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

发布时间:2023-03-02 12:09:58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白居易的成就
生平
白居易 (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祖籍 太原,曾祖父白温迁居下, 为下人。晚年官太子少傅,谥号"",世称白傅、 白文公。祖父、外祖陈润俱善诗。父季庚,做过彭城 令,徐州、襄州别贺。 白居易生于郑州新郑。自幼聪 慧,56岁学作诗,9岁熟悉声韵。56年的颠 流离生活中,白居易接触到民间疾苦,并受到当时任 苏州、杭州刺史的两位诗人韦应物、房孺复的影响, 有《江南送北客因凭寄徐州兄弟书》《赋得古原草送 别》等诗篇。白居易 29岁,进士及第。十八年 又与元稹同时考中"书判拔萃科"。两人订交, 约始于此,后在诗坛上齐名,并称"元白"。十九年春, 授秘书省校书郎。 元和二年,帖集贤院校理。十一月授翰林院学士。 次年授左拾遗。五年,改京兆府户曹参军,均依旧充翰 林学士。由于朝政日趋腐败,他的奏状和 诗歌反而招来当权者的忌恨与打击。 元和六年,白居易因母丧居家,服满返京任太子左 赞善大夫。元和十年,白居易率先上 疏请急捕凶手,以雪国耻。但却被腐朽的官僚势力攻击 为越职言事,并捏造"伤名教"的罪名,将他贬为江州 司马。白居易到江州后的第二年,写下《琵琶 行》。十五年,召还京,拜尚书司门员外 郎,迁主客郎中,知制诰,进中书舍人。因国事日, 中朋党倾轧,屡次上书言事不听,于长庆二年请求 外任,出为杭州刺史。后又做过短期的苏州刺史。在杭 州时,曾修筑湖堤,蓄水灌田千余顷;并疏浚城中六口 井,以利饮用。离苏州日,郡中士民涕泣相送。文宗大 和元年,拜秘书监。次年转刑部侍郎。 白居易从58岁开始,定居洛阳。先后担任太子 宾客、河南尹、太子少傅等职。会昌二年,以刑部 尚书致仕。他在洛阳过着饮酒、弹琴、赋诗、游山玩水 "栖心释氏"的生活。时常与名诗人刘禹锡唱和,时 "刘白"73 ,还出资募人凿开龙门八节石滩,以利行船。两年后病 终。葬于龙门香山琵琶峰。 诗人李商隐为撰墓志。
诗歌理论
白居易的思想,综合儒、释、道三家。 立身行事,则以儒家"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指导思想。他的"兼济"之志,主要是实行儒家的仁政, 但也包括黄老之说、管萧之术和申韩之法。他的"独善" 之心,吸取了老庄的知足、齐物、逍遥观念和佛家的" "思想。《自觉》二首其二说:"我闻浮图教,中有 解脱门。"求得身退心安,无所往而不适。以诗、酒、禅、游自娱,诗歌创作则主 要表现个人感受。无论达和穷,他都离不开诗。白居易一生不仅留下近3000篇诗作,还提出了一整 套诗歌理论。他把诗歌比作果树,提出了"根情、苗言、 华声、实义"《与元九书》)的著名论点。情是诗的 内容,言和声是诗的表现形式,义是诗的社会效果。他 分析了诗歌创作中的感情活动,说:"大凡人之感于事, 则必动于情,然后兴于嗟叹,发于吟咏,而形于歌诗矣" 《策林》六十九)。又说:"乐者本于声,声者发于情,情者系于政"《策林》六十四)认为情感活动 并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缘起于社会生活中的"", 切联系于当时代的""因而,诗歌创作不能脱离现 ,必须来源于生活,取材于现实生活中的各种事件, 映着一个时代的社会政治状况。 白居易继承了中国古代一贯以《诗经》为主旨的比 兴美刺的传统诗论,十分强调诗歌的现实内容和社会 用。他说:"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与 元九书》又说:"为诗意如何?六义互铺陈;风雅 兴外,未尝著空文。"(《读张籍古乐府》所谓" ""为事",就是指"救济人病,裨补时阙"。所 "六义""风雅比兴",则是指诗歌指陈时政的美 刺作用。由于当时社会黑暗和政治腐败,他在"美刺" 中更着重""的一面,强调诗歌批评社会政治的功能, 要求"唯歌生民病""句句必尽规"《寄唐生》 "上以纫王教","下以存炯戒"(《策林》六十八, "欲开壅敝达人情,先向歌诗求讽刺"(《采诗官》 在他看来,诗歌创作只有发挥了这种功能,引起当权者的注意,对国家政治和人民生活的改善起一点作用,才 算达到了写作目的,否则不过是些"嘲风雪,弄花草" "空文"。与上述理论相适应,在诗歌表现方法上,他提出了一系列原则:①"辞质而径",辞句质朴,不加文 饰,表达直率,不绕弯子;②"言直而切",直书其事, 不作隐讳,切近事理,说尽说透;"事而实" 容真实,经得起查考,不说空话,不加虚夸;"体顺而 "文字流畅,容易上口吟诵,便于配乐传唱(《新乐 府序》。他自己的一部分诗作,正是朝着这个方向去努 力实践的。

文学创作
白居易在江州时,曾整理、编集自己的
诗歌作品,分成讽谕、闲适、感伤和杂律四大类。据其自述,
讽谕诗他"自拾遗来,凡所适、所感,关于美 刺兴比者,又自武德讫元和,因事立题,题为新乐府者" 闲适诗是"或退公独处,或移病闲居,知足保和,吟玩 情性者";感伤诗是"事物牵于外,情理动于内,随感遇 而形于叹者";杂律诗则是"五言、七言、长句、绝 句,自百韵至两韵者"。大体上,前三类是古体诗,最 后一类是近体诗;前三类中大致以内容区分,但也有参互 交错的。在这四类诗中,白居易自己比较重视讽谕诗和 适诗。他认为讽谕诗反映了"兼济之志",闲适诗显 示出"独善之义",都是他的人生目标的直接体现。感 诗和杂律诗则"或诱于一时一物,发于一笑一吟,率 然成章,非平生所尚"《与元九书》 白居易诗歌创作中最精华的部分,是他的讽谕诗, 中包括《新乐府》50首、《秦中吟》10首等代表作。这 些诗篇广泛反映了中唐时期社会生活各方面的重大问题, 着重描写了现实的黑暗和人民的痛苦,如《观刈麦》 《采地黄者》《重赋》《杜陵叟》等写农夫的辛苦 和赋税剥削的沉重;《宿紫阁山北村》《卖炭翁》等写宦官的飞扬跋扈和宫市给人民带来的苦难;《轻肥》 《歌舞》《红线毯》《两朱阁》等揭露豪门贵族的 穷奢极侈;《新丰折臂翁》《缚戎人》《城盐州》 《西凉伎》等反映边防问题和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 《涧底松》《赢骏》《悲哉行》《谕友》等为门 第限制下人才受压制而抱不平;《井底引银瓶》《议 婚》《母别子》《上阳白发人》等为礼教束缚下妇 女的悲惨命运发出控诉;《伤友》《和雉媒》《天 可度》等抨击世风衰败和人情浇薄;《海漫漫》《梦 仙》等讽刺迷信神仙的虚妄愚昧。这些作品都称得上心 苦力勤,直气凛然。在广泛反映现实的基础上,诗人对 不合理的现象痛下针砭,"夺我身上暖,买尔眼前恩" 《重赋》"地不知寒人要暖,少夺人衣作地衣" 《红线毯》"虐人害物即豺狼,何必钩爪锯牙食 人肉"《杜陵叟》,措辞激切,毫无顾忌,突破了 儒家"温柔敦厚"诗教的框框。这在古代批评时政的诗 歌中是十分突出的。 谕诗在表现形式上,多数采用直赋其事的方法。 《卖炭翁》《新丰折臂翁》《缚戎人》《井底引 银瓶》等,叙事完整,情节生动,刻画人情物态细致传神。另一部分讽谕诗则采用寓言托物的手法,借自然物象以寄托作者的政 治感慨。白居易的闲适诗多用于表现闲情逸致,抒写对归隐 田园的宁静生活的向往和洁身自好的志趣,不少篇章还 宣扬了省分知足、乐天安命的消极思想。但也有一些醒 目的警句,如"作客诚已难,为臣尤不易""直道速 我尤,诡遇非吾志"《适意二首》)以及"况多刚狷 性,难与世同尘。不唯非贵相,但恐出祸因"《自题 写直》)等等,仍从侧面反映出对现实社会的不满,说明 他追求闲适,只是无可奈何的自我解脱。闲适诗中也有 一些描写自然景物和田园风光的佳作。如《观稼》《归 田三首》,写农村景象,质朴而清新。《游悟真寺诗一 百三十韵》,以游记文的笔法依次记叙五日游山的经过, 令人有身历其境之感。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f3dced21a5e9856a561260ef.html

《文学.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