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读《人间失格》有感2000字最新

发布时间:2020-12-07 13:14:04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太宰治作为文学家活跃于日本文坛,只有从1933年到1948年的短短十五年。他的文学创作通常分为前期、中期和后期,分别与日本左翼运动遭到镇压的战前时期、第二次世界大战和战后的迷惘时代相对应。前期的作品多表现为颓废叛逆,中期的作品则体现出了再生的精神,后期的作品在充分表达出了毁灭意识与永不妥协的思想。

  在《人间失格》发表的同年,太宰治第五次自杀身亡。小说中叶藏的一生隐藏着作者太宰治相似的人生经历和思想。大家都知道日本作家的自杀率较高,我不知道是作者太宰治太喜欢文学,把自己融入到作品当中,还是因为《人间失格》这本书就是为了发泄太宰治一生恍恍惚惚的精神世界。带着疑问我读完了整本书,从太宰治对叶藏的性格、思想的细微刻画,真实揭露了作为一个有理想的人,不管是喜欢画画的叶藏,还是热爱文学的太宰治,他们对艺术的追求达到了狂热和偏执。

  在叶藏的一生中,他喜欢画画,他们的世界本应纯粹、简单。但身边的人和他却不是同一个世界的。不管是小时候身边具有两面性的“佣人们”,还是之后每每遇见的“堀木”,从没有把叶藏当作过朋友,只是不断的借钱,不断的利用他,在良子遭受“侵犯”的时候,眼睁睁看着,没有阻止。以及那个“比目鱼”,变脸比翻书还快,从未真心站在叶藏的立场上,为他考虑,哪怕只是在叶藏选择自杀未成功后,念及一点旧情,为叶藏指出一条切实可行的道路,叶藏的人生都不会如此一直堕落下去。性格和命运造就了叶藏的一生总是和酒、女人纠缠在了一起。

  在人生的竞技场上,谁不曾灰心、失意过,工作阻力、家庭压力、人际关系,不断发出对人忍耐力的挑战。就像在北上广深里的奋斗一族,当加班加到疲惫不堪,看不到前方的目标,想不起来最初的梦想,有没有那么一刻,想想放弃就算了;当任务艰巨、领导指责,连自己都怀疑自己,找不到存在的价值,有没有那么一瞬间,想卸下身上的重担,一走了之;当又到了交房租的日子,各种账单接踵而来,有没有那么一下下,想要逃离这个城市,回到熟悉、舒适的家乡。

  只不过大多数人在失意来临时,很快会被身边爱的人唤醒,温暖他们冰冷的心,带领他们走出困境,面向光明。

  但是在叶藏的一生,没有一个有足够能量的人,给他关爱,为他指引。

  这部作品它并不是像表面文字那样颓废、悲观。它是有力量的,太宰治真正将自己的生活和叶藏的经历紧紧相融,很难分出彼此。这很真实,因为直面生活才有真实的故事,真实的人性,真实的创作。无论我们再如何武装自己,内心都有脆弱的一面,把脆弱敢于展露在众人面前,是身为作家的太宰治不同于常人之处。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死亡对他来说是一种追求,一种归宿,一个直面灵魂的方式。

  面对现实,他从未抗争过,但在他的内心,却从未妥协过。

  “我质问神灵:难道不反抗也是罪过吗?”

  “我质问神灵:难道不反抗也是罪过吗?”

  “我质问神灵:难道不反抗也是罪过吗?”

  太宰治的质问直击灵魂。一口气将他的《人间失格》读完。我突然想到:这人间的痛苦,是否都随太宰治投水自尽的那一刻消失殆尽了呢?于是抬头望天,那孤独的山河依旧孤独,那缓缓坠落的夕阳也并未因此加快脚步,一切依旧。一切依旧。就像个完美的跳水运动员,在十米的跳板上优美地奔向水底,只溅起些许的水花,过后便平静下来,一切依旧。一切依旧。

  不反抗是罪过吗?

  埃里希·弗洛姆说:“所谓精神病症患者,可以被视为在争夺自我的战斗中不准备彻底投降的人。”主人公叶藏最后便被认作是一个精神病症患者,亦或说是太宰治本人。叶藏掰着手指头过日子,太宰治也掰着手指头数着日子。叶藏的“丑角精神”是他在人世间最好的伪装。“这世上真的有不说谎的人吗?如果有的话,那个人肯定是个永远的失败者。”

  太宰治在《东京八景》中有段话很形象地表明了叶藏或其本人无赖者的七宗罪:“我是无知骄傲的无赖汉,也是白痴下等狡猾的好色男,伪装天才的欺诈师,过着奢华的生活,一缺钱就扬言自杀,惊吓乡下的亲人。像猫狗一样虐待贤淑的妻子,最后将她赶出。”这是主人公叶藏对待生活的态度和方式。当这个社会再没有值得留恋的时候,他便走向了一种更极端的妥协方式——自杀。一口气将这个故事读完,我深深地倒吸了一口气,仿佛听见叶藏在内心深处的呻吟:我无能为力,我不再反抗,我错了吗?

  豆瓣上有段很精彩的评论:“我装作老成,人人就传言我老成。我假装是个懒汉,人人就谣传我是懒惰虫。我假装不会写小说,人们就谣传我不会写。我伪装成骗子,人们就说我是个骗子。我充阔,人人以为我是个阔佬。我故作冷淡,人人说我是个无情的家伙。然而,当我真的痛苦万分,不由得呻吟时,人人却认为我在无病呻吟。”与太宰治不同,加缪在《局外人》中塑造了一个积极反抗的人物形象,面对生活的抛弃,主人公默索尔表现出——你反抗啊!别逃避!你反抗啊!却不料结局却是“我只期盼行刑的那一天能聚集许多观众,用充满厌恶和憎恨的喊叫声送我最后一程。”太悲哀!如果妥协和反抗都无法撼动这个丑恶的社会,那么面对生活的方式又何来错误一说?

  假如不反抗是罪过,那么那些对于生命与生活都有着更高的领悟力的人,仿佛就能感知到周遭的五光十色。这样的纤细敏感,虽能体验更多层次的美好,但这种能力的背面是,他们必将承受着敏感带来的十倍百倍的痛苦,且无人诉说。而在那些立于洪流之上观百川沧海的人眼里,在那些看见过太多的丑恶而心觉麻木的人心中,每一条小溪流的喧闹是不是显得愚蠢而徒劳。那些更加敏感聪明、善于体察人心的人,是不是在演戏的时候,感到的不仅是戏弄的快乐,也有一种悲凉和自怜?社会总要求我们做出选择,坚持所谓“正确”的方向,叶藏及太宰治选择的方式或许太过极端,但在生活重压下稍微喘一口气,从来都不是罪恶的定义,这个社会的一切,也从来不是正确、正义的代名词——

  我仿佛听见鲁迅先生借狂人之口发自内心的呐喊:从来如此,便对么?

  从来如此,便对么?

  从来如此,便对么?

  叶藏的一生:毒品、酗酒、妓女、失真、友情、爱情……一切都尝试过却仍不快乐。勇敢又辛酸、自由又堕落。以至于“胆小鬼连幸福都会惧怕!棉花都能让他们受伤!我说不定会被幸福所伤。”从来如此的并不一定是对的,就像这个社会所给予我们的权力和义务;但也总不至于走向另一个极端,使得一时的幸福都能伤害自己,总会有第三条道路通向光明。我是否能不直接去对抗官场,也不为那五斗米而折腰,去悠然走向那南山?我是否能像柴静那般心怀大义却难以抵抗社会的压力时,用所见所行的每一步记录下《看见》?;我是否能在无力对抗的时候选择第三条路,去探寻另一个世界的光明,或者去努力锻炼自己等到足以有能力的时候再来反抗?

  此心光明,亦复何言。这个社会并不总是对的,我们也并非一定要服从社会的安排。我们常说人生如戏,是说它的荒诞无知、此起彼伏;说人生如梦,是指人生的不确定性,是指它的奇妙、美好。但人生真的始终如此吗?叶藏的一生大抵这般荒谬。这是悲剧,也是最好的结局了。

  从自我本体中分离出来的“人格面具”,其存在的目的不是消弭自我求得通化,而恰是隐藏那个与众人“相异”的自我。如果个性都被社会所同化,那么何来当代社会的创新发展?如果作为新时代青年的我们只会迎合社会的需求而消弭自我,那么未来之辉煌将去往何处?

  是啊,每个人对于社会都会有多多少少的无奈。有人选择极力反抗,有人选择妥协放弃,却只有少数人会选择他们的第三条路。《世说新语》大道至简,“我与我周旋久矣,宁作我。”坚定本心,另寻他路,亦是光明。

  我要,拥抱这山河

  “人们相互欺骗,却又不可思议地不会受到丝毫伤害,就好像没有察觉到彼此在欺骗对方似的,这种毫不遮掩、大大方方、堂而皇之的互不信任的例子,在人世间无处不在。”我们在面对曲折坎坷的人生时总被告知:生活是残酷的,坚强一点总会过去的;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诸如之类的话语。可生活是残酷的,我们总要为自己犯下的“罪”乞求世界的原谅,却不曾想过这个世界也会犯罪。到周遭的世界走一番,你会发现美好与邪恶是并存的,我们也要原谅这个世界犯下的错。越是惧怕别人的人,反而越是更加渴望亲眼看到可怕的妖怪;越是神经质、胆怯的人,越是企盼暴风雨来得更加猛烈。我们能否在大杂烩般的环境中坚定内心的想法,能否在第三条路上领略不一样的风景?在人人都臆想的那片天空之下,那座山应该是怎样的,那片海应该是怎样的都仿佛有了规律。但我愿如叶藏这般,坚持自己的道路,去好好地,拥抱我的山河。

  《圣经》道:我要向山举目。我祈求——在我的人生旅途中,能够拥有向山举目的勇气,能够免除我人生路途上的危险。要知道,真正的社会道德在我们的生活中是由“人们”所创造的,我们所遵循的“道德”往往来自远隔千里之外的陌生人。我们在网络上被陌生人所道德绑架,正如国家也被世界上人权和民主的议论包围。每个人心中的山河在社会面前就成了异类。你必须要按照社会的模样去绘画,才能创造出一幅雅俗共赏的图景,才能让山高水长。其实我们都知道,自己的那片山河永远是最美的。我要向山举目,拥有向山举目的勇气——如叶藏这般,去好好地,拥抱我的山河。

  我要,拥抱这山河。尽管它依旧饱受雨打风吹。像太宰治一般,人间并没有多数从出生便能够“适格地”活在这个世上的人,如果我们活着,那便是选择努力地活着,并且应该为之自豪。生命对同样珍视它的人会予以返偿;对从不放弃抵抗的人会永远失去。在小说的最后,酒店的老板娘说:“我们认识的阿叶……也是一个天使一样的好男人啊。”叶藏不是失去了做人的资格,而是不具备浑浑噩噩做人的资格。坚定内心的想法,极端不可取,个性也绝不可丢。如叶藏一如既往地坚持这般,去拥抱自己的山河。

  我要,拥抱这山河。尽管它已面目全非。当你在成长的曲折中哭泣时,当你在追梦路上跌倒时,当你人云亦云、随波逐流时……都带上了叶藏的影子。不反抗不是罪,丢掉勇气和初心才是。当个人与他所思所想选择带上面具逃避的时候,那么他的人生也将陪同他出演一场假戏;当整个社会与本该面对的困难和挑战背过身去的时候,那么这个时代的辉煌也会随之转过头去。于是便“人间失格”。

  我要,紧紧拥抱这山河。尽管“不反抗”也是罪过。

  最近读了好几本书,其中一本是《人间失格》,大宰治的成名之作。其实一开始看到它,是在温柔和煦的大理,当时看了几页就放下了,可能太过明媚的城市不适合这本书吧。这次看它,是在阴雨连天的成都,一个下午就读完了,竟然觉得十分舒服,致郁的文字有种治愈的力量。

  我不觉得它是一本丧丧的书,这明明是一种触不可及的温柔。

  不知道大宰治是抱着怎样的心情,写下《人间失格》,既然这么不想活着,何不潦草与世界告别?然而他只是一直醉着,在生与死的界限徘徊,用世人不通融的方式继续在世上活着,即使他眼中的这个世界是如此乏味,也会因为一件喜欢的和服留下来。

  他本就不决绝,并不想真的去死,在人间失格里,情妇毅然跳海,但是他没有真的死掉,一个心中尚且有希望的人,是不会真的赴死的。那一刻,他的心中必然有一念求生欲,便是这求生欲挽留了这个脆弱的生命。脆弱的东西,总是有一种残缺的美感,尽管登不上大雅之堂,却可以容纳在小众野生的视野里,兀自平淡的开放着。

  大宰治就如同路边野花一样,洋洋洒洒的活着,从这一宿主家,移居到另一个宿主家,即便在哪里,也带不长久,因为这世界本就是来无影、去无踪的,他本就没有固定的居所可以一直安放灵魂。

  大宰治是一个很聪明的人,聪明人往往会失去很多乐趣,看世界如同揭开魔术师幕布的障眼法,直接看到了美幻背后的真实,那令人乏味无趣的一面,早早就印刻在心里。因此他尝试着搞笑,但是心中却不觉得好笑,尽管这搞笑的虚伪也掩藏不了这世界的无趣,他还是要努力去扮演一个搞笑的角色,周围的人都看着他笑了,仿佛他是一个愚蠢的智障,他因为自己的骗术高明而快乐。

  大宰治这种讨好,并不属于真正的“讨好型人格”,因为他从未真的软弱,连那软弱,都是一层伪装的假象。他努力掩藏起来的,恰好是软弱背后的坚强。因为一个太过聪明的人,是多么无趣,而一个太过坚强的人,是多么冰冷啊,他内心渴望的温暖与爱,或许会永远绕道而行,因此必须伪装。

  假如大宰治一如寻常孩子一般成长起来,或许不会变的这么自欺欺人,但是他偏偏出生在日本大户之家,严谨的家规,刻板的制度,半点错处都不可以有的不自由,让一个小孩无法坦然面对自己的成熟,用搞笑来伪装,反而是一种对世间的温柔。

  连他自己都没有想到,这种伪装带来的好处,竟然是如此大。大家似乎都很喜欢他,人们对一个软弱的、无能的、幽默感十足的人几乎是没有抵抗力的。别人对你没有防备之心,这就意味着自由,因此女人喜欢他,他是一个多么善于讨人欢心的人,大宰治在女人那里得到了不少好处,他依靠女人而活,住在女人家里,花女人的钱花得心安理得,他渐渐失去了一个男人应该在社会上争取的价值。层楼终将误少年,自由早晚乱余生,大宰治用短短三十年的时间应征了这句话。

  他活着,就如同在与世界进行一场嘲讽游戏,只是自己终究跑不过时间。

  其实看完《人间失格》的大宰治,总想到另一个日本电影,它是一部看完一遍永远不想看第二遍的电影,那就是《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同样是讨好型人格,但是主人公松子和大宰治显然是不同的。

  他们有太多的不同,最大的不同在于大宰治并不在意自己能否得到,他对于得到和失去,看的实在太淡漠了,他从不拘泥在一个女人身上,这是一个多么无情的人,殉情的情人第二天就完全忘干净对方的名字和长相了,他既没有爱人的能力,也没有爱人的心,因此从不付出真的努力。

  既来之,则安之,你既然走了,那么我也不必留,醉醺醺继续上路了。这是大宰治。

  而松子却是一个很用力的人,她倾尽全力去讨好每一个人,因为她实在太想被爱了,她从小就扮鬼脸,因为只有这样做,父亲才会对她露出笑容。因此,松子之后遇到的每一个男人,无论她是不是真的喜欢,她都付出了,像白日焰火一样奋力燃烧光和热。可怕的是,她付出的所有努力,几乎没有得到回报,她倾注的爱,没有得到回应,哪怕是一点点温度,最后松子终于耗尽了最后一点光和热,变成了心如死灰的烟尘。

  坦白说,我很不喜欢她这样用力,松子实在太蠢了,她不如大宰治聪明、冷静、剔透,她不明白她所追求的,是多么易碎的,她更加不明白事物的两极性,你越是执着一件东西,它就越不会让你轻易得到。松子的愚蠢之处,是她自始至终,都在和自己的执念对抗,她并没有真的喜欢那个家暴她的作家,也没有喜欢莫名其妙遇见的骗子,她在机场搜寻一只船,这本就是错误的。

  但是松子不无辜吗?在最后死的那一刻,她的记忆片段像快速播放的电影一样回放,竟然狠狠一枪打中我的心口,这是一个活生生存在过的人啊(尽管只是在剧中),但是和所有普通人一样,有过糟糕的经历,也有很多美好的回忆,有自己改变不了的缺点,也有那么多闪光点,在生命消逝前一刻,都付之一炬了。

  尽管松子并不可爱,也不幸运,可是一个鲜活的生命与世界告别,却让一个观看者这么心痛,痛的仿佛自己中了一枪。生而为人,对不起。松子连遗言都写的如同大宰治,他们仿佛路边野花轻轻凋谢一样不发出任何声音,但是又美得惊心动魄。

  如果说松子是因为耗尽自己,那么大宰治是为什么呢?我想是一种无意义和无价值。他从未真的对世界感到绝望,他只是难掩对这世界乏味的厌倦。如同一个操控人偶的幕后工作人员,最后连搞笑这件事都开始觉得无聊起来。

  大宰治在成长过程中,承受着两种心理压力的折磨,一方面,他总是担心自己假装搞笑,欺骗世界的伎俩被看穿,因此同学看穿了他让他那么恐惧;另一方面,他又要忍受不被真实理解的孤独、因此,半真半假的活着,半梦半醒的活着,你无法试图叫醒一个装睡的人。

  人间失格,说到底是一本写自我的书,假如大宰治生在一个相对开明的国家,不是日本,不是一个必须要压抑本性才可以活下去的国家,哪么作者不会死。假如作者早早知道,其实自己并没有什么不同,即使这样活着,也与他人没什么两样,哪么他可能不会死。假如作者的内心不那么骄矜,不那么将自己看作特别的产物,那么他也不会死。

  但是一万个结果,只会构成一个结局,在世间边缘活着的人,离开只是时间问题。他们是这样一群不同的人,他们似乎从未抗拒死亡,相反这个词汇通往无尽的黑暗未来,带来了无可想象的幻觉,起到了抵御现实最得力的通道。

  哪怕现实中,只要一点点小小的柔情,就可以与之抗衡:

  比如:一件美丽的和服,我想要在夏天穿上。

  比如:一场期待已久的音乐会,要明年5月才会上演。

  比如:一场未来可期的真爱,挂在永远到达不了的未来里。

  其实并不想真的遇到,只是想给自己一种活下去的欲念而已。

  这些所有的,总好过没有,人要不停地为自己增加幻想,并去实现它,在一次次小确幸中,找到平淡活着的幸福。这也是人间失格最美的地方,它虽然丧,却不沉沦;它虽然哀,却不悲伤。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春花秋月,年年岁岁。

  这个故事出自俄国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奥丽佳.佩罗夫斯卡娅的《小狐狸弗朗特》。故事主要讲看林人捡到了一只可怜的小狐狸,看林人非常喜欢它,教它说话,读书、写字、拿东西┉小狐狸非常聪明,学习又认真,学到了不少本领。看林人家的两只猎狗却对它又嫉妒又生气,总是欺辱他,小狐狸不肯忍受欺凌,逃进了大森林,在大森里里他继续和人打交道,一只能说话又会念书写字的小狐狸,有时候他还助人为乐,深受森林中的动物和周围人们的喜欢,他偶尔也做恶作剧,还救过以前对他嫉恨的大猎狗。经过时间的考验,小狐狸终于得到大家的认可,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奠定了在大家心目中的地位。

  这是一只通过自己努力,走向成功的小狐狸。万物皆是一理。作为新世纪的我们也应该向小狐狸学习,努力学习各种本领,只有自身强大了,才能在未来激烈的竞争中独占鳌头。然而现实生活中是什么样子呢?很多同学在家中娇生惯养,学习上偷奸耍滑,根本没有独立生活的能力,到了年轻力壮的时候内心却还是一个小孩子。在这一方面,我们是不是应该向那些动物学习呢?让我深有感触的是狐狸清窝的习性。有一种叫赤狐的狐,它的幼崽大约一岁半就要被母狐残忍地赶出窝。有人说这是母狐出于自私。但事实并非如此,这是因为母狐要幼狐独自闯荡世界,自力更生,独立生活。就连瞎了眼的狐狸也宁可自己饿死也要清窝。狐狸竟如此智慧!虽然我们不需要像狐狸那样清窝,但也要渐渐学会独立生活,这样才能成为有出息的人。  动物的世界就是这样的,看了奥丽佳.佩罗夫斯卡娅的作品我倒觉得有时动物还真是我们的好老师,仔细想想,面对动物的种种行径,我们人类有时还真是自叹不如呢!

  今年寒假妈妈给我买了好多课外书,其中我最喜欢的就是《小狐狸弗朗特》这本书了。这篇课文主要记叙了男佣人从山里捉来一只小狐狸,老狐狸知道后,给小狐狸送食、喂奶,最后想出种种办法救小狐狸的故事.

  它的主要内容是:自从看林人带回了这只狐狸时,看林人就非常喜欢它,教它说话,读书、写字、拿东西┉小狐狸非常聪明,学习又认真,学到了不少本领。看林人家的两只猎狗却对它又嫉妒又生气,总是欺辱他,小狐狸不肯忍受欺凌,逃进了大森林,在大森里里他继续和人打交道,一只能说话又会念书写字的小狐狸,有时候他还助人为乐,深受森林中的动物和周围人们的喜欢,他偶尔也做恶作剧,还救过以前对他嫉恨的大猎狗。经过时间的考验,小狐狸终于得到大家的认可,成了看林人┉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只要我们好好学习多用功读书,做一个德才兼备的人,我们所做的事有利于社会,有利于他人,不管你曾经犯过错误或别人怎么误解了你甚至曾经名声很坏,经过不懈努力,一定会得到大家的认可和尊敬。

  在这个假期里,我读了《小狐狸弗朗特》这本书。  书中主要写了三个故事,分别为《毛驴伊什卡》、《小老虎瓦西卡》、《小狐狸弗朗特》。第一个故事主要写了主人公与毛驴伊什卡、米尔卡这间的趣事;《小老虎瓦西卡》主要写了瓦西卡的出生、趣事以及它悲惨的结局;《小狐狸弗朗特》主要写了小狐狸被守林员送给我们,之后发生了一系列的趣事,比如偷鸡、把头探进客人的口袋里偷糖吃。

  读完这本书,我深有体会,我觉得我对大自然的认识还远远不够,我从伊什卡把“我”甩下驴背,看到了伊什卡的活泼和淘气;从小老虎和“父亲”争夺公鸡中体会到了小老虎的勇气和胆略;从弗朗特把鸡蛋藏起来感受到了小狐狸的狡猾、睿智、聪明。同时我通过看这本书也了解了它们的生活习性。从书中我们可以深深的感到他们的童年是丰富多彩的,我想到我们今天的孩子住在城市里,许多的动物我们并不曾亲眼观察,更没有机会亲近,许多的知识来源于书本的描绘,我们也特别渴望自己能与这些小动物们亲密接触,这是我们城市孩子十分向往的生活,这些小动物的某些品质是我们身上不曾具有的。

  当读到“伊尔卡看到后大吃一惊。‘老天爷,我们对我的孩子都干了些什么!我们好像听见它发出这样的惊叹。

  我把米尔卡放到地板上。它穿着裙子蹒跚着走向母亲。伊什卡冲向前,用牙齿从它身上把裙子扯下来,它全身颤抖,由于激动大声喘着粗气:呼哧----呼哧---呼哧”感受到了伊尔卡那种伟大的母爱。

  通过读这本书,我准备做一个亲近大自然,爱护小动物的人。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f4f38517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22dc4aa.html

《最新读《人间失格》有感2000字最新.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