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一模30专练

发布时间:2019-12-29 16:07:29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30.(东城一模18分 但目前面临的问题是两者杂交子代出现花粉不育的现象。

(1)科研人员研究上述现象的遗传机制发现水稻7号染色体上名为qH7的片段与此密切相关。他们用粳稻品种D(qH7片段的遗传组成为DD,花粉100%可育)与籼稻品种M(qH7片段的遗传组成为MM,花粉100%可育)进行杂交,得到水稻品系N(qH7片段的遗传组成为DM)。品系N的表现型为花粉50%可育。品系N自交,子代结果如下表所示:

实验结果说明品系N产生的含有__________的花粉是不育的。据此推测水稻品系N(♂)与水稻品种D(♀)杂交子代的遗传组成为_________,表现型为____________

(2)为进一步研究上述花粉不育的机理科研人员对水稻品系N(DM)的7号染色体qH7片段进行测序和分析,结果如图1所示

图1

科研人员利用基因工程向水稻品系N(DM)的体细胞中导入基因F,获得转基因杂合植株A。植株A的遗传组成为DMF-(F-表示在qH7区域外含有一个基因工程导入的F基因)。植株A自交,子代结果如图2所示

1 据图2分析,利用基因工程导入的基因F插入到了______染色体上基因F的功能是__________。

上述结果说明品系N 花粉50%不育与基因ED有关,据图2简述理由______________

③为确定②的结论是否正确,最佳方案是ED基因导入________的愈伤组织中,培育转基因植株。

A. 品种D B.品种M C. 品系N D. 植株A

若转基因植株的表现型为________________,则支持该结论。

3物种之间存在__________从生物进化的角度分析,上述导致杂交水稻部分花粉不育的基因是新物种形成的分子基础。

30. (18分)

(1) M DD 花粉100%可育

(2)①非7号 恢复M型花粉的可育性

MMF-的花粉100%可育,而DMF-的花粉只有75%可育,说明花粉不育与D中基因有关,而基因F可以恢复M型花粉育性,因此基因ED导致M型花粉不(3分)

③B 花粉100%不育

(3)生殖隔离(1分)

30.(西城一模18分)科研人员研究E基因和F基因对拟南芥主根生长的影响。

(1)拟南芥是生命科学研究的模式生物,2000年底已经完成全部基因测序,基因测序需要构建拟南芥的 文库,理由是

(2)利用T-DNA转化拟南芥,PCR筛选E基因突变隐性纯合子(甲),原理及结果如图1。

据图分析,植株 分别为野生型纯合子和E基因突变隐性纯合子。

(3)同样用上述方法筛选出F基因突变隐性纯合子(乙)。将甲和乙杂交,F1的表现型为 (填“野生型”或“突变型”)。F1自交,若F2中突变型的比例约为1/2,说明E基因和F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关系是

。F2中出现少量双突变体最可能的原因是

(4)科研人员利用三种拟南芥研究F基因与主根生长的关系,结果如图2所示。据此推测F基因

(5)将绿色荧光蛋白(GFP)基因和F基因融合,构建表达载体,获得转基因拟南芥,荧光鉴定结果如图3,该结果不足以确定F蛋白位于细胞膜上。继续用高浓度蔗糖溶液处理液泡较小的转基因成熟荧光细胞,使其发生 ,若观察到

可证明F蛋白在细胞膜上。同时还需要补充一组 作为对照。

(6)双分子荧光互补技术可研究细胞内蛋白质之间是否相互作用。将黄色荧光蛋白基因(YFP)分为2段(YFPN与YFPC),分别与已知抗原基因和该抗原的抗体基因融合构建表达载体,将两种载体同时导入拟南芥细胞,在515nm激发光下可发出黄色荧光。

①转基因拟南芥细胞能发出黄色荧光的原因是: 会使YFPN与YFPC蛋白相互靠近。

②研究者推测E蛋白和F蛋白在细胞内形成二聚体后发挥作用。为验证该假设,请参照上述技术写出实验组的设计思路:

30.(18分)

1)基因组(基因) 基因组文库理论上含有该生物的全部基因

(2)1 3

(3)野生型 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F1减数分裂过程中,E(e)基因和F(f)基因所在染色体发生交又互换,形成同时含有e和f的配子(交又互换产生同时含有E、F突变基因的重组型配子)

(4)(表达产物)抑则主根的生长

(5)质壁分离 只有细胞膜部位有绿色荧光(灾光区域或面积逐渐缩小)

将含GFP基因的质粒导入拟南齐(其他处理同实验组)

(6)①抗原抗体的特异性结合

②E基因和F基因分别与YFPN及YFPC基因融和,分别构建表达载体,将2个重组表达载体同时导入拟南芥细胞,在515nm激发光下观察是否可发出黄色荧光

30.海淀零模17分)杂交水稻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我国科研人员对杂交稻的无融合生殖(不发生雌、雄配子的细胞核融合而产生种子的一种无性繁殖过程)进行了研究。

1)水稻的杂交种在生活力、抗逆性、适应性和产量等方面优于双亲,但由于杂种后代会发生_______,无法保持其杂种优势,因此需要每年制种用于生产。

2)有两个基因控制水稻无融合生殖过程:含基因A的植株形成雌配子时,减数第一次分裂异常,导致雌配子染色体数目加倍;含基因P的植株产生的雌配子不经过受精作用,直接发育成个体。雄配子的发育不受基因AP的影响。人们曾用图1所示杂交方案,获得无融合生殖的个体。

①若Ⅱ自交,所结种子的胚的基因型为_________。若Ⅲ自交,所结种子的胚染色体组数为_______

②理论上,Ⅳ作为母本能使子代__________

3)由于上述无融合生殖技术还存在不足,我国科研人员尝试利用CRISPR/Cas基因编辑技术敲除杂种水稻的4个相关基因,实现了杂种的无融合生殖(如图2所示)。

CRISPR/Cas基因编辑技术中使用Cas核酸酶可以实现对DNA分子的定点切割,该酶切断的化学键是________

a.氢键 b.肽键 c.磷酸二酯键 d.高能磷酸键

请在上框内绘制未敲除基因的杂种水稻自交繁殖产生子代的染色体组成

据图分析,科研人员利用基因编辑技术敲除的4个基因在实现无融合生殖过程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

4无融合技术应用于作物育种,可以使杂种通过无性繁殖得以保持杂种优势,但也导致________多样性降低,应对杂草入侵或病毒侵害的能力降低因而也藏有生态隐患

5有人说“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应当审慎地使用基因编辑技术。请你谈谈基因编辑技术可能带来的影响

30. (除注明外,2,共17分)

1)性状分离1分)

2aPap 3 保持母本基因型

3c

答案见图(2分,下图中任何一种即给2。未体现交叉互换不给分

使减数分裂变成有丝分裂(或不出现基因重组、配子染色体数目加倍);受精后,父本来源的染色体消失

4基因(或“遗传”)

5有利方面:疾病治疗、作物改良、酶的结构改造提高工业生产效率……

潜在风险:技术上存在隐患,例如脱靶(误切割)带来的新的未知基因突变;使原有基因组改变,导致基因间相互作用关系的改变;……

(注:有利和风险各1分,答案合理即可得分)

30.2019海淀一模17分)拟南芥种子发育过程中,由受精极核(相当于含有一套精子染色体和两套卵细胞染色体)发育的胚乳到一定时期会被子叶完全吸收。在拟南芥种子萌发过程中,子叶的功能是为胚发育为幼苗提供营养

1M基因具有抑制胚乳发育的作用研究者利用___________法将T-DNA插入拟南芥的M基因中,使M基因功能丧失(记为m),导致胚乳发育过度,而使种子败育。

2M基因具有MDMR两种等位基因,为研究M基因的遗传规律,研究者用不同基因型的南芥进行杂交实验(如下表)

表中的正反交实验有_________。分析实验一和实验二,可得出的结论是MDMR不影响_________。依据实验三和四的结果推测来自______(选填母本父本M基因不表达。

3)为进一步用杂交实验验证上述推测,将实验三的F1植株全部进行自交,若推测成立,F1植株种子发育成植株的占_________

word/media/image14.gif4为从分子水平再次验证上述推测,研究者对实验一和实验二所结种子的M基因的转录水平进行鉴定,结果如图1

鉴定杂交结果时,分别提取种子中胚和胚乳的总RNA,通过______获得cDNA,进行PCR扩增后电泳。结果表明________________

②进行上述实验后,研究者提取MDMDMRMR植株细胞的总RNA,按不同比例进行混合,按同样方法获得电泳结果,如图2

word/media/image15.gif依据2_________说明由图1结果得出的结论是可信的。

5)根据上述研究,拟南芥M基因具有独特的遗传规律。请从胚乳的染色体组成角度分析这种遗传规律种子发育的生物学意义__________

30.17分) 1农杆菌转化 2)一和二、三和四 种子育 父本

33/4 4逆转录 M基因在胚细胞中均可转录,来自父本的M基因在胚乳细胞中不转录 只有某一基因的mRNA比例为零时,扩增结果为一条带

5M基因抑制胚乳发育,来自父本的M基因不表达,使三倍体的胚乳不会因M基因表达过量而导致胚乳无法发育

30.(朝阳一模17分)紫米籽粒果皮与种皮因含有抗氧化作用的花色素苷而呈现紫色,比白米有更高的营养价值。

(1)水稻籽粒的果皮与种皮黏连,由雌蕊的子房壁和珠被的细胞经过__________发育而来,因此籽粒果皮颜色由亲本中__________的基因型决定。研究者利用紫粒水稻与白粒水稻杂交,得到表1结果。

表1 紫粒水稻与白粒水稻正反交组合及所结籽粒果皮颜色统计结果

据结果判断,果皮颜色中__________为显性性状,控制果皮颜色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的__________定律。预测F3自交所结籽粒的果皮颜色及比例为__________

(2)SSR是DNA中的简单重复序列,非同源染色体上的SSR重复单位不同(如CA重复或GT重复),不同品种的同源染色体上的SSR重复次数不同(如CACACA或CACACACA),因此常用于染色体特异性标记。研究者提取出F2中结白色籽粒的50株单株的叶肉细胞DNA,利用4号、8号等染色体上特异的SSR进行PCR扩增,结果如下图。

据图判断,控制果皮颜色的基因位于4号染色体上,依据是__________2号和47号单株特殊的扩增结果最可能是__________所致;F2中结白色籽粒的50株单株8号染色体SSR的扩增结果有__________种,理论上比例为__________

(3)研究者扩增出F2植株相关基因的部分序列,利用BamHⅠ酶切割后,结果如表2。

表2 酶切结果

由结果可知,紫色果皮基因__________(能/不能)被BamHⅠ酶切割,可能是与紫色果皮基因比白色果皮基因碱基数目__________有关。研究发现,紫色果皮基因表达产物有588个氨基酸,白色果皮基因表达产物有574个氨基酸,根据基因突变和基因表达的相关知识,解释上述现象:__________

(4)利用上述克隆出的水稻紫色果皮基因,请你提出一个进一步研究的课题:__________

30.17分)1)分裂、分化 母本 紫色 分离 紫粒白粒=53 2 结白色籽粒的F2单株的4号染色体的SSR扩增结果与白粒水稻亲本4号染色体的SSR扩增结果基本一致

F1形成配子过程中,果皮颜色基因与SSR标记之间发生了交叉互换,形成了同时含白色果皮基因和紫粒水稻亲本SSR标记的配子

3 121

3)能 减少2

与白色果皮基因相比,紫色果皮基因的碱基缺失导致mRNA上终止密码子延后出现

4)研究紫色果皮基因在4号染色体上的精细定位;研究紫色果皮基因与紫色果皮性状关系的分子机制;研究紫色果皮基因与其它基因的互作关系;研究环境因素对紫色果皮基因功能的影响;转紫色果皮基因作物的培育等(合理给分)

302019丰台一模18分)

杂种优势是指杂交后代在生活力、抗逆性、适应性和产量等方面优于双亲的现象。但是由于杂种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无法保持杂种优势,农民必须每年购买新的种子。袁隆平团队通过研究实现水稻的无融合生殖(孤雌生殖),使杂种优势的性状得以保

1)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须先经过 再分离,才能实现染色体的平均分配。

2)科学家发现在植物中有三个基因osd1spo11-1rec8参与了减数分裂,诱导其突变后,突变体的减数分裂结果如图所示:

与野生型相比,osd1spo11-1rec8三个基因同时突变的纯合子进行减数分裂,形成的子细胞中染色体组成与 (填“生殖细胞”或“体细胞”)相同。请据图说明原因

3)种子中的胚由受精卵发育来,胚乳由受精极核发育来。科学家在水稻中发现Baby boom(简称B)基因在胚的发育启动过程中有重要作用。

野生型和bb突变体种子在外观上没有差别,但是显微观察发现bb突变体的胚发育早期停滞或者只分裂不分化。BbBB进行正反交,将产生的F1代种子进行萌发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推测杂交组合1子代中部分种子不萌发的原因:

②为了进一步验证上述推测,选取B基因存在个别碱基差异的J品系和I品系进行杂交,在授粉2.5小时后提取受精卵RNA,进行逆转录PCR扩增B基因,部分测序结果如所示,结果说明:受精卵中B基因的mRNA是由
(填“父本”或“母本”)的B基因转录而来

word/media/image18_1.png

b突变基因中发生了1个碱基对的缺失,导致不能被限制酶SphI切开。Bb自交所得种子中有部分不萌发将野生型和未发种子的B/b基因用SphI进行酶切鉴定,结果如下图所示。据图分析,未萌发种子的基因型为:

4B基因卵细胞中表达使其直接发育为单倍体。水稻中另一基因MTL突变后使受精卵中来自于精子的染色体消失,从而发育成单倍体。结合2)(3)资料,请写出使杂种优势性状得以保持的两种方法:

30.(18分)

(1)联会

(2)体细胞

因为spoll-1突变导致减数第一次分裂时同源染色体无法联会,rec8突变导致减数第一次分裂时着丝点分裂,osd1突变导致减数第二次分裂时细胞质无法分裂。

(3)①部分含b的精子受精后没有启动胚胎发育,导致种子不萌发(答“不能受精”不给分,因为能形成种子)。

②父本

③Bb或bb1

(4)诱导osdl, spoll-1, rec8基因突变,并在卵细胞中特异性表达B;诱导osdl, spoll一1、rec8和MTL基因突变。

30.(2019门头沟一模) 植物衰老问题的研究对于提高景观植物的观赏价值和作物的产量品质有重要意义对保护濒危物种和有文物价值的名木古树也有一定的影响。衰老植物的细胞结构、物质含量发生改变,其代谢水平会发生一系列变化,因此可以以一些生理指标作为筛选衰老相关突变体的依据。

(1) EMS化学试剂处理野生型(WT)拟南芥种子,发现叶绿素荧光参数明显改变的植株E61,即为变异性状,通过以下杂交实验,对其亲子代荧光参数统计如下。

1:WT与E61杂交子代表现型统计

(注:荧光参数:Fv/Fm;Fo:最小荧光量;Fm:最大荧光量,这是暗适应下潜在的最大

荧光产量;Fv:可变荧光,Fv=Fm-Fo。

2:F2代性状分离统计

由此分析该变异性状可能基因控制的性状

(2) 科学家将该突变定位在1号染色体基因E上,分别提取WTE61的基因,序列比对结果如图1所示:

1

所以E61中基因E发生了导致的基因突变

(3) 为了验证E基因突变导致了植株荧光参数下降获取野生型E基因将其分别转入E61突变体和WT野生型植株,分别检测其荧光参数发现

说明E基因突变导致荧光参数下降,由此推测E基因与叶绿体或叶绿素有关。

(4) 已知GUS基因可编码β-葡萄糖苷酸酶,该酶可在其表达位置将外源底物水解,出现肉眼可见的颜色变化(蓝色)。为确定E基因的组织表达定位,请设计实验步骤:

将植株与外源底物共培养现象如2,说明E基因主要在中表达

A:10天幼苗 B:20天幼苗 C:35天幼叶 D:35天的花

图2

(5) 为了检测E基因突变对植株的生理特征的影响实验者分别做了以下实验

1 对野生型和E61突变体叶绿素含量检测结果如图3所示,推测E基因

2 可以

图3 图4

3 在外源ABA(脱落酸)处理条件下,对WT野生型及E61突变体萌发情况进行统计,结果如图4,发现E61对ABA

综上所述推测基因E可能通过哪些途径影响植物衰老?

门头沟一模生物答案

30.18分)

1)单,隐性(每空2分,共4分)

2)碱基对替换2分)

3)转入E61突变体的植株荧光参数值恢复到野生型水平,转入WT野生型的植株荧光参数值高于野生型植株2分)

4)(用相同的限制酶及DNA连接酶处理E基因及GUS基因)将E基因启动子与GUS基因连接转入野生型植株中

幼嫩叶片(每空2分,共4分)

5减少叶绿素含量/降解叶绿素

有一定耐受/不敏感(每空2分,共4分)

6)通过减少叶绿素含量;增强植株对ABA敏感性,进而加速衰老。2分)

30.2019平谷一模) Bt 毒素是由苏云金芽胞杆菌产生的一种毒蛋白,对多种昆虫具有较强的杀伤力,而对人和其它脊椎动物没有毒性。

1)以Bt毒蛋白为有效成分的农药长期使用,会导致害虫种群 使药效减弱直至丧失,无法生产中继续使用

2)以家蚕为材料,研究昆虫抗药性遗传特性。测定生命力大致相同的多品种家蚕幼虫致死50%Bt浓度(LC50),结果如下:

word/media/image24.gif研究人员欲选择敏感型和抗药型家蚕为亲本进行杂交实验,据上表结果,最好选择家蚕品种是

word/media/image25.gif杂交实验及结果如下表:

实验一和实验二的结果表明,家蚕抗药型是由位于 染色体上的 性基因控制的;实验 的结果表明,F1产生两种配子且比例为1:1

3Bt毒蛋白与家蚕幼虫的中肠细胞特异性受体结合,使细胞膜穿孔,细胞裂解,幼虫死亡。为从分子水平上阐明家蚕产生抗药性的原因,研究人员从实验一亲本 细胞中提取总RNA,获取cDNA,测定亲本受体基因碱基序列如图。

从分子水平推测家蚕抗药性产生的原因

4)依据Bt受体基因设计的靶向sgRNA,可以与限制酶Cas9结合,定点切除受体基因的39个核苷酸。sgRNA Cas9 mRNA 的混合物注射到 型家蚕受精卵中,若其发育成的家蚕幼虫表现为 ,则进一步证明上述推测成立。

(5)基因编辑技术能精确靶向修饰生物体基因组特定位点,人为改造生物体的遗传信息。请从利弊两方面说明该技术的应用是一把“双刃剑”

3018分(1)基因频率(定向)改变(2)①品种B和品种H②常;隐;实验三(或五或六)

3)中肠;敏感型受体基因中插入3个碱基对,导致基因突变,进而在受体蛋白中插入一个氨基酸(酪氨酸),受体蛋白结构改变,使受体不能与Bt毒蛋白结合而产生抗药性。(4)敏感;抗药(型)

5)正面:生物育种(育种方向;基因诊断;基因治疗;靶向治疗;药物生产(医药方向。负面:基因污染;生态环境破坏;外来物种入侵产生新的致病菌(环境方向;基因歧视(伦理方向食品安全食品安全健康方向。(合理给分

302019石景山)转座子是指一段可移动DNA片段,可在同一染色体的不同位点或不同染色体之间发生转移。雄性不育植株不能产生正常功能的花粉,但雌蕊发育正常。研究人员利用已知序列的Mu转座子对雄性不育玉米植株进行了系列研究。

1转座子插入可导致基因断裂,发生突变。利用雄性不育玉米植株Mo17具有Mu转座子活性(有相应的转移酶,使转座子能移动玉米植株进行了系列杂交实验最终获得育性恢复突变体转移酶,转座子不能移动,用H表示Mu插入的染色体。突变体植株通过________产生2种类型的花粉h染色体花粉败育,含H染色体花粉育性恢复将该育性恢复突变体植株自交,子代的育性表现为:________进一步观察发现,授粉16天后,果穗出现了种子致死现象且比例为50%致死种子细胞中的染色体组成是________

2)提取育性恢复突变体与________DNA进行比对,突变体植株含有的特异片段________将其两端的碱基序列与玉米全基因组比对,最终确定导致雄性不育的基因rpl6

3)进一步研究发现rpl6基因决定育性的机理如下图所示。图中①表示________,②发生的场所是________。由,花粉的育性是由________控制的。据图推测Mu插入导致育性恢复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

4)显微观察发现,正常发育的种子可清晰地观察到2-3BETL细胞(向籽粒输送营养物质的通道),致死种子BETL细胞数量明显减少。据此推测(1)中的种子致死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

5)将上述育性恢复突变体与另一育性恢复突变体杂交,发现无种子致死现象,说明两种突变体导致育性恢复的基因是________基因。

30. 20分)

1)减数分裂(1分) 均可育(2分) H/H2分)

2)不育株Mo172分) Mu转座子(2分)

3)转录(1分) 核糖体(1分) 细胞核基因和线粒体基因共同(2分)

Mu插入引起rpl6基因突变,不能合成rpl6蛋白,从而抑制不育蛋白的合成,使花粉的育性得以恢复(3分)

4)可育基因纯合导致BETL细胞层不能正常形成,从而中断营养物质向籽粒的运输,种子得不到足够的养分而死亡(2分)

5)非等位(2分)

30.2019顺义一模 除(1word/media/image25.gif、(2)word/media/image25.gif、(3)word/media/image25.gif第三个空1分,其余每空2分,共16分)科研人员用基因工程技术构建拟南芥突变体库,并研究光信号(远红光)控制拟南芥种子萌发时下胚轴生长的分子机制。

(1)拟南芥突变体库的构建过程如下。

①将插入了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的T-DNA与农杆菌在液体培养基中振荡培养,获得转化液。将转化液稀释后对野生型拟南芥进行转化,继续培养拟南芥植株并收获其种子,再将种子放入含有___________的培养基中培养筛选出能正常萌发的种子,命名为F1代种子。F1代种子因插入了含有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的T-DNA导致DNA分子。

word/media/image25.gif下面是利用F1种子构建纯合突变体库的流程图。

将每株F1植株所结种子(F2代种子)单株存放,用①中的方法筛选F2代种子,表现为正常萌发和不能正常萌发比例约为________时,F1植株为单拷贝插入(只有一个位点插入T-DNA)的杂合转基因植株;用同样的方法筛选出单株F2植株所结种子(F3代种子),若都能正常萌发,则F3植株为纯合转基因植株;F3自交得到F4 代种子即为纯合突变体库。

(2)将上述突变体库中的种子置于远红光条件下培养,挑选出拟南芥种子萌发时下胚轴明显变长的甲、乙、丙三个突变体植株。

①将甲、乙、丙分别与野生型杂交,其后代种子在远红光下培养,萌发时均表现为下胚轴长度与野生型无明显差异,说明3株突变均为_______突变。

word/media/image25.gif将甲和乙杂交得到种子在远红光下培养,萌发时下胚轴长度与甲和乙两株相比均无明显差异。请在下图画出甲、乙突变基因与其以及对应的染色体的关系(甲的基因用A或a、乙的基因用B或b表示)。

③将甲和丙杂交得到种子在远红光下培养,萌发时表现为________ 则可推测甲和丙的突变基因为非等位基因。

(3)科研人员还获得了甲和丙的双突变体,并在远红光条件下培养,测定其种子萌发时下胚轴的长度,结果如下图。

有人提出了下面两种种子萌发时基因调控下胚轴生长的示意图(A、a表示甲的相关基因;D、d表示丙的相关基因)。

为验证上述两种推测是否正确,进行了下列实验。

word/media/image24.gif已知A基因控制A蛋白的合成,D基因控制D蛋白的合成。研究发现远红光下, D蛋白进核后才能调控种子萌发时下胚轴的生长。将绿色荧光蛋白基因与D基因启动子连接,分别转入野生型和突变体甲,将其幼苗在黑暗处理4天,再在远红光处理30分钟,发现两种转基因植株细胞核中均出现绿色荧光且强度无明显差异。该实验结果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

word/media/image25.gif分别提取黑暗条件和远红光条件下野生型和突变型甲的细胞质和细胞核蛋白,得到D蛋白的电泳结果如下图。

上述结果表明,在远红光条件下,磷酸化D蛋白只在_______拟南芥植株的_____________中大量积累,由此推测___________(图1、图2)更为合理。

30. (除(1word/media/image33.gif、(2)word/media/image33.gif、(3)word/media/image34.gif第三个空1分,其余每空2分,共16分)

1氨苄青霉素碱基对的增加② 31 2)①隐性②

③下胚轴长度与野生型无明显差别

3)①A蛋白不参与远红光条件下D蛋白向核内的转移

②野生型细胞核图1

30.(2019延庆一模19分)为研究野生型拟南芥抗盐机理,研究人员利用T-DNA插入拟南芥基因组中,得突变体Y

(1)种植野生型拟南芥,将地上部分浸入_____________菌悬浮液中以实现转化,该菌的T-DNA上需带有抗除草剂基因以便筛选。在适宜条件下培养,收获种子(称为T1)

(2)假设所处理植株为T-DNA单拷贝插入,则T1代植株自交后所结种子中具有抗除草剂性状的占_________。继续种植具有抗除草剂性状的种子,长成植株后进行自交,若____________________,表明获得了纯合的转基因突变体植株Y

(3)野生型拟南芥的抗盐性状与D基因密切相关,T-DNA插入到D基因中,致使该基因失活,失活后的基因记为d。收集上述突变体Y叶片并提取DNA,分别用引物LB+RP”组合及LP+RP”组合进行PCR扩增。已知插入完整T-DNA后,LP+RP”不能完成PCR扩增如图1。检测扩增结果中,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相应植株的基因型为Dd;若_____________________,则相应植株的基因型为dd

1 2

(4)研究人员收集7个突变体的叶片,提取叶片总mRNA,并逆转录为cDNA,利用特异性引物进行PCR扩增,结果如图2基因actin在拟南芥中表达相对稳定,作为本实验的____________,结果表明_____号植株因T-DNA的插入,D基因完全沉默。

(5)将野生型和突变体种子消毒后,分别播种于含有不同浓度NaCl培养基中,观察种子萌发情况,结果见图3

由图3可知,在不含NaCl的培养基上,野生型和突变体种子的萌发率____________;随着NaCl浓度的升高,突变体种子的萌发率明显_________

(6)野生型在高浓度NaCl胁迫下,脱落酸(ABA)含量增加,并迅速参与到抗胁迫的反应中。突变体D基因由于T-DNA的插入不能正常表达,导致突变体的抗盐性下降,由此推测D基因抗盐作用的机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19分) 除第(1)小题每空1分外,其他小题每空2分

(1)农杆(1分)

(2)3/4; 全部具有抗除草剂性状

(3)“LB+RP”组合和LP+RP”组合均能进行PCR扩增

LB+RP”组合能扩增,LP+RP”组合不能扩增(只有LB+RP”组合能扩增)

(4)参照或标准(物质); 5

(5)没有明显差异; 下降(抑制)

(6)D基因的表达会促进ABA的合成,从而提高抗盐能力

30.(2019房山一模18分)番茄果实的成熟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由复杂的基因网络调控。请回答下列问题:

(1)果实成熟的性状是由成熟基因在 酶的作用下,转录合成mRNA,进而以______________为原料,翻译成相应的蛋白质。

(2)研究发现,C基因和N基因在果实成熟过程中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现选取长势一致的野生型植株(CCnn)、C基因缺失的纯合突变株和N基因缺失的纯合突变株若干,将后两者突变株进行杂交:

F1代表现型为 ,F1进行自交,子代表现型为成熟:不成熟=3:13,则C基因和N基因的位置关系为 ,若检测F1的基因组成,需对F1进行 ,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

(3)为了探究C基因和N基因的相关调控机制,科研人员做了如下研究。

①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工具,分别处理野生型,使C基因或N基因中碱基对改变,导致_______________,从而获得果实均成熟延迟的C-CRISPR/Cas9突变株和N-CRISPR/Cas9突变株。

②为进一步分析C-CRISPR/Cas9和N-CRISPR/Cas9突变株果实成熟延迟的原因,科研人员对不同品系植株中不同基因的表达情况进行分析,根据表达的强弱程度绘制出热点图(如图),发现_________________等关键成熟基因在C突变体和N突变体中未表达,但在C- CRISPR/Cas9和N-CRISPR/Cas9中明显表达,从而促进了果实的成熟。同时,可知其他成熟基因在野生型中也有明显表达,从而表明调控果实成熟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共同作用的结果。

(4)成熟的果实对于开花植物而言是动物帮其散播种子的重要媒介,从而使番茄能够更广泛的分布,结合上述热点图及实验现象,从进化角度分析果实成熟由这种复杂的基因网络调控的意义:

30.181RNA聚合酶 氨基酸 (2)不成熟 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 测交 成熟:不成熟=13

(3)基因突变ACS2ACS4ACO1 多对成熟基因

4)成熟的果实吸引各种动物取食,是番茄进行种子散播,延续种群的一种重要策略,当其中某些成熟基因表达受到影响后,其他成熟基因仍可表达,使果实成熟。

30.(2019大兴18分)小麦籽粒硬度是影响加工品质的主要因素,最终决定面粉的用途。我国大面积种植的高产优质小麦品种郑麦9504(硬粒)与硬簇毛麦(软粒)亲缘关系较远,无法进行远缘杂交,为改良郑麦9504,研究人员利用中 国春(硬粒)进行了遗传学研究,杂交实验的结果如图所示,请回答问题。

word/media/image40_1.png

实验一 实验二

注:ABDV分别表示含7条染色体的染色体组,来源于不同染色体组的染色体之间无法联会。

1)小麦籽粒表现出的硬粒与软粒为一对 ,实验一中杂种F1染色体的组成为_____

2由实验二结果可知,选育得到的NAU415与郑麦9504属于同一物种,原因是

3)观察比较NAU415硬簇毛麦、中国春细胞中________,研究人员发现,NAU415中来自中国春的D5号染色体短臂缺失,来自硬簇毛麦V5号染色体的短臂易位至中国春D组缺失短臂的5号染色体上。

4)进一步研究表明,易位染色体纯合个体的小麦籽粒均为软质。科研人员用PCR扩增了实验二F2个体易位染色体上的特定基因,以此判断易位染色体是否纯合,进行籽粒硬度鉴定。结果如下:

word/media/image41_1.png

注:M:标准物;1郑麦95042硬簇毛麦3NAU415纯合体;4~10实验二中F2个体

在上述检测结果条带_____特异性指示V5号染色体短臂,F2中个体_____为具有V5号染色体短臂的纯合子

5)籽粒硬度主要由PinaPinb基因控制。在野生型个体中,PinaPinb基因表达产生正常的PINAPINB蛋白,籽粒为软粒。研究者获得基因后进行测序分析。

在普通小麦中发现了Pina的等位基因有30余个,科研人员推测,这些等位基因的出现是

    的结果,其可能使小麦产生新的   ,为生物进化提供原始材料。

②研究人员发现,PinaPinb基因广泛存在于小麦、黑麦、大麦等植物中,其中小麦与黑麦野生型Pina基因有95%的序列相同,而小麦与大麦的野生型Pina基因只有90%的序列相同。以下推测合理的是:

A.小麦、黑麦、大麦起源于共同的祖先

B.黑麦中Pina基因的突变频率低于大麦

C.从亲缘关系看,大麦更易用于小麦籽粒硬度的改良

D.敲除硬粒小麦中的Pina及等位基因可以使籽粒变软

30.18分)

1)相对性状 AABBDV

2NAU415与郑麦9504杂交可产生可育后代(没有生殖隔离

3)染色体形态、结构

412 8

5基因突变 性状 A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f3d127c24b649b6648d7c1c708a1284ac8500537.html

《2019一模30专练.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