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敬畏之心看经典文化-

发布时间: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以敬畏之心看经典文化
作者:陈苗苗
来源:《中国德育》2012年第17
1985年,美国学者尼尔波兹曼坐在窗前忧心忡忡地撰写《娱乐至死》,哀悼20世纪后半叶美国印刷时代的没落。但作为智者的他,也未必预料到,20多年后,娱乐至死在遥远的中国也成为一种公众话语甚至一种文化精神。孔子被逼婚,卖起了炸鸡,还成了不得志的广播员;李白床前明月光成了牙齿掉光光;屈原,被注册成猪饲料的商标……甚至连文学作品中的形象也晚节不保,比如,新版电视剧《红楼梦》中黛玉竟然裸死。现在,诗圣杜甫也不能幸免。
2012年,是杜甫诞辰1300周年,怀念他的方式不是心存敬畏,而是大众消遣和集体恶搞。网友们以人教版高二《语文》上杜甫《登高》一诗插图为蓝本,涂鸦出五花八门的杜甫穿越图。在网友们的笔下,诗圣杜甫忧国忧民的形象被彻底颠覆了:他骑自行车、打篮球、打CF实战游戏、摆摊卖西瓜,甚至还变身为火影忍者、骑着扫帚的哈利波特……
在一桩桩颠覆经典、恶搞经典的娱乐事件中,经典文化俨然成了一个娱乐大众的玩偶,其形象一落千丈,尊严和声望被丢进垃圾箱。 一、对杜甫很忙事件的分析: 价值迷失
伴随着杜甫很忙涂鸦事件的愈演愈烈,也有一方力挺。力挺者认为,杜甫很忙体现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批判思维,对提升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具有很好的作用,也体现了一种童心和童趣,应该给予理解和呵护。而且,没被涂鸦过,就不算是大家,娱乐一下大众,无伤大雅。
杜甫很忙力挺者从童心视角为恶搞经典做辩护。纵观童心说的历史渊源,老子为天下谿,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李贽夫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华兹华斯、蒙台梭利的儿童乃成人之父等等,在不同的历史语境与文化形态下蕴藏着相同的价值取——被异化的人类对本真的追寻、对灵性的呼唤。杜甫很忙力挺者强调批判精神、创新精神,这本身并没有错,但是把愚乐、亵渎、恶搞与童心混在一起,那就是对童心说的误读与肢解了。
我们不妨以一个普通人的身份来想一想:你若见到自己先祖的图像被涂鸦、恶搞,还能平心静气地赞曰妙哉妙哉吗?古代儿童启蒙书《警世贤文》意味深长地告诫后代子孙:少年休笑白头翁,花开能有几时红。戏谑经典、颠覆经典虽然从侧面反映了新媒体时代言论的民主性和文化的多元取向,但也显示了我们对传统文化和经典缺乏最起码的敬畏心。敬畏经典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f3f77275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f230055.html

《以敬畏之心看经典文化-.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