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题20套(带答案)及解析

发布时间:2020-07-06 06:36:44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题20套(带答案)及解析

一、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

1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橄榄

    时珍曰:橄榄名义未详。此果虽熟,其色亦青,故俗呼青果。其有色黄者不堪,病物也。王祯云:其味苦涩,久之方回甘味。王元之作诗,比之忠言逆耳,世乱乃思之,故人名为谏果。

    时珍曰:《名医录》云,吴江王顺福家人,食鳜鱼被棘,横在胸中,不上不下,痛声动邻里,半月余几死。忽遇渔人张九,令取橄榄为食。时无此果,以核研米,急流水调服,骨遂下而愈。今人煮河豚、团鱼,皆用橄榄,乃知橄榄能治一切鱼、鳖之毒也。

(节选自李时珍《本草纲目·果部》)

1)用“/”为文中画线句划分朗读节奏。(划两处)

果。

2)用自己的话说说橄榄为什么又叫做青果

3)文中引用《名医录》里的事例,是为了说明什么?

【答案】 1)故//名为谏果。

2)橄榄即使熟了,颜色仍然是青色的,所以又叫青果。

3)橄榄能之一切鱼、鳖之毒。

【解析】【分析】 1)根据句意划分朗读节奏。这句话的大意是:所以,人们给它命名叫青果。故可知其停顿为:故//名为谏果。

2)在初步理解文意的基础上从文中找出橄榄叫做青果原因的句子并翻译成现代语言即可。这句话是:此果虽熟,其色亦青,故俗呼青果。翻译成现代汉语就是: 橄榄即使熟了,颜色仍然是青色的,所以又叫青果。

3)结合此段的关键句和引用的内容分析,文中引用的是渔人张九用橄榄治愈鳜鱼被棘的事例,该事例说明了橄榄的作用:橄榄能治一切鱼、鳖之毒。

故答案为://名为谏果。

橄榄即使熟了,颜色仍然是青色的,所以又叫青果。

橄榄能之一切鱼、鳖之毒。

【点评】此题考查文言句子的停顿。在文言文中句子的停顿大概有句首发语词、关联词语后面要有停顿;根据语言顺序来处理停顿,即主谓之间应停顿,动宾之间应停顿;利用对文意的理解来确定停顿等几种常用的技巧。

此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在初步理解文意的基础上从文中筛选出有关的句子并翻译成现代语言即可。

本题考查分析引用材料作用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理解引用的内容,然后再结合全文的说明对象和特征分析引用这一材料的作用。

2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推、敲

    贾岛初赴举,在京师,一日驴上得句云: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字,炼之未定,于驴上吟哦,引手做推敲之势,观者讶之

(节选自《诗话总龟》)

【注】出自《题李凝幽居》: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1)解释下列划线词语。

一日驴上得句云________

________

2)把文中的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引手做推敲之势,观者讶之。

3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出自贾岛的《题李凝幽居》,是历来传诵的名句。请从炼字的角度对比”“二字,说说贾岛为什么最终选用字?

【答案】 1)在;想要

2)伸出手来做着推和敲的动作,看到的人感到很惊讶。

3)敲显得有礼貌,衬托出夜的宁静,起到以动衬静的作用。

【解析】【分析】(1)解答时,要注意词语在特定语言环境中的含义。结合课内所学①“翻译为②“翻译为想要

2)注意对句子中关键词语的理解:引手:伸手;势:动作。

3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是历来广为传诵的名句。这两句诗,粗看有些费解。诗人当然不可能连夜晚宿在池边树上的鸟都能看到。其实,这正见出诗人构思之巧,用心之苦。正由于月光皎洁,万籁俱寂,因此老僧(或许即指作者)一阵轻微的敲门声,就惊动了宿鸟,或是引起鸟儿一阵不安的噪动,或是鸟从窝中飞出转了个圈,又栖宿巢中了。作者抓住了这一瞬即逝的现象,来刻画环境之幽静,响中寓静,有出人意料之胜。倘用字,当然没有这样的艺术效果了。

故答案为:在;想要

伸出手来做着推和敲的动作,看到的人感到很惊讶。

敲显得有礼貌,衬托出夜的宁静,起到以动衬静的作用。

【点评】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解答此题要结合句子进行理解,词语的意思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考生在平时要注意对常见文言词语进行积累。

本题考查的是重点句子的翻译。解答此题要遵循翻译的原则,掌握翻译的方法,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顺畅,翻译时要注意重点词语和常见句式的正确理解。

本题考查考生对出游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要求考生在理解文章的内容基础上进行分析。

3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此与庄生所谓解牛斫轮者何异

(欧阳修《归田录》)

【乙】

    族兄中涵知旌德县时,近城有虎暴,伤猎户数人,不能捕。邑人请曰:非聘徽州唐打猎,不能除此患也。乃遣吏持币往。归报唐氏选艺至精者二人,行且至。至则一老翁,须发皓然,时咯咯作嗽;一童子十六七耳。大失望,姑命具食。老翁察中涵意不满,半跪启曰:闻此虎距城不五里,先往捕之,赐食未晚也。遂命役导往。役至谷口,不敢行。老翁哂曰:我在,尔尚畏耶?入谷将半,老翁顾童子曰:此畜似尚睡,汝呼之醒。童子作虎啸声,果自林中出,径搏老翁,老翁手一短柄斧,纵八九寸,横半之,奋臂屹立,虎扑至,侧首让之,虎自顶上跃过,已血流仆地。视之,自颔下至尾闾,皆触斧裂矣。乃厚赠遣之。

    老翁自言炼臂十年,炼目十年。其目以毛帚扫之,不瞬;其臂使壮夫攀之,悬身下缒不能动。《庄子》曰:习伏众神,巧者不过习者之门。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注】此句为作品原有内容。(庖丁)解牛是说透彻把握牛之筋节骨肉等内在结构,才能游刃有余。(轮扁)斫轮是说斫轮奥秘难以传授,需要在实践中领悟。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无他,手熟尔          但:________

尔安敢吾射            轻:________

老翁一短柄斧          手:________

一老翁,须发皓然    则:________

2)你从两文中两位老翁身上分别获得怎样的教益?

3)简要说明两文在写法上的共同之处及其作用。

【答案】 1)只;轻视;手持,手拿;竟然,原来

2)示例一:卖油翁:高超的技艺无他,惟手熟尔(或高超的技艺,没有其他奥妙,只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猎虎翁:习伏众神,巧者不过习者之门(或身怀绝技的人能够折服天生神巧的人,天生神巧的人不敢经过身怀绝技人的家门)。

示例二:卖油翁:只有反复实践把握事物内在规律,才能达到得心应手境界(或遵循事物内在规律才可熟能生巧)。猎虎翁:高超的本领、深厚的功夫需要持之以恒的艰苦磨练、专心致志的态度和顽强的意志去获得。

示例三:卖油翁:不管本领有多大,都应含蓄内敛。猎虎翁:不管是练就精湛高深的技艺功夫,还是要获得成功,都须有坚毅的心志。

3)示例一:借事说理。作用:两文叙述真人真事,从中引申出普遍的规律或道理。这种写法深入浅出,启人心智,发人深省,更具说服力。

示例二:描写细致传神。作用:【甲】文睨之”“但微颔之的细节将人物轻蔑自负情态表现得淋漓尽致(或连用等一系列动词描述酌油过程,将娴熟技艺和自若神情具体细致地展现出来)。【乙】文用”“”“奋臂”“屹立等一系列动词描述杀虎的惊险情景,将虎之凶猛与翁之武艺高强栩栩如生的表现出来。

示例三:擅设悬念。作用:【甲】文先说射技举世无双,而卖油翁但微颔之,这一悬念令读者产生了心理期待。【乙】文写请来的老翁须发皓然,时咯咯作嗽,这样的人焉能伏虎?此外老翁先除虎再吃饭的请求,使用武器的短小简陋,把虎唤醒等都形成了悬念。这样写令故事富有传奇色彩,情节跌宕曲折,扣人心弦,引人入胜。

示例四:运用映衬(衬托)。作用:【甲】文两人身份、神态、对话构成映衬关系,使人物形象特征鲜明生动,主旨更加突出,行文充满趣味。【乙】文近城有虎暴,伤猎户数人与老翁深厚的功夫互相映衬,本领之高低优劣显而易见。

【解析】【分析】解答本题要词语在句子里的意思,词义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

句意为:我也没有什么其它奥妙,只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但:只。

句意为:你怎么能够轻视我射箭(的本领)。轻:轻视。

句意为:老头儿手拿一短柄斧。手:手持,手拿。

句意为:人到了竟然是一个老头儿,头发胡须都白了。则:竟然,原来。

学生在解题时,应该先熟悉文章大概意思,然后再进一步了解文章作者的基本态度,想表达的主要思想。由文章的关键句子可分析两位老人的形象,如无他,惟手熟尔”“习伏众神,巧者不过习者之门。也可从把握事物内在规律和持之以恒的艰苦磨练等方面回答。

对写作手法的理解掌握,做题时细读甲乙两文可知,两篇文章都是借事来说理的,甲文借射箭和倒油,乙文借捕虎;人物描写、设置悬念和衬托也都是两文的写作特点,可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回答。

故答案为:⑴① 轻视 手持,手拿 竟然,原来

示例一:卖油翁:高超的技艺无他,惟手熟尔(或高超的技艺,没有其他奥妙,只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猎虎翁:习伏众神,巧者不过习者之门(或身怀绝技的人能够折服天生神巧的人,天生神巧的人不敢经过身怀绝技人的家门)。

示例二:卖油翁:只有反复实践把握事物内在规律,才能达到得心应手境界(或遵循事物内在规律才可熟能生巧)。猎虎翁:高超的本领、深厚的功夫需要持之以恒的艰苦磨练、专心致志的态度和顽强的意志去获得。

示例三:卖油翁:不管本领有多大,都应含蓄内敛。猎虎翁:不管是练就精湛高深的技艺功夫,还是要获得成功,都须有坚毅的心志。

示例一:借事说理。作用:两文叙述真人真事,从中引申出普遍的规律或道理。这种写法深入浅出,启人心智,发人深省,更具说服力。

示例二:描写细致传神。作用:【甲】文睨之”“但微颔之的细节将人物轻蔑自负情态表现得淋漓尽致(或连用等一系列动词描述酌油过程,将娴熟技艺和自若神情具体细致地展现出来)。【乙】文用”“”“奋臂”“屹立等一系列动词描述杀虎的惊险情景,将虎之凶猛与翁之武艺高强栩栩如生的表现出来。

示例三:擅设悬念。作用:【甲】文先说射技举世无双,而卖油翁但微颔之,这一悬念令读者产生了心理期待。【乙】文写请来的老翁须发皓然,时咯咯作嗽,这样的人焉能伏虎?此外老翁先除虎再吃饭的请求,使用武器的短小简陋,把虎唤醒等都形成了悬念。这样写令故事富有传奇色彩,情节跌宕曲折,扣人心弦,引人入胜。

示例四:运用映衬(衬托)。作用:【甲】文两人身份、神态、对话构成映衬关系,使人物形象特征鲜明生动,主旨更加突出,行文充满趣味。【乙】文近城有虎暴,伤猎户数人与老翁深厚的功夫互相映衬,本领之高低优劣显而易见。

【点评】本题考查解释文言文中实词的意义。答题时应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

本题考查分析启发和道理。答题时应注意,谈出自己对文章内容、主旨的主观感受、领悟或情感的体验,或谈由选文引发的思考,获得人生启迪、审美情趣等。

本题考查分析内容和写法。答题时应注意,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结合文章的主旨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概括即可。

【附参考译文】(甲)康肃公陈尧咨擅长射箭,当时没有第二个,他凭借射箭的本领自夸。一次,他曾在自家的园圃里射箭,有个卖油的老翁放下挑着的担子,站在一旁,斜着眼看他,很久也不离开。老翁见到他射出的箭十支能中八九支,只是微微地点点头。   陈尧咨问道:你也懂得射箭吗?难道我射箭的技艺不精湛吗?老翁说:没有什么别的奥妙,只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陈尧咨气愤地说:你怎么能够轻视我射箭(的本领)!老翁说:凭我倒油(的经验)知道这个道理。于是老翁取出一个葫芦放在地上,用一枚铜钱盖住葫芦的口,慢慢地用勺子倒油(通过铜钱方孔)注到葫芦里,油从铜钱的孔中注进去,却没有沾湿铜钱。接着老翁说:我也没有什么其它奥妙,只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康肃公尴尬的笑着把老翁打发走了。  这与庄子所讲的庖丁解牛、轮扁斫轮的故事有什么区别呢?

(乙)我的族里面有位叫中涵兄长做旌德县知县时,郊外有虎患,已经使好几位猎户受伤,却不能捕到它。县里有人说:只有聘请徽州的唐打猎才能除去虎患。休宁戴东原说:明代有个姓唐的人,刚一结婚就被老虎杀死,他的妻子后来生了一个儿子,告诉他说:你不能杀死老虎,就不是我儿子;后代子孙不能杀死老虎的,也都不是我的子孙。所以唐氏世代都能捕捉老虎。中涵便派遣使者拿着钱去请唐氏的人来,使者回来说:唐氏已经选捕虎手艺精良的两个人来了。

   人到了是一个老头儿,头发胡须都白了,时不时还咯咯笑;另外一个是个十六十七岁的小孩子。中涵非常失望,也只好为他们准备饭食。老头儿察觉到中涵心中不满,半跪禀报说:我听说这只老虎距城不过才五里地,我们先去捕捉它再吃饭也不晚。中涵于是叫差役带他们去老虎出没的地方。

    差役到山谷口时不敢前进了。老头儿蔑视的说:有我在,你怕什么?进到山谷深处时,老头儿对小孩子说:这只小老虎(蔑视)好像刚睡,你去把它叫醒。小孩儿于是发出老虎的呼啸声,老虎果然从林子里冲出来,径直向老头儿扑来。老头儿手拿一短柄斧,向前冲出九寸,举起手臂屹立在老虎面前。老虎扑过来,老头儿侧头避开它,老虎自老头儿头顶跳过已经流血倒在地上,上前去看老虎,从下巴到尾巴都因碰到斧头而裂开。中涵于是重赏他们二人送他们回去。

    老头儿自己称锻炼手臂十年,锻炼双眼十年,他的眼睛就是用笤帚横扫也不会眨一下。他的手臂让壮夫攀爬,吊在他的手臂上也不能动摇。 庄子说:练习才是解决一切事情的方法,技巧不过是练习的门径罢了,相信了吧。

4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下列小题。

    汝好学,在家足可读书作文,讲明义理 不待远离膝下,千里从师。汝既不能如此,即是自不好学,已无可望之理。然今遣汝者,恐汝在家汩于俗务,不得专意。又父子之间,不欲昼夜督责。及无朋友闻见,故令汝一行。汝若到彼,能奋然勇为,力改故习,一味勤谨,则吾犹可望。不然,则徒劳费。只与在家一般,他日归来,又只是伎俩人物,不知汝将何面目归见父母亲戚乡党故旧耶?

    念之!念之!夙兴夜寐,无忝尔所生在此一行,千万努力。

    (朱熹《与长子受之》)

【注释】盖:如果。义理:指讲求经义、探究名理的学问。汩:扰乱。伎俩:原指不正当的手段,这里是不务正业的意思。乡党:乡里、家乡的人。忝,辱。所生:生身父母。

1)解释文中加下划线词语的含义。

千里师(________    ②兴夜寐(________

2)翻译文中画线句。

然今遣汝者,恐汝在家汩于俗务,不得专意。

3)朱熹在给儿子的家书中流露出的感情十分复杂。结合全文,你能从父子之间,不欲昼夜督责一句中读出这位父亲心中哪些复杂的心理活动呢?

【答案】 1)跟随、跟从;早晨

2)但是现在让你出外从师的原因,是担心你在家里为俗务所缠身,不能专心读书学习。

3)对儿子的不好学充满了失望之情,但是又担心情急之下的昼夜督责影响父子感情。

【解析】【分析】(1)本题中的跟随、跟从是指早晨的意思。

2)在此题中,要注意然(表转折)、遣(派遣)、汝(你)、汩(扰乱)、专意(专心读书)的意思,必须翻译出来。

3父子之间,不欲昼夜督责一句,结合上文汝既不能如此,即是自不好学,已无可望之理可知,表达了对儿子的不好学充满了失望;结合下文希望儿子改掉旧习,发奋学习,有所作为,父子之间,不欲昼夜督责既表达了对儿子的不好学充满了失望,又担心日夜监督影响父子之间的感情。据此理解作答。

故答案为:跟随、跟从;早晨;

但是现在让你出外从师的原因,是担心你在家里为俗务所缠身,不能专心读书学习;

对儿子的不好学充满了失望之情,但是又担心情急之下的昼夜督责影响父子感情。

【点评】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学生一要注重平时的积累,结合所学课文语境积累常用的实词的意思和所运用的具体语境以及所属词性或语法功能;二要关注所做试题选文的语境,以及所给比较选项的语境,在具体语境下理解比较,即可得出答案;

本题考查翻译语句的能力,答题时应注意,翻译一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直译落实重点字词,不能遗漏,句意要通顺们还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特殊用法的词语;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找出相关的语句即可。答题时应注意,准确把握文章大意,然后锁定目标句。既可作答。

【参考译文】

      如果你努力学习,在家里也可以读书写文章,弄明白言论或文章的内容和道理,用不着远离父母,千里迢迢地去跟从老师学习。你既然不能这样,就是自己不好学,也不能指望你懂得这个道理。但是现在让你出外从师的原因,是担心你在家里为俗务所缠身,不能专心读书学习。同时,父子之间,我也不希望日夜督促责备你。在家里也没有朋友和你一起探讨,增长见识,所以要让你出去走一走。你要到了那里,能奋发努力有所作为,用心改去以前的不好的习惯,一心勤奋谨慎,那么我对你还有希望。若不是这样,则是徒劳费力,和在家里没有两样,以后回来,又仅仅是以前那样的小人物,不知道你准备用什么样的面目来见你的父母亲戚同乡和老朋友呢?

      记住!记住!勤奋学习,不要愧对了父母这一次行程,要千万努力呀!

5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汝还,顾反为女杀彘zhì)。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智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遂烹彘。

(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注】彘:猪。

1)对文中画线句的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 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

B. 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

C. 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

D. 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

2)请用自己的话说说曾子之妻教育孩子的错误表现为________(不少于6个字),曾子教育孩子的态度用一个四字成语概括是________

【答案】 1A

2)不讲信用,不守诚信;言而有信(或以身作则”“一诺千金”“言传身教”“言行一致”“言行若一

【解析】【分析】首先要理解句子的意思,然后弄清句子的成分,不要把句子割裂开。句意为:母亲欺骗儿子,儿子就不再相信自己的母亲了,这不是正确教育孩子的方法啊。所以其停顿为: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故选A

要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文章主题。教育儿童言行一致,家长不能信口开河,有言必信。只有言传身教,才能使孩子诚实无欺。曾子为了不失信于小孩,竟真的把猪杀了煮给孩子吃,目的在于用诚实守信的人生态度去教育后代、影响后代。曾子之妻教育孩子的错误在于父母欺骗孩子,说话不算话。父母对孩子说话要算数,才能为孩子树立一个守信的榜样;大而言之是处世为人要讲诚信的问题。

故答案为:⑴A

⑵① 不讲信用,不守诚信 言而有信(或以身作则”“一诺千金”“言传身教”“言行一致”“言行若一

【点评】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答题时应注意,文言文断句作为一种考查的形式,就是在这样的目的下体现了这种试题的必要性。解答文言文断句,理解文意是前提,在此基础上断句。

本题考查评价分析人物性格特征。答题时应注意,通过分析典型事例来理解人物形象;通过对人物描写方法的分析来把握人物的思想性格。

6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节选自《曹刿论战》)

【乙】

    鲁恭为中牟令,重德化 不任刑罚。袁安闻之,疑其不实,阴使人往视之。随恭行阡陌 俱坐桑下。有雉过,止其旁,旁有儿童。其人曰:儿何不捕之?儿言雉方雏,不得捕。其人讶而起,与恭决曰:所以来者,欲察君之政绩也。今蝗不犯境,此一异也;爱及鸟兽,此二异也;童有仁心,此三异也。久留徒扰贤者耳,吾将速反,以状白安。

(节选自《后汉书》)

【注】中牟:古地名,今河南省境内。德化:用道德来教化。袁安:河南那太守,是鲁恭的上司。阴:暗中。

1)解释文中划线的词语。

又何________

阡陌________

2)翻译下列语句。

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袁安闻之,疑其不实,阴使人往视之。

3)【甲】【乙】两文各有一句话体现了执政者以德治民的思想。

【答案】 1)参与;田间小路

2(这)是尽了职分之类的事情。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如果)作战,就请允许(我)跟随着去。袁安听说以后,怀疑这不是真的,暗地里派人前往观察。

3)【甲】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乙】(鲁恭为中牟令)重德化,不任刑罚。

【解析】【分析】(1)根据对文言词语的积累及句意理解词语意思,注意属于古今异义词,这里是参与的意思。

2)翻译文言文句子,首先要是否为特殊句式,然后再把关键词语翻译准确,最后再根据现代汉语的规范翻译。忠,尽力做好分内的事。属,种类。可,可以。以,凭借。从:随行,跟从。故此句可以翻译为:(这)是尽了职分之类的事情。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如果)作战,就请允许(我)跟随着去。实:真实。阴:暗地里。使:派。故此句可以翻译为:袁安听说以后,怀疑这不是真的,暗地里派人前往观察。

3)通读文章,在理解文章大意的基础上从两文中筛选出体现了执政者以德治民的思想的句子,【甲】中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这句话的意思是:大大小小的案件,虽然不能件件都了解得清楚,但一定要处理得合情合理。这一句话体现了鲁庄公以德治民的思想。 【乙】(鲁恭为中牟令)重德化,不任刑罚。意思是:

故答案为:参与;田间小路

⑵ ①(这)是尽了职分之类的事情。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如果)作战,就请允许(我)跟随着去。袁安听说以后,怀疑这不是真的,暗地里派人前往观察。

【甲】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乙】(鲁恭为中牟令)重德化,不任刑罚。鲁恭担任中牟县令,注重用道德来感化人民,不采用刑罚的方式。这句话体现了鲁恭以德治民的思想。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要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

本题考查的是文言文句子翻译的能力。我们在翻译句子的过程中,只要字字对译,不丢关键字,语句通顺就可以拿满分了。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重点词语一定要翻译到位,切忌漏翻关键词语。

本题考查理解文本内容的能力。答题时要在理解文本内容的基础上从文中筛选出符合题意的句子即可。

【附参考译文】

    鲁恭担任中牟县令,注重用道德来感化人民,不采用刑罚的方式。河南太守袁安听说以后,怀疑这不是真的,暗地里派人前往观察。那个人跟随鲁恭行走在田间小路,一起坐在桑树下,有野鸡飞来,停在他们身旁,身旁有个小孩,那个人问:你为什么不捉它?小孩说野鸡还是幼鸡,不可以捕捉。那个人感到惊讶并起身,和鲁恭告别说:我之所以来,是想访察您的政绩。现在蝗虫不侵犯中牟县境,这是第一个让人惊异的地方:爱护鸟兽,这是第二个让人感到惊异的地方;小孩子都有仁爱之心,这是第三个让人惊异的地方。我在这里住得久了,只会打扰贤明的人。我将赶紧回去。把这些情况报告给衰安。

7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大道之行也》)

【乙】

    卫鞅亡魏入秦,孝公以为相,封之于商,号曰商君。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法及太子,黥劓其傅。期年之后,道不拾遗,民不妄取,兵革大强,诸侯畏惧。然刻深寡恩,特以强服之耳。

(《商鞅治秦》)

1)解释下列划线的字。

故人不独其亲________

盗窃乱贼而不________

期年之后________

然刻深__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的意思。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

3)商鞅治秦,道不拾遗,民不妄取,是否已经实现了大同的社会理想?为什么?

【答案】 1)以……为亲;发生、发作;一年;少

2所以人们不单单奉养自己的父母,也不单单抚育自己的儿女。商君(商鞅)治理秦国,法令一到就要执行,而且公平无私。

3)虽然商鞅治秦做到了道不拾遗、民不妄取,但是其原因是因为秦国兵力强盛,商鞅赏罚分明,但是他为人刻薄缺少仁慈,而大同社会是一个贤能执政、诚信和谐、人人无私、天下为公的社会。所以,商鞅并没有实现大同的社会理想。

【解析】【分析】(1)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此题古今异义词,如,期年:一年。词类活用词,亲:动词作意动用法,以……为亲,奉养。

2)句中重点词有:亲:动词作意动用法,以……为亲,奉养。子:名词作意动用法,以……为子,抚养。至行:一到就要执行。

3)要联系文章的内容来考虑这个问题,原因从这些角度考虑:秦国的国力;商鞅执行制度的严明;商鞅本人的性格缺陷。大同社会,不是有序就达到了,而是百姓对秩序的真心拥戴,心服口服。秦国民众道不拾遗,民不妄取是因为畏惧秦国法令的严酷,官吏执法的严苛,秦国兵力强盛,而不是因为心服。所以,商鞅并没有实现大同的社会理想。

故答案为:……为亲;发生、发作;一年;少

⑵ ①所以人们不单单奉养自己的父母,也不单单抚育自己的儿女。商君(商鞅)治理秦国,法令一到就要执行,而且公平无私。

虽然商鞅治秦做到了道不拾遗、民不妄取,但是其原因是因为秦国兵力强盛,商鞅赏罚分明,但是他为人刻薄缺少仁慈,而大同社会是一个贤能执政、诚信和谐、人人无私、天下为公的社会。所以,商鞅并没有实现大同的社会理想。

【点评】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解答此题要结合句子进行理解,词语的意思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考生在平时要注意对常见文言词语进行积累。

本题考查的是重点句子的翻译。解答此题要遵循翻译的原则,掌握翻译的方法,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顺畅,翻译时要注意重点词语和常见句式的正确理解。

本题考查考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要求考生读懂文章,理解文章的内容,要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问题,分析要全面,准确。

【附参考译文】

    【甲】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选拔出来,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所以人不仅仅以自己的亲人为亲人,以自己的子女为子女,要使老年人能终其天年,中年人能为社会效力,幼童能顺利地成长,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年丧父的孩子、老而无子的人、残疾人都能得到供养。男子有职务,女子有归宿。反对把财物弃置于地的浪费行为,但并非据为己有;人们都愿意为公众之事竭尽全力,而不一定为自己谋私利。因此奸邪之谋不会发生,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发生。所以大门都不用关上了,这叫做理想社会。

    【乙】卫鞅从魏国流亡到秦国,秦孝公拜他为相,并把商地分封给他,号称商君。商君治理秦国,法令一到就要履行,而且公平忘我。处罚不躲避有权势的人;照功行赏,不左袒自己的心腹。太子犯了法,把他的老师刺面割鼻。一年以后,没有人拾取他人丢在路上的东西,也无人敢谋取非分的财物。这样,秦国兵力强盛,诸侯都惧怕它了。但是商鞅为人刻薄少善良,只是用强力的办法来压服人罢了。

8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广归乡里,日令家共具设酒食,请族人故旧宾客,与相娱乐。数问其家金余尚有几所,趣卖以共具。居岁余,广子孙窃谓其昆弟老人广所爱信者曰:子孙几及君时颇立产业基址,今日饮食费且尽。宜从丈人所,劝说君买田宅。老人即以闲暇时为广言此计,广曰:吾岂老悖不念子孙哉顾自有旧田庐令子孙勤力其中足以共食与凡人齐今复增益之以为赢余,但教子孙怠堕耳。贤而多财,则捐其志;愚而多财,则益其过。且夫富者,众人之怨也。吾既以教化子孙,不欲其过而生怨。又此金者,圣主所以惠养老臣也,故乐与乡党宗族共饷其赐,以尽吾余日,不亦可乎?于是族人说服。

(《汉书疏广传》)

【注】广:疏广,西汉宣帝时的太子太傅,身居高位。共具:摆设酒食用具。趣:催促。昆弟:同族兄弟。几:希望。老悖:年老昏乱,不通事理。捐:舍弃

1)下列句子中划线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 广归乡里(已经)                                           B. 以共食(值得)

C. 吾既以教化子孙(通,没有)               D. 不欲其过而生怨(增加)

2)对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吾岂老悖不念子孙哉/顾自有旧田庐/令子孙勤力其中/足以共食/与凡人齐。

B. 吾岂老悖/不念子孙哉顾自/有旧田庐令子孙勤力其中/足以共食/与凡人齐。

C. 吾岂老悖不念子孙哉/顾自有旧田庐令子孙/勤力其中足以/共食与凡人齐。

D. 吾岂老悖/不念子孙哉顾自/有旧田庐令子孙勤力/其中足以共食/与凡人齐。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今复增益之以为赢余,但教子孙怠堕耳。

又此金者,圣主所以惠养老臣也。

4)文中所写的疏广的做法对于我们今人有什么值得借鉴之处?请简要评析。

【答案】 1B

2A

3现在再给他们增加什么都是多余的,有了多余的就会使子孙养成懒惰。另外,这些金钱是皇帝用来给我养老的。

4)疏广的做法看似不尽情理,但他的一番议论又使人如梦初醒。使子孙后代安逸于舒适的环境中,百害而无一利,只有让他们自己奋斗,才能打造出更健全的人格。再富也不能富孩子,当今的家庭教育又何不是如此。

【解析】【分析】(1B项,足的意思应为足够,故B错误,选B

2)本题可先根据语境,把句子翻译一下,分析句子有几层意思,哪地方应该停顿,再在原话上划分节奏。吾岂老悖不念子孙哉(吾难道老糊涂了,不想子孙的事了?)/顾自有旧田庐(我想已经有了旧的田地与住宅)/令子孙勤力其中(子孙在那里勤劳)/足以共食(足够供给衣食)/与凡人齐(与普通百姓差不多)。故选A

3)本题注意:复,又。增,增加。益,使更多。以为,作为。赢余,多余。但,只。怠堕,懒惰。耳,罢了。又,另外。此,这。所以,用来。惠养,加恩抚养。

4)本题明确疏广的做法;评价其做法。具体做法:日令家共具设酒食,请族人故旧宾客,与相娱乐。疏广告老回到家乡,每日让家人提供酒食,请宗族亲属、过去的老朋友和宾客,一起娱乐。多次问家里剩钱还有多少,赶快拿出去卖了用来供应酒食。他比较尽情的花销自己的钱财,不想给子孙留下过多的财物。结合文章内容分析。贤而多财,则捐其志;愚而多财,则益其过。且夫富者,众人之怨也。吾既亡以教化子孙,不欲益其过而生怨。可以看出疏广的做法是有自己的思考和原因的,不想过多的钱财消磨了子孙的意志,或者纵容了子孙。借鉴意义。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家庭教育故事,使子孙后代安逸于舒适的环境中,百害而无一利,只有让他们自己奋斗,才能打造出更健全的人格。再富也不能富孩子,当今的家庭教育又何不是如此。

故答案为:⑴ B⑵ A

⑶①现在再给他们增加什么都是多余的,有了多余的就会使子孙养成懒惰。另外,这些金钱是皇帝用来给我养老的;

疏广的做法看似不尽情理,但他的一番议论又使人如梦初醒。使子孙后代安逸于舒适的环境中,百害而无一利,只有让他们自己奋斗,才能打造出更健全的人格。再富也不能富孩子,当今的家庭教育又何不是如此。

【点评】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

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中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

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无论是哪种方法,都应做到:忠实原文、语句通顺、表意明确、语气不变、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重点词语,一定要翻译到位;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找出相关的语句即可。答题时应注意,准确把握文章大意,然后锁定目标句。既可作答。

【附参考译文】

    西汉宣帝时一位大官叫疏广,告老回到家乡,每日让家人提供酒食,请宗族亲属、过去的老朋友和宾客,一起娱乐。多次问家里剩钱还有多少,赶快拿出去卖了用来供应酒食。这样过了一年多,疏广的子孙私自跟宗族老人中与疏广关系最好的人说:子孙希望趁疏广在时稍微建立一点产业的基础。现在饮食快把财产消费完了。应该从老人的角度,劝说疏广买一些田地与住宅。老人就在闲暇时给疏广提出这种想法。疏广说:吾难道老糊涂了,不想子孙的事了?我想已经有了旧的田地与住宅,子孙在那里勤劳,足够供给衣食,与普通百姓差不多。现在再给他们增加什么都是多余的,有了多余的就会使子孙养成懒惰。如果是贤材,财富多了,就会损害他的志向;如果是蠢材,财富多了,就会增加他的罪过。而且,富人,容易招群众的埋怨。我既然没有什么可以用来教育子孙,也不想增加他们的罪过而又被很多人埋怨。另外,这些金钱是皇帝用来给我养老的,所以我与乡亲、宗族共同享受皇帝的恩赐,以度我的晚年,不是可以吗?于是他的亲朋好友都被说服了。

9阅读《富贵不能淫》与《郭永传》,完成小题。

富贵不能淫

    景春日: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日: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郭永传

    刘豫举济南来寇,大名孤城无援,永率士昼夜乘城,伺间则出兵狙击。(甲)……攻围益急,俘东平、济南人,大呼城下日:二郡已降。降者富贵,不降者无噍类益谦辈相顾色动,永大言日:今日正吾侪报国之时。(乙)……良久城陷,永坐城楼上,或掖之以归,诸子环泣请去。(丙)……金人遣骑召永,永正衣冠南向再拜讫,易幅巾而入,黏罕日:阻降者谁?永熟视曰:不降者我。金人奇永状貌,且素闻其贤,乃自相语,欲以富贵啖永,永嗔目唾日:无知犬豕,恨不醢尔以报国家,何说降乎?怒骂不绝。金人讳其言,麾之使去,永复厉声日:胡不速杀我死?当率义鬼灭尔曹。大名人在系者无不以手加额,为之出涕,金人怒断所举手。乃杀之,一家皆遇害。虽素不与永合者皆面恸,金人去,相与负其尸瘗之。

    (选自《宋史》)

注:①[刘豫]北宋叛臣,原济南知府。投降后,协助金人攻宋。②[]郭永,大名府元城人,北宋抗金官吏。③[噍(jiào)类]指活着的或活下来的人。④[益谦]指张益谦,北宋将领,此役中降金。⑤[幅巾]古代男子以全幅细绢裹头的头巾。⑥[]拽着别人的胳膊。⑦[黏(nián)罕]金朝名将。⑧[啖(dàn]用利益引诱人。⑨[醢(hǎi]古代的一种酷刑,指把人杀死后剁成肉酱。⑩[在系者]指被俘虏的人。⑩[瘗(]埋葬。

1)下列各组语句中划线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故天将大任于是人也   者富贵                      B. 女家               出涕

C. 君之力               或掖之                            D. 命夸娥氏二子二山     相与其尸瘗之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3)阅读两篇文章,完成下面的问题。

《孟子》文章以雄辩著称,善用类比手法说理,有很强的说服力。《富贵不能淫》一文用妾妇之道作比,指出了公孙衍、张仪的本质:他们没有________,所做的一切无非是迎合君王的喜好,这样的人当然算不上大丈夫。

阅读《郭永传》,依据上下文,永日:吾世受国恩,当以死报,然巢倾卵覆,汝辈亦何 之?兹命也,奚惧。”’应是(甲)(乙)(丙)哪一处所省略的语句?

4)阅读两篇文章,结合孟子关于大丈夫的论断,说说郭永能够称得上大丈夫的理由。

【答案】 1D

2)得志的时候(能实现自己的志向时),和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不得志的时候(不能实现自己的志向时),就独自走自己的道路。

3没有独立的人格与判断善恶、是非、曲直的标准(仁、礼、义的评判标准)。

4)答案示例:强敌压境,郭永秉承为国尽忠之心,亲率士卒倾力抗击;城破之时,郭永下定以死报国的决心,内心坚定,目标明确;面对富贵的诱惑毫不犹豫地拒绝,面对死亡的威胁毫不屈服,大骂敌军,最后献出宝贵的生命。郭永的所作所为,符合孟子提出的关于大丈夫的三方面的标准,因此郭永能称得上是大丈夫

【解析】【分析】(1A.选项中分别为降落投降B.选项中的的意思分别为动词,到,往’”代词,他C.选项中的分别是凭借表修饰,不译D.选项中的分别是背负的意思。故选D

2)在此题中,要注意得(实现)、由(实行)、行(走,固守,坚持)的意思,必须翻译出来。

3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富贵不能淫》一文指出了公孙衍、张仪的行为是妾妇之道,其本质是遵行仁、礼、义的标准。可依据居天下之广居(仁),立天下之正位(礼),行天下之大道(义)这句话来分析概括作答。②“永日:吾世受国恩,当以死报,然巢倾卵覆,汝辈亦何之?兹命也,奚惧。’”这是在大名城被攻破后,郭永与将士们所说的话。依据前文良久城陷,永坐城楼上和后文金人遣骑召永可知,这句话应该放在【丙】处。

4)乙文中的郭永在大兵压境的情况下,永率士昼夜乘城;城破之时,郭永又以吾世受国恩,当以死报,然巢倾卵覆,汝辈亦何之?兹命也,奚惧,表现死报国的决心;面对敌人的劝降和富贵的诱惑,用无知犬豕,恨不醢尔以报国家,何说降乎?怒骂不止,面对死亡的威胁毫不屈服,最后为国捐躯。郭永的所作所为,符合孟子提出的的大丈夫的三个标准是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所以完全能称得上是大丈夫

故答案为:⑴D

得志的时候(能实现自己的志向时),和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不得志的时候(不能实现自己的志向时),就独自走自己的道路;

⑶①没有独立的人格与判断善恶、是非、曲直的标准(仁、礼、义的评判标准)。丙;

答案示例:强敌压境,郭永秉承为国尽忠之心,亲率士卒倾力抗击;城破之时,郭永下定以死报国的决心,内心坚定,目标明确;面对富贵的诱惑毫不犹豫地拒绝,面对死亡的威胁毫不屈服,大骂敌军,最后献出宝贵的生命。郭永的所作所为,符合孟子提出的关于大丈夫的三方面的标准,因此郭永能称得上是大丈夫

【点评】本题考查辨析一词多义,文言词语的用法和含义是中考的常考题,一词多义现象在文言文中相当常见,有些词所包含的意义不只一个,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表示不同的意思;

文言文翻译首先做到直译为主,意译为辅,一定要字字落实,尤其是句中的重点词,如实词中的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翻译重点语句是一项综合能力的体现,不仅要求学生具有丰富的文言词汇知识储备,还要有一定的古汉语知识,同时要求语言表达流畅与优美;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

本题考查对人物的理解分析,了解大意,根据孟子大丈夫的标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结合郭永在面对金人时的表现逐一来加以分析。

【参考译文】

    景春说:公孙衍、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大丈夫吗?他们一发怒,诸侯就害怕,他们安静下来,天下就太平无事。

    孟子说:这哪能算是大丈夫呢?你没有学过礼吗?男子行加冠礼时,父亲训导他;女子出嫁时,母亲训导她,送她到门口,告诫她说:到了你家,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不要违背丈夫!’把顺从当作正理,是妇人家遵循的道理。(公孙衍、张仪在诸侯面前竟也像妇人一样!)居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里,站立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上,行走在天下最宽广的道路上;能实现理想时,就同人民一起走这条正道;不能实现理想时,就独自行走在这条正道上。富贵不能迷乱他的思想,贫贱不能改变他的操守,威武不能压服他的意志,这才叫作大丈夫。

北宋叛臣刘豫率领整个济南的敌军(来攻打大名),大名成为孤城没有援军。郭永率领士兵日夜守城,伺机间或出兵攻击敌人。围攻的形势更加紧急,被俘虏的俘济南人东平在城下大呼喊说:二个州郡都已经投降了。投降的人都享受荣华富贵,不投降是没有出路的。张益谦等人相互看看,脸色发生了变化(想要投降),郭永大声说:现在正是我等报效国家的时候。过了一段时间,大名城被攻陷了,郭永坐在城楼之上,有人拽着别人的胳膊回来,众人围观哭泣着离开了。郭永说:我世代享受着国家的恩惠,应当以死报国,然而,整体城都被毁了,没有人可能幸存。你们又能怎样呢?这是命呀,为什么惧怕。金人派人召见永,郭永穿戴衣冠恭恭敬敬向南朝叩拜,之后,再换了衣服头巾才出来,黏罕说:拒绝投降的是谁?永正视良久说:是我。金人对郭永的气概很是惊奇,又一直听说他的贤能,于是好言相劝,要以富贵收买他,永睁大眼睛怒道:无知猪狗,我恨不得将你碾成肉酱以报效国家,谈什么投降?怒骂不止。金人听不下去,将他赶了出来,永还在大喊:为何不快快杀了我?我会率领英魂消灭你们。在场的(大名:应当是宋国的地名)宋人没有不用手抹泪,痛哭流涕的。金人大怒,摔断手中的东西,于是杀害郭永全家。即使是平时和郭永关系不好的人也都痛哭,等到金人离开,一起将背负郭永的尸体,把他掩埋了。

10解释下列句子加下划线的词。

至若春和________       ②予作文以记之________

而不知太守之其乐________        ④焉得有此人________

【答案】 日光;通嘱托;以……为快乐;还

【解析】【分析】根据平时对文言词语的积累及句意理解词语意思,注意属于通假字,属于词类活用,”“属于古今异义。

故答案为:日光;通嘱托;以……为快乐;还

【点评】此题考查解释文言实词的能力。文言实词的解释要求准确并符合语言环境,这就要求学生在平时学习时要注意积累、背诵,尤其注意课下注释中出现的词语,必须重点记忆,答题时可按记忆回答。课下注释中没有的词语可以结合上下文来理解,还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等特殊现象。

11文言文阅读

与程 秀才

【北宋】苏轼

    某启。去岁僧舍屡会,当时不知为乐,今者海外岂复梦见。聚散忧乐,如反覆手,幸而此身尚健。得来讯,喜侍下清安,知有爱子之戚。襁褓泡幻,不须深留恋也。仆离惠州后大儿房下亦失一男孙亦悲怆久之今则已矣。此间食无肉,病无药,居无室,出无友,冬无炭,夏无寒泉,然亦未易悉数,大率皆无耳。惟有一幸,无甚瘴也。近与小儿子结茅数椽居之,仅庇风雨,然劳费已不赀矣。赖十数学生助工作,躬泥水之役,愧之不可言也。尚有此身,付与造物,听其运转,流行坎止,无不可者。故人知之,免忧。乍热,万万自爱。不宣。(选自《苏轼文集》)

【注释】程秀才:程天侔,苏轼在惠州时的朋友。僧舍:指嘉佑寺,苏轼在惠州时的家居之地。海外:当时苏轼被远贬到海南岛儋州,故称海外侍下:代指父母。爱子之戚:指程夭侔之子新亡。泡幻:指死亡。悉数:全部说完。瘴:旧指南方山林间湿热蒸郁致人疾病之气。不赀():不可计量。造物:造物者,指天帝。流行坎止:顺流而行,遇险即止。

1)下列句中加下划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亦未易悉数/则何时而乐耶

B. 人知之,免忧/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自号曰醉翁也

C. 聚散忧 如反覆手/而不知太守之乐其

D. 有一幸,无甚瘴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

2)用“/”给文中画线文字断句(限断三处)。

仆离惠州后大儿房下亦失一男孙亦悲怆久之今则已矣

3)请补写下面句子省略的内容。

赖十数学生助工作,躬泥水之役,愧之不可言也

4)根据文意,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苏轼在信的开头回忆了与程秀才的相聚之乐,感慨当时不懂珍惜,如今却无法相见。

B. 苏轼在得知朋友程秀才失去襁褓中的爱子而悲伤时,劝慰他不必太过留恋,太过悲伤。

C. 苏轼被贬到海南岛儋州后,生活极其不易,一无所有,苏轼为此感到十分悲伤难过。

D. 苏轼与小儿子建造房子,并得到学生的帮助,但他也因学生躬身泥水之劳而深感愧疚。

5)结合下面句中加下划线词,分析其在文中的表达效果。

此间食肉,病药,居室,出友,冬炭,夏寒泉,然亦未易悉数,大率皆耳。惟有一幸,无甚瘴也。

【答案】 1D

2)仆 / / / 矣。

3学生;仆(我、吾)

4C

5)苏轼到海南后,列举食无肉六无以至数不尽的,可见其遭遇相比之前在黄州、惠州更差,再没有可以提起生活兴趣的事了。但是,苏轼却以一殿后:惟有一幸,无甚瘴也!且再加上惟有一幸,苏轼之奇,尽在其中,足以看出苏轼的乐观与豁达。

【解析】【分析】(1A然而;既然这样。B老朋友;因此。C快乐;快乐。D只有;只有。

2)这句话的意思是: 我离开惠州后,大儿子那一房也失去了一个孙子,我也非常的悲痛,但现在好多了。据此可知这句话正确的断句方法为:仆 / / / 矣。

3)结合语境理解,苏轼被贬到海南后,盖了几间茅屋居住。这些房屋是依靠几十个学生帮忙盖的,哪些学生亲自劳动。让苏轼感到惭愧。据此答题即可。

4ABD理解正确。C 苏轼被贬到海南岛儋州后,生活极其不易,一无所有,但苏轼并不为此感到十分悲伤难过,而是非常达观,庆幸自己还有健康的身体。

5)首先要理解字的意思,然后再结合语境分析其表达效果,分析其表达了苏轼什么样感情。没有。结合句意分析,苏轼到海南后,吃饭没有肉,生病没有药,居住没有房屋,出门在外没有朋友,冬天没有炭火,夏天没有寒泉,这里列举六无以至数不尽的,可见其在海南的生活之苦。但是,苏轼却庆幸自己有一幸,即惟有一幸,无甚瘴也,苏轼能在不幸中看到幸运的地方,看到生活中好的方面,足以看出苏轼的乐观与豁达。

故答案为:⑴ CD

/ / / 矣。

⑶ ①学生;仆(我、吾)

⑷ C

苏轼到海南后,列举食无肉六无以至数不尽的,可见其遭遇相比之前在黄州、惠州更差,再没有可以提起生活兴趣的事了。但是,苏轼却以一殿后:惟有一幸,无甚瘴也!且再加上惟有一幸,苏轼之奇,尽在其中,足以看出苏轼的乐观与豁达。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词语意思的能力。文言词语,包括实词和虚词两类。文言词语的考查以实词居多。考查的词语,一般为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词性活用词等。学习中要注意理解,避免死记硬背,并做到重点突破,对于易错、易混词要加以积累。课外的文言词语解释时,要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文言断句的题目,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一般考核较少,大多集中在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

本题考查理解句意的能力。答题时只要在理解句子意思的基础上即可知省略的内容。

此题考查对课文语句的理解和赏析能力。首先理解语句本身的意思及写法特点,其次还要从全篇着眼,句不离段,段不离篇。理解全篇的主旨感情,再判断语句的意思及写法即可。

此题考查从词语运用角度赏析语言的能力。词不离句,句不离篇,解答此题,要在通读全文、整体感知的基础上,联系语境分析其表达效果。赏析的答题模式:该句运用了……(修辞、词语、写作手法、句式等),生动形象的写出了……的特点,突出了……品质,表达了作者……情感。

12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墨子怒耕柱子

    子墨子怒耕柱子。耕柱子曰:我无愈于人乎?墨子曰:“我将上太行 以骥与牛驾,子将谁策?”耕柱子曰:“将策骥也。墨子曰:“何故策骥而非策牛也?”耕柱子曰:“骥足以策。墨子曰:“我亦以子为足以策,故怒之。耕柱子悟。

(选自《墨子》)

【注释】耕柱子:墨子的门生。太行:山名,绵延陕西、河北、河南三省的大山脉。骥:好马。

1)解释下列句中加下划线词。

以策________

怒之________

2)下列选项中,对文中划线句意思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A. 我没有把别人的病治愈吗?                                B. 难道我就没有比别人好的地方吗?

C. 难道我没有比别人越来越好吗?                         D. 我没有让别人的伤口愈合吗?

3)子墨子怒耕柱子的原因是“________”(用本文语句回答)

4)读了故事,从耕柱子态度的转变中,你悟出了________ 的道理,在你看来,墨子是一个________的人。

【答案】 1)值得;所以

2B

3)以子为足以策

4)做人要谦虚,任何时侯都不应该骄傲自满;墨子是一个光明磊落、坦诚直率、有责任心的人。

【解析】【分析】(1)本题注意这里解释为值得

2)本题中要注意:愈于人:比别人好。愈:超过,胜过。翻译的时候还要注意把省略的成分补全,把倒装的成分理顺,疏通语句。本句正确翻译为:难道我就没有比别人好的地方吗?故选B

3)本题要求用原文语句作答。疏通文段,理解文意,找出语句以子为足以策作答即可。

4)这篇古文写了墨子对他的门生耕柱子的批评。耕柱子骄傲自满,自以为还有胜过他人的地方,墨子用马和牛作比的方式,告诫耕柱子,正因为马有能力上太行山,所以要策马。以此勉励学生不断进步,能够真正承担得起责任。耕柱子态度的转变告诉我们:不能骄傲自满,自以为胜过他人。要正确对待老师的批评指正,那是老师对自己的鞭策。本文我亦以子为足以策,故怒之。体现了墨子直截了当的说话方式,这也反映了墨子是一个光明磊落、坦诚直率的人。

故答案为:值得;所以;

⑵ B

以子为足以策;

做人要谦虚,任何时侯都不应该骄傲自满;墨子是一个光明磊落、坦诚直率、有责任心的人。

【点评】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学生一要注重平时的积累,结合所学课文语境积累常用的实词的意思和所运用的具体语境以及所属词性或语法功能;二要关注所做试题选文的语境,以及所给比较选项的语境,在具体语境下理解比较,即可得出答案;

本题考查翻译语句的能力,答题时应注意,翻译一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直译落实重点字词,不能遗漏,句意要通顺们还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特殊用法的词语;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找出相关的语句即可。答题时应注意,准确把握文章大意,然后锁定目标句既可作答;

本题考查短文所蕴含的道理,答题时应注意,在准确理解词义,句意,段意的基础上,梳理大局之间的联系,依据体感要求来概括重点作答。

【参考译文】

      墨子对他的门生耕柱子感到生气,耕柱子说:我没有比别人好的地方吗?墨子问:假如我要上太行山去,用一匹良马或一头牛来驾车,你将鞭策哪一匹?耕柱子答道:那我当然用良马了。墨子问:为什么要驱策良马,而不驱策牛呢?耕柱子说:因为良马值得鞭策。墨子说:我也认为你值得批评,所以批评你。耕柱子恍然大悟。

13课外文言文阅读

    徐伯珍字文楚,东阳太末人也。伯珍少孤贫,学书无纸,常以竹箭、箬叶、甘蕉及地上学书。山水暴出,漂溺宅舍,村邻皆奔走;伯珍累床而坐,诵书不辍。积十年,究寻经史,游学者多依之。太守琅琊王昙生、吴郡张淹并加礼辟,伯珍应召便退,如此者凡十二焉。吴郡顾欢擿出《尚书》滞义,伯珍训答,甚有条理,儒者宗之。

    宅南九里有高山,班固谓之九岩山,后汉龙丘苌隐处也。二年,伯珍移居之。门前生梓树,一年便合抱。家甚贫窭兄弟四人皆白首相对时人呼为四皓。建武四年,卒,年八十四。受业生凡千余人。

(选自《南史》卷七十六,有删节)

(注释)琅琊王昙生、吴郡张淹:与下文的吴郡顾欢都是地名人名。辟:征召(为官)。龙丘苌:人名。窭:贫穷。

1)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伯珍少/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B. 寻经史/尔辈不能物理

C. 如此者十二焉/河中失石                               D. 伯珍移居/君子

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皓。

3)这篇短文给了你哪些人生启示?请用自己的话回答。

【答案】 1B

2)家 / / / 皓。

3)示例:不为名利等外物所惑,坚持自己的选择;只有勤奋刻苦、持之以恒,才能有所成就;人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学识修养,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和社会的认可。

【解析】【分析】(1A.前者丧父;后者B.都是探究之意。C.前者总,共;后者凡是D.前者代词这里;后者助词。故选B

2)此题较容易,根据文意即可推断出正确答案:家甚贫窭/兄弟四人/皆白首相对/时人呼为四皓。译为:家境很是贫乏,兄弟四人,都白首相对,时人称之为四皓。此题要注意把相关的几个意思之间划开。

3)要答好此题,首先要整篇阅读文言文,扫清文字障碍,疏通文意,并要注意议论抒情的语句,充分把握内容,然后归纳出原文的中心,看看原文到底要表明一个什么主要观点。如可分析山水暴出,漂溺宅舍,村邻皆奔走;伯珍累床而坐,诵书不辍”“积十年,究寻经史,游学者多依之等句,从不为名利等外物所惑,勤奋刻苦地读书,不断提高自身的学识修养,等角度作答。

故答案为:⑴B

/ / / 皓。

示例:不为名利等外物所惑,坚持自己的选择;只有勤奋刻苦、持之以恒,才能有所成就;人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学识修养,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和社会的认可。

【点评】】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解答此题要结合句子进行理解,词语的意思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考生在平时要注意对常见文言词语进行积累。注意对一词多义的理解,要对选项逐项进行理解辨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文言语句的断句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理解句子的意思,结合句意进行断句。

本题考查考生对文章主题赏析的理解和分析,解答此题要求考生读懂文章,理解文章的内容,要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领悟文章的内涵。

【附参考译文】

    徐伯珍,字文楚,东阳太末人。徐伯珍早年丧父,家境贫困,没有纸写字,经常在竹叶及地上写字练字。山洪暴发,淹没了房屋,村裹邻居都急忙逃走,徐伯珍却把床叠架起来,留在上面,读书不止。经过十年,对经籍子史都很有研究,所以游学的人大多依从于他。太守琅邪王萧昙生、吴郡人张淹都曾礼聘他,徐伯珍应召后便立即退归,这样做共有十二次。吴郡人顾欢挑剔出《尚书》中含义不通的地方,徐伯珍训释回答得很有条理,因此儒学之士对他极为宗仰。

他家南边九里有座高山,班固称之为九岩山,足后汉龙丘苌隐居的地方。二年后,徐伯珍移居逭里。他家门前长着一棵梓树,一年便长得很粗壮,须两人合抱。家境很是贫乏,兄弟四人,都白首相对,时人称之为四皓。建武四年,徐伯珍去世,享年八十四岁。接受他教诲的人共有一千余人。

14阅读选文,回答问题

与长子受之

朱熹

    盖汝好学,在家足可读书作文,讲明义理 不待远离膝下 千里从师。汝既不能如此,即是自不好学,已无可望之理。然今遣汝者,恐你在家汩于俗务,不得专意。又父子之间不欲昼夜督责及无朋友闻见故令汝一行。汝若到,彼能奋然勇为,力改故习,一味勤谨,则吾犹可望。不然,则徒劳费。只与在家一般,他日归来,又只是伎俩人物,不知汝将何面目,归见父母亲戚乡党故旧耶。

    念之!念之!“夙兴夜寐,无忝尔所生!”在此一行,千万努力。

(选自《朱子大全》)

(注释)义理:指讲求经义、探究名理的学问。膝下:借指父母。汩(ɡǔ):搅乱,扰乱。闻见:这里指相互探讨,增长见识《与长子受之》阅读附答案《与长子受之》阅读附答案。伎俩:原指不正当的手段,这里是不务正业的意思。乡党:乡里、家乡的人。无忝(tiǎn):不要辱没。忝,辱。

1)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在家足可读书 / 属予文以记之                  B. 已无可之理 / 之蔚然而深秀者

C. 力改 / 自号曰醉翁也                                D. 见父母亲戚乡党故旧耶 / 微斯人,吾谁与

2)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行。

3)用自己的话说说朱熹让儿子离家千里从师的原因。

【答案】 1A

2)又父子之间\不欲昼夜督责\及无朋友闻见④\故令汝一行。

3担心儿子在家里被俗务缠身,不能专心读书;不希望日夜督促责备儿子,影响父子关系;担心儿子在家里没有朋友一起探讨,增长见识。

【解析】【分析】(1A.都是的意思;B.第一个:指望;第二个:看;C.第一个:以前的,旧的;第二个:所以,因此;D.第一个:回来;第二个:归依、一道。故选A

2)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原句的大意是:同时父子之间,我也不希望日夜督促责备你。在家里也没有朋友和你一起探讨,增长见识,所以要让你出去走一走。根据这个句意基本上就能划出停顿。

3)回答时,先要读懂文章的大致意思,在此基础上,根据题干要求,提炼概括答案。朱熹让儿子离家千里从师的原因,原文是这样说的:恐你在家汩于俗务,不得专意”“父子之间不欲昼夜督责”“无朋友闻见。将这三个要点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来即可。

故答案为:⑴A

又父子之间\不欲昼夜督责\及无朋友闻见

⑶①担心儿子在家里被俗务缠身,不能专心读书;不希望日夜督促责备儿子,影响父子关系;担心儿子在家里没有朋友一起探讨,增长见识。

【点评】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解答此题要结合句子进行理解,词语的意思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考生在平时要注意对常见文言词语进行积累。注意对一词多义的理解,要对选项逐项进行理解辨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文言语句的断句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理解句子的意思,结合句意进行断句。注意括号内的限制条件。

本题考查考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解答此题要求考生读懂文章,理解文章的内容,要结合文章的整体领悟文章的内涵。

【附参考译文】

    如果你努力学习,在家里也可以读书写文章,弄明白言论或文章的内容和道理,用不着远离父母,千里迢迢地去跟从老师学习。你既然不能这样,就是自己不好学,也不能指望你懂得这个道理。但是现在让你出外从师的原因,是担心你在家里为俗务所缠身,不能专心读书学习。同时,父子之间,我也不希望日夜督促责备你。在家里也没有朋友和你一起探讨,增长见识,所以要让你出去走一走。你要到了那里,能奋发努力有所作为,用心改去以前的不好的习惯,一心勤奋谨慎,那么我对你还有希望。若不是这样,则是徒劳费力,和在家里没有两样,以后回来,又仅仅是以前那样的小人物,不知道你准备用什么样的面目来见你的父母亲戚同乡和老朋友呢?

一定要记住,每天晚上睡觉前,想想自己今天做了什么有意义的事情,对得起自己的生命吗?”这一次行程,要千万努力呀!

1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王右军年减十岁时,大将军甚爱之,恒置帐中眠。大将军尝先出,右军犹未起。须臾,钱凤入,屏人论事,都忘右军在帐中,便言逆节之谋。右军觉既闻所论知无活理乃阳吐污头面被褥 诈孰眠。敦论事造半,方忆右军未起,相与大惊曰:不得不除之!及开帐,乃见吐唾从横,信其实孰眠,于是得全。

(选自《世说新语》,有删减)

【注】王右军:王羲之。减:不足。大将军:王敦。钱凤:人名,字世仪。孰:熟。从:纵。

1)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人论事/敛声                                             B. 大将军爱之/可爱者

C. 其实孰眠/日中不至,则是无                        D. 大将军先出/辄止

2)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右军觉既闻所论知无活理乃阳吐污头面被褥

3)结合文意,用自己的话说说文中大将军和钱凤为什么大惊?从中看出王右军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答案】 1B

2)右军觉/既闻所论/知无活理/乃阳吐污头面被褥

3)大将军与钱凤商议叛逆的事情,忘记了王右军在帐中睡觉,担心他们商量的计谋被右军听到了,为此感到大惊。机智(聪明)、沉着(冷静、镇定)。

【解析】【分析】(1A项,屏:通,让手下退出,退避/抑止。B项,都是很,非常的意思。C项,相信/诚信。D项,曾经/尝试。故选B

2)根据句意:王右军醒后,听到了他们密谋的事情以后,知道自己必定没有活下去的道理,就用手指头抠出口水,弄脏了头脸和被褥。故句子划分为:右军觉/既闻所论/知无活理/乃阳吐污头面被褥。

3)第一问,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想捕捉文章信息,就得首先理解全文,扫清文字障碍,疏通文意,读懂内容,这是归纳概括的前提和基础。钱凤入,屏人论事,都忘右军在帐中,便言逆节之谋。”“敦论事造半,方忆右军未起他们发现王羲之睡在帐子里,怕王羲之听到两人的阴谋,泄露出去对他们不利,才大惊的。第二问,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中人物形象的能力。先了解文章内容;再掌握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如人物描写方法,作者对人(事)物的评价,文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等;最后结合文中重点段落和句子答题即可。从右军觉,既闻所论,知无活理,乃佯吐污头面被褥,诈孰眠可看出王右军的聪明机智和沉着冷静。

故答案为:⑴B

右军觉/既闻所论/知无活理/乃阳吐污头面被褥

大将军与钱凤商议叛逆的事情,忘记了王右军在帐中睡觉,担心他们商量的计谋被右军听到了,为此感到大惊。机智(聪明)、沉着(冷静、镇定)。

【点评】本题考查考生对文言词语的理解和知识的迁移能力,解答此题要求考生注意平时对文言词语的积累,结合具体的句意,运用掌握的知识进行理解词义。注意文言词语的一些特殊用法:如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和通假字。

本题考查考生对文言语句的断句能力。解答此题要求考生理解句子的意思,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进行断句。

本题考查考生对人物形象的理解和分析。解答此题要求考生读懂文章,理解文章的内容,注意结合文中对人物描写的语句和相关事件的进行分析。

【附参考译文】

    王右军(王羲之)还不到十岁时,大将军(王敦)很喜欢他,常常让他在自己的帐里睡觉。大将军曾经先从帐里出来,右军还没起来。一会儿钱凤来了,两人摒退其他人讨论大事,都忘了右军还在帐里,便一起密谋叛乱的细节。王右军醒后,听到了他们密谋的事情以后,知道自己必定没有活下去的道理,就用手指头抠出口水,弄脏了头脸和被褥,装作自己还在熟睡。王敦事情商量到一半,才想到王右军还没起床,两人彼此大惊失色,说道:不得不杀掉他。等到他们打开帐子,发现右军嘴边还有口水,就相信他还在熟睡,于是右军的性命得以保全。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f81e7523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af9a9ad.html

《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题20套(带答案)及解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