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工作现状调查

发布时间:2020-07-02 07:59:58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工作现状调查

了解2009年宜都市医疗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质量现状。方法 利用《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监测数据及宜都市目前传染病网络直报工作人员基本情况,对2009-01-01/12-31的传染病疫情直报工作进行调查。结果 抽查传染病报告卡432, 其中报卡完整率98.75%, 及时报告率100%, 及时审核率100%, 漏报率0.47%。全市网络直报率100%, 用于疫情网络直报计算机的45.27%2004年购置。全市网络直报人员中级以上职称占61.76%,均经过专业知识培训考试合格后上岗,但培训时间少于5d,培训内容单一。结论 2009年宜都市传染病网络直报及时报告率和及时审核率较高,但网络直报设备较陈旧,直报人员计算机专业知识较差。

现代公共卫生机构已经将信息化作为发展必需的辅助手段〔1〕,2004-01-01,宜都市正式实行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工作,随着网络直报系统的建设和运行,通过各级传染病报告人员及管理人员的共同努力,宜都市传染病网络直报工作和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整体水平得到很大的提高。由于系统启用时间不长,特别是基层网络直报人员的素质及其数据分析利用能力参差不齐,降低或制约了疫情网报效能发挥〔2〕。为了更好地提高宜都市传染病的网络直报质量,现对2009年宜都市传染病网络直报工作进行分析与评价。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及资料来源 资料来源于全市5家市直医疗机构和10个乡镇卫生院的传染病网络直报工作人员基本情况、《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的监测数据及2009年全市医疗机构传染病漏报调查和传染病督导资料。

1.2 调查方法及要求 按照《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3〕、《湖北省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工作规范—医疗机构部分(试行)》〔4〕,查阅医疗机构的门诊日志、住院部、病案室登记、检验科登记本,与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中报告的卡片逐一核对。按照传染病报告质量评价指标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全市网络直报能力情况

2.1.1 直报率 全市有15家网络直报单位,均已实现网络直报,网络直报率为100%

2.1.2 网络建设情况 2004年宜都市卫生局为各乡镇卫生院配备专门用于疫情网络直报的计算机设备。目前,全市用于疫情网络直报的计算机中45.27%2004年购置的,有的已不能使用,只能借助于其他专业配备的计算机完成直报工作。网络接入方式主要为ADSL80%)、光纤(6.67%)、拨号(13.33%)。

2.2 网络直报系统人员配备情况 宜都市网络直报人员中级以上职称占61.76%,初级职称占38.24%;本科学历占 11.76%,大专学历占 64.71%,中专及以下学历占 26.47%;公共卫生专业占 11.76%,医疗专业占 66.47%,其他专业占 21.76%20~39岁人员占 70.59%40岁以上占 29.41%;网络直报人员均经过专业知识培训考试合格后上岗,但培训时间不长(少于5d),培训内容单一, 16.54%对网络直报相关知识不熟悉;从事本专业年限2年以内的占14.7%;直报人员岗位不稳定影响了网络直报工作的效果。

2.3 传染病疫情信息报告质量评价

2.3.1报告单位类型 2009-01-01/12-31,全市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共报告法定传染病报告卡2098张,37.04 %由市直综合医院报告, 11.58%由疾控机构报告, 28.65%由卫生院报告,这3种类型医疗卫生机构合计报告病例占总数的 77.26%22.74%由专科医院和妇幼保健院报告。

2.3.2 报告及时性 2009年传染病报告卡从发病到诊断的时间平均为3~4d,从诊断到报告的平均间隔时间为0.21d, 从录入到审核的平均间隔时间为0.07d, 从诊断到审核的平均间隔时间为0.28d

2.3.3 报告病例审核与删重 2009-01-01T00/12-31T2400,网络直报传染病报告卡2098张,及时审核,及时删除重卡,审核及时率100%,全年没有重报卡片。

2.3.4 报告完整性、逻辑性 调查432张传染病报告卡,其中6.48%的卡片填写不完整,出现缺漏项的项目有:2.55%未填联系电话;1.39% 14岁以下儿童未填写患儿家长姓名;1.39%的卡片职业为学生和幼托儿童未填写具体学校及幼儿园班级;3.47%未填写密切接触者有无相同症状。1.67%报告卡诊断日期早于发病日期(主要是肺结核卡片);0.42%存在明显的年龄与职业的逻辑错误。

2.3.5 实时监测网络直报情况 2009-01-01T00/12-31T2400,通过网络实时监测及传染病预警信息共发现疑似疫情及异常信息26起,均及时调查核实。全年共报告一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5起,报告未分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2起。

2.3.6网络直报模式对传染病报告发病率的影响 2009年的数据与2003年的进行对比发现,2009年(0.47%)较2003年(6.19%)法定传染病漏报率下降92.41 %2009年(304.57/10万)较2003年(281.05/10万)甲乙类传染病发病率上升8.37%,其中乙肝发病率上升63.33%,肺结核发病率上升26.23%

3 讨论

  传染病监测时效性是传染病监测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传染病监测报告及时对传染病的预防尤其是对重大传染病事件的控制起决定性作用〔5〕。此次调查发现,宜都市实行传染病网络直报后,提高了疫情报告的及时性、敏感性和准确性,实现了传染病的动态统计和分析。

 宜都市42.86%使用的网络直报设备是2004年装备的,设备已陈旧老化,有的已不能使用, 直接影响了全市疫情网络直报工作,因此要加强传染病疫情直报硬件设施的建设。国家要求县区级医疗卫生机构须有2名以上疫情报告人员,调查中发现各直报单位中多数直报人员为兼职;直报人员专业水平不高,计算机基础水平差;经费不足,由于网络直报工作的特殊性、时限性,疫情直报专职人员无节假休息日,不仅责任大而且工作繁重,网络直报人员的工作强度与其酬劳不对等〔6〕,疫情报告人员频繁更换等原因造成人员不稳定,工作延续性差。这些原因直接影响了直报工作的质量,因此要加大对基层公共卫生的投入,加强疫情报告人员培训与指导,以稳定网络直报人员队伍,提高直报工作质量。

  调查中发现6.48%的卡片不完整,2.08%存在逻辑错误,1.39%的卡片录入不准确,存在有网上卡片与纸质卡片项目不符合现象,建议要加强辖区内网络直报质量的督查工作,及时提出整改意见,督促整改,同时对院内传染病自查工作仍应进一步督促。

信息网络技术的应用有效提高了疫情报告工作效率,但要提高报告质量还应依靠严格的科学管理来实现,如:制定规范、可操作性强的院内自查奖惩制度等,并抓落实,保证疫情报告人员的数量、工作待遇及工作时间,加强对医疗机构疫情报告人员的业务培训与技术指导提高其业务素质等〔7〕。稳定疫情报告队伍以及业务素质的培养是提高报告质量的关键。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ed325f7369d97f192279168884868762caaebbf2.html

《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工作现状调查.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