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文所安《中国文论选读》的研究型翻译解析

发布时间:2023-04-12 11:40:52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宇文所安《中国文论选读》的研究型翻译解
作者:张秀仿
来源:《新西部下半月》2008年第03
【摘要】当今世界学术交流日益频繁,学术著作的翻译对促进中国学术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学术译著中存在的问题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本文拟从宇文所安《中国文论选读》的译者身份、读者、翻译体例、往复翻译等方面对研究型翻译进行探讨和分析。【关键词】研究型翻译;阐发研究;翻译瑕疵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学术交流日益频繁,学术著作的翻译对促进中国学术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学术译著中存在的问题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在《老调重谈:研究型翻译的重要性——从亚当·斯密《道德情操论》的中译本说起》一文中,作者罗卫东指出:斯密的著作对于中国的学术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译者相对缺乏的专业知识,两个译本的翻译从专业的角度来讲都存在商榷的地方,如著作的题目TheTheoryofMoralSentiments,应该翻译成《道德情感论》还是《道德情操论》,关键词Sympathy,TruthSelfish,FortuneForceMeritDemerit,AffectionsPrinciplesHumble等译文都有不足之处。作者在文章的结尾处,呼吁关注学术著作翻译中存在的问题,要重视译者的双语转换能力,也要重视译者对所从事领域的专业研究。对此,翻译领域的人们看法不一,有人认为要考虑译著的整体效果与功能,不要过分挑剔某一个具体词汇的译文,有人认为这些不足应该与译者私下进行交流,也有人为译者的选择提出各种理由进行辩解。但是从文化交流与学术交流的角度来讲,我们应该正视译著存在的翻译瑕疵,不论大小。那么如何把翻译瑕疵造成的影响降到最低的程度,是每个与翻译相关的人都必须思考的问题。根据研究分析,美国汉学家宇文所安(StephenOwen教授翻译的《中国文论选读》,中译本名为《中国文论:英译与评论》一书的作法也许可以给人们一些启示。因此本文拟从译者、读者、翻译体例几方面来探讨研究型翻译对于翻译瑕疵的弥补效果。
一、研究型译者与研究型目标读者
研究表明,研究型译者和目标读者会把翻译瑕疵的影响降到较低的程度。研究型译者指译者本身是本学科领域的研究学者,如宇文所安,现任哈佛大学东亚系与比较文学系教授,他的著作《初唐诗》、《盛唐诗》、《追忆——中国古典文学中的往事再现》、《迷楼》已被译成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中文出版。《中国文论:英译与评论》初版于1992年,是宇文教授集十二年心力精心完成的,是他在耶鲁大学和哈佛大学讲授中国文学理论期间亲自编选、翻译、评注的中国诗学经典读本。研究型目标读者,指译者的目标读者以研究为目的来阅读译文,而不是一般只阅读译文的读者。宇文教授在《中国文论选读》的导言中对于翻译目的和目标读者作了明确的说明。《中国文论读本》一书首先是为了把中国文学批评介绍给学习西方文学和理论的学生。[1主要针对两类读者:一类是希望理解一点非西方文学思想传统的西方文学的学者;一类是初学传统中国文学的学生。[2
研究型译者对于翻译瑕疵的态度是开放的,并不隐讳译文存在的不足,到此书的导言中宇文教授对自己的译文作了三点说明:(1)多数情况下,我宁取表面笨拙的译文,以便能让英文读者看出一点中文原文的模样。(2)这种相对直译的译文自然僵硬有余,文雅不足;(3如果不附加解说文字,那些译文简直不具备存在的理由。3]由于译者已经指明译文中存在的不足之处,研究型目标读者对译文的使用也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除了宇文教授的两类目标读者,还有一类是北京大学比较文学系的研究生读者,三类读者使用目的与方法各不相同。习中国文学批评的学生,首先借助英文翻译来了解中国的文论,借助译文下面的解说了解中西方文论的精华与差异,这是比较文学的学习方法,而且在西方提倡研究者阅读研究领域的原著。对于初学传统中国文学的学生来讲,译文是帮助他们进一步理解原文的手段而不是目的。对于北大的学生来讲,这本书为研究生班比较诗学课程的基本教材,学生在课堂上逐字逐句地研读,熟读宇文教授所选的文论选段的英文译文,从词汇、术语、表达方式、意义生成等四个方面找出译文与我们自己过去的理解和以往中国学者的理解有哪些不同;将宇文教授关于每一段文论所作的讨论译成汉语,仔细研读,在研讨会上提出自己过去和现在的看法,加以比照。所以中国的读者注意到了译文存在的瑕疵,并且将它作为了解文化差异的一个视角;同时注重比较诗学的探讨与研究。
二、研究型翻译
1、研究型体例
翻译可以分为全译、节译、编译和改译。研究型翻译属于全译的一种,但是不同于过度翻译(over-translation,过度翻译是译文本身对于原文的过度解释,译文本身非常的繁琐,不具有可读性。在《《诗品》注译与司空图诗学研究》一书的序言中,王宏印教授对研究型翻译进行了界定:那就是以某一文化经典文本为对象,参照其他相关文献,通过文本翻译(注释是翻译的基础进行作者思想挖掘和理论系统化整理性质的研究。因为它并不是一般所谓的语言转换,或止于语言转换式的翻译.而是企图通过翻译寻找某种有价值的东西。其基本作法是,在翻译中注入译者(即研究者自身的理念和追求,参照东西方相关文类的典型模式进行某种程度的融合和创造。[4]《《诗品》注译与司空图诗学研究》一书的体例分为上下两编:上编为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诗品》与司空图诗学思想研究,下编为《诗品》与司空图论诗文本注译。上编为诗学思想研究分为十节,下编为二十四节的原文-注释-译文的格式。虽然宇文教授的《中国文论:英译与评论》的体例与《《诗品》注译与司空图诗学研究》的体例在形式上有些不同,采用了一段原(中文,一段译文(英文、然后是对该段文字逐字逐句地解说(不是概说和对所涉及问题的评述。例如本书开篇的第一章第一句子日: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瘦哉?人焉瘦
《论语·为政》
Hesaid,“Looktoknowhowitis.Considerfromwhatitcomes.Examineinwhatapersonwouldbeatrest.Howcanamanremainhidden——Howcanamanremainhidden
无论原文还是译文都简洁明了,但是为了说明孔子对于《诗经》中的诗篇的看法对于中国古代文学传统的影响,译者进行了详细的解说,篇幅长达三页。足见这种解说不同于注释。并且译者对此作了说明:我的解说采用了统一的形式;一段原文,一段译文,然后是对若干问题的讨论。[1]不过,解说形式将根据不同文本的需要而有所变化。面对《文赋》,如果不首先解决其字词句上的问题即语文问题,如果只限于一般性陈述,则不免轻浮;同理,对于欧阳修的《诗话》,如果仅仅停留于详细的字词句的解说,则是对其真正旨趣的学术逃避。不论文本蕴涵着什么样的观念,这些观念皆与每一文本的不同特性密不可分。正是出于这种考虑,我才选择了解说的形式,而不是概说式的论述形式。5]也正是因为这些解说,使本书的内容达到了相当丰富的程度。2、开放式的术语翻译
译文开放性是一个新的亮点,译者没有采用美文,形式对等、语言对等,用译者自己的话来讲而是采用了相对直译的译文。尤其是批评术语的处理尤为特色明显,在译文和解说文中,有些最重要的术语与一个固定的英文翻译一起出现,此外,还在括号里给出它的汉语拼音。如果拼音上标有星号,就说明它被收入文后的术语集释。译者对于术语的准确性进行了这样的论说:有些词我根据语境给出了多种翻译。总之,我尝试一个词一个词,一段文本一段文本地做出决定,我的首要目标是给英文读者一双探索中国思想的慧眼,而非优雅的英文。关于一部分术语的最佳英译,已不乏讨论;其实没有什么最佳的翻译,只有好的解说。任何翻译都对原文有所改变,而且,任何一种传统的核心概念和术语的翻译都存在这个问题;这些术语对其文明来说非常重要,它们负载着一个复杂的历史。[6]并且在文章的附录部分对于中国文论中经常出现的单字术语进行了分析。共四十七个:正、章、机、气、质、志、知音、景、境、情、趣、发、风、心、兴、象、性、虚、化、感、格、骨、类、理、丽、妙、比、变、神、实、势、事、数、色、思、道、德、体、采、才、造、化、物、雅、意、义、应、游。单字术语是构成复合词术语的基础,术语词义的变化会随着语境的变化而发生变化。译者没有罗列字典的释义,而是根据单字搭配结合产生的词的语义以及在引文中出现的用法进行解释。对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于读者来,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参照术语的解释进一步对解说和译文的做出判断,而不是把译文视为唯一的正确的解释。正如宇文教授所说,本书的中心是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这是一个开放的结构,允许其它的著作或者论述补充进来。
3、比较文学的阐发研究
《中国文论:英译与评论》一书作为宇文教授在比较文学系进行教学的教材,文章中利用双向阐发的方式实现了中西文化的对话,从比较文学的角度来讲,宇文教授可以说是比较文学领域的中国学派。比较文学的中国学派不同于法国的影响学派、美国的平行研究。中国学派强调的是跨文化的阐发研究。根据叶维廉的观点:收集在这一个系列的专著反映着两个主要的方向;其一,这些专著企图在跨文化、跨国度的文学作品及理论之间寻求共同的文学规律、共同的美学据点的可能性。在这个努力中,我们不随便信赖权威尤其是西方文学理论的权威,而希望从不同文化、不同美学的系统里,分辨出不同的美学据点和假定,从而找出其间的歧异和可能汇通的线路;亦即是说,决不轻率地以甲文化的据点来定夺乙文化的据点及其所产生的观感形式、表达程序及评价标准。7]我们以本书第一章第一节的部分解说为例:这段话牵涉到一个特殊的认识问题。这不是真正的认识论”(epistemological问题,因为它不关涉认识自身所具有的本质,比如柏拉图的若干对话所引出的那种认识问题。不过,这里的认识问题在许多方面与早期希腊思想所引发的认识论问题是两相对应的。孔子所提出的问题关系到如何在具体的个案中识别善,而不是认识这个概念。中国文学思想正是围绕着这个”(knowledge的问题发展起来的,它是一种关于知人知世”(knowing。[1]这的问题取决于多种层面的隐藏,它引发了一种特殊的解释学——意在揭示人的言行的种种复杂前提的解释学。中国的文学思想就建基于这种解释学,正如西方文学思想建基于“Poetic”(“诗学就诗的制作来讨论是什么中国传统诗学产生于中国人对这种解释学的关注,而西方文学解释学则产生于它的诗学在这两种不同的传统中,都是最初的关注点决定了后来的变化。8
这段话把孔子、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距离拉近,探讨东西方文学发展不同方向的历史渊源,阐释西方的认识论(epistemological与中国孔子只是知世的知(knowing的不同历史哲学意义。无论是西方还是中国学习比较文学的读者来讲,这本书都是突破中西文论体系,在互动中通过双向闸发而产生新思想、新建构的门径。9【注释】



1][3宇文所安,中国文论:英译与评论2][4《诗品》注译与司空图诗学研究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5中国文论:英译与评论6中国文论:英译与评论


7中国比较文学学科理论的垦拓:台港学者论文选8中国文论:英译与评论9中国文论:英译与评论.6.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efd1adab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93e629a.html

《宇文所安《中国文论选读》的研究型翻译解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