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

发布时间:2023-02-07 08:37:39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徐流口东为卢龙县境,是唐山段长城的始点--河流口--冷口--新开岭口--白道子口--石门子口--白羊峪口--红峪口(旧称洪峪口--擦崖(牙)子口--城子岭口--青山口(现今青山口村-青山口关城北门外西“扳倒井”--董家口--铁门关口--李家峪口--喜峰口--潘家口--龙井关口--洪山口--河口(原名豁口--马蹄峪口--秋科峪口--罗文峪口--冷嘴头口--大安--上关--马兰关--马兰峪口--楦门子口--水口子--龙洞峪口--长城至钻天缝与天津蓟县交界。
唐山境内的明代长城位于北纬40°10′40°30′之间。东起秦皇岛卢龙,西接天津蓟县,横贯迁安、迁西、遵化三县(市),长达200.4公里。整个城墙(边墙)沿着陡峭的山脊盘旋而上。从明代府县志可以看到,明朝是在修补旧有长城之时,又在险要、外族侵扰频繁之处新筑长城。沿长城筑有城堡,城堡之间视地形筑有疏密相间的敌台,远则里许,近则半里,加之错落有致的烽火台,绵延不断伸向远方。据《明史·兵志》统计,边防先后共设有九百余卫,实际兵员二百余万人,充分体现了主义中 央集权制度在明朝进一步得到发展。下面依据唐山境内现存长城的分布位置分三段加以概述。

迁安县辖长城长41公里,其中砖砌城墙(包括单面包砖及双面包砖两类)约占13石砌城墙(包括砖砌垛口墙)约占23。遭受自然和人为严重破坏的约占7580%。迁安县段长城现查共有敌台157座,其中较好的44座,破坏严重的72座,仅存基座或残址的45座。墙台15座。

长城由卢龙县的刘家口一直向西北进入迁安县徐流口。徐流口关口两侧山坡较平缓,建筑已毁。由徐流口第19号敌台开始,长城分为内外两道,内长城大部分倒塌严重,只有个别地段的砖砌城墙较好。向北分出的外长城均为石城,而且没有敌台建筑,内外城中间有老辈子沟村居内。两道长城约以2公里的间距向西平行,约在2公里的33号敌台西侧交汇,然后继续向西。过来的一段长城主体城墙大部分用砖砌,保存较好。从33号敌

台开始长城向北至河流口,河流口两侧山势陡峭,关口处原是一条季节性河床,曾有水门和关门,现建筑已毁。过河流口继续向北基本上全为砖城,靠近河流口村的一段长城毁坏严重,较远的一段保存较好。到43号敌台长城转向西后,为石筑长城,一直到冷口基本上全部为石砌城墙。

冷口关东西山势低平,关内外道路平坦开阔。现在关城城墙的砖石砌部分大部分被毁,但墙基残存,仍能看出原来的建筑规模,城南门砖券拱门洞尚存冷口关也有两道长城,外长城在关口北,与关口相距约1.5公里。现在冷口关破坏严重,建筑遗址所存无几,在冷口关东侧山顶上有一谎城遗址,当地人称为“马圈”,现保存较好。 长城由冷口转向西北,经西二道河,过一海拔445米的大山,到大龙庙村北。这段城墙为石城,损坏严重。由大龙庙村北,长城向北凸出,形成一个口袋形状,将军坟山居口袋中,将军坟山东侧有一段砖城墙,包括垛口均保存较好,东南侧有一山沟,名为教场沟。将军坟山至大龙庙村两山间的石砌墙体保存较好,个别地段砖垛口尚存。长城由大龙庙村西山顶上的95号敌台转向西南。95号敌台面阔三间,进深两间,平面是长方形,当地俗称扁楼,保存较好,再往西过一海拔503米的大山后是白羊峪。从96号敌台往西有一段山险墙,就是以山体为城墙,在陡峭的山尖上开出宽约2.5米的山道,个别地段有垒砌的痕迹,倒塌严重,现存高度不超过1米。从108号敌台开始,城墙加宽而且内外包砖,往西75米处有界碑两块,碑上文字分别为“东协燕河路西界”、“中协太平路东界”。界碑以西城墙外侧每隔3米有雷石孔。此段墙体保存较好,个别地段有垛口。

白羊峪口关城现仅存东侧约200米的城墙,关口两侧建筑基本残塌无存。在关口东侧靠长城南侧有一谎城,当地俗称“马圈”,现保存较好。从白羊峪口再往西过大嘴子山就到红峪口村北长城。白羊峪口西的一段长城先是一段石城,倒坍严重,后改建为砖砌城墙。虽然墙体残破,但未全部倒塌,而且到125号敌台以东的长城,墙体内外均有垛口和雷石孔,并发现一种独特的建筑,在墙台(马面)上建有一个仿木结构的楼子,门额上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ec11ecc1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02be85e.html

《长城.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