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园田居其三优秀教案

发布时间:2019-12-09 09:16:36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归园田居其三优秀教案

篇一:《归田园居》公开课优秀教学设计教案

《归园田居》教案设计

《归园田居》教案王珍彩 1 4

《归园田居》教案王珍彩 2 4

《归园田居》教案王珍彩 3 4

《归园田居》教案王珍彩 4 4

篇二:八年级语文《归园田居》(其三)教案

八年级语文

《归园田居》(其三)

《归园田居》(其三)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陶渊明的生平情况及诗歌的写作背景;

2、理解作者反抗黑暗,辞官归田,不与当时黑暗的上层社会同流合污,热爱田园生活的精神;

3、学生能够准确流畅地朗读并当堂背诵诗歌。

过程与方法目标:

1 整体感知诗意,通过对景物描写的分析,体味文中情景交融的意境美,诗人从中体现出来的情趣美;

2、通过朗读与背诵感受诗歌的韵律与节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 正确评价陶渊明放弃官场、归隐田园的生活道路选择,培养学生的修身意识;

2 感受作者的隐士情怀,领悟作者返朴归真的人生志趣与人生境界,学习其高尚的理想和坚定的人生追求。

【教学重点】

1、整体感知诗意,通过对景物描写的分析,体味文中情景交融的意境美,诗人从中体现出来的情趣美;

2、理解作者反抗黑暗,辞官归田,不与当时黑暗的上层社会同流合污,热爱田园生活的精神。

【教学难点】

对文中但使愿无为的理解,以及感受作者的隐士情怀,领悟作者返朴归真的人生志趣与人生境界,学习其高尚的理想和坚定的人生追求。

【教学方法】

朗读法、讨论法、点拨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语设计

在进入课程的学习之前,我想请同学们先来做一道选择题。(出示幻灯片)

此时在你面前有两条路:

1、官服加身,名利双收;

2、朝九晚五,平淡恬静。

你们会怎样选择呢,请一二位同学说说自己的看法。(教师不予点评)

大家的选择都有各自的理由,但其实我们都在做同一件事:舍与得(出示幻灯片)。舍与得之间充满人的一生,东晋著名文学家陶渊明也曾经做过这样的选择。他选择的是做一个日出而作,日暮而息的农夫。《归园田居》组诗写于他归隐田园的第二年,其中包含了他对自己舍官归家的感想和思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其中的一首,学习陶渊明的舍与得。

(出示幻灯片、板书)

二、走近作者

陶渊明我们并不陌生,之前我们已经学习了他的散文——《桃花源记》,现在我们来回顾一下他的个人资料。

(出示幻灯片)

(全班回答)

三、背景简介

此诗写于陶渊明归隐的第二年。归隐之前,还有一个典故,那

就是不为五斗米折腰(出示幻灯片)这个故事讲的是:公元405年,陶渊明担任彭泽县令时,郡督邮来县巡察,县吏告诉他,应该穿戴得整整齐齐地去恭迎郡督邮。陶渊明叹息说:“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授印去职 。离开官场回到家园,从事耕读,这首诗描写的就是农家生活。

强调:陶渊明的这次辞官回家是最后一次,从此再也没有出仕。

四、解读题目

文章和诗歌的题目就好像是一个人的眉毛和眼睛,俗话说:眉目传情。文章的标题往往能够向我们传达或暗示许多的有效信息。

提问:“归园田居这个标题的题眼是哪个字,大家从这个字想到了什么,(出示幻灯片) 明确:“归

从何而归, 官场

为何而归, 不愿与统治者同流合污

归向何处, 田园

归去如何,

那么,诗人归隐之后的生活是怎么样的呢,

五、听录音范读,整体感知。

1、易错读音: huì hè长zhǎng

2、韵脚:ī

3、学生朗读

4、划分节奏

六、解读诗歌

1、诗中有一处引用了典故,请把它找出来。

《汉书?杨恽传》:“田彼南山,芜秽不治。种一倾豆,落而为箕。人生行乐耳,须富贵何时。(出示幻灯片)

明确: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语言特点:平实 亲切

2、从这一句诗我们能够获得哪些信息,(出示幻灯片)

明确:? 地点:南山

? 去豆田的目的:锄草

? 锄草的原因:草盛 豆稀 (板书)

? 季节:春末夏初

3 因为草盛豆苗稀,非锄草不可呀。于是说干就干——“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诗人一大早就来到田里清楚杂草了,那什么时候才回去呢,(“带月荷锄归)等到月亮出来了才扛着锄头回家。从这一句诗可以看出作者锄草干了多久,(一整天)

带月荷锄归 一句常为后世诗评家称道,请说出这一句的妙处。(出示幻灯片)(结合图片)

明确:这一句将劳动生活的感受和山村静谧的夜景融合在白描般的图画中,

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满足。

4 现实生活如此清贫的陶渊明,居然没有丝毫抱怨,也没有对官场的留恋,反而在诗歌中

隐去了现实生活的艰难和困顿,将归隐后的田园生活写的如此美好,这是为什么呢,种种原因归结为一句话,写在诗歌中,你们找到了吗,(出示幻灯片)

明确:“但使愿无违(板书)

5但使愿无违具体指什么,

明确:这里的具体指要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不想在那污浊的现实世界中失去自我,即使做一个农夫也比在官场上为五斗米折腰强。

6 再读诗歌,体味其中表达的诗人的思想感情。(出示幻灯片)

明确:这首诗表现了田园劳作之乐,从中流流露出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归隐田园的自豪、愉悦之情。

七、在音乐中感受陶渊明的归隐生活。

八、讨论:陶渊明被后世称为百世田园之主,千古隐逸之宗 ”。

对于他的隐逸思想,你如何评价,

教师总结:陶渊明的归隐是出于自己的意愿。田园生活让他疲惫、烦躁的心得到放松和平静,正如学者叶嘉莹所言——在古今诗人之中,能够直接面对人生的苦难悲哀,而且真正找到了一个解决办法的,只有陶渊明。当然,他也不得不为自己所选择的这条道路付出了劳苦饥寒的代价。

九、课堂小结

人的一生就是一舍一得的过程,人的区别也就在于有的人知道舍什么,得什么,什么时候该舍,什么时候该得,有的人却不能,

由此,人生的境界也就不同。有一段话是这么说的:

其实天很蓝,阴云终要散。其实海不宽,此岸连彼岸。其实梦很浅,万物皆自然。其实泪也甜,当你心如愿。

其实,舍与得,都在于你们自己心中。同学们,生活中的你会如何面对,你想得到的又是什么呢,我们可以做到陶渊明的境界吗,

最后,让我们带着崇敬的心情,再来背诵陶渊明的诗歌,体验诗人超脱的境界吧。

十、布置作业

1、用散文的手法改写《归园田居》( ),注重景物描写和心理描写。

2、结合《归园田居》组诗体会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与怡然自得的归隐生活。

篇三:归园田居优秀获奖教案

正所谓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让我们欢迎前来听课的老师们。

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是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在讲课之前,让我们来想想,假设你们现在有能力有条件选择或者设计自己的房子,那么你们会怎么选择呢,(各抒己见)

看来大家都有自己的想法,这实质上也是一种人生的价值取向。在人生的道路上,有人对名利趋之若鹜,有人却自甘平淡,淡泊名利。当然,不同的选择有不同的理由。东晋著名的文学家陶渊

明也做过这样的选择题,他的答案是什么呢,

我们以前学过他的一篇文章《桃花源记》,大家还记得在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记》中的桃花源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样的吗,(和睦的,平等的,愉快的)。确实,在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里,没有压迫,没有官僚,人人平等,明主而自由,他们过着一种与世隔绝自给自足的生活。我们都知道这个充满人情温暖的桃花源是陶渊明心中理想国度,也是他心中的精神净土,灵魂归宿。但是,在美好的理想中得桃花源在现实中有没有呢,既然没有,那在现实中,陶渊明所向往的居所是什么样呢,是不是和大家的选择是一样的呢,现在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来走进陶渊明。

陶渊明,又名陶潜,字元亮,东晋田园诗人,后人称之为靖节先生,自称五柳先生,我们在初中曾经学

过《五柳先生传》,后人普遍认为这是陶渊明的自传,故曰自称五柳先生。陶渊明是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开创了田园诗一体,为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天地新的境界。陶渊明的一生算得上是起起伏伏的,他的曾祖父曾经做过大司马,大司马是什么职位呢,掌管一个国家军权的职位,可谓是十分显赫的身世,他得祖父和父亲也做过太守县令一类的官。可是当他少年时,家道便渐渐地衰落了,家境也逐渐贫困起来。虽然说在青年时代,陶渊明也有过建功立业为国效忠的大志,但是他并没有得到朝廷的重用,到头来只担任过几任无关痛痒的小官。直到东晋末年,统治阶级

内部矛盾尖锐,正如每个朝代到末期一样,当时政府腐败,尔虞我诈,官场黑暗,勾心斗角。这样的现实让满怀一腔热血的陶渊明很是失望,如果陶渊明会唱歌,那他肯定会低吟一曲我的心真的受伤了。。。所以最终陶渊明果断地在他41岁的时候弃官隐退,值得注意的是,陶渊明这次辞官之后就再也没有出仕,从此结束了人在江湖人不由己的生活,直到终老于田园。

我们曾经说过文如其人的观点,当然我们都知道这个文如其人指的并不是文如其外貌,而是指人的经历和思想。也就是说我们可以通过一篇文章来看出作者的经历和思想。这篇《归园田居》告诉我们什么经历和思想呢,让我们先来诵读整首诗歌,深入到诗歌来感悟陶渊明。(全体诵读诗歌)

这样的古诗要怎么读才能读出味道来呢,让我们来听听录音带,顺便纠正一下字音,等等我们请同学来帮忙翻译。

翻译如下:

少无适俗韵:从小就没有迎合世俗的性格。适:迎合,俗:世俗,韵:气质,性格。 性本爱丘山:天性就热爱山林。丘山:山林。

误落尘网中:误落在尘世的罗网中。尘网:尘世的罗网,比喻庸俗浑浊的官场。

一去三十年:转眼过去就是三十年。三十年这个说法有争议,有人说是运用了夸张的手法,因为根据史料记载,陶渊明在官场中沉沉浮浮是十三年。因此也有人说是写错了,应改为一去十三

年。当然,我们采用第一种说法。

羁鸟恋旧林:关在笼子里的鸟留恋生活过的森林。恋:留恋

池鱼思故渊:养在池塘里的鱼思念过去的深潭。思:思念

(提示:上面两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呢,拟人和比喻,把鸟儿和鱼儿赋予人的情感,把自己比喻成羁鸟和池鱼)

开荒南野际:在南面的山野里开垦荒地。

守拙归园田:安守本分,回归田园生活。

(总结第一部分---以上八句:主要叙述了自己从出仕到回归田园的缘由)

方宅十余亩:住宅周围有地十余亩。

草屋八九间:茅草的小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榆树柳树遮蔽着后檐。荫:遮蔽,遮掩。

桃李罗堂前:桃树李树罗列在堂前。罗:罗列。

(提示:以上两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呢,互文,所谓互文,就是指也就是说,我们这两句话应该合起来翻译:榆树柳树桃树李树都在堂前罗列着都把后檐遮蔽了。)

暧暧远人村:隐隐约约可以见到远处的村庄。

依依墟里烟:依稀可以见到远处村落里的炊烟。

狗吠深巷中:狗在深巷中叫。

鸡鸣桑树颠:鸡在桑树的顶端啼叫。

(提示:以上两句是什么句式呢,省略句,倒装句,原文应该是狗于深巷中吠鸡于桑树颠鸣)

户庭无尘杂:门庭里没有尘俗杂事。尘杂:尘俗杂事。

虚室有余闲:陋室里有余暇清闲。余闲:余暇清闲。

(总结第二部分:以上十句:描绘了美好的田园生活)

(作画:在同学们的帮助下于黑板上画出第二部分的内容)

久在樊笼里:久在樊笼里的我啊。樊笼:比喻仕途。

复得返自然:又能回到田园了。

(总结第三部分:总结全诗,表达回归田园生活后的愉悦心情)

在翻译了全文后,相信大家已经知道我们刚才说得选择了。陶渊明选择的是追逐名利还是淡泊名利呢,淡泊名利。我们说,很多时候,文章的标题能告诉我们一些信息,那你们告诉我,归园田居这个标题的题眼是哪个字呢,(“归)

既然是字,那么我们来提出四个有关归的问题,从何而归为何而归”“归去何处”“归去如何。这四个问题解决了,那我们就算是完整地理解整篇诗作了。

首先,从何而归,诗人是从哪里回归到田园生活呢,纵观全诗,找出关键的两个词语(尘网,樊笼),那诗人用尘网和樊笼比喻什么呢,(官场生活)没错,我们在介绍文章背景的时候就说过了,陶渊明所处的年代正是东晋末年,当时官场腐败,阶级斗争激烈。陶渊明即使胸有大志,但是生不逢时,于是他悔恨自己身处这腐朽的朝野。大家说说,哪个字眼说明陶渊明悔恨自己身处这黑暗的官场呢,(“误)那诗人的这种悔恨,痛苦之情深吗,(),为什么,(因为一去三十年,时间太长了。)

其次,为何而归,诗人为什么要回归田园生活呢,用我们诗中的原话说,就是性本爱丘山,没错,回归田园生活是天性使然,那既然是天性,大家想想,为什么当初又要出仕呢,(因为是误落尘网中)也就是说,当官并非是本性使然,而是一大失误。在封建社会,有志的人儿要想建功立业,要想实现政治上的理想,只能走仕途之路,也就是当官。但是又因为当时的东晋末年政治腐败,社会动乱,在这样的局面下,要想实现进步的政治理想有可能吗,不可能。就像在当今的中国,你想当个清官容易吗,不容易。在无法实现政治抱负的情况下又不愿意同流合污,还能有什么方法呢,只有选择明哲保身,归隐田园。

第三个问题,归向何处,(归向田园)诗人笔下的田园生活有何特点呢,我们结合我们刚才画的图来分析一下。这副图画,抓住了农村中司空见惯的事物,动静结合,有远有近,有声有色,浓淡咸宜,构成了一副生机盎然,舒适恬静的田园生活画面。这一切的一切跟诗人在官场上尔虞我诈勾心斗角的生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通过歌颂田园生活,表明了诗人追求恬淡和谐生活的心境。

最后一个问题,归来如何,诗人在回归田园生活后的心情和生活是什么样的呢,(“户

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从这两句诗里我们可以看得出来诗人走出樊笼回归自然之后是什么样子的呢,(自由的,喜悦的)为什么会感觉到这么自由呢,因为户

庭里没有尘俗杂事,陋室里有余暇清闲,再也不用在官场上勾心斗角明争暗斗,终于有自己自由的天地和时间了。当然,我们说,这种自由指的不仅仅是空间和时间上的自由,更多的是一种心灵的自由。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收束全文,明确地表达了诗人厌恶官场生活,热爱田园生活,追求心灵上的自由与独立。

总结全诗:《归园田居》主要写诗人摆脱污浊官场来到清新的农村后的自由生活和愉快心情,表达了作者对官场生活的厌恶和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之情。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f8f6e00cce1755270722192e453610661ed95a43.html

《归园田居其三优秀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