区的统一(在这个过程中可以补充有关秦王政的故事)。

14.中原的统一完成以后,北方少数民族匈奴族构成了对秦朝的直接威胁。匈奴是生活在蒙古草原上的少数民族,在战国时期强大起来,对当时的秦、赵、燕三国构成了严重威胁。这三个国家不得不在北方修筑长城进行防御。秦朝统一中原以后,公元前215年,秦朝大将蒙恬率领大军出击匈奴,收回了河套地区。此后,秦朝开始把秦、赵、燕三国长城连接起来并加以延续,构成了一道长达万里的军事防御工程-长城。这是当时军事工程建筑技术水平的杰作,也是当时强大国力的体现。同时,为了加强与北部的联系以及快速调动军队和物资,秦朝还修筑了“直道”,被称为古代的高速公路,这些都加强了北部边防。

秦灭六国以后,秦军也展开了统一岭南地区的战略攻势。岭南地区的主要居民是越族人,越族很早就与中原有着密切的联系。秦军的军事行动遭到顽强抵抗,其中导致秦军失败的重要因素是运输困难。于是在公元前214年,秦朝开凿了沟通湘江水系和漓江水系的灵渠,以便于补充兵员和军需物资。经过激战,终于平定岭南。秦在岭南地区设置郡县,实行军事镇守和行政管理。这是岭南地区归入中央王朝管辖的开端。

在西南地区,秦朝还在当时被称为“西南夷”(今云贵高原和川西及甘南)地区,开辟了“五尺道”,并在其中一部分地区任命官吏。这是该地区进入中原统一政权版图的开始。

这样,经过秦帝国的长期征战,不但平定了六国,而且对周边地区也实行了有效的政治控制。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正式建立起来。秦王朝统一的完成,不仅扩大了统一帝国的规模,而且推动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可以说,这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划时代的巨变。从此,统一成为中国政治的一个最基本的内容。如何理解这一点呢?可以参考以下资料:

“昔者五帝地方千里,其外侯服夷服,诸侯或朝或否,天子不能制。今陛下……平定天下……法令由一统,自上古以来未尝有,五帝所不及。” —《史记·秦始皇本纪》

根据本段材料结合夏商周时代的政治特点以及以后历代王朝的史实对此进行解释。

提问:秦朝能够实现国家统一的原因有哪些?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思考,教师在此基础上进行总结归纳:(1)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客观上要求加强各个地区之间的联系,打破诸侯割据状态;(2)人民群众的要求;(3)秦国商鞅变法增强了秦国的实力,为统一奠定了基础;(4)秦王政的个人历史作用,制定了正确的战略策略,善于用人。

2、从中央到地方的机构设置-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秦始皇完成国家的大一统以后,为了巩固新建立起来的疆域辽阔的庞大帝国,在总结以往的统治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在政治制度上进行了重大变革。秦始皇的改革措施对以后影响深远,其所确立的政治体制的框架一直被以后的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发展。下面,就让我们看看秦始皇在建章立制方面都有哪些具体的措施吧。

展示图示:

(1)中央的政治体制

1、皇帝制度的确立

秦始皇所确定的中央政治体制中,首先建立的就是皇帝制度。在中国古代有一个传统的政治习惯,这就是“新王改制”。据说一个新的王朝建立起来以后,新兴的圣王必须“与民变革”,具体措施就是殊徽号,易服色,改正溯,异器械,考文章,权度量等。所以秦始皇也不例外。而在秦始皇所确定的政治制度体系中,第一个历史性的创造就是为在位的最高统治者发明了“皇帝”的称号,皇帝制度由此确立。关于“皇帝”名号的由来,《史记·秦始皇本纪》为我们做了详细的描述:

秦初并天下,(秦王政)令丞相、御史曰:“……天下大定。今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其议帝号。”丞相绾、御史大夫劫、廷尉斯等皆曰:“ 昔者五帝地方千里,其外侯服夷服,诸侯或朝或否,天子不能制。今陛下……平定天下……法令由一统,自上古以来未尝有,五帝所不及。 臣等谨与博士议曰:‘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贵。’臣等昧死上尊号,王为‘泰皇’,命为‘制’,令为‘诏’,天子自称曰‘朕’。”王曰:“去‘泰’,著‘皇’。采上古‘帝’位号,号曰‘皇帝’。他如议。”

从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出秦始皇为什么要采用“皇帝”这个词呢。原来在古代,皇有“大”的意思,皇的意思一是辉煌;又有大、伟大的含义,人们把祖先或者神明称作为是“皇”;帝则是上古时人们想象出来的主宰万物的最高神明,在古代曾一度被用来称颂作出了杰出贡献的政治首领。我们所说的“三皇五帝”都是远古时期著名的部落联盟首领,是像神明一样的人物。所以“皇帝”之称实际上就是古代传说中“三皇五帝”的合称。赢政将“皇”和“帝”合起来,说明他认为自己的权势与功德已经超越了三皇五帝,单纯的“皇”或者是“帝”已经不能显示出他的尊贵了,这就使得秦始皇将“皇”和“帝”连起来称为“皇帝”。

所以,“皇帝”名号的确立,是秦完成统一大业的产物,显示了皇帝“唯我独尊”的权势和地位。从此,“皇帝”成为我国历代最高封建统治者的称谓。在确立“皇帝”这个称号的同时,秦始皇还规定了许多尊君、维护皇帝最高权力的制度和办法,从而创立了皇帝制度。秦始皇创立皇帝制度,不是偶然的,而是春秋战国以来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秦始皇创立的一切制度,都只为了一个目的:“天下大权,集于中央;中央大权,集于皇帝”。皇帝就是国家,国家就是皇帝。皇帝制度的基本内涵主要由三点组成,即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

为了显示皇帝独尊作出许多皇帝专享的规定,包括:秦始皇自称为“朕”。此字以前任何人都可以用来表示“我”的意思,但是自秦以后成了皇帝独享的字。还有玺印,“秦以前,民皆以金玉为印,龙虎钮,唯其所好。秦以来,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史记集解》)。以前一般人的印都可以称“玺”,但是现在只有皇帝的御印才可以称“玺”,而且只有皇帝才能用玉质的玺。另外,皇帝的“‘命’为‘制’,‘令’为‘诏’”(《史记·秦始皇本纪》)。“制”为皇帝涉及制度的命令,“诏”为皇帝诏告臣民的一般命令。

皇权至上、皇帝独裁,是皇帝制度的核心内容。在这种制度下,皇帝的权力是无限的,“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充分体现了皇权专制的特色。皇帝所说的话就是法,是判断一切是非的标准与行为规则,是具有最有效力的法律。皇帝实行独裁统治,总揽一切大权,所谓“主独制于天下而无所制也”。在这种制度下,国家从中央到地方的主要官吏由皇帝任免,调动军队的虎符由皇帝掌握,皇帝的话就是法律(“言即法律”)。

总之,皇帝是封建国家权力的最高主宰。这种至高无上的皇权专制不仅是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核心,而且也是维护“家天下”的重要保障。它为以后两千多年的中国封建专制社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总的来看,在我国封建社会的特定时期,皇帝制度在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统一,封建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反抗外来侵略等方面,是起过进步作用的。但是,皇帝制度的发展,造成了极端腐败的封建专制,加强了对农民的残酷剥削和对人民的精神束缚,桎梏了封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在中国历史上又起着极大的反动作用。

不过,秦始皇在发展创立了新的政治制度的时候,对旧的政治制度也有继承。你能想一想秦始皇继承了哪些以前就已经存在的政治制度了吗?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总结:这就是王位世袭制和宗法制。秦始皇幻想自己的统治能够长久的延续下去,于是自称为“始皇帝”,后世的皇帝称为“二世”、“三世”至于“万世”。这既是王位世袭制的体现,也反映了宗法制的内容。

2、中央三公九卿制的确立

除了皇帝制度以外,在中央行政机构上,秦始皇在总结了春秋战国以来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确定了三公九卿制度。引导学生看书,自己学习掌握以下内容:三公九卿官职的具体称呼及其职责范围。教师着重点明以下内容:(1)秦始皇所创建的这套中央官僚机构有两个明显特点:第一,它是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行政体制。“三公九卿”分工严密,各司其职,但都要围绕着皇权这一中心来设置和运转。最高官职,如“三公”等相互牵制,任何人都无法独揽大权,最终军政大权完全操纵在皇帝一人手中,保证专制皇权不致旁落。第二,充分体现出“家天下”的特点,“九卿”中奉常、宗正、郎中令、将作少府等官职就是为皇室专设的,是为皇帝私家服务的。国与家同治,这是封建时代的统治特点。(2)中央三公九卿的官员都是由皇帝任命的,官员职位不能世袭。

在皇帝和三公九卿制的中央行政体制下,丞相、御史大夫和诸卿以“朝议”的方式讨论国家军政事务,成为皇帝裁决的依据。这种大臣议政的办法可以集思广益,是一种在君主专制制度下减少决策失误的好办法。但是大臣议政讨论的结果最终只能由皇帝决定。在君主专制制度之下,一旦皇帝推行极端的君主专制,大臣议政制度也就很难坚持下去。例如秦始皇晚年迷信神仙,深居宫中,大臣根本见不到皇帝,在这种情况下,朝议制度也就难以进行。

(2)地方上的政治体制—郡县制的推行

通过我们前面所学习的知识可以知道,西周建立以后,在地方上实行了分封制。那么,秦朝在完成“大一统”以后,在地方行政机构上又会实行什么样的管理制度呢?请看以下历史资料:

丞相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始皇下其议於群臣,群臣皆以为便。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後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

—《史记·秦始皇本纪》

这是统一完成以后,围绕着在地方上实行什么样的行政管理制度而进行的一次朝议。让学生根据材料围绕以下问题进行讨论思考:(1)这次朝议双方各坚持什么地方行政制度?各自的理由是什么?;(2)秦始皇最后支持李斯,其根本出发点是什么?

在学生讨论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总结:秦始皇最后选择了郡县制作为地方行政制度。从根本出发点上来说,是吸取了历史上的经验教训,为了有效的维护秦王朝的统治,巩固大一统局面。而从历史渊源上看,实行郡县制也是春秋战国以来政治制度发展的必然结果。

西周实行的是分封制,进入春秋战国时期以后,随着奴隶社会的瓦解,分封制也逐渐崩溃。春秋时期诸侯在新征服的地区不再分封,而是设立“郡”或“县”由国君进行直接管辖,郡县长官也有国君任命。战国时代,首先由三晋建立起以郡统县之制,且设立郡县的区域也由边境扩展到腹地。秦国在兼灭六国的战争中,在一些新攻占的地区已设郡县管理。由此可以得出结论:分封制被郡县制所取代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依据教材对郡县制下的具体内容进行讲述,也可以由学生进行自学掌握。

对郡县制和分封制进行比较。仍然利用上面的材料并结合教材上的知识,让学生对郡县制和分封制进行比较。在这个过程中,通过让学生讨论思考,教师合理引导得出正确的结论:郡县制与分封制相比最主要的区别就在于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郡县长官一概由皇帝任免调动,不得世袭。这就避免了分封制下的诸侯割据混战的局面,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所以郡县制的建立,是中央集权制度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也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难怪王夫之说:“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合古今上下皆安之,势之所趋,岂非理而能然哉。”

三、汉承秦制—西汉对秦朝政治制度的继承和发展

西汉王朝建立以后,大体上沿袭了秦王朝的官僚制度,因此历史上称之为“汉承秦制”。西汉在政治制度上也有发展,具体的表现在以下方面:

1、地方行政制度上有郡国并行制转向实行郡县制。教师进行简单讲解即可。

2、西汉汉武帝时期设置十三部刺史和司隶校尉,加强了朝廷对地方上的控制。

根据以上两点,让学生思考:西汉在政治制度上的发展主要是在哪些方面?西汉的措施有什么影响?

【小结】

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专制统治的政治制度,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得到加强和完善。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eab26e10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1e2d6df.html

《大一统的秦汉政治.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