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鸦片战争材料问题

发布时间:2016-09-19 19:38:31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2 第二次鸦片战争材料问题

问题一: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

第一次鸦片战争《南京条约》签订后,由于中国社会自然经济的顽强抵抗,战后外国商品在中国的销售并没有像西方资产阶级所期待的那样迅速上升,甚至还有所下降。为了改变这种情况 ,英法美三国提出了“修约”的要求并发动了战争。因此,谋求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是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原因。

问题二:第二次鸦片战争侵略中国的国家有哪几个?

英、法主要。美俄次要。

问题三:如何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危机 进一步加剧?

(或问:第二次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的影响)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失败使清政府逼迫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 条约,从而使中国的主权利益和领土完整进一步受损

主要体现 在:增开十多处通商口岸。使通商口岸由东南沿海沿长江扩展到内陆地区,有利于西主列强的经济侵略。

允许外国人到内地游历、通商、自由传教,外国军舰和商船可在长江各口自由航行,这为外国在中国的军事侵略、商业扩张、宗教传播等 大开了方便之门。

外国公使驻京,并可在通商口岸设领事馆,有利于外国侵略势力对中央和地方政府的监视和控制。

割让15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严重损害了中国的领土完整和民族尊严,并留下了不少历史后遗症。

问题四:对于圆明园遗址的处理,你有什么见解。

圆明园事实 上是不可能重建的。理由是:圆明园建筑物的确切分布位置、建筑物本身的结构和表饰没有完全清楚.加上当时的加工材料和工艺目前部分缺失,若重建就不可能整旧如故。况且 ,重建只能恢复建筑物本身,而当时的皇家珍宝,历代文物或被毁或流失,已无法收回。恢复建筑物外壳缺少文化内涵,显得不是良策。

圆明园被毁是历史留下的创伤。这可作为印证外国侵略者践踏文明的罪证,提醒后人不忘国耻,牢记时代责任,有特殊的警示作用。因此在原址的基础上维持不动或稍做有限的整修,也许是明智之举。

问题五:列举俄国在第二闪鸦片战争期间和其后通过不平等条约占领的中国领土。

1、Ж 材料一:《天津条约》中开放的通商口岸与《南京条约》中开放的通商口岸相比有什么特点?说明了什么?

特点:数量多(从5个到10个);地域广(从局限于东南沿海扩展到全国的海岸线);由海岸而深入到腹地的长江。说明外国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

2、Ж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843年、1844年、1845年北方各商埠刚开放时英国兴奋若狂。舍菲尔德的一家有名商行向中国输出大批刀叉,并声称它准备把刀叉供给全中国。但中国人不懂得刀叉的用途,而是用筷子扒饭,他们对这些器物连看也不看……一家著名的伦敦商行向中国输出大批钢琴,但是中国人仍然热爱自己的锣鼓,不能接受这种美意。——摘自《中国近代手工业史料》

材料二 1852年英国驻广州的代办密切尔曾经说过:“经过和这么一个大国家开放贸易10年之久,并且双方都已废除了一切独占制度,而拥有如此庞大人口的中国,其消费我们的制品(不合鸦片)竟不及荷兰的一半,也不及我们那人口稀少的北美或澳大利亚殖民地的一半……这好像是一个奇怪的结局。”——引自1852年密切尔报告书

材料三 英国输入中国鸦片数量表 

1840

15619(箱)

1852

48600

1844

23667

1856

58606

1848

38000

(1)概述上述材料反映的历史现象

材料一二反映了五口通商后,英国的某些工业品没有占据中国市场。材料三反映了鸦片战争后,英国 向中国输入的鸦片比鸦片战争前更多。

21843-1845年,英国人为什么对中国开放北方商埠“兴奋若狂”。请找出材料一中的错误,并结合史实说明你的理由。

英国完成工业革命,需要更广阔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英国资产阶级认为中国地广人多,是一个落后的封建国家,是英国商品侵略的理想对象。错误:北方各商埠。理由: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只开辟了东南沿海的通商口岸。

3)分析材料二中的“奇怪的结局”,出现的原因是什么?英国当时采取了什么对策?

1)原因:当时中国的经济是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对市场需求十分有限,购买力低下。同时,英国 国向中国大量输入鸦片,使中国出口收入大半抵消,无力购买英国工业品。(2)对策:英国先提出“修约”,提出 中国全境全开放,鸦片贸易合法化等要求,受到拒绝后,借“亚罗号” 事件,英国伙同法国发动侵略中国的第二次鸦片战争。

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843年与1858年进口棉花及棉纺织品税率比较表

材料二:即如关税,洋人仅完厘米,而华人则勒索数成,盘查则洋船不敢谁何,华船则百般恫吓,以至华商人人气短,而不能自保之势也。-----钟天伟《扩充商务十条》

材料三: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洋棉每百斤需洋33元,印度棉亦在30元内外,而华棉每百斤仅需12~13元,多至17~18元而止。故近年洋船回国,多购中国棉花,压载出口”。---陈炽《续富国策》

请回答:

(1)材料一和材料二反映 了什么样的历史现象?形成 这一现象的共同原因是什么?

材料一表明三宗货物1958年的进品税率都比1843年要低,特别是印花布下降最大,大大有利于列强向中国倾销商品。材料二反映清政府海关对洋商征收的关税远低于华商,而且刁难华商,不敢得罪洋商,华商经营困难。共同原因是:鸦片战争后,根据不平等条约,中国进口货物的关税税率须与外国协商,并且清政府屈从于外国的侵略势力,因此,外商享有低关税的特权。

(2)材料三反映了当时的什么历史现象?其成因是什么,危害如何?这一现象说明了什么

历史现象:列强利用侵略特权压低中国出口商品的价格,大肆掠夺中国原料。成因。一方面,西方工业国家急需大师的工业原料。另一方面,棉花在农业社会的中国种植面积广,产量大。危害:造成中国棉花大量出口外流,影响本国的手工棉织织业。上述现象表明,鸦片战争后,资本主义的入侵破坏了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基础,并使中国被不自觉地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

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我们不能希望贸易会立刻就发展到按照该国(指中国)人口的众多、土地的富饶和人民的勤勉所可测定的那种规模。为了适应外商对农业产品业已增加了的需要……新贸易市场尚待确立,新部署尚待进行。自从条约缔结以来,因我们对华通商的扩展有限而感到的许多失望……届时我们当有权要求中英条约修订……我们可以希望,英、法、美交涉人员通力合作……都更能影响中国政府去履行对目前事情的改进。

材料二 但不论什么时候我们谈到条约的修订,我们都可以提出建议……我因此毫不迟疑地向你指出几件事,这都是女王陛下政府认为极应该向中国政府力行要求的。……这些点是:

一、争取广泛地进入中华帝国的整个内地,以及沿海各域……

二、争取扬子江的自由航行,并进入沿江两岸直到南京为止(包括南京在内)的各城以及浙江沿海人烟稠密的各大城市……

三、实行鸦片贸易合法化……

七、争取英国国王得有一位代表长久而光明正大地驻节在北京朝廷。

——1845213日英国《克勒拉得恩伯爵致包令博士函》

请回答:

(1)材料一中“自从条约缔结以来”指的是什么条约?哪些文字最能反映英国要求“修约”的原因?

《南京条约》。“为了适应外商对农业产品业已增加了的需要”、“新贸易市场尚待确立”,“对华通商的扩展有限”

(2)材料一反映了英国对鸦片战争的结果表示了什么态度?他们又想通过“修约”达到什么目的?

不满足既得利益。进一步扩大中国市场,掠夺原料

(3)材料二所列的内容,英法等国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是否得到了?具体有哪些内容?

得到了。外国军舰和商船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外国人可以到中国内地游历、经商和传教等。

(4)依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与鸦片战争的关系。

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

5份护照

《天津条约》签订后,游历护照开始出现。通商口岸的外国人从领事馆取得护照,经当地海关道盖印,即可凭此护照进入内地游历。以下是一份护照的主要内容:

本领事遵行两国议定争约章程第八款,内裁:准许法国人请照赴内地游历等因。兹有本国人名□□请照赴十八省游历。本领事深知系我国良民,为此给照,准其前往。故请烦大清执政大臣及各省文武官员验照放行,丝毫不得留难,并望以宾礼相待,随时照料,庶臻妥协,以示照给本咸遵约章毋违,永垂不朽也。

问题:(12分)

1)除法国外,与清政府签订《天津条约》的还有哪些国家? 3分)

英、美、俄

2)你认为当时外国人持这类护照游历对中国来说有哪些弊端?(9

首先,这份护照中“十八省游历”等表明列强势力由沿海深入到内地。其次,这份护照还为西方列强在内地的侵略活动提供了便利(或成为护身符、免罪符)可见,这份护照严重损害了中国的司法行政主权。总之,这份护照是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重要表现。(或是中国半殖民地程度加深的体现)

6、戈登留言

1880年,前洋枪队领袖戈登离华之际,留言给李鸿章,对中国提出以下建议:

1、与外国议约,或先将其意暗询别国。因各国互相猜忌,若某款吃亏,必为指出。

2、中国一日不去北京,则一日不可与人开衅。因都城距海口太近,无能阻挡,此为孤注险著。

3、陆军无劲旅,则水师无退步。今宜先练陆师,再练水师。

4、中国有不能战而好言战者,皆当斩。

5、应多方帮助华商出洋,径向制造厂购货。

6、亟宜设税务学堂,令华人习学关税事宜,以备代替外人。薪水宜照外人例优给。

问题:你如何看待戈登的这些建议?(9分)

这是一个西方人在熟悉了中国形势之后,给中国政府提出的忠告。但是,这些忠告不一定全然符合中国的实际情况,我们要对此加以斟酌,区别对待。

政治方面,在对外议约时,要了解外国形势,建议迁都,以保安全。但未提出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军事方面,建议中国优先发展陆军,不要轻易与外国开战,但其缓建水师的建议不可取。经济方面,建议中国鼓励民间商人开展对外贸易,购买外国机器,以增强经济实力。但未指出中国经济发展困境的根本所在。教育方面,建议中国设置税务学堂,培养税务人才,但是未能涉及到教育的其他方面。

7、通商口岸与近代中国历史(25分)

材料一:中国近代对外通商口岸可分为“约开口岸”和“自开口岸”两大类。“约开口岸”是中国政府根据与外国签订的条约被动开放的,共计74处;“自开口岸”是中国政府主动开放的,共计31处。

材料二:有人曾说:“鸦片战争一声炮响,给中国带来了近代文明”,也有人说:“殖民主义在世界范围推动了现代化进程”,还有人甚至说:“没有西方的殖民侵略,东方将永远沉沦”。这些人往往还以马克思论述英国在印度的殖民统治“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和殖民主义具有“双重使命”的提法,作为自己的理论根据。

问题:

1)为什么西方国家要求开放通商口岸?西方国家在什么情况下获得了在中国开辟通商口岸的这一特权?(5分)

西方国家为了向中国倾销工业品及掠夺原料。(2分)通过鸦片战争逼迫清政府签订了《南京条约》攫取这一特权;(1分)第二次鸦片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获得在中国开放通商口岸的特权。(2分)

2)两次鸦片战争开辟的通商口岸有何差异?(5分)

第一次鸦片战争开放五口通商;第二次鸦片战争开放十处通商口岸;(1分)

第一次鸦片战争开放口岸主要在长江以南的东南沿海地区;

第二次鸦片战争《天津条约》开放的口岸从北方(辽宁营口)到广东(海南岛的琼州),整个沿海全面开放,使中国门户洞开;(2分)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签订的《天津条约》开放汉口、九江等地口岸的开辟,使资本主义侵略势力沿长江深入内地,便利了对华商品的输入和原料的掠夺。(2分)

3)以上海为例说明通商口岸对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影响。(15分)

一方面,通商口岸既给当地带来了破坏和灾难。在政治方面主权丧失。如建立租界等殖民机构,使上海成为殖民者的乐园,资本主义侵略中国的基地和殖民侵略的缩影。经济方面,自然经济遭到破坏。使原有的农业和手工业例如“衣被天下”著称的上海的棉纺织业受到很大冲击,手工业者大量破产,加剧了社会矛盾与社会危机。外国银行的兴办外资工厂的设立,严重压制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此外,西方传教士和教堂的兴建等,也便利了西方思想文化方面的侵略。

另一方面,通商口岸的开辟也促进了上海的进步,客观上有利于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西方先进的技术、思想文化的传播。例如上海成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源地:洋务运动开办江南制造总局、轮船招商局等;西方思想的传播较大的地区。如《申报》、《时务报》、新文化运动陈独秀在此创办《新青年》等、还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中共一大会址;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f6ee691c81c758f5f71f6734.html

《第二次鸦片战争材料问题.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