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界的孤胆英雄之王安的故事(doc 10页)(优秀课件)

发布时间:2023-08-26 06:31:45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电脑界的孤胆英雄——王安的故事
比尔盖茨曾十分认真地指出,如果在80年代那位眼光远大的工程师没有贻误战机的话, 今天可能就没有什么微软公司了。我可能就在某个地方成了一位数学家,或一位律师,而我少年时代在个人计算机方面的迷恋 只会成为我个人的某种遥远的回忆。比尔盖茨讲到这段往事的时候,仍然心有余悸。 这是电脑历史上一位经历坎坷的伟人,他的故事还必须从本世纪40年代说起。
1948年美国哈佛大学, 制造过第一台机电式马克1计算机的霍德华艾肯教授领衔担任着计算机实验室的主任。哈佛的学者此时正与宾夕法尼亚和普林斯顿大学较着劲儿, 不愿因电子计算机研究项目而仰人项背。6月初的那天,艾肯教授在实验室里思前想后,召来了报到上班刚刚三天的新任研究员。推门进来的这位,黄皮肤黑眼珠,正是来自中国的博士生。
艾肯翻阅着他的履历:中国人年方28岁,上海交通大学毕业;1945年留学哈佛大学,先后受业于两位知名教授,均为诺贝尔奖金获得者;他从硕士到博士仅用了16个月,是电机工程系闻名遐迩的高材生。
教授用锐利的目光,从头到脚打量着青年人:交给你一项紧急的任务。请你尽快想出一种方案,一种不通过机械方式记录和读出存储信息的方法。这位青年人听着艾肯话语, 居然毫不迟疑地点了点头。 艾肯不太放心,又强调道:储器,你明白吗?不是现在用的水银延迟线,而是另外别的什么东西。 中国博士又何尝不明白,艾肯给他出了个大难题:研制新的储存装置谈何容易!还在求学读书时,时刻关注着计算机发展的他就得知,当时那些第一代电脑,储存程序和数据的装置都是机电继电器和水银延迟线装置,人们绞尽脑汁也没能
找到一种存储二进制数的最好办法。不过,教授下达的课题正中他的下怀,他正想用高难度的研究证明自己的学识,为海外华人争口气。于是,他肯定地答复说:没问题,我保证在一个月内给你一个满意的答复。。。。。。

以后的三周,青年人把自己关在哈佛实验室,吃住都不跨出门槛,一门心思用来探索存储器的奥秘。当他再次跨进艾肯办公室时,不显山不露水,双手捧着一把黑乎乎的小玩意儿,走到教授面前。他说这些东西是用镍铁合金材料做成,名称叫做磁芯艾肯伸出两个手指拾起一只小磁芯,小心翼翼放在放大镜下观察。透过镜片看,这些磁芯真像只油炸圈饼, 但这圈饼也未免太小,直径不1毫米,只有芝麻粒大小,用极细的导线穿成一串。从不喜形于色的艾肯微笑了,因为他深知这项发明意味着什么:圈饼式的磁芯将引起计算机存储器的一场革命!
这位华人学者名叫王安。194910月,他提出了磁芯的专利申请,他后来在磁芯存储器领域的发明专利共有34项之多。不久,麻省理工学院的杰雷斯特博士又在此基础上发展为磁芯储存阵列,首次使用于旋风高速计算机里,从而使这种磁芯阵列从第一代、第二代直到第三代电脑,统治了电脑存储器20年之久,直到集成电路存储器诞生。
成功的喜悦使王安感到分外激动,往事历历,像过电影般浮现在他的脑海中。王安,192027日出生于上海,自小就举家迁移到父亲工作的昆山县定居。幼小的王安6岁就进入他父亲任教的一所私立小学读书, 由于这所学校不设一、二年级,他上学第一天读的就是三年级。读书时,王安经常逃学,独自溜到昆山图书馆,沉浸在科学知识的海洋里,遨游于牛顿、伽利略、达芬奇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f02b3ed9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0a6c9b3.html

《电脑界的孤胆英雄之王安的故事(doc 10页)(优秀课件).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