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张爱玲的小说风格

发布时间: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河南广播电视大学
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

浅谈张爱玲的小说风格

作者:周永辉学校:年级:学号:
指导教师:职称:答辩组成员:
答辩时间:20111






目录
摘要„„„„„„„„„„„„„„„„„„„„„„„„„„„„„„„„„„„„3关键词„„„„„„„„„„„„„„„„„„„„„„„„„„„„„„„„„„„3前言„„„„„„„„„„„„„„„„„„„„„„„„„„„„„„„„„„„„4一、张爱玲小说风格形成的创作背景„„„„„„„„„„„„„„„„„„„„„„4(一)传奇的人生经历„„„„„„„„„„„„„„„„„„„„„„„„„„„„4(二)多重的人格心理„„„„„„„„„„„„„„„„„„„„„„„„„„„„4二、独特艺术风格的形成„„„„„„„„„„„„„„„„„„„„„„„„„„„5(一)主题思想的悲剧色彩„„„„„„„„„„„„„„„„„„„„„„„„„„5(二)选材的悲凉意味„„„„„„„„„„„„„„„„„„„„„„„„„„„„6(三)复杂的人物塑造„„„„„„„„„„„„„„„„„„„„„„„„„„„„6(四)多样的修辞方法运用„„„„„„„„„„„„„„„„„„„„„„„„„„7三、结语„„„„„„„„„„„„„„„„„„„„„„„„„„„„„„„„„„8参考文献„„„„„„„„„„„„„„„„„„„„„„„„„„„„„„„„„„8


2


浅谈张爱玲的小说风格

周永辉20114

摘要: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中,张爱玲是一个极其特殊的重要作家,他的特殊性不仅来自她一生中传奇的生活经历,更来自于她留下的一系列传奇作品。因为她的作品与同时代的左翼文学的旨趣相差甚远,因为她与汉奸胡兰成的一段婚姻,使张爱玲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没有得到与她的文学成就相称的地位。然而,这一切并没有抹杀这位坚持“为创作而创作”的现代女作家的艺术成就,在很多专家学者和媒体看来,毫无疑问,张爱玲是中国现代最优秀的小说家之一,海外华文文学中最出色的作家之一。张爱玲的作品无论是选材、立意,还是塑造人物、结构语言,无不显现个人特色。她是把不同的前人的主要突出的热点综合起来在自己身上加以强化,再与自己的思想发生碰撞,从而给人一种她自创的“张爱玲体”的感觉。本篇文章从张爱玲的人生、心理、选材、主题思想、手法等方面对其风格进行阐述。关键词:张爱玲个性心理主题思想人物塑造


3


张爱玲作为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个优秀的作家,其小说独树一帜、不同凡响是有目共睹的。她的作品无论是选材、主题思想,还是人物塑造、多样的修辞手法无不显示出个人的独特色彩。她是把不同的前人的主要突出的特点综合起来在自己身上加以强化,再与自己的思想发生碰撞,从而给人一种她自创了“张爱玲体”的感觉。假如我们从风格的角度来看张爱玲小说的特色的话,那么可以用“苍凉”儿子形容——苍凉的家族史,苍凉的人生,苍凉的主题、情节、人物、韵味。
一、张爱玲小说风格形成的创作背景
(一)传奇的人生经历张爱玲,中国现代作家,出生在上海公共租界西区的麦根路313号的一幢建于清末的仿西式豪宅中。张爱玲出身于官宦世家,是李鸿章的曾外孙女。父亲张延重是遗少型的花花公子,赌博、抽大烟、嫖妓、养姨太太,不一而足。母亲黄逸梵虽然也出身传统世家,确是一个新派女性。林译浪漫小说和五四时代风潮对黄逸梵的人格有着很大的影响。她虽然也是缠过脚的,但思想却比较解放。她没能选择自己的婚姻,嫁给了一个浪荡公子,但她对丈夫的不负责任的所作所为深恶痛绝。可想而知,一个蓄妓吸毒的纨绔子弟和一个崇尚西洋文化的南京水师提督的女儿是走不到一起的。旧家规的威严与新时尚的约束,使张爱玲在矛盾中成长,心灵中笼罩着落寞的阴影。父母离异后,她受到继母的虐待,又遭到父亲的毒打,只好逃出家庭去找母亲,后来她便与姑姑一起生活。敏感的张爱玲自小在高门巨族中过着孤独而凄凉的生活,几乎没有享受过正常的家庭温暖,也几乎没有得到父母之爱。沉重的心灵创伤使她逐渐形成一种寂寞冷漠、似乎对一切都抱有怀疑甚至敌视态度的人格心理。这些都直接影响到她日后创作心态的形成。从生母处受到冷漠,又从继母处受到虐待,她被这种遭遇引向自我怀疑。她朝着内省、敏感、自我封闭的路上走,而孤独与寂寞不可避免地成为她早年生活中最重大的情感体验。一个疯狂的父亲,一个冷漠的母亲,一个残忍的后母,这成她日后小说中的人物原形。在她陛格的形成过程中,张爱玲从母亲那里遭受的挫折很大。这种窒息心灵的体验,以及在这种处境中所产生的心理感受,使她的文章充满忧郁病态的基调。贵族血液并没有给她带来任何幸福。随着父母离异,她的童年也不可避免地分裂成两个部分。不幸的遭遇使她对生活有着极为务实的态度。香港的沦陷使她体验到人生的安稳是何其脆弱。在灾难的背景下,所有的一切都失去了确定性。这样的体验成为她日后下意识的一部分,也可以说是她对人生的稳定把握的一部分张爱玲保持着她冷眼旁观的一贯作风,将冷静而挑剔的眼光投向周围的人,她发现了人性的盲目和偏执,人人都缩在自己封闭的壳里,对现实浑然不觉。对这个充满危机感的社会,人们一边本能地惶恐着、惊怕着,一边对情势的严重性毫无意识。虚荣心、贪小利、自我中心等,这些世态剧中最常出现也最容易受到嘲讽的内容,在战争灾难的背景下,仍然若无其事地继续上演着。可以说,爱玲的一生充满着悲凉,而正是这种“悲”的风格使她对人性乃至整个社会有了极其深刻的理解,她用她那支笔记录了人与世界的所充斥的感情。
(二)多重的人格心理
事实证明,儿童与父母的关系,以及儿童的早期经验对人格心理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理学究结果表明,幼年生活的缺失性经验要比丰富性经验蕴涵着更丰富的人生况味。幼年生活中父母给张爱玲的心灵带来的创伤,必然在潜意识中产生对父母的敌对情绪,从而影响到她的人格心理的正常发展。张爱玲在缺少正常而完整的家庭生活环境中,越发敏感、早熟,并使她过早地积累了对人和事的否定情绪。
从自身环境的影响到婚姻的失败,张爱玲经历了一个又一个灰色地带,而这些影响对她的风格都潜移默化的渗透。张爱玲的文风有一个只属于她的名字——张爱玲体。人性的主题,女人的命运,犯冲的色彩,苍凉的基调,参差的结构,繁复的意向——这,就是张爱玲体。在张爱玲笔下,病态的人性,病态的人格交织在一起,构成一幅色彩独具的图画。这与张爱玲自身的经历和感受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她过不幸的家庭生活,没落的封建家庭,缺少无私的亲情关怀。从成长经历里,她看到的是现代中国社会的变形,人性的自私、空虚,生存的艰难。她愿以文学作品探询这人生的麻烦,并从中找到永恒的意味她说文学史上素朴地歌咏人生的安稳的作品很少,倒是强调人生的飞扬的作品多,但好的作品,还是在于它是以人生的安稳做底子来描写人生的飞扬的。没有这底子,飞扬只能是浮末。许多强有力的

4


作品只予人以兴奋,不能予人以启示,就是失败在不知道把握这底子。我用这手法描写人类在一切时代之中生活下来的记忆。而以此给周围的现实一个启示。女人是最普遍,基本的,代表四季循环,土地,生老病死,饮食繁殖。女人把人类飞跃天空的灵智拴在踏实的根桩上。作为一个女人,她尤其同情于生活在男性社会里的软弱的女性们。生存本身是艰难的,理想的爱人和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感情是渺茫不可及的。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爬满了虱子,表面或和谐或圆满或华丽的背后,是那种不明不白,狠琐,难堪,失面子的屈服,然而到底还是凄凉的。生活在这世界上,每一个人都是孤独的苍白、渺小,女人们更是难以摆脱内心的恐怖与荒凉。生命的价值在哪里?女性的未来如何自己掌握?她用曹七巧、白流苏、葛薇龙等女人做代表,以否定现在生态下女性的女奴角色的方式,让我们听到了她深沉的叹息,体会了她深情的渴望,引导我们思考女性如何能挣脱历史的、文化的、心理的诸般枷锁的栓桔,成为自在的女性优美的生存。张爱玲生来就具有一个天才女子的聪慧和高傲,有一种都市人的优越感。她天生就是一个文明襁褓里长大的彻头彻尾的现代女性,出身名门的她曾经有一般女孩子所没有的优裕生活,有高贵典雅的家庭气氛,有着发育良好的天性。张爱玲生于都市,长于都市,她具有很纯粹的都市感觉,因而她的创作能抓住上海的灵魂,将之上升到都市哲理的高度,用一种她特有的海人的视角观察香港,察看中国
不幸的童年、婚姻的失败、都市的优越使张爱玲形成一个不同于常人的性格,而正是这种人格铸就了一位优秀的学者,一种独特的风格,百年过后我们还为她的文学所拜服。
二、独特艺术风格的形成
(一)主题思想的悲剧色彩
由于张爱玲社交范围窄,朋友不多,知心者更少。她沉默寡语,冷眼审视人生,在这样的创作心态支配下,其笔端写出扭曲的人格,变态的灵魂。把读者逐步引入她营构的苍凉世界,同时,也展示了其

小说独特的艺术美。在那个“肮脏、复杂、不可理喻的现实中”,张爱玲似一颗彗星划下一道美丽的轨道,在浩渺的宇宙瞬间辉煌而过,留下了《传奇》和《流言》,留下了无尽的论说与回味。她以一种近乎冷酷的悲剧感叙述一个个悲凉的传奇,营造了一个阴气森然的世界,男男女女如在鬼蜮进进出出。人性的自私、卑琐、冷漠、虚伪、扭曲、变态,在其笔下一览无遗;情爱的虚假、无爱的婚姻、生命的残酷与脆弱,在其作品中处处可见。她的整个创作渗透着一种悲凉的阴气。张爱玲的悲剧意识表现在对人性的探索中,她站在悲哀的基石上冷冷地掀掉华美的生命袍子,露出人性深处的阴暗、自私、虚伪、孤独、冷漠。通过张爱玲的作品,我们触摸到了“人性恶”的一面,人的灵魂阴暗与丑陋的一角。张爱玲笔下的人物苍白、渺小,没有高尚的情操,没有善良的心,也没有质朴、憨厚的性格。他们在习俗的挤压下沉沦,精神苍白,人与人之间缺乏真情、互助,哪怕是父子母女、兄弟姐妹、妯娌叔嫂;他们在物欲、情欲、性欲的倾轧下,人性变得恐怖不堪,令人不寒而栗,他们全是现代社会“病”了的人。张爱玲从人的“虚伪性”来揭露“人性恶”,人的“靠不住”。张爱玲笔下不同阶层的人,尤其是生活在名门世家的遗老遗少、公子哥儿、太太小姐等上层人物,一旦掀去了罩在外面的面纱,剩下的是便是赤赤裸裸的虚伪,“爬满了虱子”的尴尬。《金锁记》中的曹七巧为了生存,为了生活,为了金钱,甘愿侍侯一个残废男子,正常的心理需求得不到满足,精神上也变成了残废。她一生都为“金钱”而奋斗,沉重的黄金枷压得她心理畸形,她容不得任何人染指她的财产,为此她宁可牺牲哪怕短暂的快乐。她也曾得到过爱的光辉,沐浴在“细细的音乐,细细的喜悦”中,但她的人性已被黄金枷锁所扭曲、摧残,她自己已被黄金蚕食了,她的青春和爱情也被黄金枷锁给扼杀了。她是担当不起情欲的人,这最终也使她从一个曾有青春的温情回忆的曹大姑娘变成了阴鸷、凶狠、残酷的近乎精神分裂或心理变态的姜老太太。张爱玲执着于真实的人性,作品中充满了在古老腐朽文化、物欲、情欲压抑下的人性的扭曲、畸形、变态。
(二)选材的悲凉意味
张爱玲小说的取材十分有限,虽然从时间跨度上看,上字清末下至解放初期反映各个重要的历史

傅雷:《论张爱玲小说风格》,逸海书城出版社2001年版。张爱玲、苏青:《张爱玲、苏青小说精粹》,花边出版社1994年版。
5



时期的作品都有,但表现对象却是相对单一的,那就是贵族家庭的式微衰亡。《沉香屑——第一香炉》到《金锁记》;从《茉莉香片》到《倾城之恋》,无论短篇、长篇、先写的、后写的、几乎无一例外的都是对于颓败了的家庭的描写、是一去不返的贵族生活的挽歌。傅雷在他的《论张爱玲的小说》中说:“遗老遗少喝小资产阶级,全部为男女问题这恶梦所苦,恶梦没有边际,也就无以逃脱。零星的折磨、生死的苦难,在此只是无名的浪费。青春、幻想、热情、希望,都没有生存的地方。”确实,在张爱玲小说中,是没有明媚、没有阳光,没有欢声笑语,没有生机勃勃的。有的只是苍凉、荒凉、凄凉。当然,她写颓废的生活,又有她自己的特点,她并不正面地宏观地去刻画这一人生悲惨的一幕,而是把它直接置于后景,通过对衰败的环墙、颓丧气氛和情调的刻画来展示一种苍凉的人生风貌。如:《茉莉香片》写聂传庆家:“他家是一座大宅,他们从上海搬来的时候,满园子的花木,没两三年的功夫,枯的枯,死的死,砍掉的砍掉,太阳光晒着,满眼的荒凉。”这是聂传庆的加,也是张爱玲笔下共同的家,家的破败、萧杀、凄凉,正是一种无可挽回生活的写照。《茉莉香片》中聂传庆的家是如此,《金锁记》中七巧的家是如此,《倾城之恋》中流苏的家还是如此。当然,直接写家的破败在张爱玲的小说只是一部分,更多的是通过人物绝望、幻灭心理以及凄凉衰婉情调的刻画来展现生活的衰败,“到了后半夜,月光朦胧的照着瓦上霜„„鸡声响起,简直不像一个大都市里,像一个村落,睡在床上听着,有一种荒寒之感”这是《半生缘》中世钧的感受。《沉香屑第一炉香》里葛薇龙的感受:“她在人堆里挤着,有一种奇异的感觉,头上是紫色的蓝天,天尽头是紫黝黝的冬天的海,但是海湾里有这么一个地方,有的是密密层层的人,密密层层的灯,密密层层耀眼的货品„„然而在这灯与人与货之外,还有那凄凉的天与海——无边的荒凉、无边的恐怖,她的未来,也是如此——不能想,想起来只有无边的恐怖。人心的冷漠透视出生活的苍凉、无生气,值得注意的是在对苍凉的人生命运真实生动刻画的时候,张爱玲不像同期的现代作家,充满着对封建社会的大厦行将崩溃的急切期望,她知道封建的家园无论如何是要崩塌的,因而她并不作某种虚伪的自欺欺人的描写。但她又确实割舍对于旧的一切的留念与喜爱。一方面她以冷峻的笔法去直面现实,另一方面则把自己的同情喜爱定格于一去不复返的生活之中,在回忆过去和不断地重写过去中唱着人生的衰败。尽管在张爱玲的作品里,有很多“苍凉”“凄凉”“荒凉”这样的词来形容人生,是人们时时听到她生命底色的悲音,但是,没有几个人能像她一样真正享受到生命中平凡生活的乐趣。苍凉成了张爱玲造就的一道独特的风景。
(三)复杂的人物塑造
人心的真相,最好放在社会风俗的框子里来描写;因为人表示情感的方式,总是受社会习俗的决定的——这一点,凡是大小说家都肯定,张爱玲也肯定。张爱玲受弗洛伊德的影响,也受西洋小说的影响,这是从她心理描写的细腻和运用暗喻以充实故事内涵的意义两点上看得出来的。可是给她影响最大的,还是中国旧小说。她对于中国的人情风俗,观察如此深刻,若不熟读中国旧小说,绝对办不到。她文章里就有不少旧小说的痕迹,例如她喜欢用“道”字代替“说”字。她受旧小说之益最深之处是她对白的圆熟和中国人脾气的给她摸透。《传奇》里的人物都是道地的中国人,有时候简直道地得可怕;因此他们都是道地的活人,有时候活得可怕。他们大多是她同时代的人;那些人和中国旧文化算是脱了节,且从闭关自守的环境里解脱出来了,可是他们心灵上的反应仍是旧式的——这一点张发玲表现得最为深刻。
“生在这个世上,没有一样感情不是千疮百孔的”。她特别喜爱《诗经》中“死生契阔,与子成悦;执子之手,与子谐老”的诗句,称其是一首悲哀的诗,然而也认识到它的人生态度是何等的肯定。反过来说,尽管肯定,里面仍然沉淀着浓稠的忧患意识。这也正是张爱玲人生态度的写照。她时时清醒地意识到时代的悲哀,人生的残缺,同时又不放过发现和体味人生“可亲可爱”的那一面,从而并不陷入绝望。所以她珍视生活中一些看来微不足道的享受,尽情领略世俗生活的种种乐趣,而她最喜欢的上海人,被她称之为“虚伪之中有真实,浮华之中有素朴”,在她眼里,他们仍然保留着对世俗生活的亲切,是真心实意过日子的人,代表和象征着张爱玲所恋恋不舍的人生安稳的一面。所以,她乐意认同“小市民”:每一次看到小市民的字样就想到自己,仿佛胸前佩着这样的红绸字条。但是,张爱玲在把自己

张爱玲:《张爱玲小说全编》,内蒙古文化出版社1995版,第386页。张爱玲:《张爱玲作品集续集》,花城出版社1997版,第129页。
6



归入小市民的同时又保持着她入乎其中又出乎其外的冷静和自省,在执着于物质生活享受的同时又从不放弃高度的精神享受。而且,她一边从平淡凡俗的日常生活中领受着欢悦,另一方面又时时不能忘记“思想背景中惘惘的威胁”以至她对人生处境充满了悲剧意识。《倾城之恋》中的白流苏,离婚后回到娘家,终日被兄嫂冷嘲热讽,成了这一家男男女女的眼中钉。范柳原由于一场不负责的海外恋便有了他的存在,等父亲死后,他远涉重洋回来继承遗产,但庶出的他根本成不了家族的正式继承人,两个旧家庭的弃儿,茫然中抓住了对方,犹如攀住了救命稻草。一个是为了弥补内心的空虚,把恋爱当作调剂,视"女人为鞋底的泥"的公子哥,一个是为了寻依靠,迫切要把最后的资本--三十岁的青春--再进行一次交易的女人,上演了一出真真假假、若即若离、费尽心机的爱情游戏。他们在心的浮面进行调情,互相吸引、挑逗,进行着无伤大体的攻守战。他们本无真心,然而后来竟缔结了婚约,也仅是契约而已。"香港的陷落成全了她,但是在这不可理喻的世界里,谁知道什么是因,什么是果?"在倾城中爱恋,恋爱使城市倾毁。在城市的倾毁中,在文明的毁灭中,他们才有了"一点真心",被封锁的情感"只有在毁灭的刹那,或许

才无所顾忌的释放"。但那"一点真心"也不见得有多可靠,他们婚后回到上海,范柳原"把他的俏皮话剩下来说给旁人的女人听。"白流苏也还是"有点怅惘"。张爱玲已经没有劳伦斯那般的信心,藉爱的宗教以拯救现代文明对人性的摧残。她无力地注视着故事的尾巴被炸掉,怅惘是流苏的,也是作家本人的。这种意识来自她早年的生活经历,来自没落之家后裔莫名的失落感,来自对动乱环境的“乱世”性质的感怀。于是,除了看见一个在那个街市流连,对生活中的一切充满好奇和喜悦的张爱玲之外,我们还经常看见一个高楼上独自凭栏,满怀惆怅,或是小室里孤灯独坐,黯然神伤的张爱玲。(四)多样的修辞手法运用
张爱玲就像一位语言炼金师,一个个离奇的象征,一串串断珠的比喻,一段段淡淡的描写都使得她的作品格外的美丽。她说自己喜欢素朴,认为她只能从描写现代人的机智与装饰中去衬出人生的素朴的底子用参差对照的手法写出现代人的虚伪之中有真实,浮华之中有素朴不喜欢采取善与恶,灵与肉的斩钉截铁的冲突那种古典的写法。从她的话语中看得出,这是个很有主见的女子。而我最喜欢的是张爱玲那种淡淡的朴素的描写,细细品味,总是让人心生许多感动和感伤。《金锁记》里童世舫和长安的最后一次道别,他穿过砖砌的天井,院子正中生着树,一树的枯枝高高印在淡青的天上,像瓷上的冰纹。长安静静的跟在他后面送出来。她藏青长袖旗袍上有着浅黄的雏菊。她两手交握着,脸上现出稀有的柔和。世舫回过身来道:姜小姐……”她隔得远远的站定了,只是垂着头。世舫微微鞠了一躬,转身就走了。长安觉得她是隔了相当的距离看这太阳里的庭院,从高楼上望下来,明晰,亲切,然而没有能力干涉,天井、树、曳着萧条的影子的两个人,没有话——不多的一点回忆,将来是要装在水晶瓶里双手捧着看的——她的最初也是最后的爱。还有什么描写,能写出这种又疼又爱的微妙?还有什么描写,能如此美好又如此凄婉?还有什么描写,能让读者这样惋惜、心疼与不忍?我喜欢这段文字,细细微微的,安安静静的,带着一丝甜蜜的忧伤,让人心里轻轻的疼痛。那一树的枯枝,淡青色的天,穿旗袍的柔弱女子和那落寞难堪的青年男子,如剪影般定格在一片忧郁的灰灰的画面中,爱徐徐缓缓的消逝„„说不完的美丽,说不完的忧伤,从字里行间弥散开来,濡得看书人也跟着变得安静与伤感。
张爱玲是个聪明的女子,有时候在读她的文字时我甚至感到她是一个聪明得有些刻薄的女子。她在文中用的某些譬喻是非常犀利而又一针见血的。《金锁记》里有段点睛之笔:三十年来她戴着黄金的枷。她用那沉重的枷角劈杀了几个人,没死的也送了半条命。她知道她儿子女儿恨毒了她,她婆家的人恨她,她娘家的人恨她。曹七巧要死了,回忆她的一生,她只是一个戴着枷锁的奴隶。张爱玲把钱比喻成黄金锁,一个字,一个字,譬喻得那样巧妙,那样刻骨。黄金的锁捆绑了曹七巧一辈子,她用黄金锁住了爱情,锁住了自己。没有健康的爱情,没有健康的生活,也没有健康的心理,没有人爱她,她也不爱任何人,一辈子就守着那点钱,却又被钱奴役着。这个堕落变态得像疯子一样的女人又可怜着又可恨着。看《金锁记》你可以看到那个时代的悲哀,人性的悲哀,做女人的悲哀。你还会明白一个道理:黄金做成的枷锁原来很沉很沉,扛一辈子原来是件很难很难的事。在《红玫瑰与白玫瑰》里还有段经典之喻:也许每一个男子全都有过这样的两个女人,至少两个。娶了红玫瑰,久而久之,红的变了

张爱玲:《张爱玲小说全编》,内蒙古文化出版社1995版,第569页。
7



墙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还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就便是衣服上粘的一粒饭粘子,红的却是心口上一颗朱砂痣红与白,蚊子血和明月光,饭粘子和朱砂痣,晃得人眼前一会儿红一会儿白。仿佛亲眼目睹了那时而明媚,时而恶俗的红与白,令人浮想联翩,不得不感叹,张爱玲的比喻太精了,有入木三分的功力。三、结语
一颗彗星划出一道美丽的轨迹,在浩渺的宇宙瞬间辉煌而过。张爱玲就像那颗闪耀着光芒的彗星,她从我们的眼前掠过,留下数不清的传奇美文。也许,张爱玲本身就是一种传奇。传奇的文学,传奇的女子,传奇的一生。读着张爱玲的文字,眼前会浮现出那个穿着典雅的旗袍,右手叉腰,头高高地昂起,嘴角微扬,目空一切,对于世间冷暖悲凉、离合聚散淡然处之的女子。读着张爱玲的文字,你总会有所感慨,有所启迪,有所思考。那至善至美的收获只有喜爱张爱玲的人才能领会得到。
参考文献
1《张爱玲小说全编》张爱玲内蒙古文化出版社19952《张爱玲作品集续集》张爱玲花城出版社19973《张爱玲小说全编》张爱玲内蒙古文化出版社19954《论张爱玲小说风格》傅雷逸海书城出版社20015《张爱玲、苏青小说精粹》张爱玲、苏青花边出版社1994


张爱玲、苏青:《张爱玲、苏青小说精粹》,花边出版社1994年版,第231页。

8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f7376aa6b0717fd5360cdcd4.html

《浅谈张爱玲的小说风格.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