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史

发布时间: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一、
1. 自人类社会产生起,教育也就产生了。√1 2. 人类最早的教育是在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中实施,没有专门的教育机构和场所。√2 3. 养老制度体现的学校教育的萌芽,所在场所的名称是成均。×6 注:“成均,为五帝之学”“庠者,养也”
4. 原始社会的教育以口耳相传和行为模仿为主要手段。√2 5. 进入奴隶社会以后,生产劳动经验、知识、技能的传授也就由学校教育来完成了。× 6. 甲骨文中“多方小子其教戒”的卜辞说明:商代已有周边方国的青年来商朝留学。√14 7. 甲骨文的发现证实,我国从西周开始有了专门的习字教学活动。×13 注:商代开始就有
8. 西周已经有了大学和小学,说明西周已经建立了完整独立的学校教育体系。× 注:西周的教育机构与行政机关不分,当时的教育与政治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9. 西周国学,天子之学称“辟雍”,诸侯之学称“泮宫”。√
10. 西周时代的“学在官府”,是指学校只准由政府兴办,不允许私人办学。× 注:为了管理需要,制定法纪规章,有文字记录,汇集成专书,由当官者来掌握。 11. 西周学校的教师都是在职官员兼任的,教学是政治事务的组成部分。√ 12. 西周的学校教育,以贵族子弟为主要对象。√ 13. 西周的乡学,是设立在乡里的基层学校。×
注:设在王都郊外六乡行政区中的地方学校,总称为乡学。 14. 西周所谓的六艺之教,是指礼、乐、射、御、书、数。√ 15. 西周的乐教,广泛(不对)进行各类(不对)歌乐舞蹈的教学。× 16. 六艺中的“御”,是学习驾驶各类车辆。× 注:御,指驾驭马拉战车的技术训练。
17. 《史籀篇》是中国古代供识字教学的最早的字书。√24 18. 春秋战国时期官学衰废主要是因为社会动乱,各国统治者无暇顾及教育。× 社会需求
19. 学术的扩散和下移使民间有了从事教学活动的条件。√ 20. “士”在春秋战国时期专指从事学术文化研究和传授的人。×26 21. “士”本为“民”,但又是官僚队伍的重要候补力量。√
22. 私学的产生使教育不仅扩展到民间,而且成为一个独立的职业部门。√
23. “养士”的本意并不是为了培养人才,但“养士”的结果是促进了人才的培养。√ 24. 稷下学宫的教学活动,都是由齐国官方主持进行的。×55 注:官方主办,私家主持
25. 自由论辩、学无常师是稷下学宫的重要办学特色。√ 26. 孔子出身显贵,一生都受到社会的高度尊重。×29 27. 《论语》是孔子所撰写的。×
28. 孔子“庶、富、教”的思想,是说教育要在人口繁盛、生活富足的基础上进行。√30 29. 孔子主张“为政以德”,是因为德教可以使民众自觉地遵守和维护社会秩序。√31 30. 孔子提出 “性相近,习相远”,肯定了环境和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决定性作用。√31 31. 孔子主张“有教无类”,反对在教育对象上有任何人为的限制。× 32. “学而优则仕”的观点,反映出学习与做官的必然联系。√
33. “子以四教:文、行、忠、信。”可见孔子将文化知识和典籍的学习放在首位。× 注:品行道德优于文化知识 34. 六经都是孔子亲手撰写的。×

注:孔子研究并编成教材
35. 孔子关于处理人际关系的基本原则,就是严己宽人,推己及人。√42 36. 孔子指出,犯了过错且不能改正,才是真正的过错。√45 37. “启发”和“举一反三”都出自论语》“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38 38. 孔子是中国古代最早提出“因材施教”原则的教育家。×39,对的 39. 孔子主张,学生要“学而不厌”,教师要“诲人不倦”。×45【教师】 40. “教育”、“学校”这两个词,最早都出现在《孟子》书中。√
41. 孟子认为教育的社会政治作用在于“得民心”,它的效果要强于一般行政手段。√68 42. 孟子认为人性有天赋的善端,教育的作用就是顺其天性,使善端自然发展。×68【找回扩充】 43. 孟子将教育的目的概括为“明人伦”,也就是要掌握社会上一切人际关系的准则。× 44. 孟子强调艰苦磨炼,认为这是人成大器之前必然要经历的过程。√70 45. “反求诸己”是指做任何事如果未能达到期望值时,应该首先从自身找原因。√70 46. 所谓“自得”,就是不求他人而自己学有所得。×71【独立思考】 47. 私淑弟子,就是老师未经正式手续而私自招收的子弟。×66 48. 荀子认为“人之性恶”,善是后天人为努力的结果。√
49. 儒家经学的系统传授,虽肇端于孔子,但得力的提倡者则是荀子。√73 50. 荀子的学习论强调“积”,因此是以外求为主的。√
51. 荀子认为耳闻目见是学习的基础,而“知”才是学习的终点。×
52. 荀子提出“解蔽”,意思是认识事物一定要独立思考,避免被各种假象所蒙蔽。×77全面思考】 53. 荀子提倡“虚壹而静”,是强调学习要虚心、专注和保持头脑清醒。√77 54. 荀子主张教师应有绝对权威,学生应绝对听从教师教导。√78 55. 《大学》提出大学教育的纲领是 “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91 56. 《大学》提出教育的基本步骤“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92 57. 《中庸》中所论的“教”,包括完善道德、充实知识、提高技能等各个方面。×【向内,向外】95 58. 《中庸》中将学习的过程概括为:“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95 59. 《学记》论教育在“化民成俗”和“建国君民”方面的作用,都是就学校教育而言。×96 60. 《学记》设计的教学进程,达到“大成”需要9年。√96 61. 《学记》提出的“教学相长”,意思是指教师和学生互相帮助,共同进步。×47【切磋】98 62. 《学记》主张“师严而道尊”,意思是只有教师严格要求,知识才能够得到尊重。×98社会要严师】 63. “藏息相辅”,是说正课学习与课外练习必须兼顾。98
64. “豫、时、孙、摩”的教育原则,“豫”是预防,“时”是及时,“孙”是循序,“摩”是观摩。√97 65. 《学记》中“喻”的教学原则,就是要使学生明白通晓为目的。×96 66. “长善救失”是指教师要努力使学生发挥长处,克服并纠正缺陷及偏差。√97 67. 墨家私学的首领称为“巨子”,弟子必须绝对服从“巨子”的命令。√
68. 墨子要培养的“兼士”,即兼有高尚的品德和各种务实的知识技能。×68【兼爱】 69. 墨子提倡“强说人”的主动教学,反对儒家“叩则鸣,不叩则不鸣”的被动施教。√64 70. 道家推崇“无为”之道,反对儒家的“有为”之作。√
71. 道家认为修“道”是减少(欲念)的功夫,为“学”是增加(知识)的功夫,二者应该和谐地结合起来。×
72. “居无为之事,行不言为教”,并不是完全不要教育,而是要顺应自然,潜移默化。√ 73. 战国时期的“显学”,是儒、法两家。×墨59 74. 韩非认为教育不足以使人为善,只有刑法才能震慑恶人。√
75. 法家主张“以法为教”,是要大办法律学校并承担向社会讲法的职责。×104

四、五、六。秦汉。魏晋。隋唐
1. “书同文”就是指秦在原各国强制推行统一简化的文字。×103【新字体】 2. “行同伦”是指秦政权为了匡正各地的异风异俗所采取的举措。√106 3. 秦统一天下之后,立即取缔私学,禁止对国家政策法令妄加议论。×【】
4. 秦实行焚书措施,将所有的《诗》《书》及记载百家之言的书一律烧掉,只有医药、占卜、种植类的书例外。×【】
5. 焚书后,有些儒生继续学习《诗》《书》,于是秦始皇将他们逮捕,活埋了460人。×104【迁怒】 6. 秦代禁私学后,允许学习的是法令,以执法的官吏为师。√89 7. 西汉初期,统治者奉行的是崇尚无为而治的黄老之学,儒学仍被禁止传播。×105 8. 汉武帝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策,确立了儒学在此后2000多年中国封建社会中的思想统治地位。√121 9. 西汉时的“五经”,是指《诗》、《书》、《易》、《礼》、《乐》。×107【春秋】 10. 公元前124年,朝廷为博士配备弟子,这是汉代太学建立的标志。√108 11. 独尊儒术后,选拔人才突出强调精通儒术和具有儒家伦理道德修养。√【】
12. 独尊儒术确立了教育为治国之本的地位,并使儒家经学成为教育的主体内容。√【】 13. 汉代太学教师称为教授,都是著名的儒家经师。×109【博士】 14. 汉代太学的学生多数是官僚贵戚的子弟。×110 15. 汉代太学的考试方法主要“射策”, 类似今天的抽签考试。√110 16. 鸿都门学是中国也是世界上第一所文学艺术专科学校。√110 17. 西汉文翁在蜀郡成都立学,这是中国古代最早的地方学校。× 18. 汉代的私学并不限于儒家经典的教学。√【】
19. 汉代私学弟子许多只是挂名而已,并不亲身前来上学。√【】
20. “次相授受”就是教师按学生入学先后依次传授,先教先来的,后教后来的。113×【弟子再传】 21. 汉代察举面向全体士人,包括出自私学或自学成材的。√108 22. 已经作了官的人也可以被察举。√
23. 只要有才学,即使没有主管官员荐举,也可以自行报名以应察举。×【】 24. 汉代察举常科中最主要的科目是孝廉,特科中最主要的科目是贤良方正。√108 25. 察举产生种种流弊的关键在于主管官员不能秉公办事 ×【】 26. 董仲舒提出的三大文教政策可简述为兴学校、重选士和独尊儒术。√107 27. 董仲舒强调的教化,是建立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从而使民众自觉遵守统治秩序。√ 28. 董仲舒提出“性三品”的观点,把下层社会的劳动人民排除在教育对象之外。√【】 29. “三纲”是“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是“仁、义、礼、智、信”√ 30. “正谊明道”就是重道义轻功利,它只是针对民众提出的。×289 31. 《论衡》的主题就是讲求真实客观,反对虚假浮夸。√122 32. 王充认为教育的最高目标就是培养博览古今、知识渊博的“通儒”。×124 33. 王充强调“知物由学”,彻底否定了“生而知之”的先验论。√【】 34. 王充认为学习的过程就是通过耳闻目见去直接了解客观事物的过程。×125 35. 王充提倡“距师”,就是不能完全附和老师,要有自己的思考和见解。√126
36. 西晋设立国子学,从此学校教育专门招收上层权贵子弟。× 37. 古代郡国学校制度的正式建立是在北魏时期。√【?】
38. 南朝宋文帝设置的“四学”,是玄学、史学、文学、学。×135 39. 察举属于荐举制度,而九品中正制不是。×
40. 九品中正制按品级定官,从而确保了人才的合理使用。×

41. 稽康提出“越名教任自然”,主张抛弃儒家经典的学习和道德说教,实施顺应自然和人的本性的教育。√【?】
42. 颜之推主张家庭教育要从婴儿刚一出生就开始。×152 43. 颜之推认为早期教育最重要的,就是培养儿童良好的行为习惯。√ 44. 颜之推并不反对父母对子女的爱,只是反对“无教而有爱”。√

45. 隋唐时期重振儒术,以抑制佛教和道教的扩展。× 46. 隋唐时期确立了经、史、子、集的图书四部分类法。√ 47. 隋代建立的国子监,是专职的中央教育行政机构。√161 48. 公元606年设置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度的正式创建。√177 49. 唐代颁布《五经正义》,是最早的全国统一使用的经学教材。√【?】 50. 唐代官学吸引学生的主要动因,是只有官学学生才有资格参加科举考试。× 51. 明经科由于是选拔通晓儒经的人才,所以比考诗赋的进士科地位高。×
52. 科举制度对中国古代教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就是使学校教育沦为科举的附庸。× 53. 唐代国子监的“六学”是国子学、太学、四门学、书学、算学、律学。√161 54. 唐代国子学、太学的学生都是清一色的官员子弟。× 55. 唐代的地方官学除儒学外,还普遍设有医学。√ 56. “束修”历来就是学费的代称。×【?】
57. 唐代官学的旬假属于短假,授衣假和田假属于长假。√165 58. 中国的儒家经典是在唐代传到朝鲜和日本的。×【?】
59. 韩愈发起“古文运动”,提倡“文以载道”,是为了抵制佛老学说的影响。×188 60. 韩愈在《师说》中提出了教师的任务是“传道、授业、解惑”。√
61. 韩愈指出:“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认为择师并没有一定之规。√ 62.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这句名言出自韩愈。√ 63. 韩愈以伯乐识别千里马为喻,认为关键在于慧眼识人才。× 64. 韩愈和柳宗元是志同道合的好友。×【?】
65. 柳宗元以种树喻育人,说明对人的培养应该充满关爱,精心抚育。× 66. 柳宗元是从根本上反对韩愈不顾流俗,“抗颜为师”的。×194 67. 柳宗元主张“交以为师”,强调的是相互交流、切磋、帮助。√ 七、
1. 鉴于唐末五代藩镇割据、武臣擅权的经验教训,北宋推行了重文抑武的政策。√198 2. 宋代加封孔子为“大成至圣文宣王”。×200 3. 宋代尊孔崇儒的首要步骤是修复被战乱破坏的各地文宣王庙。√200 4. 雕版印刷术的广泛应用,为宋代文化教育的发展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物质条件。√? 5. 宋代官僚权贵子弟自有作官前途,一般对科举不屑一顾。×【?】 6. “特奏名”就是经皇帝特准参加科举考试的。×224 7. 由皇帝亲自主持的殿试,作为一项制度是在宋代正式确定的。√225 8. 皇帝本人加强对科举取士的控制,使得一般的平民子弟难以考入仕途。× 9. 科举考试经义,使对儒家经典掌握的考查和对文笔水平的考查结合在一起。√? 10. 所谓“锁院”,就是指考试期间要封闭考场,以防止考生与外界勾结作弊。×226 11. 实行弥封、誊录制度,就是要使阅卷人不知道答卷人是谁。×226 12. 北宋三次兴学依次为:熙宁兴学、庆历兴学和崇宁兴学。× 199 13. 北宋三次兴学的重点都是在扩大学校的规模数量方面。×

14. 庆历兴学首次提出各地州县普遍立学的要求。√ 15. 胡瑗的“苏湖教法”一直在苏、湖两地州学试行。×206 16. 苏湖教法分经义斋和治事斋,实行主科和兼修副科制。√
17. “苏湖教法”的原则,“明体”就是道德修养为本体,“达用”就是经世致用。√? 18. 学田就是属于学校的田地,可以提供给师生进行耕作。×?
19. 王安石关于造就人才的纲领,概括为 “教、养、取、任”。×231【陶冶人才的系统理论】 20. 王安石提出对人才要“养”,就是指确保人才有足够的物质待遇。×【禄、管、罚】232 21. 王安石在科举考试改革中用经义代替诗赋,并颁行《三经新义》作为统一用书。√230 22. 太学三舍法的施行,是为了加强学校与科举的联系。√229 23. 三舍法类似于现在的年级升级。×
24. 三舍法使学生在校的学业与前途直接挂钩,从而有力地保障了日常教学的进行。√ 25. 熙宁兴学时向各地派遣的学官,在地方当局领导下负责本地教育。×229 26. 崇宁兴学在数量上、规模上和分布的范围上,都远远地超过以往任何一次兴学。√199 27. 所谓“学校升贡”,就是通过学校内部的考试,即可获得参加礼部省试的资格。×199 28. 崇宁间兴办了一批专门学校,还恢复了古代的画学。×212,199 29. 太学及地方官学的兴盛和国子学的不振,标志着魏晋以来门第教育的衰落。√ 30. 早期的书院相当于图书馆(室),直到宋代才具有教学和学术研究的功能。 × 31. 宋初官学的不发达,是造成书院兴盛的惟一原因。×
32. 宋代书院都是私人兴办,但朝廷通过赐书、赐额及赞助学田等形式予以支持。√ 33. 书院多办在山林名胜之处,是为了吸引学者前来研修。× 34. 白鹿洞书院是由朱熹创建的。×
35. 南宋书院以江西和福建两地最多,是因为地方官学不能满足需要。× 36. 宋代书院的领导者一般称为院长。×218 37. 书院与一般私学不同的是它有相当健全的管理体制。√?
38. 宋代书院讲会不仅有本院教师讲学,也邀请本院之外的学者主持教席。√218 39. 宋代书院的教学高度正规化,以名师学者讲课为主。×?
40. 朱熹制定的白鹿洞书院学规,提出了为学修身、待人处事的基本准则。√? 41. 理学是脱离了传统儒学而创建的新学派。×
42. 理学的开创者是周敦颐,弘扬者是二程和张载,集大成者是朱熹。√ 43. 朱熹作为一代名家,在世时就一直受到高度推崇。 × 44. 朱熹认为:“理”是万物的本原,是人们追求探究的目标。√
45. 朱熹认为人性中的天命之性体现天理,气质之性则有清有浊,清为天理,浊为人欲,教育的目的就是“革尽人欲,复尽天理”。√234 46. 朱熹认为小学教育人人都应接受,大学教育则属于士大夫之事。×
47. 朱熹认为小学以“教事”为主,就是要多接触实际,增进对客观事务的认识。×? 48. 朱熹认为大学以“明理”为主,就是要深入领会圣贤之道。√ 49. 朱熹主张读书穷理,是指读任何书,都要重在领会书中的道理。×
50. “熟读精思”是强调读书要读到如同自己写的一样的程度,这样才谈得上精思。√ 51. “虚心涵泳”是强调读书时不可先抱有成见,不能有主观臆断。√ 52. “着紧用力”是要求学者勤学苦读,才能学到更多的东西。× 53. “居敬持志”是读书必备的心态,才能专静纯一、持之以恒。√
54. 朱熹注释《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合称“四书”,地位仅次于五经。×91【高于】 55. 朱熹强调教师的作用主要是引导,重点抓学习的开头和结尾,以及中间的解难。√ 56. 朱熹主张应以正面教育为主,教师要晓之以理,并以身作则。√

57. 辽金三朝文教政策都重视采用中原王朝的教育举措,并大力推进汉化教育。× 58. 辽代设立的“五京学”,教学内容以儒家的经典著作为主。√ 59. 辽代也建立了科举制度,各民族的士人都可以应举考试。×
60. 金代的女真国子学是专门教育女真族子弟的,教学内容则和普通国学一样。× 61. 金代科举在宋朝故地开设南科,采用宋制,在辽朝故地开设北科,采用辽制。√ 62. 元初耶律楚材向忽必烈提出:“穷理尽性莫尚佛法,济世安民无如儒教”。× 63. 在元代整个历史中,实行科举的时间并不长。√226 64. 元代科举中,不同民族分别考试,要求和待遇有着明显的差距。√227【】 65. 元代中央教育行政的最高管理机构是集贤院,而不是礼部。√213【】
66. 元代蒙古国子学和回回国子学都是招收本民族子弟的学校。×210【。学生中包括其他民族】 67. 元代书院的官学化,就是将书院纳入官学系统,使之等同于一般的州县官学。×220
1. 明清统治者对孔子不再封王,而是尊为“至圣先师”。√ 2. 明清统治者大力推崇程朱理学。√243 3. 明清统治者滥行文字狱,是为了严惩那些有造反意图的知识分子。× 4. 明清的科举成为作官的惟一正途。√
5. 明清统治者笼络知识分子,凡学有所成者都可以报考科举乡试。×254 【科试一二名】 6. 举行科举考试的专门场所叫做文场。×无
7. 明清科举考试乡试及第者称为秀才,会试及第者称为举人,殿试及第者称为进士。×254 8. 明清的乡、会试都是每间隔两天考一场。√ 9. 明清科举最后的殿试一般是不作淘汰的。√254 10. 八股文的题目只能出自《四书》《五经》。√
11. 八股文要求作者必须按规定格式准确阐述自己的见解。× 12. “程墨”、“房稿”就是八股文的范文。√255 13. 明清中央官学除了国子监外,还设立了太学。×245【此外还有宗学、武学等。】 14. 明清国子监长官称为祭酒,副长官称为监丞。×
15. 明清国子监设立了绳惩厅,其主要职能是督察监生的过错,并施行惩罚。√244 16. 清代的贡生都是通过地方选拔考试贡举到国子监的。×282 17. 例监生是指按照规定条例通过考试获得监生资格的学生。×【捐纳资财入监者】
18. 明代国子监生升至最高级的率性堂后,开始实行“积分制”,一年积至8分为及格,可以候补为官。247 19. 监生历事是一边进行学习,一边参与实际事务。×
【国子监生学习到一定年限,分拨到政府各部门“先习吏事”。】246 20. 清代的宗学、觉罗学的招收对象都是都是清皇室爱新觉罗家族的子弟。√268 21. 清代的八旗官学是专门为满族子弟创办的学校。×268【为八旗子弟设立的】
22. 明清在各省设立的提学官(或称学政),既主管学校教学,又负责科举选士。√260.262 23. 清代学政直接对本省最高行政长官总督和巡抚负责。×264 24. 明清府、州、县学的入学考试叫童试,考生不管年龄有多大,都叫童生。√
25. 府州县学的生员分为廪膳生、增广生和附学生三种,根据入学考试成绩来确定。×248【附学生员,需经过岁、科两试,成绩优秀者】
26. 地方官学生员平时一般不需要在校学习,但一年一度的岁试是必须参加的。√ 27. 明清统治者为全国学校制定的卧碑文,主要是要求学生勤奋学习。×264 28. 地方官学都是孔庙与学宫合一,学宫的主建筑是明伦堂,√【】
29. 明清地方官学生员有两条入仕之途:一是参加科举乡试,一是贡入国子监。√【】

30. 明代的书院几兴几废,到清代中叶后官学化的书院逐渐兴盛。√【】 31. 东林书院位于浙江杭州。×251【江苏无锡,北宋杨时】 32. 东林书院以追求“为圣为贤”的“实学”为务。√【】 33. 首善书院是明代北京的第一所书院。√【】
34. 阮元创办的诂经精舍和学海堂,是高级程度私学的典范。×273 35. 古代儿童的蒙养教育一般都是在私塾中进行的。×
36. 蒙学有家馆、村学或族学、塾师个人办的私塾三大类。√【】 37. “描红”就是用墨笔将红颜色的范字描成黑色。× 38. 蒙学所读的书一般都要求儿童能够全部背诵。√
39. 蒙学的教师称为蒙师,需要通过国家举办的统一考试才能正式执教。× 40. 大多数私塾的教师对儿童都是和蔼可亲、循循善诱的。× 41. “三、百、千”是指《三字经》《百家姓》《千家诗》。× 42. “蒙求”是为蒙学编写的介绍掌故、名物、各科知识的书。√
43. 王阳明在地方大办教育,主要是为了从思想意识入手,来维护封建统治。√ 44. “陆王心学”的特色是主观唯心主义,是反理学的重要派别。√ 45. 王阳明认为明“理”必须与内在的本心结合。√
46. 王阳明提出教育的目的是“致良知”,它的内涵就是“存天理,灭人欲”。√ 47. 王阳明反对朱熹的读书穷理,主张学贵得于心,从而贬低了读书的重要性。× 48. 王阳明提出“知行合一”的观点,认为道德认识与道德行为是不可分割的。√ 49. 王阳明强调教育应顺应儿童的性情,激发儿童兴趣,目的是使儿童能够自由发展。× 50. 王阳明认为只要教育方法得当,完全可以让儿童学得更多、更快。× 51. 明末清初的实学,是与理学尖锐对立的。√
52. 王夫之的教育观点,充满唯物主义和辩证法色彩。√
53. 王夫之认为,先天之性是在后天之习的作用下不断发生变化。× 54. 王夫之认为,学是思的基础,而思又可以促进学。√
55. 王夫之认为“天理”就在“人欲”之中,因此欲望必然是合理的。× 56. 王夫之认为,知与行各有其功用,相辅相成才能取得更大的功效。√
57. 王夫之认为,在学生尚未“自悟”时,教师应适当降低要求,以待学生“自勉”。× 58. 颜元在漳南书院开设的六斋,和当时传统的教育内容是根本对立的。× 59. 颜元认为,既要讲求道义,也要讲求功利。√
60. 颜元针对理学教育的“虚文”而倡导“实学”,内容包括当时各行各业的实用技能。× 61. 颜元把参加劳动视为教育的一项重要活动,反映了他尊重劳动者的立场。× 62. 颜元在教育方法上注重“习行”,认为这才是获得真知的可靠途径。√

1 西方列强的文化侵略,主要是通过派驻中国的各种官方机构来实施的。×
2 西方列强对中国进行文化侵略的目的是“造就服从它们的知识干部和愚弄广大的中国人民。”√ 3 教会学校的联合组织最早名叫中华教育会。× 4 马礼逊学堂是最早在中国兴办的教会学校。× 5 早期教会学校的学生主要是社会下层的子弟。 6 最早的教会女子学校创办于上海。× 7 清华大学是“庚款兴学”的产物。
8 晚清教会学校的课程有宗教课、传统的中国经史课和近代科学文化课。√ 9 对封建传统教育空疏腐朽的批判开始于鸦片战争以后。×
10 龚自珍认为时局衰落的根源在吏治腐败,原因又归结于教育不良。

11 龚自珍希望统治者能自行改革,以争取主动,√ 12 “师夷之长技以制夷”是魏源提出的。 13 《海国图志》为林则徐所撰。× 14 太平天国自始至终反对孔孟之道。×
15 群众教育的广泛开展,是太平天国教育的特色所在。 16 洪仁玕讲究的“善法”,主要是西方的先进制度和科学技术。× 17 中国自办的近代第一所新式学校是京师同文馆。√ 18 福建船政学堂主要是培养船舶制造专业人才的学校。× 20 徐寿创办的格致书院,是晚清最早由私人创办的新式学堂。√ 21 洋务派办的新式学堂既不是私学,也不是官学。 22 洋务派办的新式学堂不再要求学习传统的经史之学。× 23 容闳是近代中国最早的一批出国留学生之一。√
24 1872年起的幼童赴美国学习,是近代官方最早派遣出国学习的措施。×(1972也错) 25 福建船政学堂首创派学生赴欧洲留学之举。 26 留学活动一开始,上层阶级子弟就热衷于参加。×
27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是近代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文教政策的思想基础。√ 28 “三纲”是张之洞强调的“中学”的核心。√ 29 西学就是指西方各类自然科学技术。×
30 张之洞认为,只要是有用的西学,都可以引进为我所用。× 31 中体西用在人才培养方面体现为“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 √ 32 张之洞认为,学习西学之前必先通中学。√ 33 维新派人士都反对中体西用的主张。×
34 教育近代化进入普通教育领域是从维新运动开始。 35 对旧教育的改造是从官学开始。× 36 将书院改为学堂完成于戊戌变法。×
37 天津西学学堂南洋公学是中国第一个包含大、中、小学的普通学校。× 38 中国有师范教育开始于上海南洋公学。√ 39 京师大学堂曾具有中央教育行政管理的职能。√ 40 京师大学堂就是后来的北京大学。× 41 梁启超曾在康有为举办的万木草堂学习。
42 康有为和梁启超都认为变法的首要任务在于发展教育。 43 康有为认为人生发展定型的关键阶段在儿童早期教育。×
44 梁启超的“新民说”,是要培养类似资产阶级民主国家的“特色之公民”。√ 45 梁启超认为师范教育是各类教育的基础。 46 梁启超提倡女子教育,主要目的是促进妇女解放。×
47 严复翻译赫胥黎的《天演论》,对当时整个中国知识界产生了震撼性的影响。√ 48 严复强调要从整体上来看待和学习西学,抓住其民主和科学的实质。√ 49 清政府实施“新政”时,任命的首位管学大臣是张之洞。× 50 “癸卯学制”文件的正式名称是《钦定学堂章程》。×
51 “癸卯学制”中的幼儿教育机构称蒙养院,宗旨是辅助家庭教育。 52 清末中小学最主要的课程是读经讲经。
53 “癸卯学制”中的中学堂,已为升学和就业两个方面打好了根基。× 54 必须具有跨3个以上的大学科,才能成立大学堂。√
55 “癸卯学制”中的初级师范学堂的程度相当于现在的师范学校。×

56 “癸卯学制”中的优级师范学堂的程度相当于现在的师范专科学校。√ 57 “癸卯学制”规定小学、中学、大学毕业生分别授予秀才、举人、进士出身。× 58 “癸卯学制”规定设立女子小学堂和女子师范学堂。× 59 百日维新期间,科举废止八股文,增设经济特科。√ 60 最后一届科举常科考试是在1906年举行的。×
61 张謇于1902年创办的通州师范学堂,是近代第一所独立设置的师范学校。√ 62 清末建立的省级教育行政机构叫做提学使司。√ 63 清末州县教育行政部门叫做学务公所。×
1 资产阶级革命派将数千年的封建教育归结为培养奴隶的教育。 2 秋瑾提倡女子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从业谋生的能力。 3 中国教育会就是中华教育会。×
4 南京临时政府废除了小学读经课,标志着传统经学教育的终结。×
5 南京临时政府废除了学校毕业生奖励出身的作法,使学校最终与科举脱钩。 6 民国元年教育宗旨中智育居于首位。×
7 民国建立的教育部,还管辖图书馆和博物馆。
8 壬子癸丑学制中的专门学校,相当于清末学制中的高等学堂。× 9 在壬子癸丑学制中,女子已获得接受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权利。× 10 袁世凯政府拟定的宪法草案中,将孔子之道列为修身之本。√ 11 1915年颁布的教育要旨,完全是为维护专制统治服务的。√ 12 新文化运动开展“打倒孔家店”的斗争,对孔子予以彻底否定。× 13 用白话文教学,为真正在民众中普及教育创造了一个基本条件。√ 14 新文化运动时期推广国语的标准的注音方式是使用注音字母。 15 中学的男女合校上课是在大学之前。×
16 1915年,18个省区的教育会成立联合组织,名叫全国教育联合会。× 17 中华职业教育社成立于1917年,主要领导人是黄炎培。
18 杜威来华讲学长达两年多,实用主义教育理论随之在中国广为传播。 19 设计教学法就是杜威创造的。×
20 道尔顿制的主要特点是将传统的教室改为各科作业室。√ 21 智力测验在中国盛行于20世纪30年代。× 22 1922年学制是自下而上推进的产物。√
23 1922年学制的初等、中等、高等教育采用633分段。× 24 1922年学制中,高中采用综合中学制。√
25 1922年学制中,高中理科组是不学语文(国语)的。× 26 蔡元培任民国首任教育部长有一年以上。×
27 蔡元培主张教育的最终目标就是要养成健全的人格。 28 军国民教育相当于德育。×
29 实利主义教育强调要学习对社会对个人有用的知识技能。
30 蔡元培提出的世界观教育,就是要对现实世界有积极的认识和态度。× 31 蔡元培认为美育的核心是培养美感。√
32 完全人格的教育思想实际上就是蔡元培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 33 蔡元培认为大学之大不在校园广大,而在学术博大。 34 蔡元培在北大聘用教师,主要是看人品和政治立场。×
35 蔡元培进行学科调整,使北大成为具有文、理、法、商、工等多科的综合大学。× 36 北大教学改革后,只有学科的课程考试,而没有传统的班级课程考试。√

37 北大管理改革后,校、系决策机构的成员,全部从教授中选举产生。 38 蔡元培主张教育独立,就是希望教育能脱离政治。× 39 1918年底,毛泽东在北大组织了“马克思学说研究会”。× 40 早期共产主义者已开始用阶级观点来分析教育问题, 41 早期共产主义者对平民教育活动是反对和抵制的。×
42 1920年建立的长辛店铁路工场劳动补习学校,是第一所属于工人阶级自己的学校。 43 农民教育开展最早的地区是在湖南。×
44 留法勤工俭学运动自始至终是由早期共产主义者领导的。×
45 湖南自修大学兼采中国古代书院的研修方式和西方近代大学的学习内容。√ 46 中国共产党“一大”确定的建党原则中已涉及工人教育问题。√ 47 上海大学是我党两党早期举办的正规高等学校。× 48 农民运动讲习所不仅进行教学,还开展调查研究。√ 49 黄埔军校在蒋介石叛变革命后停止办理。×
50 收回教育权运动迫使教会学校承认应遵守政府的规定,接受政府的监督指导。 1 革命根据地的首要任务是从事建设,发展经济文化。×
2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苏区文化教育方针尚未提出共产主义的教育任务。× 3 苏区教育的中心任务包括儿童的义务教育、群众的社会教育和干部教育三部分。 4 苏区教育人民委员部的部长是徐特立。× 5 苏区每个乡都设有教育委员会。√
6 抗战爆发后,中共提出的教育政策突出强调改革旧教育,以适应抗战需要。 7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文化教育的性质是毛泽东确定的。√ 8 解放战争时期对新解放区的教育政策首先是强调改造。×
9 解放战争后期,解放区高等教育已开始从干部教育向普通教育转轨。√
10 徐特立认为根据地教育的重点不能偏重于正规学校教育和儿童教育,而应重在成人教育和一般社会教育。
11 革命根据地的干部教育,都是通过干部学校来实施的。× 12 红军学校是培养红军各类指战员的学校。×
13 苏维埃大学除设有财经、法检、民政各类专业外,还设有外交专业。√ 14 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是在抗日战争开始后组建的。× 15 抗大的校训是:“团结、紧张、严肃、活泼”。√
16 抗大教学的主要原则是:“官教官,官教兵,兵教官。” × 17 陕北公学的课程设置是三分政治七分军事。民政干部× 18 延安大学设3个学院是行政学院、艺术文学院和自然科学院。√ 19 延大教学以自学为主、讲授为辅,提倡边学边做,互助,讨论、质疑。√ 20 抗日民主根据地的中等教育主要招收本地高小毕业生。× 21 解放前夕举办的人民革命大学,主要目的是改造知识分子思想。√ 22 苏区扫盲协会建立在县、乡两级。×
23 苏区的地方识字运动,妇女的参与比例高于男子。√
24 抗日民主根据地的民众教育馆,包括书报部,美工部,学校部,文艺部和体育卫生部。 25 苏区的完全小学普遍兴办起来。×
26 苏区小学的劳作实习和社会工作成为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27 陕甘宁边区小学都设立有学生组织,尝试民主管理。√ 28 “两面学校”是指同时学习敌伪的课本和抗日根据地的课本。×
29 革命根据地教育与后来的新中国教育和当时的苏联教育也有较多的区别。√

30 革命根据地教育居于首位的是学习文化知识。×
31 革命根据地教育体制包括干部教育、群众教育和儿童教育三个组成部分。
32 革命根据地各类教育中最重要的是群众教育。
33 革命根据地师生广泛参与各种生产劳动和社会政治活动。 34 “民办公助”就是民间办学,政府予以经费补助。× 35 民间筹集的办学资金主要靠群众捐款捐物。×
36 革命根据地除小学和师范外,各类教育多是短期培训。
37 革命根据地的教学内容既强调联系实际,又注重知识的全面系统。× 38革命根据地的教学方法重在启发、研究、讨论和实际考察、实习训练。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f8336242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5bbdbb7.html

《中国教育史.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