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经济学

发布时间:2012-05-23 11:01:24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劳动人类使用生产资料创造自身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有目的的活动

劳动力资源指能够从事各类工作的劳动力人口,它是劳动力人口的数量和其平均素质的乘积

技术系数 企业生产一定量某产品所需要的要素投入的组合。

技术装备率指生产过程中与一个劳动量所对应的资本量K/L

劳动力指在一定年龄范围内,具有劳动能力和参加有酬的市场性劳动意愿的全部人口,包括就业者和失业者。没有就业意愿或就业要求、没有劳动能力以及在押犯人不属于劳动力范畴。临时受雇者是指劳动合同定为1个月以上、1年以内受雇的人;零工受雇者是指日工与契约为1个月以内受雇的人;长期受雇者则是指劳动合同为1年以上或无期限的受雇者

劳动力供给弹性劳动力供给量变动对工资率变动的反映程度定义为劳动力供给的工资弹性,简称劳动力供给弹性

效用 消费者在消费商品或劳务时的满足程度。

主体均衡是指在资源约束的条件下余暇与收入的最佳组合能使主体获得最大效用的状态。

累积效应:是指劳动力短缺时劳动力市场成为卖方市场,助长懒惰、工作不负责任、服务态度不好等弊端于是进一步感到劳动力短缺

溢散效应:是指某一工厂的劳动力短缺引起减产,使以这个工厂的产品为原料的工厂发生原材料短缺,由此引起一系列短缺

劳动力过剩的表现是劳动力滞存。这种滞存发生在企业内部就是隐形失业;发生在企业外部就是显性失业

劳动时间指劳动者从事有酬性社会劳动所花费的时间,又称工作时间。

准固定成本不随时间变化而变化的成本。如招聘成本、教育培训费、退职金、交通津贴、福利保健费等

生命周期指与就业密切相关的人生各重要阶段,亦称劳动力供给的生命周期

工资 广义工资:它是指劳动者因从事劳动而获得的所有报酬收入,包括固定收入、奖金、津贴以及其他货币的或非货币的福利收入。狭义工资:它仅指固定货币报酬收入部分。

生产要素就是指社会资源包括自然赋予物;人力资源;人们制造的生产工具和手段

1.劳动力需求有哪三个层次

企业需求 行业需求 市场需求

劳动力需求的主体是企业,行业中的企业劳动力需求之和形成行业劳动需求,劳动力市场上所有行业的劳动力需求之和构成市场劳动力需求。

2.工资上升对劳动力需求会产生哪些效 替代效应 规模效应

资本对劳动力的替代性

1)取决于等产量线的形状,如果等产量线曲率小,则资本对劳动力的替代性则大;反之则反是。

2)取决于资本供给的弹性,资本供给弹性越大,替代性越大;反之则反是。

工资上升对产量减少的影响

1)取决于工资上升对产量的供给曲线的影响,如果工资上升导致产量的供给曲线大幅度左移,则产量会大幅度下降;反之则反是。一般而言它取决于工资成本在总成本中的比重,比重高,则产量的供给曲线左移的幅度则大;反之则反是。

2)取决于需求曲线的需求弹性,需求弹性大,则产量会大幅度减少;反之则反是。

3)取决于由技术条件决定的等产量线性质,如果该等产量对工资成本上升较敏感,则产量下降的幅度较大;反之则反是。

3.简述“希克斯-马歇尔派生需求”四大法则。

当其他因素保持不变时,

1.在生产函数上,劳动投入与其他生产要素之间可替代性越大;

2.产品的需求弹性越大;

3.其他生产要素的供给弹性越大;

4.劳动力成本在生产总成本中所占的比重越大,劳动力需求弹性越大。

4.技术进步对劳动力需求有何影响? P41-43 短期和长期 产业结构高度化发展

1.希克斯技术进步:在资本与劳动的比率既定的条件下,资本与劳动的边际生产力同比例上升。

2资本密集型(劳动节约型)技术进步:在资本与劳动的比率既定条件下,资本的边际生产力的增加超过劳动的边际生产力的增加。

3劳动密集型(资本节约型)技术进步:与2相反,劳动边际生产力的上升超过资本边际生产力的上升。

一是能使企业以较少的劳动投入生产既定的产品产量,减少劳动力需求;二是使生产成本降低,产品价格下降,产品销量上升,产出规模扩大,从而使劳动力需求量增加

5.简述配第-克拉克定理”。

随着经济的发展,即随着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劳动力首先由第一次产业向第二次产业移动;当人均国民收入水平进一步提高时,劳动力便向第三次产业移动;劳动力在产业间的分布状况,第一次产业将减少,第二次、第三次产业将增加。

6劳动与余暇的区别标准是什么?劳动是否获得收入。

7影响劳动力参与率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第一,教育制度与教育供给规模。劳动者受教育时间的不断增加会相应减少就业的时间,从而降低劳动力参与率

第二,工资政策以及工资关系。复杂劳动要比简单劳动获得更多的收入

第三, 工资水平 第四,个人非劳动收入

第五, 居民家庭生产率的变化 第六,社会保障制度

第七,宏观经济状况 第八,其他因素——社会文化、风俗习惯

8简述附加性劳动力假说悲观性劳动力假说

附加性劳动力假说:在经济总体水平下降时期,由于衰退,一些一级劳动力处于失业状态。此时,为了保证家庭已有的收入水平,耳机劳动力走出家门,以期寻找工作。因此,二级劳动力参与率与失业率存在正向关系:失业率提高,二级劳动力参与率提高

悲观性劳动力假说:在就业下降、失业上升时期,一些一级劳动力处于失业状态,但仍滞留在劳动力市场,而许多二级劳动力对寻找新的工作机会的前景持悲观态度,因而宁愿退出劳动力市场而不愿作为失业者。因此,二级劳动力参与率与失业率成反向关系:失业率上升,二级劳动力参与率下降.

相同点:男性成年劳动力参与率与经济周期不存在敏感性反应,只存在就业失业,不存在劳动力→非劳动力。男性成年劳动力为一级劳动力。而中年妇女则为二级劳动力。

不同点:前者认为对于二级劳动力,失业率↗,二级劳动力参与率↗ ;而后者则认为,失业率↗ ,二级劳动力参与率↘。

9.劳动力供给的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

所谓收入效应,是指在工资率不变的条件下,收入的变化引起的工作时间的变化。

所谓替代效应,是指在收入或效用不变的条件下,工资率的变化引起的工作时间的变化。

工资

收入效应

替代效应

 

工作时间

闲暇时间

工作时间

闲暇时间

10简述“道格拉斯-有泽法则”

丈夫收入越高,妻子的劳动参与率越低;本人得到的市场工资率越高,妻子的市场参与率也越高。

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移动对均衡工资率的影响。(劳动力供求状况对静态均衡的影响)

1.劳动力供给变化对静态均衡的影响。劳动力供给曲线右移,均衡工资率下降,均衡就业率增加;劳动力供给曲线左移,均衡工资率提高,均衡就业量减少

2.劳动力需求变化对静态均衡的影响。劳动力需求曲线右移,均衡工资率提高,均衡就业量增加;劳动力需求曲线左移,均衡工资率下降,均衡就业量减少

3.劳动力供求双方同时变化。(同向2种情况+异向两种情况——P107

劳动力市场存在收敛型蛛网效应的条件是什么

前提:1.形成劳动力供给决策的时间为本期,执行劳动力供给决策的时间则为下期;2.本期劳动力需求量决定本期的工资率;3.本期工资率决定下期的劳动力供给量。

条件:劳动力供给弹性小于劳动力需求弹性(蛛网稳定);

劳动力市场均衡的三个意义是什么?

一、劳动力资源的最优配置

二、同质的劳动力获得同样的工资

三、充分就业

内部劳动力市场存在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1.劳资双方均投入了一定的专用性人力资本,这种具有固定投资性质的资本一旦废弃,对劳资双方均是一种损失。

2.劳动力市场并不是完全竞争的,劳资双方要寻求合适的合作伙伴并不是轻而易举的事。

3.劳动者争取改善工作、工资待遇的长期斗争,使得政府鼓励企业采取有利于劳动者的内部劳动力市场。

4.随着劳动者权益保护制度的不断完善,解雇员工的成本是高昂的。

5.频繁解雇员工,会降低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从而有损企业的合作效率。

6.新老员工之间需要一定时间的磨合才能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频繁换人不利于员工之间的合作与协调。

7. “干中学效应促使企业做出有利于员工进行专用性人力资本积累的制度安排。

8.由于信息不对称,员工的能力以及对企业的贡献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充分体现出来,因此长期稳定的雇佣关系有利于充分揭示员工的信息。

9.就员工本身而言,信息不对称的劳动力市场对于频繁换岗的员工可能会贴上二手劳动力的标签。

集体作业的影响有哪两种主要表现效应

生产作业中的协同效应;

知识、信息的共享效应。

劳动时间的总体变化趋势是什么?为什么?

总趋势是劳动时间在不断缩短。近年来,一些发达国家的周工时已缩短为35小时左右,有些甚至已缩短为30小时。

劳动的支付量实际上包含三项内容,一是劳动者人数,二是劳动时间,三是实际脑力和体力的支出。前二项属于劳动数量性支出,后一项属于劳动质量性支出。随着科技含量的提高,科技人员的劳动时间并没有实质性的减少,相反有所增加。而纯体力劳动的蓝领工人的劳动时间有所减少。因为劳动时间可表示为活劳动时间与物化劳动时间之和。

缩短劳动时间对经济可能产生的积极影响

1.劳动时间的缩短使劳动的各个要素得以充分利用;

2.劳动时间缩短使劳动产品增多;

3.劳动时间缩短有利于能源节约;

4.劳动时间缩短有利于扩大就业;

5.劳动时间缩短有利于提高劳动者素质;

6.劳动时间缩短有利于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

为什么说缩短劳动时间有利于第三产业的发展?

劳动时间缩短使得劳动者休息时间增加,劳动者的生活方式多样化,他们将有更多余暇时间进行家庭活动、文化活动、体育活动、娱乐活动以及其他社会活动,这种有余暇时间增多而引起的生活方式的改变会大大促进消费,从而刺激第三产业的发展。

中国是何时开始实行40小时工作周的?19953月决定从该年51日起

人口平均寿命呈怎样的变化趋势?对劳动供给有何影响?

变化趋势:人口的平均寿命逐渐延长

影响:延长增加了人们的可支配时间,也延长了许多人参加市场性劳动的时间

就业年龄后移倾向的原因有哪些

1.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对知识需求越来越多,相应地,受教育的年限也越来越长;

2.复杂劳动与简单劳动的收益差别越来越大,促使人们愿意接受更多的教育;

3.家庭对教育的支付能力增强,特别是生育的大幅度降低,家庭对教育的支付能力更强,即便把教育做为消费来看待,也会提高人们受教育的年限;

4.人力资本投资意识不断增强,人的预期寿命不断提高,从而提高了人力资本投资的收益年限,因而也使人们愿意接受更多的教育;

5.教育能够拓宽人们的精神空间,在物质的基本需要逐渐得到满足,精神需要逐渐成为人们的主要需要的时代,人们更愿意接受更多的教育;

6.教育能够给人们提供人际交往的平台,增加社会资本。

什么是养育子女的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

家庭收入增加从而导致对子女数量和质量的扩大是收入效应;母亲工资率上升,养育子女的机会成本增加,导致对子女数量的减少是替代效应。

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工资率高的高学历女性表现出替代效应大于收入效应的现象,她们的生育率较低;而养育子女的社会化服务程度越高,家庭收入越高,则收入效应高于替代效应,因而对子女的需求量增加。

影响实际退休时间决策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1.养老金制度;2.再就业机会的影响;3.健康状况的影响;4.家庭其他成员时间的分配。

计时工资和计件工资的适用范围

计时工资的适用范围:第一,产品数量标准不一精确确定、产品(服务)数量难以度量的行业和职业;第二,机械化、自动化程度高,劳动作业速度及劳动结果不由个人决定而是由加些性能的产品决定;第三,产品质量重于数量,质量要求严格;第四,产品、经营项目和生产条件多变且便于监督控制的企业

计件工资的适用范围:第一,产品数量、质量可以准确检验;第二产品的数量与质量主要地取决于工人的勤奋和努力;第三,产品品种比较单一且大批量生产的行业和企业

劳动报酬的构成

(1)计时工资:计时工资是指按计时工资标准_=f=作时间支付给个人的劳动报酬。

(2)计件工资:计件工资是指对已做工作按计件单价支付的劳动报酬.

(3)奖金:奖金是指支付给职工的超额劳动报酬和增收节支的劳动报酬。主要有以下几种:①超产奖②质量奖③节约奖④安全生产奖

(4)津贴和补贴:津贴和补贴是指为了补偿职工特殊或额外的劳动消耗和因其他特殊原因支付给职工的津贴.以及为了保证职工工资水平不受物价影响而支付给职工的物价补贴。

(5)加班加点工资:加班加点工资是指按规定支付的加班工资和加点工资。

(6)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包括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因病、工伤、产假、计划生育假、婚丧假、事假、探亲假、定期休假、停工学习、执行国家或社会义务等原因按计时工资标准或计件工资标准的定比例支付的工资,以及附加工资和保留工资。

(7)非全日制用工支付的工资:用人单位应当按时足额支付非全日制劳动者的工资。

工资的职能

1.补偿职能:补偿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消耗的脑力和体力。

2.激励职能:工资能够满足员工追求物质利益的需要,从而激励员工努力工作。

3.调节职能:通过调整工资实现劳动力的合理配置以及劳动力素质结构的合理调整。

4.效益职能:工资能为投资者带来经济效益。

边际生产力工资理论的主要内容

它有四个重要的假设:一是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是自由竞争的;二是劳动力是同质的;三是规模收益不变(即生产函数是一次齐次的);四是资本不变。

在上述假设条件下,工资是由投入的最后一个劳动单位所产生的边际产量决定的

分享经济理论为什么在经济衰退时有利于就业?

分享经济理论是一种将工人与雇主的利润联系起来的理论,主张以“分享基金”作为工人工资的来源,它与利润挂钩,工人与雇主在劳动力市场上达成协议规定双方在利润中的分享比例。利润增加,分享基金增加;反之,则减少。这个理论改变了传统的工资制度,工资不再是刚性的,而是随利润增减而变动。

劳动的四个要素是什么? 劳动技能、劳动责任、劳动强度、劳动条件。

融合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该理论认为,按劳分配有利于公平,但经济效率不高;按要素分配有利于经济效率的提高,但容易造成两极分化。因此应该把这两种分配方式有机地结合起来。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efdc307502768e9951e738d2.html

《劳动经济学.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