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夫和蛇的故事

发布时间:2020-06-28 08:07:35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农夫和蛇》主编导读

〖单元主旨〗

  这一单元的文学形式,有寓言和民间故事等等,这类形式和小说、散文等文学形式的不同在于:第一,小说、散文等文学形式往往把人和生活、思想和感情看得比较复杂,而在寓言和民间故事当中,人就比较单纯,往往是善恶之间黑白分明;第二,在一般小说和散文中,往往并不把作者的思想直接表达出来,思想比较隐蔽,把作者的倾向留给读者去思索。当然有时也有把主题讲出来的,这就是白居易所说的“卒章显志”,但那是一种风格。而在寓言或者民间故事中,思想倾向常常是直接表白出来的;第三,在小说、散文中,人物和情节每每是写实的、虚拟的,超越现实的世界“混”在一起。寓言和民间故事很少是写实的,尤其是寓言,构筑虚拟的动物世界几乎是它们普遍的共同点。

  这一单元所选的寓言、故事既有以上相同的一面,以及表达的主旨相似的一面,又都有各自的特点,甚至特点反差很大,比如《盗草》的内容、主旨、形式与其他各篇大不相同。
〖课文解读〗

  在世界文学史上,古希腊的伊索寓言很有经典性,对后代影响很大。只要把伊索寓言和本单元中克雷洛夫寓言稍稍留意加以比较,就可看出克雷洛夫深受伊索寓言的影响。

  伊索寓言《农夫和蛇》两则,具有古典寓言的典型特征。动物的生活和心理与人生的格言式的思想,表面上看来是不相容的。但是,在寓言里却结合得非常自然。明明要说明一种人生的格言,为什么不直接讲出来,偏要让动物来表现呢?这是因为,直接讲出来,思想是鲜明的,但是,可能显得很枯燥,没有趣味。把人的思想让动物讲出来,对于人的想象有比较强的刺激。从动物到人就有一种联想。从动物世界到人间,从动物到人性,这里既有相异的距离感,又有沟通的惊异感,就比较好玩,比较有趣。

  这里还有一个问题,动物怎么会有人的语言和人的思想呢?这是不是不真实了呢?但是,我们读寓言的时候,并没有产生任何怀疑,相反觉得挺好玩,挺真实的。把人的思想和情感赋予动物,最大的好处,就是让人进入想象的境界。而进入想象的境界就意味着,超越现实的境界。人在现实世界中,是承受着生存(实用)功利的压力的,进入想象境界,这种压力就淡化了。在现实世界,人对待蛇首先考虑的是,它的出现是否对人的躯体有所威胁,或者是否对人的生存有所裨益。但是在想象境界里,这种对生存的实用功利的考虑就不那么迫切了,因而就比较自由了。

  想象的事物不同于现实事物的最大区别,就是在形态上、性质上每每以一种新异的方式出现。这种新异的形态和性质,对于习惯了事物通常形态和性质的记忆是一个冲击。因为是新异的,所以有吸引力。

  但是,想象的新异并不一定是动人的,而是有一定条件的。新异要求贴切,要求联想自然,不能勉强。联想不能粗糙,一旦粗糙,想象的自由就受到干扰,就有抗阻。因而,自由的想象也要从某些方面抓住动物的自然特征。但是,这种特征与其说是自然的,不如说是文化的。唐老鸭、孙悟空之类形象,之所以吸引人,不但是因为它新异,而且是因为他们的形态,尤其是他们的特点,与鸭子行动的笨拙、猴子行动的灵活有着水乳交融的联系。

  在许多民族早期的寓言和神话里,蛇都扮演了一种邪恶的角色。在《圣经》里,蛇唆使夏娃偷吃智慧果,这一恶行导致人类的祖先被驱逐出伊甸乐园。在古希腊神话中,蛇不止一次地扮演了凶残的角色(如把拉奥孔父子缠死)。从克雷洛夫寓言中,也可以看出在俄罗斯人的心目中,蛇也是不可饶恕的邪恶动物。在汉语里,蛇的联想大抵是负面的:蛇蝎心肠,说的是心眼坏到无以复加的程度;蛇豕,比喻贪婪残暴的人;蛇虺,喻指阴狠毒辣的人;蛇入鼠出,比喻行动隐秘;蛇行鼠步,形容胆小谨慎;蛇盘鬼附,比喻相互勾结;蛇蟠蚓结,比喻互相勾结;蛇心佛口,喻指假冒伪善、内心狠毒而表面和善。光是毒蛇两个字,至今还是骂人的话。

  所有这一切,都是负面的。很显然,这并不是蛇的全部自然特性。南帆先生在他的散文《蛇》中,曾力图从蛇的自然特征去寻求蛇在人类心目中印象恶劣的原因。他推测说,可能是因为蛇在地上迅速游走,它突如其来的攻击,让直立的人防不胜防;就是发现了,也难以弯下身来和它作正面的搏斗。人类的天敌本来很多,比如狮子老虎之类,但是狮虎虽然凶猛,往往出现于人的正面,光明正大和人搏击,人类容易设法找到制胜的法门。而蛇却不然。这当然是一种猜想,并不一定有十分的说服力。

  要寻找蛇在人们心目中一直引起负面联想的原因,仅仅从自然属性方面去努力是很困难的。最为实际的,是从文化心理方面去探寻。

  人类的历史是不断发展的,在不同历史阶段,人类和蛇的关系以及人类对于蛇的情感是不相同的。中国人最早对于蛇也许并不是十分厌恶的,反而觉得是十分美好的,比如,我们的十二生肖中就有蛇。把蛇和自己的生命联系在一起,肯定不是为了丑化自己。据研究,作为中国文化传统象征的龙,就是蛇的变形。早期的华夏氏族是把蛇作为自己的图腾的,有蛇出现,是吉利的预兆。这说明,蛇作为邪恶的象征,是文化史上的一个阶段的现象。把蛇想象得很邪恶,并不一定是蛇本身的特征决定的,而是人类在一定社会条件下的想象。

  蛇的特性是多方面的。在一种社会条件下,某一个方面的特性受到了特别的重视,另一些特性就相对受到忽略。在蛇作为一个氏族图腾的时候,它的灵巧,它的攻击威力,它能吞食大于自身的食物的能力,得到强调,受到崇拜,就产生了龙的雏形,然后又把鱼的鳞,鹿的角,马的蹄赋予它。这样的形象,从性质上来说,是一种文化形象。它是蛇的某一方面的特征和人的某种思想、情感的结合。而在另一种生产条件和民族文化心理的作用下,蛇的某些对人说来是消极的特性就被强调突出,例如,它的突然袭击,防不胜防,它的冷血,它毒牙中所隐含着的致命的危险……蛇的邪恶的一面,相对固定在人们的集体记忆之中,这就是伊索寓言和克雷洛夫寓言中的蛇具有十恶不赦性质的文化心理背景。

  但是,本单元的三篇同样以蛇的邪恶为题材的寓言,寓意又各有差别。第一则是揭露恩将仇报的人和告诫不要怜悯恶人。第二则是说不要对凶残狠毒的家伙抱有幻想。第三则讲的是识破乔装打扮的坏人。中国人关于蛇的文化内涵,如前所述,既有负面为主的赋予,又有正面的想象,乃至有《白蛇传》中“白蛇”这样的美好形象的塑造。

  因此,蛇在文学创造中的形象比较复杂,并不是固定的、僵化的,而是十分自由的。教学中,应当启发学生自由想象。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f04d36ae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f2f6a4c.html

《农夫和蛇的故事.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