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案例分析

发布时间:2023-04-13 19:41:23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课堂教学案例分析1.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罗丹曾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教员应具备这种“发现‘美’的眼睛”,尽可能发现和挖掘学员身上的闪光点。一次语文课上,我先让学员看《红楼梦》的有关片断,接着分析人物形象。作为教学内容之间的过渡,我设计了一个非常浅显的问题请学员回答。不知是这位学员没专心,还是对《红楼梦》真的不了解,竟然把袭人和宝钗两个人物弄混了。对这样一部家喻户晓的名著,他竟然犯了这样一个常识性的错误,众皆哗然,也令我感到非常意外。对这个错误我不可能无动于衷,否则课程就显得不连贯,很生硬;我也不愿指责这位学员知识的缺漏,否则会伤害他的自尊心。等笑声平息后,我真诚地对大家说:“这位同学的回答,让我们看到了二人的相似之处,那就是,她们都是受封建礼教束缚之深的封建淑女,都有想依附封建势力飞上高枝当上宝二奶奶的野心……”,很自然地将课堂过渡到下面的教学内容。从大家心悦诚服的神情和那位学员的释然一笑,我知道这一解释得到了认可,教学过程顺利疏通了。按正常情况,学员回答失误应该批评,目的是引起注意,认识错误。但如果能忽略学员的失误之处,及时肯定学员的发现,巧妙地抓住消极事件中的积极因素予以肯定,不仅出人意料,更能引人注意;同时,也符合辩证法原理和教学激励性原则,有助于创造愉快的气氛,增强师生的情感交流。2.循循善诱,因势利导《学记》云:“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有时学员在课堂上发表的见解,猛然一听颇有道理,但仔细一想又有毛病,,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不足甚至谬误。遇到这种情形,教员不能回避,应善于因势利导、循循善诱,沿着学生思维的轨迹,加以引导,把学生的思维纳入教师讲课的轨道,使课堂教学顺畅、自然地进行下去。如介绍建安文学时,
我讲到曹操诗歌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反映战乱对人民造成的巨大苦难,表现对人民苦难的关心,有学员就提出质疑:曹操是个奸雄,阴险狡诈,手段毒辣,怎么可能对人民有同情心。简单说,一个优秀的精神现象怎么可能从一个奸雄发端呢,看来中国戏曲舞台上曹操白脸奸雄的形象在学员心中已根深蒂固。学员的这一困惑显然是受了小说和戏曲的影响。这一看法乍一听似乎有些道理,但仔细推敲又不完全正确。课堂又出现了不和谐音。我并没急于纠正学员偏颇的看法,而是引用前面已学过的苏轼《前赤壁赋》中的一句话启发他们:“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让学员明白,看问题各有各的角度,角度不同结论不同的道理。看人亦不例外。因此,探析曹操诗歌时我们应考虑到的是,不仅历史上的曹操和小说戏曲中的不同,而且作为政治家的曹操和作为文学家的曹操也有很大差异。这种差异与人的性格的多重性、流变性有关。然后通过对曹操性格的分析过渡到曹操诗歌的内容特点,顺理成章地完成了教学任务,也加深了学员对教学内容的理解。这种因势利导、循循善诱的做法,既有很强的科学性,又有利于保护学员思考问题的积极性。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f7397413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1374ca2.html

《课堂教学案例分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