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外礼仪之德国礼仪

发布时间:2014-04-30 14:47:16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涉外礼仪之德国礼仪

1、基本概况

德国的正式名称为德意志联邦共和国,位于欧洲中部,全国总面积为35.70万平方公里,海岸线约长1333公里。目前的行政区划,是将全国划分为16个州,首都是柏林。其全国人口约8231万,包括德意志人,外籍人及少量丹麦人、吉普赛人,索布人。他们的官方语言是德语,主要信奉基督教和天主教。2007年,德国的人均GDP39650美元,列世界第19位,目前实行的是内阁制共和政体,是欧盟与北约组织成员国之一它的国庆日是103日。在世界上,德国有“经济巨人”、“欧洲的心脏”、“出口大国”、“运河之国”、“啤酒之国”、“香肠之国”等美称。

2、社交礼仪

德国人在待人接物中通常表现出这样的特点:(1)纪律严明,法律意识极强。在这方面,德国人堪称世人楷模,他们对于遵法守纪的人非常敬重。

(2)讲信誉,强调时间观念。德国人的说话算数和德国工业品的优良品质,在世界上都是有口皆碑的。

(3)极端自尊,非常尊重传统。德国人极为珍惜本国的文化传统并且极度自尊。

(4)待人热情,十分重视感情。他们具有很强的群体意识,酷爱集会和结社,并以此作为人际交往的渠道与纽带。

德国人在其人际交往中对礼仪非常重视。在不同的场合会有不同的见面礼仪。

(1)熟人相遇 熟人相遇或同事之间每天初次见面打招呼,除了问候、握手之外,有时太匆忙可省去握手,只问候“你好”、“嗨”等即可。另外,还有两种我们中国人不太习惯的方式:一、吻女宾的右手。这只是在比较正规隆重的场合(如高层次的招待会、大型宴会、音乐会)才可能见到的习俗,尤其在南德(以及奥地利)地区更为普遍;二、拥抱并相互亲吻脸颊。这只适用于亲朋好友和关系相当亲密的熟人之间,是德国人表达老朋友重逢时的喜悦心情的方式。在我国熟人或好朋友见面常亲热地拍拍肩头、拉拉胳膊,这在德国很不习惯。因为只有长辈对晚辈才可以作拍肩摸顶的亲昵动作。至于在公开场合中挽肩搭背、磨肩蹭肋地紧紧挨靠在一起是应绝对避免的。

2 社交场合:在社交场合与客人见面时,一般行握手礼。在德国, 人们见面和分别时, 一般伸出右手互相短暂握一下. 如果只是路遇, 可只打招呼致意一下, 不必停下来握手.学生之间也常放弃握手. 与德国人握手时,有必要特别注意下述两点。一是握手时务必要坦然地注视对方,二是握手的时间宜稍长一些,晃动的次数宜稍多一些,握手时所用的力量宜稍大一些。 另外, 作为妇女在人们向她打招呼时不一定非要站起来, 但站起来更有礼貌; 而男士在某位女士向他打招呼时一定要站起来.

其次, 重视称呼,是德国人在人际交往中的一个鲜明特点。对德国人称呼不当,通常会令对方大为不快。一般情况下,切勿直呼德国人的名字。称其全称,或仅称其姓,则大都可行。

与德国人交谈时,切勿疏忽对“您”与“你”这两种人称代词的使用。对于熟人、朋友、同龄者,方可以“您”相称。在德国,称“您”表示尊重,称“你”则表示地位平等、关系密切。

3)有些上了年纪的人,与人相逢时,往往习惯于脱帽致敬。

3、 服饰礼仪 德国人在穿着打扮上的总体风格是庄重、朴素、整洁。不喜欢服装的花哨,但都很注重衣冠的整洁,穿西装一定要系领带。在日常生活中,德国人服饰的民族特点并不明显,但在个别地区例外,如巴伐利亚人在节庆之时,男子一般是上衣无领外套,下着挂着背带的皮短裤,头戴插着一只羽毛的小呢帽,脚穿长袜与翻毛皮鞋。妇女则上衣敞领、束腰,袖口带有花边的上衣,下着类似围裙的长裙。在赴宴或到剧院看文艺演出时,男士经常穿深色礼服,女士则穿长裙,并略施粉黛。在东部地区,已婚者都带上金质戒指。 在商务场合中,男士穿三件套西装,女士穿裙式服装 。需要强调的是:在德国,穿墨绿色,褐色服装,或穿黑皮鞋系白色鞋带会令人反感。

仪态礼仪 德国人对于口腔卫生和发型非常重视, 在人际交往中,牙齿不好的人往往会被看不起。在德国,男士不宜剃光头,少女多为短发或披肩发,烫发的妇女大都是已婚者。他们工作一丝不苟,在社交场合也举止庄重,讲究风度。德国妇女的特点是素,这不光是体现在穿着打扮上,也体现在言谈举止上。与德国人相处时,几乎见不到他们皱眉头等漫不经心的动作,因为他们把这些动作视为对客人的不尊重,是缺乏友情和教养的表现。

四、餐饮礼仪 德国人喜爱油腻之物,对于辣和过咸的菜肴不太欣赏,偏爱冷菜和偏甜、偏酸的菜肴,所以,德国的胖子较多。对于肉类,德国人最爱吃猪肉,其次是牛肉。但是,他们不爱吃羊肉和鱼肉。即使吃鱼的人,在吃鱼时也不能讲话,其原因恐怕是担心被鱼刺扎伤。再者,除肝脏外,其它动物内脏也不为其所接受。在饮料方面,德国人最爱啤酒。饮起啤酒来,人人都是海量。对咖啡、红茶、矿泉水也很喜欢。

德国人在宴会上和用餐时,注重以右为上的传统和女士优先的原则。德国人举办大型宴会时,一般是在两周前发出请帖,并注明宴会的目的,时间和地点。一生宴会则是在八至十天前发出。他们用餐讲究餐具的质量和齐备。宴请宾客时,桌上摆满酒杯盘子等。

在德国, 吃饭时是左手拿叉右手拿刀, 手腕放在桌子边沿. 在喝汤时或吃饭后甜点时, 左手虽然用不上也必须平放在桌上. 吃肉时先要把肉切成小块, 咀嚼时不能张开嘴巴. 汤勺或叉 子要送到嘴里, 上身要坐直, 略略向桌子前倾, 不可弯到盘子上面去. 不要含着满口食物说话. 若要回答别人的问题或继续言谈, 请一定先将口中食物咽下再开口. 另外, 入座的顺序是首先为女主人和其他女客人, 男士要帮助女士就坐时移动座椅. 饭后要将椅子移回原处.

德国人在用餐时,还有些特殊规矩:(1)吃鱼的刀叉不能用来吃别的。

(2)若同时饮用啤酒与葡萄酒,宜先啤酒后葡萄酒,否则被视为有损健康。

(3)食盘中不宜堆积过多食物。

(4)不得用用餐巾扇风。

(5)忌吃核桃。

五、其他礼仪:

女士优先 在德国的交际礼仪中,有几条专门为男士规定的与女性交往的注意事项。基本原则是尊重女性,这首先表现在一系列“女士优先”的礼仪习惯上,比如:男士有义务帮女士穿、脱外衣;为女士开门并拉住门,请女士先行;下车时,男士也应主动为同行的女士开车门、并搀扶其下车;下楼梯时则由男士走在女士前边,起保护作用;在宴席餐桌旁,男士不仅应帮助女士移动座椅。而且在女士就坐前,不能先坐下;在公共场所见到女士提重物,男士应欣 然相助;初次见面,通常也是由女士首先自报姓名、主动握手,改变称谓(由尊称过渡到友称),一般应由女士持主动权

事先预约准时赴约 在追求高效率、快节奏的德国社会里,事先预约已成为十分重要的社交礼仪准则。不论是私人交往中的拜访、约会、邀请吃饭、共同参加社交活动,还是正式的社会活动,必须事先预约时间,一般是电话或信函预约。任何不约而至或不期而遇的不速之客,在现代德国社会不仅被认为是不礼貌,而且还往往会吃闭门羹。接到邀请后,一般也要回电、回函致谢并确认。 准时赴约是每个社会都重视的礼仪准则,迟到或提前到达太多都被认为是不礼貌的。

喜丧礼仪 赠送求爱树是德国的一项独特习俗。波恩小伙子如果看上一位姑娘,就会在4.305.1这一天,送姑娘一株小白桦树,以表爱慕之情。德国的节日众多,而且各具特色,如持续时间较长的狂欢节,每10年举行一次的耶酥受难戏剧节。

商务礼仪 德国人对工作严肃认真,思考总是深刻敏锐。 他们在谈判时态度明朗,谈生意时一般使用商业名片。德国不但货物品质好,服务质量也属上乘。

旅游礼仪 德国人有严格遵守交通规则的习惯,不随便停车,更不会闯红灯。在列车上,大多有禁烟或可抽烟的标志。每年510月是旅游的旺季,首都柏林,现政治中心波恩,历史文化和经济名城汉堡、莱比锡等以其优美的风光迎送五洲四海的的宾朋。

作客事宜: 去作客时, 一般给女主人带一 束鲜花, 给小孩买玩具或书, 但一定要撕去价格标签, 并包装好(一般商店都可以帮忙包装). 同学之间在学生宿舍请客, 一般带一瓶(葡萄)酒或自己准备的糕点作为饭后甜食总是会受欢迎的. 作完客后, 应向主人表示感谢. 如果是想邀请别人来作客, 大多在一周前发出邀请, 以便双方好作安排. 客人来后, 对您的盛情款待表示感谢时, 您应感到高兴并感谢对方的称赞. 千万不要说中国式的客套话:对不起, 我没有作什么准备. 以免引起不必要的误会.

6、习俗禁忌

俗话说:各地有各地风俗,德国当然也不例外。 游客应注意,圣诞节,复活节前后两周勿访。

德国国花是矢车菊,不宜随意一玫瑰或蔷薇送人,前者表示示爱后者则用于悼亡,郁金香也不受欢迎。 他们对黑色、灰色比较喜欢,对于红色则不感兴趣。对于数字“13”、“666”与“星期五”极度厌恶。对四个人交叉握手或在交际场合进行交叉谈话比较反感。与德国人交流时,不宜涉及纳粹、宗教、两德统一、党派之争、德法与德美关系等话语。在公共场合窃窃私语也是无礼的。跟别人打招呼时,切勿身体立正、右手向上方伸直,掌心向外。

此外,德国人对纳粹党党徽的图案十分忌讳,对其切勿滥用。,他们认为烟囱清扫工代表幸运。赠送礼品时,不宜选择刀、剑、剪、餐刀和餐叉。还有一特别之处是,在德国,法律规定,同性恋婚姻是合法的。

七、中德差异:中国人相处,常为了“不好意思”弄得关系不清不楚, 带来彼此的芥蒂。德国人直来直往,虽然乍一见显得不够体贴,其实这样才更能扎下彼此深入交往的基础。

吃”文化之差异 中国有句古话:“民以食为天”,同时在世界上还有“食在中华” 的美誉,中国美食讲求色、香、味俱全,烹、炒、煎、炸、蒸、鲁、烩手法多样,饮食在中国已不仅仅是吃吃喝喝,更是一种文化,一种人际交流,一种团聚、一个生活圈,把盏言欢,高谈阔论,互述衷肠,其乐融融。在中国餐桌上的热闹、喧嚣代表快乐、幸福、融洽和喜悦,而相比之下德国饮食就非常简单,早晚全是冷餐,绝大部分时间是面包奶酪、牛肉土豆泥或沙拉生菜,而他们所谓的正餐也只不过是多了葡萄酒酒、烤肉或火腿之类,,他们讲求氛围,觥筹交错间感受一份宁静,聚会中三三两两拿着酒杯语交谈,细品美酒,便是一种情调。在吃方面的差异还有诸如中国人日常以饮茶为主,喝咖啡是一种时尚,相反德国人日常以喝咖啡为主,饮茶反而是一种时尚。两国间吃文化的差异主要是地域、气候、环境、历史、人文等多因素造成的。

“住”文化之差异 德国建筑除为大家所熟知的哥特式、巴洛克式古建筑外,现在多数小镇以“田园式欧陆风格建筑”居多,粉红色外墙,白色线条,通花栏杆,外飘窗台,绿色玻璃窗勾勒出一幅迷人的欧陆小镇,没有高楼林立、灯红酒绿、车来人往的喧嚣与嘈杂,更多一份恬静、温馨、怡然自得的异域惬意,行在其间、居在其间是一种回归自然的旷怡之 感;中国传统四合院、雕廊画栋、江南园林式建筑正以加速度在城市化进程中消亡,取而代之的是虽非千篇一律但难有创意的栋东高楼。

“行”文化之差异 当我们全民奔小康买轿车时,德国及欧美却开始以骑自行车为乐了,小轿车全进了车库, 走在德国的马路上,你会很舒心,不用担心突如其来的车辆,因为他们绝对会各行其道,而在中国却不是这样。

“教”文化之差异 教的方式:德国教学方式以开放式教学为主,没有讲台高低之分,师生不从在形式上的身份区分,少了一道认为的沟通障碍,学生座位相对也比较零散随意,教学中多以互动式谈话或讨论为主,多媒体教学方式已相当普遍,同时实践类课程设置很多,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和自我辨析能力。我们在教学方式上基本还是继承原苏联式灌输教学 模式,师生间互动在研究生阶段才较多,而本科阶段太少,运用社会资源不足,教学与社会现状有脱节情况,学生毕业时所学的知识已经在被淘汰边缘,应借鉴他们实践课特点,以学校为单位,与各种企业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及时更新知识结构,同时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为将来更好融入社会提前做准备。

“环保”文化之差异 德国所有的垃圾桶一排有好几个,他们的用途各有不同,有装有机垃圾、无机垃圾、更有电池等电子类垃圾桶,他们从垃圾产生初步就进行分类,然后有效回收,德国的垃圾发电站全球有名,在德国环保已经深入民心,小到生活垃圾大到工厂工业垃圾,都要进行再回收利用,保住一片绿地、一片蓝天为子孙后代谋一份力所能及的环保。

最后, 德国全年法定节假日有:新年(11日);国际劳动节(51日);耶酥开天节(复活节后的第七个星期日) ;德国统一日(103日);忏悔节(11月);圣诞节(1225-26日);慕尼黑啤酒节(每年9月最后一周 10月第一周);基本法颁布日(523日)。

两国间文化差异随处可见,只有取其精华,为我所用,我们才能更好的发展,同时也只有通过交流与互动才能消除彼此间因差异而造成的不了解和不理解。

中国文化依然较为保守,整体上创新精神较为欠缺,需要继续加以引导积极改变,增强个性意识和创造精神当然我们也有含蓄、集体意识较强等优点,任然需要提高我们全民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古语云:仓廪实而知礼节,我国现状是人口众多,资源较少,只有我们大力发展了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才能跟上,服务意识自然会上去,人们才会更守规矩知礼节。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f382bf00e45c3b3566ec8b32.html

《涉外礼仪之德国礼仪.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