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素材积累(心系疫情)

发布时间:2020-04-29 15:56:58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时事作文素材

——心系疫情(一)

1、了不起的造“山”运动

(10天240小时建起一座医院)

送高宗——高层吊车 送灰宗——混凝土搅拌车

小绿——数量庞大的绿色渣土车 小黄——黄色挖掘机

大黄(龙虾、长颈黄)——水泥泵车 摄政王——摄像头

火神山专有名词

光武帝——一盏直面摄像头的大功率照明灯

灯=退潮,开灯=上朝

蓝忘机(小蓝)——左下角两辆颜色与众不同的蓝色挖掘机

小小黄——很特殊的一辆小型挖掘机

雷神山专有名词

叉酱——特别勤奋跑来跑去的几辆小叉车

小红——头顶带吊车的装载卡车

→反映了

表面:人们的娱乐,无聊,看直播是为了缓解焦虑

深层:社会参与意识,乐观的精神

1. 万众关注,信息传递

广大网友变身“网络包工头”“云监工”,密切关注医院的建设过程。他们积极参与,热切互动,为武汉加油,为同胞打气,表达着对建设者的致敬和对武汉人民的支持。“武汉加油,中国必胜!”这热度的背后,是全国人民对火神山医院施工建设的关注、对武汉同胞的挂念,传递的是“无论身处何方,都肩并肩共同抗疫”的勇气和信心

——新华网《且看火神山医院的“火”与“神”》

2. 中国速度,中国力量

火神山医院“神”在速度。不到10天时间建成医院,时间紧、任务重、挑战重重,这是一场与时间竞速、与疫魔赛跑的较量,也是一场不容闪失、必须打赢的硬仗。快点,再快点!日夜轰鸣,紧锣密鼓,不眠不休,在这场与疫魔竞速的较量中,每一道工序的时间安排都精确到以小时来计算,每一名建设者都在工地夜以继日地挥汗如雨。他们的目标、信念只有一个:早日完工,战胜疫情!

10天10夜争分夺秒,火神山医院在日夜轰鸣的机械声中拔地而起。这速度的背后,是中国建造技术的创新,是更丰富的抗“疫”经验,是同舟共济、坚不可摧的中国力量。

——新华网《且看火神山医院的“火”与“神”》

3. 众志成城,共克时艰

“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也”

——《文子,下德》

 哪有什么“基建狂魔”,只有争分夺秒的“生死时速”。如同《哪吒之魔童降世》中,全族的龙把最硬的鳞给了敖丙,哪怕自己留下累累伤痕。鲁迅先生的《热风》说:“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

火神山医院“贵”在温度。“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众志成城,才能形成战胜疫情的合力。火神山的“神速”建成依靠的不仅是朴实善良的劳动者和建设者,还有来自全国的驰援建设和爱心洪流。来自全国各地的4000多车辆在工地上忙进忙出、3000多名建设者从五湖四海汇聚在武汉知音湖畔、社会各界纷纷捐赠建材产品、办公椅、救护车等物资……全力以赴、全力推进、全力支持,他们来自全国各地,说着不同方言,为同一个目标而努力冲刺。火神山医院建设的背后,是亿万人的并肩作战,是众志成城的英雄中国,传递出不惧风吹浪打、紧密团结互助的中国温度。

2、知重负重的前线战士

“排雷英雄”杜富国的妹妹杜富佳,是贵州湄潭县人民医院急诊科的护士。肺炎疫情发生后,杜富佳始终在抗议一线。

杜富佳说:“雷场是哥哥的战场,如今疫情当前,医院就是我的战场。

四天三晚,300多公里,荆州95后女孩甘如意骑自行车返回武汉的医疗岗位,完美诠释了95后年轻人的担当,也被网友称为“最美逆行者”而走红网络。

1. 知重负重,大爱无疆

每一位医护人员,都是抗疫中最可爱的人摘下口罩,满脸勒痕、眼睛充血的是医护人员。摘下手套,皮肤皲裂带着血痕的是医护人员。无论是否在镜头前出现过,无论是否在新闻中出现过名字,每一位医护人员,都是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中最可爱的人,都值得历史和人民铭记。

医护人员穿着厚重的战袍,难以辨认彼此容貌,他们便在上面留下姓名,写下誓言和期许,画下可爱漫画,记下患者的点滴情况,相互鼓劲加油,闪耀在疫情防控一线的战袍“记事本”,让人“背”感温暖。

悬壶入荆楚,白衣作战袍。疫情来势汹汹,一批批“最美逆行者”义无反顾、冲锋在前,用生命守护生命,为全国人民筑起了安全屏障。关键时刻,他们冲在最前方;紧要关头,他们挺立第一线;危险面前,他们坚守主阵地,谱写了一曲时代赞歌。广大医务人员是白衣战士,是新时代最可爱的人,他们值得尊崇与荣光。

疾风知劲草,烈火炼真金。挺在一线的白衣天使们,展现了顽强的意志品质,张扬着强大的精神力量,给病患和家属带来希望,给亿万人民带来感动。84岁高龄的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不辞辛劳、不惧风险,第一时间奔赴武汉;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医疗队主动请战,誓言“若有战,召必回,战必胜”;人民子弟兵精锐出战,发出“请全国人民放心”的铿锵承诺;武汉金银潭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张定宇,身患渐冻症仍战斗在最前沿;武汉江夏区金口卫生院范湖分院“95后”女医生甘如意,骑车4天3夜赶回战“疫”一线……广大医务人员知重负重、勇毅前行,夜以继日、勇斗病魔,是新时代最可爱的人。

2. 青春力量,青年担当

人们感动于甘如意的“逆行”,因为很多时候在同样的场景下,我们可能并不会比她做得更好,表现得更勇敢。在特殊时期,这些指向真善美的选择,更能给人们以强烈的心理冲击。人们感动于甘如意的“逆行”,还在于她的年龄——24岁。而就在此时此刻,更多甘如意的同龄人,正在做出同样的选择。

百余年前,梁启超先生发出“少年强则国强”的呼喊,如今中国年青一代用自己的方式隔空应答。正是在这种隔空应答中,一代代人完成了历史的交棒和精神的传承。而我们这个伟大的民族,也正是伴随这种回响,经百折而犹向前的。当历史来到又一个关键当口,谁来守护一个社会的元气,谁来擎起民族精神的火炬,谁来为时间赋予意义,又由谁来稳稳接住历史的馈赠?相信每一个人心中都已有答案。

3. 平凡英雄,雷锋精神

学习雷锋好榜样,学的是精神,见的是行动。在这场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大战、大考中,让我们见证了无数传承雷锋精神,传递爱与奉献的正能量。

越是困难之时,越要秉持守望相助的血脉亲情;越是紧要关头,越要激发众志成城的磅礴力量。在这场不见硝烟却生死攸关的战斗中,医护人员、解放军、铁路人、基建工人、村社干部、志愿者……一个个坚定而又平凡的身影奋战在抗“疫”前方,迎难而上,逆风前行,主动担当起特殊时期的特殊责任,释放自己的“光”和“热”,与病魔交战、与死神赛跑、与病毒决斗,以平凡的力量聚集起全民战“疫”的强大合力。正是这些平凡英雄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雷锋精神,以一点一滴无私奉献的汇聚,彰显出了同舟共济、共克时艰的大爱情怀。疫情肆虐之际,没有什么能比看到这些爱与善意的平凡人物、坚毅行动更能点燃希望与信心的火种。

3、山川异域,风月同天

1. 休戚与共,同舟共济

日本最美女孩”,闪耀着以善意战胜恐惧和冷漠的人性光芒,在中日两国人民间引发共鸣,激荡起两国人民在疫情挑战面前命运息息相关的深沉情感,彰显了在面对困难与挑战之时不同国家之间的团结是多么振奋人心的力量。

病毒无情人有情。这些在危难时刻同中国站在一起的动人之举,正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生动体现和最好诠释。经济全球化时代,人类命运休戚与共。在对人类构成共同威胁的全球公共卫生危机面前,没有人是一座孤岛。防疫无国界,战胜疫情的唯一途径是所有国家本着团结与合作的精神共同努力。

2. 创新形式,凝聚民心

面对疫情防控这场争分夺秒的斗争,与时间赛跑的,既是奋战在一线的广大工作人员,还有与疫情相关的信息。除了实时准确播报疫情和防控进展的主流媒体,还有全民科普的手机短信、城市社区发放的“健康明白纸”、闲不住的农村“大喇叭”……形式不拘一格、内容丰富多样,及时的信息播发、接地气的表达、暖人心的情感,提高着人们的疫情防范意识,也降低了疾病传染的概率,筑起疫情防控的一道道防线。

与一些浓墨重彩的车轮式宣讲内容相比,“大喇叭”见事早、响得快、传得广,改变了以往仅用于通知事情和召集村民们开会的作用,显得活灵活现,更加接地气。一边是对人民群众的无穷智慧心生敬意,一边又被这些标语横幅带入深思,确实能够产生“在院子里多听它一句”的效果。村口的“大喇叭”反复播放着各类防疫宣传,提醒大家“各位乡亲听我劝,自我防护保安全。春节期间别串门,手机聊天来拜年……”有些更是变换形式,运用唱歌、快板等形式,用本地方言演绎的、别出心裁的民间创作讲实话、有人情味,宣传效果立竿见影,让人瞬间明白为什么说要紧紧依靠人民群众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3. 语言得体

这并不是说“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就一定比“武汉加油”高级,后者的简洁明快、易背好懂,可以在短时间起到凝聚人心的效果。只是一句唐诗,让不少人在铺天盖地的所谓“硬核”的口号中,看到了一种文明感。这种文明感,在乎语言的体面、情感的深刻、行为的得体;这种文明感,又恰是疫情发展到当下,急需强调之事。

诗终究是诗,标语也终究是标语,只是背后的思维模式与文明感,更发人深省。这种文明感,是对法治的信仰,与同胞的共情,对个体权利的尊重。文明是精致的,不能在防疫的旗号下,对复杂的社会活动以“一刀切”的办法粗糙应付。文明就有它的体面。就像在刻不容缓的援助中,并不妨碍写上一句“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事态紧急,但善意、体谅、同情也不是就无处安放了。  

4. 文化共情,命运共同

日本用有着浓厚“中国味”的诗句,传达友邦情谊,的确容易让人生起共情。

非要将“风月同天”跟“武汉加油”比个高下,也是对表达语境的遮蔽,是对两种打气方式适用场景的混淆。纠结于此,其实没必要。

更需要从中看到的是,日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尊重、认同和传承,以及日本民众对中日两国情谊的珍视。比起惭愧自省,从“文化共情”中读出日本传达出的情谊与善意,显然也更为重要。

4、用法律管束“舌尖上的野味”

1. 革除饮食陋习,共筑生命共同体

“伤害与被伤害,有时候也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伤害他人,有时候也意味着在毁灭自己。”“如果我们失去了平衡,那对不起,枪响之后没有赢家。”——董卿

2. 心意责任以“静”致敬

此时,“动”的脚步莫若“静”的心意。在抗击疫情的最前沿,各条战线上的“勇士”都已经动起来了,他们为了更多人的生命安全,以这样一种方式过了个“动”的年,是真正的大无畏。相反,对普通人来说,如无特殊情况,宜静不宜动,什么自驾跨城回家、什么一定上门拜年、什么提前安排好的聚会等等,都不妨在冷静且理性地审视下做个宅男宅女,不远行、不扎堆、少聚会。现在,最好的祝福是以你我的安全距离为彼此送上健康祝福,最大的心意是以你我的实际行动护佑早日战胜疫情。

此时,“动”的冲动莫若“静”的责任。正视才能重视。充分认识人员流动对疫情防控的难度、充分认识人员聚集对疫情防控的压力,就能更加理性地看待过年与抗疫的辩证关系。现在,不少地方已经动起来,或是响起村里大喇叭,“各过各的节,没事别瞎串”;或是群发提示信息,“春节在家发微信,情到意到人安全”;或是普及顺口溜,“出门就把口罩戴,切莫随意乱吐痰”……这样的“动”不是冲动,这样的“动”既是行动又是保护,因为此刻,每个人的“静心”“静态”都是疫情防控的需要,都是对防病防疫尽的一份责任。

5、停课不停学

1. 信息变革,技术改变生活

无论是好还是坏,一些方面正在见地变化。疫情期间,全国也掀起了大规模网课熱潮。这种线上学习,无疑是信息时代中又一变革。

2. 教育资源公平

在被迫宅家时期,学生的功课不能因此落下,曾经作为补充教学手段的网课成为当下主要的教学方式。因此,满足贫困生上网课的硬件需求,是使其接受平等教育的前提,也是实现教育公平的一个重要方面。

可能对于很多家庭来说,在家上网课都是寻常之事,没有什么经济上和技术上的门槛。可是对偏远地区和贫困地区的学生来说,获得上网设备和顺畅地联网并不容易,也可能为家庭增添难以承受的额外负担。对此,只有通过全面摸查,及时关切他们的需求,解决当前的燃眉之急,才能真正促进教育公平,最终实现“不漏一人”。

3. 学习的形式与本质

没有什么形式化的学习,只有形式化的学生。

或许,学会自我管理,学会明辨是非,学会关注民生,学会敬畏自然才是我们在疫情来临时更需要学习的。

4.关于谣言

保持理性,冷静分析 提高信息素养

网络媒体监督,主动发声 信息公开,保障知情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f61eb64705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34.html

《2020素材积累(心系疫情).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