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全国两会议题

发布时间:2019-01-15 16:02:51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2017年全国两会议题

从历年全国“两会”涉法舆情传播规律可以看出,曾引发舆论聚焦的热点事件或议题常因为代表委员的议案提案、媒体记者的提问、新闻网站的旧案回顾等引发新一轮舆情。鉴于此,法制网舆情监测中心梳理去年“两会”至今的涉法舆情数据库,归纳出今年全国“两会”期间舆情风险较高的十大涉法议题,并提出应对建议,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2017年全国两会议题,欢迎阅读参考!!

1.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

在去年徐玉玉遭电信诈骗猝死案发生后,电信诈骗议题呈现井喷之势,激活了多年以来淤积在公众心中的痛——屡遭诈骗且维权艰难。之后,公安等多部门向电信网络诈骗全面开火,打出组合拳进行严厉打击整治,共破获9万多起案件,避免群众财产损失约亿。同时,最高法、最高检、公安部三部门共同发布《关于办理电信网络诈骗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明确法律标准,统一执法尺度。此外,全国各地政法新媒体集中发布图文、视频等电信诈骗防骗指南,对于提高公众警惕性、加强防范心理也起到积极作用。

在公安机关严打之下,伪基站、木马程序、钓鱼网站等电信诈骗手段也在不断升级,黑色产业链越来越成熟化。打击、防范电信网络诈骗是一个长期系统工程,需要公安机关在全国范围从严从快打击,也需要银行、运营商等形成合力管控“资金流”、“信息流”,还需要提高全民防骗意识和识骗能力,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目前,《全国人大代表陈伟才与电信诈骗“死磕”7年》、《我有问题问总理:电信诈骗为何屡禁不止》等报道已经进入媒体议程。全国“两会”期间,电信网络诈骗议题势必受到关注,与之息息相关的反电信诈骗中心、运营商先行赔付、向银行追责等具体问题都有可能成为舆论关注焦点。

2.防范公民个人信息泄露

在肯定政法机关重拳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同时,舆论对与之密切相关的个人信息泄露问题十分担忧。去年以来,“京东12G用户数据外泄”、“国家电力APP疑似泄露千万用户信息”、“花700元即可买到11项个人隐私信息”、“央视调查称一个手机号能泄露全部信息”等涉信息泄露的重磅报道一再引发舆论热议。质疑相关部门存在监管漏洞、呼吁严厉打击贩卖个人信息乱象、完善立法保障等成为舆论共识。

今年61日,《网络安全法》将正式实施。相关规定不仅规范了国务院电信主管部门、公安部门和其他有关监管部门的责权范围,还明确了网络运营商、网络产品、服务提供者等相关信息采集主体必须履行的法律责任。这对加强个人信息保护、筑牢法律防线意义重大。

在此背景下,防范信息泄露、加强个人信息保护在全国“两会”期间成为关注焦点的可能性较高。而在《网络安全法》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网络法治化,持续有力打击违法犯罪行为,实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是该议题舆论引导的主要方向。

3.加强法官职业权益保障

20162月发生的北京昌平女法官马彩云被枪杀事件还历历在目,今年1月广西玉林市陆川县法院退休法官傅明生被捅伤致死、2月江苏沭阳法院法官周龙上班途中被捅伤事件相继引爆舆论对法官权益保障议题的关注。而期间媒体对法官文言文辞职信、博士法官辞职等事件的集中报道也引发舆论关于“法官离职潮”的热议,让法官职业权益保障议题持续高热。

去年728日,中办、国办正式印发首个全面加强法官、检察官依法履职保护的纲领性文件《保护司法人员依法履行法定职责规定》。今年2月,最高法印发了落实《保护司法人员依法履行法定职责的规定》的实施办法,并正式成立了中国法官协会法官权益保障委员会。

历经舆论场一年多的“酝酿”,又恰逢发生于全国“两会”前夕的法官遭袭事件,法官职业权益保障或将成为本次“两会”绕不开的热点话题之一。其中,人身安全保障、履职豁免保障、职业尊荣感等话题极有可能成为关注焦点。全国“两会”是凝聚社会共识的良好契机,有关部门可重申加强法官职业权益保障的态度,并就已出台的或即将出台的法律文件开展宣传普法,增强法官群体和社会公众对建设法治中国的信心。

4.涉仿真枪案引发的枪支鉴定争议

2015年“四川刘大蔚网购仿真枪获无期徒刑”到2017年“天津射击摊摊主赵春华因非法持有枪支罪获缓刑”等涉仿真枪案件,关于枪支鉴定标准的讨论热度不断攀升。大部分公众包括众多法学专家、律师在内的专业人士,都认为目前枪支鉴定标准过低,没有充分考虑鉴定标准的适用性,并称这是造成涉仿真枪案件争议愈演愈烈的根本原因。

目前,《治安管理处罚法》中新增了对仿真枪的管理规定,但并不涉及枪支鉴定标准本身。而早在2016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全国律协副会长朱征夫关于中国枪支鉴定问题的提案就曾引发高度关注。他表示,“仿真枪变真枪的案件不断增加的趋势应当遏止,公安部的焦耳/平方厘米枪支认定标准应当重新审查。”不少媒体也呼吁应由全国人大常委会作出立法解释,以消弥公众对“仿真枪变真枪”的任性认定产生焦虑与恐慌。

可以预见,枪支鉴定标准议题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仍有较大可能引发热议。此前对枪支鉴定标准始终失语的公安机关或应正视问题、直面争议,回应公众关切,并说明枪支鉴定标准的发展方向,以彻底为仿真枪舆情划上句号。

5.深化公安执法规范化建设

受去年多起警察执法不规范事件的影响,公众对公安执法规范化建设的关注度不断提升。随着《关于深化公安执法规范化建设的意见》全面实施、全国公安机关规范执法视频演示培训会陆续举办,有关各地深化执法规范化建设的报道层出不穷。舆论对公安机关以全系统内的制度建设回应舆情表示认可。

但自今年1月以来,微博、微信朋友圈辱骂警察被拘、安徽蚌埠一局长夫人掌掴交警达成和解等执法争议事件再度引发舆论质疑警方执法界限、执法方式,并将其与公安执法规范化建设相关联。尽管此类争议尚未大规模扩散,但若再有类案曝光极有可能引爆舆论,导致各地深化执法规范化建设的正面宣传报道受到冲击。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各地政法机关需重点关注执法争议事件,在实体层面做好妥善处置的同时加强监测,及早发现舆情隐患并进行疏导。此外,曾被曝光执法不规范事件的各省官员需做好应对媒体追问的准备,做到个案处置情况心中有数,同时围绕深化公安执法规范化建设介绍当地整改反思之举,以不回避、不遮掩的姿态挽回公信力。

6.重大刑事冤假错案纠正

据最高法227日发布的司法改革白皮书数据,全国法院去年新纠正重大冤假错案1117人,数量达到历史新高,以河北聂树斌案、海南陈满案为代表的一批冤假错案得以纠正,在社会上引发巨大反响。政法机关在冤假错案舆情处置方面已逐渐探索出一套成熟的应对机制,通过“启动纠错——通报进展——审理宣判——案件解读”等方式,让“尊重保障人权”、“实现公平正义”的法治观念逐步深入人心。

然而,此类舆情事件中舆论的关切点正从“如何纠正错案”过渡到“纠正后怎么办”,有关办案人员追责、国家赔偿数额及标准、真凶追查等议题被越来越频繁提及。此外,坐了23年冤狱并最终无罪释放的陈满传出卷入“维卡币”传销骗局的消息,念斌、钱仁风等冤错案件当事人在平反后因高额债务、身体状况不佳等原因短期内难以融入正常的社会生活的新闻也常见诸报端,刺激舆论热议如何帮助受害人回归家庭、融入社会、自力更生。

不难看出,如何完善冤假错案的防范、纠错、赔偿、追责机制既是舆论关注焦点,也是政法工作的重点、难点。全国“两会”期间,相关部门在把错案纠正作为工作成果进行介绍的同时,也需警惕舆论针对上述某个具体问题展开讨论,并适时作出回应。

……

  附:2017年全国两会知识产权议题 2017年,是推进知识产权综合管理改革、实施“十三五”国家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规划、加快建设知识产权强国的重要一年。在该背景下,今年全国两会上,知识产权也将成为议题。综合2016年知识产权取得的成绩及存在问题,预计涉知识产权的议题如下。

1.知识产权强国战略实施状况

201678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国务院关于新形势下加快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的若干意见》,进一步分解细化涉及本部门的工作,落实责任主体。该《意见》实施半年以来,各部门落实情况,知识产权强国战略的推进进程等将会备受关注。

2.知识产权综合管理改革试点工作

112日,中国政府网发布《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知识产权综合管理改革试点总体方案的通知》引发媒体广泛关注。近一个月来,媒体和业内人士纷纷解读其内容及其意义,引起舆论持续关注。此外,知识产权综合管理改革试点如江苏省苏州市,于2008年推行专利和著作权综合管理模式,上海市浦东新区自2015年以来首创专利、商标和著作权的集中管理机构等,均取得了一定成果,舆论呼吁推广声较高。

3.“互联网+知识产权”发展与保护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影响力已渗透到各行各业中,在国家“互联网+”战略背景下,如何把工业时代的知识产权纳入到“互联网+”的行动计划中备受舆论关注。当前,“互联网+知识产权”面临着两个问题,一是发展,二是加强保护,促进其发展。因此,今年全国两会上,“互联网+知识产权”发展与保护将会成为热点。

4.知识产权国际合作

国家知识产权局成功举办了“一带一路”知识产权高级别会议,发布了“一带一路”知识产权合作的共同倡议,在国际合作中取得突破,2017年注定会是深耕知识产权国际合作的一年。另外,在世界经济发展不景气,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大背景下,如何切实保障中国企业走出去,将是当下相关部门遇到的难题。这一难题,也将促使该议题成为全国两会上的热点话题。

5.知识产权大保护格局

201649日,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申长雨在北京表示,将着力构建“知识产权大保护”工作格局,加快形成知识产权保护的强大合力。当前中国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知识产权作为激励创新的基本保障,作用日益凸显,舆论对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的呼声不断增强。在国家知识产权强国战略下,知识产权大保护格局作为基础性的工作,在落实一年多的情况下,将会引起舆论重点关注。

6.知识产权电商

随着电商的快速发展,各大电商平台频遭假货烦恼。此外,部分公司利用虚假投诉勒索淘宝商家的恶意知识产权代理公司,也给电商平台带来诸多麻烦。27日,阿里巴巴首次针对利用虚假投诉骚扰勒索淘宝商家的恶意知识产权代理公司发布封杀令。杭州网卫科技有限公司因屡屡对商家进行虚假投诉,成为首个遭封杀对象。在电商平台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一部分的情况下,加强对电商知识产权的监管迫在眉睫,今年全国两会也将难以绕开此话题。

7.知识产权大数据

在大数据时代,大数据就是核心竞争力。知识产权大数据除人们平常接触较多的专利、商标等数据外,还有着更广泛的内容,就是知识产权应用的地方,都会产生知识产权的数据资源。近些年涌现了一批知识产权数据平台,由它们产生的大数据产业链以及大数据管理服务平台,将会为人们提供更加便捷和舒适的知识产权服务,如何充分发挥它们的潜能,提供更好的知识产权服务将会成为知识产权数据发展的一种新模式。

8.专利转化政策体系

目前我国的专利数量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但在质量方面存在两个主要问题:一是核心专利的数量不多;二是专利的布局不合理。这两个问题一方面显示目前中国专利的竞争力不强,另一方面由于缺乏核心专利,使得其转化率较低。在专利数量取得长足发展的这几年,提升专利转化效率是知识产权热点话题的“宠儿”。在2016年专利数量遥遥领先美日等国、《专利法》修订草案明确增加“专利的实施和运用”的背景下,如何提升专利的质量和转化率将会再度成为热点话题。

9.强化专利行政执法

专利行政执法与司法保护联系密切,同时具有较强的互补性。专利执法作为一种更便捷和高效的专利保护方式,在实践中创新主体和专利权人都会从中受益,因此专利行政执法备受欢迎。在加强知识产权大保护格局的背景下,强化专利行政执法不仅是提升知识产权保护效率的客观要求,同时也是提升相关人员办事效率的重要保障。如何强化专利行政执法将会成为舆论关注的热点议题。

10.知识产权司法保护体制机制改革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发展动力越来越依靠创新驱动,知识产权保护和创新驱动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得以凸显,与此同时,知识产权保护和创新之间紧密相连。在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作为知识产权保护的关键--知识产权司法保护体制机制改革进入公众视野,并逐渐成为舆论关注的热点。另外,在我国知识产权不断发展,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的过程中,对知识产权提供司法保障的呼声不断提升,知识产权司法保护体制机制改革显得迫在眉睫。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f6951123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a1a8d90.html

《2017年全国两会议题.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