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荡山中文版

发布时间:2017-01-08 14:01:43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1.雁荡山概况

中国地大物博名山众多,有泰山之雄伟,华山之险峻衡山之烟云嵩山之灵秀恒山之奇绝千姿百态各具特色而坐落于浙江省温州乐清境内的雁荡山不附五岳类他山以锐峰叠嶂怪洞石门飞瀑称绝东南第一名山”、“天下奇秀之誉为中国十大名山之一曾经有人问一位多次游览雁荡山的老人雁荡比之黄山如何答曰各有千秋黄山雄奇雁荡灵奇雁荡山山峦起伏连绵不绝面积约450平方千米有大龙小龙灵峰灵岩雁湖等风景区胜景多达500余处其中灵峰灵岩和大龙这“二灵龙”被称为雁荡三绝

2.大龙景区

一进大龙景区便见眼前的山岩高低有致凹凸参差形态各异,如石佛聚会,揭开了灵奇雁荡山游览的序幕。一旁这两座山峰,一高一低,二石相倚,状似少妇抱儿,因名“抱儿峰”。四周磊磊石峰跟随着游人所在位置的变化不停的变换着形状,有一峰多态之神妙。它们或拟兽或拟物,形状栩栩如生,激发着人们的想象力。剪刀峰位于连云嶂口锦溪的右侧,一峰耸立,上分为二,似两股略开口的蟹,又像一把大剪刀。随着观察角度的不同,此峰变化极多。清朝有人说:“千百峰影名不同,此峰变化更无穷”。确非夸大之辞,步移景换,从这里观赏剪刀峰,那顶端的开口又仿佛是一只正在取食的啄木鸟。雁荡的山峰大多拔地而起,巍峨壮观,不同于那些玲珑多姿的山峰,而是高耸入云,气势磅礴,奇峰怪石,悬崖叠嶂。桅杆峰又是剪刀峰的变化之一,因剪刀峰呈多个方向开裂,所以不同方向的景观造型明显不同。清人陈梦说在游大龙时,曾被这变幻莫测的峰形弄得莫名其妙,不识桅杆峰原是剪刀峰的化身,后经僧人指点,才明白,三峰只一峰也,易地三变其形,入则为剪刀,中立则视为天柱,尽处则状如展旗。作为苍山的支脉,雁荡山的岩石是距今1.3亿年以前地质学上称为中生代侏罗纪的流纹岩组成的。由于受到断裂构造的破坏,垂直裂隙发育,经流水作用,风化侵蚀,多作柱状构造,形成拔地而起的岩峰,石柱,石墩,景色奇特秀丽,故有“地貌造型博物馆”之称。唐末诗僧贯休的《诺讵罗赞》中有雁荡经行云漠漠,龙宴坐雨濛濛之句。这“龙宴坐雨濛濛”指的便是眼前的大龙瀑布。只见一道细长的瀑布,自虚空处,气势高昂地飞流下泻,瀑布从半空中飘忽而下,不到几丈,犹如烟雾,微风吹来,随风飘转,落入潭中,忽成圆圈,忽成曲线,其状恰似游龙戏水,以优美的姿态打动着游人。清代袁枚在《大龙湫》诗中曰:“龙之势高绝天,一线瀑走兜罗棉;五丈以上尚是水,十丈以下全为烟;复百丈至千丈,水云烟雾难分焉”,写出了大龙瀑布高悬的气势。大龙的景色和姿态,随着季节、风力晴雨等的变化而不时变换。盛夏时节,雷雨初过,大龙像一条发怒的银龙,从半空中猛扑下来,震天撼地。在晴朗的冬日,大龙像一串散珠,在阳光照射下呈现出色彩绚丽的五色长虹奇观。阳春三月,大龙又是一番面目,从嶂顶瓢泄而下,不到几丈,就化为烟云。瀑下的潭水也别具一格,在那瀑布流泻的地方,是一片蔚蓝就像一块硕大的宝石,渐渐地,它由蓝变绿了,变成浅绿色的翡翠。踩在潭水中的石块上,闭上双眼,任由那湿辘辘的水流飞上面颊,透入心灵,一泓清泉在手,就像捧着一个鲜活的生命,油然间使你感到龙瀑布之美,不在它的宏大,而在它的灵气。雁荡自奇,不附五岳,龙所注,别为一川。雁荡瀑布之美,首推大龙。作为我国“四大名瀑之一”,大龙瀑布变幻多姿,令人叫绝。清代诗人的诗句“欲写龙难着笔”,概括了瀑布所具有的那种用语言难以描述的独特魅力。飞渡是雁荡山独有的民间绝技,源于已有数百年历史的悬崖绝壁采药活动。表演时,当地山民在相距约250米的山峰峰顶之间拉起一根钢索,在二三百米的高空表演各种惊险节目。缘绳渡涧,空中筋斗,高空骑车等动作,惊险刺激,堪称一绝,是雁荡山人勇敢品性的生动写照,为雄奇的峰峦增添了几许亮色。在高山白云之间,这凌空飞架的钢索,同这山水形胜,形态万千的雁荡山,共同组成了一幅极尽雄、奇、险、秀、幽、的图画。这摩天劈地、拔自绝壑的峰,这变化无穷、气势磅礴的嶂,这夺人心魄的大龙瀑布,组成了非同寻常、出人意料的自然奇观。真可谓观一山如历海内名山,让人领略到雁荡山所独具特色的山水之美。

3.方洞景区

方洞景区位于大小龙间公路北侧的山崖上,灵岩景区的西面,是雁荡山前山最险峻的景区之一。这里有古洞古庙,洞内有三处滴泉,还有开凿在几百米高悬崖上,长达千米的凌空栈道,和搭嵌在两座高峰之间的铁索吊桥,风光绮丽,险峻迷人。方洞经栈道通仰天湖,全长1100多米,其间奇岩、异洞、飞瀑遍布,与附近诸峰组成一幅绚丽多彩的自然山水画卷。景观大多处在海拔320至360米高的嶂岩峭壁中,富有缥缈神奇的色彩。登上栈道,可游览悬崖中的异洞,可眺望群峰景色,是一处有别于雁荡其他景点特色的动静结合的游览点。方洞景点中洞穴较多,有关刀洞、梅花洞、螺丝洞、花瓶洞、冲云洞、逃难洞、无名洞等,其中模最大的是方洞。方洞原名黄岩洞,又称慧性洞,因其洞呈方形,而改称方洞。洞内岩壁上有老寿星、莲花座、侧插蝙蝠、水上鳖、双鸳鸯、穿山甲等景观。雁荡山是亚洲大陆边缘巨型火山带中白垩纪火山得的典型代表,是研究流质火山岩的天然博物馆,一山一石记录了距今1.28亿年至1.08亿年间一座复活型破火山演化的历史。雁荡山地质遗迹,堪称中生代晚期亚欧大陆边缘复活型破火山形成与演化模式的典型范例,它记录了火山爆发、塌陷、复活、隆起的完整地质演化过程,为人类留下了研究中生代破火山得一部永久性文献。中生代流纹岩地质景观不同于新生代火山玄武岩熔岩地质景观,由于流纹岩抗风化性强,在垂直节理发育的情况下,形成了一些造型奇特的石峰、石柱和洞穴。其中雁荡山最为典型,被誉为“天下奇风”,有“造型博物馆”美称。雁荡山的洞穴分两种:一种是流纹岩熔岩流动是由于固结不均,局部岩浆流失或两次熔岩流中间未充满而形成的熔洞,如方洞及美刀;另一种是沿垂直裂隙崩塌形成的竖洞,例如这里将军洞、观音洞等。在数百米高的悬崖上,一座长长的铁索桥横跨在两座高峰之间,风光绮丽,险峻迷人,桥下万丈深渊,怪石林立,使人不寒而粟。走上索桥,四周景色尽收眼底,灵岩的山峰直立琼霄,颇有几分森然搏人的气势,仿佛“灵光独耀,岩石争奇”。由于处在古火山频繁活动的地带,山体呈现出独具特色的峰、柱、墩、洞等奇岩怪石,称得上是一个造型地貌博物馆。从唐宋起,风光秀丽的雁荡山就成了世人向往之地,也留下了许多骚客画家的墨宝。初唐时诗人杜审言游历了雁荡,至今,大龙还有“杜审言来此”的勒石。不久,四川高僧诺那仰慕雁荡风光,率三百弟子来此兴修寺庙,传授佛法,那在大龙观瀑坐化。到宋时,雁荡盛名远播,南宋建都灵安后,被辟为温台驿路必经之路,于是“贵游辐辏,梵刹增新”,使它达到了全盛时期。北宋沈、吕夷简,南宋王十朋、楼经过雁荡,都留下诗句篇章,名画家唐画有长幅《雁荡》。至于清代,如诗人袁枚、蒋心余、阮元等人,赋诗著文更多,成为雁荡山文化的一个亮点。1000多年来,积淀了丰厚的历史文化内涵。

4.灵岩景区

雁荡三绝,灵岩正当其中,被视为雁荡山的“明庭”。元代文学家李孝光云:峭刻瑰丽,莫若灵峰;雄壮浑,莫若灵岩,正道出了“二灵”审美风格上的区别。灵岩景区以灵岩古刹为中心,后有若云锦的屏霞嶂,左右天柱,展旗二崖对峙,壁立千仞,因“浑庞”而生肃穆。人处其中,顿觉万虑俱息。灵峰使人情思飞动,灵岩则使人心境沉静。然而,这里也有许多奇巧的景点,如天窗洞、龙鼻山、小龙、玉女峰、双珠瀑等。这里的一座座奇峰怪石,奇幻无比,妙不可言,尽情展现了灵峰所具有的形象美和意境美,为游人津津乐道,成为雁荡山最具特色的景区。峰回路转,眼前出现了一组惟妙惟肖的峰石奇观。这两块直立在山岗上的岩石,一高一低,宛若一个驼背的老僧穿着袈裟,面向东南合掌礼拜,名曰“老僧拜塔”。展旗峰,状如展开的大旗,上面的各种纹理记录了距今1.21亿年前熔岩流动的痕迹,雄鹰展翅,犹如一只雄鹰展开双翅,翱翔天际。灵岩又名屏霞嶂,嶂高数百丈,壁立于霄,五彩相间,如大锦屏。天柱峰,色白体圆,立地擎天,气势磅礴。这些奇形怪状的奇峰怪岩,在人们的想象之下变得灵动异常。“绿水青山不厌看,白云深处藏佛家”,漫步走进雁荡山千年古刹,暮鼓晨钟,木鱼笃笃。灵岩寺,背依灵岩,寺以岩名,因寺境山水灵秀,名闻京师,宋真宗曾赐额“灵验禅寺”,是雁荡十八古刹之一。曾有殿宇、禅房百余间,号称“东南首刹”。寺内楼宇森严,佛像造型生动,姿态自然,自有一派佛教庄严肃穆的氛围。庙宇四周奇峰嶙峋,古木参天,群峰环列,雄壮浑。清人喻长霖的一副楹联的下联,生动地写出了它周围的景色:左展旗、右天柱、后屏霞、数千仞,神工鬼斧,灵岩胜景叹无双。雁荡之山,以灵岩为最;雁荡之水,以龙为最。雁荡山灵岩景区是一个集奇峰怪石、飞瀑流泉、古洞石室为一体的巨大天然盆景。这一座座山峰,鹤立鸡群,一枝独秀,宛如“天开图画”,组成了一幅辽阔壮美的风景。徐霞客曾言:“两峰南,轰然下泻者,小龙也”。着水声,依着嶂壁的栏杆,我们看到了小龙的身影。小龙的瀑顶岩石外突,往下则向内凹陷,形成一段悬瀑。因为不是雨季,小龙的瀑布很小很细,遥看如一缕银丝从天而降,挂于陡峭山头。高高的崖缝中,一道细小的水流,不紧不慢地飘洒下来,到了下面变成晶莹透亮的水珠,在四周皆是嶙峋巨石的潭中飞散,隐入丛林中,颇有一种神龙见首不见尾的味道。卧龙谷在小龙的背上,俗称石船坑。谷内高爽清幽,奇景罗列,飞尘不到,恍若桃源,环顾四周,奇峰林立,浑朴中略带狂,威猛中又带妖媚,危岩绝壁,雍容大气。有的似玉柱神鞭,立地顶天,有的像铜墙铁壁,巍然屹立,有的如晃板垒卵,摇摇欲坠,有的若盆景古董,玲珑剔透。在小龙瀑布的源头,有一座“断肠崖”的石碑。武侠电视剧《神雕侠侣》就曾在这里取景,传说小龙女与杨过在此处分别,留下十六年后在此重会,夫妻情深失信约的约定,并纵身跳下山崖。断肠崖的对面有一潭碧水,即为“龙空湖”,湖水清冽碧绿,波澜不惊。龙口湖湖水清澈蔚蓝,波光粼粼。沿山间石径攀登,一路清流鸣,山花烂漫。亭台起于危石,碧波穿越涧桥。站在湖边向远处望去,绿树、山峦、奇峰,以及群峰脚下绿树丛中显露出来的红墙红瓦的灵岩寺,仿佛使人进入了人间仙境,忘却了一切烦恼。下山右转,一会儿就到了卓笔锋。峰形下圆上锐,如一只巨笔书空。前人“海作砚池天作纸,笔花飞动五云齐”的诗句就是描写此峰的动人神态的。眼前这组奇峰,因形似一群青蛙的岩石而得名“青蛙聚会”。这些岩石均为距今1.21亿年火山喷溢的流纹岩层,其上叠加了火山爆发的熔结凝灰岩。这种岩石结构复杂,风化后便形成了各种造型变化的奇岩。

5.灵峰景区

雁荡山的精华景点之一灵峰景区是领略雁荡山奇峰怪石的经典之处。景区内层峦叠嶂,奇峰环拱,千形万状,美不胜收。进入景区,眼前高约80余米两峰笔直耸立,这是经两个方向断裂作用,岩石开裂崩落而留下的两个峰柱。沿着景区内的小径前行,脚下出现了一座古朴雅致的小桥,果盆桥。此桥为弯板七折边拱桥,是一种弯板与平板相结合组成的折边拱桥,是共向圆弧拱桥转化的过渡形式,别具一格。此处仰望,可见一岩形如象鼻,是大自然以流纹岩作为材料塑造的象形石。“风洞”位于灵峰古洞一侧,虽不大,但很有特色。洞内岩壁上一条较大的裂缝,向地底下延伸,冷气凉风就从这裂缝中渗出,在此可尽情享受一番天然空调的凉爽。洞前几棵大树合围成一个凉爽的空间,洞外流水潺潺。灵峰四周诸多青峰苍崖环绕,绕出一方如梦如幻的胜景。惟妙惟肖的“十二生肖”造型石景,颇为引人入胜。灵峰古洞俗称倒灵峰,位于金鸡峰下,鸣玉溪畔,那灵峰因山崩时巨岩垒叠,形成众多洞窟。洞洞相连,形状各异,迂回曲折,深幽奇特,现有云雾、透天、含珠、隐虎、好运、玲珑、凉风七洞,供游人寻奇探幽。洞顶有东西瑶台,登上瑶台,灵峰诸景一览无余。灵峰景区为雁荡山的东大门,以悬崖叠嶂,奇峰怪石,古怪石室,碧潭清润而著称,与灵岩、大龙并称为雁荡三绝。景区内层峦叠嶂,奇峰环拱,千形万状,美不胜收。灵峰夜景,变幻多姿,妙不可言。如果说灵峰是佛地,毋宁说它是仙乡。这并非因为它紧邻佛家的观音洞和道家的北斗河,而是四周山峦起伏的灵峰,形成一派人间仙境。站在高处,俯瞰脚下千百座山峰,独有“山登绝顶我为峰”的意境。早在北宋时代,沈括在著名的俄《梦溪笔谈》中就这样描述雁荡:“温州雁荡山,天下奇秀”。而近代的康有为在1924年来游雁荡后,称“雁荡山水雄伟奇特,甲于全球”。合掌峰是雁荡山的代表景观之一,由灵峰与依天峰组成,在群峰环拱中直插云天。郭沫若的诗云:灵峰有奇石,入夜化为鹰,势欲凌空去,苍茫万里征。此处仰望,合掌峰又似一对紧紧依偎的情侣,故又名“情侣峰”。藏于合掌峰内的观音洞,被称为雁荡山第一洞天,高约113米,依势建有九层阁楼的庙宇。据说每天太阳只有几分钟能照到洞底的大殿,加上终年香烟缭绕,给人一种深藏玄机之感。从山脚到顶层观音大殿,筑有约400级石磴,越往上越气势轩昂。洞口有“神游”二字,置身其中方觉此言不虚。进入观音洞山门即见天王殿,内塑天王和四大金刚,洞壁镌刻有名人的诗联。这里上有群峰环峙,其下飞瀑流泉。地面古木奇花掩映,殿阁巍峨。回荡千年的暮鼓晨钟,令人不知今夕何处。乾隆进士陈梦说《游雁荡记》曰:雁荡者,如蓬,如瑶池,令人一登一惊艳也,在观音洞尤其如此。登上层楼,可谓一处一景,建筑与山体结合巧妙,构筑奇妙,巧夺天工。从洞内平台望去,对面的“五指峰”如佛祖释迦牟尼的五根手指。五指平整,取众生万物在佛祖面前一律平等之意。登上重楼,可见巨大的穹顶深入山体,背后只剩下一条石缝,青天如一片缎带投影在观音身上。古人形容为“天悬一片冰”。一线天光从石缝中射入,此处的一线天可以平视,“细似初弦月畔月,光如半吐蚌中玑”。观音洞内金碧辉煌,气宇不凡。大庙是一座无、无柱、无墙、无顶的巨大建筑,庄严肃穆。洞内庙宇隐约,钟磬声声,烛光荧荧,香烟冉冉。后殿主要供奉观音大士,金像观音居中,佛光闪闪,端庄祥和,妙相庄严,两旁塑有十八罗汉,形象各异,栩栩如生,岩壁上还塑有几百个小罗汉。观音洞洞顶有泉,泉声滚动,叮当四壁,题为“洗心泉”。学者邓拓有诗云:两峰合掌即仙乡,九叠危楼洞里藏,玉液一泓天一线,此中莫问甚炎凉。观音洞,这座依岩而建的九层楼阁,把古代寺庙“藏而不露”的特点发挥到了极致。九叠危楼与天然洞穴之美融为一体,建筑极具匠心,为雁荡山第一洞天,加上终年香烟缭绕,始终给人一种深藏玄机之感。从观音洞下山,山脚下渐渐出现了一所幽静的寺院,名为“白云庵”。庵门外有黄色院墙,中央石砌山门,门额阴刻“白云庵”三字,进门后照壁中央蓝底白字的佛号,恰似粉墙上用了一方篆刻蓝印。照壁后的双层宝殿,红柱黑檐,极为庄严。从庵外望去,绿树掩映黄强,色彩调和,风格独特。大殿佛像庄严肃穆,一派威严。

“欲写龙难着笔,不游雁荡是虚生自古至今,雁荡山已被无数文人的笔尖一再摹写,一再雕绘。这是一座俊秀的山,一座大美之山,它集山水美学,自然科学,历史文化价值于一身,兼观光旅游,休闲度假和科学考察于一体,既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既属于历史,也属于未来。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ebcfe810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3c4b571.html

《雁荡山中文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