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寂寞与空虚的辩证分析和比较

发布时间:2018-06-30 18:34:45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孤独、寂寞与空虚的辩证分析和比较

【孤独】

孤独,根据中国古代文字里解释,孤是王者,独是独一无二,独一无二的王者必需永远接受孤独,他不需要接受任何人的认同,更加不需要任何人的怜悯,王者绝对可以在很平静的环境下独行。

孤独并非是在自己心情压抑,或是失恋的时候出现的,那种感觉只是空虚和寂寞,称不上是孤独。孤独是一种状态,是一种圆融的状态,真正的孤独是高贵的,孤独者都是思想者,当一个人孤独的时候,他的思想是自由的,他面对的是真正的自己,人类的一切思想都源于此处。孤独者,不管他处于什么样的环境都能让自己安静,都能自得其乐。

孤独有时候也是一种财富 ,人只有在孤独时,心才会真正的安静下来,才会很理智,孤独并不苦,而是一种很高的境界。

孤独寂寞

真正的孤独不是温饱后的无病呻吟。孤独是灵魂的放射,理性的落寞,也是思想的高度,人生的境界。它没有声音却有思想,没有外延却有内涵,孤独是一种深刻的诠释,是不能替代的美丽。

喧嚣里的独行客也是孤独的。也许越是纷繁越成空,越是孤独越丰富。一个人未必孤独,人多时,也许更茫然。月亮仅一个,却有众星捧,走在人海中,不知谁人懂。因此,才有了喧闹中的慨叹,热烈中的冷观。

独处时,才有时间思考;静思时,才有机会感悟。

能专心,方能深入。耐住寂寞、忍受孤独,也许才有奇迹的诞生。那些超前的理论学说,往往都是在长久煎熬后,方被后人体悟和理解。很多科学发明,也经历了痛苦挣扎,才被人们认可和推广。那近乎黑暗的埋没,该是怎样的一种孤独?

融入喧嚣,就难逃纷扰,经常身心疲惫、憔悴不堪。为功名利禄明争暗斗,为爱恨情仇恶性角逐,几多不害他人,又几多不被人害?殊不知,厚待别人方能善待好自己。

在一个群落,掩埋得越深,就越难找回真实的自我。只有一个人的世界,才能真正袒露活脱脱的自我。

不会享受孤独,就不会享受人生。

学会忙里偷闲,闹中取静,才能享受孤独的时光,默默感悟失去和得到,回味遗憾和美好。

挤一点时间,品一杯香茗,做一次思考,那是何等的惬意!

能从忙碌中解脱劳顿,能在静夜里独对心灵,能在晨曦时思考未来,那是一种无法表达的玄妙。

暗夜里,独守一盏心灯,凝望苍凉无垠的夜色,便没了痛苦,没了压抑,静静地品味那份空旷开阔和寂静清远的孤独。漫步于自我的心灵旅途,就把平日里那颗焦躁的心融入了如水的宁静,在追忆和反思里淡品人生,在夜的最深处,触摸飞舞的灵魂,让虚无变得富有,这又是怎样的一种享受!

【寂寞】

寂寞是表示人冷清孤单的形容词。人是具有社会属性的生灵,人不可能一个人生活。当个人离开群体过久后,人性就会以一种手段惩罚个人,这种手段叫寂寞。

  寂寞和孤独的词性几乎完全相同,其不同点主要在于感情色彩。

  孤独是指一种可见的状态,同样也可以指一种态度,指没有人陪伴或者拒绝别人陪伴。

  作为状态来说,只要一个人有人陪伴着,便不是孤独的;

  作为态度来说一个人可以选择孤独,也可以选择不孤独,人在这一点上是十分有主动权的。

  寂寞是指一种不完全可见的状态,指无法与人沟通或无法通过沟通来获得满足。

  作为状态来说,寂寞与否的判断,从别人的角度而言,是猜测性的和充满暧昧的。你难以从一个人身边有没有人,以及他的行为表现来确知他是否寂寞。

同时,相对于作为态度的孤独来说,寂寞是不能主动选择的。也就是说寂寞拥有属于不受人们主观好恶所影响的特性,无论人们是陶醉于寂寞还是厌倦寂寞,寂寞这种情绪都会依然固我。

寂寞和孤独不一样,寂寞可以是想一个人,可以滔滔不绝的说话,也可以是逃避现实。寂寞又很多种。而孤独却只有形影单只这样的词。

孤独是一种与他人隔离的客观状态,孤独可以是愉快的或不愉快的,如宗教领袖与伟人经常是孤独的,但是他们是在孤独中探索精神的启示与世俗的进步,所以尽管孤独却并不寂寞,可以说他们之间没有任何必要的关联。

关于寂寞和孤独的区别还可以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来说明,两个人背靠着背仰望星空,这种情况下,对于他们中的任何一个单体都不适宜用孤独来形容,但是他们依然有可能是寂寞的。

  孤独是一个小水池里只有一条鱼;寂寞是水池里什么也没有。孤独是在很多人的地方,身边却没有人陪伴;寂寞是在很多人陪伴的时候,也只能沉默。

  人生,本身就是一个寂寞的旅程

  也有人说,一个人的时候应该叫孤独,想一个人的时候才应该叫寂寞

  不是因为寂寞才想你,而是因为想你才寂寞.寂寞的感觉之所以如此之重,只是因为想得太深.

  孤独是一种态度,寂寞是一种想法。

  寂寞就是天空中那种淡淡的蓝色,也许不经意的抬下头就再也无法回避。

  孤独只是个体和集体的区别。

  寂寞则是心灵上的孤单,缺少心灵上的共鸣。

  实际上,在心灵上有共鸣的人碰到一起的几率是相当小的。很多人一生都碰不到一个知己,就是寂寞。

  有的人,没有知己,同样也没感觉到寂寞,而且生活还挺美。

  这说明,寂寞与否,跟精神境界有关系,跟性格有关系,跟环境有关系。

忧郁症患者普遍都有寂寞的感觉,而忧郁症患者无一不是性格上存在缺陷,所以,性格也导致了寂寞。

  寂寞是什么感觉

  就是身边没有了聊的来的人 所以

  有的人可以陪坐在有的人身边一夜却一句话也没说。

  有的人寂寞的时候说不出话来,有的人寂寞的滔滔不绝。

  寂寞就是你靠某个压抑的节奏来呼吸,

  寂寞就是想逃离现在的自己

  寂寞也是幻想家的坟墓。

  寂寞就是常常沉默常常紧闭双眼。

  所以一旦寂寞起来 这种感觉会让人觉得可怕。

  寂寞就是要一点点这样的走下去。

而且大概要这样很久。

如果一个人喜欢与寂寞打交道,或者说寂寞已经在这个人的身体里,占据了相当的领地,而且还不断地扩展,这个人的精神堡垒离倒塌就不远了。

  寂寞柔软的,寂寞像温水,像轻风,你感觉不到它,在这个充满坚硬物质的世界里,它的确是微不足道的。然而寂寞本身却是敏感的,它像个不知疲倦的行者,辛劳地寻找着自己的寄居地。它像一汪清泉似的,不经意地浸润着你的身体,当你从内心深处发出一声叹息的时候,你这才意识到,寂寞已经无可挽回地侵占了你的精神世界。

  孤独与寂寞虽同为一种精神状态,而孤独更显得强硬健壮,带有诗性。孤独虽然同寂寞一样特立独行,但它的骨子里有一种渴求人观赏的欲念,因为它美丽如烟。也就因此,孤独有媚俗的一面,惹得一些艺术家们,喜欢把孤独的标签贴得满身都是,害得孤独像个可怜虫似的,甚至有自杀的念头。而寂寞没有孤独那么不幸。也许,这得益于寂寞的秉性,寂寞只是一种状态,一种自然而然的,无法掺入任何人的主观成分的一种天然状态。它不是因喜欢不喜欢所能够任人取舍的,凡人还是伟人,只要夜静人深,或不得不独处时,寂寞便会悄然而至;但若想排遣寂寞也不是一件难事,有人群的地方,甚至只要有声音,即便那些无规律、更谈不上美的噪音,都是寂寞的对手,每遇此时,寂寞便悄然而逝;而孤独,无论在人声嘈杂之处,或是那些杯光酒影的应酬场面,都会坚强地存在着,像兀立了几千年的岩石,坚硬而恒久地存在着,它远比寂寞要顽强和执著。

  寂寞的软弱有如毒药,如果你一味地顺从它,沿着它划定的曲线走,你就会掉进它设置的陷阱,在那里,寂寞特有的压抑织成了一张密不透风的网,你无法冲破它,你会被寂寞杀死。寂寞一旦攫住了谁,谁就慢慢改变自己,直到面目全非。

  你如果足够聪明,当寂寞袭击你的时候,或者说寂寞像雾一样弥漫了你的居所,你嗅到了寂寞独特的暧昧气息,你便应逃离它,跑到有人群的地方去,比如菜市场、百货商店、美术馆以及节日的公园等等一切人头攒动、人生嘈杂的地方,那些都是扼杀寂寞的好地方。你要让那种热烈、兴奋,甚至肮脏的氛围彻底将自己浸透,让你的神经逐渐地麻木,麻木的神经有如小吃店里刚下锅的面条,生硬而僵直,这时寂寞就会灰溜溜地消失在嘈杂的缝隙间;你不去问它的下落,恐怕它会因此记住你的模样。

  如果你是位艺术家,以搞点精神把戏为乐的那种人,寂寞便没那么面目可憎了,一忽儿的寂寞,或许可以产生出一种奇妙的构想,奇妙的构想再佐以时日,有可能成为了不起的艺术品(一幅画、一曲旋律,或一首隽永的诗)。但有的时候,艺术家脆弱得还不如婴儿坚强,尤其心灵,更是软弱得一塌糊涂,所以这时,寂寞便无一点可爱之处,它像个吸血鬼,吸走你的精神之髓,让你的精神患上软骨症,阳光也无济于事。有一天,我碰到了一位卖文为生的朋友,他萎靡不振的样子让我吃一惊,我问他怎么回事,他长叹一口气道:寂寞难耐,我可能是患了忧郁症……我劝他多找朋友聊聊,或许能排解寂寞和孤独。他又摇头,试过了,不管用的。或者多读读书,在书本里找知音,不是有人说,读一本好书,等于同一个高尚的人谈一次话……好了好了。他打断我。那都是中学生的把戏,我是曾经沧海了。或者你……我又想出了一个主意,然而没等我说出口,我的朋友却已转身走远了。我看见寂寞并携着孤独在我的朋友周围跳舞。

  寂寞的体验是十分的私人化的,有一千个人就有一千种寂寞,它让人想到死,想到人生最悲惨的事情,它是情感当中最具杀伤力的一种。

其实,在人的一生中,那种热烈精彩的场面只是一瞬间的事情。比如你工作学习,你忙得不可开交,而这对于你那漫漫一生来讲,也是相对短暂,人生的大部分时间需要你一个人慢慢地挨着,你不妨就将人的一生看成是一只又苦又涩的青橄榄,你只能一小口一小口地慢慢品尝,唯其如此才有滋味。你要安心于那种不急不躁的状态,不要将你的情绪的瓦罐倾斜,让寂寞,或其他毒害心灵的东西乘机而入。

【空虚】

与孤独、寂寞相比,空虚则显得低级的多。

空虚是指百无聊赖、闲散寂寞的消极心态。即人们常说的没劲,是心理不充实的表现。当人们长期生活在空虚状态中,不满足本性遭到长期打压,就会产生抑郁病,忧郁症,孤独症等病态。

心理空虚是不思追求、无所事事或不愿事事造成的。因为不思追求,失去了人生的奋斗目标,就不会有奋斗的乐趣和成功的欢愉。因为无所事事或不愿事事,就会感到生活无聊、心灵空乏虚无,就会感到寂寞难忍。于是,为了摆脱这种心理上的饥饿,就有可能去寻求极端刺激,最终便有可能走上歧途。

空虚通常发生在这样两种情景之中:一种是物质条件优越,无需为生活烦恼和忙碌,习惯并满足于享受,看不到也不愿看到人生的真实意义,没有也不想有积极的生活目的;另一种是心比天高,对人们通常向往的目标不屑追求,而自己向往的目标又无法达到而难以追求,结果是无所追求,心灵虚无空荡,精神无从着落。

空虚不同于慵懒。慵懒是心理上的懒散,是惰性使然,慵懒虽然是诱发空虚的条件,是不思追求、无所事事或不愿事事的温床,但慵懒未必一定导致空虚,因为慵懒的人心理上也可能很充实——喜欢懒散生活、满足懒散现状,尽管这种充实是消极的,对常人来讲是难以理解的,但慵懒的人并不会感到心理空虚。当然,慵懒的人如果逐渐感到无聊、寂寞、万事不称心并向往通过消极的新鲜刺激来排遣此种心情,以消磨时光,则就会演变成空虚的人。

要对抗空虚就要看清空虚的本质就是不存在。这时如能转移注意力做些实质的活动,如逛街就认真挑选衣物、聚会时就专心与人谈话,都可有效驱除空虚感。至于常感到空虚的人,很可能是活得不踏实。有些人在生活中怀有不切实际的期望或目标,自己总是在生活中追寻些什么,而没有落实到现实生活本身,不免常有虚幻感。要挥别空虚感就要建立务实不务虚的生活态度,能活在当下的人,心中是不会有这么一个黑洞的。

总之,孤独是一种状态,寂寞是一种心境,空虚是一种情绪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f8b805115f0e7cd1842536aa.html

《孤独、寂寞与空虚的辩证分析和比较.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