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沈从文中篇小说《边城》

发布时间:2017-03-19 12:53:02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论沈从文中篇小说《边城》

凌海市 张志新

摘要:

著名现代作家沈从文最有影响的小说代表作《边城》向人们描绘了独特纯美的湘西世界:古朴秀丽的自然环境;质朴淳厚的民风民俗;至真至美的人情人性。《边城》不仅在思想表现方面具有它的独特性,而且在艺术表现方面也具有它鲜明独特的个性。如诗如画的抒情语言,自言流畅如行云流水,使这部作品既是一首抒情的诗,也一曲浪漫主义的牧歌,展现了沈从文别具一格的创作特色。

关键词:沈从文 边城 人情美 人性美

《边城》是沈从文的一部优秀的中篇小说,是自称“乡下人”作家沈从文小说创作进入完全成熟境界的标志。《边城》没有波澜壮阔的故事情节,也没有卓越不凡的伟大人物,写的只是小山城中几个平凡普通小老百姓的平常生活,然而就是于这平凡之中让我们感动,让我们神往。“小溪”成为了川湘来往的孔道,“限于财力不能搭桥”,因此就有了渡船和老船夫。随着这幅画卷的舒缓展开,作者用梦幻般的回忆的口吻向读者讲述了一个凄凉而美丽的“边城”故事:老船夫的外孙女翠翠和船总的两个儿子之间的一段朦胧而了无结局的爱情。小说以白塔下,“一个老人,一个女孩,一只黄狗”相依为命为基本素材,叙述了这样一个故事:端午节的龙舟赛上,翠翠与外公走散,巧遇当地船总顺顺的二儿子傩送,傩送派人送翠翠回家,他的青春活泼、心地善良,给情窦初开的翠翠留下了深刻印象,朦胧中有了爱的追求与梦想。然而傩送的哥哥天保也同时爱上了这个美丽清纯的姑娘,两兄弟按照当地风俗唱山歌比赛定夺。后来天保为了成全弟弟,乘船离家,不幸遇难,傩送则悲痛难耐,驾舟出走。老船公为翠翠的未来心力交瘁,在暴风雨之夜盍然长逝,留下翠翠一个人在白塔下静静的守候。从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上看,《边城》是现代文学史上一个纯美的小说文本,是中国现代文学田园牧歌的杰作。作者虽然当时身处充满虚伪、自私和冷漠的都市,但却醉心于人性之美。以恬静平淡的风格,优美古朴而又略带忧伤苍凉的笔调,构建了他独特的湘西世界——《边城》。小说借撑船老人的外孙女翠翠与船总儿子天保、傩送的颇为悱恻的爱情故事,展现出一个追求和谐美好、充满人性的社会,一种世外桃源式的生活。《边城》正是通过这种环境、人性、生活等多元因素为我们展现了一个独特纯美的湘西世界。

一、古朴静美的自然环境

所谓“古朴”就是原始古老的形, “静美”就是幽静美丽的环境。而地处湘西边境的一个小山城“茶峒”就是古老而质朴未经开发的边城,那里山清水秀,风光旖旎。江南特有的温润孕育了这个美丽的山城:“由四川过湖南去,靠东有一条官路,这官路将近湘西边境到了一个地方名为茶峒的小山城时,有一条小溪,溪边有座白色小塔,……小溪流下去,绕山岨流,约三里便汇入茶峒的大河。人若过溪越小山走去,则只一里路就到了茶峒城边,溪流如弓背,山路如弓弦,故远近有了小小差异。小溪宽约二十丈,河床为大片石头作成。静静的河水即或深到一篙不能落底,却依然清澈透明,河中游鱼来去皆可以计数。……那条河水便是历史上知名的酉水,新名字叫做白河。白河下游到辰州与沅水汇流后,便略显浑浊,有出山泉水的意思。若溯流而上,则三丈五丈的深潭皆清澈见底。深潭为白日所映照,河底小小白石子,有花纹的玛瑙石子,全看得明明白白。水中游鱼来去,全如浮在空气里。两岸多高山,山中多可以造纸的细竹,长年作深翠颜色,逼人眼目。近水人家多在桃杏花里,春天是只需注意,凡有桃花处必有人家,凡有人家处必可酤酒。夏天则晾晒在日光下耀目的紫花布衣裤,可以作为人家所在的旗帜。秋冬来时,房屋在悬崖上的,滨水的,无不朗然入目。黄泥的墙,乌黑的瓦,位置则永远那么妥帖,且与四周环境极其调和,是人迎面得到的印象,实在非常愉快。”

“冬天的白日里,到城里去,便只见各处人家门前皆晾晒有衣服同青菜。红薯多带藤悬挂在屋檐下。用棕衣作成的口袋,装满了栗子榛子和其他硬壳果,也多悬挂在屋檐下。屋角隅各处有大小鸡叫着玩着。间或有什么男子,占据在自己屋前门限上锯木,或用斧头劈树,把劈好的柴堆到敞坪里去一座一座如宝塔。又或可以见到几个中年妇人,穿了浆洗得极硬的蓝布衣裳,胸前挂有白布扣花围裙,躬着腰在日光下一面说话一面作事。一切总永远那么静寂,所有人民每个日子皆在这种单纯寂寞里过去。一分安静增加了人对于人事的思索力,增加了梦。”

凭水依山而筑的茶峒城,城墙如一条长蛇,缘山爬去;城外河边的码头,湾泊着小小的篷船,船上装载着各色各样的杂货;贯串各个码头有一条河街,人家房子多一半着陆,一半在水,因为余地有限,那些房子莫不设吊脚楼;碧溪的方头小渡船,溪边的芦苇水杨柳;两山翠色逼人的篁竹,竹林中黄莺与竹雀杜鹃的鸣叫等等景象,都是诗意盎然。这美丽的景色如彩笔一样在读者的头脑中勾画出了美丽的图像。

小说中所展示出的自然景致处处都显示出古朴秀丽的美:满目苍翠的大山、青翠的竹林、清澈见底的碧水、古老的青石,使边城这方美丽的土地,令人神往。上世纪三十年代的中国大部分地方因为战乱已经千疮百孔。然而,在湘西边陲小山城茶峒,在沈从文的笔下,我们于堕落、腐败中发现了桃花仙境。边城的人们受现代商业文化气息的熏陶较少,他们与自然和谐的相处,用作者的话说“一切莫不极有秩序,人们也莫不安分乐生,这些人除了家中死了牛,翻了船,或发生别的死亡大变,为一种不幸所绊倒,觉得十分伤心外,中国其它地方正在如何不幸挣扎中的情形,似乎就永远不曾为这边城人民所感到”。

二、质朴淳厚的民风民俗

边城人民生活虽然并不富足,但民风淳朴自然,人的心灵不含一点渣滓,人与人之间心灵的交汇充满了真诚。老船夫在碧溪为公家摆渡,“过渡人不必出钱。有人心中不安,抓了一把钱掷到船板上时,管渡船的必为一一拾起,仍然塞到那人手心里,俨然吵嘴时的认真神气:‘我有了口粮,三斗米,七百钱,够了!谁要这个!’”但是有时还是会有人把钱偷偷留在船上,于是老船夫为了心安起见,便用这钱买来茶叶和草烟,茶叶在六月里放进大缸里,用开水泡好,给过路人解渴,而草烟则慷慨奉赠给需要这东西的过渡人。“由于边地的风俗淳朴,便是做妓女,也永远那么浑厚,遇不相熟的人,做生意时得先交钱,数目弄清楚后,再关门撒野,人既相熟后,钱便在可有可无之间了。”这种未被文明浸染和扭曲的原始而质朴的民风在都市文明中是难以见到的。

《边城》不仅向读者展示了湘西地区原始的民风,还展示了端午节赛龙舟、新年舞灯放鞭炮的民间习俗。“端午节,当地妇女小孩子,莫不穿了新衣,额角上用雄黄蘸酒画了个王字。任何人家到了这天必皆可以吃鱼吃肉。大约上午十一点钟左右,全茶峒人就皆吃了午饭,把饭吃过后,在城里住家的,莫不倒锁了门,全家出城到河边看划船。”赛船过后,便是人与鸭的竞赛。城中的戍军长官,为了与民同乐,增加节日的愉快,便放了许多鸭在河中,让会泅水的人下水捉鸭,谁捉到归谁。翠翠和船总顺顺的二儿子傩送的首次相遇就是在端午节赛船过后的捉鸭活动中。新年的舞龙耍狮子,“锣鼓喧阗很热闹”,如落雨的小鞭炮,用长凳绑着的大筒灯火,让边城的百姓十分兴奋。这样的民间习俗既单纯质朴,又淳厚浓烈。

边城儿女的婚恋也具有浓郁的湘西地方特色,车是车路,马是马路,青年男子有了心仪的女孩,如果想要家长做主,就请媒人正正经经上门来说,这是车路;若要自己做主,就在有月亮的晚上为女孩唱三年六个月的情歌,这是马路。这样的婚恋风俗的原生态叙述很好地推动了小说故事的发展。

在山城清澈纯净的风俗画卷中,作者塑造了一个又一个淳朴美好的人物,营造了一片爱与美的世界。边城的青山是美的,边城的故事是美的,边城人那种沉浸于生活、融会于自然的心态也是美的。这里新奇幽雅的山光水色让我们心驰神往,这里淳厚朴实的人情世态让我们感动,让我们温暖,这一幅优美别致的风土人情画卷让我们忘却了现代商业都市的喧嚣,仿佛置身于一片脱离人寰的世外桃源。

三、至善至美的人情人性

在《边城》里,美丽天真的翠翠、古道热肠的老船夫、豪爽慷慨的船总顺顺、善良敦厚的天保和傩送、侠肝义胆的杨马兵,都具有作家所向往的“人性美”。

例如:翠翠——是爱与美的化身

老船夫的外孙女翠翠就像名字一样,是高山上的青青翠竹:清纯、质朴、自然、天真。她是一个光彩照人的女性形象,是爱与美的化身。作者用朴素的文字为我们奉献出一个与自然完美结合的形象。青翠挺拔的茶峒山,清澈透明的白河水,温润的湘西风雨造就了大自然这个美丽的女儿,“翠翠在风日里长养着,把皮肤变得黑黑的,触目为青山绿水,一对眸子清明如晶,自然既长养她且教育她。为人天真活泼,处处俨然如一只小兽物。人又那么乖,如山头黄麂一样,从不想到残忍事情,从不发怒,从不动气。平时在渡船中遇到陌生人对她有所注意时,便把光光的眼睛瞅着那陌生人,作成随时都可举步逃入深山的神气,但明白了面前的人无机心后,就又从从容容的在水边玩耍了”。 这片美丽而神奇的土地养育了如此至善至美的女孩,而船总顺顺的两个儿子天保和傩送也“皆结实如老虎,却又和气亲人,不矫情,不浮华”。翠翠天真善良、温柔恬静,大自然赋予她清明如水晶的眸子,也养育她清澈纯净的性格,留给读者的是她“天真灵逸、羞怯中见娴雅的气质,是她如鱼戏水地融合于大自然之中的诗一般的神韵”。 当爱情的种子悄悄地在翠翠心中萌芽时,她清澈纯净的心湖里开始荡起涟漪,但又没有强烈的欲望与追求。当她知道天保、傩送两兄弟都在间接向她示爱时,马上唤起她深藏内心的记忆和想象,但情动于心却不外形于色。即便外祖父向她提及,她也是娇嗔的岔开话题,掩饰内心真情。兄弟两人同时爱上了翠翠,而且都爱得那么真切而痴情,当天保的事被傩送知道后,傩送同时让他哥哥知道了自己的心事。“这事情在茶峒人并不希奇,茶峒人的俗话说:‘火是各处可烧的,水是各处可流的,日月是各处可照的,爱情是各处可到的。’”但“有一点困难处,只是这两兄弟到了谁应取得这个女人做媳妇时,是不是也还得照茶峒人规矩,来一次流血的挣扎?”可是他们都没有这样做,“兄弟两人在这方面是不至于动刀的,但也不兴作有‘情人奉让’——如大都市懦怯男子爱与仇对面时作出的可笑行为。”他们采取了一种极富民族地方特色的文明竞争方法———唱歌。两兄弟相约月夜里同过碧溪去唱歌,“莫让人知道是弟兄两个,两人轮流唱下去,谁得到回答,谁便继续用那张唱歌胜利的嘴唇,服侍那划船的外孙女。大哥天保不善于唱歌,轮到天保唱歌时也仍然由二弟傩送代替。两人凭命运来决定自己的幸福。”由弟弟代唱歌的做法虽然荒唐了一点,但却显示出了弟弟傩送那善良敦厚的禀性,而大哥天保在唱歌时认为自己走车路占了先,一定要让弟弟先唱,“弟弟一开口,哥哥却因为明知不是敌手,更不能开口了”,于是主动退出了竞争,驾船出行,不幸遇难。哀伤悲痛的傩送因为哥哥的缘故也离家出走了。最后翠翠只能为着一个“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的结局守望自己的幸福,这更加突出了翠翠爱的纯真和精神的美。正是边城纯净、自然的水土养育出了如此清澈纯美的人物。

老船夫——是“善”的化身

作者同样是把老船夫放在“爱与“美的人性天国里进行刻画的。他是“边城”世界里的公仆,五十年如一日,在碧岨溪为来往过客摆渡,把它看成是自己的天职,任劳任怨,鞠躬尽瘁。老船长的“善,主要通过对孙女翠翠的呵护、关爱充分地表现出来。他是一个慈祥、仁爱,为孙女可以付出一切的爷爷。在抚养孤雏长大之后,他以苦命的女儿为鉴,最大的心愿是让翠翠得到自由幸福的爱情。为此他遵循苗族婚恋习俗,让翠翠的婚事由她自己作主,谁能够为她唱“三年六个月的歌使翠翠动心,就当她的夫婿。他自觉已经垂老,唯一丢不下的孙女的婚事于是把此事迫切的摆在垂暮生命的历程上操心操劳。他见天保对翠翠有意,便指出“马路”或“车路”求爱的途径,引来了天保正式向她提亲,未料翠翠却不答应,好心办了坏事。他不罢休不气馁,在明白翠翠心有傩送之后,又为孙女与傩送联姻劳碌奔波,受到船总的冷遇,他怕翠翠的自尊受到伤害,不讲实情,独自忍气吞声,以至郁闷忧愁而猝然离世。总之,作者对老船夫的刻画并非置于复杂的矛盾冲突中以展示性格的复杂性,而是从之于他人、从之于孙女的人伦的关系中,围绕着关于翠翠的婚事种种,特意“放大”了去表现一位老人充满人情美、伦理美的宽广浩瀚的胸襟,即一个纯真、至善、完美的形象。

作品中船总顺顺、天保、傩送和杨马兵等形象也展现了正直素朴的人情美。

四、如诗如画的抒情语言

《边城》这部中篇小说寄托着沈从文美好的社会理想,作品向人们描绘了一个理想化的世界。其中的人物所具有的人情美、人性美深深地打动了读者的心灵,这是在思想方面突显出的一大亮点。如果细细品味,作品在语言方面也独具魅力: 如诗如画的抒情语言,自然流畅如行云流水,让人也为之所动。

“小溪流下去,绕山岨流,约三里便汇入茶峒的大河。……河中游鱼来去皆可以计数。”“近水人家多在桃杏花里,春天是只需注意,凡有桃花处必有人家,凡有人家处必可酤酒。……且与四周环境极其调和。”可见,作者总是抱着欣赏的眼光来看待湘西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他用自然、平实、质朴的语言向我们传达了诗情画意。

“翠翠不能忘记祖父所说的事情,梦中灵魂为一种美妙歌声浮起来,仿佛轻轻的各处飘着,上了白塔,下了菜园,到了船上,又复飞窜过悬崖半腰——去做什么呢?摘虎耳草!白日里拉着船时,她仰头望着崖上那些肥大虎耳草以己极熟习,崖壁三五丈高,平时攀折不到手,这时节可以选定大的叶子做伞。”多美的语言啊!言语中表达了翠翠对爱情的向往。

沈从文执意要把《边城》写成“纯粹的诗”,主要是出于“怀旧”的主观诗情并要把它凝结成“诗”。如他所说:“这一来,我的过去痛苦的挣扎,受压抑无可安排的乡下人对于爱情的憧憬,在这个不幸的故事上,才得到了排泄与弥补。”翠翠与傩送的爱情故事成为作者这股内衷隐秘诗情的载体,抒情才是小说的“本事”与目的。所以,作者叙事的笔端,倾泻着、流动着作者对“爱”与“美”的诗性的讴歌与咏叹,使故事本身成为对“爱”的剪不断、理还乱的追觅与幻想,这是作者追求诗意表现的结果。

作品的结尾这样写道:“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作者不忍心让翠翠彻底绝望,而让她带着希望接受爱情的考验与磨难,等待恋人的归来。也给读者留下希望、期待与遐想,使结尾更有余音袅袅的抒情的情韵。

总之,《边城》这部作品在作者平淡的叙述中,,生、死、聚、散,一切都是那么自然,仿佛全都是自然的安排。小说在牧歌氛围中阴差阳错地产生了悲剧。“湘西世界”是沈从文理想人生的缩影,而《边城》则是沈从文“湘西世界”的集中代表。

注释:

沈从文:《沈从文文集》(小说卷)[M], 2007年广州花城出版社出版。

沈从文:《沈从文文集》(小说卷)[M], 2007年广州花城出版社出版。

沈从文:《沈从文文集》(小说卷)[M], 2007年广州花城出版社出版。

沈从文:《沈从文文集》(小说卷)[M], 2007年广州花城出版社出版。

沈从文:《沈从文文集》(小说卷)[M], 2007年广州花城出版社出版。

沈从文:《水云》,载《沈从文文集》第10卷,第280页。

参考文献:

沈从文:沈从文文集(小说卷)[M], 2007广州花城出版社出版。

《中国现代文学史》,[M], 2002年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

沈从文:沈从文文集(小说卷)[M], 2007广州花城出版社出版

沈从文:《选集题记》,摘自《沈从文小说选》,凌宇编,1993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2010310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f33231f3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05a014b.html

《论沈从文中篇小说《边城》.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