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诗歌鉴赏+现代文阅读试题(有答案和解析)含解析

发布时间:2020-07-06 18:32:25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现代文阅读试题(有答案和解析)含解析

一、中考语文诗歌鉴赏训练

1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黄州寒食诗(二首)

(北宋)苏轼

自我来黄州,已过三寒食。

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

今年又苦雨,两月秋萧瑟。

卧闻海棠花,泥污燕支雪。

暗中偷负去,夜半真有力。

何殊病少年,病起须已白。

春江欲入户,雨势来不已。

小屋如渔舟,蒙蒙水云里。

空庖煮寒菜,破灶烧湿苇。

那知是寒食,但见乌衔纸。

君门深九重,坟墓在万里。

也拟哭途穷,死灰吹不起。

定风波

(北宋)苏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注】本词作于1082年,即苏轼被贬黄州的第三年。

从以上两首诗和一首词中,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苏轼?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答案】 我读出了一个内心痛苦却乐观豁达的苏轼。面对贬谪黄州苦雨”“萧瑟”“空庖煮寒菜,破灶烧湿苇的悲苦生活,苏轼的内心是充满悲愤的,既有生活艰辛的苦闷,又有病起须已白、心念朝堂拟哭途穷的悲凉;但他却能面向苦痛转换自己的心态,在风雨中竹杖芒鞋”“何妨吟啸且徐行,用积极的心态豁然相迎。

【解析】【分析】此诗是苏轼由寒食节降雨伤情吟出的,南国晴日本寡鲜,又逢寒食雨绵绵,使失意人更添几分凄清之感。破灶中的湿苇难以煮寒菜,哪里有寒食节日的气氛,只有旷野上的乌鸦衔着片片纸钱低飞孤鸣……苏轼此时归心似剑,可那深九重君门又可望不可及。他想归隐田园,了此一生,可落叶归根的故乡遥遥万里,自己身难由生。进退不能,苏轼感到穷途末路,悲痛不已,他的心已如寒食节的死灰不能复燃了。《定风波》该词作于黄州谪所。借途中遇雨的生活小事,抒写了作者任天而动、苦乐随缘、开朗达观、意存归隐的人生态度和坦荡胸怀,描绘了一幅极传神的"东坡雨中行吟图",表现了他处变不惊、笑对苍茫、何妨吟啸且徐行的潇洒气度,流露出悠游自在、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达观之思,揭示了也无风雨也无晴的恬淡妙境,也是苏轼人生的真实写照。

故答案为:我读出了一个内心痛苦却乐观豁达的苏轼。面对贬谪黄州苦雨”“萧瑟”“空庖煮寒菜,破灶烧湿苇的悲苦生活,苏轼的内心是充满悲愤的,既有生活艰辛的苦闷,又有病起须已白、心念朝堂拟哭途穷的悲凉;但他却能面向苦痛转换自己的心态,在风雨中竹杖芒鞋”“何妨吟啸且徐行,用积极的心态豁然相迎。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掌握。作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阅读诗作,正确理解其意思,然后结合题目的要求作答。

2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桶,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注】此诗当是唐肃宗乾元二年(公元759年)秋李白遇赦由江夏南游洞庭时登岳阳楼而作。迥:远。行杯:传杯而饮。

历代文人写下过许多有关洞庭湖”“岳阳楼的传世佳作。范仲淹著有《岳阳楼记》,孟浩然创作了《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李白写下了《与夏十二登岳阳楼》。请仔细比较这三篇作品,完成下表。

作品

洞庭湖的景象

景物描写的作用

《岳阳楼记》(范仲淹)

霪雨霏霏,连月不开……

春和景明,波澜不惊……

①________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②________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③________

【答案】 通过对比,揭示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古仁人之心,也表达了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爱国爱民情怀。;洞庭湖烟波浩淼,欲渡无舟,曲折地表达了诗人希望张九龄予以援引之意。;诗人流放获释以后的喜悦心情。(乐以忘忧的闲适旷达的襟怀)

【解析】【分析】《岳阳楼记》通过写岳阳楼的景色,以及阴雨和晴朗时带给人的不同感受,揭示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古仁人之心,也表达了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爱国爱民情怀。

②“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勾勒出了洞庭湖的壮阔景象和湖波的声势。面对洞庭湖,要渡过去却没有舟楫,暗喻自己想出仕建功,没有人引荐。写景转入抒情,生出求荐之意。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结合此诗当是唐肃宗乾元二年(公元759年)秋李白遇赦由江夏南游洞庭时登岳阳楼而作。分析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登上岳阳楼览尽四周风光,江水辽远通向开阔的洞庭。表达了诗人流放获释以后的喜悦心情。

故答案为:通过对比,揭示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古仁人之心,也表达了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爱国爱民情怀。

洞庭湖烟波浩淼,欲渡无舟,曲折地表达了诗人希望张九龄予以援引之意。

诗人流放获释以后的喜悦心情。(乐以忘忧的闲适旷达的襟怀)

【点评】本题考查分析诗歌景物描写作用的能力。诗歌中的景物描写往往都是为了表达思想感情,因此答题时要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及诗歌具体内容分析这些景物描写表现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3阅读古诗词,完成小题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曲中的昏鸦是指________

2)下列对夕阳西下一句作用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点明流浪旅人思秋的特定时间。                         B. 渲染既温情又悲凉的特殊氛围。

C. 使得全曲情境交融,浑然一体。                         D. 烘托抒情主体怅惘若失的心绪。

【答案】 1)黄昏时归巢的乌鸦。

2C

【解析】【分析】(1)理解词语意思先要理解诗句的意思,天色黄昏,一群乌鸦落在枯藤缠绕的老树上,发出凄厉的哀鸣。昏:傍晚。昏鸦:黄昏时归巢的乌鸦。

2夕阳西下一句,将前面九个独立事物统一到一幅画面中,有一种凄凉美。A.“流浪旅人思秋的特定时间表述错误。B.“温情表述错误,无中生有。D.“怅惘若失的心绪。应是传达出旅人凄苦的心境。

故答案为:黄昏时归巢的乌鸦。 ⑵C

【点评】本题考查诗歌词语的理解能力。难度不大,考生在理解诗歌的内容基础上就能完成。

本题考查句子的做的鉴赏,考生要整体理解诗歌内容,领悟诗人的情感及诗歌的写作特点,对选项逐项审读,仔细辨析,能够判断出正误。

4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奉诚园闻笛

(唐)窦卑

曾绝朱缨吐锦茵,欲披荒草访遗尘。

秋风忽洒西园泪,满目山阳笛里人。

次韵刚父即事绝句

(元)赵孟頫

溪头月色白如沙,近水楼台一万家。

谁向夜深吹玉笛,伤心莫听后庭花。

【注】奉诚园:原始唐代名将马燧的园苑,马氏因功高盖主,遭德宗猜忌。西园:系汉末建安诗人宴游之所。山阳笛:山阳为魏晋之际竹林七贤旧游之地。七贤中的嵇康被司马氏杀害后,向秀重过其旧居,听到邻人吹笛,因而想到昔日游宴之乐,作《思旧赋》。赵孟頫:湖州人,宋王室后裔。

笛声中有故事,笛声中有情感,请结合典故分别赏析两首诗歌的情感。

【知识卡片】典故指诗文等所引用的古书中的故事或词句。运用典故可以含蓄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言简意丰。

【答案】 《奉诚园闻笛》:诗人由如泣如诉的笛声联想到马燧、嵇康的不幸遭遇,表达诗人的不平之鸣和追慕先贤的心情以及物是人非、昔盛今衰的吊古伤感之情。

《次韵刚父即事绝句》:赵孟頫在月色如沙的深夜听到一曲《后庭花》,借后庭花的典故表达内心的亡国之痛。

【解析】【分析】第一首诗写诗人访奉城园的所见所闻所感,首句通过楚王绝缨和醉吐相茵故事,刻画出一个目光远大、胸次宽广的人物形象,这其实是赞扬马燧高大的形象,但这样一个伟大的人物却遭德宗猜忌,表达了诗人不平之鸣。次句欲披荒草访遗尘,咏凭吊事兼写出旧园遗址的荒凉。朱缨”“锦茵荒草”“遗尘的对照,突出了一种今昔盛衰之感。后两句写诗人怀古伤今的悲痛,用了西园”“山阳笛两个典故,秋风、园苑,是眼前景;闻笛、下泪,是眼前事。眼前的景,眼前的事烘托了诗人物是人非、昔盛今衰的吊古伤感之情。

第二首诗前两句写看到的景色,第三、四句写深夜听到玉笛的声音,让诗人联想到后庭花的典故,《后庭花》一般认为是亡国之音, 诗人其实是借后庭花的典故表达内心的亡国之痛。

故答案为: 《奉诚园闻笛》:诗人由如泣如诉的笛声联想到马燧、嵇康的不幸遭遇,表达诗人的不平之鸣和追慕先贤的心情以及物是人非、昔盛今衰的吊古伤感之情。

《次韵刚父即事绝句》:赵孟頫在月色如沙的深夜听到一曲《后庭花》,借后庭花的典故表达内心的亡国之痛。

【点评】本题考查赏析诗歌中使用典故的能力。把握诗中诗人的思想感情,要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作者所处的时代及诗歌的具体内容来理解,要联系诗中的景、物、意象来体会,此题要认真分析诗歌典故的内容。多积累一些诗歌中常见的历史故事,多记忆一些古诗名句,无疑对准确把握诗人的情感,理解诗歌的主题是很有帮助的。概括思想感情的一般模式为:这首诗通过描写(叙述)……的景色(事件),抒发(表达或赞颂了)……的感情。

5阅读下面一首古诗,完成后面小题。

㶚上秋居

㶚原风雨定,晚见雁行频。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

空园白露滴,孤壁野僧邻。寄卧郊扉久,何年致此身

【注】㶚上:地名,位于长安东,为作者来京城后的寄居之所。致此身:以此身为国君尽力。

1)请用自己的话描述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的意境。

2)诵读空园白露滴,孤壁野僧邻一句时,你会重读哪个字?请说说你的理由。

3)全诗抒发了作者哪些丰富的感情?请简要概述。

【答案】 1)秋夜寂静无声,只听见荒郊庭院内树叶飘落的声音,寒夜已至,独自一人被寒意包围,面对昏暗孤灯,倍感凄凉。

2)示例一:重读字,意为空旷,空荡",突出庭院的空寂氛围,抒发作者独处空园的孤寂愁苦之情示例二:重读,采用以声衬静,用露珠滴落在枯叶上的轻微响声来衬托秋夜的宁静,表达作者独处空园的孤寂愁苦之情示例三:重读字,强调隔壁只有一个野僧作邻居,衬托作者孤身一人,只与野僧相伴的孤寂愁苦之情。

3)羁旅漂泊的思乡思亲、久居荒郊的寂寞孤独、怀才不遇的惆怅苦闷。

【解析】【分析】(1)本题作答要抓住落叶”“寒灯”“等意象,描绘秋夜寂静、凄凉的氛围,叙写人面对此景时寂寞孤独的心情。

2)这首诗表达的是诗人羁旅漂泊的孤独、思亲之情,还表达诗人怀才不遇的惆怅苦闷的心情。据此,诵读空园白露滴,孤壁野僧邻这一句时,可重读字,抒发作者独处空园的孤寂愁苦之情;重读字,采用以声衬静,用露珠滴落在枯叶上的轻微响声来衬托秋夜的宁静,表达作者独处空园的孤寂愁苦之情;重读字,强调隔壁只有一个野僧作邻居,衬托作者孤身一人,只与野僧相伴的孤寂愁苦之情。

3)此诗首联写灞原上空萧森的秋气,秋风秋雨已定,雁群频飞;颔联写在他乡异土见落叶时的酸楚和寒夜独处时的悲凄况味;颈联写秋夜寂静,卧听滴露,孤单无依,与僧为邻,更进一步写出孤独的心境;尾联抒发诗人的感慨,表达怀才不遇,进身渺茫的悲愤之情。据此概括作答。

故答案为:秋夜寂静无声,只听见荒郊庭院内树叶飘落的声音,寒夜已至,独自一人被寒意包围,面对昏暗孤灯,倍感凄凉。

示例一:重读字,意为空旷,空荡",突出庭院的空寂氛围,抒发作者独处空园的孤寂愁苦之情示例二:重读,采用以声衬静,用露珠滴落在枯叶上的轻微响声来衬托秋夜的宁静,表达作者独处空园的孤寂愁苦之情示例三:重读字,强调隔壁只有一个野僧作邻居,衬托作者孤身一人,只与野僧相伴的孤寂愁苦之情。

羁旅漂泊的思乡思亲、久居荒郊的寂寞孤独、怀才不遇的惆怅苦闷。

【点评】本题考查对诗歌意境的鉴赏能力。考生要熟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内容和表达的情感,要抓住诗句中的意象,描绘出符合诗歌的意境。

本题考查诗歌的鉴赏。考生对诗句词语的重读音节的把握要建立在对诗句内容和情感的理解基础上。因此要考生首先理解诗句的内容,感悟诗句蕴藏的情感,找准能体现 作者情感的词语,而这些词语就是要重读的词语。

本题考查对诗歌情感的鉴赏。考生要理解诗歌的内容,了解作者的处境、时代背景、人生遭遇等等去感悟作者的情感。

6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甲】游山西村

(宋)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乙】山行

(唐)项斯

青枥林深亦有人,一渠流水数家分。

山当日午回峰影,草带泥痕过鹿群。

【注】栎:同,一种乔木;茗:茶的稚称.

1)下列对【甲】【乙】两首诗有关内容的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A. 【甲】诗首联中足鸡豚与颈联中箫鼓追随均表现出村民热情好客的特点。

B. 【甲】诗尾联写诗人如有时,哪怕拄着拐杖,也愿意乘月而来,再访此地.

C. 【乙】诗颈联从视觉、听觉两个角度具体描写了村民焙茶和抽丝的劳动场景。

D. 【乙】诗尾联写诗人相约当地采药人,与之一道进入深山密林采药。

2)【甲】【乙】两诗均描写了诗人的所见所闻,所写之景有何共同特点?请概括分析。

【答案】 1C

2都写了山村风光的美丽;都写了农事丰收的盛景;都借景抒发了自己的情感。

【解析】【分析】⑴A项有误,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描写丰收年景,农民热情好客的淳厚品行。箫鼓追随春社近写出春社欢快。

B项有误。【甲】诗尾联写诗人此时是月夜游玩,不是以后会乘月而来。题干中乘月而来,再访此地明显有误。

D项有误,字写出了恰巧遇见了买药归来的山客,不是相约

C项正确,故选C

《游山西村》描写的诗人出游到农家,写到了村外的景物,村中的趣事,有机会一定要频来夜游。以游村贯穿,并把秀丽的山村自然风光与淳朴的村民习俗和谐地统一在完整的画面上,构成了优美的意境和恬淡、隽永的格调。《山行》描写了一片枥林,一条溪水,几户人家,一幅恬美的山村图都从十四字绘出。那一渠流水,奇峰倒影,婆娑荡漾的美姿,立刻呈现目前,那群鹿竞奔、蹄落草掩的喜人景象。诗人走着走着,邂逅卖药材回来的老者,便随同这位年老的药农一道进入那烟霭茫茫的深山岛云中去。分析两首诗都写出了清新优美的自然风光。

故答案为:⑴B

⑵ ①都写了山村风光的美丽;都写了农事丰收的盛景;都借景抒发了自己的情感。

【点评】本题考查对诗句内容的理解。答题时应注意,要理解诗句的大意,要注意诗句中写作手法的运用,情感的表达。

本题考查诗歌对比阅读。答题时应注意,首先要明确诗句的意思,正确理解诗句内容,分析诗人的所见所闻,分析描绘景物的共同点。

7阅读下面的诗歌后,完成下列小题。

【甲】春别曲

(唐)张籍

长江春水绿堪染,莲叶出水大如钱。

江头橘树君自种,那不长系木兰船。

【乙】闽中秋思

(唐)杜荀鹤

雨匀紫菊丛丛色,风弄红蕉叶叶声。

北畔是山南畔海,只堪图画不堪行。

【注】杜荀鹤;唐代诗人。字意之,池州石埭(今安徽石台)人。

1)这两首诗的一二两句描写景物时都注重着色,请从两个字中任选一个,结合诗句赏析妙处。

2)两首诗均含蓄地借物抒情,但表达的情感不同,请分别结合诗歌内容具体分析。

【答案】 1)示例一:字夸张地写出了长江春水之碧绿,色彩之浓重。

示例二:字赋雨以人格,细密、轻柔的雨将大片的紫菊之色浸淫得浓淡均匀,让人赏心悦目。

2)《春别曲》诗人埋怨江头之橘为什么不把友人的行舟拴住,以此表达了对友人的挽留惜别之情;《闽中秋思》一二两句描绘风雨中的芭蕉声,表达离乡愁绪。(或三四两句美好的山水风景与不堪行走形成对比,含蓄地表达出诗人对故乡的深深思念之情)

【解析】【分析】(1)【甲】诗长江春水绿堪染意思是长江中春水碧绿,颜色浓得简直可以作为染料,以堪染表现江水碧绿色彩之浓重。【乙】诗雨匀紫菊丛丛色意思是秋雨使丛丛紫菊颜色浓淡均匀,字极准确地勾画出雨的细密、轻柔。在那动人的丛丛紫菊前,雨是那样的温情而善解花意,是它,将那大片大片的紫菊之色,浸淫得浓淡均匀,让人赏心悦目。

2)【甲】诗写自己在那江头种下的橘树,也无法拴住将要远行的小舟,以此含蓄表达出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乙】诗是诗人闽中思乡之作,因离乡在外,正值秋时,触景伤怀,诗人产生了思乡的情绪。

故答案为:示例一:字夸张地写出了长江春水之碧绿,色彩之浓重。示例二:字赋雨以人格,细密、轻柔的雨将大片的紫菊之色浸淫得浓淡均匀,让人赏心悦目。

《春别曲》诗人埋怨江头之橘为什么不把友人的行舟拴住,以此表达了对友人的挽留惜别之情;《闽中秋思》一二两句描绘风雨中的芭蕉声,表达离乡愁绪。(或三四两句美好的山水风景与不堪行走形成对比,含蓄地表达出诗人对故乡的深深思念之情)

【点评】本题考查诗歌的遣词赏析。要求考生读懂诗歌,理解诗歌的内容,对诗句进行正确的理解,结合句意从内容上进行分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情感的理解。解答此题要求考生了解诗歌的内容,从诗歌中感悟诗人的情感。抓住抒情的语句或词语进行分析。

8阅读诗歌,完成小题。

新晴野望

(唐)王维

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注】氛垢:雾气和尘埃。

1)诗歌的前三联写出了雨后原野的什么特点?

2)诗歌的尾联运用了衬托手法,显得活泼、生动。试对这两句诗作赏析。

【答案】 1)空旷,清新,秀美。

2)生动地写出了初夏田间农忙的欢快、活跃的气氛,衬托出原野的无限生机,表现了诗人爱自然、爱田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解析】【分析】(1)解答此题时要在读懂原诗的基础上作答。前三联的意思是:雨后新晴的原野格外开阔空旷,极目远望不见半点雾气尘埃。外城的门楼紧靠着摆渡的码头,村庄边的绿树连接着溪流的入河口。银白色的河水闪动着粼粼波光使得田野外面特别明亮,青翠的山峰突兀出现在山脊背后。写出了雨后原野空旷、清新、秀美的特点。

2)这两句诗的意思是:正是农忙时节没有悠闲的人,农民们一家一家全都在田亩间忙碌着呢。生动写出初夏田间农忙劳动的气氛,衬托出原野的无限生机,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之情。

故答案为:空旷,清新,秀美。

生动地写出了初夏田间农忙的欢快、活跃的气氛,衬托出原野的无限生机,表现了诗人爱自然、爱田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点评】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要在读懂原诗的基础上作答,要理解诗歌的的内容,准确概括出要点。

本题考查诗歌的鉴赏能力。要求考生读懂诗歌,理解诗歌的内容,理解诗人创作诗歌的手法和表现形式等,注意诗人的情感。

9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节选)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

风,

像一个太悲哀了的老妇,

紧紧地跟随着

伸出寒冷的指爪

拉扯着行人的衣襟,

用着像土地一样古老的话

一刻也不停地絮聒着……

那从林间出现的,

赶着马车的

你中国的农夫

戴着皮帽

冒着大雪

你要到哪儿去呢?

告诉你

我也是农人的后裔——

由于你们的

刻满了痛苦的皱纹的脸

我能如此深深地

知道了

生活在草原上的人们的

岁月的艰辛。

而我

也并不比你们快乐啊

——躺在时间的河流上

苦难的浪涛

曾经几次把我吞没而又卷起——

流浪与监禁

已失去了我的青春的

最可贵的日子,

我的生命

也像你们的生命

一样的憔悴呀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

1)诗歌的创作背景是作品生长的土壤,是作品内容的底色。根据第(2)题所述背景知识分析这几节诗描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心情?

2)联系全诗,从意象和表现手法方面分析,诗歌是怎样描写侵略战争使中国人民蒙受的苦难的?

【答案】 1)诗歌抒写了残暴的侵略战争使中国人民蒙受的苦难,表达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沉重心情。

2以风、雪等自然意象渲染氛围,苍茫而悲凉;选取了几类人作描写对象,突出民族苦难之重:无家可归的北方农夫、失去了家庭和丈夫的蓬发垢面的少妇、年老的母亲、失去了家畜和田地的垦殖者;运用象征、比喻、反复咏叹、叙述等手法,细致地描写出中国人民所蒙受的苦难。

【解析】【分析】 1)《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是艾青发表于19371228日的诗歌,最初刊登在《北方》。20世纪三十年代,艾青离开浙江老家前往当时被称作抗战中心的大都市武汉,却没有看到全民积极组织抗战的景象,而到处是无家可归的难民和流浪者,于是于深夜在武昌的一间阴冷的屋内写完这首脍炙人口的诗篇。全诗通过描写大雪纷扬下的农夫、少妇、母亲的形象,表现中华民族的苦痛与灾难,展现了旧中国的图景,表达了诗人深厚的爱国热情,表现了诗人深沉的忧患意识与赤子之心。据此答题,意对即可。

2)从意象角度分析, "土地""""河流"这些意象中,我们不难品味出作者所经历的坎坷、辛酸以及对祖国、对人民、对土地的那种深深的爱。"土地"是艾青常用的一个意象,可以说那是他的又一生命。他为贫困的土地悲哀:"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这里的"土地",不再是单纯的客观景物,而是贯注了作者主观情感的"意象"。正是由于有了对土地的这种热爱和眷恋,诗人笔下的另外两个意象便顺流而出。""后面是"像一个太悲哀了的老妇"的修饰语,"河流"的前面加上"时间""雪夜"两个形容词,就把"""河流"这两种外在的纯景物变成了含有作者主观情思的"",就把这些在寒冷的夜晚出现在林间、河上、旷野的夜行者(既是为自己生活而搏斗、为命运所驱赶的劳动者,同时也是在生存线上挣扎、苦斗、寻找着道路的中国民众的形象)深刻地表现了出来。从表现手法角度分析, 这首诗一开头就创造了一种富有象征意义的阴冷、凄怆的气氛和意象: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接下来用拟人的手法写道:风,/象一个太悲哀的老妇,/紧紧地跟随着/伸出寒冷的指爪/拉扯着行人的衣襟,/用着象土地一样古老的话/一刻也不停地絮聒着……”这里的既是对大自然景象的如实描写,又是对当时惨遭战乱的现实作的艺术写照,不仅仅表现了自然界寒冷,更是对政治气候和民族命运的暗示,表达了深刻的思想内容,为诗篇后面倾诉心曲,抒发忧国忧民的深情作了铺垫。据此分析答题,意对即可。

故答案为:诗歌抒写了残暴的侵略战争使中国人民蒙受的苦难,表达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沉重心情。

⑵ ①以风、雪等自然意象渲染氛围,苍茫而悲凉;选取了几类人作描写对象,突出民族苦难之重:无家可归的北方农夫、失去了家庭和丈夫的蓬发垢面的少妇、年老的母亲、失去了家畜和田地的垦殖者;运用象征、比喻、反复咏叹、叙述等手法,细致地描写出中国人民所蒙受的苦难。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古诗内容及思想感情的能力。理解诗句内容,首先要抓住诗句中的人、物、景、事进行分析,然后再把这些内容综合起来考虑。而把握诗中诗人的思想感情,要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作者所处的时代及诗歌的具体内容来理解,同时要联系诗中的景、物、意象来体会。

本题考查对诗歌意象和表现手法的分析能力。 所谓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简单地说,意象就是寓,就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解答此题,要在反复阅读诗歌内容的基础上从中找出作者用了哪些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即可。鉴赏诗歌,还要掌握一定的鉴赏知识、专业术语,如表达技巧:象征、烘托、寓情于事、托物言志、以静显动、以动衬静、动静结合等等,然后再结合具体的语句做具体的分析,这样才能准确地鉴赏。

10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甲】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唐)韩愈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癖江边。

【乙】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唐)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甲】诗中左迁的意思是________;【乙】诗中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两句诗运用了典故,涉及的两个人物分别是________和王质。

2)请简要分析【甲】【乙】两诗在情感方面的异同。

【答案】 1)降职(贬官);向秀

2)同:两首诗都表现了被贬官之后凄楚难言的激愤之情。

异:【甲】诗语虽悲酸,却悲中有壮,表现了为除弊事不惜残年的坚强意志;【乙】诗表现诗人对世事变迁和仕宦升沉的豁达乐观的胸襟。

【解析】【分析】(1)根据平时对词语的理解及这个典故的积累即可知答案。 指西晋向秀的《思旧赋》。三国曹魏末年,向秀的朋友嵇康、吕安因不满司马氏篡权而被杀害。后来,向秀经过嵇康、吕安的旧居,听到邻人吹笛,勾起了对故人的怀念。烂柯人:指晋人王质。相传晋人王质上山砍柴,看见两个童子下棋,就停下观看。等棋局终了,手中的斧把已经朽烂。回到村里,才知道已过了一百年。同代人都已经亡故。作者以此典故表达自己遭贬23年的感慨。刘禹锡也借这个故事表达世事沧桑,人事全非,暮年返乡恍如隔世的心情。

2)《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是唐代文学家韩愈在贬谪潮州途中创作的一首七律。此诗抒发了作者内心郁愤以及前途未卜的感伤情绪。首联写因一封(书)而获罪被贬,朝夕而已,可知龙颜已大怒,一贬便离京城八千里之遥;颔联直书除弊事,申述自己忠而获罪和非罪远谪的愤慨;颈联即景抒情,既悲且壮;尾联抒英雄之志,表骨肉之情,悲痛凄楚,溢于言表。全诗熔叙事、写景、抒情为一炉,诗味浓郁,感情真切,对比鲜明,是韩诗七律中的精品。《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是唐代刘禹锡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此诗作于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年),刘禹锡罢和州刺史返回洛阳,同时白居易从苏州返洛阳,二人在扬州初逢时,白居易在宴席上作诗赠与刘禹锡,刘禹锡也写诗作答。首联概写谪守巴楚、度尽劫难的经历。凄凉地弃置身,虽语含哀怨,却在感伤中不失沉雄,凄婉中尤见苍劲。二联感叹旧友凋零、今昔异貌。闻笛赋烂柯人,借典寄慨,耐人寻味。三联展示的却是生机勃勃的景象,寄寓在其中的是新陈代谢的进化思想和辩证地看待自己的困厄的豁达襟怀;在手法上,它则将诗情、画意、哲理熔于一炉,以形象的画面表现抽象的哲理,旨趣隽永。尾联顺势而下,请白氏举杯痛饮,藉以振奋精神。 全诗感情真挚,起伏跌宕,沉郁中见豪放,不仅反映了深刻的人生哲理,也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据此理解和分析答题,意对即可。

故答案为:降职(贬官);向秀

同:两首诗都表现了被贬官之后凄楚难言的激愤之情。

异:【甲】诗语虽悲酸,却悲中有壮,表现了为除弊事不惜残年的坚强意志;【乙】诗表现诗人对世事变迁和仕宦升沉的豁达乐观的胸襟。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词语的能力以及积累诗歌典故的能力。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一定要多积累、运用词语,提高自己理解词语的能力。做题时,一定要结合语言环境理解词义。古诗中运用的典故,都会在课下注释中特别提出来,因此平时学习要在理解的基础上积累下来。

本题考查对诗人思想感情把握的能力。把握诗中诗人的思想感情,要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作者所处的时代及诗歌的具体内容来理解、分析作者的感情基调,同时,要联系诗中的景、物、意象来体会。

二、中考语文试卷文学类文本阅读

1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A文段

    明天,115日正午,规定的期限便满期了。中午一过,法拉古舰长就要履行他的诺言,使战舰离开太平洋的北部海面,向东南方开行。

    船这时正在北纬3115分,东经13642分。日本本土就在离我们不及两百英里左右的下方。黑夜快到了。

    船上正敲八点钟。一片片的乌云掩盖了上弦的新月。大海波纹在船后面平静地舒展着。这时候,我倚在船头右舷围板上。康塞尔站在我的旁边,眼睛向前看着。全体船员,爬在缆素梯绳上面,细心考察渐渐缩小和沉黑了的天边。军官们拿着夜间用的望远镜,向渐次黑暗的各方搜索。月亮有时从朵朵的云间吐出一线光芒,使沉黑的海面闪耀着光辉;一会儿又消逝在黑暗中了。

B文段

    轰的一声炮响了,这时船员们的欢呼声混杂在一起。炮弹打中了,正打在动物身上,但是并没有给它致命的打击,而是从它圆圆的身上滑过去落在二海里远的海中。真怪!老炮手暴跳如雷,说,这混蛋的身上一定有一层六英寸厚的铁甲!”“该死的东西!法拉古舰长喊。追逐又开始了,法拉古舰长弯身对我说道:我要一直追到我们的船爆炸为止!”“对,您对!我答。人们只指望这动物筋疲力尽,它总不能跟蒸汽机一样,永远不感到疲倦。然而它一点也不疲倦。这么多时间过去了,它并没有显出一点疲劳的样子。再说,我们是应该表扬林肯号的,它用不屈不挠的精神进行了这次恶斗。我估计,在116日这倒霉的一天里,它所跑的路程不下五百公里!黑夜降临了,阴影笼罩了波涛汹涌的海洋。这时候,我以为我们的远征结束了,我们永远不能再见到这个古怪的动物了。可是我错了。晚上十点五十分,电光又在战舰前面三海里的海面上亮起来,还是跟昨天夜里一样辉煌,一样强烈。那条独角鲸好像是停着不动。也许白天跑得累了。它睡着了,它随着海水荡漾。这是一个好机会,法拉古舰长决定利用这次机会。他发出命令。为了不至把敌方惊醒,林肯号减低速度,小心谨慎地前进。在大海中碰到睡着了的鲸鱼,因而胜利地攻击它们,这并不是稀奇的事情,尼德兰也不止一次在鲸鱼昏睡的时候叉中了它们。加拿大人又到了船头斜桅下,走上了他原来的岗位。战舰慢慢地前进着,一点声息也没有,离这动物三百七十米左右的时候关了气门,船现在只凭本身余下的气力走动。船上连呼吸声也听不到。甲板上绝对沉寂。人们距白热的焦点不到一百英尺了,光度更强起来,照得我们的眼睛发昏。这时候,我伏在船头前面的栏杆上,看见尼德兰在我下面,一手拉着帆索,一手挥动他锋利的鱼叉。就和这睡着的动物距离不过二十英尺了。忽然,他的胳膊使劲地一伸,鱼叉投了出去。我听到鱼叉发出响亮的声音,像是碰上了坚硬的躯壳。对面的电光突然熄灭,两团巨大的水猛扑到战舰甲板上来,像急流一般从船头冲至船尾,冲倒船上的人,打断了护墙桅的绳索。接着船被狠狠撞了一下,我没来得及站稳,从船栏杆被抛掷到海中去了。

1A文段说的船的名字叫什么,他们要去干什么?

2B文段说接着船被狠狠撞了一下,我没来得及站稳,从船栏杆被抛掷到海中去了。后来,怎么了?请简要概述。

3)在叙述紧张曲折的故事时融入生动的描写是这部小说的一大特色。请从选文中举一两句作简要分析。

【答案】 1A文段说的船的名字叫林肯号,他们要去寻找一个出现在海洋上的怪物并把它清除掉。

2)后来,被潜艇俘虏,跟着潜水艇周游各大洋。十个月之后,在极其险恶的情况下逃脱,并把这件海底秘密公诸于世。

3)如:月亮有时从朵朵的云间吐出一线光芒,使沉黑的海面闪耀着光辉;一会儿又消逝在黑暗中了。这句话写出了海上变幻莫测的瑰丽景色,也为下文的突变渲染了气氛。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对作品内容的识记能力。答题时要回忆学过的文章,结合A文段的提示作出正确的回答。做好此类题,平时要认真上好每一节课,有意识地积累教材中的名家名篇。(2)本题考查对故事情节的识记能力。此类题关键是对小说内容要熟悉。抓住提问中的信息点回顾小说相关情节作答。(3)此题考查学生对画线句子的赏析能力。结合语境,对句子进行赏析是重要的考点之一。一般来说,要求学生赏析的句子往往具有某一特色,或是修辞,或是表达方式,或是遣词造句,这就要求学生结合具体语境灵活作答。通常解题思路是:先写出句子的特点,然后结合具体语境进行分析,最后写出表达效果。

【点评 】《海底两万里》是课标推荐初中生必读名著,平时要认真阅读,识记文学常识,掌握主要内容,故事情节,主要人物等。

12阅读下面名著选段,完成后面题目。

         我走进了另一间屋子,但是马上就要退出来,差点被一种可怕的臭气熏倒。我的向导催促我走进去,悄悄地告诉我:不要得罪他们,他们会恨你入骨,因此吓得我连鼻子都不敢堵。这个房间里的设计家是学院里资格最老的学者,他的面孔和胡子都是淡黄色的;手上、衣服上都涂满了污秽。我被介绍给他的时候,他紧紧地拥抱我,当时我多么想找一个借口谢绝他这种亲热的礼仪啊。他自从到科学院工作以来,就是研究怎样把人的粪便还原为食物。……

1)选段出自_______(作者)的名著《格列佛游记》,这是格列佛游历____国时遇到的情形。

2)这个国家的设计家还有哪些科学研究?请再列举出两个来。

3)作者描写这些荒唐的科学研究,想说明一个什么道理?

【答案】 1)斯威夫特     飞岛

2从黄瓜里提取阳光将冰煅烧成火药造房子先从房顶造起自上而下一路到地基用猪耕地以养蜘蛛代替养蚕来纺丝织线用吹风器打气给人治病用谷壳来播种软化大理石想做出枕头、针毡用感觉和嗅觉区别颜色。

3)说明搞科学研究,必须脚踏实地,实事求是地进行有科学根据的实验,而不应打着科学的幌子搞迷信活动和欺诈活动的道理。

【解析】【分析】

1)《格列佛游记》是乔纳森·斯威夫特的一部杰出的游记体讽刺小说,以较为完美的艺术形式表达了作者的思想观念,作者用丰富的讽刺手法和虚构幻想的离奇情节,深刻地剖析了当时的英国社会现实。格列佛生于洛丁加姆州,从十四岁开始在英国与荷兰的大学进修,后来以外科医生的身份到船上工作,在一六九九年五月四号乘羚羊号航向南方……船起初平安无事,后来,不幸在苏门答腊岛遇难,漂流到利立浦特岛上。岛上居民身高都只有六寸左右,因此,和这里的人相比较,他真是硕大无比啊!后来,他又启航,但却在巨人岛——布罗卜丁鲁那克岛搁浅了。那里的国王身高有六十尺之巨,这会儿格列佛又变成小人了。接着,他又展开了第三次航行来到了勒皮他飞岛,那是个与世隔绝的世界,人们的观念封闭阻塞。在岛上逗留数日后,他出发到海上游览。

2)拉格多大科学院影射英国皇家科学院,里面介绍了从黄瓜里提取阳光,将粪便还原为食物,把冰炼成火药,用猪耕地,盖房屋从屋顶造起一直盖到地基,瞎子 教授叫徒弟靠嗅觉和触觉来区分不同的颜色,以养蜘蛛代替蚕来纺线,用吹风机从肛门鼓风打气来治疗病人的腹胀,软化大理石想做出枕头和针毡等。

3)格列佛游记》的第三部分中对勒皮他(飞岛)的描述,反映了作者反对假科学的鲜明立场,指出脱离现实生活的科学实际上有多么荒谬,这些所谓的科学家从 事的全部是虚无飘渺毫无结果的研究。作者认为,科学必须为人民服务,而不应当成为统治阶级与人民为敌的工具。在巴尔尼巴比这一魔术国度中,通过主人公格列 佛召见一系列历史人物,作者试图向读者揭示,所谓的历史英雄人物,都是些如此丑恶的人,是通过种种卑劣手段而获得高位的,作者借此非难了君主的政体,表达 了赞成共和制度的态度。

【点评】

1)在阅读文学名著的同时要对文学常识进行识记。如作者、作者的国籍等都要识记。特别是课程标准推荐阅读的作品,一定要记熟作者、作品的主要人物、人物主要的事件等内容。

2)阅读文学名著要注意梳理情节,把重要的人和事都弄清楚。如《格列佛游记》该书通过里梅尔格列佛船长之口,叙述了周游四国(小人国、大人国、飞岛国、智马国)的奇特经历。

3)理解名著内容要结合作者的创作意图,创作背景,名著表达的中心来表达。《格列佛游记》处处揭露着英国社会的黑暗现实,并寄寓着作者的理想。

13阅读课文选段,回答问题。

男孩:爷爷,你为啥把枣儿放在匾子里晒了又晒?

老人:我等儿子回来。儿子回来了,就喜欢一边嚼枣儿,一边听我讲故事。

男孩:枣儿叔叔啥时候回来?

老人:不知道。

男孩:迷路了吧?(见老人沉默,自语)不会的。这棵树好大好大,老远就瞧见了,枣儿叔叔哪儿会看不见?(见老人不语)爷爷,你怎么了?

老人仍在沉思。

男孩:咱们学猫叫?(见老人没反应)咱们学狗爬?(见老人没反应)咱们过家家?(见老人还没反应)那,我讲故事给你听。(清清嗓子)哎哟,我的故事给忘了。我爹的故事才多呢——我该回去了,我要回去等我爹。(将口袋里的枣儿放入匾子里)

老人:时辰还早呢,再坐坐。

男孩:爹回来会带巧克力,巧克力你吃过吗?可好吃了!

老人:(心事重重)你有了巧克力,就不会来了。

男孩:来呢,你的枣儿甜!

老人:怕是你嘴甜吧?那我问你,我树上的枣儿全光了,你还来不来?

男孩:也来。

老人:不骗我?

男孩:骗人是小狗。

老人:我们拉钩。(伸手与男孩拉钩)

老人男孩:金钩钩,银钩钩,骗人是小狗。

二人开心地笑。

1)男孩说,枣儿叔叔不回家是迷路了,作者借男孩台词里的迷路一词,想表达什么?

2)在前面,老人曾饶有兴致地提议和男孩一起学猫叫、学狗爬、过家家,没能得到响应,为什么现在男孩提出相同的建议,老人却没反应?

3)分析老人所说的你有了巧克力,就不会再来了这句台词的象征意义。

4)怎样理解老人跟男孩拉钩这一行为?

【答案】 1)表达当今社会人们对传统的迷失、对情感的迷失、对人生的迷失。

2)因为此前的话题谈到了老人的儿子,尤其是男孩的一句迷路了吧,触痛了老人的心,所以他此时因为盼望儿子归来而没有兴致去做那些事。

3)这句台词表面的意思是老人担心男孩走了就不会再来了,其实还有更深层的含意:巧克力象征着一种与枣儿相对的文化意义和社会内涵,枣儿是传统生活的象征,巧克力则是现代都市生活的象征,老人的话表现了现代化进程中传统生活的失落、精神家园的失落。

4)老人与男孩拉钩这一细节展现了男孩的天真善良和老人对男孩的疼爱。老人与男孩在一起时感受到了亲情的温暖,于是他们约定男孩还会回来看他。拉钩这一行为正是他们渴望亲情的真实体现。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戏剧语言的潜台词理解。(1迷路原指找不到回家的路,迷失了方向。在此潜在的意思是当今社会人们对传统的、情感、人生的迷失。

2)本题考查文本内容的理解,考考生要联系上下文作答。老人无反应是因为话题谈到老人的儿子,触痛了老人的心。

3)本题考查的是语句的理解,要领会其潜台词的含义,表现的是现代化进程中传统生活的失落,精神家园的失落。

4)细节描写展现男孩的天真善良,两人的拉钩动作正是对亲情的渴望。

故答案为:表达当今社会人们对传统的迷失、对情感的迷失、对人生的迷失。

因为此前的话题谈到了老人的儿子,尤其是男孩的一句迷路了吧,触痛了老人的心,所以他此时因为盼望儿子归来而没有兴致去做那些事。

这句台词表面的意思是老人担心男孩走了就不会再来了,其实还有更深层的含意:巧克力象征着一种与枣儿相对的文化意义和社会内涵,枣儿是传统生活的象征,巧克力则是现代都市生活的象征,老人的话表现了现代化进程中传统生活的失落、精神家园的失落。

老人与男孩拉钩这一细节展现了男孩的天真善良和老人对男孩的疼爱。老人与男孩在一起时感受到了亲情的温暖,于是他们约定男孩还会回来看他。拉钩这一行为正是他们渴望亲情的真实体现。

【点评】潜台词的理解,考生要学会在理解字面意思的基础上深入理解潜在的意思。

考生要联系上下文,感悟老人的心境,把握老人的心理。

考生要首先知道象征的含义,联系文本内容,理解巧克力象征现代都市生活。

考生要熟读文本,理解文本的思想内容。

14阅读下列名著选段,完成下列小题。

    因为东关离城远,大清早大家就起来。昨夜预定好的三道明瓦窗的大船,已经泊在河埠头,船椅、饭菜、茶炊、点心盒子,都在陆续搬下去了。我笑着跳着,催他们要搬得快。忽然,工人的脸色很谨肃了,我知道有些蹊跷,四面一看,父亲就站在我背后。

    “去拿你的书来。他慢慢地说。

    这所谓,是指我开蒙时候所读的《鉴略》。因为我再没有第二本了。我们那里上学的岁数是多拣单数的,所以这使我记住我其时是七岁。

    我忐忑着,拿了书来了。他使我同坐在堂中央的桌子前,教我一句一句地读下去。我担着心,一句一句地读下去。

    两句一行,大约读了二三十行罢,他说:——

    “给我读熟。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

    他说完,便站起来,走进房里去了。

    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但是,有什么法子呢?自然是读着,读着,强记着,——而且要背出来。

    粤有盘古,生于太荒,

    首出御世,肇开混茫。

    就是这样的书,我现在只记得前四句,别的都忘却了;那时所强记的二三十行,自然也一齐忘却在里面了。记得那时听人说,读《鉴略》比读《千字文》、《百家姓》有用得多,因为可以知道从古到今的大概。知道从古到今的大概,那当然是很好的,然而我一字也不懂。粤自盘古就是粤自盘古,读下去,记住它,粤自盘古呵!生于太荒呵!

    应用的物件已经搬完,家中由忙乱转成静肃了。朝阳照着西墙,天气很清朗。母亲、工人、长妈妈即阿长,都无法营救,只默默地静候着我读熟,而且背出来。在百静中,我似乎头里要伸出许多铁钳,将什么生于太荒之流夹住;也听到自己急急诵读的声音发着抖,仿佛深秋的蟋蟀,在夜中鸣叫似的。

    他们都等候着;太阳也升得更高了。

    我忽然似乎已经很有把握,便即站了起来,拿书走进父亲的书房,一气背将下去,梦似的就背完了。

    “不错。去罢。父亲点着头,说。

    大家同时活动起来,脸上都露出笑容,向河埠走去。工人将我高高地抱起,仿佛在祝贺我的成功一般,快步走在最前头。

    我却并没有他们那么高兴。开船以后,水路中的风景,盒子里的点心,以及到了东关的热闹,对于我似乎都没有什么大意思。

1)上述文段选自名著《________》中的《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

2)从全文看,心情的变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用简洁的词语概括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朝阳照着西墙,天气很清朗”“太阳也生得更高了两句属于什么描写?其作用是什么?

【答案】 1)朝花夕拾;五猖会;鲁迅

2)高兴(快乐、兴奋);忐忑(无奈、失落);有把握(自信);不高兴

3)景物描写(环境描写),烘托人物(打家)内心的焦急

【解析】【分析】(1)做这种题,熟读原作品,记住重点情节及人物的特征。相似人名注意不要记乱,必要时死记硬背。此题考查的是学生对于名著的了解。阅读名著除了识记文学常识,还要对涉及主要人物的精彩片段反复阅读,从而形成自己的阅读体验。记死背硬作者名字、书名及书中的重要人物的名字。(2)分析人物的心理变化首先对文章的情节进行简单的概括,然后从事件中分析人物的心理,注意抓住文中的重点词语。人物的心理变化是由情节决定的,是随情节的变化而变化的。所以一定要读懂情节。如此题父亲就站在我背后这个情节,就写出了心情的忐忑不安。

3)考查描写的联想及其表达效果。朝阳照着西墙,天气很清朗”“太阳也生得更高了这是很典型的景物描写,作用是烘托人物内心的焦急。要学会透过情节内容来分析景物描写的作用。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

故答案为:朝花夕拾;五猖会;鲁迅。

高兴(快乐、兴奋);忐忑(无奈、失落);有把握(自信);不高兴。

景物描写(环境描写),烘托人物(打家)内心的焦急

【点评】阅读名著,首先要了解名著的故事内容,其次对所读名著有关的知识信息要大致的了解,比如作者的情况。再深一步,对名著中的人物要略加分析,掌握其形象特征,尽可能的写点读后感,这样阅读名著才会更有意义。阅读名著最好读原著,也可以读一些介绍性的文字,总之对一些名著方面的常识要熟悉。

15阅读《海燕》文段,完成小题。

    在苍茫的大海上,狂风卷集着乌云。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

    一会儿翅膀碰着波浪,一会儿箭一般地直冲向乌云,它叫喊着,——就在这鸟儿勇敢的叫喊声里,乌云听出了欢乐。

    在这叫喊声里——充满着对暴风雨的渴望!在这叫喊声里,乌云听出了愤怒的力量、热情的火焰和胜利的信心。

    海鸥在暴风雨来临之前呻吟着,——呻吟着,它们在大海上飞窜,想把自己对暴风雨的恐惧,掩藏到大海深处。

    海鸭也在呻吟着,——它们这些海鸭啊,享受不了生活的战斗的欢乐:轰隆隆的雷声就把它们吓坏了。

    蠢笨的企鹅,胆怯地把肥胖的身体躲藏在悬崖底下……只有那高傲的海燕,勇敢地,自由自在地,在泛起白沫的大海上飞翔!

    乌云越来越暗,越来越低,向海面直压下来,而波浪一边歌唱,一边冲向高空,去迎接那雷声。

    雷声轰响。波浪在愤怒的飞沫中呼叫,跟狂风争鸣。看吧,狂风紧紧抱起一层层巨浪,恶恨恨地把它们甩到悬崖上,把这些大块的翡翠摔成尘雾和碎沫。

    海燕叫喊着,飞翔着,像黑色的闪电,箭一般地穿过乌云,翅膀掠起波浪的飞沫。

看吧,它飞舞着,像个精灵,——高傲的、黑色的暴风雨的精灵,——它大笑,它又在号叫……它笑那些乌云,它因为欢乐而号叫!

    这个敏感的精灵,——它从雷声的震怒里,早就听出了困乏,它深信,乌云是遮不住太阳的,——是的,遮不住的!

    狂风吼叫……雷声轰响……

    一堆堆乌云,像青色的火焰,在无底的大海上燃烧。大海抓住闪电的箭光,把它们熄灭在自己的深渊里。这些闪电的影子活像一条条火蛇,在大海里蜿蜒游动,一晃就消失了。 

    ——暴风雨!暴风雨就要来啦!

    这是勇敢的海燕,在怒吼的大海上,在闪电中间,高傲地飞翔;这是胜利的预言家在叫喊:

    ——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

1看吧,狂风紧紧抱起一层层巨浪,恶恨恨地把它们甩到悬崖上,把这些大块的翡翠摔成尘雾和碎沫一句中主要运用了哪两种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2)海鸥、海鸭、企鹅在暴风雨来临前有什么表现?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

3)请你说说乌云遮不住太阳一句话的深刻含义。

4)用简明的语言概括这篇散文诗的主要意思。

【答案】 1)拟人、比喻,突出了狂风势力的猖狂

2)海鸥呻吟(飞窜、恐惧)”  海鸭呻吟(吓坏)企鹅胆怯(躲藏)。通过对比,突出海燕的英勇、乐观。

3)说明光明必将战胜黑暗,革命必将战胜反动,这是历史的必然规律。

4)描写海燕在暴风雨临近之时,搏击风波,以必胜信念迎接暴风雨的到来的情景。

【解析】【分析】(1)狂风紧紧抱起一层层巨浪,恶恨恨地把它们甩到悬崖上是典型的拟人修辞;大块的翡翠是借喻。文章通过拟人、比喻这两句修辞,突出了狂风势力的猖狂肆虐。

2)一问,答此题要看懂上下文,而找到答案区域是关键。4海鸥在暴风雨来临之前呻吟着5海鸭也在呻吟着6蠢笨的企鹅,胆怯地把肥胖的身体躲藏在悬崖底下,这些都是他们在暴风雨来临前的表现。二问,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把他们和勇敢的海燕进行对比,突出海燕的英勇、乐观。对他们的描写目的是反衬海燕的。

3乌云遮不住太阳中的乌云和太阳分别象征与人民为敌的反动势力和光明、胜利。那么就说明光明必将战胜黑暗,革命必将战胜反动,这是历史的必然规律。要理解好乌云太阳的象征意义。

4)通篇阅读,全盘把握,根据要求找出要点内容,并弄懂各种意象的象征意义,然后用自己的语言简洁概括。要注意,一定要把作者要通过海燕来表达的思想感情答出来。

故答案为:

1)拟人、比喻,突出了狂风势力的猖狂;

2)海鸥呻吟(飞窜、恐惧)”  海鸭呻吟(吓坏)企鹅胆怯(躲藏)。通过对比,突出海燕的英勇、乐观;

3)说明光明必将战胜黑暗,革命必将战胜反动,这是历史的必然规律;

4)描写海燕在暴风雨临近之时,搏击风波,以必胜信念迎接暴风雨的到来的情景。

【点评】借喻是比喻的一种。是以喻体来代替本体,本体和喻词都不出现,直接把甲(本体)说成乙(喻体)。借喻由于只有喻体出现,所以能产生更加深厚、含蓄的表达效果,同时也使语言更加简洁。

16阅读《西游记》片段,完成小题。

    海中有一座名山,唤为花果山。那座山正当顶上,有一块仙石。盖自开辟以来,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华,遂有灵通之意。内育仙胞,一日迸裂,产一石卵,似圆球样大。因见风,化作一个石猴。五官惧备,四肢皆全。那猴在山中,却会行走跳跃。

    一朝天气炎热,群猴去那山涧洗澡。见那股涧水奔流,众猴都道:这股水不知是哪里的水。我们顺涧边往上溜头寻看源流,耍子去耶!直至源流之处,乃是一股瀑布飞泉。众猴拍手道:好水,好水!原来此处远通山脚之下,直接大海之波。又道:哪一个有本事的,钻进去寻个源头出来不伤身体者,我等即拜他为王。连呼了三声,忽见丛杂中跳出一个石猴,应声高叫道:我进去,我进去!

    你看他瞑目蹲身,将身一纵,径跳入瀑布泉中,忽睁睛抬头观看,那里边却无水无波,明明朗朗的一架桥梁。他定了神,仔细再看,原来是座铁板桥,桥下之水,冲贯于石窍之间,遮闭了桥门。却又欠身上桥头,再走再看,却似有人家住处一般,真个好所在。

    跳过桥中间,只见正当中有一石碣,碣上镌着花果山福地,水帘洞洞天大字。石猿喜不自胜,急抽身往外便走,跳出水外,打了两个呵呵道:大造化,大造化!众猴把他围住问道:里面怎么样?水有多深?石猴道:没水,没水!桥那边是一座天造地设的家当。众猴道:怎见得是个家当?石猴笑道:桥边有花有树,乃是一座石房。房内有石锅石灶、石床石凳,里面且是宽阔,容得千百口老小,真个是我们安身之处。

    众猴欢喜,都道:你带我们进去!石猴却又瞑目蹲身,往里一跳,叫道:都随我进来!那些猴也都进去了。……石猿端坐上面道:列位呵,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你们才说有本事进得来,出得去,不伤身体者,就拜他为王。我如今进来又出去,出去又进来,寻了这一个洞天与列位安眠稳睡,何不拜我为王?众猴听说,即拱伏无违,一个个序齿排班,朝上礼拜,都称千岁大王。自此,石猿高登王位,将字儿隐了,遂称美猴王。

(节选自《西游记》第一回,有删改)

1)概括这段故事的主要内容。

2)美猴王后来又叫孙悟空,是谁给取的法名?为何姓孙?

3)按要求赏折文中画线的句子。

你看他暝目蹲身,将身一纵,径跳入瀑布泉中,忽睁睛抬头观看。(从描写角度)

打了两个呵呵道:大造化,大造化!(从修辞角度)

4)石猴的形象兼有神、猴、人三性,结合文段内容,试做分析。

【答案】 1)介绍石猴的出生和他成为美猴王的经过。

2)菩提祖师。猢狲字去了兽旁,乃是个子系。子者儿男也,系者婴细也,便教姓

3动作描写,用一系列的动词(蹲、纵、跳、看)写出了石猴的动作连贯,身手高强。或神态描写,写石猴瞑目、睁睛等神态,刻画了石猴的勇敢机敏,本领高强。②“大造化,大造化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刻画了石猴找到了猴儿们安身之处后的那种自得和激动兴奋之情。

4)神性:本是仙石,受日月精华,渐渐通灵。仙胞迸裂,产石卵,化石猴。猴性:有猴子一样惹人喜爱的动作、习性和相貌。人性:有人的动作语言和思想,有担当,为他人考虑,有领导才能,看重信用。

【解析】【分析】(1)第一自然段主要介绍了石猴的身世出生;接下来主要介绍了它在花果山水帘洞成为美猴王。

2)原著中是菩提祖师给悟空起了法名,猢狲去掉兽旁就是悟空的

3)根据动作默写、反复修辞手法分析即可。

4)孙悟空具有神奇、动物的顽皮、人性的正义本性。

故答案为:(1)介绍石猴的出生和他成为美猴王的经过。

2)菩提祖师。猢狲字去了兽旁,乃是个子系。子者儿男也,系者婴细也,便教姓

3动作描写,用一系列的动词(蹲、纵、跳、看)写出了石猴的动作连贯,身手高强。或神态描写,写石猴瞑目、睁睛等神态,刻画了石猴的勇敢机敏,本领高强。②“大造化,大造化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刻画了石猴找到了猴儿们安身之处后的那种自得和激动兴奋之情。

4)神性:本是仙石,受日月精华,渐渐通灵。仙胞迸裂,产石卵,化石猴。猴性:有猴子一样惹人喜爱的动作、习性和相貌。人性:有人的动作语言和思想,有担当,为他人考虑,有领导才能,看重信用。

【点评】(1)本题考查对作品主要内容的概括能力。解答时先划分段落、理清结构层次,再归纳要点、总结中心思想。

2)本题考查对原著中具体细节的理解能力。回忆相关段落,联系上下文,抓住关键词即可筛选答案信息。

3)本题考查对重点句子的赏析能力。可以根据句子的修辞、主题作用、与情节的关系等进行赏析。

4)本题考查对作品人物形象的分析能力。可以从人物的语言、动作、历史背景、特长这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17阅读以下文段,完成下面的题目。

    (甲)因为东关离城远,大清早大家就起来。昨夜预定好的三道明瓦窗的大船,已经泊在河埠头,船椅、饭菜、茶炊、点心盒子,都在陆续搬下去了。我笑着跳着,催他们要搬得快。忽然,工人的脸色很谨肃了,我知道有些蹊跷,四面一看,父亲就站在我背后。

    “去拿你的书来。他慢慢地说。

    这所谓,是指我开蒙时候所读的《鉴略》。因为我再没有第二本了。我们那里上学的岁数是多拣单数的,所以这使我记住我其时是七岁。

    我忐忑着,拿了书来了。他使我同坐在堂中央的桌子前,教我一句一句地读下去。我担着心,一句一句地读下去。

    两句一行,大约读了二三十行罢,他说:——

    “给我读熟。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

    他说完,便站起来,走进房里去了。

    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但是,有什么法子呢?自然是读着,读着,强记着,——而且要背出来。

    (乙)芦根和经霜三年的甘蔗,他就从来没有用过。最平常的是蟋蟀一对,旁注小字道:要原配,即本在一窠中者。似乎昆虫也要贞节,续弦或再醮,连做药资格也丧失了。但这差使在我并不为难,走进百草园,十对也容易得,将它们用线一缚,活活地掷入沸汤中完事。然而还有平地木十株呢,这可谁也不知道是什么东西了,问药店,问乡下人,问卖草药的,问老年人,问读书人,问木匠,都只是摇摇头,临末才记起了那远房的叔祖,爱种一点花木的老人,跑去一问,他果然知道,是生在山中树下的一种小树,能结红子如小珊瑚珠的,普通都称为老弗大

1)文段选自鲁迅先生的散文集《朝花夕拾》,甲段节选自《________》一文,乙段选自《________》一文。

2)甲乙两段中的分别指的是谁?试分析这两个人物的形象特点。

3)结合文段简要分析《朝花夕拾》的艺术特色。(分析一点即可)

【答案】 1)五猖会;父亲的病

2)父亲和陈莲河。《五猖会》中的父亲是一个严厉、专制的封建家长,从父亲的语言给我读熟,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可以看出。陈莲河是一个故弄玄虚、道貌岸然、毫无真才实学、草菅人命的庸医,从他开的药方“‘蟋蟀一对,旁注小字道:要原配,即本在一窠中者。似乎昆虫也要贞节,续弦或再醮,连做药资格也丧失了。可以看出。

3)【示例1】通过典型情节刻画人物性格。如《五猖会》中,选取了父亲在将要出门去看五猖会时,要先把书背出来再去这个典型情节,对父亲只作聊聊几笔的描写,就刻画出了一个对儿童心理无知和隔膜的封建家长的形象。

【示例2】巧妙地运用讽刺和对比的写法。如《父亲的病》中写到续弦或再醮,连做药资格也丧失了等对中药的描述,委婉地嘲讽了某些中医故弄玄虚,贻误病情的可恶行径。或《五猖会》中通过前后心情的对比,表达了对封建家长专制的反感和批判。   

【解析】【分析】(1)根据父亲让我背《鉴略》可知出自《五猖会》。乙段文字写的是陈莲河写的一张药方上,总兼有一种特别的丸散和一种奇特的药引。出自《父亲的病》。

2)甲文中记述的是作者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的急切、兴奋的情绪,而这种少年的欢快心情却因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而冲淡,表现父亲是一个严厉、专制的封建家。乙文中陈莲是河当时绍兴的中医,原名何廉臣,鲁迅先生为了表达对他的恨意,把名字颠倒,说明这个人颠倒黑白不分是非。这个反面人物就是一个实实在在的故弄玄虚、道貌岸然的江湖骗子。他巧妙地使用连环套诈骗周家,第一套药引,蟋蟀也就罢了,还是什么原配,岂不是可笑至极?

3)甲文:虽只写一件事,但这件事写得集中、单纯而又丰富。作者善于运用气氛渲染,铺陈对比的手法来加强文章的感染力。如文章的第一部分,作者通过多方面的描述,写出了儿时对迎神赛会的向往,期待、失望和不满。这一切描述都为第二部分开首节日般的高兴心情做铺垫。由于以往的屡次失望,自然会对即将到来的盛会充满莫大的期望。正在手舞足蹈,欢呼雀跃的时候,父亲出现在眼前:"去拿你的书来",宛如当头浇了一盆冷水。作者正是通过环境气氛的渲染,的情绪的对比,激发人们对孩子的同情和对封建教育制度的憎恶,进而引起人们对儿童教育的严重关注。

故答案为:五猖会;父亲的病

父亲和陈莲河。《五猖会》中的父亲是一个严厉、专制的封建家长,从父亲的语言给我读熟,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可以看出。陈莲河是一个故弄玄虚、道貌岸然、毫无真才实学、草菅人命的庸医,从他开的药方“‘蟋蟀一对,旁注小字道:要原配,即本在一窠中者。似乎昆虫也要贞节,续弦或再醮,连做药资格也丧失了。可以看出。

【示例1】通过典型情节刻画人物性格。如《五猖会》中,选取了父亲在将要出门去看五猖会时,要先把书背出来再去这个典型情节,对父亲只作聊聊几笔的描写,就刻画出了一个对儿童心理无知和隔膜的封建家长的形象。

【示例2】巧妙地运用讽刺和对比的写法。如《父亲的病》中写到续弦或再醮,连做药资格也丧失了等对中药的描述,委婉地嘲讽了某些中医故弄玄虚,贻误病情的可恶行径。或《五猖会》中通过前后心情的对比,表达了对封建家长专制的反感和批判。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有关知识的掌握情况。考查的形式是填空题,考点是重要的情节,要求考生在平时阅读名著要认真仔细,要尽量阅读原著。

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知识的掌握和辨析的能力。考查的篇目都是在考纲的范围之内,涉及到名著的名称、作者、体裁、主要人物、主要情节、精彩片段等。要求考生在课外阅读时要多读、反复阅读,读原著。考生要结合选段,联系平时对名著主题、经典情节、人物形象的理解、进行比较分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名著艺术特色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要结合名著的具体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理解。要求考生对选段仔细阅读,找准典型内容进行分析理解。

18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二十四节气的来历

    ①中国的二十四节气诞生于数千年前,不仅融天文、地理、历法、气象、农事、养生等多门学同于一体,而且还蕴含着以德修身的深刻内涵,以其强大的生命力,渗透到中华民族发展的每一个历史阶段,指导人们进行农事活动。

    ②节气表明地球在轨道上的位置,也就是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中国古代先民们是如何测定节气的呢?这要从我们非常热悉的计时工具——“说起。

    ③表,最早诞生于中国。数千年前,我们的祖先们在地面上立一根八尺长的竹竿来测量日影,这根竹竿最初就称为

    ④“本是指测量土地的标准尺子,后来把测量日影的工具也称为。圭和表的结合,就构成了一种非常重要的天文仪器圭表1276年,元代杰出的天文学家郭守敬在河南登封建造了一座观星台,它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古代天文台。整个观星台就相当于一个量日影的圭表。

    ⑤古人利用圭表观测天象,将每年白天最短的那天,叫日短至,又称冬至;白天时间最长的那天,叫日长至,又称夏至。在春秋两季各有一天,昼夜时间长短相等,把这天分别称为春分秋分

    ⑥在此基础上,诞生了完整的二十四节气。用今天的天文学来解释,地球轨道投影到太阳系模型上形成的坐标系,为黄道坐标系。黄经,将这个坐标系的横轴,以春分为起点,自西向东度量,分360度,共有二十四个等份,每份15度,为一个节气。基本规律是: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上半年是6日和21日,下半年是8日和23日。

    ⑦古人将每月的第一个节气称为,每月的第二个节气称为交替出现,各历时15天左右,如:在4月份有清明和谷雨两个节气。二十节气中,反映四季变化的节气有: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春分、秋分、夏至、冬至8个节气;反映气候变化的有: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5个节气;反映天气现象的有:雨水、谷雨、白露、寒露、霜降、小雪、大雪7个节气;反映物候现象的有:惊蛰、清明、小满、芒种四个节气;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二十四节气传统历法的关键和核心。

    ⑧二十四节气是中华祖先馈赠给每一位子孙后代珍贵礼物,拥抱它,就是拥抱我们自己的生命质量与智慧命运。

1)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相符合的一项是(    

A.古人用圭和表测量土地的长度,从而推算出二十四节气的长短。

B.郭守敬在河南登封建造的观星台,是历史上最早记录节气变化的天文台。

C.春分和秋分,其实就是把春季和秋季平分的那几天。

D.二十四节气能反映四季的变化、温度的变化、天气现象和物候现象。

2)下科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段是总结段,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B.段通过下定义和举例子来说明什么是节气。

C.各历时15天左右中的去掉后,表达的意思有改变。

D.段是过渡段,具体阐述了节气意义及我们对节气应该持有的态度。

3)请根据上文有关节气的知识,结合下面的链接材料,回答问题。

[链接材料]

二十四节气歌: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农访:冬至吃了面,一天长(cháng)一线。

请写出秋季里的第三个节气。

________

请说说农谚中一天长一线的意思。

________

【答案】 1D

2C

3)白露;冬至后的每天白天时间渐渐变长。

【解析】【分析】(1A.根据第古人利用圭表观测天象,将每年白天最短的那天,叫日短至,又称冬至;白天时间最长的那天,叫日长至,又称“‘夏至可知推算的是日影的长短;B.“历史上最早记录节气变化的天文台错误,根据第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古代天文台,可知是最早的古代天文台;C.“把春季和秋季平分的那几天错误,根据第在春秋两季各有一天,昼夜时间长短相等,把这天分别称为春分秋分可知是春秋两季各有一天;故选D

2A. 段是过渡段,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B. 段是用举例子来说明圭表D. 段总结段,概括写节气意义及我们对节气应该持有的态度。故选C

3考查对材料内容的理解。根据秋处露秋寒霜降分别对应的是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可以判断秋季里的第三个节气是寒露考查对句子含义的理解,结合文章内容可知,冬至过后,太阳直射点逐渐向北移动,北半球白昼的时间一天比一天长,到夏至达到最长。

故答案为:⑴ D

⑵ C

白露;冬至后的每天白天时间渐渐变长。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从材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作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阅读材料,结合材料中的关键语句,根据题目的要求,即可作出选择;

本题考查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能力。在文中找到对应的句段,仔细辨别原文内容与选项内容的细微差别;

本题考查理解材料内容及句子含义。首先回归文本找到设题的句子,然后结合前后的语境理解意思。

19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傅雷家书两则

    1954102

    聪,亲爱的孩子。收到922日晚发的第六封信,很高兴。我们并没有为你前封信感到什么烦恼或是不安。我在第八封信中还对你预告,这种精神消沉的情形,以后还会有的。我是过来人,决不至于大惊小怪。你也不必为此担心,更不必硬压在肚里不告诉我们。心中的苦闷不在家信中发泄,又哪里去发泄呢?孩子不向父母诉苦,没有谁可诉苦。我们不来安慰你,又该谁来安慰你呢?人一辈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唯有庸庸碌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或者要有极高的修养,才能廓然无累,真正的解脱。只要高潮不过分使你紧张,低潮不过分使你颓废,就好了。太阳太强烈,会把五谷晒焦;雨水太猛,也会淹死庄稼。我们只求心理相对平衡,不至于受伤害而已。你也不是栽了筋斗爬不起来的人。我预料在国外这几年,对你整个的人生也有很大帮助。这次来信所说的痛苦,我都理会的;我很同情,我愿意尽量安慰你,鼓舞你。克利斯朵夫不是经过多少回这种情形吗?他不是一切艺术家的缩影与结晶吗?慢慢地你会养成另一种心情对付过去的事:就是能够想到而不再惊心动魄,能够以客观的现实分析前因后果,做将来的借鉴,以免重蹈覆辙一个人唯有敢于正视现实,正视错误,理智分析,彻底感悟,才不至于被回忆侵蚀。我相信你逐渐会学会这一套,越来越坚强的。我以前在信中和你提过感情的ruin[创伤,覆灭],就是要你把这些事当做心灵的灰烬看,看的时候当然不免感触万端,但不要刻骨铭心地伤害自己,而要像对着古战场一般的存着凭吊的心怀。倘若你认为这些话是对的,对你有些启发作用,那么将来在遇到因回忆而痛苦的时候(那一定免不了会再来的),拿出这封信来重读几遍。

    1955126

    早预算新年中必可接到你的信.我们都当作等待什么:礼物一般地等着。果然昨天早上收到你来信,而且是多少可喜的消息。孩子!要是我们在会场上.一定会禁不住涕泗横梳的。世界上最高的最纯洁的欢乐.莫过于欣赏艺术,更莫过于欣赏自己的孩子的手和心传达出来的艺术其次.我们也因为你替祖国增光而快乐!更因为你能借音乐而使多少人欢笑而快乐!想到你将来一定有更大的成就,没有止境的进步.为更多的人更广大的群众服务.鼓舞他们的心情.抚慰他们的创痛.我们真是心都要跳出来了!能够把不朽的大师的不朽的作品发扬光大.传布到地球上每一个角落去,真是多神圣,多光荣的使命!孩子,你太幸福了.天待你太厚了。我更高兴的更安慰的是:多少过分的谀诃与夸奖,都没有使你丧失自知之明,众人的掌声、拥抱、名流的赞美,都没有减少你对艺术的谦卑总算我的教育没有白费,你二十年的折磨没有白受!你能坚强(不为胜利冲昏了头脑是坚强的最好的证据).只要你能坚强,我就一辈子放了心!成就的太小、高低,是不在我们掌握之内的,一半靠人力,一半靠天赋,但只要坚:强,就不怕失败,不怕挫折,不怕打击,不管是人事上的,生活上的,技术上的——打击;从此以后你可以孤军奋斗了。何况事实上有多少良师益友在周围帮助你,扶掖你。还加上古今的名著,时时刻刻给你精神上的养料!孩子,从今以后,你永远不会孤独的了,即使孤独也不怕的了!

    赤子之心这句话,我也一直记住的。赤子便是不知道孤独的。赤子孤独了,会创造一个世界,创造许多心灵的朋友!永远保持赤子之心,到老也不会落伍,永远能够与普天下的赤子之心相接相契相抱!你那位朋友说得不错,艺术表现的动人,一定是从心灵的纯洁来的!不是纯洁到像明镜一般,怎能体会到前人的心灵?怎能打动听众的心灵?

    音乐院长说你的演奏像流水、像河,更令我想到克利斯朵夫的象征。天舅舅说你小时候常以克利斯朵夫自命;而你的个性居然和罗曼·罗兰的理想有些相像了。河,莱茵,江声浩荡……钟声复起,天已黎明……中国正到了复旦的黎明时期,但愿你做中国的--新中国的--钟声,响遍世界,响遍每个人的心!滔滔不竭的流水,流到每个人的心坎里去,把大家都带着,跟你一块到无边无岸的音响的海洋中去吧!名闻世界的扬子江与黄河,比莱茵的气势还要大呢!……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有这种诗人灵魂的传统的民族,应该有气吞牛斗的表现才对。

    你说常在矛盾与快乐之中,但我相信艺术家没有矛盾不会进步,不会演变,不会深入。有矛盾正是生机蓬勃的明证。眼前你感到的还不过是技巧与理想的矛盾,将来你还有反复不已更大的矛盾呢:形式与内容的枘凿,自己内心的许许多多不可预料的矛盾,都在前途等着你。别担心,解决一个矛盾,便是前进一步!矛盾是解决不完的,所以艺术没有止境,没有perfect[完美,十全十美]的一天,人生也没有perfect[完美,十全十美]的一天!唯其如此,才需要我们日以继夜,终生的追求、苦练;要不然大家做了羲皇上人,垂手而天下治,做人也太腻了!

致信儿子

麦家

    儿子,当你看到这封信时,你已在我万里之外,我则在你地球的另一端。地球很大,我们太小了,但我们不甘于小,我们要超过地球,所以你出发了。这是一次蓄谋已久的远行,为了这一天,我们都用了十八年的时间做准备,这也是你命中注定的一次远行,有了这一天,你的人生才可能走得更远。

    世界很大,却是大同小异。也许最不同的是你,你的父母变成了一封信、一部手机、一份思念。今后一切你都要自己操心操劳,饿了要自己下厨,累了要自己放松,哭了要自己擦干眼泪。这一下,你是那么的不一样,你成了自己的父亲、母亲、长辈。这一天,是那么的神奇,仿佛你一下就长大了。

    但这,只是仿佛,不是真实。真实的你只是在长大的路上,如果不是吉星高照,这条路必定是漫漫长长的,坎坎坷坷的,风风雨雨的。我爱你,真想变作一颗吉星,高悬在你头顶,帮你化掉风雨,让和风丽日一直伴你前行。但这是不可能的,即便可能,对不起,儿子,我也不会这么做。为什么?因为我爱你,因为那样的话,你的人生必定是空洞的、苍白的、弱小的,至多不过是一条缸里的鱼,盆里的花,挂着铃铛叮当响的宠物。迭样的话我会感到羞愧的,因为你真正失败了。你可以失败,但决不能这样失败,竟然是被太阳晒死的,是被海水咸死的,是被寒风冻死的。作为男人,这也许是莫大的耻和辱!

    作为父亲,我爱你的方式就是提醒你,你要小心哦,你要守护好自己哦。说到守护,你首先要守护好你的生命,要爱惜身体,要冷暖自知,劳逸结合,更要远离一切形式的冲突。生命是最大的,生命面前你可以理直气壮地放下任何一切,不要选择。

    其次,我要告诉你,你要守护好你的心。这心不是心脏的心,而是心灵的心。它应该是善良的,宽敞的,亮堂的,干净的,充实的,博爱的,审美的。心空了,陷阱无处不在,黄金也是陷阱;心脏了,人间就是地狱,天堂也是地狱。

    关于爱,你必须做它的主人,你要爱自己,更要爱他人,爱你不喜欢的人,爱你的敌人、仇人。爱你不喜欢的人,这才是修养。

    儿子,也许你会说,你的父亲真啰嗦,是不是。好吧,到此为止,我不想你,也希望你别想家。如果你想家了,实在太想,就请你打开一本书。你知道的。爸爸有句格言:读书就是回家!请让我最后啰嗦一句,刚才我说的似乎都是一些战略性的东西,让书带你回家,让书安你的心,让书去练你的翅膀,这也许就是战术。

1)阅读傅雷1954102日给儿子的一封信,说说傅雷希望儿子成为怎样的一个人?

2)阅读麦家给儿子的一封信,概括信中的主要内容。

3)结合上下文,品味下面两句话的意思。

文中赤字孤独了,会创造一个世界,创造许多心灵的朋友,孤独的赤子创造的是什么样的世界?

如何理解爱你不喜欢的人,这才是修养这句话的意思?

4)读了《傅雷家书》和《致信儿子》,说说你希望你的父亲是怎样的一个人?

【答案】 1)傅雷希望傅聪可以成为一个乐观、坚强、理性、敢于正视错误的人

2)信中父亲对即将开始国外生活的儿子提出了自己的希望:学会自理、正视失败、爱惜生命、守护心灵、爱人爱己、读书安心。

3赤子之心是最纯洁的,它剔除私心杂念,远离欲望纷争,只容纳人间最美好、最真挚的感情,所以永远能够与普天下的赤子之心相接相契相抱!”赤子的现实生活也许境遇不佳、缺少知音,身边的世界让他孤独;但人类最纯洁最美好的感情与思想,是相通而永存的,普天下的赤子都将成为他的知音和朋友。就是这些心灵的朋友和美好的情感,成为赤子创造的博大宽广的精神世界。

爱你不喜欢的人,是对自己品德最大的考验。爱亲人朋友是人之常情,是本能,是平凡的,但若能对自己不喜欢的人也能释放爱意,那才是不平凡的,才是真的能体现出个人修养的举动。

4)我希望我的父亲能够做我的领路人,在我迷茫的时候给我一个建议,指明方向;我希望我的父亲能够成为我的好朋友,在我心烦意乱遭遇挫折时能够安慰开导我;我希望我的父亲做我的严师,在我犯错误时毫不犹豫批评指出,给我深刻的教训,能够让我及时回头。

【解析】【分析】(1)结合人一辈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唯有庸庸碌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或者要有极高的修养,才能廓然无累,真正的解脱。只要高潮不过分使你紧张,低潮不过分使你颓废,就好了。太阳太强烈,会把五谷晒焦;雨水太猛,也会淹死庄稼。我们只求心理相对平衡,不至于受伤害而已。得出:傅雷希望儿子能够正确地对待情绪上的消沉和低落,学会用达观的态度泰然处之。结合能够以客观的现实分析前因后果,做将来的借鉴,以免重蹈覆辙一个人唯有敢于正视现实,正视错误,理智分析,彻底感悟,才不至于被回忆侵蚀。我相信你逐渐会学会这一套,越来越坚强的。得出:保持心灵的平衡,进而能够冷静、客观地分析事理,正视现实,吸取前车之鉴。

2)结合今后一切你都要自己操心操劳,饿了要自己下厨,累了要自己放松,哭了要自己擦干眼泪。概括:学会自理;结合你可以失败,但决不能这样失败,竟然是被太阳晒死的,是被海水咸死的,是被寒风冻死的。作为男人,这也许是莫大的耻和辱!得出:正视失败;结合说到守护,你首先要守护好你的生命,要爱惜身体,要冷暖自知,劳逸结合,更要远离一切形式的冲突。得出:爱惜生命;结合我要告诉你,你要守护好你的心。这心不是心脏的心,而是心灵的心。得出:守护心灵;结合你必须做它的主人,你要爱自己,更要爱他人,爱你不喜欢的人,爱你的敌人、仇人。爱你不喜欢的人,这才是修养。得出:爱人爱己;结合请让我最后啰嗦一句,刚才我说的似乎都是一些战略性的东西,让书带你回家,让书安你的心,让书去练你的翅膀,这也许就是战术。得出:读书安心。

3结合赤子之心这句话,我也一直记住的。赤子便是不知道孤独的。赤子孤独了,会创造一个世界,创造许多心灵的朋友!永远保持赤子之心,到老也不会落伍,永远能够与普天下的赤子之心相接相契相抱!你那位朋友说得不错,艺术表现的动人,一定是从心灵的纯洁来的!不是纯洁到像明镜一般,怎能体会到前人的心灵?怎能打动听众的心灵?”得出:赤子的现实生活也许境遇不佳、缺少知音,身边的世界让他孤独;但人类最纯洁最美好的感情与思想,是相通而永存的,普天下的赤子都将成为他的知音和朋友。就是这些心灵的朋友和美好的情感,成为赤子创造的博大宽广的精神世界。结合关于爱,你必须做它的主人,你要爱自己,更要爱他人,爱你不喜欢的人,爱你的敌人、仇人。分析,对照爱自己和爱自己喜欢的人从心理上很好接受和爱自己不喜欢的人的从心理上不好接受,然后对比分析。

4)根据《傅雷家书》中傅雷对孩子成长的指导和《致信儿子》写给初次离家到国外学习的儿子的信,信的开头先表述儿子的离开自己的生活没有变,倒是儿子的生活会发生很大的变化,提醒儿子各种困难出现时应怎么做。接着书信又表述父亲很想永远陪着儿子,但这不可能,希望儿子能坚强的面对风雨,守护自己的,用心爱着身边的所有人,走好人生的每一步。书信表达了一位父亲对儿子的不舍与殷殷期望。写出自己的希望即可。

故答案为:傅雷希望傅聪可以成为一个乐观、坚强、理性、敢于正视错误的人

信中父亲对即将开始国外生活的儿子提出了自己的希望:学会自理、正视失败、爱惜生命、守护心灵、爱人爱己、读书安心。

⑶①赤子之心是最纯洁的,它剔除私心杂念,远离欲望纷争,只容纳人间最美好、最真挚的感情,所以永远能够与普天下的赤子之心相接相契相抱!”赤子的现实生活也许境遇不佳、缺少知音,身边的世界让他孤独;但人类最纯洁最美好的感情与思想,是相通而永存的,普天下的赤子都将成为他的知音和朋友。就是这些心灵的朋友和美好的情感,成为赤子创造的博大宽广的精神世界。

爱你不喜欢的人,是对自己品德最大的考验。爱亲人朋友是人之常情,是本能,是平凡的,但若能对自己不喜欢的人也能释放爱意,那才是不平凡的,才是真的能体现出个人修养的举动。

我希望我的父亲能够做我的领路人,在我迷茫的时候给我一个建议,指明方向;我希望我的父亲能够成为我的好朋友,在我心烦意乱遭遇挫折时能够安慰开导我;我希望我的父亲做我的严师,在我犯错误时毫不犹豫批评指出,给我深刻的教训,能够让我及时回头。

【点评】本题考查了考生对名著内容积累。考生一方面需熟悉文学名著的主要内容,另一方面需要对人物心理和性格有充分的了解,要了解常见的文学常识。

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情节的概括能力。在平时的阅读中,我们必须多下功夫,对名著情节进行梳理,熟悉相关的人物、地点和事件。解答此类问题,必须对名著中的重要情节进行重点识记。

本题考查对语句的理解。答题时要联系上下文进行理解。

本题考查名著赏析。结合文段内容和生活实际即可作答。

20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各题。

    ①漆黑的夜空,像浸透了墨汁。细雨飘零的云层缝隙中,间或透出点点红色绿色的灯火。那是夜航的运输机从云层中掠过,夜航灯,就像红绿的流星,一纵即逝。

    ……

    ②“还在向台湾盗运!今晚上又飞走了五六十架……”说话的人,似乎发现了什么,声音变成了低声的请求:江姐,明天写吧!

    ……

    ③隆隆的机声没有影响她那和往常一样平静的举动。她写完最后一行,把写好的纸条,连同竹签子笔,一一藏在铺位底下。然后,她整理着地铺上的东西。

    ④稻草清理得平平顺顺的,枕头下面的换洗衣服,也折叠得规规矩矩,整整齐齐,被捕时穿的那件蓝布旗袍和一件红绒线衣,放在最上面。

    ⑤李青竹静静地坐在地铺上,一床薄被裏着她那折断过的,时常肿痛的腿。她的手牵起被面的一角,细心地寻找着线头,一根根地把细丝抽出来,轻轻地搓着。

    ⑥“这么晚了,你还搓线?”

    ⑦“孩子的棉帽上,少一朵花。

    ⑧江姐默默地接过了几根细丝,陪着李青竹搓线。自从和白公馆建立起联系,她们便经常向支部提出各种建议。刚才,江姐又写下了她们最近考虑到的一些事情。

    ⑨“八架……又是八架!

    ⑩声音又从门边传来,在铺上躺着的战友都被惊动了。同志们,睡吧。江姐轻声招呼着。正要翻身坐起的战友,又都躺下去了。

    11 李青竹缓缓放下手里的线,把江姐冰凉的手拉进薄被盖着。

    12 “心里的话,都写上了吗?”她深情的目光,久久地凝视着江姐的脸。

    13 “都写了。江姐抬起头来。听说北平召开政协会议,我心里再也不能平静,真渴望听到更多的消息。李青竹的目光,渐渐移向窗外的暗夜,轻声说着:我们会听到的。

    14 江姐的声音里,透出无限的向往: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建设一个崭新、富强的国家,这是多么壮丽的事业!……”

    15 李青竹赞同地点头:你想得真远。不过,也该想啊!

    16 江姐又说道:那时候,我们的担子一定不会轻的。

    17 牢门边掠过一个看守员的身影,轻轻的脚步声,引起了静卧着的孙明霞的注意,她一翻身便向门边走去。江姐!孙明霞轻快地跑了回来,惊喜地叫了声:又有信来了。

    18 江姐低头亲了一下李青竹身边睡着的被大家昵称为监狱之花的孩子,便迎着满脸含笑的孙明霞,站了起来。

    19 许多战友早挤到孙明霞身边。还有几个人,已悄悄守住了牢门和窗口。孙明霞急切地用耳语般的声音念道:“1949101日,毛主席在北京向全世界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

    20 惊喜的人们,低声欢呼着: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21 一片欢乐的低呼,像股热流,汹涌澎湃,激荡着牢房,黑暗中,闪烁着一片晶亮的眼光。

    2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孙明霞的声音,像使人共鸣的琴弦,是五星红旗,飘扬在天安门。

    23 “啊,五星红旗!

    24 “江姐!我们也有一面红旗呀!

    25 “把红旗拿出来,马上做成五星红旗。

    26 火热的目光,都转向江姐。

    27 “江姐!孙明霞急切地恳求着:我把那面珍藏的红旗拿出来。

    28 “我这里有针,有线。李青竹也欢乐地赞同着。

    29 珍藏的红旗拿出来了,在大家眼前闪着夺目的光彩。这面红旗,是那位不知名的同志——“监狱之花的母亲,留下来的。残留着弹孔,染透斑斑血迹的红旗,被她珍藏在一床日棉絮里。

    30 当红旗在大家眼前出现时,几只拿着针线的手,团团围了上来。

    31 “五星红旗!五颗星绣在哪里?”

    32 “一颗金星绣在中央,光芒四射,象征着党。四颗小星摆在四方,祖国大地,一片光明,一齐解放!

    33 “对,就这么绣。

    34 不知是谁抢先绣上了第一针,接着,许多灵巧的手,飞快地刺绣起来。你一针,我一线织绣出闪亮的金星。

    36 红旗正中,闪现了一颗星,接着,又出现了四颗。

    36 江姐依偎在李青竹身边,凝望着刺绣中的五星红旗,心境和大家一样。但是她激动而又冷静。也许此刻只有李青竹才能理解她那复杂的心情。她看见了胜利,可也看见了集中营的最后斗争。

    37 “江姐!孙明霞双手捧起叠好的旗帜,走到缓缓地搓着线的江姐面前。同志们希望你来宣布胜利的到来,也请你揭开这象征黎明和解放的战旗。

    38 “?”江姐笑着惊问。

    39 “是的,江姐!就是你。面前激起一阵热情、严肃而又诚恳的声音。

    40 “好吧。江姐双手接过红旗,迎风一抖,五颗晶亮的金星,立刻随着红旗飞舞。她的声音充满着幸福的感情:让五星红旗插遍祖国每一寸土地,也插进我们这座牢房。

    41 随着江姐低呼的声浪,人们严肃地站了起来,凝望着闪光的旗帜。黎明在眼前招手,人们的心正随着红旗飘扬到远方。

    42 梆梆梆…”急促的梆声,突然出现了。

    43 梆梆梆!梆梆梆!连续不绝的梆声,惊扰着魔窟中的黎明,在浓雾弥漫的深山野谷中四面回响。接着,是一阵阵急驶的汽车狂鸣。那飞快旋转的车轮,像碾在每个人心上。

    44 “要提人?”黑牢中传来一声惊问。

    45 “江雪琴!李青竹!收拾行李,马上转移。特务喊道。

    46 江姐一听见叫她的名字,心里全都明白了。

    47 她站起来,走到墙边,拿起梳子,在微光中,对着墙上的破镜,像平时一样从容地梳理她的头发。江姐放下梳子,换上了蓝色的旗袍,又披起那件红色的绒线衣。她习惯地拍拍身上干净的衣服,再用手拉平旗袍上的一些褶痕,又弯下身去,拭擦鞋上的灰尘。女室里一个年轻的同志,抑制不住,倒在铺位上痛哭起来。不要用泪眼告别……”江姐转身扶起哭泣的战友。

    48 青竹点头微笑着。她把江姐深夜写的纸条,交给身边的一个战友,在她耳边嘱咐道:这封信,送到楼七室。

    49 李青竹亲了亲酣睡的监狱之花。她仰起头来,拖着断腿,迎向江姐。她们并肩走向牢门。

    50 “同志们,再见!

    51 “江姐!李……”

    52 人们红肿的眼睛,流露着深沉的悲痛,向江姐她们扑了过去。

    53 再一次告别了战友,江姐转身跨出牢门。她看见,李青竹站在走廊上。特务递给了她一根手杖,她那苍白的脸上,忽然浮起一阵愤激的红晕。

    54 “ 我自己能走。她将手杖一扔,怒声呵斥着。

    55 江姐上前两步,扶着倔强地移动断腿的战友。她们在走廊上迈步向前,再也没有回头……

——节选自《红岩》,有删改。

1)通读全文,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的主要情节。

2)选文第 36 段中划横线句写江姐激动而又冷静,联系上下文,说一说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

3)联系上下文,简述选文 42 43 段划横线句子的表达作用。

4)本文段中的李青竹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请结合文段中的具体内容简要分析。

5)阅读小说《红岩》后,你对小说题目红岩是如何理解的?作为新时代的年轻人,红岩精神还需要继承和发扬吗?请说明理由。

6)根据小说《红岩》所提供的以下相关情节,下面文字划横线处所填写人名正确的一项是(  

解放军日益逼近重庆,地下党准备组织狱中暴动。在白公馆装疯多年的共产党员   ①  与狱中党组织接上了关系。同时,关在地窖中的  ②  用手指和铁镣挖出了一条秘密通道。这条通道为一部分难友顺利逃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A.①刘思扬华子良

B.①郑克昌许云峰

C.①华子良许云峰

D.①华子良刘思扬

【答案】 1)江姐得知新中国成立的喜讯后带领大家刺绣五星红旗,不久被特务押出牢房。(人物、事件正确即可)

2激动是江姐获悉新中国成立的这一喜讯,和狱友们绣成五星红旗庆祝胜利、迎接解放而带来的激动、喜悦;冷静则是因为江姐对集中营的最后斗争险恶形势已经作好了充分的准备,表现出江姐在胜利前夕沉着冷静、临危不惧的性格特征。

3)运用了环境描写,渲染了一种紧张的气氛;突出当时环境的恶劣与恐怖,为下文江姐和李青竹被特务带出牢房做铺垫。结构上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4她是沉着冷静、顽强不屈的革命战士。例如她虽双腿折断仍静静地搓线。

她是关爱战友的老大姐。例如她把江姐冰凉的手拉进薄被盖着取暖。

她是久经战火考验、对革命长期性、艰巨性有清醒认识的革命者。例如只有她才能理解江姐复杂的心情,看见了胜利也看见了斗争的残酷。

她是视死如归、坚毅勇敢的革命志士。例如她临被押解出牢仍点头微笑地交付革命后事。

她爱憎分明、永不妥协。例如她扔弃特务递过来的手杖,喝斥特务。

5①“是革命的颜色,象征着烈士的鲜血,岩石又是非常坚硬的物质,象征着革命者在狱中坚忍不拔(威武不屈)的革命精神。红岩精神是我们中华民族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历史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尽管现在我们所处的时代和面临的任务与产生红岩精神的时代背景不同,但它仍然是激励我们开拓进取的强大精神动力,仍然是当代青年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宝贵资源。(或:红岩下有烈士洒下的鲜血,红岩精神象征着渣滓洞狱中革命烈士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提示着人们不要忘记革命烈士曾经有过的不屈不挠的艰苦斗争的岁月。)

6C

【解析】【分析】(1)文章叙写的主要人物是江姐,主要事件是她带领大家刺绣五星红旗,被发现后给押出了牢房。据此概括即可。

2)根据语境,依据文章第14“1949101日,毛主席在北京向全世界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可知,江姐之所以激动,是因为获悉新中国成立的这一喜讯,以及与狱友们绣成五星红旗后的激动、喜悦心情;冷静是因为江姐对集中营的险恶形势做了充分的了解和准备,表现出江姐在胜利前夕沉着冷静的性格特征。

3)文章(42)(43)段叙写了监狱周围的环境,通过连续不绝的梆声”“是急驶的汽车狂鸣”“飞快旋转的车轮运用了环境描写和夸张的手法,内容上,渲染了一种紧张的气氛,突出当时环境的恶劣与恐怖,为下文江姐和李青竹被特务带出牢房做铺垫;结构上,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4)本题作答可结合李青竹静静地坐在地铺上,一床薄被裏着她那折断过的,时常肿痛的腿。她的手牵起被面的一角,细心地寻找着线头,一根根地把细丝抽出来,轻轻地搓着”“李青竹缓缓放下手里的线,把江姐冰凉的手拉进薄被盖着”“青竹点头微笑着”“李青竹亲了亲酣睡的监狱之花。她仰起头来,拖着断腿,迎向江姐。她们并肩走向牢门”“李青竹站在走廊上。特务递给了她一根手杖,她那苍白的脸上,忽然浮起一阵愤激的红晕”“‘我自己能走。她将手杖一扔,怒声呵斥着等内容,从李青竹对革命、对战友和对敌人的态度上进行分析概括作答。

5小说以红岩为题目,首先象征着烈士的鲜血;是指岩石,其特点是坚硬,象征着革命者在狱中坚忍不拔的革命精神。《红岩》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品质最高度的概括。红岩精神,是革命先烈坚持真理、改造社会的人生伟大实践;是革命先辈为国家、为人民无私奉献的真实写照。是我们改革开放发展建设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精神支柱。虽然时代不同,但红岩精神仍然是激励我们开拓进取的强大精神动力,仍然是当代青年学生进行自我浩大和教育的宝贵财富。告诉人们要铭记历史,要发愤图强。据此理解概括作答。

6)根据小说的故事情节,在白公馆装疯多年的共产党员是华子良,传递了狱外很多的消息;用手指和铁镣挖出了一条秘密通道为难友顺利逃生的人是许云峰。据此,正确的答案是C

故答案为:江姐得知新中国成立的喜讯后带领大家刺绣五星红旗,不久被特务押出牢房。(人物、事件正确即可)

⑵ “激动是江姐获悉新中国成立的这一喜讯,和狱友们绣成五星红旗庆祝胜利、迎接解放而带来的激动、喜悦;冷静则是因为江姐对集中营的最后斗争险恶形势已经作好了充分的准备,表现出江姐在胜利前夕沉着冷静、临危不惧的性格特征。

运用了环境描写,渲染了一种紧张的气氛;突出当时环境的恶劣与恐怖,为下文江姐和李青竹被特务带出牢房做铺垫。结构上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⑷ ①她是沉着冷静、顽强不屈的革命战士。例如她虽双腿折断仍静静地搓线。

她是关爱战友的老大姐。例如她把江姐冰凉的手拉进薄被盖着取暖。

她是久经战火考验、对革命长期性、艰巨性有清醒认识的革命者。例如只有她才能理解江姐复杂的心情,看见了胜利也看见了斗争的残酷。

她是视死如归、坚毅勇敢的革命志士。例如她临被押解出牢仍点头微笑地交付革命后事。

她爱憎分明、永不妥协。例如她扔弃特务递过来的手杖,喝斥特务。

⑸ ①“是革命的颜色,象征着烈士的鲜血,岩石又是非常坚硬的物质,象征着革命者在狱中坚忍不拔(威武不屈)的革命精神。红岩精神是我们中华民族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历史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尽管现在我们所处的时代和面临的任务与产生红岩精神的时代背景不同,但它仍然是激励我们开拓进取的强大精神动力,仍然是当代青年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宝贵资源。(或:红岩下有烈士洒下的鲜血,红岩精神象征着渣滓洞狱中革命烈士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提示着人们不要忘记革命烈士曾经有过的不屈不挠的艰苦斗争的岁月。)

⑹ C 

【点评】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归纳概括。解答此题关键要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理清文章思路,根据人物及事件内容概括出切题的答案。一般形式为:什么人在什么情况下做了什么事,结果如何。注意表述的简洁通顺。

本题考查句子内容的理解,注意结合语境,明确写出的内容,表现的人物个性。

本题考查句子的赏析,注意明确运用的描写方法,分析内容和结构上的作用。

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人物形象,主要从描写的角度分析人物形象 结合文段中的具体内容简要分析。

本题考查小说题目的理解,通读名著,结合名著内容明确题目的含义,结合生活实际明确红岩精神继承和发扬的必要性。

本题考查名著人物的把握,注意结合事件内容,明确所涉及的名著人物。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ec90a63bf21dc281e53a580216fc700abb6852e2.html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现代文阅读试题(有答案和解析)含解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