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下文言文对比阅读及答案

发布时间:2020-05-10 12:18:06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八年级(下)文言文对比阅读

1、《桃花源记》对比阅读

【甲】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成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

【乙】水益涩,曳舟不得进,陆行六七里,止药师寺。寺负紫芝山,僧多读书,不类城府。

越信宿,遂缘小溪,益出山左,涉溪水,四山回环,遥望白蛇蜿蜒下赴大壑,盖涧

水耳。桑畦麦陇,高下联络,田家隐翳竹树,樵童牧竖相征逐,真行画图中!欲问地

所历名,则舆夫朴野,不深解吴语,或强然诺,或不应所问,率十问仅得二三。

越二岭,首有亭当道,髹书“雪窦山”字。

(节选自邓牧《雪窦游志》)

注:①涩:不通畅。②曳:拖,拉。③白蛇:像白蛇一样,喻指清澈而细长的水流。④陇:通“垄”。⑤牧竖:牧童。⑥髹(xiū)书:用赤黑色的漆写。

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

①便还家: ②欲其林:

③遂小溪: 不应所问: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2)遥望白蛇蜿蜒下赴大壑,盖涧水耳。

3. 根据【甲】【乙】两文的内容,分条概括雪窦与桃花源的相似之处。

二、《小石潭记》对比阅读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安溪县治之西一里许,有庵曰“凤池”,枕山临溪,形胜佳绝。自宋以来,缁流①据之。绍兴中,我晦庵朱夫子②,来簿同安③,时以按事④留县三日,极爱县之泉石奇峭,谓绝类建剑间⑤山水佳处,往往发泄于吟咏之间,尝于庵题句,有云“心外无法,满目青山,通玄峰顶⑥,不是人间。”由此观之则公之精神盖与安溪之山水相为流峙⑦;而其过化⑧之迹,所以使吾人之景仰者,至今犹昨也。(节选自邹鲁《改建朱文公书院记》)

【注释】①缁流zī liú:僧徒。②晦庵朱夫子:指宋朝著名的理学家朱熹。③来簿同安:来同安当主簿。④按事:查察有关案件。⑤建剑间:(闽北)建州、南剑州之间。建州,相当于今建阳,是朱熹少年寓居所在。⑥通玄峰顶:指今天的凤冠山顶。⑦流峙:在句中的大意是,巧妙而接近天然的搭配,自然和谐。⑧过化:指朱熹在游学宣讲其理学思想的过程中,对所到之处的民众所作的教化。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斗: (2)以其境过清 以:

(3)安溪县治之西一里许 许: (4)尝于庵题句 尝:

2.下列对文划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由此/观之则公之精神/盖与安溪之山水相为流峙

B.由此观之/则公之精神/盖与安溪之山水相为流峙

C.由此观之/则公之精神盖/与安溪之山水相为流峙

D.由此观之则/公之精神盖与安溪之山水/相为流峙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2)极爱县之泉石奇峭。

9. 【甲】【乙】两段文字都表现了人物游山玩水的情思。但【甲】文先“乐”后“忧”继而“去”,【乙】文则是“极爱”。请结合【甲】文背景与【乙】段内容,请简述柳宗元和朱熹产生不同情感的原因。

三、《核舟记》对比阅读。

【甲】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魏学洢《核舟记》节选) 

【乙】成化间,一乐工能刻木为舟。大可二寸,篷、桅、橹、舵咸具。二人对酌于中,壶觞①饾饤②满案,一人挽篷索,一人握橹,一人运舵,皆有机能动,置在水中,能随风而行,略无欹③侧。一舟必需白金一两,好事者竞趋焉。            (周辉《刻木巧匠》) 

注释:①壶觞:酒器。   ②饾饤:dòu dìnɡ,供陈设的食品。   ③欹:qī,斜。

 1.解释下列加点词。

(1)其两膝相                   (2)神情与苏、黄不 

(3)篷桅橹舵             (5)欹侧(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两个句子的意思。

 (1)左臂挂念珠倚之 —— 珠可历历数也 

(2) 一舟必需白金一两,好事者竞趋焉。

4. 两文在表现雕刻家精湛技艺时写法上有何不同?从技艺的角度比较,你觉得是木舟精巧,还是核舟精巧?说说你的理由。

四、《北冥有鱼》对比阅读。

【甲】 北冥有鱼, 其名为鲲。 鲲之大, 不知其几千里也。 化而为鸟, 其名为鹏。 鹏之背, 不知其几千里也, 怒而飞, 其翼若垂天之云。 是鸟也, 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南冥者, 天池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 《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 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 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乙】 穷发之北, 有冥海者, 天池也。 有鱼焉, 其广数千里, 未有知其修者, 其名为鲲。 有鸟焉, 其名为鹏, 背若泰山, 翼若垂天之云, 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 绝云气, 负青天, 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斥鴳②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也?”此小大之辩也。

注释:①穷发:指不毛之地。   ②斥鴳:chì yàn 一种小鸟,飞不到一尺高。

1.解释下列加点词。

而飞( 以六月息者也(

③未有知其者( 适南冥也(

2.把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是鸟也, 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⑵此小大之辩也。

3.结合文段简要分析鹏和斥鴳的形象。

5、《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阅读。

【甲】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乙】钓鱼记

予尝步自横溪,有二叟分石而钓,其甲得鱼至多且易取,乙竟日亡所获也,乃投竿问甲曰:“食饵同,钓之水亦同,何得失之异耶?”甲曰:“吾方下钓时,但知有我而不知有鱼,目不瞬,神不变,鱼忘其为我,故易取也。子意①乎鱼目乎鱼神变则鱼逝矣奚②其获?”乙如其教,连取数鱼。予叹曰:“旨哉!意成乎道也。”

(选自宋代林昉《田间书·杂言》)

【注】 ①意:意愿,愿望。②奚:怎么,哪里。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子非鱼也 固: (2)请其本 循:

(3)乙日亡所获也 竟: (4)乙其教 如:

2.下列对文划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子意乎/鱼目乎/鱼神变则鱼逝矣/奚其获?

B.子意乎/鱼目乎鱼/神变则鱼/逝矣奚其获?

C.子意乎鱼/目乎鱼神/变则鱼/逝矣奚其获?

D.子意乎鱼/目乎鱼/神变则鱼逝矣/奚其获?

3.请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2)食饵同,钓之水亦同,何得失之异耶?

4.下面对《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有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写了一场轻松风趣的对话,惠子力辩,拘泥于事物的真实性;庄子巧辩,超然于物事之外。

B.庄子认为“出游从容”的鱼很快乐,这其实只是一种主观看法,是他愉悦心境的投射与外化。

C.惠子认为水中的游鱼并不快乐,所以当庄子说出自己的看法时,他立即给予了反驳。

D.庄子的形象在简洁的对话中得以体现,他机敏、诙谐、富有情趣。

5.下面对《钓鱼记》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篇文章运用对比手法,生动地写出了甲乙两老汉“钓同而得失异”的情形。

B.甲老汉之所以屡有收获,产要得益于他冷静沉着,不浮躁,不急于求成。

C.作者认为“意成乎道”,意思是说要实现愿望必须掌握一定的规律和方法。

D.故事说明了在客观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专注于目标和结果的人往往容易获得成功。

6、《虽有嘉肴》对比阅读。

(一)【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选自《礼记·学记》)

【乙】孔子学琴于师襄子,十日不进①。师襄子曰:“可以益矣。”孔子曰:“丘已习其曲矣,未得其数也。”有间,曰:“已习其数,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志也。”有间,曰:“已习其志,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为人也。”有间,曰:“有所穆然深思焉,有所怡然高望而远志焉。”曰:“丘得其为人,黑而长,眼如远视,如王天下,非文王其谁能为此也!”师襄子辟席再拜,曰:“师盖云《文王操》③也。”

(选自《史记》有删改)

【注】①进:继续学(新内容)。②为人:作曲的人。《文王操》:周文王谱写的琴曲名。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不知其也( ) (2)然后能自也( )

(3)可以矣 ( ) (4)如天下( )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故曰:教学相长也。

⑵丘已习其曲矣,未得其数也。

3.选出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甲乙两文都是关于学习的,甲文谈了“教学相长”的观点,乙文讲述了孔子拜师学琴的故事。

B.《礼记》,儒家经典之一。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的选集,相传为西汉戴圣编撰。

C.乙文中孔子学琴经历了熟悉曲子,掌握技法、领会志向(主旨)、融入曲子(理解作者)的过程。

D.乙文孔子一直不换新内容,是因为他认为《文王操》是最容易学的曲子。

4.孔子学琴的故事印证了“学然后知不足”的道理,请结合乙文具体分析。

(2)【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选自《礼记·学记》)

【乙】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①,輮②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③,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④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节选自荀子《劝学》)

【注释】①中(zhòng)绳: 合乎拉直的墨线 ②輮(róu):通“煣”,用火烤使木条弯曲③暴:通“曝”,晒干。④参:通“叁”,多次。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⑴不知其也( )⑵教然后知

⑶学不可以 )⑷木受绳则直(

2 翻译下列句子

⑴《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⑵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3.甲文运用了类比的写作手法,引出了阐述的论点 ;乙文则开头就提出了论点“学不可以已”,主要运用的论证方法是

4.请联系学习生活,谈谈你读了这两篇短文后的感受。

7、《大道之行也》对比阅读

[甲]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选自《礼记•礼运》)

[乙] 唐玄宗以韩休为门下侍郎①,同平章事②。休为人峭直,不干荣利。及为相,甚允③时望。上或宫中宴乐,及后苑游猎,小有过差,辄谓左右曰:“韩休知否?”言终,谏疏已至。上常临镜,默默不乐。左右曰:“韩休为相,陛下殊瘦,何不逐之?”上叹曰:“吾貌虽瘦,天下必肥。吾用韩休,为社稷耳,非为身也。” (选自《涉史随笔》)

[注] ①门下侍郎:官职名,为皇帝近侍。②同平章事:即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与中书、门下协商处理政务之意。③允:符合。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1) 不独其亲________ (2) 货其弃于地也________ ____

(3) 为相__________ (4) 陛下瘦____ __

2.翻译下列句子。

(1)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2)吾用韩休,为社稷耳,非为身也。

3.实现大同社会是每个人的愿望。请你结合甲、乙两文的内容,谈谈如何才能实现大同社会。

4.结合文中内容说说乙文的唐玄宗是一个怎样的皇帝?

八、《马说》对比阅读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韩愈《马说》)

【乙】骥①不称②其力,称其德也。臣有二马,故常奇之。日啖刍豆数斗,饮泉一斛③,然非精洁宁则饿死不受,介胄④而驰,其初若不甚疾。比行百余里,始振鬣长鸣,奋迅示骏,自午至酉⑤,犹可二百里;褫⑥鞍甲而不息、不汗,若无事然。此其为马,受大⑦而不苟取,力裕⑧而不求逞,致远之材也。 (岳飞《论马》)

  【注释】①骥(jì):良马。②称:衡量。③斛(hú):量器名,也是容量单位,十斗为一斛。④介胄:披上战甲。⑤酉:酉时,指傍晚。⑥褫(chǐ):解除,解下。⑦受大:指饮食量大。⑧力裕:力量充沛。

1.用“/”划分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两处)。

饿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⑴故常之(    行百余里(    )

求其能千里也(    ) ⑷一食尽粟一石(    )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⑵ 介胄而驰,其初若不甚疾。

4. 在甲乙两文中,都提到了好马在日常生活中异于常马的一个共同特点,根据这个特点请把原文的句子找出来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共同特点:     

甲文句子:                          

乙文句子:

5.甲乙两段文字表面谈马,实则议论如何对待人才。它们都阐述了一个怎样的共同道理?伯乐与千里马在推动社会发展方面谁更重要?请谈谈你的看法,并举历史或当今社会的事例来证明自己的观点。

参考答案:

一、1、同“邀”,邀请。 尽,走到...尽头。 沿着,顺着。 有的

2. (村人)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不要)说魏朝和晋朝。

(2)远望,如同一条白蛇蜿蜒向下奔流到山谷中的,大概是山涧中的水流罢了。

3.①山阻水隔,很难进入。 ②自然环境优美,有桑有竹,田同风光如画。 ③人们生活安宁和乐。 ④基本与世隔绝,民风淳朴。(意思对即可。每点1分,共4分)

【乙文译文】水更浅,行船不通畅,人拉着船也不能进入。在陆地上行走六七里路,便在药师寺停下了。药师寺背靠着紫芝山,僧人大多喜欢读书,不像出入于城市官府里的(僧人)。

过了两夜,我就沿着小溪,从山的东侧出来。淌过溪水,这里四面被大山环绕。远望,如同一条白蛇蜿蜒向下奔流到山谷中的,大概就是山涧中的水流罢了。桑田麦垄, 上下连接,农家隐藏在竹树之间,砍柴和放牧的孩子互相追逐嬉戏,真的如同在图画里行走一般。想要问问这里所经历的名称,可是轿夫质朴土气,不大懂得吴地的方言,有的勉强回答,有的答非所问,大致问十句才能够懂得两三句。

翻过两道山岭,起初有一座亭子面对着道路,亭子上面用赤黑色的漆写着“雪窦山”三个字。

二、1(1)像北斗星一样 (2)因为 (3)表约数,左右,上下

(4)曾经

2.B

3.(1)(潭中的鱼儿)忽然向远处游去,消失不见。(它们)来来往往,轻快敏捷。

(2)(朱文公)非常喜爱安溪县里清泉山石的奇特峭拔。

(省略之主语“潭中的鱼儿”“朱文公”等未补写出,各扣0.5分)

3.(5分)甲文,柳宗元借探山访水排解被贬的愤懑,在游记的字里行间抒发自己的不幸遭遇。(2分)

乙文,①安溪的“泉石奇峭”与生、养朱熹的故土胜景极像(“绝类建剑间山水佳处”),这让他对安溪的山水情有独钟。

②安溪“满目青山”“枕山临溪,形胜佳绝”“不是人间”的美景吸引了朱熹。

③能让人超脱世俗的安溪山水之美(“不是人间”), 能与朱熹的思想交融,让他钟爱有加。(“公之精神盖与安溪之山水相为流峙”)

(【乙】写出一点即给2分。语言表达1分。意对即可给分。)

三、

1(1)靠近 (2)类似 (3)全,都 (4)一点也不

19. (1)左手臂挂着一串念珠靠在左膝上——念珠可以清清楚楚数出来。

(2)一个(这样的)船必须要一两白金,喜欢这个(船)的人竞相争着买木舟。 

3(1)《核舟记》是对核舟的正面描写且描写详细、生动、可感;《刻木巧匠》既有正面描写,又有侧面描写,但描写较概括、简略。

(2)(2)开放性试题。如果认为核舟精巧,理由如下:桃核体积小,所刻事物繁多,刻物情态毕备。(只答到1个理由要扣1)

(3)如认为木舟精巧,可抓住木料体积较小,所刻事物较多,且活动自如。(如没谈到“活动自如”则不得分。)

四、

1、用力鼓动翅膀 离开 长。 将要。

2、1)这只鹏鸟,海水运动时将要迁徙到南海去。

2)这就是小与大的区别啊。

3、“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其翼若垂天之云”等表明鹏硕大无比的外形特点,“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等表明鹏力大无穷、志存高远且善用凭借等特点。

斥鴳认为“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就是“飞之至”,表明它不可能理解大鹏展翅高飞的理想境界,足见其目光短浅、才疏志微。

五、

1. 本来。 追溯。 从始至终,全。 按照。

2. D

3. (1) 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你本来也不是鱼,你不知道鱼快乐是(可以)确定的!

(3)我们钓鱼用的鱼饵相同,水也是相同的,为什么得到与失去的情况有差异呢?

4、C 5、D

六(一)、1.味美。 勉励。 增加。 称王。

2⑴所以说: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的。

⑵我已经熟悉了这首曲子,(但是)还没有掌握它的(弹奏)技法(技巧)。

3.D(他并没有认为《文王操》是最容易学的曲子,而是不愿在学习上浅尝辄止)

4.示例:孔子学习了十天,熟悉曲子后,发现自己没有掌握技法:再学习了一段时间,发现自己没有领会到曲子所表达的志向;又学习了一段时间,发现没有融入作品理解作者,于是一直学习,最后融入作品中,他真正做到了“学然后之知不足。”

六(二)、

1.⑴好处⑵困惑⑶停止⑷所以,因此

2⑴《兑命》说:“教人是学习的一半。”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⑵冰是水凝结而成的,却比水还要冷。

3.教学相长(也);比喻论证或举例论证。

七、

1(1)以……为亲。(2)厌恶 3)等到(4)特别

2(1)因此人们不只是敬爱自己的父母,不只是疼爱自己的子女。

(2)我任用韩休,是为了国家,不是为了我自己啊。

3.提示:围绕“善于纳谏,选贤与能,讲信修睦,天下为公”中的任意一点来谈即可

4、善于纳谏 胸怀天下

八、1、然 / / 饿

2、⑴对……感到好奇 ⑵等到 ⑶怎么 ⑷有时 

3.⑴想让它和普通的马一样尚且不可能(做不到)。

⑵(给它)披上战甲奔驰起来,它开始好像跑得不很快。

4.共同特点:食量大。

甲文句子:一食或尽粟一石。

乙文句子:日啖刍豆数斗,饮泉一斛。

5.要善于考察人才,发现人才,选拔人才。

示例1:我认为伯乐更重要。社会上的人才很多,但一开始却总是不为人所知。如果没有“伯乐”去考察发现他们,他们又如何有机会去施展自己的才能,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比如周文王从渭水河边发现任用了姜子牙,从而帮助自己兴周灭纣。

示例2:我认为千里马更重要。“酒香不怕巷子深”“是金子总是会发光”,如果没有人才,空有伯乐也没用。正是有了千千万万的“千里马”,在各个方面发挥自己的才能,才促进了社会的进步。比如“毛遂自荐”,一开始并没有人发现他的才能,但真是因为他相信自己的实力,也有真有那些本事,才让他一举成名。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f4dc6817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0869352.html

《八下文言文对比阅读及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