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十年来中美国际贸易的发展与变化

发布时间:2013-03-19 22:22:55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近十年来中美国际贸易的发展与变化

2010级会计七班 李启琳 20107875

摘要:近年来,中美贸易摩擦硝烟四起,持续不断,花样不断出新,究其原因多种多样。面对贸易摩擦问题日益增多的严峻形势,正确认识我国遭遇的国际贸易摩擦的原因,积极探索妥善解决贸易摩擦问题的途径,将是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点所在。

关键词:贸易摩擦、贸易失衡、贸易逆差

正文:

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这两个有着相当国际地位的世界大国在国际贸易往来上是长期的贸易合作伙伴关系。中国是美国对外贸易最大合作伙伴之一。自中美两国建交以来,两国的贸易关系一直处于既合作又对抗的矛盾中,在进展与停滞的矛盾中徘徊。这种动荡局面存在的原因就在于,在这么多年的国际往来中,中美之间因为贸易不平衡产生的各种摩擦和矛盾,但又在众多领域内有着共同的利益。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今天,中美在经济贸易上的联系已经密不可分。但另一方面也不断地引申出更多新的问题来。美对华的态度也在矛盾的激化中、利益的共同上暧昧的变化着。

长期以来,我国奉行以低劳动力成本为基础的比较优势战略,这在一定时期内促进了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但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资源自由流动趋势的加强,这一发展战略已经越来越显示出其弊端。尤其在当前贸易争端频发,并且我国承诺WTO保护期期满的严峻形势下,我们应着力于拓展原有的比较优势,将比较优势进一步转化为现实的竞争优势,实现我国从贸易大国到贸易强国的转变。

自从1979年中美建交以来,由于国际上多方面因素的制约,两国关系一直在动荡中徘徊。“9-11”事件之后,中国被美国宣布给予中国永久正常贸易关系地位。但又由于中国近年来的快速发展和在国际上的地位不断提升,霸权政治性质的美国怎能容忍自己存在一个如此强大的对手?在美国的对华政策中,中国实际上又是美国的“潜在敌人”。“两国贸易良好发展将给两国经济带来同样的良好发展”。精明的美国深知此道理,在强大利益的驱使下,又不得不硬着头皮改变一些对华政策。但是中美贸易的不平衡是一个长期存在的事实,是国际分工发展的必然结果,符合国际资源配置的根本规律,两国政府都只能顺应而不是否定更不能违背。认真分析中美30年往来关系,适时更新对策,才能使中美关系得以良好发展前途,并使中国在国际贸易中更好更强大的发展下去。

中美贸易发展的现状

近年来,中美贸易的格局基本是以中国整体对外贸易顺差不断上升、美国整体对外贸易逆差不断攀升为基本背景,而中美之间的贸易结构是以中国对美国的贸易顺差逐年上升为显著特征的。巨大且持续增长的贸易顺差给中国的国际贸易环境造成极为不利的影响:第一,加剧中国与主要贸易伙伴国尤其是美国之间的贸易摩擦;第二,为以美日为首的西方主要国家对人民币升值施压提供了口实;第三,使得中国宏观经济政策选择陷入因内外均衡的冲突而左右为难的窘境。

1、 反倾销调查层出不穷。

1980年美国对中国的薄荷醇进行首次反倾销调查开始,迄今美国已对中国产品实施了100多项反倾销措施,是世界上对华“反倾销”起诉最多的国家。根据中国商务部的统计,从1980年到2003年,美国反倾销立案指控的中国产品涉及范围非常广泛,已近百种产品,在已经结案的产品种类中有80%左右被美国加征反倾销税。2003年美国对华“反倾销”力度因中美贸易不平衡问题再次加剧,先后裁决中国彩电、可锻铸铁管件等产品对美构成倾销,宣布针对中国的纺织品实施特别保障措施,同时裁定中国的家具企业对美构成倾销损害,这也是中国迄今为止遭遇的最大金额的反倾销调查案件,价值高达10亿美元。自从中国入世后美国可以采用的对其国内产业进行保护的合法手段越来越少,反倾销便成为其推行贸易保护主义的一门“重炮”。

2、技术壁垒花样不断。

技术壁垒作为一种外源性限制措施,成为美国限制中国产品出口,保护该国产业的锐器,以提高检疫标准,增加检测项目,繁琐的通关程序为手段的技术壁垒日益成为我国贸易的约束条件。另外,美国还通过技术标准、卫生标准、电子数据交换手段设置新的技术壁垒。

中美贸易摩擦频发的原因

一、 中美产生贸易摩擦的外部原因

1、 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回流。

随着我国贸易规模扩大和在国际经济政治事务中的影响的增强,国际地位的提高,一些国家对中国的防范疑虑加重,国际上出现了形形色色的“中国威胁论”。这些论调都为外国对我我国采取贸易保护主义提供了舆论支持,一定程度上助长了贸易摩擦案件的增多。而美国的对外贸易政策具有明显的两面性特征,实行所谓的“公平贸易”,即在出口贸易推行自由化原则,进口贸易上则坚持保护主义。。因此,当美国经济衰退或者美国国内生产竞争力下降,就会导致美国贸易保护主义的增强,从而引发贸易摩擦。

2、 美国把中国视为非市场经济国家,采取歧视性贸易政策。

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取得了巨大成就,市场经济体制也已基本形成并逐渐趋于完善,然而仍有许多国家将我国视为非市场经济国家。中国虽已加入世贸组织,但根据中美达成的协议,中国入世十年内美国仍可以把中国视为非市场经济国家。根据世贸组织的《反侵销协议》对于从非市场经济国家进口的产品实施反倾销调查时,可以不用其国内价格进行比较,而用替代国类似产品国内价格来比较,这就意味着中国产品将失去相对优势(相对于国内廉价的资源优势),无法与其他国家产品竞争。美国为了维护其自身利益和经济霸权地位,遏制中国经济发展,对世界贸易组织的这一反倾销条款进行滥用,以维护其本国相关产业利益,从而引发一系列的中美贸易摩擦。

二、 中美产生贸易摩擦的内部原因

不可否认,中国改革开放几十年来,经济快速持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然而国内经济发展却是不平衡的,存在着许多的不足,这些自身的缺陷,成为了中国进一步发展的阻碍,也成为了中国与美国等国家产生贸易摩擦的重要原因。

1、 内需不足拖累了进口增长,扩大了贸易顺差。

内需不足使得国内企业产生了过剩生产力,增加了出口的压力。由于中国传统的消费观念和储蓄习惯,以及中国的社会保障机制还不够完善,大众的消费潜能没能很好的发挥出来。人们在未来尤其是年老以后没有保障的情况下,不愿也不敢增加当下的消费,更多的则是储蓄。中国的储蓄率正说明了这一点,储蓄过高,消费明显不足。而随着中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企业生产力的进一步提高,规模的进一步扩大。这就对我国出口形成了巨大压力,导致了中国出口的迅猛增大。而由于内需的不足,进口增长明显滞后,使得中国贸易顺差进一步扩大,不可避免的会发生高频率的贸易摩擦。总之内需不足拖累了中国进口的增长,加速了出口的增长,从而导致了频繁发生的贸易摩擦。

2. 中美进出口商品结构特点。

根据大卫里嘉图的比较成本理论,两国进行国际贸易的原因在于生产某种产品具有相对优势。我国劳动力充足,在国际市场上具有较强优势。这就决定了中国出口产品基本上是资源性产品,劳动密集型的制成品和半制成品。而这些产品技术含量比较低、附加值低,此类产品大量出口给美国产生巨大冲击。美国为维护本国利益,设置种种贸易壁垒,引发贸易国之间的摩擦。

3. 中国企业自身和政府的一些不当做法。

在中国,许多企业存在着薄利多销的传统理念,以及我国长期对外贸企业进行的出口补贴,使得不少企业为了扩大国外市场,对产品定价过低。企业习惯于利用价格战术一窝蜂地降价,相互的竞价不但使得获利空间下降,而且容易还使得国外将其销售行为视为反倾销,这便助长了国外的反倾销势头,产生更多的贸易摩擦。而我国企业在应对反倾销时更多则是放弃应诉。

中国市场的巨大潜力对美国有着非常大的吸引力。正是中美在经济利益上的一致性,为中美关系的改善和发展带来了历史性机遇,并成为双边关系的核心。

针对于中美之间的贸易摩擦,中国需要及时采取一些积极的措施使中美两国之间的贸易关系向健康方向发展:

1、 争取市场经济国家地位,弱化在过渡期内的特殊歧视待遇

我国在加入WTO的谈判中,从全局考虑,变相地接受了中国入世15年内将中国视为非市场经济国家的条款,因此我国在反倾销诉讼中常常是以第三国的歧视价格来代替我国的真实价格,使得我国处于极为不利的地位。反倾销一旦发生,则会征收极高的反倾销税。因此我们应当继续深化我国市场体制改革,树立开放的观念,培养创新,逐步扩大开放领域与开放程度,完善我国经济体制,建立公平公正竞争有序的市场经济体系。此外,还要以政府的名义,充分利用我国在国际舞台上的资源优势,开展积极的外交,与贸易伙伴保持良好的沟通与合作,开创一种双赢的局面,在贸易伙伴当中争取更多的国家给予我国市场经济国家的合理地位,大大提高反倾销胜诉的可能性。另一方面,也要充分发挥各类行业协会及海外华人华侨的作用,通过各种民间式的渠道向相关国家政府、政要积极展开游说或施压。

2、 扩大国内需求,降低我国对外贸出口的依存度。

由于国内需求不足,导致了大量企业在扩大对外出口同时也拖累了中国进口的增加,这一效应导致了中国的更大的顺差,从而导致了贸易摩擦的频发,因此解决内需问题对我国减少贸易摩擦至关重要。发展内需型经济要求建设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国内市场的对内和对外开放,国际市场的扩大和不断深化,既是建设开放型经济的题中之义,也是发展内需型经济的重要内容因此,要大力推动内外经贸一体化全球物流的综合运作能力以及全球供应链管理发展内需型经济要求结构深化,变投资和出口为消费投资不断深化内需,尤其是培育和扩大包括住宅汽车等耐用品消费信用消费负债消费农村最终消费休闲服务消费人力投资等新内需结构,是十分必要的以内需为主逐步延伸扩展到外需,并努力促进满足外需能力的不断转型升级

3、 调整产业结构,增强核心竞争力,转变我国经济增长方式。

中美贸易摩擦案件中所涉及的产业基本上是那些低技术含量、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其替代性非常强,其低价值决定的低价格容易被认为是倾销。因此,改变这种状况的根本途径,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市场竞争为动力,通过技术改造、技术创新、企业组织结构调整等措施,有步骤、有针对性地对工业各部门的产品结构进行调整和优化。在产品结构调整中,对国民经济发展影响最大的是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通过推广新技术、新工艺,降低产品的能源消耗、原材料消耗、以及水资源消耗。二是通过新技术运用和经济规模的扩大,提高产品质量、降低产品成本,在国内外市场上增强竞争力,扩大市场份额。三是通过技术创新和技术引进,开发具有世界先进水平,能够代表产业发展方向的产品。

4 加强我国企业内功的修炼,转变政府的服务职能。

企业应当实施以质取胜的品牌战略和市场多元化战略,提高自身品牌建设,增强企业竞争实力,调整商品的出口结构,增强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政府应当完善其服务职能,加强公共服务理念,提高政府服务水平。构建公共财政体制要求政府提供的主要产品就是服务。也就是说,公共财政理念的内在实质就是服务性财政,政府的根本职能就是提供优质服务。

5加快“走出去”步伐。

鼓励我国有竞争优势的产业和企业“走出去”可以通过对外投资在当地设立企业和机构,把国内过剩的生产能力原材料及零部件出口到国外市场可以考虑分几个阶段来进行:一是未来五至十年的起步阶段,主要目标是在实践中逐步摸索和建立适合我国企业跨国经营的对外投资模式地域途径和管理体制投资企业以改制后的国有企业外向型企业和有实力的民营企业为主体,投资领域主要是国内有比较优势的产业以及为国内企业跨国经营相配套的研发销售和生产环节二是未来20年的稳步发展阶段,主要目标是初步建立国际化的生产体系,形成一批中等规模的跨国公司和企业,逐步培育起国际化的综合物流和金融运作能力三是在更长时期内发展全球生产体系,形成一批有全球竞争实力的大型的跨国公司和企业,这些企业具备在全球市场上配置供应链和技术创新能力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经济规模的扩大,参与国际分工和竞争的广度和深度的加大,在我国对外贸易中,作为发展中国家经济崛起的代价不可避免的产生了贸易摩擦,并有不断扩大的趋势。中美之间的贸易摩擦将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只要两国从全球和亚太地区的战略高度,从未来的角度来看待中美关系,超越意识形态和价值观的分歧,增加信任,减少麻烦,发展合作,不搞对抗,中美两国的共同利益就会得到维护和发展,分歧通过平等的、富有诚意的对话和协商得到逐步解决,中美关系就能健康、顺利地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沈国兵《中美贸易平衡对策研究》

[2]张建丅 熊灵孉《中美经贸关系的政治经济分析》

[3]华网《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中国成反倾销重灾区》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f87e5e50be23482fb4da4cb5.html

《近十年来中美国际贸易的发展与变化.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