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三一模杨浦作文题“…黑暗中发光的自行车道…”的解析及范文

发布时间:2019-03-28 20:37:06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2019高三一模杨浦语文卷作文题解析及范文

原题回放:荷兰一工作室,利用太阳能创建了一条在黑暗中发光的自行车道,灵感来自梵高的“繁星闪烁的夜晚”。这条路白天吸收太阳能,晚上自己发光发亮。根据上述材料,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

题目类型:事实类、寓意型、评论型

关 键 词:太阳能、梵高、自行车道

材料简析:这题跟2019的春考题“走进阳光的能力”,2017春考“没有哪一片土地不值得我关注”一样,都是寓意型(比喻象征)。材料中三关键词的本体不同,可有不同的观点,所以写作时明确自己的喻体特别重要。我们要首先明确“太阳能”“梵高”“自行车道”的本体,可以是 “太阳能”代表科技,“梵高”代表艺术,“自行车道”代表科技和艺术的完美结合,也代表着实际应用,代表着现实生活。写作中,考生可以围绕科技、艺术、生活进行思考。

辨清寓意

太 阳 能:喻指科技,绿色能源,自然。

梵 高:喻指艺术。

自行车道:喻科技和艺术的结合,实际应用,现实生活;人对自然的渴望

太 阳:喻指光明,明晰与温暖。

黑 夜:喻指朦胧混沌,阴暗隐匿的综合。

自行车道:喻指将白天通向黑夜的通道,带有驱散“黑暗”而带来“光明”之意,体现了儒家中修身养性,立己而达人之精神。(较少,新颖)

主客观原因

1.艺术是种感性认知,艺术给人带来的视觉听觉体验,能点缀一些生活,带来一份美好;增添一分意趣,陶冶一分性灵,激发一点灵感……

2.艺术能拓宽思维,滋养心灵,治愈浮躁,是人们精神上的宝贵财富。

3.科技偏于理性思考,是知识与技能相结合、付诸实践的产物。

4.古有制陶、冶铁技术,今有电力、信息技术,科技的步伐令人们追赶不暇;5.科技日新月异,生活处处充满着科技的影子,时时享受着科技带来的便捷。

两者关系

1.艺术早于科学,两者既不同又相关联,艺术想像审美对科学有激发促进作用。

2.科学与艺术是相辅相成,在艺术中获得灵感,也能在科技中感受艺术之美。

3.科技与艺术完美结合,两者相互促进。

4.艺术提供想象与创造的空间,科技为艺术提供实现梦想的方法,两者缺一不可

应有做法

1.要关注与审视生活,细心观察是创新的条件,摆脱思维定势是创新的特点。

3.科技的灵感不局限于领域,关照历史与生命,或许能从艺术中获得灵感。

4.融合科技与艺术,既给人以艺术的美感,又加入科技元素,人带来便利。

5.寻找艺术之美,启发科学之心,科技借助艺术创新影响生活,又将科学之道作用于艺术,这样方能达到艺术与科学的统一。

6.既要以科技为载体,在科技发展之路上砥砺前行,又要多多接触艺术,思绪灵感才是有源活水,不被固化

相关链接

优秀标题

艺术的无用之用 有创意的生活才有诗意

源于艺术的科技灵感 科学与艺术的穿越

立意角度参考

1.科技与艺术结合,创造诗意的生活。 2.科技借助艺术实现创新,改造生活

3.艺术与科技结合,要重新认识艺术的作用。4.高科技生活中艺术的作用。

素材积累

1.科学和艺术是不可分割的,就像一枚硬币的两面。它们共同的基础是人类的创造力,它们追求的目标都是真理的普遍性。-----李政道

2.高二课文《爱因斯坦与艺术》《说数》《自然笔记》

3.远古时代石凿技术,产生的岩画壁画粗犷豪放;新石器时代的制陶技术,彩陶上漂亮几何图案和动物形花纹;治炼技术的发明,可以浇铸出司母戊大鼎,金属质地的凿子才能雕出大卫等杰作;电脑技术的应用,创造出许多经典电影画面;现代印刷技术的网点叠印则可以看做点彩派艺术的一种实际应用。

4.摄像师镜头中的黄金分割,画师调料盘中的三原色,雕塑的对称性……

5.公元前六世纪,毕达歌拉斯学派将最新的科技运用到音乐中,将琴弦的长短粗细与音律的关系运用到乐器制造中。

6.埃及金字塔也是在当世数学、天文、物理的前提下建造的。

7.被公认为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最杰出的艺术家和科学家达芬奇,创作的《蒙娜丽莎的微笑》是绘画技艺达到了登峰造极的水平

跨界科学艺术,共创美好生活59分)

荷兰这条灵感来自梵高“繁星闪烁的夜晚”的太阳能自行车道,让我们看到的是人类从艺术中汲取灵感,合理利用科技,创新点染生活。所以我们要跨界科学艺术,共创人类美好生活(概述材料,明确观点)

②艺术是种感性认知,它能点缀生活,陶冶情操,治愈浮躁。能带来视听的体验,开拓定势的思维,激发创新的灵感。科偏向理性思考,是知识与技能相结合的产物。当今科技日新月异,生活处处充满着科技,人们时时享受着科技的便捷。像这条太阳能自行车道,太阳能是科技,梵高的“繁星闪烁的夜晚”是艺术,“太阳能自行车道”是科技和艺术的完美结合,并应用于现实生活。这是感性和理性的结合,艺术与科技的融合,既给人们以艺术的美好感受,又加入科技元素,为人们带来便利,共创人类美好的生活 (阐明要将科技与艺术结合的原因之一

③回望历史,就是一部将科学与艺术不断融合创新,从而不断优化人们生活的历史。制陶技术的产生,使新石器时代的彩陶上留下漂亮的图案花纹;治炼技术的发明,可用金属质地的凿子雕出大卫等杰作;电脑技术的应用,极大地丰富了艺术表现力,拓展了艺术表现空间:如电脑绘画、电脑设计建筑、电子音乐、电脑动画等等,使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④试想如果生活只有科技,没有艺术的渲染,那么这世界将只剩下冰冷的机械声,人们将失去生活的情趣。可见科学与艺术的穿越跨界,是人类追求美好生活的需求(阐明要将科技与艺术结合的原因之二

放眼今日,科学与艺术的跨界融合,应该是这个时代的要求,是当下年轻人自身发展的需求。不少专家认为,未来的竞争表面上看来是科技竞争,但归根结底是人才素质的竞争,而提高人才素质主要是人文和科学素养的共同作用,人文素养中艺术素养的提升势必对人才科学素质的提高发挥重要作用。我们学生更应在这在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努力提升自己的科学与艺术素养,既要像爱因斯坦那样让艺术成为科技的助手,又要像达芬奇那样让科技成为艺术的载体,更要像李政道教授那样特别爱好中国的传统文化艺术。我们要不断寻找艺术之美,开发科学之心,让艺术与科技滋养我们美好的生活。 (阐述我们学生的做法)

为了共创人类美好的生活,我们要跨界科学艺术,要跨越时空、跨越领域、跨越一切的边界。我们要让梵高和太阳能不断合作,创造出更多闪烁星光的“自行车道”。 (总结上文,回扣材料,重申论点)

美美与共,互利共享(62分)

材料中的太阳可喻指科技,梵高喻指艺术,自行车道喻指科技和艺术的完美结合。灵感来自梵高作品的黑暗中发光的自行车道,则告诉我们科技和艺术联手,让人们共享繁星闪烁的自行车道。这就是美美与共,互利共享引材料,明观点)

②当今社会那些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以“有用”为衡量标准,他们偏激乖戾忙于逐利,让孩子学钢琴为考级,学画画为赚钱,学唱歌为出名,绝不是为寻找艺术之美,启发科学之心;而自己对那琴那画最多是闲瑕时的消遣,或是高高在上的家中摆设。他们往往认为艺术是无用的。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人们的生活处处充满着科技的影子,也时时享受着科技带来的便捷。于是这些人就重科技而轻艺术了

(罗列当下重科技轻艺术的现象)

事实上艺术与科技各有特点,相辅相成。看似无用的艺术,实是大用。赵鑫珊在《爱因斯坦与艺术》中写道:每当遇到困难,爱因斯坦就会拉琴,“音乐对他的科学创见和思想闪光往往起到催化作用”。被誉为“数学家中的诗人,诗人中的数学家”苏步青,文理兼修。物理学家李政道爱好历史、诗词、绘画、音乐等中国的传统文化艺术……可见艺术在科技中能点缀一些美好,增添一分意趣,激发一点灵感。

而科技本身不仅有用也有一种美感。《说数》中有“数学天地充满了诗情画意”,《自然笔记》中描绘的风“她很诗化,抽象得像光,飘渺得如雾,漂泊得似水”,居里夫妇眼中的镭“它真的有极美丽的颜色,在幽暗的破木棚里发出略带蓝色的荧光”。可以说科技滋养了艺术,而艺术也成就了科技。

(阐明科学与艺术的相辅相成关系)

⑤如今艺术日臻完美,科技高度发达,艺术与科学更应美美与共,互利共享。埃菲尔铁塔上炫目的焰火,外滩美焕美伦灯光秀,《流浪地球》中惊艳的特效,无不借助高科技电脑。荷兰太阳能自行车道,上海世博会上用声光技术呈现的《清明上河图》,杭州G20峰会国宴餐具上西湖。试想若没有科技,哪怕赏尽世间名作、历览古今杰品,也难将其呈现在大众眼前。“朗读亭”等,借助微信公众号将艺术嵌入人们的生活,促成了人们与艺术的接触。艺术以科技为载体得以延伸发展,科技借助艺术得以普及,是艺术与科技的美美与共,使人们共享了生活的美好和诗意。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efa851b6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4bbdb26.html

《2019高三一模杨浦作文题“…黑暗中发光的自行车道…”的解析及范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