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门宴》课堂教学方案设计

发布时间:2018-01-25 16:58:37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鸿门宴》课堂教学方案设计

教材分析:

《鸿门宴》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1第二单元的最后一篇课文。本单元学习古代记叙散文,而节选自司马迁的《史记·项羽本纪》的《鸿门宴》正是具有简洁之美的文言叙事散文的典范。《鸿门宴》编排在高一上学期,学生处于从初中到高中的适应期,初高中的古诗文学习从内容到方式都有了一定的变化。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对必修课程阅读鉴赏模块文言文阅读教学有两方面要求一是“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诵读古代诗词和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二是“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学习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古代文学的内容价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慧;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历史局限。”因此学生学习这篇文章时第一要注意反复朗读,悉心体会,培养一定的文言文语感;第二要梳理《鸿门宴》中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和用法。第三要学习提要钩玄的阅读方法,抓关键词语,概述文章叙事脉络,做到纲举目张,化繁为简,提高概括能力和表达能力。第四要在把握矛盾冲突和细节描写的基础品味人物性格,并体会作者在塑造人物形象时对比的写作手法。

二、学情分析:

“《鸿门宴》是中学教材中的传统经典,一方面它作为典范的文言文,是进行文言文基础知识教学的好样本,文句中出现了众多高中学生应掌握的文言现象;另一方面,作为《史记》的重要篇章,它在故事渲染、人物性格表现等方面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是学习感受人物形象塑造的好材料。”(韦玲珍.语文教学如何进行学情分析[J].语文建设.2010(08))从教材编排看,《鸿门宴》是必修1古代记叙散文“压轴篇”。由经验判断学生已经初步把握了高中文言文学习的方向,了解了实词、虚词、文言句式的一些基本常识,但是都只是统而言之朦胧印象,在遇到具体的文言现象时还不能准备地将其说出来,对文言实词虚词的积累不够,从而影响到对文本的理解,对特殊文言句式的判断也比较欠缺。

从往届学生的表现和与学生的课前交谈看,学生对《鸿门宴》涉及的人物是有所了解的,对故事情节也有大概轮廓,但对课本节选的章节的细节并不熟悉,所以在上需要学生注意细节。大部分学生接触过2011版电影《鸿门宴》,因而对影视作品与文学作品中的差异性比较感兴趣,学生也表现了强烈的表演欲望。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的学习行为和习惯与教师的培养有很大的关联性,笔者所任教班级均实行语文学习小组合作制,学生的合作探究积极性比较好。在文言知识梳理和探讨人物形象时采用小组合作探究式学习法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1能知人论世,了解司马迁与其《史记》。

2、能梳理文中重点文言词语与句式。

过程与方法

1、能用提要钩玄的阅读方法概述文章的脉络,把握故事情节。

2、能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在故事矛盾冲突和细节描写中品味人物性格,掌握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学习司马迁“站起来”的精神。

2、认识项羽悲剧的原因,感悟悲剧的崇高。

四、学习重点:1梳理文中重点的文言词语与句式。

2、在故事矛盾冲突和细节描写中品味人物性格,掌握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

五、学习难点:认识项羽悲剧的原因,感悟悲剧的崇高。

六、教学课时:四课时

1课时

一、学习内容:

1、知人论世,了解司马迁与其《史记》。

2、梳理文中重点的文言词语与句式。

二、教学方法:

(一)学生学的方法

要求学生课前预习:1、查资料,将课文中出现重点字词读音标注出来,结合课下注释,疏通全文大意。 2、利用图书馆、互联网收集司马迁、《史记》相关的资料。

(二)教师教、导的方法

1、提出预习与具体要求。2、组织学生以小组讨论形式探究重点文言词语与句式。3、对重点文言词语与句式进行讲解与点拨。

三、教学准备:1ppt课件2、《史记》一书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说起鸿门宴,大家都很熟悉,这可是史上千年难遇的酒无好酒,饭无好饭,惊心动魄,斗智斗勇的一幕好戏。河南大学王立群教授说:“鸿门宴实际上就是五个明白人陪着一个糊涂蛋吃了一顿饭。”这五个明白人是哪些人, 一个糊涂蛋又是指谁。今天就让我们跟随司马迁一起亲临鸿门宴现场,观摩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二)学习新课

1、知人论世,了解司马迁与其《史记》。

(说起司马迁,大家都不陌生,请各位来说说自己知道的司马迁。此环节可抽学生回答,也可让学生“七嘴八舌”随意说,教师最后总结)

司马迁(约前145-约前90),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字字长,夏阳人(陕西韩城)。父司马谈是汉朝太史令(掌管起草文书、编写史料,兼管国家典籍、天文 历法的官职)。六七岁随父进长安,十岁诵诗书,师从董仲舒、孔安国。二十岁开始游历大江南北(除福建、广东一带其余都达到),三十八岁继任太史令。四十二岁以后正式着手《史记》,四十八岁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护触怒了汉武帝被下在牢里并处以宫刑。这在精神上给他造成了不可弥补的巨大创伤,但却更加激发了他奋发写作、出色完成《史记》这部鸿篇巨制的决心毅力,促使他在狱中坚持不懈地写作。四十九岁,他被赦出狱当中书令(皇帝近亲的秘书,只有宦官才能充任),五十五岁完成《史记》写下《报任安书》阐明他之所以隐忍苟活的原因:“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史记”本来是古代史书的通名,司马迁称此书为《太史公书》,班固《汉书·艺文志》中称《太史公》百三十篇,唐朝《隋书》列《史记》百三十卷为史部,这以后“史记”成为专有名词,特指司马迁的《太史公书》。

《史记》,上起轩辕下至汉武帝(三千年历史),是我国第一部记传体通史。全书分为十二本纪(记历代帝王生平、政绩);三十世家(记诸侯国和汉代诸侯、勋贵兴亡);七十列传(记重要人物的言行事迹,主要叙人臣,其中最后一篇为自序);八书(记各种典章制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财用)十表(大事年表),对后世的影响极为巨大,被称为“实录、信史”。 刘向认为此书:“善序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俚”,鲁迅先生评之“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史记》被列为前“四史”之首,与《资治通鉴》并称为“史学双璧”。因此司马迁被后世尊称为“史迁”、“史圣”。与司马光并称“史界两司马”, 与司马相如合称“文章西汉两司马”。

司马迁首创纪传体编史法为后来的历代“正史”所传承。史书的体例主要有:编年体(《春秋》《左传》》《资治通鉴》)、纪传体(《史记》《汉书》)、典志体(《通典》)、纪事本末体(《通鉴纪事本末》)、国别体(《国语》《战国策》、《三国志》)、通史(《史记》《资治通鉴》)、断代史(《汉书》)。

2、梳理文中重点的文言词语与句式。

朗读,断句,正字音。

在文言文学习中,朗读的效果要大大优于默读——它能培养语感,增强阅读理解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通过朗读,许多字、词甚至句子的含义就会迎刃而解。朗读时要注意三点:一是要读准字音;二是要读清句读;三是要读出文章的感情和气势,表现出文章中抑扬顿挫、跌宕起伏的节奏感。(一段一段的读,边读边纠正易读错的字。)

重点文言字词梳理,疏通文意。

(此环节以前后左右四人为一学习小组,结合课本注释,疏通文意,就重点文言词语和句式进行谈论,小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归纳出来师生共同讨论。根据学生课堂反应来讲解。知识要点见附件1

(三)归纳小结

本课要点是了解司马迁与其《史记》,梳理文中重点文言词语与句式。

(四)作业安排

1、归纳文中的通假字。

2、归纳文中的一词多义现象。

3、找出文中词类活用现象。

4、归纳文中的特殊句式。

5、归纳文中出现的古今异义词语。

5、翻译句子: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也。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五、板书设计

《史记》——“史记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本纪

12

记帝王

世家

30

记诸侯

列传

70

叙人臣

8

记礼、乐、音律、天文历法、封禅、水利、财用

年表

10

记大事

六、教学反思:知人论世环节为陈述性知识,课前能收集到相关资料,难度不高,学生积极性高,教师在引导时应该会比较流畅。重点文言词语与句式梳理环节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也有可能出现抓不住重点的情况的。在具体操作前会预先发关于重点文言词语与句式的题给学生,这样课堂的效率会高一些。

2课时

一、学习内容:概述文章的脉络,把握故事情节。

二、教学方法:(一)学生学的方法

归纳复述法。文学作品与影视作品比较法

(二)教师教、导的方法

引导学生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故事情节,播放《鸿门宴》影视剧片段,引导学生对比文学作品和影视剧的异同。

三、教学准备:ppt课件、《鸿门宴》影视片段节选视频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刘邦和项羽都有南面称孤之心。刘邦在咸阳服役时见秦始皇出行发出这样的感叹:“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秦始皇游会稽,项羽见了说:“彼可取而代也。”秦末,“天下苦秦久矣”,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起义,刘邦、项羽也起兵江东。项梁拥立老楚怀王之孙为“楚怀王”,召集诸将结成反秦联盟,命主力军刘、项分南北两部,合力西击秦军,并约定“先入关中者王之”。刘邦率先入关破咸阳,退驻霸上。后项羽率军西来屯军新丰鸿门,扬言同刘邦交战。当时项羽兵四十万,沛公兵十万,沛公是如何化解这场危机的呢?这节课我们一起去了解《鸿门宴》的具体情况。

(二)学习新课

1、情节归纳

①这场暗藏杀机的宴会导火索什么什么?请大家齐读第一段后归纳。(无伤告密)整个故事以杀不杀刘邦为线索,按照时间顺序展开,其结构包括开端、发展、高潮、结尾,我们可以把第一段情节概括为:无伤告密,亚父定计。请大家仿照这样的形式,从人物出场活动这一角度来概括其余情节。(指导学生读一段概括一段。)

宴前(1-2段):无伤告密,亚父定计,;项伯夜访,张良入告,刘项约婚,项伯进言。

宴中(3-4段):沛公谢罪,项王留饮,范增举玦,项王不应,项庄舞剑,项伯亦舞;樊哙入见,义责沛公。

宴会(5-7段):沛公逃席,张良留谢;项王受璧,亚父愤骂;沛公脱险,诛杀无伤。

本文在情节结构上有何特点?(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

结构上首尾照应:以无伤告密开始到被诛杀结束,以范增劝说项羽杀刘邦开始到范增怒骂项羽将被刘邦俘虏结束,以项羽欲杀刘邦开始到刘邦安然脱险结束。

情节波澜起伏:

宴前,刘邦被动项羽主动。无伤告密是导火线,项伯夜告是转折点。(非正面交锋)项羽欲杀刘邦为一时之气,不就就“风止云散”。刘邦欲见项羽解除自身危机是深思熟虑,次日即成行。

宴中,刘邦被动项羽主动。此处为《鸿门宴》高潮部分,情节大体可概括为三起三落。范增数目项王,举玦示项王为一起,项王默然不应为一落;范增召项庄入帐舞剑为二起,项伯翼蔽沛公为二落;樊哙闯帐项王按剑而跽为三起,项王赐酒,樊哙义责项王,项王未有以应为三落。此为正面交锋。

宴后,沛公逃席脱身,张良留谢,项王受璧局势缓和,范增毁玉愤骂,道出了项羽命运的悲剧,沛公回营杀无伤,扭转被动局面。此为非正面交锋。

2、影视片段欣赏

经典常常被拍为电视或电影,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影视剧《鸿门宴》片段。(学生看完后让学生说说电影《鸿门宴》和课本节选的有哪些不同,不同说明什么问题?)。

(三)归纳小结

刘、项鸿门会面后不久,项羽以盟主的身份召开戏下(今陕西临潼东)之会,封18分为诸侯。自封为西楚霸王,都彭城(今江苏徐州),刘邦为汉王,都南郑(今陕西省南郑)。

刘邦到了南郑后,积极准备反攻。先夺取关中三秦之地位根据地,然后出兵东向,进攻项羽,曾多次被项羽打败。到公元前203年,得到韩信的帮组,才形成足以跟项羽抗衡的力量。项羽乃与刘邦约定:“中分天下,割鸿沟以西为汉,以东为楚。”约定后项羽东归,刘邦也准备西归。这时张良、陈平向刘邦提出建议,趁此机会消灭项羽。后在韩信、彭越的帮助下,围项羽于垓下(今安灵璧南)。项羽兵败突围,至乌江(今安徽和县东北)自刎。一代霸主为何落得如此下场,下节课我们来探究项羽悲剧命运的根源。

(四)作业安排

后人对项羽的认识怎样?以下四首诗都从项羽乌江自刎与失败写起,但评价各异,请比较分析。(选自《点金训练》,四川教育出版社)

题乌江亭

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叠题乌江亭

王安石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

咏项羽

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七律.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毛泽东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五、板书设计

六、教学反思:归纳概括情节对学生来说不难,难的是用简练的语言概括,因此在引导上要特别注意方法和技巧。对情节结构特点的分析有一点的难度,可以采用教师点拨学生补充的方法。如果把20分钟的电影放完,在时间上估计有点紧凑,此处可以视情况而定。

作业参考答案:

杜牧认为男儿应当能屈能伸,卷土重来。王安石认为军民离心,败势难回。李清照认为项羽气势豪壮,令人敬仰,该诗从开始至结束都洋溢着对英雄的赞美和敬仰。毛泽东认为项羽在处理和刘邦的关系上犯了沽名钓誉的错误,最终落得自刎乌江的下场。这里毛泽东引用这段历史事实,意在号召中国共产党人和全军指战员利用占领南京以后的解放战争节节胜利的有利形势,将革命进行到底,彻底消灭蒋家王朝。

3课时

一、学习内容:品味人物性格,掌握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

二、教学方法:

(一)学生学的方法

细节阅读法,小组合作讨论法。

(二)教师教、导的方法

以学生合作探究为主,教师分析讲授归纳为辅。

三、教学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杜牧、王安石、李清照、毛泽东都从项羽乌江自刎与失败写起,但评价各异,大家在课下做了比较分析。以下是分析得比较得当的同学的作业展示。(展示时点评学生哪些做得好,哪些还稍有欠缺,最后公布参考答案)。

(二)学习新课

《史记》是纪传体,即以描写人物为中心,它的文学成就主要表现在对人物形象的塑造上。司马迁在写作人物时很注意选择那些最足以表现人物性格特征的典型事件,同时他还注意细节描写,因此凡是经他笔端塑造的人物都成了有血有肉,充分表现个性的活人。请同学们找一找鸿门宴里你印象深刻的人物并说说为何印象深刻。(学生答,老师适当引导学生说出为何印象深刻,引导学生用凝练的语言概括人物的言行举止折射出的生命的本真及性格特点。)

1、《鸿门宴》人物形象分析。

从大家的发言可以看出不管是项羽集体的人物还是刘邦集团的人物都让我们印象深刻,既然《鸿门宴》的主角是项羽、刘邦,那么请同学们组内讨论找出课本中能充分表现项羽刘邦形象特点的具体情节。(找出来后引导学生用凝练的语言将形象特点概括出来。)

项羽:

无伤告密,项王大怒,欲击沛公。

项伯虚辞,项王许诺。

沛公一言,项王气消,暴露无伤。

拒范增之谏

纳项伯之言

信刘邦之谎

听樊哙之语

轻信项伯

无视范增

座次安排

安然受璧

刘邦:

范增之辞(侧面描写):贪财好色,心怀天下。

亲往鸿门谢罪

立诛无伤

笼络项伯

谢罪说辞

留谢之辞

为之奈何:虚心下问,善于用人

用同样的方法概括范增、项庄、项伯、张良、樊哙的形象特点。

范增:老谋深算、骄横浮躁 张良:多谋善断,沉稳机智

项庄:唯唯诺诺,遇干扰就放弃 樊哙:有勇有谋,豪爽心细

项伯:徇私泄露机密、有机心、敌我不分

(三)归纳小结

分析人物形象时我们要从以下三点着手:

、抓住文中的人物描写,揣摩人物的内心情感,感受人物的思想性格。

、联系上下文,关注作者的整体运思,全面把握人物的思想性格。

、调动自己的生活积累,品读人物的言行表现,感受作品的人物形象。

(四)作业安排

完成练习册配套作业

五、板书设计

《鸿门宴》人物形象对比表

人物

形象特点

人物

形象特点

项羽

勇而少谋、沽名轻敌、刚愎自用、自矜功伐

用人不善、政治无知

刘邦

贪财好色,心怀天下、坚决果断、机变狡诈

虑事周全、虚心下问,善于用人

范增

老谋深算、骄横浮躁

张良

多谋善断,沉稳机智

项伯

唯唯诺诺,遇干扰就放弃

樊哙

有勇有谋,豪爽心细

项庄

徇私泄露机密、有机心、敌我不分

六、教学反思:学生在进行人物形象分析时常常不知道从何着手,原因在于没有搞清楚什么是“人物形象”,那些概括人物形像的语言从是从哪里来的,实质点讲高一学生还没有充分运用语文逻辑思维能力的意识,因此本课在进行人物形象分析时力求从因到果,让学生找出表现人物形象的情节,然后概括,这一环节会比较繁琐,学生的回答也可能超出预设,要充分运用预设激活课堂。

4课时

此课时为机动课时,安排处理作业、指导学生课本剧表演。留问题让学生思考:项羽悲剧结局的原因是什么?项羽并不是最终的帝王,为何为司马迁把他写到本纪里?

以下资料提供给学生参考:

1、晋文,韩丽红.从性格弱点看项羽失败的原因[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04

2王玉霞,额日德木图.性格与命运——对比分析刘邦、项羽成败的性格因素[J].内蒙古师范大学报20069

附件:《鸿门宴》知识点小结(此内容整理自网络)

《鸿门宴》知识点小结

一、重点字音

沛公欲王关中(wàng

道芷欲间行(jiàn

数目项王:shuò数次用目示意项王。目,用目示意,动词

距关,毋内诸侯(同“拒”“纳”)

要项伯(通“邀”)

令将军与臣有郤(通“隙)

愿项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通“背”)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通“早”)

杯杓sháo 酒杯和勺子。

鲰生zōu浅陋的小人

卮酒zhī古代盛酒的器皿,杯

戮力:lù合力

樊哙:kuài 刘邦的战将

瞋目:chēn瞪大眼睛,表示发怒

目眦:zì眼眶

跽:jì直身而坐

参乘:cān shèng 负责警卫的骑士

彘肩:zhì猪腿

啖:dàn

靳强jìn qiáng 刘邦的战将

二、通假字

1.距─拒: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2.内─纳: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

3.要─邀:张良出,要项伯。

4.倍─背: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5.蚤─早: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6.郤─隙: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

7.否: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8. 坐─座:因击沛公于坐 置之坐上。

三、古今异义

1.山东 古:指崤山以东地区。

今:省份名。

2.非常 古:意外的变故。

今:程度副词,很不一般。

3.河北 古:黄河以北地区。

今:省份名。

4.河南 古:黄河以南地区。

今:省份名。

5.婚姻 古:儿女亲家

今:男女结为夫妻关系

6.细说 古:小人的谗言。

今:详细地讲述。

7.于是 古:在这件事上(这种情况下)

今:表顺承

8. 古:两次

今:第二次

四、重点实虚词

1. 谢罪道歉: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感谢:哙拜谢,起,立而饮之。

辞谢、告别:乃令张良留谢。

2. 推辞:臣死且不避,厄酒安足辞!

告别: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

3. 故旧、交情:君安与项伯有故?

因此:故听之

特意: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4. 宠幸、亲近:妇女无所幸。

幸亏、幸而:故幸来告良。

5. 距离:相去四十里。

离去,离开:脱身独去。

6. 你:若入前为寿

如果,表假设:若亡郑而有益于

7. 什么什么的样子:沛公默然

然而: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

这样:不然,籍何以至此

8. 向,对:贪于财货

比:长于臣。

在:复得见将军于此。

9. 就此:不如因而善遇之。

就、于是: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趁势、趁机:因击沛公于坐,杀之。

依靠、凭借:因人之力而敝之

10. 任,做:使子婴为相。

替,给:为击破沛公军!

被: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制定: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处理对付:为之奈何

作为:军中无以为乐。

是: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句末语气词:何辞为?

11. 到: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代词,这:为之奈何?

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结构助词,的:今者有小人之言。

助词,衬字,无义:珍宝尽有之。

12. 将:若属皆且为所虏

尚且:臣死且不避,厄酒安足辞!

况且:且焉置土石?

五、词类活用

1.名词用如动词:

沛公军(驻军,动词)霸上。

沛公欲王(为王、称王,动词)关中。

吾得兄事(做事、侍奉,动词)之。

籍(登记,动词)吏民。

范增数目(使眼色,动词)项王。

刑(施加肉刑,动词)人如恐不胜。

道(取道,动词)芷阳间行。

2.形容词用如动词:

素善(友善、交好,动词)留侯张良。

3.意动、使动:

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之为王,称王,意动)

项伯杀人,臣活之(使之活,救了他的命,)

沛公旦日从(使……跟从即带领)百余骑来见项王

交戟之卫士欲止(使之止,制止)不内。

4.名词作状语:

君为我呼入,吾得兄(用对侍兄长的礼节)事之。

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像鸟用翅膀)蔽沛公。

项伯乃夜(在夜里)驰之沛公军。

头发上(向上)指。

道芷阳间(抄小路)行,间至军中。

六、文言句式

1. 判断句:

此天子气也。(也表判断。)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者也表判断)

亚父者,范增也。(者也表判断)

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者也表判断)

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者也表判断)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前两个为表判断)

2. 省略句:

沛公军(于)霸上

私见张良,具告(之)以事

欲呼张良与(之)俱去。

毋从(之)俱死也。

奉厄酒为(之)寿。

将军战(于)河北,臣战(于)河南。

加彘肩(于)上。

置之(于)坐上。

竖子,不足与(之)谋

3. 被动句:

珍宝尽有之(被占有)

若属皆且为所虏(为所表被动)

吾属今为之虏。(为表被动)

4. 介宾短语后置:

具告以事

贪于财货

长于臣

得复见将军于此

5.宾语前置:

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不意自)

籍何以至此?(以何)

客何为者?(为何)

大王来何操?(操何)

沛公安在?(在安)

七、固定结构

无所:没有……的 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

奈何:奈,动词。何,疑问代词。译为“如何”、“怎样”。 如“为之奈何?”

孰与:与……相比,怎么样(谁更……)?表示比较。 如“孰与君少长?”

所以:“……的原因”或“……的方法”。 如“所以遣将守关者”。

为……所:被……表被动。 如“若属皆且为所虏”。

无以(无……以……)没有用来……的。 如“军中无以为乐”。

有以:有用来……的。 如“项王未有以应”。

何……为:表反问。 如“何辞为?”

八、偏义复词:

出入: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防备其他盗贼进来)

九、成语

秋毫不敢有所近(秋毫无犯)

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劳苦而功高如此(劳苦功高)

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十、古代“座次”问题:

1 官职:古代以右为尊。“位在廉颇之右”

2 车骑:由以左为尊。“信陵君虚左以侯生”“坐定,公子从车骑,虚左”

3 室内:西为宾、长、贵;

东为主、幼、贱。

4 堂上座位:北为帝(尊),南为臣(卑)

左为贵,右为轻。

5 四面环坐:由尊到卑,依次排列。

西——————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f7e3727a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05f8534.html

《《鸿门宴》课堂教学方案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