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

发布时间:2020-07-28 00:09:21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0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

【导入门】

孔子曾经说过: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自古以来许多文人墨客都喜欢游山玩水,他们

给我们留下了大量的歌咏自然山水的优美诗文。

苏轼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落九天。”更有孟浩然的“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答谢中书书》被称为是一幅“清丽的山水画”

【目标牌】

教学目标

1. 积累重点文言实词、虚词,了解有关陶弘景的文学常识及写作背景。背诵并默写

全文。(重点)

2. 把握文意,领会意境,把握文中景物的不同特点,学习不同的写景手法。

3. 感受作者热爱自然山水的情感,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

教学过程

诗意篇

疏通文意理思路(为啥写) (趣味性)

| 一读:初读全文,感知内容 (读出音韵:注意字音、字形、重音、语气、语调、节奏)

一写:抄写文常基础,批写段落大意 (自主思考)

【自学径】

一、记文常 解题目

《答谢中书书》是陶弘景写给谢徵的一封信,信中称道江南山水之美,仅六十八 字,就概括了古今,包罗了四时,兼顾了晨昏,山川草木,飞禽走兽,抒情议论,各 类皆备,可谓尺幅能容千里,片言可役百意,为六朝山水小品名作。

“答”是“回复”“写给”的意思。谢中书即谢徵,字元度,陈郡阳夏人,曾作 中书鸿胪,故称之谢中书。

辨文体

“书”

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

书信一体,多记事陈情,中国古代的抒情散文即始于书信,书信的实用性和审美 性的结合十分完美。

1. 可以抒情,比如司马迁的《报任安书》、林觉民的《与妻书》;

2. 可以写景,比如吴均的《与朱元思书》;

3. 可以写私人化的事件和感情,如嵇康的《与山巨源绝交书》;

4. 可以谈论文学,如曹丕的《与吴质书》;

5. 可以谈论政治,如欧阳修的《上杜中丞论举官书》;

6. 可以进谒显贵,勉励后学。

知作者

作者:陶弘景(456 536 ),字通明,南朝梁( 朝代)时丹阳秣陵(今江苏江宁) 人,自号华阳隐居。著有《陶隐居集》 。南朝梁时道教思想家、医学家。仕齐拜左卫殿

中将军。入梁,隐居句曲山。他曾经担任诸王的侍读,因看透了混浊的人世,“虽在

朱门,闭影不交外物,唯以批阅为务。”(《南史》) 后隐居句曲山,可是“国家

每有吉凶征讨大事,无不前以咨询,月中常有数信,时人谓为’山中宰相’”。

查背景

本文选自《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 全梁文》。写于南北朝时期,这个时期,因政

局动荡,矛盾尖锐,不少文人往往遁迹山林,从自然美中寻求精神上的解脱。陶弘景就是因 看透了混浊的人世,而隐居茅山。这些文人在他们的书信中, 常常描山画水,表明自己所好, 并作为对友人的安慰,此文正是如此。

二、立基础

记音形

夕日欲tu 1(颓) 沉I in (鳞)j ing (竞)跃(yu e 未复有能与(y 0)

奇者 四时j 0(俱)备

释词义

1. 一词多义

1 欲:

1 夕日欲颓(将要)

2 实是欲界之仙(欲望)

2 与:

1 未得有能与其奇者(参与,这里有欣赏、领悟的意思。)

2 念无与为乐者(和,连词)

3

1 自非亭午夜分(如果)

2 自康乐以来(从)

2. 词类活用 夕日欲颓(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坠落)

3. 古今异义

1 晓雾将歇(古义:消散。今义:休息)

2 夕日欲颓(古义:坠落。今义:精神萎靡) 译文意

(一) 逐句翻译:

1.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解释:共,共同。

翻译: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赞叹的啊。

2.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解释:入,耸入。见,看见。五色交辉:这里形容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交辉,交 相辉映。

翻译: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3.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解释:四时,四季。俱,都。晓雾将歇:歇,消散。乱,纷乱。夕日欲颓:夕阳快要落 山了。颓,坠落。沉鳞竞跃:沉鳞,潜游在水中的鱼。竞,争相,争着。

翻译: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常存。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 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跳出水面。

4. 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解释:欲界之仙都:人间仙境。欲界,这里指人间。仙都,神仙居住的美好世界。与 其奇者:与,参与,这里有欣赏、领悟的意思。

翻译:这里实在是人间仙境啊。 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 就再也没有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

的人了。

(二) 全文翻译:

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赞叹的啊。 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

溪流清澈见底。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常存。清 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 中的鱼争相跳出水面。 这里实在是人间仙境啊。 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 就再也没有能够欣

赏这种奇丽景色的人了。

划节奏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 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 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感知石】

三、划结构

以“美”字统率全篇,结构上“总分总”

1. 第一层1:感慨发端,总领全文。 (抒情、议论)

2. 第二层(从“高峰人云” 到“沉鳞竞跃”):描写山川中四季和大自然中的早晚景象

之美-

(1)

人间仙境。

从“高峰人云”到“四时俱备”

:四季之美。

(静)

山川(山高水净):

高峰入云(仰视)、清流见底

(俯视)

石林(石绚林青):

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平视)

(2)

从“晓雾将歇”到

“沉鳞竞跃”

:早晚之美。

(动)

早:雾歇猿鸣

晚日颓鳞跃

3. 第三层最后两句话:感慨收束,自豪得意。 (抒情、议论)

四、 概内容

本文描绘了秀美的山川景色,并通过借古证今,强调了“山川之美,古来共谈”的观 点。

情意篇

解读文本拓思维(写什么)(知识性)

二读:品读全文,拓展思维 (读出意蕴)

二写:评写人事情理,整写课堂笔记 (合作交流)

【解读园】

五、 析文本

导向厅

寄情山水悟愉悦

(一)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这句话有什么作用?

(二) 作者具体描绘他的隐居之地时,写了哪些景物?有什么特点?

(三) 作者是按什么顺序、视角写这些景物的?

赏析语言品意境

(四) 作者是如何描写这些景物的?请赏析下列句子。

1.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2•“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3.“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阳欲颓,沉鳞竞跃”

(五) 文章结尾说:“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想一想,其中有什么言外之意?

善思堂

寄情山水悟愉悦

(一)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这句话有什么作用?

1. 以感慨发端,奠定了写景抒情的基调:共谈者,指的是那些有高雅情趣的人,作者正是 将谢中书当作能够谈论山水的朋友,也期望与古往今来的林泉高士相比肩。

2. 统领全文,引出下文具体描绘了秀美的山川景色。

(二) 作者具体描绘他的隐居之地时,写了哪些景物?有什么特点?

1. 景物:高峰、清流、石壁、青林翠竹、晓雾、猿鸟、夕日、沉鳞。

2. 特点:非常秀美,山高水净,绚烂多彩,充满无穷生机。

(三) 作者是按什么顺序、视角写这些景物的?

1. 顺序:由朝而夕(朝、夕)。

2. 视角:

1 观察角度:从仰望高峰到俯视清流(仰、俯)

2 感官角度:形态、色彩、声音

3 状态角度:动静结合

1 形体的动与静:高峰为静,流水为动。

2 光色的动与静:林青竹翠为静,五色交辉为动。

3 声响的动与静:日出雾歇为静,猿鸟乱鸣为动,日落山暝为静,游鱼跃水为动。

赏析语言品意境

(四) 作者是如何描写这些景物的?请赏析下列句子。

1.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1 “高峰入云”,仰视,极力描写山之高;

2 “清流见底” ,俯视,极力写出水之扌 _

3 描写了白云、高山、流水三重风物, 充满异彩、活力, 境界清新,情味盎然。

为我们呈现了山水相映之美

2.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1 )又改用远望的视角极目远眺。

2)呈现出一派绚烂辉煌,生机勃发的景象,写出了缤纷的色彩配合之

3.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阳欲颓,沉鳞竞跃”

1 “歇” “颓”拟人手法,赋予事物以人的感情和行为,激发人的想像,充满生命气 _ 息。

2 “乱”表现一种自由,一种活力,是一种不规则美,写出了山川的早晨万物 都充满着勃勃生机的景象。

3 “沉鳞”用借代修辞手法,指潜游在水中的鱼,避俗,增加了语言表现力,文学 _

色彩浓厚。

4 这四句由静(动、静)景转入对动(动』)景的描写。通过朝与夕两个心

定时间段的生物的活动,写出了热烈欢快的晨景,和清静幽寂的暮景。写出了晨昏变

化之美。

(五)文章结尾说:“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想一想,其中有什么言外之意?

1. 康乐是“能与其奇者”,表现出作者对谢灵运的钦慕;

2. 自谢灵运之后,不再有人能“与其奇” ,惋惜于世人对秀美山水的无动于衷;

3. “我”是谢灵运之后又一 “与其奇者” ,为自己的审美情趣自许,期与谢公比肩。

作者以抒情、议论收束,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河山、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流露了 闲适归隐之意。

六、 探主题

本文以清峻的笔触描绘了秀美的山川景色, 并通过借古证今, 强调了 “山川之美,

古来共谈”的观点。表明自己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皿谢公比肩之意溢

于言表。也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河山、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露了闲适归隐之

七、 绘板书

「总引: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仰视:峰入云

曰“曲―俯视:淸流见底

具体叙与-

平视:两岸石璧,青林翠竹

晨昏:晓雾、猿鸟;夕H沉鳞

■总括:欲界之仙都

【拓展林】

八、 拓思维

类文拓展 “眼前流水自悠悠,歇歇偷闲恋绿畴。笑看金笼牵鼻去,等闲落得用鞭抽。 ”这

是陶弘景写的一首“退休诗”,你从诗中体会到什么

这是南北朝诗人陶弘景写的一首“退休诗” 。此人诗画双全,是当时著名画家与作家,

他在其画中题诗一首,画中有两头牛,一牛“恋绿畴”吃草,一牛有“金笼”而“落得用鞭 抽”。其画其诗强烈地形象地表现了作者辞官退休的愿望,他向往的是“流水” 、“绿畴”的

“悠悠”晚年。

创意篇

赏析特色勤积累(怎么写)(文学性)

'三读:诵读课文,赏析特色 (读出情感)

'三写:仿写句段篇章,总写体会反思 (深入探究)

【赏文亭】

九、赏写法

(一)写法鉴赏

1. 意境美

1 山水相映之美。山的峻峭,水的明丽。水的动势给山增加了活力,山的倒影给水铺上 了异彩,二者相映成趣。

2 色彩配合之美。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蓝天作背景,绿水为衬 托,绚丽动人,美不胜收。

3 晨昏变化之美。清晨白雾缭绕,似烟似缕,猿啼鸟鸣生机勃勃;傍晚红日西沉,山色 苍茫,飞鸟归林,猿猴息树,游鱼跃水。

4) 动静相衬之美。高峰为静,流水为动(形体) 。林青竹翠为静,五色交辉为动(光色)

日出雾歇为静,猿鸟乱史鸣为动;日落山暝为静,游鱼跃水为动(声响)

2. 结构美。

本文属小品,全文分三部分。

1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总领全文,以“美”点明全文中心。

2 中间部分具体叙写山川之美。仰视再俯瞰,复平看,最后又分“晓”与“夕来写,次 第井然。

3 最后以感叹总括前文,首尾呼应,议叙结合,使文章主体部分更为鲜明突出。

3. 言美。

1 )言简意赅,无一句之虚,无一字之冗。先以“高峰”给人以大体印象,再以“入云”

给人以具象。同样,先以“清流”使人初感,再以“见底”给人以实感。 “五色交辉” “猿

鸟乱鸣” “沉鳞竞跃”,“交” “乱”“竞”几个词的运用,使颜色、声音、动作的状态表露

无遗。

2 )多用对称四字句,配以长句收束;修饰词语使颜色、声音、动作的状态表露无遗。

(二)试把本文扩写成一白话散文。

(可扩写为一篇书信体散文,注意格式,包括称呼、问候语、致敬语、署名、发出与朋 友共赏美景的邀请等)

山川秀丽的景色,自古以来都是文人雅士共同赞叹的啊。 真所谓“山水美景,人人皆爱。

抬头仰望,高高的山峰耸入云端,好似擎天大柱。低头俯视,清澈的溪水静静流淌,似 活泼的小姑娘,一边唱着,一边舞蹈着,

使人顿时感到翡翠的颜色太浅, 而蓝宝石的颜色又太深, 哪怕是绘画名家,大概也难以 描摹这如诗如画般的景色吧。 向来有山无水则无趣,有水无山又乏味。正是这山水的相伴相 映,才使得游者神采焕然;正是这仰俯的上下结合,才使得游者心旷神怡。

山青水绿固然清幽雅静,但色调单一却使人感到冷寂。莫急,你看那两岸石岩壁立千仞, 在阳光的照耀下,色彩斑斓、五色争辉、熠熠耀眼。加之又有青林翠竹间于其中,就如五彩 锦缎上缀以碧玉翡翠, 顿成奇观。两岸如悬着两幅锦幛, 上有蓝天作背景,下有流水为衬托, 实为“天下第一美景”。山脚下,一株株古松,批鳞挂甲、昂然挺立,好象是一个个威风凛 凛的战士。另一边,一片片竹海,青翠欲滴,风轻轻吹过,竹叶微微颤动,真像一张张嘴巴 在喃喃细语。如此景色,四季长存。

最初的早晨,白雾缭绕于山间;继而如絮如带,仿佛是仙女在此作画; 紧接着似烟似缕, 好似天堂美景……就在如纱一样的薄雾将要消失的时候, 太阳冉冉升起,猿啼鸟鸣,众音齐

会,生机勃勃,仿佛是一场盛大的演唱会。 傍晚来临,红日西沉,她是太过劳累,去休息了。 落日的余晖,为群山抹上了淡淡的红晕,好象一个娇羞的姑娘。飞鸟归林,猿猴栖树,山色 苍茫,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静中见动,寂中现响,冲破了湖面的寂静,别具意 趣。

不得不说一一此般人间天境,无处能及也!

【积累台】

十、储积累

有关山川的诗词。

1.诗中山:

(1)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柳宗元《江雪》

)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王之涣《登鹳雀楼》

)

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杜甫《望岳》

国破山河在,

城春草木深入。

杜甫《春望》

)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王维《鹿柴》

明月出天山,

苍茫云海间。

李白《关山月》

)

相看两不丿犬,

只有敬亭山。李白《独坐敬亭山》

)

(8)

种豆南山下,

草盛豆苗稀。

陶渊明《田园田居》

(9)

青山遮不住,

毕竟东流去。

辛弃疾《菩萨蛮,

-书江西造口壁》

(10)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苏轼《题西林壁》

2. 诗中水

(1)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诗经

蒹葭》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曹操《观沧海》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骆宾王《咏鹅》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李白《望天门山》

)

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乂一村。

陆游《游山西村》

)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李白《赠汪伦》

杨柳青青江水平,

闻郎江上唱歌声。

刘禹锝《竹枝词》

)

(8)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白居易《忆江南》

)

(9)

泉眼无声惜细流,

树阴照水爱晴柔。

杨万里《小池》

)

(10)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苏轼《题惠崇〈春江晚景〉》

【训练池】

、选择填空

1. 本文选自《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 全梁文》,作者:陶弘景,字:通明,号:华

阳隐居,丹阳秣陵人,南朝梁( 朝代)人。著有《陶隐居集》

2. 本文以“美”字统率全篇。结构上“总分—:第一句和最后两句都是总说,表达方式 上是抒情和议论。中间分四季景色之美和大自然中的早晚景象之美,具体描写。

二、理解默写

1. 《答谢中书书》中总领全文的句子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2. 运用仰观俯察两种视角,极力描写白云高山流水三重风物,写出山之高、水之净、境界 清新的对偶句子是: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3. 文中的静景是: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4. 讲究色彩搭配,表现一年之美,呈现出一派绚烂辉煌的气象景象的对偶句是: 两岸石壁,

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具备。

5. 将听觉、视觉结合,由静入动,表现一日之美,传达了生命气息的对偶句是: 晓雾将歇,

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6. 文中对这幅清丽自然、有声有色的江南山水画的赞美之句是:实是欲

7. 文中感叹世人追逐功名, 无暇欣赏奇丽的山水, 从而曲折的表达作者清高的句子: 自康

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三、词语解释

1. 古来共谈:共,共同。

2. 高峰入云:入,耸入。

3. 清流见底:见,看见。

4. 五色交辉:这里形容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交辉,交相辉映。交,交相。

5. 四时俱备:俱,都。四时,四季。

6. 晓雾将歇:将,将要。歇,消散。

7. 猿鸟乱鸣:乱,纷乱

8. 夕日欲颓:夕阳快要落山了。颓,坠落。

9. 沉鳞竞跃:沉鳞,潜游在水中的鱼。竞,争相,争着。

10. 欲界之仙都:人间仙境。欲界,这里指人间。仙都,神仙居住的美好世界。

11. 与其奇者:与,参与,这里有欣赏、领悟的意思。

四、句子翻译

1.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译: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赞叹的啊。

2.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译: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3.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译: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常存。

4.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译: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

5.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译: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跳出水面。

6. 实是欲界之仙都。 译:这里实在是人间仙境啊。

7.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译: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的人了。

五、阅读拓展

《三峡》《答谢中书书》比较阅读

1. 下列对两文理解与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B )(3

A甲乙两文 绘景有异曲同工之妙。 如甲文中的“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 悬泉瀑布,飞漱其间。”与乙文中的“高峰入云,清流见底”都是从仰视和俯视两个角度勾 勒美景的。

B甲乙两文都写到了“猿鸣”,渲染萧瑟凄凉的气氛,把自然景物与人的思想感情融 为一体。

C甲文作者写山之高、 陡,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从侧面烘托,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是正面描写,让人进一步感到三峡的狭窄,寥寥数 笔形象地勾勒出三峡雄伟峭拔的整体风貌,使读者很快被三峡的雄险气势所吸引。

D乙文作者以感慨收束, “实欲界之仙都”,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 自从谢灵运以

来,没有人能够欣赏它的妙处,而作者却能够从中发现无尽的乐趣,带有自豪之感,期与谢 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

2. 好的作家必定是一位调色高手。甲乙两文写景都讲究色彩搭配之美,请结合两文有关 内容分别加以阐述。 (4

《答谢中书书》“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山青水绿固然清幽雅

静,但色调单一却使人感到冷寂。石壁壁立千仞,五色争辉 ; 又有青林翠竹,间杂其中,就

如五彩锦锻上缀以碧玉、翡翠,色彩缤纷,表露了作者居身其中的欢乐、愉悦、悠然自在之 情。

《三峡》“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 白色的浪花, 碧绿的深潭, 更有那青山、 花草, 色彩十分鲜明, 想人们展示了一幅有动有静、 色彩斑斓的山水画卷。“良多趣味”,面对这壮丽的风光,也难怪作者要发出由衷的赞叹。

3. 两文都写到了“猿呜”,请分别说明“猿呜”各渲染了怎样的气氛。 (2

《答》渲染了山中早上欢快、生机勃勃的氛围《三峡》渲染三峡秋天凄凉的气氛

4. 两文都表达了作者对山水的赞美之情,请从文中各摘录一句直接抒发这种情感的句子。

《答谢中书书》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三峡》清荣峻茂,良

多趣味。

5. 《三峡》、《答谢中书书》异同

《三峡》

《答谢中书书》

相 同 占 八、、

1•内容上:①写景小品文。②写了山高、水清的特点。都提到了猿的鸣叫。2.情感上: 都写出了作者陶醉于大自然的闲适随意的心情。 乐山乐水,挣脱尘网,是高洁的品性,

宽广的胸怀,超凡的气度。3.①都运用了多角度描写的方法。 如从视觉和听觉等表现

色彩、形态、声音等。或动静结合、化静为动等 ②寓情于景,触景生情。 生动形象的

展示出景物的鲜明特征,充分表现了山川自然的美好,寄寓了强烈的热爱之情。

不 同 占 八、、

内 容

①写景是为了介绍三峡 的独特地理环境和四季雄 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

②通过猿营造了一张悲凉 凄清的氛围。

①写景是为了抒发作者内心的快乐。强调了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的观点。②通过猿 营造了一张轻松愉悦的氛围。

1 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2 对渔民艰险、痛苦生活的

悲悯。

①表明自己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 之感,期与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②也表 达了作者热爱祖国河山、 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

③流露了鄙弃名利闲适归隐之意。 厌恶尘俗,

消极避世,不是积极的处世态度,不值得提倡。

写 法

①景物描写比较具体。②更 多用的是间接描写。

①对景物的描写较为概括。 ②写山咼时用直接描 写。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ee4b747b74c66137ee06eff9aef8941ea66e4b7d.html

《11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