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孤观后感1000字

发布时间:2019-08-23 00:15:22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失孤观后感1000字

  【篇一:看《失孤》有感】
  《失孤》里,雷泽宽问修行的法师:为什么丢的偏偏是我的儿子?
  为什么偏偏是我?这个问题只有俗人会问,佛家不会。这“偏偏”二字里的执拗正是佛家要戒掉的东西,佛祖说一切都是无常,看不透这无常则不能断苦。佛祖希望众生都有一日能够来到他的面前,说出这句: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
  可看完这部片子,我觉得这句话太难做到。怎能抛弃一切,跳脱红尘,独寻解脱呢?失孤的父亲可以吗?他可以解脱吗?不可以!这茫茫人海里有他不知身处何处的儿子,这个儿子在很小的时候就丢了,在他身边丢了,他欠这个孩子太多照顾,他没有办法让他的孩子感受他作为父亲的爱,亏欠了还没办法偿还。十五年来的艰辛、十五年来的眼泪抵不了心中负罪万一,就是一生的寻找与苦难也没办法帮助这个父亲得到解脱,所以佛祖,你说得太容易了,而现实太难。
  之前看佛经的时候,一直想,如果我有机会站在佛祖面前,我要告诉他:我生未尽,梵行难立,爱欲难断,喜贪难尽,识不透无常,看不穿色相。但是佛祖,即使像我这样的俗人,心中亦有慈悲,愿行善业,望佛祖能助俗人在这俗世少吃些苦。
  《失孤》里让雷泽宽找了十五年并且还会继续找下去的动力是他的执拗,是爱的执着追寻,也是人不能断苦的根源。影片里虽然有修行僧的出现,但他们的出现对于这个无助痛苦的父亲来说,一点帮助都没有,是非常无力的存在。的确他们能帮到什么呢,想不出来。反而,在影片里,有爱的人显得更加有力、更加可爱。随手转发拐卖儿童信息的上班族、提供被拐儿童线索的学生、拍摄疑似被拐儿童并报警的乘客、高速公路上给雷泽宽钱的交警、帮助曾帅找到家的志愿者,都那样美丽。
  所以,既然不能解脱红尘、既然注定轮回,那么让我们就做一个有爱的人吧。为何要拐卖儿童?为何要收买孩子?想想失孤的父母,他们的脸,他们的眼泪,他们被毁掉的一生……
  【篇二:《失孤》观后感】
  与以往的角色不同,这次华仔饰演的是一位寻子15年的父亲,印象中是第一次看见华仔这样邋遢的形象出现在荧幕上,泛白的胡茬,褴褛的衣衫,饱经风霜的脸,一台破旧的老式摩托车,组成了雷泽宽给我们的第一印象。
  故事叙述的平淡,没有太大的起伏,但是影片中的的几个情节还是让我热泪盈眶,不知从哪里来的感动充盈了整个心底。
  雷泽宽要去泉州,却走错了路,交警看到了他摩托车后面插的寻子的海报后主动给他指了路。当他走到泥泞的小路上翻开警察给他指路用过的地图时,从里面掉出了两百块钱,他捡起来,默默擦掉上面的泥土,在他的人情记录本上歪歪扭扭写道“高速公路交警200块”,然后合上,装进包里,继续前行。我不知道你们有没有遇见过这样的善意和温暖,除了感激和像小太阳一样把这温暖传递出去,我不知道我还可以再做些什么。
  雷泽宽在寻子的途中遇见了同样失去家人的小伙子曾帅,他们相互鼓励,相互陪伴,发展出一段亦父子亦朋友的情谊。中途他们有争执,曾帅也一度想放弃,是雷泽宽鼓励着他,在机缘巧合下帮助曾帅找到了家人。曾帅和家人重逢的那天,他站在人群里,目送着曾帅走过那座桥,走进亲人和村里乡亲包裹里,当他们终于拥抱在一起的时候,他终于忍不住泪流满面。虽然他的孩子没有找到,可是他帮别人完成了心愿,他打心底里为曾帅高兴,那是为幸福流的泪。我还记得影片里他说,“那么多丢失孩子的家庭,有的人还在找,有的人放弃了,有的人离婚了,有的人再婚了,可我不会放弃,因为只要在路上就会有希望。
  影片的最后,画面定格在雷泽宽重新骑着摩托车踏上漫漫寻子路。
  这是一部看了让人觉得心酸的电影,却又和去年的《亲爱的》一样,表达出大家对丢孩子这个问题越来越关注,希望那些丢失的孩子都能得到善待,愿天下无拐。
  其实,看影片之前还跟家里闹了些别扭,可是影片结束后立马就释然了,回去和解。家人是最爱你的人,血浓于水的亲情,剪不断,也割不断。
  能拥抱就不要争吵,珍惜身边人。
  【篇三:《失孤》观后感作文】
  今天下午去看了电影《失孤》,本来以为是一部苦情戏,但是看下来,发现的确是一部佳作,全剧没有过于泛滥的感情催泪,在克制中完成了感情的升华。尤其是结尾处,雷泽宽的摩托车在绿色的大地上行使,继续他的寻子之旅,充满了对于生命残缺的不妥协,使得该剧进入到了宗教和哲学的境界。
  作为一部描写拐卖儿童题材的影片,其主人公主要有两个:作为被拐儿童父亲的雷泽宽和被拐儿童的曾帅。刘德华扮演的雷泽宽为了自己的救赎,15年来骑着摩托车不停地行走、询问、探访、历经磨难,苦苦寻找儿子的消息。而井柏然扮演的曾帅,则因为特殊情况,没有身份证,所以必须找到自己的亲生父母才可以完成自己社会人身份的建构。在同行中,他们渐渐产生了不是父子、胜似父子的依恋。最后,曾帅找到了自己亲生父母,而雷泽宽继续寻找自己的儿子。
  在中国文化中,由于缺少宗教这个维度,所以父母和子女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所以,一旦失去孩子,父母的生命意义便大打折扣,而子女拥有父母也才拥有根。同时,从影片中也不难看出,中国很多家庭希望有男孩子,所以也使得拐卖儿童尤其是男婴有着很大的市场。
  作为一名曾经的准文艺青年,我这人心思向来比较细腻,当然也和最近的心境有关,所以我看这部影片时会结合自己的心情做过度解读。在看这部影片时,我想到,其实我们生命中的一个偶然往往会注定自己的人生轨迹。在有的人看来很平常的幸福,对于另一个人而言则是奢望。但是,这也许就是真实的人生吧?就像雷泽宽的坚持,不是有无必要的问题,而是为了完成自己的救赎,哪一天心安了、甘心了,修行也就完成了。
  就像我,一直以来总是在追寻一个连自己都说不清楚的“梦”,30几岁的人了,对于很多事,还是有点不甘心,可是在大多数人看来,自己也许有点傻气吧?就像影片中的雷泽宽一样,找到了亲生儿子又如何?15年的时光没有了,永远无法享受自己相伴孩子成长的乐趣。可是,如果就此放弃,他也不会甘心。但是,换个角度来看,这15年来伴着希望的寻找,却也是人生的一部分。没有这15年,他不会那么积极地帮着曾帅寻找父母。
  其实,学问、爱情、人生也大都如此。
  当然,影片最后雷泽宽的顿悟来自佛家的“缘”说。但是,我还是觉得基督教应对人生苦难的态度更符合我的偏好。甘心领受苦难和残缺,勇敢地前行。
  我承认,看这部影片,我想的是自己,但是表达不清,姑且写下留存。
  【篇四:《失孤》浅谈惜缘观后感】
  人与人之间,无非就是一个缘字。与父母是缘,与朋友是缘,与夫妻是缘,与子女是缘。长短深浅不论,终归会散。
  此文不说演员演技,因为他们已经是最棒的!
  下午一点的场次,观影人数并不多。能容百来人的厅里,也就十几个观众。也是,毕竟不是谁都会像我一样会在上班时间翘班出来看电影。
  电影时间不长,一百分钟都不到的样子吧。整场电影,我哭了,不厉害,也就湿了两张面纸罢了。我笑了,不厉害,也就哈哈两声罢了。之后?我的心情从两点四十散场离席到现在,没有平复过。
  闭眼,是周天意小朋友哭着喊“妈妈,妈妈抱抱”的场景;闭眼,是雷泽宽虔诚焚香跪拜那“有求必应”土地公的场景;闭眼,是曾帅用充满了羡慕和渴望的眼神望着老雷缝补寻子海报的场景;闭眼,是苏琴不知孩子已被救回犹如孤魂带着绝望表情跳落河中的场景;闭眼,是毛雪松母亲面对失而复得的儿子嚎啕大哭的场景;闭眼,是我29个月大的孩子腻在我怀里对我撒娇说“妈妈别上班,妈妈陪我”的场景。
  十二个小时,从散场到现在十二个多小时,我的心,依旧酸楚到想流泪。
  其实,电影的基调真的不悲。满眼的绿色,生机盎然。满眼的景色,美不胜收。即便是雷达没有找到,可是曾帅回到了亲生父母身边,而周天意小朋友也从人贩子手上救回。只唯一,苏琴跳河自尽了。
  先说苏琴吧。苏琴是一个弄丢了孩子几个月的年轻母亲。有人说,苏琴的戏份很跳脱。很没头脑。可是,怎么我觉得是必须的呢?她从满怀着希望能找回自己的孩子,到最后犹如孤魂绝望着死,只经过了那一场她阻止不了的雨。只经历了苦等女儿归来那么不到几个月的时间。也许只要再坚持一天,不,或许再多一个小时,她就能亲手拥抱自己的女儿,再也不会失她,可她也终究没能坚强下。我们该怪她的不够坚强么?试问如果今天是我的孩子弄丢了?!不,我连想象一下都觉得快要痛死过了。我无法想象如果真的出现这样的情况我会是怎样的疯狂。会是怎样的绝望。我会坚强如雷泽宽,还是脆弱如苏琴?我不知道。
  两万五……一万五……六千……我从不知道原来孩子还能拿来砍价,而且竟然是这么廉价。廉价到连六千块都不值。吾之珍宝,人之糟粕。一个家庭,一条生命,败在六千块上,是不是很讽刺?
  曾帅,或者叫他毛雪松也可以。一个四岁就被拐走,记忆中只有铁索桥、竹林、妈妈的长辫子的男孩。他很阳光。可他是个黑人。他很聪明。可他只有高中毕业。他很帅气。可他不能结婚。他很自信。可他内心依旧没有安全感。他很善良。可他见不到他的亲生父母。他要的不多,只是要一个户口,一张身份证。他想坐一次火车,他想带他爱的姑娘看最美丽的风景。他想在他活着的时候能见到活着的父母。他问雷泽宽,寻亲路上是不是经常被打。他怕,他怕他自己的父母也遭受这样的侮辱。他找了那么多的铁索桥,他也知道,都不是他记忆中的那一座。他也怨,怨他的父母为什么没有来找他,可他又想,也许他们还在原地等着他。他在寻亲的路上把老雷当成自己的爸爸。嬉笑打闹,也乖巧听话。他前一秒中还在尴尬老雷的穷紧张,后一秒在一转身见不着老雷踪迹的时候,他也担心得大声呼喊——“雷泽宽”。当他知道自己真的不是弃儿,当他知道他的父母一直在等他回家的时候,他染回了黑发,他穿起了白衬衣。在回村的车上,他笑雷泽宽的西装老土,却把自己衬衫的第一粒扣子紧紧地扣住,他微红的眼睛,紧握的双手,他不敢立刻拉开车门的样子,无不诉说着这个被拐离家太多年的小伙子真的是近乡情怯。被拆除的铁索桥,被砍的竹林,被剪掉的长辫子。曾帅记忆中的唯三件,全都没有了。那是支撑着他努力长大的记忆深处最重要的东西啊。可就是那早就在十三年前就消失的唯三件,牵引着幼时的毛雪松成长为找到了回家之路的曾帅。他的父母喜极而泣。他的乡邻夹道欢迎。他如愿地拍了身份证照,即便样子看着傻傻的,他也忍不住欢喜的笑。
  雷泽宽,一个在路上找儿子找了十五年的男人。一辆破摩托,一身破衣服,一张泛黄的破了的寻子海报。还有,一脸的沧桑,一世的苦楚,一身的坚强。在不知道孩子是生是死的状况下坚持着找了十五年,我不知道他是怎么支撑下来的。我不知道他经历了多少次希望失望的交错,我不知道他经历了多少次冷眼旁观的推搡,我不知道他走了多少的冤枉路,欠下了多少的人情债,我不知道他拜过多少樽大慈大悲的佛或是有求必应的神。我只看到他的眼神中虽然也有痛苦和无奈,但是,依旧带着坚毅、带着慈爱、带着希望。我记得他问曾帅很多问题。“你的养父母对你好么?”“你读书不好么?”“你谈恋爱了么?”“为什么不能只当姐姐呢?”我知道,这也是他想问雷达的。他对曾帅说:“不要说自己是弃儿。”我知道,这也是他想对雷达说的。我忘不了他苦苦哀求“也许是我记错,也许是右脚,就让我带他做一次亲子鉴定”时候的场景。他何尝不知道那个孩子不是自己的儿子,他只是不想错过哪怕一点点的希望。我忘不了他送曾帅回家时隆重地穿起了结婚时穿的西装,他安慰着拍拍曾帅的手,在人群中又哭又笑地看着曾帅与亲生父母相认。那时的他,是不是也幻想着当他找到自己儿子时候的场景呢?我忘不了他问大师“为什么偏偏是我儿子丢了呢”时一脸的冤枉和无助的表情。我想,当他问大师孩子是否能找到是否还活着时候,他也知道,大师也不知道的。其实,他只是想找一个寄托,一个信仰,一个能继续支撑他找下的理由罢了。
  电影里,煽情的戏份真的不多。所有一切,点到为止。连哭戏都是一带而过。可是就是这么貌似轻描淡写,却是带给人心一笔浓墨重彩。
  我不知道别人在这部电影里看到的是什么,我只能说我自己。我看到这部电影所有的组成,都是一个字——善。
  苏琴在福州街头发传单时,交警扶起寻子的广告牌是善;路人将传单信息传送于网络是善;雷泽宽将传单影印出来插于摩托一并帮忙寻找是善;好心人看到人贩子抱着孩子没有选择漠视而是拨打110报警是善。
  曾帅寻亲时,雷泽宽陪同一路从福建到重庆是善;志愿者看到网络讯息帮忙电话询问是善;隔壁小村民警接到信号不良的电话依旧上心核实是善;夹道欢迎曾帅回村的村民是善。
  雷泽宽寻子路上,摆渡时为了他起争执的人是善;曾帅为他免费修车是善;警察为他开道引路并偷偷塞钱给他是善;志愿者带他渔村是善;渔村养父同意养子见他是善;他明知那孩子绝非自己儿子却还想带着他做亲子鉴定是善;那满满一本子的碎账是善。
  包括电影最后靡靡大悲咒中大师的一段话,缘起缘灭,又何尝不是在叫人广结善缘?因善而不忍。心善莫作恶。
  圣经上也说:凡事都有定期,天下万物都有定时。生有时,死有时。栽种有时,拔出所栽种的,也有时。杀戮有时,医治有时。拆毁有时,建造有时。哭有时,笑有时。哀恸有时,跳舞有时。抛掷石头有时,堆聚石头有时。怀抱有时,不怀抱有时。寻找有时,失落有时。保守有时,舍弃有时。撕裂有时,缝补有时。
  所以,请脆弱的人务必坚强,只要你信缘未灭,终有一日,自是能再结缘。彼时,请一定惜缘。
  也许是因为题材接近,似乎大家也都喜欢把《失孤》和《亲爱的》放一起比较。我没有看过完整的《亲爱的》,所以我无从比较两部电影哪部更成功,谁的更煽情,谁的教育意义更大。我只谈我所看到的《失孤》,我所领悟的道理。也许对,也许错。可是,世间一切本就没有一个特定的标准答案。何必多计较?
  现在我只想陪着在睡梦中都会喊着“妈妈”的小情人好好睡一觉,天亮了,再亲吻他的额头,告诉他,妈妈有多爱他。
  【篇五:《失孤》观后感】
  昨晚终于把失孤看完了,有很多感触,失子之痛是常人所能理解,却又不能深刻体会的。作为第二部打拐电影,难免会被拿来与《亲爱的》比较。在我看来,各有千秋,失孤欢乐与悲伤交织,告诉我们即便是失孤也应积极向上的生活,同样在寻子的过程中也应乐观。最为感触的是当观众看到警方找到丢失女婴周天意的时候,是多么的欣慰,然而此刻孩子的母亲却轻生了,这不免又让观众难过,孩子虽然回来了,但是却要在不完整的家庭中成长,当她得知母亲是为何而轻生,她会多么难过呀。此片多次出现网络,出现“宝贝回家”这个网站,意在呼吁全社会关注失孤,对于我们来说,转发一条微博、微信都是举手之劳,但是结果或许会增添几分欣慰,而少了些许悲伤。同样,告诉天下寻子的父母要乐观向上,活着或许还有见到孩子的那一刻,而死了就再也没有机会了。
  该片更加肯定了井柏然的演技,他把失孤的心理掌握的很好,想寻亲却又顾及养父母;有些许怨亲生父母,但是更迫切的想要找到父母,心中最多的还是对父母的爱;寻亲路上些许任性,想要放弃,但是终究坚持下来;当与父母通话的那一刻,内心波动很大,激动与胆怯,或许这就是所谓的近乡情更怯吧~当他得知铁索桥、竹林、妈妈的长辫子都不在了的时候,他是失落的,连记忆中仅剩的回忆都不复存在了,似乎感觉到没有什么是等着他回家的。当井宝说了没有什么等着他回来的台词时,我的心中是酸涩的。“失去孩子的父母可以大声喊出来,但我不可以,原先我担心我来不及长大,没找到他们我就死了,现在我长大了我又担心,我来不及找到他们他们就死掉了。”这句也是戳中泪点~
  再来说说华仔,华仔本来就是资深演技派,只是没有想到能把农民形象诠释的如此到位,淳朴憨厚都有所体现~寻亲的路上是艰辛的,在华仔转身看不到小井的那一刻,突然明白,雷泽宽已经把曾帅当做儿子来对待,他似乎怕丢失再次上演,虽然此时的曾帅已经是大孩子了,事后,他执意要走在曾帅的身后,看着他的身影,更加凸显了他怕丢失这个半路出来的孩子。导演又紧接着安排一场曾帅找雷泽宽的戏,曾帅对看不到雷泽宽的反应与之前雷泽宽的反应是相似的,他似乎同样怕失去这个半路出现的父亲。最终,在雷泽宽的鼓励、帮助下曾帅找到了家人,而雷泽宽却再次踏上了寻子的路程。“15年了,只有在路上,我才感觉我是个父亲。”
  佛语:“他来了,缘聚,他走了,缘散;你找他,缘起,你不找了,缘灭。”“走过的路,见过的人;各有其因,各有其缘。”这似乎只是心理安慰,但是却是寻亲人的精神慰藉。
  【篇六:《失孤》观后感】
  他来了,缘聚;他走了,缘散;你寻他,缘起;你不寻他,缘灭。——题记
  这是一部左岸的悲伤,这是一部人性的反思,这是一部父爱的无悔,这是一部亲情的演译!这个故事讲述了一个父亲15年寻子的艰辛历程,一张地图,一个背包,一辆摩托车,一件大衣,走遍了十几个城市,途中的沧桑,旅途中的故事,旅途中的坚持,是那么的触动心灵!
  这部影片概论来说就是八个字:失孤、寻孤,遇孤,成孤。开头影片那张可爱的婴儿照片拉开了失孤的序幕,接着雷泽宽凄苦寻孤的十五年风雨路,途中帮助四岁被拐的曾帅寻找到父母,纵使寻孤的路上仍然充满着未知性,充满着不可预见性!可是正如那高僧所说:他来了,缘聚;他走了,缘散;你寻他,缘起;你不寻他,缘灭。所以为了缘起,雷泽宽依旧踏上了寻孤的路程!这是一个父亲对儿子的责任还有承诺!这是爱的伟大!
  这部影片揭露了左岸的悲伤,揭露了社会残酷的一面!这个社会又有谁能为被拐儿童买单!被拐儿童被称为“黑人”,因为他们是见不得光的,他们没有户口,没有身份证,是不合法的存在,对于他们来说,不能高考,不能坐火车,不能做飞机,不能去找工作,不能去旅游!正如影片中的曾帅,因为没有身份证而不能高考!这是谁的悲哀!这又是谁的过错!谁又该为此买单!这是社会的悲哀!这是人类的责任!人类为此买单!
  反思影片折射的社会问题,去思考,为什么?拐卖儿童,为什么?难道人贩子是冷血动物么!难道人贩子就不懂得亲情的可贵么!孔圣人说,人之初,性本善!那么是什么让那些人贩子失去了本心!是贫穷?不,不是!在这个高速发展中的中国,哪怕是做苦力,也能挣到钱让自己生存!那么是什么?是贪婪,是的,就是贪婪!因为他们内心的贪欲,他们抛弃了人性,抛弃了本真!
  就像《七宗罪》中的一样,人难以摆脱贪婪,这是人性的劣根性!那么该怎么办!要怎么做!是教育,还是文化发展,还是经济发展!无可厚非!必须加快经济的健康发展,从而解决人类的基本物质资料需求,必须推进教育发展,加快解放人类思想,转变人类价值观,必须推进主流文化建设!从思想的高度转变社会!思想在行动之前!当然解决问题是很难的!他是一个曲折的长期的过程!但是就像再长的黑夜也会有黎明,再远的旅程也会有终点,所以,只要去坚持,就能看到彩虹!
  希望左岸的悲伤不再!
  愿世界安好!
  【篇七:电影《失孤》观后感】
  “他来了,缘聚,他走了,缘散;你找他,缘起,你不找他了,缘灭;找到是缘起,找不到是缘尽。走过的路,见过的人,各有其因,各有其缘,多行善业,缘聚自会相见。”
  佛教中一切皆为缘。影片末尾雷泽宽遇到和尚的一幕无疑是全剧的点睛之笔。于是,我们看到,清晨时分,在渐渐消弭的佛音中,那个瘦弱干枯、不堪一击但怀揣希望、不辞辛劳的身影,开着摩托,又一次,不明远方地上路了。
  佛音渐消在发动机隆隆的轰鸣中,在风吹稻香的簌簌中,在云卷云舒、日月更替的岁月轮回中。现实里的佛音归于沉寂,心底里的佛音持之以恒。那一句“缘聚自会相见”,雷泽宽信,所以心中已成习惯、成信仰的事情——寻子,自始不灭。
  15年,寻子15年。有多少事情能经受时间考验如此之久?在看同题材影片《亲爱的》之时,我也一直困惑于此:有这样长的苦寻时间为何不选择再生一个孩子?我大概是因为没有结婚生子,才不解为父母者的失子之痛。《失孤》倒是让我突然明白了一些。
  曾帅是一个从小就知道自己是被拐卖来的孩子,但他不敢对别人诉说,更不敢让养父母知道,他生怕自己把手中现有的一切也失去了。但毕竟血浓于水,他渴望见到自己的亲生父母,亲口问问他们当初为什么那么不小心,他渴望知道现在的他们到底生活得好不好,他渴望弄清楚自己是谁、根在哪。他说,“小时候怕自己死掉,父母就找不到我了,现在怕父母死掉,我就找不到他们了。”他的话无形之中给了雷泽宽继续前行的动力。而苦苦寻子15年的雷泽宽说,“我的老母亲活得很小心,因为怕我和媳妇会责备她,她那是活吗?是受罪!我的妻子也很小心,因为怕我离开她,也是活受罪。我其实很胆小,不敢回家,怕家人看到只有我一个人回来。我只有在路上,才感觉对得起儿子。”他唯独没有提到自己,他当然更是受罪,欠债、车祸、被群殴、露宿街头、打工……只有在路上受罪才让他在心灵上不那么受罪。雷的话也更加坚决了曾帅找寻父母的决心。
  就这样,一个寻子、一个寻家,雷曾二人在寻途中相互鼓励、扶持、照顾,建立了一段特殊的情义,似友情、更似亲情,或许可以叫做“临时父子”。一个人走是孤独,两个人一起走,多少是种幸福。
  回到那个困惑,我在曾帅和雷泽宽这里似乎找到了答案:无辜的孩子、殷切的企盼、失魂的父母、漫长的等待,而骨肉连心,这份煎熬一定是相互的,唯有寻找才能赎罪,唯有寻找才能心安。
  但我知道,临时父子的幸福一定是短暂的,影片导演不会让俩人寻路相伴、一直到老。一定会运用对比的手法,使其中之一成为幸运儿。而这个幸运儿是,曾帅。
  通过网友的协助,他找到了回家的路,虽然记忆中的铁索桥、竹林和长辫子都没有了,但爸爸妈妈还在、一直在、始终都在。他终于知道了自己的真正身份:毛雪松、来自重庆。他终于不再是黑户,有了身份证,能坐火车、能和心爱的姑娘领结婚证。
  值得一提的是,雷泽宽陪曾帅回村相认的那天,穿的是一件结婚时候穿的西服,这足以看出他的郑重,但这份“郑重”又与自己何干?越是郑重越是苦痛。而曾帅也一定觉察到了,所以故作轻松地嘲笑他“老土”,还在看到桥头欢迎回家的横幅时说“太搞笑了”,他企图缓解这种郑重带来的伤感气氛,但伤感对他而言,终归是泪中带笑,因为父母就在不远处翘首以待。曾帅下车回头看了看雷泽宽,夹杂着感谢、不舍、祝福种种情愫,而后转过身对着生他的这片土地大声呐喊“我就是毛雪松!”随后母亲的那一声撕心裂肺的嚎哭,震荡了空气、山川和人心。雷泽宽站在车旁看着他们一家三口团聚的样子已经泣不成声,周围是一群替老毛家高兴的村民一拥而上。这一喜一悲的对比着实令人心碎。我想,这一刻雷泽宽是世界上最孤独的人,他的泪水里一定有三个层次:一是为曾帅找到回家的路而高兴,二是为这段短暂而幸福的临时父子关系的终结而不舍,三是为自己的孩子至今还不知所踪而难过。雷泽宽的伤感是笑中带泪。
  影片中还有一个对比——长裙女人。
  长裙女人的女儿被人贩拐走,她不知疲倦地发寻人启示、歇斯底里地朝交警怒吼、雨天里为印有女儿头像的易拉宝打伞……但痛苦不堪的她最终在大桥上纵身一跃、撒手人间、再无留恋。她不会知道,就在她选择结束生命的同时警方已经成功解救了她的女儿。观众为长裙女人深深叹惋,为何不能再坚持一下,就一下!大概缘分要交给相信缘分的人,她等不了了,唯有以死谢罪、寻求慰藉、方得解脱。长裙女人与雷泽宽是现实世界中寻子父母的缩影,面对心灵跟肉体的双重折磨,多少人放手,多少人坚守?
  曾帅和家人团聚,小女孩被成功解救,雷泽宽摩托后飘扬的三面旗子里有两面已经有了着落,而自己的儿子又会在哪里?他的背影在一条很长很长的乡间土路上渐行渐远。我愿意相信儿子就在不远的前方。活着就有希望,缘聚自会相见。佛音落定,烛火不熄。
  【篇八:失孤观后感】
  有了去年陈可辛执导的《亲爱的》,拐卖孩子这个社会议题在大银幕上重新被点燃起来。《失孤》同样如此。这部电影和《亲爱的》一样,都是以主角寻找自己被拐卖的儿子为主线。《亲爱的》里在后半段加入了赵薇扮演的“拐子佬妻子”的视角,把拐卖孩子的社会问题复杂化,在伦理上让观众陷入一种思考的困境:被拐卖孩子的家庭固然值得同情,那么拐卖孩子的家庭,说不定也有难言的苦衷呢?
  而到了《失孤》里,除了刘德华扮演的雷泽宽寻子的主线,也有一条副线——井柏然扮演的曾帅。他是被拐卖的孩子,买他的家庭最终说出了真相,而他也开始了自己寻找亲生父母的旅程。在这条副线里,故事为我们揭露了过去拐卖故事里不常见的一面:被拐卖的孩子如何寻找生父?
  电影里,曾帅对雷泽宽说,你寻找孩子,可以大张旗鼓,到处宣扬;可我找自己的父母却不能。不能的原因有很多,和他一起被拐卖的同村青年,生活在一个物质条件优越的家庭里,他乐享其成,不愿意再去寻找自己的亲生父母。曾帅理解他的这种做法,因为万一亲生父母有了新的孩子,过得幸福,可能这些年来从未想过寻找他;又万一父母家里条件很差,要是相认了,过得不如现在的生活好呢?
  血浓于水,这是个看上去无须质疑的事实,但当生物学上的血缘关系遭遇到众多现实问题挑战时,儿女和父母的“寻找”、“抛弃”、“相认”,都成为了一个不太容易解决的棘手问题。
  所以,刘德华扮演的雷泽宽寻子线,在电影里被淡化。自己的亲生骨肉被夺走,十多年来穿越整个中国不停寻找,风餐露宿,受过多少苦可想而之;但是这样的事情在中国实在太多,每年成千上万被拐卖的孩子,虽然残酷,但又不得不接受“这样的悲惨故事是在是太常见了”这个现状;再加上《亲爱的》里,黄渤与张译的那条寻子线已经足够凄惨,足够真实,足够有代表性,所以在《失孤》里,没有对雷泽宽的15年寻子故事进行写实描述,只是用了几个重点去点缀出雷泽宽在现实里遭遇到了种种痛苦折磨:车祸、被殴打、被警察追、被城管追、被渔民围攻……
  雷泽宽在寻子路上挨过打,受过饿,摔过跤,上过当,却始终没有放弃,是冥冥中亲情的召唤,也是只有在路上,才能感受到自己是一个父亲的自我救赎,曾帅则曾在找到亲生父母后,困惑于养父和姐姐的情义,对生父的生疏,这样彼此对照,就是影片对现实的思考。从东方人的情感来讲,身体发肤,受之父母,血脉深情,骨肉相连。可是当亲人离散之后,怎样面对,是像雷泽宽一样苦苦寻觅,还是凭其自然,是一道没有对错的选择题,而对于那些无法从内心深处原谅自己弄丢了孩子的父母来说,也许这没有尽头的千山万水,才是一种靠岸。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ec3e0869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0c72f3e.html

《失孤观后感1000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