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阅读答题规范和技巧

发布时间:2018-10-23 14:07:46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现代文阅读答题规范与技巧

标题含义和作用

含义 1、表层含义:字面含义、文中内容

2、深层含义: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文中内容

《爸爸的花儿落了》一文,标题的表层含义是夹竹桃凋谢,深层含义是爸爸的去世。

2009年河南卷中的《北京的时间不到点》,标题的表层含义是为了让乡下父子买到优惠的汉堡,“我”和顾客以及服务员故意将错就错,说北京时间不到十点;深层含义是“北京的时间不到点”是一句善意的谎言,充分体现出众人的爱心、善心和同情心。

《冷风暖香 》表层含义:寒风中飘零的地瓜香。深层含义:指烤地瓜女人的乐观、善良、有爱心的美好品质。

《拔掉那颗蛀牙》一文,标题“蛀牙”比喻她对父母对家人的“恨”,以及自己的自闭。文题告诉人们无论在什么时候,对什么人,都要学会去“爱”,付出爱,才能健康、快乐、幸福。

⑤《弱种子也要发芽》一文,标题“弱种子”喻指存在某种缺陷的生命。小说以“弱种子也要发芽”为题告诉读者即使有缺陷的生命也有成长的权利,不能被剥夺;也喻劝人们要呵护“弱种子”,使其发芽、开花、结果。

⑥《母亲的菊花》标题含义:是园中的菊花;是父亲的象征;是母亲对父亲的深情。

⑦《心声》:语带双关。表层意义是李京京在课堂上十分渴望读课文。深层意思是需要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肯定、理解和尊重;需要父母和好,家庭温暖,需要亲情和友情。

作用 1、概括主要内容 《智取生辰纲》《隐瞒》

2、贯穿全文的的线索 《药》《背影》

3、表现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 《隐瞒》《铁齿铜牙纪晓岚》

4、点明中心,揭示(暗示)主旨,表明作者的情感和态度

5、设置悬念,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六个馒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6、比喻、拟人、双关、对比、象征等手法 《变色龙》

轻松幽默、新颖巧妙、生动形象等风格

《背影》:充当全文线索;抓住外貌特写镜头来表现父子深情。

《阿长与〈山海经〉》: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突出阿长为我买《山海经》这件事;表现阿长真诚、善良和乐于助人的品质;表达“我”的感激和怀念之情。  

以“冷风暖香”为题的好处?

1、冷风中飘零的地瓜香,是贯穿全文的线索,使文章结构严谨紧凑。

2、它同时清晰的解释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3、更重要的是以“暖香”喻烤地瓜女人的品质,以“冷风”比喻艰苦的环境,以“冷风”反衬暖香,更显主人公品质的可贵。

文章为什么要以“六个馒头”为题目?

1、以极平常的馒头为题目,引起读者的兴趣;

2、六个馒头是本文的线索(故事围绕这六个馒头展开);

3、六个馒头凝聚了同学之间深厚的友谊,使文章主题得以表现。  

⑤文章以“苦瓜”为题有什么作用?

1、全文以“苦瓜”为线索展开故事情节(种苦瓜---吃苦瓜---买苦瓜—炒苦瓜(母亲去世后)---君子菜---思念母亲);

2、用“苦瓜”象征母亲的无私的高尚品质,表达作者对母亲的赞美与怀念之情。

人物形象和作用

人物形象  题型归纳及答题策略

1、分析人物心理、揣摩人物情感

11江西】17.简要概括瓦萨卡发现小包后经历的心理变化过程。6分

11江苏】12.文中的手帕细节描写表现了人物什么样的情感活动?请具体说明。

09安徽】14.这篇小说意蕴丰富,给人以多方面的启迪。请结合作品,分别对下面两个问题进行探究。    (8)  (1)文末说“他很快乐”。请举例说明董师傅快乐的缘由。

策略:分点答题,抓关键词句,用原文词句回答或者自己概括。

找信息的切入点:

①人物在各个情节中的表现(行动)以及人物的肖像、语言、心理等;

②人物活动的背景(社会环境与自然环境)

③比对与其他人物的不同;

④直接或间接对人物的评价

例子

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六名知识青年前后对狗产生了怎样的心理变化?请简要概括 (6分)

知晓被套住的野兔是被猎狗叼走时,是十分愤怒的;

抓到猎狗,并且知晓那是一只俄国猎狗时,是十分幸灾乐祸的;

准备杀狗时,很高兴,并希望将狗皮寄给家人;

听到从江的那边传来呼喊孩子的声音与狗同时回应时,是十分同情伤感感动震撼的

2、分析概括性格特点

09辽宁】(3)从小说看,遗璞村人有哪些性格特点?请作简要概括分析。(6分)

10山东】21.简要概括祥子这一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4分) 

策略和找信息的切入点,同上。

3、分析概括人物形象

09安徽】12.概括小说中董师傅这一人物形象的特点。(7)

11广东】17.文中海龙的父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4分)

策略和找信息的切入点,同上。

要点:

人物外在——身份、出身、性别、工作、身体状况、生活境遇等(比如:生活在旧社会的生活贫困的年轻人力车夫的形象。)

此内容一句话,放开头。

表达为:这是一个......的人物形象。

人物内在——性格、思想、精神气质等

此内容分几点答。

表达为:+性格一(思想精神气质)+性格二(思想精神气质)......

4、变式

(1)11辽宁】(2)“怪人”马乌罗与众不同之处表现在哪些方面?请概括说明。

(2)09浙江】16.赏析文中贝格斯太太的形象。(不超过100字)(5分) 

(3)11江西】18.小说的高潮是中年男人捡走了小包。如果这个人物没有出现,瓦萨卡会不会将小包据为己有?为什么?请结合全文说明理由。(7分)

(4)09宁海】(4)孕妇并不认识石碑上的字,也不会写字,却十分努力的描画着它们,后来还感叹:“字是一种多么好的东西啊!”小说这样来写孕妇,有人认为让人感动,也有人认为有些做作。你的看法呢?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8分)

观点一:这样写让人感动。①突出了孕妇对文化知识的朦胧追求,虽然她不识字,但这不影响她对文化的尊重;②揭示了一个没有文化的农村女人在将为人母时的责任感,在她看来,学会认这几个字,将来就不担心孩子的提问了;③表现了孕妇认识到文化知识对孩子未来成长的重要性,也表明在她在尽可能地弥补自己没有文化知识的不足。

人物作用  题型归纳及答题策略

1、主要人物的作用

答题思路及方法:

1分析主要人物形象

2分析人物形象的社会意义:

首先要结合情节分析人物形象的典型性,

然后结合社会现实分析人物形象折射的社会现象及给人们带来的某种启示等。

10山东】你认为本文的主要人物是哪一个?请结合文本说明理由。(6

 答题思路及方法:

(1)分析人物形象

(2)①与情节的关系②大部分情节或者篇幅与此人相关③与主题的关系:凸显了主题④构思方面人物之间的关系(对比、烘托、由此及彼等)

2、次要人物的作用

陪衬人物或线索人物

(1)为主要人物服务,对主要人物起对比衬托作用;

2线索人物,串联故事情节;

3揭示或凸显主旨;

4)推动情节发展等。

3、“我”的作用

(1)小说的见证者,故事的叙述者,增强了故事的真实性;

(2)线索,串联故事情节;

(3)更好地塑造了人物形象,衬托人物等;

(4)揭示或凸显了主旨;

(5)推动情节发展等。

《品质》小说中的“我”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情节)“我”是一个线索式的人物,通过“我”串联起了小说的所有情节,增强了

小说的真实性;

②(人物)我”见证了格斯拉先生的鞋店逐步衰落的过程,对格斯拉先生的遭遇有关切,有同情,有思考,写“我”是为了更好地塑造主人公格斯拉先生的形象;

③(主题)“我”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有助于揭示作品的主题。

 《玻璃》“我”在小说中的主要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①讲述故事:小说故事是由“我”叙述出来的,真实可信。

 ②推动情节:“我”是事件的参与者,由于“我”的提议,情节得以发展变化。

 ③衬托人物:小说主人公王有福的性格,由于“我”的存在而更加鲜明。

 《泅渡兹勃鲁契河》请赏析文中“我”的作用。

①使文中叙述的人和事更具真实感;

②“我”是贯串全文的线索,通过“我”的见闻和感想推动故事的发展;

③通过“我”第一人称的叙述设置了悬念,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快手刘》  请简要分析“我”在小说中的作用。

①我”是小说的线索,贯穿全文,小说借“我”的情感变化揭示了主题。

②“我”是故事的见证人,通过我”的眼睛来展现快手刘的变化及其形象特点。

③作者采用第一人称来写,拉近了读者与作品的距离,使所写人物、事件更真实自然。

《真相》小说中“我”的作用有哪些?请简要分析。

 1)情节结构上:构成线索贯穿小说,以“我”的观察拉动情节的推进演变。增强故事的表现力,“我”的出现让结尾出人意料。

 2)内容上:突出故事的真实感,“我”是真相的揭示者和见证人。

 《隐瞒》“我”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概括。

①小说中的“我”是小说的叙述者与情节的连接者,是小说的线索人物。

②推动情节发展。小说都是从“我”的所见所闻、所做所感而展开的。

③有助于展示人物性格特点。“我”的心理和语言能揭示人物心理,揭开事情的真相。

 《回味你的酒气》小说中的“我”在作品中具有怎样的作用?请简要分析。 

 ①我”是小说故事的见证人,使故事和人物显得真实可信;

 ②我”是小说故事的叙述者,作者借“我”的叙述展开故事情节,塑造人物形象;

 ③我”是贯穿作品始终的一条重要线索,连接故事情节,使作品结构严谨。

人物形象塑造的方法

1、直接描写刻画

①外貌描写:包括人物的容貌、身材、表情、衣着、姿态等的描写。

作用:刻画人物的性格,表现人物精神面貌,透露人物的内心活动,揭示人物身份境遇,显示人物性格变化等。

②心理描写:对人物的心理活动或思想变化进行具体刻画。

作用:可以直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交代人物的思想基础、行动的内在依据。

有时直接对人物心理进行描绘,有时由人物的独白、梦幻披露。人物心理有时也间接地通过景物及人物动作、所处环境及遭遇来进行折射。

③语言描写:包括对话描写、独白描写等。

作用:表现人物性格,反映人物的内心活动,显示人物的身份、地位,交代事情原委、推动或预示故事情节的发展,展示作品的时代背景,揭示作品的主题思想等。

④行动(动作)描写作用:刻画人物性格、展示人物形象,揭示人物身份遭遇等。

⑤细节描写:更细腻地展示人物某一特征。如场景细节描写、服饰细节描写、动作细节描写、心理细节描写、语言细节描写等。

作用:刻画人物性格,深化主题,推动情节的发展,营造一种氛围, 渲染时代气氛

2、对比、环境烘托等侧面塑造

物的作用

常见题型主要有:

①小说中多次写到XX,分别表现了什么意图?请简要分析。

②小说以XX为中心叙事写人,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小说中XX有怎样的特点?在文中起怎样的作用?

④XX对小说的艺术表现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⑤本文用不少笔墨写XX,这对环境描写和人物刻画有什么作用?

“物”的基本作用:

①(对人物)交代人物背景,烘托人物情感,烘托人物性格,衬托人物形象,暗示人物命运

②(对情节)预示情节走势,推动情节发展;显示线索,作铺垫,构成对比,引起下文,总结上文,前后呼应

(对环境)营造氛围,创造美感,创造意境,衬托环境,暗示社会环境

④(对主题)暗示主题,揭示主题,深化主题,触发情思,寄托感情,象征意义

⑤(表现手法)比喻、象征等

答题思路:自身作用+环境作用+人物作用+情节结构作用+主题作用+艺术手法作用 。

“自身作用”,指的是它作为小说形象世界的一个组成部分,有它自身的独到特点、作用和审美价值

例子:

1、请探究“一张百元旧钞”在文中的作用。(以“一张百元旧钞”为题,有何好处?)

①是全文的线索。故事情节是围绕这张百元旧钞展开的,“一张百元旧钞”贯穿全文始末。

②是展现人物形象的手段。通过市场上没人敢收这张破烂不堪的旧钞,塑造了王辉这个职权不大,却又经常借职务之便去贪小便宜、欺压百姓的小官员的形象。

③揭示主旨。揭示出了中国部分掌权者以权谋私、欺压百姓的现实,表达了作者对此的忧虑和批判,同时表现了百姓面对掌权者欺压的无力与无奈。

激发读者阅读兴趣;这“一张百元旧钞”是“特权”的象征,具有讽刺意味

2、请分析一张百元旧钞对人物塑造有何作用?体现了人物的什么特点?

①通过市场上没人敢收这张破烂不堪的旧钞,塑造了王辉这个职权不大,却又经常借职务之便去贪小便宜、欺压百姓的小官员的形象;

②刻画了商贩们面对王辉的欺压表现出的愤恨、惊慌、巴结逢迎等心理特点,也表现了商贩们面对掌权者欺压的无奈与无力;

③小男孩是事件的见证者,从王辉那里明白了同是不劳而获,显然以权谋利更容易,并对此深信不疑

4、“蔷薇”在文中的作用:

①作为贯穿全文的线索;

②引出挑糖担的老人;

③象征老人的善良品格;

④烘托老人的形象。

情节概括和作用

情节概括要点

何时+何地+何人+何事。可以适当取舍,核心要素“何人”“何事”。

按照情节发生发展的顺序表述按照主谓宾的形式组织切不可纠缠于细节,面面俱到。

情节概括例题

1、2010年高考广东卷小说阅读《面包》第16题:请概括小说的主要情节。

答案:①妻子发现丈夫凌晨在厨房;

②妻子仔细观察后发现丈夫偷面包;

③厨房对话中,妻子没有揭穿丈夫的谎言;

④第二天妻子找借口把自己的面包匀给丈夫。

2、2009年高考四川卷小说阅读《想象》第15题:这篇小说的故事情节是怎样展开的?请概括回答。

答案:以“想象”为线索,以心理活动描写为主要方式来展开故事情节。

3、请围绕“XX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小说的故事情节。

情节作用常见题型主要有:

1文中写了XX情节(或场面等)在小说中起到什么作用?

2小说着重写XX,目的是什么。

3小说以“XX”为中心叙亊写人,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请筒要分析。

4、请简要赏析某某情节。

解答思路:

1、本身写了什么内容,表现了什么思想情感

2、(对人物)表现了任务性格,塑造人物形象

3、(对主题)表现主题,凸显主题

4、(对情节)结构上呼应标题,设置悬念,照应文段,埋下伏笔,为后文情节做铺垫,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5、(对环境)渲染、暗示社会环境,(烘托、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使环境更具典型性等

6、(对读者)设置悬念、吸引读者注意力、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发读者思考等。

例子:

1、11安徽】14.小说的结尾部分,写了从来没喝过酒的巴尔塔萨喝得酩酊大醉,这样安排有什么作用?根据小说,请从两个不同的角度谈谈你的见解。(8分)

答案: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醉酒的行为使读者对勤劳、纯朴、善良的巴尔塔萨有了更深的认识,发现他还有爱面子、冲动等性格特点,认识到巴尔塔萨性格的复杂性。

使情节更为曲折。做好鸟笼期待出手却拒绝卖出鸟笼,想卖高价却无偿送出鸟笼,这样的情节已曲折生动;“醉酒”让主人公欠下债务,狼狈不堪,使情节再生波澜,引人入胜。

使主题更加丰富。为满足一个孩子的快乐送出鸟笼,体现了主人公的善良本性,弘扬了善与爱的主题;从来没喝过酒却喝得酩酊大醉,表现出这个小人物不得不面对现实的种种无奈,反映出人们的良好愿望与现实生活之间常常存在着矛盾。

使环境更具典型性。小说中共有三个场景:巴尔塔萨家赏鸟笼,蒙铁尔家送鸟笼和台球房醉酒。台球房是唯一的公共场所,醉酒情节把场景从家庭空间移到社会空间,集中展示了社会下层百姓真实的生活状态和心理状态。

2、 请围绕“狗”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小说的故事情节。(4分)

憎恨狗,发现狗,准备杀狗,苏联老夫妇寻找狗,放走狗。

情节艺术题

常见题型主要有:

1、小说在情节构思上的艺术特色有哪些?请结合文本分析。

2、本文情节“构思精巧,扣人心弦”,请结合作品内容分析这一特点。

特别的开头结尾

1、写景式开头作用是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渲染气氛,奠定基调,烘托人物心情,引导人物出场等。

2、设疑式开头作用是提出疑问,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思考,引出下文情节,突出人物形象,揭示小说的主题等。

3、出人意料式结局。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使平淡的故事情节陡生波澜,与前文的伏笔、铺垫相照应,使人觉得又在情理之中,更好地突出、深化主题等。

《项链》使平淡的故事情节陡然生出波澜,猛烈撞击读者的心灵,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直到结尾才点出项链是假的,但前面已作了伏笔:借项链时主人一口答应,还项链时主人没有打开盒子检查等,暗示了项链是不值钱的。

4、悲剧式结局作用是更好地塑造人物性格,突出主题,深化主题,这种结局令人感动、令人回味、引人思考

《药》华小栓、夏瑜的死揭示了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没有发动群众。

《药》写华小栓吃了人血馒头后的死,突现了群众(华老栓)愚昧的性格。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杜十娘的死引起读者思考她死的原因。这种结局令人回味,引人思考。

5、大团圆式结局作用是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喜剧性的结尾与主人公、作者的意愿构成和谐的一体,给人以欣慰、愉悦之感,反映出人类追求美好的愿望;这样的结局凸显出的美好人性符合大众对审美的追求,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

6、留白式结局作用是故事戛然而止,留给读者广阔的想象空间。引人思考,深化主题。

答题思考

1、情节安排评价,如:

①一波三折式,作用是引人入胜,扣人心弦,增强故事的戏剧性、可读性;

②首尾呼应式,作用是使小说结构紧密完整;

③倒叙式开头,作用是制造悬念,引人入胜;

2、情节安排方式,如:

①顺叙,作用是情节发展脉络分明,层次清晰;②倒叙,作用是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③插叙,作用是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④补叙,作用是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照应上下文;

⑤平叙,作用是使叙事头绪清楚,照应得体。

3、其他技巧特点,如伏笔、照应、悬念、铺垫、对比、渲染、烘托、倒叙、插叙、详写、略写、变换人称、先抑后仰、先扬后抑等。

例子:

小说阅读《翻浆》第11(3)题:本文情节“构思精巧,扣人心弦”,请结合作品的内容和结构分析这一特点。

答案:①前后铺垫照应。路面翻浆的交待与后文行车状况的前后铺垫照应,凸显了故事的环境;“拎着一个系着鬃绳的袋子”与后文“突然触到鬃毛样的粗糙,我意识到这正是搭车人袋子上那截失踪的鬃绳”的前后铺垫照应,起到解开悬念的作用。

②悬念迭出,情节跌宕。青年的突然出现,引起人们的猜忌,他在车厢里又有一系列动作让人以为他要偷东西,扣人心弦。

③结局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在猜忌中开始情节,在伤害中发展情节,在震撼中解开悬念,扣人心弦。

④在高潮中结尾,余味无穷。以“我的心像凌空遭遇寒流,冻得皱缩起来”一句戛然而止,给人震撼,引人深思。

写景作用

1、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揭示作品的时代背景,暗示社会环境(背景、习俗、思想观念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等)

叶圣陶的《夜》开头写道:一条不很整洁的里里,一幢一楼一底的屋内,桌上的煤油灯发出黄晕的光,照得所有的器物模糊,惨淡,好像反而加浓了阴暗。这句景物描写用了黄晕”“模糊惨淡”“阴暗来烘托小说如的典型环境。说明故事是发生在一个夜里,一个令人恐怖的夜,一个心头笼罩着阴暗的夜。通过景物描写反映了黑暗的社会现实。

2、奠定基调,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突出人物处境,暗示人物命运,引导人物出场等。

高尔基的《母亲》中写道:“严寒干燥的空气紧紧地包围住他她的身体,直透到咽喉,使鼻子发痒,有一刻工夫使她不能呼吸。”既写出母亲此次行动的时节,又烘托了紧张的气氛。而母亲“满意地听她脚下的雪发出的清脆的声音”以及“每次开门的时候,就有一阵云雾似的冷空气吹到她脸上,这使她觉得很爽快,于是她把冷空气深深地吸进去”等描写又显示母亲从事革命工作时的兴奋之情,为塑造临危不惧的革命母亲的形象起到了烘托的作用。

《我的叔叔于勒》“我们上了轮船,离开栈桥,在一片平静的好似绿色大理石桌面的海上驶向远处。”轻快明丽的景色烘托了菲利普一家人欢快的心情。“在我们面前,天边远处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钻出来,那就是哲尔赛岛了。”见到落魄的于勒后,景色变得阴郁浓重烘托了人物失望、沮丧的心情。

③《药》的第一段写秋天下半夜阴暗、凄清、恐怖的环境,暗示了小说主人公的不幸命运

孙犁《荷花淀》开头写月下院子里的美景,烘托了水生嫂的美好心灵。

《驿路梨花处处开》中有一段描写梨花的景物描写,那哈尼姑娘从梨花中走来。文章借助梨花烘托哈尼姑娘的心灵美。

《故乡》第二小节:“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从缝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这段环境描写,刻画了故乡深冬严寒的特点,描绘了故乡萧瑟的景象,渲染了萧索悲凉的氛围,烘托了文中的“我”悲凉的心情。

3、展示人物性格,表现人物身份、地位等。

人物周围的环境,包括室内外的装饰布置,能够展示一个人的身份、气质、个性等,因此作家注意用景物来展示人物性格。

①《一夜的工作》一文写周总理工作的环境:“这是高大的宫殿式的房子,室内陈设极其简单……”表现人物性格。

鲁迅《祝福》中对鲁四老爷书房的描写:我回到四叔的书房时,瓦楞上已经雪白,房里也映得较光明,极分明的显出壁上挂着的朱拓的大“寿”字,陈抟老祖写的;一边的对联已经脱落,松送的卷了放在长桌上,一边的还在,道是“事理通达心气和平”。我又无聊赖的到窗下的案头去一翻,只见一堆似乎未必完全的《康熙字典》,一部近思录集注》和一部《四书衬》。从对联和书籍的内容可以看出,鲁四老爷是自觉维护封建制度封建礼教的卫道士,他尊崇理学和孔孟之道,他懒散、自私伪善,冷酷无情,是造成祥林嫂悲剧的一个重要人物

4、推动情节的发展,使矛盾冲突更尖锐,作为情节线索等。

《智取生辰纲》中对酷热天气的描写作用很大。如果不是这般酷热的天气,杨志与老都管、虞候及众军健的矛盾又怎么会产生?不是这般酷热的天气,押送生辰纲的一行人又怎么会口渴难熬?不是口渴得紧,又怎么会要喝酒解渴?没有这大热的天气,晁盖、吴用等人又如何用计借酒麻倒杨志一行人?因而,这篇小说的景物描写推动了情节发展,表现矛盾冲突、刻画人物性格起了铺垫作用。

一个寒冷的冬天,人们坐在温暖的公交车里发生了一个故事,这里的寒冷只是为了冷热的对比,这就没有推动故事情节。人们在公交车里,突然窗子破了,寒冷就成为故事发展的推动力,这时候环境描写就参与到了故事的发展之中。并且如何应对寒冷成为了故事发展的一个因素。最终一个人用身体挡住了寒冷。推动故事情节发展就要参与到情节发展之中。

5、揭示或深化主旨等。

6、衬托(正衬、反衬),象征等。

《故乡》文末提到“眼前展开一片海边碧绿的沙地来,上面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小说结尾再现记忆中故乡的美丽图画,是“我”的美好希望的象征,对记忆中的故乡的眷恋和怀念正反映了“我”对现实的强烈不满,表达了“我”对新生活的渴求,对未来的一种朦胧的憧憬。

例题:

1、(2008年高考语文浙江卷)19.指出第5自然段中景物描写所采用的手法,并简析该段景物描写的作用。

手法: ①衬托(以动写静,以景衬人);②分层写景,远近高低结合。

作用:①烘托出肃穆静谧的气氛;②突出乌米孤独无助的处境; ③暗示人物的命运。

2、2004年高考语文卷(北京春季) 除了“雁阵”,本文还有哪些自然景物描写?这些描写起了怎样的作用?

景物:晚秋的野地死静死静,身后的湖水像面硕大无朋的镜子;蓝空的日头。

作用:①空阔无人的野地,增加紧张氛围,使矛盾冲突更尖锐。

②晚秋时节,蓝天丽日的描写,反映了狗娃的醒悟即人性的复苏,突出“雁阵”的象征意义。

3、《小扇轻摇的时光》

笑笑,执意要坐到外面纳凉。母亲先是一愣,继而脸上写满笑意。她忙不迭地搬了躺椅到外面。我仰面躺下,对着天空,手上拿一把母亲递来的蒲扇,慢慢摇。虫鸣在四周此起彼伏地响起,南瓜花在夜色里静静开放。月亮升起来升起来了,皎洁的月光洒满小院。恍惚间,月下有小女孩,手执小扇,追着流萤。依稀的,都是儿时的光景啊。

选文中加横线部分运用了什么描写?其表达作用是什么?

景物描写。

交代了人物活动的场景,渲染了农村夏夜安适的气氛,烘托出“我”轻松闲适的心情。

4、《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雪景描写

烘托了林冲杀敌报仇,走上反抗道路的悲壮气氛。北风呼啸,大雪纷飞,草料场烈焰腾空。山神庙前,雪地上溅满鲜血。这时,林冲毅然决然地顺大路投东而去,奔上梁山,这是多么悲壮的情景啊!

情节的发展与风雪密不可分(推动情节发展)。因为风大雪紧,林冲想喝酒驱寒,才会在沽酒途中看到山神庙。因为风大雪紧,草屋被风吹雪压而倒塌,林冲才被迫到山神庙安身。为了挡风雪,林冲才用大石块靠住庙门。为了避风雪,陆虞候一伙才直奔庙里来,等等,描写风雪的笔墨虽不多,却是故事发展的重要因素。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f869b4e9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6ff42bd.html

《现代文阅读答题规范和技巧.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