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大自然的语言-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同步练习题

发布时间:2020-03-18 17:28:40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第二单元

    5.大自然的语言 [学生用书见P16]

教读导航

走近作者

竺可桢(18901974),浙江上虞人,气象学家,地理学家。被喻为品格和学问的伟人,我国物候学研究的创始者。主要著作有《我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物候家》等。

阅读指导

本文是一篇事理说明文。事理说明文是解释事物本身的道理或内部的规律的说明文,其说明对象是通过某个具体的事物说明一个抽象的道理,要将道理的成因、关系、原理等说清楚,要让读者既知其然也要知其所以然。事理说明文与事物说明文的区别是前者针对道理,后者针对事物。

本文把无比丰富的物候现象比作大自然的语言,从具体、生动的物候景象说起,条理清晰地说明了物候现象的特征、成因和意义,进而提倡进一步加强对物候的观测和研究,从而促进农业生产。阅读本文要注意把握文章的说明顺序,筛选文章的主要信息,并从中归纳出作者所要表达的事理。

字词积累

1.给下面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注音正确书写汉字。

(méng) dì( 第 )

(piān) yùn( 孕 )

(yàn) xiāo()声匿迹

(shū) 草长yīng()

2.给下面词语中加点的多音字注音。

史册( zǎi )

风雪( zài )

来日方( cháng )

莺飞( zhǎng )

( qiáo )

尾巴( qiào )

( kān )

( kàn )

课前预习

1.二十四节气中有不少节气名称本身就是大自然的语言,试着列举出几个。

【答案】 如雨水、惊蛰、小满、谷雨、寒露、雨水、霜降等。

2.本文的说明对象是物候学,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说明物候学的?

【答案】 本文是从什么是物候学、物候观测对农业的重要性、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研究物候学的意义等四个方面进行说明的。

课堂实践

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1.下面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和字形有错的一项是( B )

A(méng)   (yùn)   候鸟   衰草连天

B.农(yàn) (shù) 次第 销声匿迹

C(piān) (shū) 榆树 周而复始

D.连(qiáo) (táng) 耕种 花香鸟语

【解析】B项,簌(sù)

2.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上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D )

(1)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________果实的时期。

(2)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就包含了________的物候知识。

(3)如果能注意到物候延迟,选择适宜的播种日期,这种损失就________避免。

(4)山区的气候、土壤对农作物的________情况,有很多地方还有待调查。

(5)物候学________植物的生长荣枯,动物的养育往来,如桃花开、燕子来等自然现象。

A.养育 丰盈 可以 要求 记录

B.培育 丰厚 可能 适宜 记载

C.生长 许多 能够 影响 记载

D.孕育 丰富 可能 适应 记录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B )

A.物候知识在我国起源很早,古代流传下来的很多农谚就了丰富的物候知识。

B.物候观测的数据反映气温、湿度等气候条件的综合,也气候条件对于生物的影响。

C.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更冷。

D.物候资料安排农作物区划,确定造林和采集树木种子的日期,很有参考价值。

【解析】A项,应用“包含”;C项,应用“反而”;D项,应用“对于”。

4.下面的句子都有成分残缺的语病,请修改。

(1)由于她这样好的成绩,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赞扬。

【答案】__改为由于这样好的成绩,她得到了……”

(2)通过这次学习,使我受到深刻的教育。

答案】__使的主语应是学习,由于有通过这个介词,使主语丧失了。删掉通过

(3)最近又发动了全面的质量大检查运动,要在这个运动中建立与加强技术管理制度等一系列的工作。

【答案】__建立前少了个谓语完成

(4)我们要尽一切力量使我国农业走上机械化、集体化。

【答案】__走上要求有一个名词做它的宾语,机械化”“集体化都是动词,句子应是走上……的道路

(5)在老师和同学们的帮助下,使我很快有了进步。

【答案】__因多用介词或介宾结构使原来的主语变为状语,全句缺主语情况是主语残缺的主要表现。此句应去掉__,或去掉使

(6)校党委讨论了发动全校师生开展爱国卫生运动。

【答案】__句子稍长而说或写到后面忽略了与前面成分呼应,是造成宾语残缺的重要原因。此例末没有与谓语讨论相呼应的宾语中心词。应在其末加上的问题

二、课内语段精读

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哪些因素呢?

首先是纬度。越往北桃花开得越迟,候鸟也来得越晚。值得指出的是物候现象南北差异的日数因季节的差别而不同。我国大陆性气候显著,冬冷夏热。冬季南北温度悬殊,夏季却相差不大。在春天,早春跟晚春也不相同。如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20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10天。所以在华北常感觉到春季短促,冬天结束,夏天就到了。

经度的差异是影响物候的第二个因素。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所以沿海地区的春天的来临比内陆要迟若干天。如大连纬度在北京以南约,但是在大连,连翘和榆叶梅的盛开都比北京要迟一个星期。又如济南苹果开花在四月中或谷雨节,烟台要到立夏。两地纬度相差无几,因为烟台靠海,春天便来得迟了。

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是高下的差异。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而到秋天乔木的落叶则越往高处越早。不过研究这个因素要考虑到特殊的情况。例如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低处高。这叫逆温层。由于冷空气比较重,在无风的夜晚,冷空气便向低处流。这种现象在山地秋冬两季,特别是这两季的早晨,极为显著,常会发现山脚有霜而山腰反无霜。在华南丘陵区把热带作物引种在山腰很成功,在山脚反不适宜,就是这个道理。

此外,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还有古今的差异。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拿1741175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同19211930年十年的平均值相比较,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九天。就是说,春天提前九天。

1.选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文中是按照怎样的说明顺序说明的?

【答案】__说明对象: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说明顺序:逻辑顺序。

2.白居易《大林寺桃花》中有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诗句。结合选文内容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自然现象

【答案】__因为高下的差异会影响到物候的变化。(或: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

3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一句中加点的凡是有什么表达作用?

【答案】__凡是表示范围,说明无一例外,只要是近海的地方,就一定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寒冷。这就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4.请结合节选段落,说说本文以大自然的语言为标题,有什么好处。

【答案】__大自然的语言是物候现象形象化的说法,以此为题,显得新颖别致,引人入胜,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或:采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物候现象比喻为大自然的语言,显得新颖别致,引人入胜,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_

5.选文在多数情况下只举一个例子,但在说明经度差异对物候的影响时却举了两个例子,为什么?

【答案】__举例多少应按需要而定。近海地区的气温,一般人笼统地以为比内地暖和,事实上近海地区春天比内陆反而寒冷,这是读者比较陌生的现象,如果只举一个例子,读者会以为有偶然性,举两个例子,更具说服力,读者就确信无疑了。_

直击中考

生命与气候

林道之

你能想到吗?千百万年以来,地球的气候是由地球的两大生命王国——动物界与植物界的斗争所决定的。动物吸进氧气而呼出二氧化碳,植物则吸进二氧化碳而放出氧气。二氧化碳为温室气体。因此可以得结论:动物能使地球升温,而植物则使地球降温,如果哪一方占上风,那么地球就会面临温室效应或又一次严寒期。

五亿多年前的寒武纪大爆炸时期,地球被各种各样的生物占领着。当时的土壤中到处都是把二氧化碳释放到空气中的节肢动物,使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高达今天的20倍,当时的气候极其温暖。

但是,植物很快进行了反击。化石显示,4.5亿年前,含有木质素的植物首次出现,木质素使细胞壁坚硬,这样植物就得以长大,地球上出现了第一批树木。随着全球的植物空前大量生长,毫无约束的光合作用使植物从空气中吸取着二氧化碳,使二氧化碳含量大大减少,而不能吸收木质素的、饥饿的节肢动物对此无能为力——地球进入了严寒期。

动物再次通过进一步进化进行了回击。当时的主角是白蚁和恐龙,它们学会了如何食用木质素,如何繁荣昌盛。它们粗重的呼吸及对植被的破坏使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高达今天的3倍,地球大部分地区酷热潮湿,又恢复了温室效应。

然而植物并没有被消灭。在6500万年前,恐龙因为小行星的碰撞或其他灾难而彻底消失后,植物抓住了这一机会,突破点是第一批草地的出现。青草本身不会保存很多二氧化碳,但能形成软土。软土可以保存大量的二氧化碳,从而使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降低。事实上,草地生态系统含有的碳比森林生态系统还多。

过去约4000万年,大量草地布满全球,取代了许多年以前的森林地带。在草地的影响下,地球逐渐降温,终于在200万年前进入冰川期。

大约1万年前,由于人类活动的显著增强,地球上空气的二氧化碳含量再度升高。尤其是近百年来,地球的温室效应愈来愈明显。

也许,地球上的整个生物圈就像我们所熟知的生物个体调节其体内环境那样,不停地调节着地球的大气环境。使气候能适合地球上生物生存进化的需要。换句话说,地球的生物圈,是在主动地调节环境而不是在被动地适应环境。

,数十亿年的气候变迁不仅仅是太阳或地球的原因,生物为了自己的利益也深深参与其中了。

(根据2018年毕节市中考试题改编)

1.根据文章内容,简要概括气候与生命的关系。

【答案】__生命与气候相互依存,相互制约。

2.贯穿全文的说明顺序是什么?它与说明的内容有什么关系?

【答案】__时间顺序。说明生命和气候就是随着时间的发展而变化的。时间验证着生命和气候的关系。

3.本文最后一段中加点的词语果真如此能否删去?为什么?

【答案】__不能删去。说明的准确要求我们表述的必须和事实是一致的。果真如此,是因为人类存在的时间之前的历史还没有得到完全的科学论证,还含有推断的成分。

4.联系本文内容,调动知识储备,请你谈谈若干年后,地球的气候可能发生怎样的变化,并简述理由。

【答案】__示例:如果人类都能像中国一样承担责任,保护生态,若干年后,地球气候可能会比现在更好;如果都像美国那样退出世界气候协定,不愿为保护世界生态出力献力,若干年后,地球气候可能会风暴肆虐,海平面上升,很多低海拔国家消失……_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f11193d9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275c7ec.html

《5.大自然的语言-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同步练习题.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