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县少数民族乡村经济发展的调研报告

发布时间: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文县少数民族乡村经济发展的调研报告

根据县委工作会议精神和《2021年全县统战及民族宗教工作安排意见》要求从314日—331日由县委常委、统战部长黄顺福带领县委统战部、县民族宗教局班子成员及工作人员深入全20个乡镇23个少数民族村社11处宗教场所重点对全县少数民族乡村和少数民族散杂居村社进行实地调研通过召开干部群众座谈会讨论、走访农户、问卷调查等方式广泛听取各乡镇村社干部及群众对少数民族乡村和少数民族散杂居村社经济发展的各方面意见和建议认真分析少数民族乡村和少数民族散杂居村社经济发展面临的困难并提出相关建议。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一、少数民族乡村基本情况(一)少数民族人口分布情况:
文县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县份全县共有藏、回等27个少数民族现有少数民族人口约8294人(其中:藏族7464人回族606其他民族224人)约占全县总人口的3.4%,主要分布在铁楼乡、城关镇、碧口镇、中寨镇、石鸡坝镇、堡子坝镇、丹堡镇、刘家坪乡、梨坪镇、天池镇等乡镇。
(二)少数民族乡及村社分布情况:
全县有民族乡1个—铁楼藏族乡有散杂居乡镇9个(包括:城关镇、碧口镇、中寨镇石鸡坝镇、堡子坝镇、丹堡镇、刘家坪乡、梨坪镇、天池镇)有少数民族村35个合作社53个社区1
18

个。其中:铁楼藏族乡有11个少数民族村藏族6853297人;散杂居乡镇有24个少数民族村1个社区藏族84167人回族151606人。(情况详见:全县各乡镇少数民族情况统计表略)
二、民族乡村发展成效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民族乡村和散杂居乡村的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发挥民族乡村资源优势培育产业发展加大民族乡村项目资金的投入力度使民族乡村经济社会有了较快发展少数民族群众的生产生活有了明显改善。
一是基础设施逐步改善。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对民族乡村投入较大在交通、水利、扶贫、教育、卫生等方面投入资金约16146万元民族乡村基础设施不断夯实村容村貌变化很大。整合各类项目资金着力加大民族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集中实施了一批建制村道路硬化、饮水安全、河道治理、危旧房改造等基础建设极大改善了少数民族乡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
二是产业培育不断壮大。按照"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发展目标大力培育富民产业。近年来先后在民族乡村建成花椒产业基地6个优质核桃基地4个实施5千亩板栗示范园工程1处建成了草河坝优质核桃采穗园1处引导藏族群众兴办农家乐15家扶持兴办以酿酒、养猪、养鸡为一体的养殖场4家冷水鱼养殖场1家。
三是社会事业得到全面发展。县委、政府抢抓国家政策机遇在民族乡村新建中小学教学楼14栋完善教学配套设施教学条件得到极大改善教育水平不断提升。着力解决民族乡村群众"看病难"
28

问题在民族村建成了卫生室配备了基本医疗设施和药物群众就医条件得到根本改变。全县累计向民族乡村发放"村村通"电视接收1507套基本实现了广播电视全覆盖目标。各类社会保障优先承担起民族地区保基本、兜底线的任务持续推进基层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
四是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坚持不懈地抓白马人民俗文化挖掘保护传承工作出版了白马民俗文化系列丛书修建了草河坝、麦贡山等6所白马民俗文化传习所。文县被中国民协和文化部分别命名为"中国白马人民俗文化之乡""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河坝、石门沟、案板地、强曲村被列入全国传统村落名录白马傩"池哥昼"纳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第一批保护名录麦贡山、草河坝、石门沟被批准为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成功举办了两届白马人民俗文化旅游节和"火把节",乡村旅游发展势头强劲。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民族工作全县少数民族乡村和少数民族散杂居村社经济社会有了一定的发展但受自然、历史、经济、思想观念等因素的影响少数民族乡村和少数民族散杂居村社经济社会的发展与省、市、县平均水平相比还相对滞后与全国一道同步进入小康社会还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基础设施欠账大。少数民族村社普遍地处偏远群众居住分散环境条件差基础设施建设成本高、投入大已成为制约少数民
38

族村社发展的"瓶颈".少数民族村社因地域差异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制约矛盾突出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缓慢特色产业发展薄弱生存环境恶劣自我发展能力差生态环境脆弱生存与发展的矛盾凸显。全县少数民族村社(非精准扶贫村)需要解决的事项有:人畜饮水、文化广场、村内道路硬化、产业路、异地搬迁等5个方面总投资约1557.5万元。其中:人畜饮水工程14个村53000米投资79.5万元;文化广场13个村社投资约650万元;村内道路硬10个村社约49.5公里投资约445.5万元;产业路7个村社约40公里投资约360万元;异地搬迁6个村社45户投资约22.5元。
二是居住条件差。大部分少数民族村社地处高半山区居住条件差自然条件严酷灾害频繁土地瘠薄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困难个别村社生存环境恶劣。如:梨坪镇九原寨村石界湾社居住在大山深处交通险要出入及不方便土地少年轻人都外出打工只有老年人居住在村里很少与外界交流。需要异地搬迁的少数民族村社的群众有:城关镇关家沟村朱家山社5户、中寨镇新寨村5户、石鸡坝镇张家沟村金家梁上社12户、丹堡镇古道坪村刁楼、蓖麻社18户、梨坪镇九原村20户、草坪村1户、金坪村葡萄架社2户。
三是发展资金不足。近年来虽然县上对民族乡村投入较大重点对铁楼乡进行了打造投入相对多一些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有了很大改观村容村貌变化较大。但其它散杂居少数民族村社投入偏少
48

基础设施改变不大农业生产、农民生活条件、乡村道路状况还较差;防灾抗灾能力较弱返贫现象严重。
四是贫困程度深。少数民族村社经济发展缓慢产业培育不足支柱产业匮乏山高路远靠天吃饭农业收入微薄;年轻人外出打工村内大多居住着老人空巢现象严重。绝大部分群众只能依靠外出打工挣钱经济收入单一缺乏持续增收渠道。民族乡村的产业主要以种植养殖为主受自然因素影响大持续增收渠道窄稳定脱贫难度大因灾、因病、因学、因婚返贫的问题突出。据统计全县少数民族聚居村和散杂居村中202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在3500元以下的村有143500元至4000元的有74000元至5100元的有14个均低于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5389元。少数民族村社已成为脱贫攻坚战中难度最大、任务最重的地方与同步实现小康的目标还有很大的差距。
五是少数民族群众自我发展能力不强。少数民族村社群众普遍思想观念守旧相当一部分人发展思路模糊发展理念陈旧创业意识不强安于现状不愿接受新生事物;部分民族乡村群众缺乏劳动技能创业缺乏过硬本领自我发展能力还不强。
四、几点建议
一是制定少数民族乡村和散杂居村社发展规划。按照民族乡村和少数民族散杂居村社发展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制定少数民族乡镇村社规划有步骤、有计划、有组织地实施少数民族乡村和散杂居村社发展规划。同时保持规划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在新农
58

村建设和危房改造时要融入民族元素突出民族特色;倾力打造体现民族特色、地方特色的标志性公共建筑如寨门、戏台、凉亭、文化广场等公共设施建设为各族群众提供充足的公共文化活动空间。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少数民族特色的保护与传承发展与扶贫开发、生态旅游、文化保护和新农村建设等相结合整合各方资源统筹兼顾科学合理规划少数民族村社未来发展。建议拓宽改造演武坪至麦贡山通村公路修通铁楼乡白马十四寨连村并网公路改善藏区群众交通条件。
二是加大资金投入。深入实施"两个共同"示范点建设充分利用好省市"两个共同"示范点建设资金在重点做好铁楼藏族乡"两个共同"示范点建设的同时也要兼顾其它散杂居少数民族村社发展适当将省市"两个共同"示范点建设资金向其它散杂居少数民族村社安排促进少数民族乡村和散杂居少数民族乡村同步发展。同时要把少数民族村社作为扶贫攻坚的主战场深入推进精准扶贫脱贫整合项目资金加大资金扶持集中攻坚突破进一步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乡村扶贫攻坚步伐。建议从全县项目资金总盘子中切割部分资金重点解决少数民族村社水、路、广场等基础设施建设给予落实解决改变村容村貌改善生活环境。(附:全县少数民族村社需要解决的事项统计表)。
三是优先安排项目。抢抓创建全国民族团结示范县机遇为少数民族村社谋划一批以道路、饮水、危房改造、生态建设为重点的基础设施项目以农田水利、灾害防治为重点的生产项目以教
68

育、文化、卫生和社会保障为重点的民生项目。加强与国家和省市有关部门的衔接沟通积极主动争取支持重点争取民族乡村基础设施、产业培育、社会事业项目尽最大努力把有利于民族乡村长远发展的重大项目纳入国家和省市总盘子。按照"十三五"规划坚持民族乡村项目优先立项、优先投资、优先实施。县涉关部门要在项目和资金的安排上优先考虑民族乡村和少数民族散杂居村社在交通、水利、电力、农田建设等方面要求县级配套资金的着力予以整合配套落实。
四是抓好基础设施建设。要把少数民族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在资金项目上大力倾斜不断改善民族乡村生产生活条件。加大对少数民族村社道路建设的投入把少数民族村社人畜饮水、村内道路硬化、文化广场的修建、异地搬迁、危房改造等民生工程作为重点切实解决少数民族群众行路、安全饮水、群众生活等方面的问题;同时要大力推进农村电网、通信、网络、防灾减灾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提升少数民族群众生活水平。
五是部门联动推进民族乡村发展。民族乡村实现小康目标仅仅靠自身努力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各级党委、政府在政策、资金上给予大力帮扶。县涉关部门在用足用活民族乡村政策的同时在用好管好民族乡村和散杂居乡村项目发展资金的同时加大对少数民族乡村和散杂居村社项目资金投入。要整合财政、交通、扶贫、水务、教育等部门资金帮助民族乡村和少数民族散杂居村社加快
78

基础设施建设帮助解决民族乡村和少数民族散杂居乡村社的实际问题。
六是扶持特色产业。立足乡村实际突出民族特色结合地域特征、民族特点、历史背景和发展水平深入挖掘利用少数民族村寨特有的文化生态资源大力培育特色产业。少数民族村社都很僻远地处林缘地域开阔在此发展种植业和养殖业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可扶持养殖土鸡、土猪、土蜂蜜;可种植药材、核桃、花椒等作物。充分发挥少数民族村社自然风光优美、人文景观独特的优势把经济发展与特色民居保护、民族文化传承、生态环境保护有机结合起来发展乡村旅游增加农民收入。

88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f6cf39c557270722192e453610661ed9ac5155cd.html

《文县少数民族乡村经济发展的调研报告.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