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社会主义答案

发布时间:2019-02-10 11:09:48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一、如何评价空想社会主义的积极贡献及其历史局限性?

空想社会主义产生于16世纪,终结于19世纪3040年代,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和成长时期剥削者与被剥削者间对立的反映,是在理论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现代无产阶级先驱者的思想体系。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此基础上,周密地研究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矛盾,批判地继承了18世纪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法国的圣西门、傅立叶和英国的欧文的思想成果,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论,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为科学,空想社会主义学说是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理论来源之一。

积极贡献:

①空想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的揭露和批判,提供了研究资本主义早期发迹史的极为珍贵的历史文献资料,也提供了启发工人阶级觉悟的极为珍贵的思想材料。

②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思想来源。对未来社会的设想,包含着趋向历史唯物主义的合理因素和许多精辟的思想及论证,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思想来源。

③空想社会主义发展历史体现了社会主义思想与时俱进的品格。

④揭示和论证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趋势。

历史局限性:

①对资本主义批判只是从理性原则出发,没有揭示资本主义灭亡的历史和经济根源,否认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崇拜幸运的偶然性,宣扬天才论和英雄史观。

②空想社会主义对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只有人道主义的同情,没有认识到人民群众特别是广大无产阶级群众是埋葬资本主义实现社会主义的社会力量,因而始终没能找到改造现代社会的物质力量。

③空想社会主义者离开阶级斗争去设计、谈论和实践社会主义,他们的设想便成空话,他们的实践活动也充满幼稚的思想,没有找到变革资本主义的现实道路。

④空想社会主义者的理论基础是理论原性,他们的社会主义是从道德情感出发的社会主义,缺乏科学性。

⑤空想社会主义不成熟的理论,是同不成熟的资本主义生产状况、不成熟的阶级状况相适应的

空想社会主义有许多消极的成分:如保留奴隶与奴隶劳动、殖民地、宗教神秘主义因素、劳动偏见、政治极端主义和最高领导人职务终身制等。

二、论述科学社会主义认识的三次飞跃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三种形态。

科学社会主义认识史上的三次飞跃及其意义

1)第一次飞跃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由马克思和恩格斯为代表的无产阶级革命领袖完成。意义:第一,科学社会主义把对社会主义建立在对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认识上。第二,科学社会主义揭示了实现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第三,科学社会主义指明了实现社会主义的阶级力量。

2)第二次飞跃是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现实的飞跃,以苏联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为标志。意义:首先,使社会主义由理论变动现实。其次,开辟了社会主义新时代。第三,形成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第二种理论形态--苏联模式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3)第三次飞跃是社会主义制度从一种模式(苏联模式)到多种模式的飞跃,标志着社会主义改革的出现。意义:第一、纠正了否定社会主义社会的长期性和发展中的超阶段性的错误,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第二、纠正了否认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存在着矛盾的错误理论,提出了要争取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中各种矛盾的理论。第三、冲破了单一的苏联社会主义模式,提出了建设具有国家和民族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第四、克服了单纯从生产关系方面认识社会主义的片面性,提出了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特征的理论。第五、纠正了以往把社会主义社会的所有制归结为生产资料单一的公有制,在实践中急于建立或过渡到单一的社会主义公有制的错误,认识到要建立和发展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成分合理配置的所有制结构。第六、纠正传统的计划经济模式和贬抑商品经济的做法,主张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制。

社会主义是对资本主义矛盾及其解决办法认识的产物,是对改变资本主义世界、建设社会主义世界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400多年来,人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已经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飞跃,现在正处在第三次历史性飞跃的进程之中,这三次历史性的飞跃形成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三种形态。

社会主义思想从无到有,最初形成的是从16世纪初叶到19世纪中叶的空想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思想认识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它是19世纪40年代实现的。从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叶的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第一种形态。

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之后,开始了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变成现实的进程。到1936年苏联宣布基本上建成社会主义之时,初步形成了苏联社会主义模式。二战后,苏联模式推广到十几个欧亚新建立的社会主义国家。1953年,斯大林逝世前,他曾对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模式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理论总结。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从苏联一国实践到十几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实践,丰富了人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这就是社会主义思想认识中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结果形成了社会主义理论的第二种形态,即斯大林领导时期形成的苏联模式的科学社会主义。

斯大林逝世后,通过对斯大林错误的揭露和批判,越来越多的科学社会主义者逐步认识到苏联模式社会主义的偏颇和弊端,50多年来有越来越多的社会主义国家进行社会主义体制改革,在改革中人们正在实现科学社会主义思想认识中的第三次历史性飞跃,同时也正在形成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第三种形态,可称为改革中形成的科学社会主义。

三、论述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必然性。

1、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

社会主义从空想变为科学资本主义在欧洲各国的发展和周期性经济危机的出现,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经济条件。近代无产阶级的成熟和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斗争日益高涨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政治条件。德国古典哲学和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重要思想条件,而历史上的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思想来源。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产生及其在理论上的贡献,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奠定了基础。由于马克思发现了剩余价值学说,“所以他就揭露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以它为基础的占有方式的结构,揭示了整个现代社会制度在其周围凝结起来的核心”,“科学社会主义就是从此开始,以此为中心发展起来的。”无产阶级革命导师马克思和恩格斯顺应时代要求,及时地总结工人运动的经验教训,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2、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主观条件

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除了上述这些条件以外,主要是依靠马克思恩格斯从事的艰苦的理论创造工作和革命实践活动。马克思恩格斯世界观和政治立场的转变,是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主观条件。马克思在青年时代就受到革命民主主义思想的熏陶,立志要为人类的幸福而奋斗。

3、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理论基石

恩格斯指出,由于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理论这个伟大的发现,使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科学。这两大发现就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

唯物史观揭示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论证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唯物史观正确地说明了阶级斗争的历史作用,指明了社会主义胜利的途径。唯物史观肯定了人民群从的社会历史地位,指出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是埋藏资本主义、实现社会主义的物质力量。总之,唯物史观的创立,把唯心主义从历史领域这个最后的避难所驱逐出去。唯物史观的发现,使人们真正了解了社会主义为什么要代替资本主义,通过什么途径以及依靠什么力量来实现社会主义这样一些重大问题,驱散了长期以来笼罩在社会主义问题上的种种迷雾与误解。

剩余价值学说科学地揭示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剩余价值学说明确了无产阶级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地位和无产阶级解放的途径。总之,剩余价值学说的创立是马克思主义划时代的功绩,它使社会主义者早先像资产阶级经济学者一样在深沉的黑暗中探索的经济领域,得到了明亮的阳光的照耀。科学的社会主义就是从此开始,以此为中心发展起来的。

4、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标志《共产党宣言》

18482月发表的《共产党宣言》,系统的阐述了以下原理:第一,关于无产阶级历史使命的原理。第二,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原理。第三,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的原理。第四,关于无产阶级政党的原理。第五,关于无产阶级政党的站略策略原则。由此可见,《宣言》全面地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宣告了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5、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伟大意义

《宣言》是一部划时代的著作,它所阐述的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为工人阶级的解放树立了一面旗帜。100多年来的实践证明,这些原理是颠扑不破的真理,他的诞生,推翻了历史上传统的“剥削有理、压迫有理”的传统观念,为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解放事业,指明了光明的前途和道路。

四、论述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实践发展过程

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之一。列宁关于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的学说,揭示了马克思主义内在的逻辑关系,就是马克思主义是以辩证唯物主义哲学为指导,研究了政治经济学,即研究了资本主义经济运动的规律,最后得出了科学社会主义这个理论结论。科学社会主义的学说是马克思主义的整个科学研究的理论终结。正是在此意义上,“无产阶级的思想体系——科学社会主义学说,也就是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发展,就是在创造性地运用过程中,不断丰富的。列宁、斯大林、邓小平、毛泽东都为此做出了重要贡献

1.列宁把马克思主义同俄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创立了马克思主义的帝国主义理论。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制定了关于建立新型无产阶级政党的学说。他总结了苏维埃俄国的实践经验,提出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原则和指导思想。列宁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使马克思主义进到一个新阶段——列宁主义阶段。

2.斯大林关于社会主义的思想和理论中,既有坚持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的内容和发展科学社会主义的贡献,又有教条主义式地照搬科学社会主义的东西,以及扭曲科学社会主义的地方。斯大林提出一国建成社会主义的理论,对于苏联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斯大林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无产阶级专政理论,基本上建立了社会主义的政治制度。但他忽视了无产阶级专政对人民来说就是社会主义民主,忽视了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犯了肃反扩大化的严重错误。

3.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把中国长期革命和建设实践中的一系列独创性的丰富经验进行理论概括而形成的适合中国实际情况的科学理论体系,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与建设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

4.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共第二代领导集体,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在总结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邓小平尊重实践,尊重群众,时刻关注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和愿望,善于概括群众的经验和创造,把握时代发展的脉搏和契机,成为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代表大会确定以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作为中共全党的指导思想 。随着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毛泽东思想的理论体系进一步发展。

五、论科学社会主义在马克思主义中的地位

一个政党、一个国家总要有一种思想作为指导,用以规定政党和国家的性质,用以指明政党的奋斗目标和国家的发展方向。马克思主义是各国共产主义政党和各个社会主义国家的指导思想。

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关于无产阶级和全人类解放的科学。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这个主题,需要好多门科学为之论证、剖析和解答,共同构成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体系。为了便于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有必要把它分门别类地相对划分为若干组成部分。列宁把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作为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

马克思、恩格斯研究无产阶级和全人类解放这个主题的起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介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那么终结则是科学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的其他组成部分最终也是为了更充分、更完满地论证科学社会主义,都是从各个方面为建设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服务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是科学社会主义必须具备的两大理论基础或理论前提,科学社会主义比之哲学和经济学是更加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是整个马克思主义的核心。可以说,马克思主义哲学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是科学社会主义必须具备的两大理论基础或理论前提;科学社会主义决定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部分,没有科学社会主义就没有马克思主义。正因为如此,所以就狭义而言,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三大组成部分之一,就广义而言,可以说科学社会主义就是马克思主义。

从理论对实际的指导意义来看,科学社会主义是比马克思主义哲学更直接,比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更全面地指导无产阶级和全人类解放运动的一个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这当然要包括马克思主义的三大组成部分,但我们也要明确,其中的科学社会主义比哲学更直接、比经济学更全面地指导我们党的实践活动和我们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这是因为用哲学原理具体分析我国的实际情况时还要结合甚至通过科学社会主义原理,经济学主要是指导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而科学社会主义则是从总体上全面指导社会主义建设,除经济建设外,好包括政治、文化、思想建设和对外关系。可以说,科学社会主义是指导我们党和国家实践活动的一门首要科学。

七、论述社会主义苏联模式的历史成就和弊病?

答:社会主义苏联模式的历史成就:

1)巩固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比较成功地解决了一个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在国际资本主义的重重包围之下,在帝国主义战争的不断威胁之下,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重大历史课题,在人类历史上建成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使社会主义由理论变成了现实。苏联在这一时期消灭了城市工商业资产阶级和农村富农阶级,建立了全民所有制和集体农庄所有制的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基础,增强了工农联盟和各民族人民的联盟,社会的阶级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得到了巩固,它同当时动荡不安的国际形式形成鲜明的对照。社会的稳定,国家的巩固,为开展社会注意建设提供了保障。

2)取得了卫国战争的伟大胜利。1941年-1945年间,苏联用4年时间和盟国一起共同打败了纳粹德国,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主要力量。作为这场战争的主力军,苏联卫国战争的胜利,为人类的和平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不仅如此,这个胜利的影响是巨大的,它使得社会主义苏联的威望空前增长,使得苏联以世界两大强国之一的面目出现在世界舞台上。随着红军在欧洲的推进,在东欧出现了一批新生的社会主义国家,这些国家后来组成了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所有这些,都推动了战后世界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和世界进步事业的发展。而在所有这些成就中,也都有社会注意苏联模式在当时条件下所起的积极作用。

社会主义苏联模式的弊病:

片面强调公有化发展,阻碍了生产力发展。

片面强调优先发展重工业战略,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限制、窒息了社会主义经济的活力。

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和文化管理体制,不利于社会主意民主法制的建设。

苏联社会主义模式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做为样板推广到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之后,阻碍了这些国家对适合本国发展的社会主义模式的探索

八、论述邓小平理论对社会主义的重要贡献.

答:邓小平理论是我们党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治国安邦的法宝。邓小平最伟大的历史贡献,在于他第一次系统地初步回答了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创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使社会主义在中国焕发了勃勃生机,将人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

1)邓小平理论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新的实践基础上继承前人又突破常规,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邓小平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从1978年冲破两个凡是的禁锢,1992年发表南方讲话,到提出三个有利于的标准,为我们党制定了一条正确的思想路线,指导和推动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而且实现了理论的创新,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的新发展。

2)邓小平理论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基本成果,抓住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引下,我们拨乱反正,全面改革,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封闭半封闭到改革开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实现了历史性转变。

3)邓小平理论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界观察世界,对当今时代和总体国际形势,对世界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成败,发展中国家谋求发展的得失,发达国家发展的态势和矛盾,进行正确分析,作出了新的判断。

4)邓小平理论形成了新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它第一次比较系统的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步骤、党的领导和依靠力量以及祖国统一等一系列基本问题,指导我们党制定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实践证明,邓小平理论是指导中国人民在改革开放中胜利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正确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是科学社会主义中国化的第二理论形态。

九、论述社会主义苏联模式失败的根本原因及其历史教训.

答:苏联东欧的巨变,给各国共产党人和世界人民留下许多值得深思的教训。我们应该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分析苏联东欧的巨变,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1 社会主义苏联模式失败的三个根本原因。

1)原由苏联迷失积弊太深,(2 戈尔巴乔夫错误的改革路线,(3)西方从外部推行和平演变战略

2、苏联模式的弊端总括起来说,主要有三个方面,表现为社会长期存在三个矛盾。

1)过左的急于求成的路线使社会关系超前于生产力水平,过早建立的僵化的社会主义公有制难以持久地促进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尽快发展。超前,讲话的生产关系同相对落后的生产力的矛盾,使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难以更快的提高

2)过度集权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对外关系的体制同社会主义要求尽快发展社会主义民主与自由的矛盾。这个矛盾极大的限制了广大人民的民主与自由,损害了人民的利益,越来越引起广大人民群众的不满。 

3)党政军僚特权集团与人民大众的矛盾雪上加霜,更引起广大人民群众的不满。

由上述可见,苏联模式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苏联东欧各国共产党主要领导人长期背离科学社会主义。

3 社会主义苏联模式失败的历史教训。

 社会注意苏联模式的 失败,是20世纪末震撼世界的最重大的事件,是十月革命胜利以来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遭受的最严重挫折。根据以上对社会主义苏联模式失败的三个根本原因的分析,我们认为,社会主义国家在建设和改革中必须从中汲取以下主要历史教训。

1)要警惕右的,但主要是纠正的错误。

社会主义苏联模式的主要弊病,是的教条主义与封建专制主义残余相结合所形成的理论观念,具体体制和方针政策。如果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中,长期不能克服的错误(如指令性计划经济,过度集权,以党代政,党政不分等)。很容易滋生有的东西,造成后右合葬社会主义。

2)改革必须坚持并发展科学社会主义

苏联东欧国家的一个惨痛教训就是它们的改革选择了错误的方向。他们的改革不是为了坚持和改善共产党的领导,而是取消,否定共产党的领导,它们的改革不是为了完善社会主义,而是放弃了社会主义,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我们认为。改革要把握正确的方向,最基本之点就是要在理论上坚持并发展科学社会主义。

十、论述当今社会主义国家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新发展

1、中国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新发展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科学社会主义在当今时代的发展。邓小平理论正是根据这种形势,确定我们党的路线和国际战略,要求我们用新的观点来认识、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强调只有这样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墨守成规只能导致落后甚至失败。这是邓小平理论鲜明的时代精神。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创立以来的历史证明,它的理论是正确的,社会主义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同时,它又不是一成不变的教条。它在指导实践的过程中,又要接受实践的检验,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扩展、不断深化、不断丰富、不断完善。邓小平理论,就是科学社会主义在当代中国的新发展。 邓小平在领导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立足于中国和世界的实际与时代特征,科学总结国内外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创造性地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创立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在当代的发展作出了重大新贡献。

2、越南、老挝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新发展

越南正在摆脱计划经济,逐步向市场经济转变,经济对外开放程度不断提高。从计划经济逐步走向市场经济,建设符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定向的市场经济。越南借鉴中国经济建设经验,实行革新开放,却没有全盘照搬和模仿中国市场经济改革的模式,他在学习中国改革开放经验的同时,也吸收了西方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经验。

3、朝鲜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新发展

朝鲜近20年来,经济体系长期游离于国际贸易体系之外,实行一切以军事为重的先军政治,国家的经济体制仍是计划经济占统治地位,朝鲜正在探索朝鲜式社会主义道路,是在结合自己国情学习国外经验,而不是囫囵吞枣式地照搬某种模式。例如朝鲜开城工业园区的设立,以吸引韩国中小企业为主以制造业为中心的合作项目,兼从事商贸、金融和旅游业。园区内是市场经济运营模式,与朝鲜国内的计划经济体制互不干涉,这明显是朝鲜式社会主义的新尝试。

4、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新发展

古巴在古巴共产党领导下,古巴人民不畏强暴,经受住了美国封锁和制裁的考验,也经受住了苏东剧变的严峻考验,在探索建设符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方面取得巨大进展,在美国的鼻子底下走出了一条独特的社会主义道路. 古巴正在积极摆脱钝的苏联经济模式,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打破平均主义符合古巴国情的社会主义发展模式。

十一、论从当前的世界金融危机出发,阐述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历史命运。

1、当前的世界金融危机的简述

发轫于2007年上半年的美国次贷危机已从2008年开始,蔓延成一场波及全球、破坏力惊人的金融危机。危机不仅造成发达国家自二战以来最严重的金融业萧条,也极大地影响到实体经济的发展。引起西方经济走向萧条的真正原因不是次贷危机引起金融危机、金融危机引起经济危机;恰恰相反,是资本主义经济方式的剩余价值追求导致的经济危机必然性引起了次贷危机和金融危机。仅从目前来看,危机已至少造成了三点深刻影响。 首先,从对市场的冲击来看,危机深刻地改变了发达国家的金融市场竞争格局。其次,从危机的扩展来看,危机不仅对欧美发达市场的冲击大大超出预期,同时也对发展中国家造成严重影响。再次,从对未来发展的影响力看,危机沉重打击了不断攀高的杠杆投资倾向,必将深刻影响全球金融业未来发展路径。

2、马克思主义关于资本主义历史命运的理论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自然与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是关于被剥削被压迫阶级革命的科学,是关于社会主义在一切国家胜利的科学,是关于共产主义建设的科学。马克思主义的核心问题是从资本主义的剥削、压迫中解放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用无产阶级解放来带动实现全人类解放,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只有资本主义灭亡了,社会主义胜利了,无产阶级才能得到彻底解放,资本主义必然被社会主义代替。

3、当前的世界金融危机对马克思主义关于资本主义历史命运理论的印证

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反映在阶级关系上,则表现为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在经济上的集中表现。经济全球化是资本向全球扩张的结果,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所固有的矛盾又对经济全球化进程起着阻碍和破坏作用。资本主义制度至今仍有其一定的生命力,主要源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自身的不断变革,但这种变革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固有矛盾;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主导的经济全球化又使这些矛盾在世界范围扩展开来。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不可克服的基本矛盾导致的贫富两极分化、阶级对抗和频繁的经济危机,也随着经济全球化在世界范围扩展开来。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愈具有世界性,经济危机造成的危害就愈广泛、愈严重。一方面,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自发力量不可遏止地推动着经济全球化进程;另一方面,无论是贫富分化、阶级对抗还是经济危机、世界大战,又都是逆经济全球化进程而动的,从而对这一进程起着阻碍、破坏的作用。这深刻地反映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局限性。因此,资本主义绝不可能把人类引向大同世界,经济全球化发展的结果必将为社会主义在世界范围取代资本主义准备日益成熟的社会历史条件。

当今世界包括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一切具有进步意义的发展变化,都有利于社会主义的成长和共产主义的实现。经济全球化既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又为生产力的更大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前景,必将为社会主义在世界范围取代资本主义准备日益成熟的社会历史条件。在发达国家,科学技术和生产力的每一次飞跃,都在为社会进步创造更为充分的物质基础;社会化大生产组织方式的日益发展与完善,将为扬弃资本主义私有制准备日益完备的条件;工人阶级生活状况、劳动条件、社会地位的改善和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将使工人阶级成为更加理性和逐步觉悟的社会力量,从而最终作出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历史性抉择。

十二、试述我国对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发展。

我国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新发展表现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

1 毛泽东思想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新发展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党的许多领导人对它的形成和发展都做出了重要贡献,毛泽东在丰富和发展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方面作了突出贡献,坚持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毛泽东历来反对教条主义地对待马克思主义,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在实践中开辟认识真理、发展马克思主义、推进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道路。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新发展

1)邓小平理论对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新发展

邓小平同志根据当代中国的实际和时代的要求,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首要的理论问题,提出了关于社会主义的本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等一系列具有开创性意义的新思想新观点,把对科学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新的科学水平。邓小平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新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第一,开辟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道路。 第二,创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第三,科学揭示了社会主义本质并明确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第四,明确指出了社会主义的社会基本矛盾是落后的社会生产力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的矛盾。第五,创立了科学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新发展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则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对于社会主义本质和发展道路问题的进一步的理论与实践创新。(一)正确认识我国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一切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出发。(二)指出社会主义社会是全面发展进步的社会,制定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纲领。(三)把增进人民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3)科学发展观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新发展

科学发展观,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在当代中国社会的新发展,是当代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社会主义实践的新创举、新突破和新贡献。科学发展观以什么是发展、为什么发展、怎样发展和如何科学地评价发展等系统性的理论说明和论证,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增添了极为重要的内容,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了社会主义理论的体系结构,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实践提供了科学指针。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深刻总结改革开放以来的成功经验,针对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着眼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而提出的,内涵丰富,立意深远,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深化了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认识。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f4db8092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f60e4ed.html

《科学社会主义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