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见趋势:17年高考全国卷语文命题深度评析-

发布时间: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WORD格式--可编辑--专业资料----- 声明:本文首发于企鹅辅导知乎机构账号,仅供个人学习交流使用,未经许可,禁止商业转载。

看见趋势:17年高考全国卷语文命题深度评析
以往,17年高考的变动很大。 多大?差不多是地震的级别叭。




--完整版学习资料分享---- 比之
-----WORD格式--可编辑--专业资料----- 它代表的会是一种趋势,未来几年的高考,很大的几率将会把这种体例沿用下去。要不然,这样地震级的变动就没了意义。
总得来说:今年的语文高考在命题上比历届更加贴近生活,对于学生更注重考量积累和思考能力。
18/19届的同学们啊,当心——他们准备动真格的了。 我们分析了17年的三套全国卷,汇总出命题趋势,整理如下: 一.结构的大调整
全国一卷覆盖的地区大多在中原,全国二卷覆盖的地区大多较为靠边,全国卷三则是偏向西南一带。
但是大家所用的考试大纲是一样的,用的考试说明是一样的。所以试卷结构/题型发生的变动,也都一致。
--完整版学习资料分享----
-----WORD格式--可编辑--专业资料-----

(图片来自,企鹅辅导韩健老师的课件。左边是历年语文高考试题框架,右边为今年。)
--完整版学习资料分享----
-----WORD格式--可编辑--专业资料----- 在这,比较大的变动是: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从二选一,变成了两个必做题,而且顺序被移动到了前面。
所以有的考生拿到题目时会有一点点懵,在平时练习中,写完了论述类文本阅读,紧接着应该是文言文阅读,但这次就不同,节奏变了
这样变化明显一来是提高了对学生的要求,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会一个就行的时代没了。二来,嗯把现代文阅读都放到了一块,看上去更整齐了——如果这也算优势的话。
一般考试大纲会在高考前一年的十月份出,语文你可以不用看的,可以看看物理/数学之类的科目。因为语文的高考大纲不好看懂,但是你可以去在网络上找一些专家的解读来读一读。
但是在高考当年的二月份出的考试说明你是一定要有一份的,至少要去做一下里面的样题。 二、现代文阅读
现代文阅读中的论述类文本阅读变化并不大,还是会考核学生的理解能力(理解文中重要的概念和重要句子的含义),以及分析综合能力(信息的整合筛选;分析文章结构,归纳要点;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分析作者态度)。 变化大的,是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 1,文学类文本阅读
--完整版学习资料分享----
-----WORD格式--可编辑--专业资料----- 严格来说文学有小说、散文、诗歌和戏剧等,能拿来考的有散文或者小说,但一般情况下,总是在考小说。而且,学生答小说类阅读的得分率会更高一些。
但是今年偏偏就出了散文阅读,全国三卷是散文,二卷也是散文,只有一卷是小说。而且二卷出的题还是林徽因的《窗子》,众多考生在考后表示:脑袋被林徽因家的窗子夹了。 怎么考的? 全国二卷考的是:


全国三卷考的是:
--完整版学习资料分享----
-----WORD格式--可编辑--专业资料-----

这两套题所考内容是高度一致的。
一道选择题考内容和艺术特色,这是覆盖了理解分析两个技能。这要求你把文章读懂,要求你把常见的那些艺术特色/表达方法烂熟于心:欲扬先抑、借景抒情、烘托、伏笔……等等。
一道问答题考重点词句的含义,覆盖了鉴赏评价的技能。 最后一题,覆盖的则是探究的技能。
这些考核的技能,和考试说明中的要求也是完全一致的,而且都有对应的样题可供练习。 同学们,可得长点心~ 2,实用类文本阅读
而实用类文本阅读,那就更有意思。
--完整版学习资料分享----
-----WORD格式--可编辑--专业资料----- 实用类文本其实是可以考你新闻、传记、报告和科普文章的,但大多都是考个人物传记。今年厉害了,考了新闻,更厉害的是除了文本,还把图表作为材料来考。 就像这种:

(全国一卷)
--完整版学习资料分享----
-----WORD格式--可编辑--专业资料----- (全国二卷)
而出的题目,一道四选一的选择,一道五选二的选择,一道简答题,都是考察对新闻的阅读理解,答案全都在材料里面,直接去找就好了,所以感官上不会太难。
不会太难也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今年第一次尝试这种出题模式,降低难度是为求稳,待考生适应了这种题目,2018/2019年,大概率就不会这么容易了。 同学们,可得加强训练。
--完整版学习资料分享----
-----WORD格式--可编辑--专业资料----- 这种开始模式最早是从北京卷开始的,15年北京卷开始把实用类文本阅读改成了新闻题,加入了这种图表的阅读。北京卷没有语言文字应用的考试,所以把对字音、字形、病句等的考核会放进这部分。全国卷剔除掉了它。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平时做训练的时候,除了刷自己所在地区的试卷,也得看看其他地区的历年全国卷——因为考纲一致,也要看看北京、上海这些地方的试卷,因为它们很可能代表着改革的方向。 三、古代诗文阅读 1 文言文阅读
常规的考法还在,断句、翻译、理解和概括文章内容。这些都是我们见多的东西。
但重点是,考纲里说了,今年要加大对古代文学文化常识的考察。 所有人都在等:加强考察话是这么说没错,但你准备怎么考呢? 语文试卷一出来,大家反倒松了一口气——原来如此。
--完整版学习资料分享----
-----WORD格式--可编辑--专业资料-----

(例图,全国二卷)
这是一道四选一的选择题,考的内容是对古代一些字词的理解。
三份全国卷,共考了十二个词,分别是:以字行、姻亲、母忧、私禄;下车、收考、车驾、京师;状元、上元、近侍、告老。
总得来说,还是和我们如今的生活很贴近的嘛,甚至可以说是亲切了,同学们感觉生疏的可能也就至多三两个。结合文言材料,拿下这部分的分数不在话下。
不知道你们还记不记得16年高考的恐惧:
--完整版学习资料分享----
-----WORD格式--可编辑--专业资料-----

答案明摆着告诉你C“有司,也会有好多人看不懂,到底哪里错了? 给出的解释是有司各有专司,泛指官吏,指称朝廷中的各级官员那就错了。
相关阅读:企鹅知道文言文该怎么学 - 知乎专栏 2 古代诗歌阅读
今年的古代诗歌阅读有两大特色。
其一是选材。我们都知道,高考的古代诗歌阅读要么选知名诗人的不知名作品,要么选不知名诗人的较优秀作品。今年的倾向是前者,选知名诗人的不知名作品。全国一卷是欧阳修的《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全国二卷是苏轼的《送子由使契丹》,全国三卷是白居易的《编集拙诗,成十一五卷,因题卷末,戏赠元九、李二十》。
这是好事吗?说是也是,说不是也不是。
正因为选取的是课本上熟悉的老面孔,所以命题人默认你对作者的人物生平、性格特点是全都知道的。
--完整版学习资料分享----
-----WORD格式--可编辑--专业资料----- 比如第二题,一般是考分析鉴赏类的题目啦。全国二卷就是这么考的: 15.本诗首联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性格?请加以分析。(6分)
前面说了,全国卷二是苏轼的《送子由使契丹》这是一首送别诗,首联是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
如果你不了解苏轼生平和性格特征,这个题是答不出来的。所以出题人默认了你都知道。那你知道不知道呢?知道,那这种命题方法就是好事,不知道那就是坏事。
那只知道苏轼的生平和性格特征,就能拿到这块的分数吗?你还要把诗读懂,结合起来去做分析。
你看,这又考了积累,又考你思考能力
第二个特色是题型,和前面的实用类文本阅读一致,选择题采用了五选二的机制,难度上是比从前也要加大了的。 全国一卷:
14)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全国二卷:
14)本诗尾联用了唐代李揆的典故,以下对此进行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全国三卷:
--完整版学习资料分享----
-----WORD格式--可编辑--专业资料-----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更多关于诗词鉴赏的内容,可以查看:诗歌鉴赏怎么赏啊! - 知乎专栏 3 出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几乎所有的老师都不讲名篇名句默写的,嗯……我也是。
四、语言文字应用
语言文字应用也迎来了大变动,除了常规的成语、病句、补写句子填空,试卷增加了对得体(这是积累)和逻辑(这是思考)的考察。 也是因为第一年的缘故,题目出得非常简单。往后就不好说了。 1,得体
三套全国卷,在得体的部分都考的是敬辞和谦辞的应用。
(全国一卷截图)
--完整版学习资料分享----
-----WORD格式--可编辑--专业资料-----
(全国二卷截图)

(全国三卷截图)
考点有:舍弟、献丑、垂询、内人;失陪、璧还、寒舍、千金;承蒙、高足、不吝、恭候。 2,逻辑
逻辑题目的出现,效仿了美国的高考SAT和研究生入学考试GRE。不过今年比较简单一些,而且给出了示例。
--完整版学习资料分享----
-----WORD格式--可编辑--专业资料----- (全国三卷截图)
三份考卷考的内容非常一致,出现的逻辑问题都是一些绝对的判断。如而且只要限制燃放,就能避免环境污染这种。
所以问题还是比较好找的,抓住一些特定的关键词,比如一定必然只要…………”等,然后细细想一想因果是否真的成立即可。而等到明年,或许会有更新的玩法。 五、作文
历经了前面的铺垫,终于来到了我们变动最大的地方,作文。
--完整版学习资料分享----
-----WORD格式--可编辑--专业资料----- 在前期,我们已经针对全国一卷做了比较透彻的分析:
今年的全国一卷作文题,可能是出得最好的一次 - 知乎专栏 和贫困歧视没关系,今年的全国一卷作文给了能独立思考的孩子一条出路 - 知乎专栏 今天我们可以把三个全国卷作文题放在一起聊一聊。
最早高考作文还是话题作文,比如01年的以诚信为话题,写一篇作文。就有考生蒋昕捷写下了经典的《赤兔之死》。
但后来呢,话题作文用得久了,就特别容易产生套作。于是命题趋势就向材料作文偏移,给定一个材料,然后去写文章。
但是事情并没有产生本质性的变化,只是让考生多了一个从材料中提取话题的步骤。于是命题趋势又变了,该为任务驱动型作文。
等到了16年,迎来了乱象的一年。全国一卷考漫画,全国二卷直接考语文学习,全国三卷又重新回到之前的材料作文。 今年,又厉害了。
事情再次发生了变化,虽然全国三卷还是比较保守,但全国一卷和全国二卷都开始考了同类的命题,较于16年要统一了很多。这统一往往就意味着趋势。 全国一卷和全国二卷都是给出一组内容,要你从中挑选2-3条,将其【有机关联】,然后作文。
--完整版学习资料分享----
-----WORD格式--可编辑--专业资料----- 你能从多组内容中找到自己熟悉的,擅长的,这考的是积累。全国一卷要求你多读新闻,拥有广阔的视野;全国二卷要求你熟悉传统文化,读得懂那些诗句的含义。
不变的是【有机关联】这种侧重逻辑思考的能力,它们都要求你发现材料中存在的矛盾与联系。 比如全国一卷:
--完整版学习资料分享----
-----WORD格式--可编辑--专业资料-----

1所以如果一个学生能选取长城和一带一路,对应中国曾经的封闭和如今的开放。那我就要给他高分。
2,如果一个学生能选取中华美食和食品安全,来说明中国是如此之大,就像京剧一样包罗万象,有黑脸的一面也有白脸的一面,并且在不断发展不断变得更好。那我也要给他一个不错的分数。
--完整版学习资料分享----
-----WORD格式--可编辑--专业资料----- 3,如果一个学生能选取高铁、移动支付和共享单车,来说明中国的科技发展之快。那我至少不会判定他跑偏。 ……
4而如果一个学生真的只是随机的选取,并没有搭建出关键词之间的内在联系,那就实在不好意思。
甚至,这种寻找有机关联比熟悉材料要更加重要,因为两套卷都没有选取过于生僻的素材。 六、总结
如前所述,今年的命题是贴近生活的:包括古代文化常识,敬辞和谦辞,新闻阅读,全国一卷所选取的十二个关键词,都和我们的生活很近。 更重要的,考试越来越侧重于考核学生的积累和思考能力,反对套作。你必须要见得多,见得深,同时融入进自己的思考,才能拿到很好的分数。 这和我们一直以来的主张也是一致的,可以参见:
如何写好高考作文(一):稿件的逻辑与价值观 - 知乎专栏 如何写好高考作文(二):文笔篇 - 知乎专栏
以上,特别鸣谢企鹅辅导韩健老师在本文创作中给予的支持。

--完整版学习资料分享----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f6dde0cd7175a417866fb84ae45c3b3566ecdd9a.html

《看见趋势:17年高考全国卷语文命题深度评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