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龙自然保护区及徐秀娟的生平简介

发布时间:2012-05-25 20:24:27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扎龙自然保护区

一、前往扎龙保护区途中

(张抗抗 扎龙与丹顶鹤)

各位游客,今天我将带领大家参观黑龙江省扎龙自然保护区,在正式介绍扎龙自然保护区开始

之前,我引用著名作家张抗抗在参观完扎龙自然保护区写下的一篇文章“扎龙与丹顶鹤”中的一段话。

“很多年一直想去叫做扎龙的那个地方。

扎龙那个地名已在耳边盘旋了许多年,带着沼泽地深处水的腥味与草叶的湿润气息,海绵般柔软地吸取了我内心的向往。

只是因为那些白色的大鸟———丹顶鹤。

许多年前我曾见过它们奇妙的舞蹈,许多年里我在天空中寻找它们的踪影。每年早春,它们以家族为单位,两三家结伴而行,从江苏盐城返回齐齐哈尔市郊的扎龙湿地繁衍育雏;秋风霜寒,它们带着已经学会飞行的幼鹤,返回盐城的海边滩涂过冬。那是一条多么漫长而遥远的飞行路线,一年一度乐此不疲的远征与悲壮巡回。每次飞机穿行于高空,我都期盼在天上的云层间与仙鹤们相遇———它们飞得如此之高,以至于站在地上的人们,从未能仰望到它们飞行的姿态。

所以我是一定要去扎龙的。“扎龙”为蒙古语,是“扎兰”之音转,意为饲养牛羊的圈。扎龙位于黑龙江松嫩平原,乌裕尔河下游湖沼苇草地带,原为渔区,是中国目前面积最大的芦苇沼泽湿地。1983年建立扎龙自然保护区管理局,1987年被批准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失去了河道的乌裕尔河,下游的河水漫溢而成旷然无际的淡水沼泽———漂筏甸子、苇荡、苔草、藻类……年复一年蓬勃生长,终于成为一片专为丹顶鹤以及其他大型鸟类、鱼类构设的天堂。谁能说迷失的乌裕尔河,不是由于领受了上天的旨意,才有意在扎龙一带滞留徘徊不去的呢?也许需要很多年才能参悟,那些貌似迷途与涣散的大水,其中蕴藏着自然之神所授怎样的玄机与奥秘?我们无法得知那些白色的大鸟,究竟是在哪一年的一个温暖的春日,如天上的白云一般飘来,轻轻降落在碧绿的苔地上,然后轻歌曼舞、筑巢产卵……当我来到这里的时候,我眼前的这片绿色沼泽,已成为白色大鸟年年不离不弃的圣地和家乡。

如今在扎龙自然保护区内,栖息着本地鸟类260余种,以大型游禽涉禽,例如丹顶鹤、白枕鹤、白鹭、草鹭,还有候鸟旅鸟,例如野鸭、大雁、雀类为主;鱼类46种,昆虫277种,还有麝鼠、雨蛙、蚌、鳖等等———在眼前静谧安然的湖沼芦荡中,潜藏着一个何等自由喧闹而巨大的动物乐园。丰茂密实的苇草犹如层层叠叠的墙,在我的视线中看不见一只大鸟。无人的湿地为野生动物设立了一道道天然屏障,将人类无处不至的侵入脚步,阻挡在陷阱一般克敌制胜的沼泽地之外了。”

886个字,把扎龙自然区介绍的淋漓尽致。

(黑龙江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中国最大的鹤类等水禽为主题的珍稀鸟类和湿地生态类型自然保护区。面积21万公顷,位于齐齐哈尔市东南35公里处,平均海拔1425米,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面积21万公顷(其中沼泽地10万多公顷、芦苇塘10万多公顷),主要保护对象为丹顶鹤等珍禽及湿地生态系统。

扎龙自然保护区是在我国著名鸟类学家郑作新教授建议下,于1976年筹建,1979年正式批准建立扎龙自然保护区,1984年建立齐齐哈尔市扎龙自然保护区管理局,1987年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992年被列入“世界重要湿地名录”。1981年黑龙江省林业厅、黑龙江省旅游局和齐齐哈尔市人民政府在扎龙自然保护区西部边缘地带划辟了我国第一个专业观鸟区——“扎龙湖观鸟旅游区”正式接待观鸟和湿地考察的国内外专家和游客。

区内地势低洼,河流漫溢,苇草丛生,湖泡星罗棋布,拥有鸟类296多种,是中国较大的水禽、鸟类保护区。扎龙素有“鹤的故乡”之称。全世界有珍贵的丹顶鹤仅1000多只,而扎龙就有700多只,其余分布在中国吉林省和韩国、日本等地。每年5月一7月为观鸟黄金季节。该区属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是同纬度地区景观最原始、物种最丰富的湿地自然综合体。嫩江支流乌裕尔河到此失去河道,漫溢成大片沼泽,苇从茂密、鱼虾众多,是水禽理想栖息地。鸟类多达260余种,水禽120多种,占中国的半数以上。其中国家重点保护鸟类有35种,最为著名的是鹤类,全世界有15种,中国有9种,该区就有丹顶鹤、灰鹤、白鹤、白头鹤、白枕鹤和蓑羽鹤6种,其中尤以国家一级珍禽“丹顶鹤”最为珍贵。丹顶鹤外,该区还驯养了白枕鹤等珍禽,并从国外引进了赤颈鹤、澳洲鹤、沙丘鹤、吐绶鹤、黑冠鹤、灰冠鹤、蓝鹤。加上迁徙停息的白鹤、白头鹤及1984年引种驯养后赠送国际鹤类基金会的黑颈鹤,该区已经拥有世界15咱鹤类的14种,是世界野生鹤类资源最丰富的地区,并成为数量、种类、规模仅次于国际鹤类基金会总部的鹤类饲养、繁殖、研究中心。该区以辽阔的地域、原始的湿地景观、丰富的鸟类资源、距离城市之近而为世人瞩目。

(鹤与文化)

如“松鹤长寿”、“松鹤遐龄”、“鹤寿松龄”、“龟鹤延年”等等。

在描写鹤的诗词中,最为出名的就是唐代崔颢的《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 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 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 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此外还有曹植的《失题》:“双鹤俱远游,相失东海傍。雄飞窜北朔,雌惊赴南湘。弃我交颈欢,离别各异方。不惜万里道,但恐天网张。”

鹤在官场也是等级的象征。

在中国古代服饰制度中,最能反映丝绸与封建等级制度的密切关系的,就是文武百官的补服。补服是一种饰有品级徽识的官服,或称补袍,与其他官服有所不同。主要区别是:其服饰的前胸后背,各缀有一块形式、内容及意义相同的补子。因此,只要一望补子上的纹样,便可知其人的官阶品位,这有点类似于现今军官的军衔。

补子的源头可以上溯至蒙元时代。内蒙古正蓝旗羊群庙出土的元代石雕上就有花卉纹的补子,同时在一些元代墓葬中也确实发现了不少具有方补形式的元代织物。但这些服饰没有作为补服出现,且这些方补多作花卉状,它们在当时并没有作为官阶的标志。

真正代表官位的补服定型于明代。明朝规定,官吏所着常服为盘领大袍,胸前、背后各缀一块方形补子,文官绣禽,以示文明,武官绣兽,以示威武。一至九品所用禽兽尊卑不一,藉以辨别官品。文官:一品仙鹤,二品锦鸡,三品孔雀,四品云雁,五品至九品按例也是以禽鸟为代表,那么大家想一下八品和九品分别是用什么鸟为代表?

可能有的游客猜到了,是八品是黄鹂,九品是什么呢,是鹌鹑。而武官则是:一品、二品狮子,三品、四品虎豹等等。到了清代则有了一些变化,但鹤仍是文官一品的补服。

明清官员所用补子都是以方补的形式出现的,与明补相比,清代的补子小而简单,前后成对,但前片一般是对开的,后片则整片织在一起,主要是为了便于穿着。前片官补正好位于清代官服的前胸,为便于解系纽扣,只能将前片对半分开。

另外以鹤为主题和命名的建筑还有很多,比如:

湖北蛇山黄鹤楼,相传三国吴黄武年间创建,距今已有一千七百余年的历史,是我国著名的胜迹之一。因有崔颢题诗,李白搁笔,白居易赴宴,王维送别等,历代文豪都登临过黄鹤楼,写过摹景抒怀、俯仰兴废的不朽诗篇,尤因唐崔颢《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一诗,竟使李白甩笔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更名闻千古。至清光绪十年(1884)因附近失火延烧被毁,但遗址所在地,仍为人们流连。1979年后重建此楼,宏伟壮观的雄姿,又巍然屹立于“九省通衢”的江城武汉的黄鹄之巅,为祖国江山风物流光焕彩。

还有避暑山庄松鹤斋,松鹤斋在承德市避暑山庄正宫东侧,建于清乾隆十四年(1749),清圣宪皇太后(乾隆母)和滨妃居此。当年“青松蟠户外,白鹤舞庭前”,乾隆帝取松鹤益寿延年之意题名,为乾隆题避暑山庄三十六景的第三景。

扬州仙鹤寺,仙鹤寺位于江苏扬州市汶河路东。相传建于南宋,明洪武年间(1368-1398)重建,后历代又几经修葺大理石大理。因寺内藏《可兰经》,它与广州怀圣寺、泉州麒麟寺、杭州凤凰寺合称我国沿海伊斯兰教四大名寺。

(徐秀娟)

说到扎龙不能不说一说徐秀娟,下面我给大家介绍一下徐秀娟的故事。

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改革开放的浪潮汹涌澎湃,新旧体制、新旧思想发生着强烈地碰撞。一位未谙世故的女孩,曾在怒涛中驾着一叶扁舟,不断冲出思想的低谷,把握着前进的方向,奋力拼搏,在平凡的岗位上作出了不平凡的业绩,为她无限热爱的事业,献出了年轻的生命。她的名字叫徐秀娟,是我国第一位养鹤的姑娘,也是第一位为保护珍禽而献身的烈士。

19818月,因边屯中学高中部停办,不满17岁的满族姑娘徐秀娟,跟随父亲徐铁林来到扎龙自然保护区当了临时工。她的父亲徐铁林是我国一位实践经验丰富的养鹤专家,

徐秀娟通过学习走向工作岗位梦想的破灭,使她内心十分痛苦。刚到保护区,不管是修路、打零工、当炊事员,她都把帽沿压得低低的,不愿多和人交谈。干了几个月工作,心情平静了一些,她主动要求去养鹤。父亲知道,养鹤是保护区最累的活,担水、配食、喂鹤、放鹤、清扫鹤舍、诊治护理病鹤,一天到晚忙不完,他怕女儿吃不消。可徐秀娟倔强地说:“咱家里过去养过鹤,我喜欢鹤,我能养好鹤,我要去!”父亲说:“去也好,养鹤是国家需要的活儿,去了就要好好干,要踏踏实实,不能遇苦败下阵来。”徐秀娟牢记爸爸的话走上了工作岗位,各样事抢在头里,学得用心,干得实在。上工第三天,她就能识别鹤的生年、编号,把不同年月、不同种类、不同脾性的鹤儿围圈起来。这情景不仅使老饲养员们惊奇、高兴,就连对她要求严厉的爸爸也会心地笑了。

第二年春天,她配合科研人员进行鹤类人工孵化工作,观察仔细,记录整齐,受到科研人员的称赞。她很快就掌握了丹顶鹤、白枕鹤、蓑羽鹤等珍禽饲养、放牧、繁殖、孵化、育雏的全套技术,她饲养的幼鹤成活率达到100%,还为三部以丹顶鹤为题材的电影当了领飞员,邓小平、李鹏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先后看过她的驯鹤表演。

1984年,东北林业大学野生动物资源学院(原野生动物系)的几位教授到保护区进行科学考察时,发现了这位年轻的人才,他们建议让徐秀娟来林大进修,使她能在鹤类保护事业中作出更大的贡献。

可是,由于家境贫寒,学费成了需要解决的最大问题,最后,徐秀娟含着泪把父亲借来的钱揣在怀里上路了。林大的有关领导知道了这一情况,决定把徐秀娟的学费减免一半。就这样徐秀娟于19853月走进东北林业大学,当了一名进修生。

徐秀娟从小就热爱学习。初中升高中时,全市录取分数线是114分,而徐秀娟考了178分,但即使这样,这时候她也只有高一文化程度,听起大学的课程是十分吃力的。娟子后来回忆起在林大一年级那段学习生活时说:“每次一进教室,我的每个神经细胞都要调动起来,耳朵支得老高,眼睛睁得大大的,静听老师的讲解,思想不敢有半点溜号,生怕漏掉一个字。亏得我过去写日记练了字,记录快,不然真不知该怎样才好。”那时,她早上4点一过就起来,晚上11点钟以后才上床,一天只睡5个小时的觉,其余时间全部用来学习。

知识上的差距,咬咬牙可以补上来,娟子不怕,但经济上的困难却使她难以煎熬。那时,林大学生的伙食,女生一天至少得6角钱,娟子拿不起。她知道爸爸六七十元的工资,要供一家六口人生活,还要供弟弟妹妹上学,不能再给家里增加负担了。每天,即使是馒头咸菜,她也常是一天只吃两餐。第二学期,就连这样的生活,娟子也难以维持,迫于无奈,她曾背着老师、同学和家人先后四次卖血来换回一些钱维持学业。后来,她又决定把两年的学业压缩在一年半内完成。生活如此煎熬,也曾使徐秀娟消沉过,她甚至想到过退学。但是,学习开阔了她的眼界,她在一年的学习总结里写道:“想起粗茶淡饭,节衣缩食,下一学期生活仍然没有着落,止不住一阵心酸落泪。……

但是人活着没有寄托,没有信仰,没有理想,如何能活的下去呢?来林大进修后,我才知道自己懂得太少了,才知道‘活到老,学到老’的含义。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一年半的拼搏,徐秀娟的11门功课:1门合格,两门优秀,485分以上,490分以上。这期间,她还自学了外语因为学校规定进修生不用学外语,也正是从她的一段英文日记中,人们才发现了那段催人泪下的用鲜血换知识的情况。

19865月,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实践经验,又用新的科学知识武装起来的徐秀娟,决心创出一番事业。她应江苏盐城自然保护区的邀请,精心护守着离开时扎龙自然保护区送给她的三枚将要破壳出雏的鹤蛋,长途跋涉5000多里,在丹顶鹤的越冬地——黄海滩涂,使雏鹤顺利破壳出生,度过危险期,健壮成长,以后又半放养成功,并于83日后翱翔蓝天。这一科研成果,令中外专家为之惊异。这一年,她被评为保护区先进工作者,被吸收为江苏省动物协会会员,获得市环保局颁发的科技奖。她理论联系实际,撰写的论文《越冬地丹顶鹤的半散放饲养》,在第三次全国鹤类保护会议上宣读后,受到与会专家的热情赞扬。

1987915中午,由内蒙古自然保护区送给他们的两只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白天鹅牧仁、黎明在笼子里鸣叫不已,徐秀娟以为它们想出来游玩和戏水,就进去把它们抱出来放进水塘里。不想白天鹅牧仁、黎明先后挣脱绳子飞走了。到了晚上,白天鹅牧仁被找回来了,白天鹅黎明还是不见踪影。夜深了,领导让大家回去休息,明天再找。可是徐秀娟放心不下,等大家走了,她一个人摸黑钻进密密的芦苇中,不断呼唤着黎明,可是没找到。这天晚饭她也吃不下,第二天一大早没顾上吃饭就又去找。中午回来喝了半碗稀饭,牵挂着黎明又出了门。到了复堆河,另外两名同志游过了河,徐秀娟快游到江心时,忽然感到体力不支,退回岸上,见她上岸后,两人才回身继续寻找。徐秀娟回到鹤场心急火燎呆不住,又推了一辆自行车,沿河堤绕道北行,想和另外两同志会合,把白天鹅黎明尽快找回。她又推车来到刚才下水的地方,把车子放倒,连鞋子都没来得及脱又下了水……

人民的好女儿徐秀娟就这样深深沉入复堆河底,再也回不到她亲爱的鹤儿们身边了……

时间过去了4个小时,黎明被找回来了,欢天喜地中的人们到处找徐秀娟,不见;呼唤娟子,不应,焦急的人群又冲向了原野……夜沉沉,路漫漫,遍野是人群,到处唤秀娟。当强烈的汽车灯直照水面,人们把娟子从水底托起时,抢救的人群开始是惊慌忙乱,后来想到时间过去太久,已经没有希望了,一片呼唤娟子的哭声,这才忽地震动苍穹掠过草滩。

1987923,在保护区管理处所在地新洋港镇,举行了徐秀娟的追悼会。那天上午,太阳也为环保战线上失去了这样一位好儿女而收起光辉,苏北上空出现了日全食。新洋港镇居民不到两千人,有近千人从四面八方聚来参加追悼会,为娟子送行。人们用这种最普通的方式对徐秀娟来这里一年零四个月的工作作了肯定,对她年仅23岁的青春年华作了褒奖,对她呕心沥血为之献身的事业表示了崇敬。

前方马上就要到扎龙自然保护区了,大家可能听累了,那就先休息几分钟,到保护区后我再给大家进行介绍。

二、游览扎龙保护区

(录像厅)

在保护区录像厅中播放扎龙自然保护区的介绍片,可以合游客了解到保护区的概况和一年四季丹顶鹤的风采。请各位游客先到录像厅中观看宣传片。

(湿地纪念碑)

湿地纪念碑是为了纪念扎龙自然保护区加入世界湿地名录而建造的。湿地的定义有多种,目前国际上公认的湿地定义是《湿地公约》作出的,即湿地是指,不问其为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性的沼泽地、泥炭地或水域地带、静止或流动、淡水、半咸水、咸水体,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水域。《国际湿地公约》全名为《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于197122日在伊朗拉姆萨尔签订,所以又称《拉姆萨尔公约》。经该公约确定的国际重要湿地,是“在生态学、植物学、动物学、湖沼学或水文学方面”具有独特的国际意义的湿地地区。《湿地公约》已经成为国际上重要的自然保护公约,受到各国政府的重视,其缔约国已超过120个,超过1000块湿地地区加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总面积达到8000万公顷。这座纪念碑是为了纪念扎龙自然保护区1992年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而建造的。

(饲养场)

丹顶鹤:在嫩江、松花江和乌苏里江流域繁殖;长江下游及沿海越冬。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长约120厘米。体羽几乎全为纯白色。头顶裸出部分鲜红色;额和眼先微具黑羽;喉、颊和颈大部为暗褐色。次级和三级飞羽黑色,延长弯曲呈弓状。尾羽短、白色。嘴灰绿色,脚灰黑色。

它常栖息于芦苇及其他荒草的沼泽地带,食水生植物的嫩芽、种子、水生昆虫、软体动物和鱼类等。丹顶鹤为杂食性动物,春季以草籽及作物种子为食,夏季食物较杂,动物性食物较多,主要动物性食物有小型鱼类、甲壳类、螺类、昆虫及其幼虫等,也食蛙类和小型鼠类,植物型食物有芦苇的嫩芽和野草种子等。冬季动物性食物有鱼类、沙蚕、四角蛤蜊、钉螺及其蟹。植物性食物包括碱蓬种子及嫩芽、苔草的根茎和坚果。

4月中、下旬,丹顶鹤开始营巢产卵,筑巢于周围环水的浅滩上的枯草丛中,每窝产卵2枚,雌雄鸟轮流孵卵,孵化期2033天。待幼鸟学会飞行,入秋后,丹顶鹤从东北繁殖地迁飞南方越冬。我国在丹顶鹤等鹤类的繁殖区和越冬区建立了扎龙、向海、盐城等一批自然保护区。

丹顶鹤羽色素朴纯洁,体态飘逸雅致,鸣声超凡不俗,在《涛经·鹤鸣》中就有“鹤鸣于九皋,声闻于野”的精彩描述。在中国古代神话和民间传说中被誉为“仙鹤”,成为高雅、长寿的象征,在诗词和中国画中,常被文学家、艺术家作为主题而称颂。

丹顶鹤并不只在中国有分布,而是广泛分布于中国、蒙古、俄罗斯、朝鲜、韩国和日本等六个国家。从地理繁殖区来看,主要分布在东北亚的黑龙江流域和日本的北海道,迁徙时经过广袤的华北平原,越冬于东亚的朝鲜半岛、长江下游沿海滩涂或其偏南地区。在日本的北海道丹顶鹤被认为是不迁徙的留鸟。

丹顶鹤繁殖期,从3月到9月约6个月。在黑龙江每年3月份冰雪尚未融化,它们就已经到达繁殖区,寻找适宜的筑巢地,3月末开始筑巢。4月份开始产卵。每巢常产卵2枚,雌雄共同孵卵。孵化期为31-33天。雏鸟3个月后开始飞行,8月末至9月初,幼鸟达到成体大小。

丹顶鹤迁徙期,分春季迁徙和秋季迁徙,春季迁徙的时间大约1个月。越冬丹顶鹤一般在1月末至2月末离开越冬地,大多数丹顶鹤在3月末或4月初到达黑龙江省。秋季迁徙在9月末至10月末。特别暖和的年份,秋季迁徙可延迟到11月中旬。

丹顶鹤越冬期,丹顶鹤的越冬期是从11月份到翌年1月份,大约三个月。但在认为照顾的条件下,如果有足够的食物,它们亦可在北方过冬。

饲养场是保护为了研究保护鹤类而建立的,科研人员一年四季在这里对丹顶鹤的生活习性进行研究,游客也可以在这里看到多种鹤类,以及丹顶鹤在刚出生的特征。在这里每天上午1040和下午230为大家放飞丹顶鹤。当丹顶鹤在你头顶上掠过,你会感觉到在大自然中人与动物的和谐相处。让我们不要错过机会,到那里去感觉一下。

(标本室)

标本室陈列着在保护区内栖息的多种动物标本,以及扎龙保护区全景图,向游客展示了保护区的生物多样性。

(穿插介绍鹤的种类、习性)

1)鹤类皆属于鸟纲、鹤形目、鹤科。鹤科是鸟纲中最濒危的科,它现存15个种,其中就有7个种、3个亚种处在灭绝的边缘,被列入世界濒危鸟类名单。一个生物新种的形成至少需要50万年到100万年之久。生物物种的灭绝是不能再生的,任何物种的灭绝都是人类无可挽回、不可弥补的巨大损失。鹤类是人类的宝贵自然财富,具有极其重要的基因价值。

2)鹤类处在湿地生态锥体的顶端,是生物链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由于它对栖息环境的特殊生物学要求而对生态环境质量高度敏感,成为湿地生态环境质量的最佳指示动物。鹤类的存在标志着它们的栖息区域和迁徙路线的生态平衡。鹤类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

在长期的自然历史演化过程中,鹤类的生态、形态和基因型等有其生物学特异性,在生物进化、生态学、仿生学、遗传学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

在现在的鹤类中,大多数是候鸟。其繁殖区、越冬区和迁徙路线跨越很多国家,因此它是一种宝贵的国际性资源。鹤类不但成为加强各国人民相互了解、交流的友谊使者,并且鹤类的保护和研究也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科学文化、文明进步的标志。鹤类在医药、卫生、体育、教育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鹤类在地球上出现大约是6千万年以前的事,是由鱼鸟进化而来。从化石分析,大约在4千万年前的鹤类与现在的艳丽的非洲冠鹤相似。这些有冠毛的、面积裸露的、羽毛松散的鹤,有30多种栖息在树林中,却繁殖在沼泽地里。那时,鹤类遍布在气候温暖、覆盖着大片湿地的北部大陆。鹤类不曾移居到南美洲,而它们在北美洲的种类与数量都很丰富。

进入第四纪冰川期后,在地开始变冷,新的山脉将陆地断开。由于冰川和山峰的作用,使大片的湿地消失。艳丽的冠鹤不能适应寒冷的气候,因此它们的栖息区域缩减到赤道附近的非洲,冰川期那里始终保持着热带的环境。然而,北方环境的改变,作为生物进化的推动力量为产生新的鹤类提供了条件。坚实的羽毛和迁徙行为帮助了它们。使其适应了寒冷和季节的变化。13种鹤类得以演化,两种冠鹤幸存下来,最后构成现在世界上15种优美的鹤。

3)鹤类的骨骼是非常轻的和中空的,但强度却是人体骨骼的七倍。

4)鹤类由于个体较大,又缺少保护色,为了繁衍抚育后代和维护它们庞大的种群,需要相当大的空间。它们的领地面积是随着季节的不同而变化的。在春季繁殖期,每对鹤的领地最少有200300公顷。而冬季群居活动时,各个体和家庭相距一般只有数米。鹤类多反“故乡”选在水面广阔,湖泊连片,苇草丛生,淤泥软陷的湿地。那里不便渔猎和其它生产活动的开展,人为的干扰较少,狼、狐狸等天敌也无法进入活动,是它们的天然保护地和隐藏所。那里水生、湿生和中生植物广泛分布,水栖昆虫、软体动物、鱼类、蛙类等大量繁殖,食物来源极其丰富,是鹤类的“大粮仓”。

5)当春天降临大地的时候,鹤类的性周期开始了。它们越冬地飞越千山万水,回到“故乡”开始繁殖。

鹤的性成熟期一般是36年。是是典型的“晚婚”鸟类。它们飞回繁殖地后,那些成年的还没有配偶的鹤开始寻找自己的终身伴侣。鹤类的择偶条件在人们看来,还有优生学的观点。首先它们不寻找那些从小一起长大,互相认识的鹤作为配偶,大概这们认为那都是兄弟姐妹。近亲之间不能通婚,这可能是鹤类总是那样健美的原因之一。其次它们不寻找年龄一样大的鹤作配偶,一般雌雄之间相差23岁。除了这两个条件,还有一个就是不为人类所了解的配偶必须“情投意后”。

在国内外的动物园里,饲养人员多次把成年的雌鹤和雄鹤关在笼舍内,但往往它们不能结为“夫妻”,而是互相咬架。鹤类在人工饲养条件下极难配对繁殖,鹤类专家不得不采用人工授精的方法。在国际鹤为类基金会,还采用了一种创造条件,培养“感情”的方法使鹤类配对。他们将一对成年的鹤关在一起并且用隔板隔开,使它们看不到对方。等到它们都把对方忘记,开始呼应对鸣的时候,再把隔板撤去。但是还要在它们中间布一道网。等到它们主动接近,能够和睦相处的时候,再把网撤去,这有可能促使它们配对。如果这给养还是互相咬架,那就说明这对鹤不能成为配偶。

6)那些成年的独居的雄鹤到了繁殖期,头冠鲜亮,体羽洁净,首先占领一块安全的繁殖领地——巢区。鹤的巢区面积是很大的,小的几十公顷,大的上千公顷。然后,雄雌用它那独特的“男高音”放声歌唱。鹤是天生的高音歌唱家,它们的气管有1 米多长,象一柄弯曲的长号在胸脊的龙骨突内盘旋,起着共鸣器的作用。它们的歌声能传扬35公里远。我国的《诗经》里就有“鹤鸣九皋、声闻于天”的诗句来描绘鹤鸣的高昂悠远。但是冠鹤的气管缺乏这一发展,因此只能发出像喇叭似的叫声,它们的叫声听起来是非常悲哀的。

雄鹤的歌声是“领土歌”,它用这可爱的方式声明这块地盘已经被它占领了,所有的竞争者(雄性的同类)最好不要进入或早些离开,但是它允许其他的鸟类进入它的领地。有时也会有别的雄鹤闯入领地,那就可能发生争吵和斗殴,但是最后被驱逐走的总是“侵入者”。一般来说,雄鹤的歌声是受到尊重的。

对于成年的还没有配偶的雌鹤来说,雄鹤的歌声却有着另外的意义,歌声告诉它们:有一个雄壮健美的雄鹤,具有十分理想而又安全的领地,正在追求配偶,寻找爱情,迎着雄鹤的声音,雌鹤飞落到这块领地。雄鹤和雌鹤相遇之后,它们一起缓慢地踱步,一声不响地对视着,用它们特有的择偶条件端详着对方。如果不是基本符合条件,雌鹤就会自行飞离,或者是被雄鹤赶走。如果雌鹤留下来,那就表明它们“初恋”成功了。

然后进行的是它们专有的,就好象“男女声二重唱”一样的齐声鸣叫,它们好像是用歌声来互诉衷肠柔情,也像是在互相试探对方的歌喉——对方是否是一位“知音”,是否是一位卓越的二重唱演员。雄鹤歌唱时抬头朝天,双翅随着鸣叫节拍频频振起,在一个节拍里发出一个高昂悠长的单音。雌鹤鸣叫时也抬起头,但是双翅不振起,在一个节拍里发出两三个短促尖细的复音。鹤类的外部形态几乎完全相同,很难区别哪个是雄的?哪个是雌的?而通过它们的鸣叫表演来鉴别雌雄是一个很好的办法——它们歌唱时的姿势和声音都不相同。它们的二重唱还有进一步宣传领地不允许其他鹤侵犯的意义。另外,对鸣对雌雄同时发生的性周期起作用——保证卵的受精。

接着它们举行的是喜气洋洋的婚礼“舞会”,热恋的双方共同表演轻快协调、动作优美的“双人舞”,这是一种连人间最优秀的舞蹈家也为之逊色的舞蹈,令人眼花缭乱,应接不暇。它们的舞蹈动作包括摆头,扇动翅膀,跑来跑去,时而突然衔起一些草棍、细枝向向上摆动头部,或纵身一跳甩掉衔物,飞入空中,迅即两翼维持平衡,单脚落地,然后另一只着地,站稳静止,随后引颈回首,喙朝天空。这种复杂的求偶方式虽然有时还会出现一些人闪看起来怪里怪气的现象,然而这些都是都是鹤类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世界15种鹤的生活史都有这种现象,非洲的许多宗族部落很早就体会了这些舞蹈的意义,并且将这些舞蹈在他们自己的礼节当中体现出来。鹤类的这种舞蹈最终导致了一个新鹤类的家庭的建立,并且有助于配偶双方同时进行的繁殖准备,使其在时间上保持一致。而当它们受到惊吓或者发怒的时候,也要显露它们的舞姿。

鹤类的这些求偶仪式,有些是在越冬区完成的。

鹤类是一雌一雄制,雌雄一经结成配偶繁殖,并保持参加繁殖活动的能力,只要双方都活着,则终身不再离散。只有当一方幸死亡,或因病失去参加繁殖活动的能力,另一方才另择配偶。已配对但没有繁殖过后代的鹤的配偶关系是不稳定的。

鹤类的交尾多选择在睛朗的早晨。旭日东升,微风习习,婚配的两只鹤发出“咕咕”的低声鸣叫,头、颈都取向上的姿势。雌鹤走到雄鹤面前,背朝雄鹤,半开双翼,雄鹤一面发出“咕、咕”的交尾声,一面展翼跳到雌鹤的背上,然后收拢双翼曲腿放低身体,开始交尾。交尾时间一般56秒种,结束后雄鹤从雌鹤前面跳下来,互相屈背、弯颈、振翼,好象互相鞠躬敬礼,并欢快地跺脚,然后又齐声鸣叫起来。

大多数鹤把巢筑在接近于水面的芦苇从中,用上一年的芦苇和杂草筑成很大的、十分简陋的巢。然而另外一些鹤反它们的卵直接产在地面上凹陷的坑里。有些旧巢旁边筑起新巢。并与最近的临巢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在营巢期,雄鹤是启动者,主要担任搬运巢材的工作,而雌鹤是巢址的确定者,负责巢的构筑。

7 46月间(时期的变化依据地区的不间),雌鹤开始产卵。鹤每年产1窝卵,1窝一般两枚,但有些鹤产3—4枚进行孵化。在繁殖的早期阶段,如果有人或捕食动物破坏了它们的卵,雌鹤可以再补卵,甚至可以补产数窝。鹤是靠胸部的孵化斑向卵进行传递接近体温的热量的。孵化斑是鸟类在激素控制下发育的一块没有羽毛的热皮肤区。鹤进入孵化状态时,胸骨左右两侧的区域就脱毛,皮肤变得松驰,血管丰富起来而呈红色,其温度与体内温度接近,使它好象鹤体的附加部份似的。孵卵时,亲鸟向两侧摇摆以确保卵与孵化斑的充分接触。就这样连续数小时地伏在地上,仅在翻卵(为保持温度平衡)或与配偶换孵时才站立起来。卵破壳后,或由于其它原因停止孵化,孵化斑就失去红色,变为通常的蓝色皮肤。当繁殖时期过去后,才重新长出羽毛。鹤的孵化期为28——36天。在孵卵期,孵卵的任务主要由雌鹤来完成,雄鹤公在雌鹤采食时替换孵卵,齐声鸣叫经常伴随着它们的换班卧孵。雄鹤的主要任务是担任警戒,保卫巢区。当有危险情况发生时,雄鹤立即发出警叫,它们一起仓促的离去。

根据种类的不同,鹤卵的大小也不同,最小的鹤——蓑羽鹤的卵也许与3个鸡蛋的体积相等。而较大的鹤——如赤颈鹤和吐绶鹤,它们的卵比两个蓑羽鹤的卵还要大。鹤卵的颜色也是不同的。冠鹤的卵通常是淡蓝色的,但其它13种鹤中比较小的鹤所产的卵带有大量的黑色素。而较大的鹤通常产的卵色素很淡或为白色,这也许是一种增加伪装颜色、减少捕食动物破坏的适应。

鹤是早成性鸟类,出壳后全身被绒羽,经几小时就和双亲离开巢到食物丰富的地方去采食,而不再回到巢里。在育雏期,当有天敌威胁到雏鹤的安全时,雌鹤便带领雏鹤躲避到苇荡深处,而雄鹤表现出诱敌的行为,将天敌引诱到相反的方向。雏鹤生长非常快,一般3个月左右会飞翔,4个月左右就能长到和成鹤一样高。后两年它们继续慢慢生长,一般3岁达到性成熟。

在整个繁殖时期,未成熟的和那些没有能够找到配偶的成体鹤组成一个个小群,过着游荡的生活。

8)鹤是杂食动物,动物性食物和植物性食物都吃,并且随着一年中季节和采食地点的不同而变化。它们吃农作物和野生植物的绿色部分,也吃茎、根、果实和种子。它们还吃各种昆虫、蠕虫、蛙、鱼等,偶而也吃蛇、小型啮齿类。由于小鹤有很高的生长率,比成年鹤需要更多的高蛋白食物,因此,以动物性食物为主。扎龙自然保护区人工饲养的丹顶鹤幼鹤,每只每天平均吃1—1.5公斤鲜鱼,最多可吃3公斤。它们的食量和生长速度是成正比的。刚出壳的雏鹤体重150克左右,但4个月体重就达到近10公斤。

9)秋季,北方的鹤集成大群,在上午8——9点,吹有南风的睛天,它们群起盘旋于天空。然后,开始向南方定期迁徙。它闪不断发出响亮的鸣叫,这大概是为了召唤同伴更好地集合鹤群吧。整个白天它们都在飞行,每小时可飞40公里,有时飞行高度超过海拔5490米。小鹤紧紧跟随着它们的双亲,而且必须记住地面上的标志,作为来年回来时的方位指导。

傍晚,鹤群降落到可达到的湿地上渡过夜晚。如果天气允许,第二天早上将继续它们的旅行。有些停息地对鹤的停留来说是随机的,取决于迁徙途中日落地离鹤群所到的位置是否最近。但大多是鹤群的传统的“驿站”,许多迁徙的鹤要在这里停留几周的时间。

人们早就注意到,鹤类在季节性迁徙飞行中习惯地排列成楔性,楔形两边的夹角接近于110度。鹤群的飞行方向与楔形一边的夹角等于54448秋。结晶学研究者很熟悉这一数值,因为许多晶体(如金刚石)的角度构成就和它一模一样。

有些鸟类学家认为鹤类的飞翔时采用楔形队形能够节省体力,因为第一组只有一个为首的鹤被迫去战胜风的阻力,其他的鹤通过它们前头的鹤扇动翅膀所产生的气流而省力许多。为首的鹤经过有规律的一段间隔时间后被这群鹤中的其他成员所替换,这样可以轮流休息。这一理论已在航空学领域所证实,即:一组排列成队形的飞机比单独飞机或呈直线队形飞行的飞机使用的燃料要少。

10)大多数鹤类是耐寒的,鹤类迁徙的原因实际上是缺少食物和水。冬季,鹤类生活在南方的沿海滩涂,内陆湖泊,农田或草原上。它们在采食的时候,设立1只或两只鹤担任岗哨,处于警戒状态,一有危险便发出警报信号,整个鹤群都飞向天空。

当春天重新到来,植物复活并且大自然能够又一次提供丰富食物的时候,这些鹤为返回到繁殖地做好准备。

在春季一个晴朗的早晨,鹤类经过难以形容的骚动后,象一朵巨大的云朵腾空飞起。整装编队向北方它们的繁殖地飞去。它们的旅行,将把它们带回到北方茫茫的草原上和无边无际的沼泽地里。

在整个冬季小鹤都属于它们的双亲,在它们完成整个旅行回到出生地以前,大部分时间小鹤都跟在它们的父母身边。可是,当它们的家庭回到北方的繁殖地,成年鹤的性周期重新开始的时候,小鹤使被它们的双亲用暴力驱走。配对的鹤再次确定它们的领地,开始繁殖活动。与些同时,一龄的小鹤加入到其他没有参加繁殖的鹤群中去。在第2个春天,小鹤开始显示出性行为,交配和营巢通常发生在第3年或第4年。

在人工饲养条件下,曾记录鹤能活87年,而在野生条件下,无疑它的寿命要短一些。

11)鹤顶红,自古以来,丹顶鹤头上的“丹顶”常常被认为是一种剧毒物质,称为“鹤顶红”或“丹毒”,一旦入口,便会致人于死地,无可救药。据说皇帝在处死大臣时,就是在所赐酒中放入“丹毒”。大臣们也都置“鹤顶红”于朝珠中,以便急难时服以自尽。在武侠小说中,武林中人常用这种剧毒之物来施展其下毒的高超本领。其实,这些说法都是毫无根据的。

丹顶鹤的幼鸟是没有“丹顶”的,只有达到性成熟后,“丹顶”才会出现,因此完全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是由垂体前叶分泌的促性腺素作用于生殖腺,促其分泌性激素作用的结果。对于季节来说,春季时发情时红色区域较大,而且色彩鲜艳;冬季则较小。对于情绪来说,轻松时红色区域较大,色泽鲜艳;恐惧时则较小。对于身体状况来说,健康时红色区域较大;生病时则缩小,而且色彩明显暗淡,其表面还略显白色。当丹顶鹤死亡后,其“丹顶”就会渐渐褪去红色。

有人曾经做过试验,在小动物的食物中加入了丹顶鹤的“丹顶”的细屑。小动物们吃了以后并没有什么异常的反应,这至少说明了“丹顶”并没有剧毒。那么,古人所说的“丹毒”或“鹤顶红”到底是什么物质呢?其实这些东西就是砒霜,即不纯的三氧化二砷,呈红色,又叫红矾,有剧毒,“鹤顶红”不过是古时候对砒霜的一个隐晦的说法而已。

三、返回市区途中

各位游客,大家参观了扎龙自然保护区,我们现在返回市里。参观完扎龙后,大家会感觉到我们所处的自然环境是多么的脆弱,保护自然环境是我们每一个人不可推卸的责任。我们周围的湿地正在一块块的减少。

湿地是指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性的沼泽地、泥炭地或水域地带、静止或流动、淡水、半咸水、咸水体,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水域。

湿地的类型有沼泽湿地、湖泊湿地、河流湿地、浅海、滩涂湿地、人工湿地。同时具有提供水源、补充地下水、调节流量,控制洪水、保护堤岸,防风、清除和转化毒物和杂质、保留营养物质、防止盐水入侵、提供可利用的资源、保持小气候、为野生动物的栖息地、旅游休闲、教育和科研价值等二十多个方面的功能。

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湿地不仅具有保持水源、净化水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和保护海岸等巨大的生态功能,湿地也是生物多样性的富集地区,是世界上最具活力的生态系统,保护了许多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种。人们把湿地称为“地球之肾”、天然水库和天然物种库。湿地所具有的景观和文化价值也为世界文明的延续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健康的湿地生态系统,是国家生态安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实现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因此保护湿地具有极大的意义。

扎龙湿地有湖泡明水、芦苇沼泽及湿地草原三种类型。据调查,丰水年份湿地内明水、沼泽面积为1240平方公里, 占湿地总面积的61%。湖泡水深一般为3-5米,芦苇沼泽一般水深为0.1--0.4米,最大约为0.7米。严重枯水年份湿地内明水、沼泽面积为170--200平方公里,湖泡水深0.5-1.0米,局部芦苇沼泽水深0.05--0.15米,大部分芦苇干枯退化。扎龙自然保护区位于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东经124°00'124°30',北纬46°55'47°35',面积约210000公顷。区内湿地主要有湖泊、沼泽、湿草甸3种类型,芦苇沼泽面积最大。保护区内有高等植物67468种、鱼类946种、鸟类48260多种,而鹤类是本区的主要保护对象,由以丹顶鹤、白枕鹤为主。

2003年,黑龙江省共为扎龙湿地补水1.1亿立方米,使湿地核心区面积达到1000平方公里,扎龙湿地缺水状况得到明显改善。扎龙湿地主要靠乌裕尔河来水、双阳河来水、当地径流和嫩江洪水泛滥形成,其中乌裕尔河是形成和维持扎龙湿地生态系统的主要水源。

由于乌裕尔河、双阳河流域连年干旱,加上“乌双”流域中上游生产、生活用水量的逐年增加,使“乌双”河年平均进入扎龙自然保护区的水量仅为1亿立方米左右。据调查,扎龙湿地湖面及沼泽面积最小时仅剩约130平方公里,湿地面临退化、消失的危险。

近年来,黑龙江省充分利用乌裕尔河的洪水资源,并借助已建成的引嫩工程,通过北部引嫩工程和中部引嫩工程的调控,每年从嫩江引水为扎龙湿地补水。2001年,共向湿地补水3500万平方米,2002年补水3.5亿平方米,2003年补水1.1亿平方米,有效缓解了扎龙湿地的缺水状况。

齐齐哈尔启动扎龙湿地移民计划保护生态环境,我国最大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国际重要湿地之一齐齐哈尔扎龙自然保护区,其湿地核心区整体移民计划近日已获国家批准,标志着齐齐哈尔市扎龙湿地移民计划正式启动。由于历史原因,核心区内分布着许多村落,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严重破坏了湿地的生态环境,人鸟争地争食的现象十分突出。此次启动的湿地移民计划,要搬迁13个自然屯、1200多户,涉及人员近5000人。齐齐哈尔市政府表示,要在争取更多的移民投资的情况下,用两年左右时间实施完搬迁工作。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f63bc97502768e9951e73839.html

《扎龙自然保护区及徐秀娟的生平简介.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