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莱士的创造性问题解决模式

发布时间: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第六章 问题解决与创造性的培养(2011-03-31 20:56:52转载▼标签: 《中学心理学》 解决问题是中学生学习知识的重要应用环节。通过解决问题培养中学生应用知识是中学学科教学的核心目标之一。解决问题的过程是启动主动思维和创造想象的过程。 第一节 问题解决 一、什么叫问题解决
(一)问题解决所涉及的几个心理学概念 1.问题及其种类
1)认知心理学家邓克尔认为,问题即有机体具有一个目标,但并不知道怎样达到这个目标是所面临的情景。
2)梅耶认为,当问题解决者想让某种情境从一种状态转变为另一种不同状态,而不知道如何排除障碍时,就产生了问题。
3)对问题进行结构分析的心理学家则倾向于认为,问题一般由三部分构成:a给定状态,即问题的现实情境与已知条件;b目标状态,即解决问题的最终要求;c阻止给定状态转变为目标状态的障碍,即阻碍问题解决的各种因素以及当前处于无知状态的方法策略和潜在资源。
4)一般把问题分为两个大类:一类是有固定答案的问题,又叫封闭式问题,又称为结构良好问题;一类是未定答案问题,又叫开放式问题,也叫做结构不良问题。
2.问题解决:指一系列有目的、有指向性的认知操作过程。一般分为常规性问题解决和创新性问题解决。解决问题的有效思维活动必须具备三个条件: 1)明确目的性 2)一系列心理操作程序 3)认知参与 (二)问题解决的类型
1.根据问题解决所涉信息的清晰程度,分为清晰的问题解决与模糊的问题解决 2.根据问题的出现方式,分为别人提出的问题解决和自己发现的问题解决 3.根据问题的复杂程度,分为简单问题解决和复杂问题解决
4.根据问题解决的目标特征,分为需要发现、检验规律的科学性问题解决和需要设计方案或产品的技术性问题解决

5.根据问题解决的对抗性,分为有对手的问题解决和无对手的问题解决 6.根据问题解决的专门化程度,分为一般领域的问题解决与专门领域的问题解决 7.根据问题解决过程中知识应用的结构化程度,分为结构良好问题的解决与结构不良问题的解决
二、问题解决过程
(一)问题解决的一般过程与流程
1.杜威的经典问题解决过程:最早对学生解决问题的实际过程进行分析描述的是杜威,包括五个步骤,
1)开始意识到难题的存在 2)将问题识别出来
3)收集关于问题的资料,对资料进行分类并据此提出假设 4)验证假设,决定接受假设或拒绝假设 5)形成结论并评价结论
2.华莱士的创造性问题解决模式:华莱士在观察学生顿悟式解决问题的实践活动的基础上,提出解决问题的四阶段论, 1)准备阶段,主要是收集信息 2)沉思阶段,主要为酝酿问题解决方案
3)灵感或启迪阶段,此阶段中,问题解决者头脑中可能涌现出问题解决办法,突发式地使问题迎刃而解
4)验证阶段,验证各种解决办法的有效性
3.奥苏贝尔流程:奥苏贝尔和鲁宾逊通过学生对几何问题解决的研究,提出了一个问题解决流程,分为四个阶段 1)呈现问题情境命题 2)明确问题的目标与已知条件 3)填补空白
4)解答问题之后的解验

4.格拉斯流程
1)形成问题的初始表征 2)制定计划 3)重构问题表征 4)执行计划与检验结果
5.基克流程:将一般问题解决的策略分为四个阶段 1)理解与表征问题 2)寻求答案 3)尝试解答 4)评价
总之:首先必须界定清楚需要解决的问题,然后进行艰苦的思维活动,最后对思维的结果进行检验,如不能达到目标,则从第一步做起。
(二)结果良好问题的解决过程:基于信息加工理论,结构良好问题的解决过程大致包括两个环节,理解问题和搜寻解法 (三)结果不良问题的解决过程:
1.解法具有较强的模糊性和开放性,常常没有可以准确预见的、唯一的标准答案,相反,倒可能拥有多种解法、多种思路
2.结构不良问题的解决过程更主要的是一种设计过程,而不是在一定逻辑结构中所进行系统搜寻法
3.西诺特用口语报告分析法对成人解决结构不良问题的过程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解决结构不良问题,需要研究性学习,需要通过研究性学习使学生掌握一定的方法论和具体方法,获得诊断问题、干预问题的能力。
4.乔纳森在西诺特的基础上,将结构不良问题的解决归纳为七个环节 1)理清问题与明了情景限制,对问题现状进行有效诊断
2)澄清、明了看待问题的各种角度、立场和利害关系,对问题的原因和趋向进行有效诊
3)提出可能的解决方法,制定多种干预方案

4)评价各种方法的有效性,对干预方案进行优选
5)对问题的表征和解法进行反思调控,对干预方案的实施过程进行评价 6)实施及监察解决方案,对干预方案的结果进行检验
7)调整解决方案。(问题解决者常常通过方案实施效果的反馈来调整解决方案) 三、问题解决的方法 (一)重新表述问题 (二)问题类比
(三)尝试错误(随机搜索法) (四)问题分解 (五)手段--目的分析 (六)逆向法 (七)分半法
(八)头脑风暴法(想法检验) (九)向专家咨询 第二节 研究性学习
研究:指人类对真实的、系统的知识的探求过程,同时,也是探求运用有关知识去解决现实生活中所面临的实际问题的过程。 一、什么是研究性学习
(一)研究性学习的概念: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以个人或小组的形式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1.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学科领域内或现实生活情境中通过发现问题、调查研究、动手操作、表达与交流等探究性活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
2.研究性学习是将学生的知识转化为能力的转换器,是将接受性学习转变为发现性学习的催化器,是学生从学习知识到学会学习、学会生存的助推器,是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的大舞台。
(二)研究性学习的基本教学目标: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自主性、探索性学习,注重学习
的过程和学生的实践与体验。研究性学习的目标是多元的,最基本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发现方法和发现知识的能力与探索精神、批判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研究性学习的基本过程
(一)研究性学习的心理过程:从心里本质上看,研究性学习过程就是目标指向性较强的思维过程,解决问题的思维大体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提出问题 2.明确问题 3.提出假设 4.验证假设
(二)研究性学习的教学过程 1.进入问题情境阶段 2.实践体验阶段 3.表达交流阶段
三、研究性教与学的基本要素
(一)研究性学习的主要内容:来自现实生活中的结构不良问题、无确定答案问题或开放性问题
(二)研究性学习的主要目标和教学任务
1.研究性学习的主要目标:(1)能力目标(2)情感目标(3)发展目标(学会学习,学会生存)
2.研究性学习的任务:分为基于问题解决的研究性学习基于项目活动的研究性学习 (三)研究性学习的主要学习模式与组织形式 1.研究性学习课程模式 1)文献研究模式 2)实验或观察模式 3)调查研究模式 4)概括建模模式

5)畅想论证模式 6)思辨探究模式
2.研究性教学的组织模式:小组合作研究、个人独立研究、个人研究与全班集体讨论 (四)研究性学习的设计与资源利用 1.研究性学习的设计原则 1)情境性原则 2)任务性原则 3)认知张力原则 4)合作性原则 5)师生共建原则
2.研究性教学的资源的组织与利用 (五)研究性教学的方法与模式 1.研究性学习的课堂教学法 1)探索教学法 2)单元教学法 3)专题教学法 4)直觉调动法 5)综合模式
6)经历模式:活动-生活-体验-总结 7)自我教育模式:系统读书,自教自学 8)群体教育模式 9)交叉教学模式 10)问学模式
2.学生在研究性教学中的学习模式

1)自学模式 2)合作模式 3)研究模式
第三节 创造性与中学生创造性的培养
问题解决的最高形态是创造性地通过发散思维、批判思维与辐合思维以及想象的完美结合,独辟蹊径,圆满达成问题解决目的。创造性教学一般以研究性教学为舞台,以开放性问题、无确定答案问题、结构不良问题为内容,以新颖的思想产品、物化产品和创新、高效的问题处理工艺流程为结构。 一、什么叫创造性
(一)定义:创造性又叫创造力,是一种成分和功能表现十分复杂的心理素质,是创造性人才的关键心理特征。
1.日本心理学家恩田彰:创造性就是把具有新价值的东西创造出来的能力
2.德国心理学家戈特弗里德.海纳特:创造力意味着从复述和反应式的狭隘思维和态度中解放出来,向灵活性、自发性和独立性的方向发展,而又不走到绝对自由的弊端上去。 3.美国的教育心理学家吉尔福特:狭义的创造性即是代表创造性人物特征的各种能力;广义的创造性则指创造性人格,它代表创造性任务那些特征的组织方式。十分强调创造性人格在创造性活动中的基本保证作用,认为创造性人格决定创造性活动的结果,称创造性人格为创造性生产力。
4.我国心理学学者倾向于从创造性活动所涉及的认知过程和个性特征两个方面来界定创造性,认为:创造性思维即以新颖独特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思维特性;创造性即指提供首创性的、具有社会意义产物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品质和创造性个性特征。 (二)创造性活动的主要形式 1.发明,即制造事物
2.发现,即找出本来就存在但人们并不知晓的事物或存在于其中的规律 3.创建,即提出新观点、新方法、新主张、新理论、新学说、新制度等 4.创作,即直接产生文学、文艺或科学作品的智力活动
5.创新,即运用知识或相关信息创造、开发和引进某种有用的新事物以提高生产力水平的过程,在这里,创新者不是指发明家,而是企业家和实践家。他们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一是要有发现潜在利润的能力;二是要有胆量,敢于冒风险;三是要有组织能力

(三)创造性的一般特点 1.新颖性
2.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有机结合 3.创造性想象的积极参与
4.灵感状态:一项创造性活动临近尾声的时候,往往出现暂时的宁静后思维在某一个细微线索的引发下突然打通,创造者一时才思勃发,千丝百节迎刃而解。这种状况往往出现在相对闲散的情况下、梦境中或半催眠状态下,人们通常称其为灵感。 (四)中学生创造性的特点 1.美国的研究
1)具有创造性才能学生的人格特征 2)创造性学生的主要行为特征
2.日本的研究:将高智商学生与高创造力学生的特点进行比较,智力不等于创造力,高智商并不等于高创造力。人的创造性是一种综合素质,情感和意志因素在其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智力相同的情况下,情感和意志可能起决定作用。
3.我过的研究:中国学生中创造性突出的学生,其汉语阅读和写作能力都比较强。 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过程 (一)准备期 (二)酝酿期
(三)豁朗期:灵感具有触发性、突发性、新颖性和瞬时性等特点,需要及时捕捉。 (四)验证期:一是直接验证;二是间接验证(即头脑检验)
三、创造性教学的实施:创造性教学是教师采用研究性学习的形式,并运用适当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创造性潜能,促进学生形成创造性行为和创造性产品并培养学生创造性人格的教学活动。 (一)目标与过程
1.目标:(1)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2)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人格(3)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表现力(领域技能)
2.过程:(1)发现问题,能够创造性地发现问题,是一个人能不能进行创造性工作的前提
2)明确问题(3)提出假设(4)检验假设 (二)创造性教学的原则 1.托兰斯的创造性思维教学原则
1)尊重儿童任何幼稚甚至荒诞无稽的问题 2)尊重儿童具有想象性和创造性的观念 3)夸奖儿童提出的观念是有价值的 4)避免对儿童行为作完全肯定的评价 5)对儿童的见解有所批评时一定要说明理由 6)鼓励学生自发地学习 2.费尔哈森的创造性教学原则 四、创造性训练技巧 1.创设适宜条件 2.运用发散式提问模式 3.加强自我指导,提高创造力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f86d4f2352ea551810a687a5.html

《华莱士的创造性问题解决模式.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