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火柴的小女孩(公开课)

发布时间:2020-02-04 23:38:49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卖火柴的小女孩

(第二课时)

一、导入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卖火柴的小女孩》的第一课时,我们知道了这是一个怎样的女孩呢?

2、她的现实生活是怎样的呢?

二、学习“点燃火柴”部分

是啊,小女孩不仅饱尝饥饿、寒冷,也得不到亲人的关爱,大年三十晚有谁不想回家过年呢?可是小女孩不敢回家因为她没卖掉一根火柴,没挣到一个钱,爸爸一定会打她的!又冷又饿的她全身都要冻僵了,手里有的一把火柴,最后她终于忍不住,抽出了一根,火柴燃起来了。

1、文中小女孩一共几次擦燃火柴?(5次)

2、那在这一次次火光中她都分别看到了什么又表达了小女孩怎样的心理呢?小组讨论合作完成以下的表格。

擦燃次数

看到的

现实

想得到的

 1

 火炉

 寒冷

 温暖

 2

 烤鹅

 饥饿

 食物

 3

 圣诞树

 孤独

 欢乐

 4

 奶奶

 痛苦

 

 5

奶奶飞走

 痛苦

 幸福

3、小组汇报

三、学习“第一次点燃火柴部分

1、那我们就来看一看小女孩第一次燃起火柴的情景,谁想来读一读?(出示:“小女孩觉得自己好像坐在一个大火炉前面,火炉装着闪亮的铜脚和铜把手,烧得旺旺的,暖烘烘的,多么舒服啊!”)

2、同学们能不能用一个词来概括一下小女孩此时的感受啊?

3、小女孩此时是多么的幸福啊!面前出现了那么暖烘烘的大火炉,终于可以暖和冰凉的小手了,这种幸福的感受,谁能把它读好?指生读。

4、同学们,现在我们就把感受到的这种美好的幻想放回到现实中,请你默读这部分,读完后说一说你有什么感受?

(出示:“小女孩觉得自己好像坐在一个大火炉前面,火炉装着闪亮的铜脚和铜把手,烧得旺旺的,暖烘烘的,多么舒服啊!哎,这是怎么回事呢?她刚把脚伸出去,想让脚也暖和一下,火柴灭了,火炉不见了。”)

温暖没有了,又变成了寒冷。前面是小女孩美好的幻想,而后面是无情的现实,这是很强烈的对比。安徒生正是用这美好的幻想衬托小女孩现实中的可怜与无助。

5、我们就来合作着读一读,再现小女孩她的第一次幻想。女同学读幻想的部分,男同学读现实的部分。

小女孩擦亮第一根火柴,这是一道奇异的火光,女生读——(生读)

四、学习“第四次、第五次点燃火柴部分

她赶紧擦亮第二根、第三根火柴,在火光中,走来了冒着香气的烤鹅,还出现了美丽的圣诞树,但随着火柴的熄灭,这一切又瞬间消失了。

1、小女孩她太知道这种幸福转瞬即逝了,所以当唯一疼她的奶奶出现时她会怎么说啊?

(出示 “奶奶!”小女孩叫起来,“啊!请把我带走吧!我知道,火柴一灭,您就会不见的,像那暖和的火炉,喷香的烤鹅,美丽的圣诞树一个样,就会不见的!”)指生读

2、我们来看一下这段话,关注一下这段话的标点,你发现了什么? (用了4个叹号)

3、安徒生连用了4个叹号,你看出了小女孩什么样的感情?

4、你能把这种急切、期盼的感情读出来吗?(指名读)

5、小女孩用乞求的语气要把奶奶留住,于是她擦燃了手中所有火柴,看到了心中最美的画面。谁来读读课文第11自然段?

(出示:“她赶紧擦着了一大把火柴,要把奶奶留住。一大把火柴发出强烈的光,照得跟白天一样明亮。奶奶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高大,这样美丽。奶奶把小女孩抱起来,搂在怀里。她们俩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越飞越高,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指生读

5、刚才这位同学读到了这样一句话,(出示:“她们俩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越飞越高,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那你看,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啊?

6、同学们,一个人死了,应该是很悲痛的,但在安徒生的这句话中你读出来了吗?

7、那你读出了什么?

8、作者把最美好的祝福给了小女孩最后的幻想中,此时她是幸福到了极点,我们体会着放开声音一起来读!(生齐读)

五、学习结尾部分

(音乐起,再见警察)可是,第二天清晨,这个小女孩在墙角,两腮通红,嘴上却带着微笑。她死了,在旧年的大年夜冻死了。新年的太阳升起来了,照在她小小的尸体上。小女孩坐在那儿,手里还捏着那把烧过了的火柴梗。那暖暖的火炉没有了,喷香的烤鹅是幻影,美丽的圣诞树也不见了,奶奶也走了,小女孩所有幸福的幻想都破灭了,她带着微笑,死去了。但当时看到小女孩的人却说了一句“她想给自己暖和一下„„”。

1、你从这段描写中读出了什么?

2、(出示:“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这里面有一个值得我们思考的词反复出现了两次,你发现了吗? (“幸福”)

3 小女孩真的得到幸福了吗?文中两个幸福指的是什么?

4小女孩的生命被夺去了,她还能得到自己想要的幸福吗?那当安徒生创作了童话的结尾,当他提笔写下了这个结尾的时候,他是怀着一种什么心情?

安徒生正是怀着辛酸泪写下了这两个“幸福”,看似是喜,实则更悲。表现了安徒生对穷苦人民寄予了深切的同情和对贫富悬殊社会现实的强烈不满。

5虽然火柴一次又一次地熄灭,但是小女孩一次又一次地把它点燃,她点燃的只是火柴吗?

一次次地点燃火柴,火柴却一次次地熄灭,熄灭的只是火柴吗?然而不灭的又是什么呢?

6、有人认为这个结局是美好的,有人认为是悲惨的,你怎么认为呢?

《卖火柴的小女孩》是一篇童话,童话的结局都是美好的,像《白雪公主》《拇指姑娘》等等,它是不能用现实的角度评判的,像刚才的同学说的从生活的角度看,小女孩就是悲惨的,从童话的结局看,小女孩和她的奶奶在一起到了幸福中去,那就是幸福的。

五、了解写作背景

出示:《卖火柴的小女孩》发表于1846年。当时,有一个朋友寄给安徒生一封信,信里附着三幅图,要求他写篇童话,以配其中一幅。他选择了手中拿着一束火柴的穷苦小女孩的一幅,配上了这篇童话。

安徒生的母亲,幼年是个讨饭的孩子。安徒生说:“妈妈告诉我,她没有办法从任何人那里讨到一点东西,当她在一座桥底下坐下来的时候,她感到饿极了。她把手伸到水里去,沾了几滴水滴到舌头上,因为她相信这多少可以止住饥饿。最后她终于睡过去了,一直睡到下午。”这幅图,自然使安徒生想起了自己的母亲的苦难童年。

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六、课后题

朗读《你别问,这是为什么》

请拿起你的笔也写几句话送给那位卖火柴的小女孩

七、小结

下课之前,我想把台湾作家张晓风写的一首诗送给大家作为这节课的结束,因为安徒生的很多作品都值得我们一读再读。

如果有人5岁了,还没有倾听过安徒生,那么他的童年少了一段温馨;

如果有人15岁了,还没有阅读过安徒生,那么他的少年少了一道灿烂;

如果有人45岁了,还没有思索过安徒生,那么他的中年少了一点沉郁;

如果有人55岁了,还没有复习过安徒生,那么他的晚年少了一份悠远。

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生活中可以与安徒生的作品为伴,这节课咱们就上到这,下课。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f84816568c9951e79b89680203d8ce2f0066650a.html

《卖火柴的小女孩(公开课).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