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的哲学思想

发布时间:2019-09-23 02:06:09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孟子的哲学思想

摘要:性善论、君臣之伦、孝构成了孟子的伦理思想,对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产生了巨大的作用。

关键字:孟子;伦理思想

《孟子》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孟子与他的学生一起完成的一部儒家经典。在这本书中,有很大篇幅都在讲他的伦理思想。

“性善论”是孟子伦理思想的根基。孟子认为人天性善良,即“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者而知者,良知也。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者;及其长也,无不知敬其兄也。亲亲,仁也。敬长,义也。”“性善论”包含以下几方面内容:

首先,人类有着共同的本性,那就是有别于动物的人的社会属性。性善就是人和动物的区别,孟子说:“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庶民去之,君子存之。舜明于庶物,察于人伦,由仁义行,非行仁义也。”孟子将统治者与被统治者放在平等的位置上,探讨他们所共有的普遍的人性。这种探讨适应了当时奴隶解放和社会变革的历史潮流,对伦理思想的发展有着巨大的推进作用。

其次,人的善性是先天固有的,并非后天形成的。孟子提出:“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人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因此“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最后,“人皆有之”的善性。起初只是一种道德的萌芽,必须经过自我修养,才能发展为完美的道德。人可以通过学习、教育等修养过程达到“舍生取义”这一向善的最高境界。

在“性善论”的基础上,孟子构建起了他的心性之学。心,即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孟子认为这四心是仁、义、礼、智之端,而仁、义、礼、智是兲赋予人的本性。人能尽量发挥扩充心中的善端,就能认识本性,并且付诸实践。“尽心”和“知性”二者关系密切,“尽心”是前提条件,只有做到“尽心”才有可能实现“知性”。在孟子看来,“尽心知性”是成为尧舜这样的“圣人”的一个必要途径。

在孟子看来,只要在“寡欲”、“内省”、“养气”这三方面下工夫,就有可能实现“尽心知性”。“寡欲”要淡泊物欲。孟子说:“养心莫善于寡欲。其为人也寡欲,虽有不存焉者,寡矣。其为人多欲,虽有存焉者,寡矣。”“内省”要求反存诸己。孟子曰:“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养气的目标是“养吾浩然之气”。孟子对“浩然之气”的解释是“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与天地之间”。简而言之,孟子心性之学的根本目的即是塑造“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理想人格,这对塑造中华民族的精神性格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尤其对中国历代优秀知识分子的性格塑造,更是起到了直接的作用。

君臣之伦也是孟子伦理思想的一部分。孟子强调国君要爱护臣下。“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雠。”在他看来,国君对臣下不尊重、不爱护,臣下同样可以背弃国君。“君有过则谏,反覆之而不听,则去。”孟子提出对残害人民的暴君可以进行诛伐,推翻他,并认为这是正义之举。“君有大过则谏,反覆之而不听,则易位。”“诸侯危社稷,则置变。”对于汤伐桀、武王伐纣之事,孟子明确表示“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他认为不仁不义的上位者是独夫,臣下可以可以名正言顺地杀了这样的人,而不背上“弑君”的罪名。

孟子论孝。首先,,提出“性善论”,进一步完善儒家孝道的哲学基础,孟子接受孔子“仁”的思想,强调人人都能达到“仁”的主观因素,“孝”的善德当然也是天赋的,是最自然而然的,因为人的生命都是父母所赐,此情最大。他说:“事孰为大,事亲为大”,“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事亲、尊亲成了人最高的道德表现。

其次,孟子将孝悌作为伦理道德的中心,是对孔子“孝悌合一”的思想的直接继承与发展。“仁之实,事亲是也;义之实,从兄是也”孝悌成了五伦的中心,所谓“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平”都将孝悌作为德性的最高表现,使孝道进一步政治化。

同时,孟子非常重视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统一的通权变达精神。“舜不告而娶”是因为“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所以“君子以为犹告也。”

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礼学思想。关于敬有两点,一是上下共同遵守。“用下敬上,谓之贵贵;用上敬下,谓之尊贤。贵贵尊贤,其义一也”二是敬有前提。对神的虔敬是以神履行了其义务为前提,“牺牲既成,粢盛既絜,祭祀以时,然而旱干水溢,则变置社稷。” ;对“劳心者”的尊敬是建立在他们“得乎丘民”的基础之上。

可以自贵其德。士人不再是那种权势者招之即来,挥之即去的点缀,他可以“乐其道而忘人之势,故王公不致敬尽礼,则不得见之。见且由不得,而况得而臣之乎”是否服务于朝廷,主要取决于“治人者”是否“迎之致敬有礼”“礼貌衰,则去之”。不无缘无故地接受别人的赏赐,“诸侯失国,而后托于诸侯,礼也;士之托于诸侯,非礼也”

孟子思想是儒学发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是我国伦理思想宝库中的珍贵遗产。两千多年来,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学作为中国社会的意识形态对中国人的伦理道德、价值观念、宗教信仰、民族心理、思维方式、人生态度、风俗习惯、行为方式等产生过极大的作用;它对于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培育和发展有其独特的贡献,使我们民族成为闻名世界的“礼仪之邦”;它在凝聚中华民族使其不离散的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价值;它在承传中华民族灿烂文明中有着无可比拟的意义,致使中华民族成为几千年文明和文化传统没有中断或断裂的唯一民族。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f0dedecaf524ccbff0218436.html

《孟子的哲学思想.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