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鼐《古文辞类纂》评点的艺术特点

发布时间:2016-02-26 08:30:11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姚鼐《古文辞类纂》评点的艺术特点

[摘要] 姚鼐执教扬州书院时因教授古文的需要,遂编《古文辞类纂》并附评点,以便弟子学习。但作为桐城文派的集大成者,姚鼐的评点不可避免地会体现出他选文、论文的观点。先是在序言中明确提出神理气味格律声色的选评标准,之后在评语中不仅指点古文写作的行文安排技巧,更是流露出对阳刚风格的偏爱,使其评点独具特色。

[关键词] 姚鼐;《古文辞类纂》;评点;艺术特点

《古文辞类纂》的评点方式继承了前人评点的模式,有圈、点、夹批、总评,虽受章句之学影响较大,但因同属于针对文章的批评,可谓体同而意异。姚鼐的评语多处沿袭了一般古文评点的惯用手法——对比法,通过比照对待同类文体时不同作家的处理方法或不同作者的相似风格,来分析文章的韵味气势、行文安排,褒贬明确,以示己意,如论《战国策·苏代约燕昭王书》奇峻之气,有过季子、刘大櫆《送张闲中序》雄直似昌黎、《章大家行略》才似高于望溪,而叙处较望溪有俗气等,指明各家文风的相近性,突出自己的审美趣味;而论韩愈《答李翊书》此文学庄子 苏轼《策略四·破庸人之论》东坡论策,其笔势多取于庄子外篇、萧望之《驳入粟赎罪议》词意皆本荀子、刘大櫆《送姚姬传南归序》淋漓遒宕,欧公学《史记》之文、扬雄《长杨赋》此篇效《难蜀父老》等,则明示各家古文之间的联系,为学习者指出文本何处高妙及其渊源,显示了学习取法的路径。除此之外,《古文辞类纂》的评点另具特色。

首先,考证的引入。这是时代背景对评点的影响。乾隆中期学术风气经由戴震的倡导,纪昀、朱筠、钱大昕、王鸣盛等大力支持,及稍后的翁方纲、孙星衍、段玉裁等的追随,汉学之风盛行,考据已成为治学的一种重要方法。再加姚鼐本身亦从戴震学习过,且颇有心得。早在乾隆二十年戴震《与姚姬传书》末曰:承示文论《延陵季子》处,识数语,并《考工记图》呈上,乞教正也。可见二人往来论学之诚。同年,戴震《与王内翰凤喈书》[ ]论及横被四表之意,提出了假设,但没有求证,两年后钱大昕举《后汉书·冯异传》横被四表,姚鼐由举班固《西都赋》横被六合,此事特记于《与王凤喈书后》。后姚鼐对戴《考工记图》中的不足与有疑之处作《书考工记图后》进行了更正、补充,如字,东原释车曰:‘轸,谓之收。’此非也。接着说道,凡戴君说考工车之失如此,然大体善者多矣。余往时与东原同居四五月,东原时始属稿此书,余不及与尽论也。今疑义蓄余中,不及见东原而正之矣,是可惜也。”[ ]后戴震弟子段玉裁注《说文》,在字下先引戴先生曰,次引桐城姚鼐曰,后按:以姚氏之说为完,可以看出姚鼐小学的功力。基于学术氛围的影响及自身的学习,姚鼐的非学术性文章中也有着考据的影子,如名篇《登泰山记》,就被认作是融合了义理、考据、辞章的佳作。尽管此文比他明确提出义理、考据、辞章三者缺一不可的学术主张要早二十年,但是在他的写作实践中已逐渐表现出了这点。因此,对考据的运用也就自然而然地显现于《古文辞类纂》的评点中。例如,对韩愈《禘祫议》的批评就是对题材的考辩: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ecfd2c53cc22bcd126ff0cf6.html

《姚鼐《古文辞类纂》评点的艺术特点.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