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答案)

发布时间:2019-03-15 16:58:23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课标全国卷Ⅰ)

12.C 本题考查价格变动对互补品需求量变动的影响。甲商品具有需求弹性,甲的价格下降,对甲的需求增加,由于甲与乙是互补商品,因此对乙的需求也增加,由此排除B、D。甲商品价格下降,其他条件不变,意味着乙商品价格不变,故选C,不选A。

疑难突破 甲、乙是互补商品,甲商品价格下降,对甲、乙的需求量都增加,B表明价格上升,D表明需求减少,很容易被排除。本题的难点在于对A、C的取舍,A表明价格下降、需求增加;C表明价格不变、需求增加。突破本题的关键在于判断乙的价格是下降还是不变,题干中“其他条件不变”是关键信息。

13.A 本题考查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市场配置资源。题干中的公益类项目和非运营类项目向社会开放,允许企业参股投资和经营,有利于发挥不同所有制经济的优势,提高公益类项目的运营效率,①②正确切题。允许企业参与公益类项目的投资和经营,并不意味着让市场决定公共资源的配置,公共资源供给应主要由政府来提供,③说法不准确。允许企业参与公益类项目的投资和经营,并不意味着国有资本将退出该领域,④说法错误。故选A。

误区警示 允许企业参与公益类项目的投资和经营,的确是发挥了市场在公共资源配置中的作用,但若片面夸大市场在公共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则易错选B。

14.D 本题考查学生对国内生产总值概念的理解。解答本题要注意国内生产总值是按地域来确定的,外国企业在中国生产的产值计入国内生产总值,中国企业在境外生产的产值不计入国内生产总值,D符合题意,C与题意不符。北京厨师为家人做了一顿丰盛晚餐不是为社会提供劳务,不创造价值,排除A。上海商人购买的一件精美的清代瓷器,既不是生产产品,也不是为别人提供劳务,不属于国内生产总值,排除B。

疑难突破 本题的难点有二:一是国内生产总值在教材中是辅助文内容,教师和学生很容易忽视;二是本题让学生区分国内生产总值和国民生产总值,学生一般都不了解。突破本题难点要认真审题,抓住国内生产总值概念中“国内”和“生产”两个关键信息。

15.A 本题考查我国的政党制度。精准扶贫说明了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①符合题意。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脱贫攻坚作出了全面部署,说明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在脱贫攻坚过程中发挥了我国的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②符合题意。我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③说法错误。题干不涉及完善农村基层群众性组织,排除④。故选A。

16.C 本题考查财政收入的相关知识。以发行债券方式支持扶贫,可以拓宽扶贫资金的筹措渠道,C符合题意。题干只涉及扶贫资金的筹措,不涉及扶贫资金如何使用,A、D不符合题意。拓宽扶贫资金的筹措渠道并不意味着政府扶贫资金支出的减少,反过来还可能增加,B说法错误。

方法技巧 做政治选择题时,一定要把握题干的指向。本题题干的指向是扶贫资金如何筹措而非如何使用。

17.B 本题考查我国政府的职能和责任。切实保障每个公民依法登记一个常住户口,有利于保障公民基本权利,有利于完善户籍制度,提高社会管理水平,①③正确切题。②不是题干措施的目的,排除。题干措施与缩小城乡差别,提高人口素质无关,排除④。故选B。

审题方法 解答本题时要注意审题,把握设问中“目的”的要求。题干中措施的目的在于保障公民基本权利而非转变政府职能。

18.A 本题考查我国的外交政策。中国加强与上海合作组织、东盟等国家和国际组织的安全对话与合作,说明中国积极推动形成适应本地区特点和需要的安全架构,也说明中国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①②正确切题。题干中的措施既有双边合作,也有多边合作,且从题干中也看不出中国推进地区安全机制建设的主要方式是什么,排除③。④夸大了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排除。故选A。

误区警示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代表性和话语权进一步增强,发挥着重要的建设性作用,但中国还不是协调亚太地区各国间安全事务的中心。

19.C 本题考查科技创新在文化发展中的作用和文化自信的知识。科技创新能够为文化发展提供强大的物质技术手段,有利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增强文化自信,②④正确切题。①夸大了科学素养在文化素养中的地位,观点错误。大力推进科技创新不一定能强化文化的统一性,也不一定能缩小文化的差异性,③说法错误。故选C。

误区警示 我国大力推进科技创新,有利于缩小我国与发达国家在文化发展上的差距,但缩小文化差距不同于缩小文化的差异性、强化文化的统一性,因为世界文化具有多样性,不了解以上内容易错选D。

20.D 本题考查矛盾观点。“共同”强调矛盾的普遍性、共性,“区别”强调矛盾的特殊性、个性,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体现的是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③④正确切题。①②不合题意。故选D。

审题方法 审题既要审材料,又要审设问,特别是要审设问。本题问的是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体现的唯物辩证法道理,若学生不注意设问要求,从题干材料“发达国家继续带头减排”推导结论可能错选B。

21.B 本题考查创新的作用和实践的作用。从题干材料中可以看出,“零工社区”推动创新创业发展,一方面得益于专家及时回答了创业者在创业实践中遇到的新问题,另一方面得益于创业者把专家的创新认识应用于创业实践,①④正确切题。②错误,直接经验是通过实践获得的认识,间接经验是通过学习获得的认识,不能用一种认识检验另一种认识。材料体现的是将创新思路转化为产品而不是将创业者的实践经验上升为系统理论,③错误。故选B。

22.B 本题考查联系观点和价值的创造与实现。客观条件始终制约人的主观能动性,②夸大了主观能动性的作用,观点错误。联系具有客观性,③观点错误。①④正确切题,故选B。

23.B 本题考查物质和意识的关系、客观规律和主观能动性的关系。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创新意识不能作为实践的出发点,②说法错误。人们的认识方法是从个别到一般、再从一般到个别,③说法错误。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体现①;遵循规律体现④。①④正确切题,故选B。

规律总结 做哲学选择题需要注意的问题

做哲学选择题时有些顺序不能颠倒。比如,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不能说成客观与主观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认识的发展过程是从实践到认识、再由认识到实践,不能说成从认识到实践、再从实践到认识;认识方法是从个别到一般、再从一般到个别,不能说成从一般到个别、再从个别到一般。

38.答案 我国消费品的供给与需求之间存在结构性矛盾,生产不能有效满足消费者的需要。采用先进工艺和高的质量标准,提高消费品质量;加大高端消费品研发投入,优化消费品供给结构;加强品牌培育和推广,提升自主品牌的价值;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性价比。

解析 本题分两小问,考查生产与消费的关系、企业经营成功的因素。第一小问,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学生可以从我国境外消费年均增长率、规模、比重角度说明我国消费品的供给与需求之间存在结构性矛盾,生产不能有效满足消费者的需要。第二小问,我国生产企业应如何应对,可结合材料中我国消费品供给存在的问题,从提高消费品质量、优化消费品供给结构、加强品牌培育、提高产品性价比等方面分析。

规律总结 第一小问,要求说明我国消费品供给存在什么突出问题,难度不大。第二小问,学生一般会想到企业经营成功的因素,但如果不结合材料中我国消费品存在的问题,死搬企业经营成功的因素的知识组织答案,得分就有限。本题启示我们,解答政治非选择题时,一定要结合材料,并根据材料对教材知识进行转换。

39.答案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全国人大常委会是全国人大的常设机关;根据宪法和香港基本法的规定,全国人大常委会有解释基本法的权力。

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和根本利益,遏制“港独”;维护宪法和香港基本法的尊严;维护“一国两制”方针和香港法治秩序。

解析 本题考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知识。第一小问,说明为什么必须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对香港基本法第一百零四条作出解释,可结合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地位、职权,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和活动原则组织答案。第二小问,对香港基本法第一百零四条作出的解释的重要意义,可结合我国中央政府与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关系,从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和根本利益,维护宪法和法律的尊严,维护香港法治秩序等方面回答。

命题点评 前几年全国课标卷Ⅰ,38题为经济生活和政治生活结合在一起的非选择题,今年38题为经济生活的题,39题为政治生活的题,经济生活和政治生活分别设题,知识考查更有针对性。39题,以全国人大常委会对香港基本法第一百零四条作出解释为背景,考查为什么必须由全国人大常委会作出解释及该解释的重要意义,时代感强,有利于激发学生关心国家大事的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公共参与等核心素养。

40.答案 (1)选择艺术价值高、影响大、代表性强的诗词,集中展示中国诗词的魅力;重视发掘诗词的深刻文化内涵,引导人们向美向善;运用现代传播技术手段,注重互动性和趣味性,增强吸引力、感染力;激发民众内心的中国诗词文化情结,引导民众广泛参与。

解析 (1)本题考查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知识。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中国诗词大会》成功的原因,要结合材料中《中国诗词大会》节目组的做法组织答案。“比赛诗词涵盖《诗经》……”说明《中国诗词大会》选材广泛,所选诗词代表性强;“聚焦爱国、仁义、友善等主题”说明引导人们向美向善;“应用新媒体互动……”说明运用现代传播技术手段;“参赛选手来自各行各业”说明引导民众广泛参与。

方法技巧 面对结合材料说明××活动成功的原因设问时,把材料中的措施上升为政治学科术语逐一说明即可。

答案 (2)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和历史创造者;树立人民是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体的意识;根据社会发展需要和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发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内涵和现实价值;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加以传承发展,增强人民群众的文化获得感。

解析 (2)本题考查社会历史主体的知识。解答本题,首先要答出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然后具体分析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过程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就要树立人民是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体的意识;要根据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发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内涵;要通过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人民群众的文化获得感。

命题点评 本题从形式上看属于哲学试题 ,但答案内容是哲学和文化生活的结合,这说明政治高考命题既注重模块内知识之间的联系,也注重模块之间知识的综合,注重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这一点在今后高考备考中应特别注意。

答案 (3)开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课程;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题实践活动;开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网站、微信公众号。

解析 (3)本题考查如何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学校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提建议,答案具有开放性,应结合学校生活实际,围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传播和发展提建议。

附:试卷分析

你能拿到的分数

这是必须拿到和通过努力可以拿到的分数:

13、15—23、39、40(1),共计62分。上述分数你拿到了吗?如果是,那么你可以给自己定下更高的目标;如果否,那么请你把不会的知识及时补上。加油!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f8c5e010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12be8fb.html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