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孩子沟通的十个步骤

发布时间:2020-06-13 16:05:03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与孩子沟通的十个步骤

一:事先准备,找到好时机。有些时候,家长看到孩子的表现就要发脾气,这样的沟通肯定没有好结果。这只是家长发泄不满,不是沟通。先讲我和女儿一个故事。我的女儿上小学了。我是做老师的,我知道学生考试的话时候因为审题原因会丢很多分数。我有很多身审题的技巧和方法,提高正确率。我很想把这些道理讲给女儿听,把这些方法让女儿掌握。在女儿上一年级的时候,我也讲过几次。结果当然是女儿不理我,根本听不进。因为她每次都考100分。后来我就不讲了。两年之后,我终于等来了机会。有一次她的考试只有83分。看到女儿沮丧的样子,我高兴坏了。终于有机会可以把我积累多年的“要求”表达出来了。女儿先是为自己“粗心”做辩解,我一边听一边点头,也对“粗心”说出我的意见,“如果……就会……,那就不会粗心了。”女儿边听边点头,不再为自己辩解。然后我帮女儿做了试卷分析,找到下次考试应该改进的不足,女儿很高兴的说:下次我把这些缺点全都改掉。我说,慢慢来,到高考之前你能改掉三个缺点就很优秀了。我耐心等待两年,终于等到女儿不考100分了,终于等到女儿可以耐心听我“唠叨”的机会了。各位,在你准备给孩子“唠叨”以前,你等了多久?家长看到孩子的问题,不要急于沟通,首先家长要把问题想一下,想什么?想二个内容:一,孩子出现这种问题的原因是什么,二、解决这个问题的大概办法是什么。很多时候家长跟孩子沟通不好,是因为家长自己没有考虑过这些问题,无法体会孩子的感受,也不知道该怎样解决,于是就以“家长意志”代替“理性思考”。糊涂又脾气暴躁的家长,遇到一个执拗的孩子,沟通的结果当然是孩子受苦,家长抱怨。与孩子沟通需要有恰当的机会。孩子不喜欢预约的谈话。家长想谈的时侯,孩子可能没有兴趣;只有他们想谈的时侯,沟通才有可能顺利进行。有些父母可能喜欢在晚饭桌上或睡前时间与孩子谈话,有些父母则常常利用一起散步或郊游的时间与孩子交流。不管选择什么时间,最佳的沟通常常是在共同的活动中进行的。切忌不要总是试图在临时想起的、不固定的时间与孩子进行沟通,那样做的结果只能是失败。如果我跟孩子沟通两个小时,那么有一个小时是我在听孩子说,半个小时我跟孩子在讨论,十多分钟我来表达对孩子的要求。这样讨论的结果。孩子感觉不到是我在提要求,而是他自己有了新的目标和行动方法,自己要努力了。这样的沟通效果就成为“孩子自己要努力学”,就能达到沟通目的。二、听孩子的表达。如果能倾听孩子诉说一次,那么你与孩子的距离就会拉近许多。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都有这样的体验。两个人本来并非特别亲密,但在一次完全"零距离"的谈心后,却成为莫逆之交。父母如果希望与孩子的关系更融洽、更亲密,希望家庭气氛更和谐、更温馨,就应当想方设法让孩子向你倾诉。给孩子倾诉的机会,让孩子宣泄心中积郁的情感,这对孩子的心理健康是非常重要的。不管是孩子还是成年人,在日常生活的过程中都会受到各种各样的压力,这些压力如果找不到宣泄的通道,就会对人产生损害,而对正处于成长期的孩子而言,伤害就更大。他们可能因此变得冷漠孤僻,自我封闭,对人与人的感情不信任。也可能因此走向偏激、叛逆,通过一些不正当的途径发泄自我。注意,记住了,家长是“倾听”,绝对不要拿出家长的架子来居高临下打断孩子的表达。你是一个听众,在这个阶段,你不要做任何评价。网上的一个小故事。  有位妈妈声带上长了结节,医生强迫她禁声,至少十天不许说话。  这天,儿子放学回家,进门就嚷:"我恨老师!再也不去学校了!"  如果平时听到儿子这么说,妈妈一定要严厉地训斥他。但是,这一次她没有这样做,因为她不能讲话。  气愤的儿子趴在母亲的膝盖上,伤心地哭着:"妈妈,今天老师叫我们写一篇作文,我拼错了一个字,老师就嘲笑了我一番,结果同学们都笑我,真没面子!"  妈妈依然没有说话,只是搂着伤心的儿子。儿子沉默了几分钟,从妈妈怀中站了起来,平静地说:"我要去公园了,同学们还等着我呢。谢谢你听我说这些事。"  由于一个特殊的原因,这位母亲体会到了"倾听"的重要意义。三、边听边应答。尊重孩子的表达,不要打断孩子的叙述。做到这些还不够,还要一边听一边应答。与孩子沟通,不要急于谈自己的意见,要耐心地倾听孩子的想法。边听边点头,边附和孩子的观点,除非是完全错误的,一般要附和一下。即使是明显错误的,也要等孩子说完后再表达。西方有句谚语:我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我尊重你表达观点的权利。倾听意味着避免打断孩子的话、集中精力于交流的过程。做到这一点,就是一个耐心的倾听者,能使你了解孩子的问题和观点,有助于澄清事实,避免对孩子的误解。经常倾听孩子的声音,你会发现,尽管你没有对孩子提出许多要求和建议,你的孩子却更多地向你提出问题。这是因为,善于倾听的父母才有可能成为孩子的知心朋友。四、认同孩子的一般观点,同情孩子的遭遇,家长耐心的引出希望解决的“问题”。父母要努力成为孩子愿意倾吐秘密的对象,成为对孩子的事情感兴趣的人。只有这样,孩子才乐意向他们敞开心灵。孩子最希望得到父母的肯定、鼓励和奖赏。如果孩子和父母谈话时受到批评,他会感到自己的坦率得到的不是奖励而是惩罚,这将伤害他继续与父母直接交流的积极性。孩子没有很多的社会经验和人际交往经验,对待生活学习生活上的很多问题也没有固定的标准,所以孩子的观点一般是片面的。这样“片面的”观点是孩子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历程,家长绝对无法代替。“绝知此事要躬行”、“事非经过不知难”,孩子必须要经历长过程。所以,对待这些片面的观点,家长应该理解、引导,而不是否定。孩子的个人遭遇也会因为没有生活经验而倍感困惑,这时向家长倾诉,是想得到理解和安慰。孩子的遭遇和感受在成人、家长眼中看来是幼稚、无聊、甚至可笑的,但是,孩子本身的感受是慎重、执着的。比如,跟小朋友的一个小误会,家长看来无所谓,不就是两个小屁孩在闹不愉快么,过几天就好了,没什么大不了。可是对于一个孩子来讲,就是天大的困难了。家长在倾听的时候,在恰当的时机引出早就预备好的“谈话问题”。家长只要预先有准备,总能找到机会谈论“问题”。比如,从孩子与同桌说话,谈到老师的态度,谈到课堂记忆的内容,顺便就谈到“学过的知识怎样不会忘记”。再比如,通过爸妈在厨房的工作,谈到“统筹安排时间”的问题,怎样做事情效率高,顺便就会谈到作业时间问题。五、共同分析不同观点父母与孩子之间往往在观念和意见上存在差异。比如,家长认为先做好作业再吃饭,可是孩子认为先吃好饭,再休息一会,然后做作业比较好。比如,父母认为孩子应该在晚上9点以前回家,而进入青少年期的孩子则认为自己已经长大了,可以晚一点回来。如果不能有效地处理这种差异,沟通就难免失败。再比如,家长认为孩子的学习成绩应该再提高一点,孩子没有这样的感觉,只是顺口答应家长的要求,并不会付诸实施。这些差异为家长提供了重要的机会,以便重新思考原有的教养方式和限制措施,与孩子一起商议和制定新的制度,从而帮助孩子发展有用的社会技能。家长要提出自己的观点,并说出这些观点的原因,也要引导孩子明确表达出自己观点,还要说出孩子自己观点的原因。如果相互间的差异比较大,一时难以协调,父母也不必着急上火,最好平静而坚定地告诉孩子你对他的关心和期望,耐心地进行解释,从而使差异限定在一定范围内,而不至于演变成一场冲突。六、互相讨论,如果你跟孩子的观点是一致的,恭喜你,那就直接进入第八个环节;如果观点不一致,那就从第六个环节继续进行吧。当家长把自己观点说出之后,要说出支持观点的事实根据。比如,家长提出要求“你下次数学要考85分”,就要同时说出这样要求的理由,“只要你计算准确,计算题不丢分,就可以达到这个成绩了。”这时应该引导孩子就家长的观点以及理由说出孩子自己的看法,互相讨论。家长与其自己表达观点和理由,不如引导孩子说出自己的观点和理由,家长做好引导工作,孩子就会表达自己观点。这样的结果是“孩子自己有了目标和计划”,学习动力将会激发出来。比如上边的那个例子,家长引导孩子说出“怎样改变计算错误”,并且与孩子一起讨论“改变计算错误”的方法是否行之有效。七、找到共同感受,在家长与孩子互相讨论的过程中,要不断找到共同的感受。家长要体会孩子面临困难时的感受,孩子这时候最需要有人帮助,而不是有人来告诉他做错了。需要有人来体会他的郁闷尴尬,而不是嘲笑他的失败。家长找到跟孩子的共同感受,就会把孩子的前进目标变成家长、孩子共同面对的目标,一起努力来实现。在跟孩子沟通的时候,家长也可以穿插讲一点自己小时候遇到相关问题时解决的经验和教训。家长讲述这些事情要实事求是,不要为了自己的脸面虚构事实。有一位家长批评孩子时说“我上学成绩一直是前几名的,你要听我的”。其实,我知道那位家长只是初中毕业,高中也没有考进。即使是家长成绩好,也要用自己的学习经验来启发孩子,而不是压制孩子。只要找到共同感受,孩子就会愿意跟家长说心里话,就会愿意尊重家长的意见,也就会教育出“听话懂事”的好孩子。八、家长与孩子达成一致目标在孩子谈自己的感受时,多听孩子的结论和方法。即使孩子的方法不对,尽量尊重孩子的选择。孩子能按照自己的确定下一步目标,孩子的前进动力就是发自内心的。如果家长习惯于用成人的眼光教育孩子,代替孩子设定目标,那么,孩子就不会产生动力。听话的孩子还好,如果是不听话的孩子,就会想,反正是“别人的”要求,自己努力不努力都没关系的。如果是逆反的孩子,那就更糟糕了,家长让做的事情,不做;家长不许做的事情,偏要做。比如,对“如何快速完成家庭作业”这个问题,家长和孩子沟通之后,可以达成这样的一致目标:每天作业在九点半以前完成。怎样在九点半以前完成呢?孩子可能谈到以下几个方法,一是在学校不玩,或者少玩,完成一部分(科学作业);二是回家先做简单作业,像社会、美术等。做到六点吃饭。吃饭后看半小时电视,然后七点开始做数学,八点开始做语文,八点半开始做英语。如果九点半以前做完,就可以看会电视,最后,到九点半自己洗刷睡觉。家长对这样的安排,尽量尊重孩子的选择,即使有不满意,也要先看看孩子的表现,不要急于发表观点。孩子在执行“目标”的过程中会打折扣,这很正常。只要孩子比以前有进步,就是好的,培养孩子慢慢来,不能着急。九、家长、孩子分工合作有了共同目标之后,家长、孩子要分工协作。执行计划的主要是孩子,有些事情家长也要参与。一般来说,孩子是执行者,家长是监督检查者。执行者难度大,很辛苦,所以监督者要严格要求,宽松处理,多体谅孩子的艰辛,多鼓励孩子的微小进步,多看到希望,少抱怨,不批评。把孩子的目标,当做家长和孩子共同的愿望,就会拉近父母与子女的距离。大家为了一个目标而努力,有困难共同协商解决。如果发现原来确定的目标无法实现,也要父母、孩子共同商量,是否需要改变计划,是否需要确定新的目标。十、阶段检查家长孩子协商之后,确定新的目标,执行一段时间之后,要进行总结;有时时间不长,或者家长,或者孩子发现执行起来有了问题,也要进行总结。总结的目的是找到进步的地方,发现问题,继续讨论,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家长和孩子明确新的目标,继续努力。毛主席说,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耶稣说:“自助者天助之。”我说:“只要家长目光远一点,把教育孩子当做家长自己成长过程中的一个阶段,教育孩子就会成为一种乐趣,成为人生难得的快乐体验。”附:群里家长曾经提出的问题及解决建议(某家长)可我们也不知道怎么做孩子才接受,老师的话和家长的话,在学生眼里是不一样的,我说的通俗点,假如老师放个屁,在孩子眼里也是香的我们多说,在孩子眼里叫唠叨, (老师评语:孩子在学校,面对的是老师的“权威”,一个有经验的老师,是会树立自己权威的,否则课堂就乱成一锅粥了。孩子在家里,面对的是父母的“呵护”。当今社会,没有哪个家长愿意做“权威”。于是问题就出来了,没有权威,怎样让孩子接收?那就换个思路吧。让孩子被动接受权威的指示,变成跟孩子沟通交流,接受事情本来的要求。 (某家长)说的也是,坏习惯已经养成,不知道该怎么把她纠正过来 (老师评语:按照十个步骤去做。如果没效果,我们再商量。与孩子有效沟通的十个步骤:一、事先准备,二、听孩子的表达,三、边听边应答,四、同情、理解孩子的经历和观点,五、共同分析,六、互相讨论,七、找到共同感受,八、达成一致目标,九、分工合作,十、阶段检查 (某家长)也不是说我们不和她好好去沟通,只是孩子在和我们生活这么长时间了,很知根知底了 ,你说现在再让他们改掉真的好难了 (老师评语:知根知底,孩子了解家长,知道家长就这几句话,没什么可怕的。所以,家长要改变方法,用新招数来教育孩子 (某家长)我女儿在校写作业速度还快,在家就拖拖拉拉的 (某家长)我女儿也是,做作业磨磨蹭蹭的。 速度到还可以 ,只是这样不认真了 你说这样怎么才可以学习好呢 (某家长)同病相怜呀。(某家长)是的,心烦。(某家长)这也是孩子的痛病 (老师评语:针对孩子这个不足,按照十个步骤沟通。与孩子有效沟通的十个步骤:一、事先准备,二、听孩子的表达,三、边听边应答,四、同情、理解孩子的经历和观点,五、共同分析,六、互相讨论,七、找到共同感受,八、达成一致目标,九、分工合作,十、阶段检查 (某家长) 我女儿的问题就是语文能力差,字写得又差又慢,做作业爱游荡很拖拉。女儿做作业,心思全在外面,爱管闲事,大人在老远的地方轻轻说一句话,她都能接上话茬,所以学习效率极差。 (老师评语:孩子作业是很分心,你先观察孩子是为什么分心,然后跟孩子沟通 (某家长)为了鼓励他作业做快,答应他做好给他玩电脑,结果是倒做是快的,但是错误一大堆,为了赶速度,不求质量了,如果说没电脑玩,他就一直磨,做的好慢,这种情况怎么办 (某家长)我女儿做作业拖拉,很容易被周围的事物分心,然后,粗心,不愿意深入的动脑筋。 (老师评语:看电脑,完成作业,这是一对矛盾。那就换个角度,把完成作业跟其他事情联系起来,看看是否会改变 (某家长)我感觉孩子学习主动性不够,除了完成作业不知道主动去复习及预习,或者做些课外的东西,除非大人强迫才会去做;做起作业来容易分神,有点拖拉;学习时喜欢大人在旁边守着,不能自己专心的去(某家长)老师:我儿子学习没动力,有点无所谓,问题在哪里? (老师评语:孩子不愿意主动学习,主要原因是没有自己的目标,不知道该怎样做,现在学习可能就是完成任务而已。跟孩子沟通,了解孩子内心,让孩子自己确定一个可以实现的目标。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f7311b867f1922791688e88f.html

《与孩子沟通的十个步骤.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