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最新时评集锦!2019

发布时间:2019-06-02 11:37:04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人民日报最新时评集锦!2019年高考作文还有哪些素材需要提前积累?

语文月刊

05-14 17:00

众所周知,语文提分重在平常积累,尤其是作文。今天,调研君为大家准备了人民日报的最新时评,勤奋如你们还不赶紧看起来~

1、弘扬劳模精神

关键词:劳动节 五一

重温劳动模范的故事,想想这些平凡人何以把不可能变为可能,心底就有相信,眼中便有光彩,走过风雨看到彩虹。

在今年的表彰名单中,有在火箭总装一线奋战30余年的崔蕴,还有秉持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好、平均年龄只有32岁的动车组装班;有深耕高端数控机床研发、代表中国冲击世界一流的女设计师盖立亚,还有执着于探索金融精准扶贫模式、见证阜平贫困发生率由54.4%下降到13.8%金领李二国。他们是创业者,是实干家。在我们这个70年间从积贫积弱成长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社会主义国家,他们最大程度地展现了劳动的荣光与价值。

今天的我们,习惯了动动手指外卖送来,语音指令机器人擦地。那么,劳动离我们已经远了吗?不是的。产业结构变化、社会分工细化,不会改变劳动是创造价值的唯一源泉。正如领袖所指出的,人世间的美好梦想,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实现。在当下中国,一分钟,快递小哥收发7.6万件快递,神威·太湖之光超级计算机运算750亿亿次。我国经济从高速增长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需要更多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也为劳动者、奋斗者实现人生出彩提供了广阔舞台。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不同时代的劳模,给了今天的我们怎样的启迪?劳动的内涵在更新,劳模的标准在进阶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劳模精神始终是不变的秘笈。

学习劳模,要学习他们身上闪耀的信仰光彩。人间万事出艰辛。越是美好的未来,越需要我们付出艰苦努力。盘点这些劳模,他们身上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穿越眼前的迷雾,相信并为美好的未来而奋斗。全国劳模、时代楷模天津电力抢修工人张黎明,无数次沿着电力线路溜达,闭上眼睛能说出他负责的线路沿途有多少个高压塔、多少根电线杆。没有哪代人的青春是容易的,重温他们的故事,想想这些平凡人何以把不可能变为可能,心底就有相信,眼中便有光彩,走过风雨看到彩虹,用劳动与奋斗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学习劳模,要学习他们实干苦干的劲头。一勤天下无难事。无论哪个时代的劳模,都是在某个方面有所建树的劳动者。近年来评选出的劳模,高级技工、科研精兵的比重在增加,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不断涌现。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四研究所钳工夏立,多次参与卫星天线预研与装配、校准任务,装配的齿轮间隙仅有0.004毫米,相当于一根头发丝的1/20粗细。具有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多做一点点、创新一点点,日积月累,高原就成了高峰,就能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

我热爱高高的塔机,喜欢它那长长的铁臂、炽热通往天路的神梯,热爱钢铁般的气息。全国劳模、中国建筑一局塔吊工人王华曾这样吐露心声。涵养崇尚劳动的社会氛围,为保障劳动者权益创造更好制度环境,就能激发亿万人民用劳动托举梦想的豪情,汇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磅礴力量。

2、通过阅读提升认知能力

关键词:阅读 诗意人生

随着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的发展,很多简单、重复的工作将被机器取代,每个人都需要通过阅读来重新发现自己

随着世界第二十四个读书日到来,读书再次成为一个受人关注的公共议题。

近年来,图书销售额不断攀升,2018年中国图书零售市场码洋规模达894亿元,同比增长11.3%,这说明越来越多的书正在被消费者带回家。但购买书籍或者拥有书籍本身,并不等于认真看了、消化吸收了。把书当成一种摆设,书里的世界自然也就擦肩而过。

诗意人生,不应该是空有其表的外壳,而要有腹有诗书气自华的内在,更要有书卷多情似故人的精神体验。为什么要读书?一位网友的回答有意思:看到美景时,其他人只会说厉害了,然后拍照发朋友圈时,你却因为心头闪现的那一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而感动。诚如所言,你如今的气质里,藏着你走过的路、读过的书。书籍不应是任人摆布的装饰品,也不该是曲高和寡的艺术品,而要成为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日用品。

智者阅读群书,亦阅历人生。说到底,在一个知识快速迭代、信息大量过剩的时代,我们正需要通过阅读来提升认知能力。展望未来,随着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的发展,很多简单、重复的工作将被机器取代,每个人都面临着重新发现自己的挑战。一个人不可能终身都依靠某种一成不变的本领,也不可能只是作为信息的接受者,而应该不断让自己具有算法所不具备的想象力、判断力与认知能力。这在一定程度上需要通过阅读来实现。伴随真正的阅读,我们才能在思接千载、视通万里中完成自我刷新。

换句话说,通过阅读,我们才能理解过去;也只有通过阅读,我们才能应对未来。这也是建设书香中国的题中之义。如今,线上市场依然火热,实体书店逐渐回暖,一些图书馆成为城市地标,小图书甚至在精准扶贫中书写大文章”……这意味着,让世界上每一个角落的每一个人都能读到书的夙愿正在加快实现。但是,也有一些地方与群众需求还不相适应,一些做法仍然在制约阅读率和阅读量的提升。例如,有的农村书屋平日里大门紧锁、无人问津;有的学校图书馆建了、图书买了,但不向学生开放。换个角度看,让这些闲置的图书动起来”“活起来,就能成为促进全民阅读、建设书香中国的重要推动力。

一位作家说道,如果有一天,我独自漂流在茫茫大海上,我会选择一本书为伴。相信这种陪伴,一定是透过纸张的心灵对话、超脱言语的灵魂共鸣。不妨在这个书香四溢的季节,打开一本书,遇见一个新的世界和自己。

3黑洞照片让我们看见了什么

关键词:黑洞 科学探索

在遥远的宇宙深处,一个很小的区域内存在着一个质量为太阳65亿倍的天体,它具有的超强引力使得光也无法逃脱其手心。看起来,这个完全黑暗的神秘天体就像是一块阴影,隐藏在发光气体形成的明亮光环内。在距离这个天体5500万光年的一颗行星上,人类用巨大的望远镜接收到长途跋涉而来的天文信号,从而勾勒出这个被称为黑洞的天体模样。

我们捕获到了黑洞的首张照片,北京时间41021时,事件视界望远镜项目在全球多地同时召开发布会,天文学家们欣喜地公布了这张人类首次拍到的黑洞照片——这个被直接到的黑洞,位于室女座星系团超巨椭圆星系M87的中心,它的确像一片阴影,被一个明亮程度不一的光环所环绕。在科学家眼中,模糊而简单的暗影十分迷人,它是最接近黑洞本身的图像,透露着黑洞的许多本质。

成为有史以来第一批看见黑洞的人类,真是好运气!继人类在2015年通过引力波探测听到了两个黑洞的合体之后,首张照片成为黑洞存在的直接视觉证据。就像一位研究黑洞20多年的科学家所评论的,这张看起来有点模糊的照片意义非凡,它再次验证了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对黑洞的预言是对的,并将进一步帮助科学家解答星系演化等一系列宇宙本质问题。

首张黑洞照片,是对人类好奇心和探索欲的褒奖和回馈。与生俱来的好奇心不断催生着人类的探索事业。从100多年前黑洞预测的提出到50年前黑洞一词的流传,从100年前两支科学探险队前往非洲海岸和巴西,通过1919年的日食观测光是否会因太阳引力而弯曲,到如今事件视界望远镜项目派遣团队前往世界上最高和最偏僻的射电观测台站,去再一次检验对引力的理解,对黑洞的寻找是一场跨越百年的好奇心之旅。将照片出来,让所有人都看见黑洞,不仅能让人们欣赏到自然之美,打开对宇宙的新视角,同时也将进一步拨动探索的心弦、激起好奇心涟漪,形成穿越时空的力量。

来自遥远宇宙的信号像雷声中的蝉鸣,仅有好奇心还不足以分辨,还需要科学的智慧和执着的努力。如同参与这次观测的科学家所说,正是源于数十年观测、技术和理论工作的坚持和积累、全世界射电天文台的协同合力、世界各地研究人员的密切合作,才打开了一个关于黑洞和事件视界的全新窗口。这是个难以想象的大科学计划:全球超过200名科学家参加,包括中国参与的全球13个合作机构支持,智慧地利用分布于火山、沙漠、南极点等全球8个高海拔地区的射电望远镜,组成一个口径如地球直径大小的虚拟望远镜,每年只有大约10天的短暂观测时间,需要无比精准的同步观测和超级计算机对海量观测数据的分析,以及长达两年的冲洗”……人类历史上的首张黑洞照片,无疑是人们用智慧和汗水在探索蓝图上画下的完美图案。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就像有人形容:当黑洞照片上的光被射出时,人类的先祖还与猿猴一样在树上游荡,还不知道群星是何等的美丽,当这些光线抵达这个蓝色星球时,它们依然还是它们,而我们已经张开了探索的眼睛。看似渺小的人类,用探索之心总可以发现新的世界、做出伟大的壮举。科学是永无止境的,它是一个永恒之谜,爱因斯坦的这句话将继续伴随未来更多的科学探索。只要像打造地球望远镜一样汇聚人类共同的力量,那些关于宇宙奥秘的新窗口将一扇接一扇地被打开。

4、让远程医疗彰显公平效率

关键词:远程医疗

一台电脑、一个摄像头,即便是身在农村、地处偏远,患者也可以向专家实时在线问诊,互联网让偏远地区医疗实现触屏可及。去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互联网诊疗管理办法(试行)》等3份互联网医疗领域重磅文件。如今,全国所有的三级甲等医院都开展了远程医疗服务,而且覆盖了全国所有的贫困县县医院,正在向乡和村一级延伸。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尽管国家卫生事业的投入不断向基层倾斜,但城乡间的差距短期内很难缩小,一些地方百姓看病还得跋山涉水。不拔病根,难除穷根,不解决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老大难,边远贫困地区就很难巩固脱贫成果。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主任马晓伟表示,要推进远程医疗,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便利的医疗服务。

实际上,互联网+医疗的初衷,正是要通过互联网让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到基层。实际上,大医院人满为患,小医院门可罗雀,二者区别在于医生资源。医生是医疗系统最关键、最核心的资源,也是最无法速成的职业。医学生实践经验不够丰富,成为一名合格医生,规范化培训必不可少。而要成为专科医生,还得走过专科培训的独木桥。

实现互联网+医疗,让城市的优质医生能够在线上与基层群众对接,这就能够在硬件条件改善的基础上实现软件资源的更新,在医疗设备和医疗服务两个层面实现公平分配。

往深层看,远程医疗是一个多方共赢的方案。通过远程医疗会诊平台,大医院专家线上治疗常见病、慢性病,病人不需要到大医院就诊,合作会诊有利于学科建设和基层医疗发展,实现了病人、医生、服务三个下沉;参与远程门诊,本地医生快速提升专业能力,本地医院留住患者增加了业务量;患者免于奔波,可享受更高的医保报销比例,省时省力省钱。可以说,互联网+医疗形成了一个医院与患者、城市与农村的共赢格局。从更大的层面来看,上一级专家云端部署,给出适合当地医疗条件的诊疗方案,由基层医生落实诊疗方案,让更多患者选择在当地就医检查治疗,这实际上推动了分级诊疗改革的落地。

互联网+医疗是一个新业态,既要加大油门往前走,还要拧紧质量安全阀,让云端医疗接地气,满足个性化医疗需求,让优质的医疗资源遍布每个角落。

5、立鸿鹄志 做奋斗者

关键词:五四精神 奋斗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终将在广大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好儿女志在四方,有志者奋斗无悔”“立鸿鹄志,做奋斗者”……每逢五四青年节,领袖用座谈、考察或回信等方式,关怀青年,寄语青年。而奋斗,无疑是其中的高频词。

五四运动为中国青年奠定了精神的基调。从风雨如磐暗故园的年代一路走来,投笔从戎、参加抗战的学生,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战士,走南闯北、摸爬滚打的创业者……一代代青年以奋斗为人生交上了完美的答卷。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谁都只有一次青春,谁也不应作青春的看客。在人生的拔节孕穗期,在思想最开放、精神最活跃、精力最旺盛的年纪,如果不学更多本领、干一番事业、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只会成为莫大的缺憾。反过来说,青年时的成绩与挫折,都将成为受用终身的财富。由此看来,无奋斗,不青春,努力拼搏是青年的最鲜明标志。

奋斗不容许蛮干;有了理想,奋斗才不会迷航。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青春,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理想。百年的时间跨度,见证过多少追梦与圆梦。对国家而言,从救亡图存到人民解放,从全面小康到伟大复兴,中华民族不断刷新自己的目标值;就个人而言,自古华山一条路的单一选择成为过去,信息社会创造的各种大理想、小目标令人眼花缭乱。不断向前的时代,给了青年持续向上的空间。驻村第一书记,运动健儿,科研学者,医护人员……他们以国家的发展轨迹定义个人的成长坐标,把个人理想融入民族复兴伟大理想,奋斗的方式不同,但奋斗的成色如一。

青春,与其说是生理年龄,不如说是一种精神状态。近几年颁发的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让我们看到了“80”“90的奋斗身影与青春力量;但在高校课堂上也有不少银发的旁听生”“考研族在奋笔疾书,舞台上还有很多老艺术家在挥洒激情,他们又何尝不是青春的代言人?奋斗者永远是年轻。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的奋斗者相向而行,凝聚起一个活力四射的青春中国。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在爬坡过坎、滚石上山的关键期,不可放缓脚步,尤须持续用力,以奋斗求解发展的方程式。正如领袖所强调的,青春理想,青春活力,青春奋斗,是中国精神和中国力量的生命力所在。

因为即将投入奋斗,所以不惧怕未来;因为曾经付出汗水,所以不叹息过去。身处新时代,每个人都恰逢其时、重任在肩。接过历史的接力棒,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建功立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将变为现实。

6、做好自主招生加减法

关键词:自主招生 高考

近期,各高校2019年自主招生政策陆续公布,被称为史上最严的自主招生,引发广泛关注。

2003年至今,自主招生已走过十几年。设置自主招生专业,选拔真正的专业爱好者,不仅能丰富招生手段,录取的学生也更有意愿在该领域继续深造。推而广之,那些或具有学科特长,或具有创新潜能,或符合学校特色办学需要的学生,都能通过自主招生脱颖而出。自主招生承载的是不拘一格降人才的美好愿景。

高考是人才培养的指挥棒,作为高考重要形式的自主招生,同样是风向标。近年来,自主招生灵活多样的选拔方式,令人耳目一新的考试题目,让人们津津乐道。不少考题跳出书本与校园,引导学生关注更广阔的社会生活,思考当下社会的热点,这是对学生知识积累、思辨能力、创新思维提出的更高要求,也是对学生能力拓展进行的有力引导。

近年来,自主招生报名人数连年增加,去年更是高达83.7万人次。但在快速发展过程中,一些问题也随之伴生。比如,有的学校要求专利,买卖专利就成了生意;有的学校重视论文,各种代写论文、论文抄袭现象亦随之产生。本来是不拘一格降人才的好政策,却有人动起了歪脑筋。如何更好维护自主招生的公平公正,成为人们的期待。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才有了此次史上最严自主招生政策的出台。

翻看今年各高校自主招生政策,可以发现,多种变化都回应着社会的期待。比如,针对论文、专利造假现象,今年多数高校规定专利、论文等不再纳入报名条件;而报名门槛上,也有明显提升,认可的奖项类别大幅缩减,只有那些在权威性强、公信力高的学科竞赛中获得优异成绩者才有报名资格,这也就进一步压缩了弄虚作假、自我包装的空间;再比如,在降分优惠上,以往通过自主招生考核的学生,降分通常在20—60分不等,今年多数学校明确规定,降分幅度原则上不超过20……种种举措,就是要让自主招生真正回归其本质,成为高考的有益补充、选才的高效通道,而非蒙混就能过关、投机就能取巧的捷径

自主招生政策的调整,既体现出对以往问题的矫正,也能看到对未来教育方向的引领。比如,今年各高校自主招生普遍增加体质测试内容。在去年召开的全国教育大会上,领袖专门强调,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将体质测试纳入自主招生,引导学生重视体育锻炼,是健康第一教育理念的鲜明体现,也让素质教育的导向更加明显。而我们也期待,通过做减法让自主招生更严格,也能够通过做加法让教育更公平、人才选拔方式更科学。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f57cad3b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6117e19.html

《人民日报最新时评集锦!2019.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