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诗歌鉴赏练习题(含答案)

发布时间: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诗歌鉴赏练习题(含答案

一、小学语文诗歌鉴赏专项训练1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小儿垂钓【唐】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注释】纶,钓丝,垂纶即垂钓。莓苔:泛指贴着地面生长在阴湿地方的低等植物。这里是写小儿选取了一个僻静、利于垂钓的地方。
1)诗歌前两句中学垂纶”“侧坐莓苔的两个动作描绘出一个________的小儿。2)诗歌三,四两句可见小儿是什么心态?结合具体字词简要分析。【答案】1)一本正经、认真、机灵、聪敏

2)谨慎或者害怕被打扰(害怕鱼儿被吓跑)的心态。从遥招手”“不应人可以看出来,他害怕钓鱼被打扰(鱼儿受惊吓),远远就向路人招手示意,不回应路人的询问,从而看出小儿谨慎。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人物形象的分析能力。分析一个人的形象时,一定要根据文章内容、故事情节、人物的言行举止、文章对人物的各种描写等来整体感知的。概括时要做到既全面,又要突出重点。从学垂纶”“侧坐莓苔的两个动作可以看出小儿真聪明、一本正经的形象。
2)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三四句诗的意思是:听到有过路的人问路,连忙远远地招了招手,害怕惊动了鱼儿不敢回应过路人。从遥招手”“不应人可以看出小儿生怕鱼儿被惊吓的小心谨慎心情。
故答案为:(1)一本正经、认真、机灵、聪敏;(2)谨慎或者害怕被打扰(害怕鱼儿被吓跑)的心态。从遥招手”“不应人可以看出来,他害怕钓鱼被打扰(鱼儿受惊吓),远远就向路人招手示意,不回应路人的询问,从而看出小儿谨慎。
【点评】人物形象的分析能力。分析一个人的形象时,一定要根据文章内容、故事情节、人物的言行举止、文章对人物的各种描写等来整体感知的。概括时要做到既全面,又要突出重点。

2品味诗歌语言,完成下列人物对话。
赏牡丹唐代刘禹锡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裴给事宅白牡丹唐代卢纶长安豪贵惜春残,争玩街西紫牡丹。别有玉盘承露冷,无人起就月中看。
【注释】芙蕖:荷花的别名。玉盘:诗中指白牡丹。
1)这两首写牡丹的诗。都运用了衬托手法,比如《赏牡丹》中,刘禹锡用________衬托牡丹的特点;《裴给啊宅白牡丹》中,卢纶用________衬托白牡丹的品质。
2)是的,这两首诗运用的手法一致,但是表现出牡丹不同的特点,你能结合内容说说它们的不同之处吗?
【答案】1)芍药、芙蕖;紫牡丹
2)《赏牡丹》中,作者通过芍药的妖无格、芙蕖的净少情,表现出作者眼中牡丹花兼具妖、净、格、情四种资质,可谓花中之最美者;《裴给事宅白牡丹》中,作者通过写长安城里的年轻人争相着去亲近、观赏紫牡丹,来表现出无人欣赏的白牡丹具有孤傲、高洁、素雅的特点。
【解析】【分析】(1此题比较容易,简单分析即可,《赏牡丹》写了三种花,分别是:妖无格的芍药、净少情的芙蕖及真国色的牡丹,用芍药和芙蕖衬托牡丹;《裴给事宅白牡丹》写了白牡丹和紫牡丹,写紫牡丹就是为了衬托白牡丹的。
2《赏牡丹》前两句的意思是:庭前的芍药妖娆艳丽却缺乏骨格,池中的荷花清雅洁净却缺少情韵。作者写这两种花是为了衬托牡丹既妖娆艳丽,又又骨格,既清雅洁净有有情韵,可谓花中之最美者。《裴给事宅白牡丹》写暮春时期百花即将凋残,只有慈恩寺里的紫牡丹还在吐蕊,纷芳满枝,于是长安城里的年轻人争相着去亲近、观赏紫牡丹。而在裴给事的庭院中,一株冰清玉洁的白牡丹,却备受冷落,无人欣赏,在皎洁的月色下更显孤独、冷清、素雅。全诗通过紫牡丹和白牡丹这一动一静、一热一冷的对照描写,赞美白牡丹的高洁,赞花意在写人,言白牡丹之高洁,乃是言裴给事之高洁,以花衬人,相得益彰。据此分析答题,意对即可。故答案为:芍药;芙蕖;紫牡丹
《赏牡丹》中,作者通过芍药的妖无格、芙蕖的净少情,表现出作者眼中牡丹花兼具妖、净、格、情四种资质,可谓花中之最美者;《裴给事宅白牡丹》中,作者通过写长安城里的年轻人争相着去亲近、观赏紫牡丹,来表现出无人欣赏的白牡丹具有孤傲、高洁、素雅的特点。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衬托手法的能力。衬托是指为了突出主要事物,用类似的事物或反面的、有差别的事物作陪衬,"烘云托月"的修辞手法。衬托衬托可分为正衬与反衬。运用衬托手法,能突出主体,或渲染主体,使之形象鲜明,给人以深刻的感受。
本题考查对诗歌事物形象的鉴赏能力。答这样的题,首先要抓住诗中描写这一事物的语句,分析事物的外在特征(形态、色泽、特征)和环境特点,然后再挖掘物象的内在品格,抓物与志的契合点,最后再概括形象的特点。


3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开头写杨花子规点明什么季节?有何用意?2)结合诗的背景和内容,说说诗人因为何而
【答案】1)暮春。写柳絮飘零,杜鹃哀鸣,烘托出悲凉哀伤的气氛。
2)因友人不幸遭贬而愁;因担忧友人路途遥远而愁;因不知何时能再与友人相见而愁。【解析】【分析】(1杨花即柳絮,每年春末,杨絮开始漫天飞舞。杨花本就是一种很特别的花,别的花都在枝头,绿叶相扶,格外妖娆,而杨花却要离开枝头,漫天飞舞,这给春天增加了一种况味,杨花的漫天飞扬,也就预示着百花将凋、春天将逝,杨花这一意象,也就自然而然地成为惜春伤感的象征。子规,又叫杜宇、杜鹃、催归,这种鸟春末时从南方飞来,它总是朝着北方鸣叫,发出的声音极其哀切,犹如盼子回归,所以叫杜鹃啼归、这种鸟也叫子规。据此理解和分析答题即可。
2)结合诗歌背景和诗歌内容分析,这首诗的意思是:在杨花落完,子规啼鸣之时,我听说您被贬为龙标尉,要经过五溪。我把我忧愁的心思寄托给明月,希望能随着风一直陪着你到夜郎以西。这首《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大概作于公元753年(唐玄宗天宝十二载)。当时王昌龄从江宁丞被贬为龙标县(今湖南省黔阳县)尉,李白在扬州听到好友被贬后写下了这首诗。据此可知诗人的原因是:因友人不幸遭贬而愁;因担忧友人路途遥远而愁;因不知何时能再与友人相见而愁。
故答案为:暮春。写柳絮飘零,杜鹃哀鸣,烘托出悲凉哀伤的气氛。
因友人不幸遭贬而愁;因担忧友人路途遥远而愁;因不知何时能再与友人相见而愁。【点评】本此题考查理解古诗意象的能力。学生要在平时的学习中,牢记常见意象的含义,如:松梅竹菊寓高洁;借月托雁寄乡思;杜鹃鹧鸪啼凄凄;梧桐叶落透悲意;别时长亭柳依依;落花流水传愁绪;乌鸦燕子系兴衰;草木仍在人事移等等。做题时,还要在理解诗意、把握诗歌感情的基础上分析、理解古诗的意象。
本题考查对诗人思想感情把握的能力。把握诗中诗人的思想感情,要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作者所处的时代及诗歌的具体内容来理解、分析作者的感情基调,同时,要联系诗中的景、物、意象来体会。

4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田园乐(唐)王维
萋萋芳草春绿,落落长松夏寒。牛羊自归村巷,童稚不识衣冠。
1)诗的第二句中夏寒一词似乎违背季节常理,你是怎么理解的?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案】1)不违背,这里的夏寒不是指气候,而是指松树长得高大、茂盛,给人一种清凉之感。
2)通过对绿绿的芳草,茂盛的长松,晚归的牛羊,还有可爱的孩童,表达了作者对自由、和谐、宁静的乡村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词语的赏析理解,解答时要结合诗句加以理解。落落长松夏寒的意思是:夏季里高大的松树也带来阴凉。夏寒的意思是夏季感到凉爽,这里是因为松树生长的茂盛,树阴很大给人带来清凉。
本题考查诗歌意境的鉴赏,解答时要在读懂诗句意思的基础上作答。牛羊自归村巷,童稚不识衣冠的意思是:傍晚牛羊自在地回归村头巷中,村里的儿童不认识官家的服装。、不是衣冠的童稚很显然是描写乡村生活。牛羊自在的吃草,小孩不识官家衣服,更不识官家人,所以也是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生活。写出了田园生活的悠闲、质朴、平淡。表达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喜爱和对官场的厌倦之意。
故答案为:不违背,这里的夏寒不是指气候,而是指松树长得高大、茂盛,给人一种清凉之感。
通过对绿绿的芳草,茂盛的长松,晚归的牛羊,还有可爱的孩童,表达了作者对自由、和谐、宁静的乡村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内容的理解。回答本题时,需要掌握句子翻译,从而理解诗词内容,再进行概括即可。
做好本题要结合诗句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平时对王维本人的诗作要多积累,对他的作品特点也要略知一二。

5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桑茶坑道中(南宋)杨万里
晴明风日雨干时,草满花堤水满溪。
童子柳阴眠正着,
1)诗歌第二句用两个字,描绘了初春时桑茶坑道中________的情景。2)根据诗歌前三句,推断诗歌最后一句应该是(
A.一牛吃过柳阴西B.不脱蓑衣卧月明C.收篙停棹坐船中【答案】1)生机勃勃、欣欣向荣、春意盎然、富有生机2A
【解析】【分析】(1草满花堤水满溪用两个字,描绘了初春时桑茶坑道中嫩草与春花铺满地,欣欣向荣、春意盎然的景象。读懂诗句是作答的关键。
2)首先要读懂诗歌前三句的意境,这首诗前两句写出了由雨而晴,由湿而干,溪水由浅而满,花草于风中摇曳,大自然充满了春的律;第三句写出了牧童柳荫下酣睡的自然悠闲的,所以第四句应该是一牛吃过柳阴西,这样就形成了这首诗独特的生活情趣和原始朴素的美感。另外由童子角度考虑,下文也应该是一牛一牛吃过柳阴西这是因为童子柳阴眠正着。这是情节的前因后果。故选A

故答案为:生机勃勃、欣欣向荣、春意盎然、富有生机A
【点评】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要求考生读懂诗歌,理解诗歌的内容,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作答。
本题考查诗歌的意思理解。解答此题要求考生对诗歌的内容要理解,并进行合理的推测,要结合语句的前后关系进行分析理解。

6诗歌赏析
次北固山下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全诗抒发了诗人________情怀。
2)请简要分析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句。【答案】1)设问;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2)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以人的情态,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自然理趣。
【解析】【分析】(1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的意思是:寄出去的家信不知何时才能到达,希望北归的大雁捎到洛阳去。这两句前一句问,后一句答,采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这两句紧承三联而来,遥应首联,全篇笼罩着一层淡淡的乡思愁绪。
2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的意思是: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这两句炼字炼句极见功夫。作者从炼意着眼,把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提到主语的位置而加以强调,并且用使之拟人化,赋予它们以人的意志和情思。妙在作者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
故答案为:(1)设问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2)示例: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以人的情态,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自然理趣。
【点评】(1)本题考查诗歌中的修辞以及所表达的思想情感,解答时需要理解诗歌内容大意。
2)本题考查赏析语句的能力,作答时要结合全诗加以理解。

7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天净沙·秋思天净沙·【元】马致远【元】白朴枯藤老树昏鸦,春山暖日和风,小桥流水人家,阑干楼阁帘栊

古道西风瘦马。杨柳秋千院中。夕阳西下,啼莺燕舞,断肠人在天涯。小桥流水飞红
【注】帘栊:带帘子的窗户。飞红:花瓣飞舞,指落花。1)第二首小令画线句展示了一幅________________的美丽画面。
2)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中有小桥流水人家之句,它和白朴的《天净沙·春》中的小桥流水飞红所表达的情感有什么不同?
【答案】1)风和日丽;和煦明媚、春意盎然、生机勃勃
2)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中,借小桥流水人家的美好画面,衬托了漂泊在外的游子内心的孤独凄凉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而白朴的小令中,则通过小桥流水飞红明媚艳丽之景,抒发了在明媚春光里陶醉、喜悦、惬意,喜爱春天之情。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描绘诗句的画面。春山暖日和风,作品开篇先从远处着笔呈现了一个宏大而又温馨的背景,也就是说,作者描绘了一幅和煦、温暖、辽阔的春光背景画面。在这一句里,作者着意突出了春天已经来到人间的特点,是春意盎然的,是暖意融融的,是和煦温情的。这样的画面很美:明媚的春光里,春山润泽,春日融融,春风和煦,怡然与舒畅。
2)本题考查体味思想感情和比较阅读。要结合字里行间和诗歌的主题来理解作者思想感情读懂诗歌的内容,并且能够根据重点语句理解诗人的思想情感。马致远的《天净沙·思》中,借小桥流水人家的美好画面,以乐景写哀情。如此萧瑟的景色让人满目凄凉,又加上安详,温馨的小桥、流水、人家做反衬,使愁情更为深切,悲伤更为凄沥。衬托了漂泊在外的游子内心的孤独凄凉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而白朴的小令中,直接描写小桥流水飞红明媚艳丽之景,抒发了在明媚春光里陶醉、喜悦、惬意,喜爱春天之情。故答案为:(1)风和日丽;和煦明媚、春意盎然、生机勃勃;
2)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中,借小桥流水人家的美好画面,衬托了漂泊在外的游子内心的孤独凄凉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而白朴的小令中,则通过小桥流水飞红明媚艳丽之景,抒发了在明媚春光里陶醉、喜悦、惬意,喜爱春天之情。
【点评】(1)本题考查描绘诗句的画面。答题时应注意,先把诗歌的语言转换为一般的口语,然后再对其进行润色和加工,用优美的言辞将其叙述出来就可以了,要发挥想象准确把握意象来具体描绘。第二首小令通过对春日里山、、风、楼阁、院子、莺燕、小桥流水、落花的描绘,呈现出一幅远景、近景、中景皆具的春意图:草长莺啼,花落燕舞,姹紫嫣红。其笔下的春天景色如画,生机盎然。
2)本题考查体味思想感情和比较阅读。答题时应注意,要在理解诗文内容的基础上,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诗歌的意象来确定诗文的感情基调,从诗歌所表现的意境中去体会作者的情感。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衬托了漂泊在外的游子内心的孤独凄凉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白朴的小令抒发了在明媚春光里陶醉、喜悦、惬意,喜爱春天之情。

8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诗歌中能直接体现作者对友人的感情的一个字是“________”2)下列对诗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歌首句写景,次句叙事,后两句抒情。
B.首句写景兼点时令,突出了杨花的美丽和子规啼叫的悦耳,使人赏心悦目。C.诗中将无知无情的明月当成善解人意的人,寄托了诗人对友人的怀念和同情。D.诗歌想象奇特,体现了李白诗的浪漫主义风格。【答案】1)愁2B
【解析】【分析】(1)这首诗是李白为好友王昌龄贬官而作,以抒发感愤,寄托慰藉,表达对王昌龄怀才不遇的惋惜与同情之意。全诗选择了杨花、子规、明月、风等意象,以奇特的想象力编织出一个朦胧的梦境,虽未追叙与好友昔日相聚的情景和友谊,但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把友情抒发得真挚感人。因此,作者对友人的感情就是表达惋惜与同情之意的一个字。
2B.首句写出了春光消逝时的萧条景况,渲染了环境气氛的黯淡、凄楚。故选B故答案为:愁;B
【点评】本题考查诗歌感情的把握,通读全诗,把握诗意,抓住重点句子体会感情。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把握,通读全诗。把握诗意,揣摩选项正误。

9阅读《次北固山下》,完成下面的问题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歌以对偶句开头,既显工丽,又觉跳脱,先写客路后写行舟,那种人在江南、神驰故里的漂泊羇旅之情已流露于字里行间。
B.第二联的风正一帆悬写得尤为精彩。诗正是通过这一小景,呈现了平野开阔、大江泛舟、波平浪静等大景。
C.第三联写得妙绝。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显露春意。两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无比喜悦之情,令人想像到诗人已被江南的美景所陶醉了。
D.尾联写诗人正放舟于绿水之上,正向着青山之外的绿水进发,看到北归的大雁正掠过晴空,想托雁儿捎信给在洛阳的家人,诉说自己内心深处的乡愁。2)这首诗描绘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3)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哪两句诗集中表达了这种感情?【答案】1C
2)初春。青山、绿水、潮平、风正、江春

3)思念故乡。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解析】【分析】(1)第三联的两句,应是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显露春意,告诉人们新事物取代旧事物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要积极乐观面对。令人想象到诗人已被江南的美景所陶醉了错。故选C
2)从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旅途在青山外,在碧绿的江水前行舟。潮水涨满,两岸之间水面宽阔,顺风行船恰好把帆儿高悬。夜幕还没有褪尽,旭日已在江上冉冉升起,还在旧年时分,江南已有了春天的气息。从这几句分析,应该写的是初春。特别是这几句诗中的青山、绿水、潮平、风正、江春等词,最能体现出初春的特点。
3)这首诗写冬末春初,旅行江中,即景生情,而起乡愁。开头以对偶句发端,写神驰故里的飘泊羁旅之情怀。次联写潮平风正的江上行船,情景恢弘阔大。三联写拂晓行船的情景,对仗隐含哲理,形容景物,妙绝千古,给人积级向上的艺术魅力。尾联见雁思亲,与首联呼应。全诗笼罩着一层淡淡的乡思愁绪。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寄出去的家信不知何时才能到达,希望北归的大雁捎到洛阳去。这两句直抒胸臆,集中表达了乡思故乡的感情。故答案为:C
初春。青山、绿水、潮平、风正、江春思念故乡。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点评】此题考查对诗句的赏析。赏析诗句注意从意境的创设、构思的精巧、手法的运用和情感的表达的角度进行分析。C令人想象到诗人已被江南的美景所陶醉了错,本句蕴含新事物取代旧事物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要积极乐观面对。
诗的意象组合是诗人创作的一种艺术方法。诗人往往通过相融合,而成为意象,并以意象组合的艺术手法,表达独特的艺术意境与复杂的内心感受。诗中的青山、绿水、潮平、风正、江春等词,最能体现出初春的特点。
体会诗词情感的方法:结合作者的生活背景,窥测诗词的情感;分析诗眼,透视诗词的情感;解读意象,挖掘诗词的情感;借助典故,探寻诗词的情感。诗中尾联见雁思亲,与首联呼应。全诗笼罩着一层淡淡的乡思愁绪。而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直抒胸臆,集中表达了乡思故乡的感情。

10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星星臧克家我爱听人家把星叫作星星。夜空是另一个世界,星星是它的子民,谁也不排挤谁,彼此密密地挨近。

它们是那么渺小,渺小得没有名字,它们用自己的光圈,告诉自己的存在。仰起脸来,向着那白茫茫的银河,一,二,三,你数!呵,它们是那么多,那么多……194684日午于沪
1谁也不排挤谁,彼此密密地挨近传达出诗人希望现实生活中________2)诗人用星星象征________,二者之间有许多共同之处,如________________3)第三节诗中自己的光圈指什么?4)这首诗要表达的主旨是什么?
【答案】1)人与人之间要平等、友爱、团结合作
2)现实生活中的人民群众;都非常渺小,默默无闻;数量都很多3)星星对夜空的贡献,象征人民对社会的贡献。
4)诗人通过对星星的描绘,表达自己对黑暗现实的不满,赞美了默默奉献的平凡的民众,号召人们应平等、团结,各尽其能,为社会做贡献。
【解析】【分析】(1)结合这首诗内容和主旨分析,这是一首咏物抒情诗,诗人通过物言志的写法,寄托了诗人美好的理想和追求,透露出他对黑暗社会的憎恶及对人民主宰的世界的热切期望。排挤利用势力或手段使不利于自己的人失去地位或利益想把他的合伙人从挤出去。现实生活中人与人之间互相排挤,而诗人创设的这个理想的社会中人与人之间没有排挤,彼此之间都是平等的,人与人之间相亲相爱,团结互助。据此分析答题即可。
2)结合诗歌内容和主旨分析,这是一首咏物抒情诗,诗人通过托物言志的写法,寄托了诗人美好的理想和追求,透露出他对黑暗社会的憎恶及对人民主宰的世界的热切期望。把现实和理想联系起来即可知道诗人用星星象征现实生活中的人民群众;二者的共同之处比较多,如数量都非常多;都非常渺小,都很平凡,默默无闻等。
3)星星虽然很渺小,但也有自己的光圈,也能给浩渺的夜空做出自己的贡献,联系其象征意义可知,自己的光圈也象征人民对社会的贡献。
4)结合诗歌写作背景和诗歌内容分析,诗人给我们创设了一个理想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人与人之间都是平等的,他们互相帮助,团结合作,每个人都能做出自己的贡献。诗人之所以创设这个理想的境界,就是他对当时黑暗现实的不满,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不满。据此理解答题,意对即可。
故答案为:人与人之间要平等、友爱、团结合作
现实生活中的人民群众;都非常渺小,默默无闻;数量都很多星星对夜空的贡献,象征人民对社会的贡献。
诗人通过对星星的描绘,表达自己对黑暗现实的不满,赞美了默默奉献的平凡的民众,号召人们应平等、团结,各尽其能,为社会做贡献。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诗句内涵的能力。答题时要在理解诗歌内容和主旨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词体会诗句的内涵。
本题考查分析诗歌的形象及其象征意义。诗歌的形象一定要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句进行分析,而要把握诗歌的象征意义,则需要结合诗歌内容和写作背景进行分析。
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关键语句的能力。答题时要在理解其表面意义的基础上再结合诗歌的象征意义进行分析。
本题考查分析诗歌主旨的能力。分析诗歌的主旨,要在理解诗文内容的基础上,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诗歌的意象来确定诗文的感情基调,从诗歌所表现的意境中去体会作者的情感。诗词中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大多较为含蓄,诗人往往将感情融入景、物、人、事的描写中。【附诗歌鉴赏】
《星星》是一首咏物抒情诗,诗人通过托物言志的写法,表达自己深切的感受。诗歌赞颂了大自然中茫茫银河里不可胜数的星星,它们是那样的纯洁、无私,寄托了诗人美好的理想和追求,全诗采用了象征的手法,以星星象征广大的人民群众,它们亲密无比、纯真团结。星星虽然渺小,但它们却用它们的光圈,驱赶黑暗和邪恶,充分展示了它们的存在和价值。从诗人对星星的赞美中体现了诗人对人民的历史作用的深刻认识,同时又从诗人对星星所聚居的另一个世界的赞美中,透露出他对黑暗社会的憎恶及对人民主宰的世界的热切期望。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f03b2d3ffd00bed5b9f3f90f76c66137ef064f54.html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诗歌鉴赏练习题(含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