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家书》读后感16篇

发布时间:2018-08-10 09:47:17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抗战家书》读后感16

【一】

当年的那场抗日战争早已离我们远去,但战场上留下的一封封家书,却成为历史永远的见证。当我再次打开这些尘封的家书,依然能读到硝烟和苦难、读到思念和牵挂,更能读到以死殉国的毅然决然。

读完这本书,让我印象深刻的家书有那么几封。

“我最亲爱的孩子啊!母亲不用千言万语来教育你,就用实行来教育你。在你长大成人之后,希望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这是抗日烈士赵一曼就义前一刻留给儿子的家书。

“夫今死矣!是为时代而牺牲。人终有死,我死您也不必过伤悲,因还有儿女得您照应。”这是共产党员、抗日名将吉鸿昌在走上刑场前,写给其妻胡红霞的遗书。

信,大多数写给爱人父母子女,但张自忠将军在枣宜会战前夕,留下了两封信,一封致将士们,一封致他的副将,却没给家里留下只言片语,他尽忠报国,取义成仁,他说“战而死,虽死犹生;不战而死,虽生亦死。”

我十分佩服他们的精神气概。

透过一封封的抗战家书,我看到一种滚烫的爱国情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我升腾一种激越豪迈的民族气节:视死如归、宁死不屈;我感受一种久违的英雄气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

之前看到一句话叫“你能看到多远的过去,就能看到多远的未来。”在时间深处重温泛黄的抗战家书,我将收获更加清醒的责任担当。

【二】

英雄之所以成为英雄,是因为他们做到了我们希望做却不能做或者想做却没做到的事情,有所不为,虽重利在前不为所动,有所必为,虽舍生命亦不改初衷,大抵英雄就是这样子,因为能为我们所不能,所以我们崇拜他们;因为给我们以指引方向,所以我们尊敬他们;因为给我们汲取力量的榜样,所以我们学习他们。

看完《重读抗战家书》,英雄二字在我脑海久久不能散去。我深深被他们保家卫国不畏牺牲的豪气所折服,被他们字里行间的柔情所感动:戴安澜“现在孤军奋斗,决以全部牺牲,以报国家养育!”、张自忠“国家到了如此地步,除我等为其死,毫无其他办法。”的虽千万人吾往矣豪情,赵一曼“今天已经到了牺牲的前夕了”的面对死亡的淡然,左权“我牺牲了我的一切幸福,为我的事业奋斗。请你相信这一道路是光明的、伟大的。”的信念坚定,戴安澜“为国战死,事极光荣。”的民族大义大节,左权“何日相聚?念、念、念、念!”的儿女情长……我仿佛回到那个祖国受侵略,母亲受凌辱,人民身陷水生火热的抗战年代,看到了爱国人士抛妻弃子,远离家乡,义无反顾地走向战场,把一腔热血、青春无悔熔铸成永远的丰碑。

一封封家书,让我感受赤子的爱国热忱,感受革命战士为国为家一往无前的豪情,感受亲人血浓于水的柔情。重读抗战家书,让我得到心灵的滋养、思想的引导和精神的激励。

在价值观念日趋多元化的今天,作为这些爱国烈士的福泽享受者,我们没有权利抱怨太多,也不应该有太多抱怨,正如肯尼迪的就职演说中的名句“不要问你们的国家能为你们做些什么,而要问你们能为你们的国家做些什么。”,想想这些抛头颅洒热血的先烈们,他们不珍惜自己的生命与爱情、亲情吗?他们的付出不够多吗?他们有什么抱怨?所以,我们更应牢记先烈们的遗志,从抗战家书中汲取营养,补好精神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担当起应有的责任。

让我们一同缅怀那些为祖国、为民族无私奉献的年轻生命,让我们一同坚守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三】

“重读抗战家书、祭拜壮士国魂”,来缅怀在70多年前的抗日战场上,为民族存亡而奋不顾身的先烈们。我的视线被带进了那个“祖国河山沦丧,生灵遭到涂炭”腥风血雨的年代,一批批仁人志士抛家弃子,拿起刀枪走向抗日的战场,把青春和一腔热血熔铸成永远的丰碑。

在这千千万万个英烈中,我撷取几个杰出的代表,读一读左权、赵一曼、戴安澜、张自忠、白雪樵的家书,感受到了他们强烈的壮志报国情怀。

左权将军在给母亲信中写道:“日寇不仅要亡我之国,还要灭我之种”。“亡国灭种的灾害已经到了每一个中国人的头上”,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刻,每个人都发出最后的吼声,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赵一曼写下了:“誓志为人不为家,涉江渡海走天涯”誓言。戴安澜将军从容面对敌人的炮火“为国战事、事极光荣”。张自忠将军战至最后一刻,留下了“国家到了如此地步,除我等为其死,毫无其他办法”临终遗言。年仅25岁马来西亚女华侨白雪樵报名参加机工支援抗战,临别给父母留言,“家是我所恋的,双亲弟妹是我所爱的,但是破碎的祖国,更是我所怀念热爱的。”

面对日本强盗,多少优秀的中华儿女,将自己的生死置至度外,前赴后继,与敌浴血奋战,写下了一曲曲捍卫国家和民族尊严、不屈不挠抗争精神的人间悲壮凯歌!

左权将军给妻子写道:“志兰!亲爱的,别时容易见时难。分离廿一个月了,何日相聚,念,念,念,念。”“时刻想着如果有你及太北和我在一块,能够听到太北叫爸爸妈妈的亲恳声音,能够牵着她走走,抱着她玩玩,闹着她笑,打着她哭一哭,真是太快乐了。可是我的最亲爱的人恰在千里之外,空想一顿以后,只得把相片摆出来一一的望着。”

赵一曼政委给儿子写道:“宁儿,母亲对于你没有尽到教育的责任,实在是遗憾的事情。母亲因为坚决地做了抗日斗争,今天已经到了牺牲的前夕了,母亲和你在生前是永久没有见面的机会了,希望你,宁儿啊赶快成人,来安慰你地下的母亲” 。“我最亲爱的孩子啊,母亲不用千言万语教育你,就用实行来教育你吧,在你长大成人之后,希望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

戴安澜给妻子写道:“亲爱的荷馨,余此次奉命固守同古,因上面大计未定,与后方联络过远,敌人行动又快,现在孤军奋斗,决以全部牺牲以报国家养育,为国战死,事极光荣。”

张自忠给弟弟写道:“看最近之情况,敌人或要再来碰一下钉子。只要敌来犯,兄即到河东与弟等共同去牺牲。国家到了如此地步,除我等为其死,毫无其他办法。更相信,只要我等能本此决心,我们国家及我五千年历史之民族,决不至亡于区区三岛倭奴之手。为国家民族死之决心,海不清,石不烂,决不半点改变。”

白雪樵给自己父母写道:“祖国危难时候,正是青年人奋发效力的时机……这次去,纯为效劳祖国而去的……希望能在救亡的汪流中,竭我一滴之微力。”

听着、读着左权将军、赵一曼政委、戴安澜将军、张自忠将军、白雪樵女士就给自己的亲人写去了一封封朴素而深情的家书,止不住的泪水,竟然打湿了我的衣襟,糊住了我的双眼,这些家书,它记载一个儿子、女儿、丈夫和父亲,对家庭的眷恋,对未来的憧憬,以及誓死奔赴国难的决心。他们没有沉浸在儿女情长之中,而是义无返顾、选择了血洒战场。

重读这些家书,深切地感受到了这些家书所饱含的思念和牵挂、硝烟和苦难,更加能感受到当年抗日先烈们以死殉国的毅然决然。当年的那场战争早已离我们远去,但一封封家书,却成为历史永远的见证,不仅成了后人的珍贵回忆,更是给中华民族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自古以来,中华民族有无数仁人志士为了民族存亡和发展英勇献身,左权、赵一曼、戴安澜、张自忠、白雪樵只是无数抗日英烈中的代表、缩影。鲁迅先生说:“惟有民族魂是值得宝贵的,惟有发扬起来,中国才真正地进步”。

我们要从这些家书中汲取营养,让我们的心灵得到滋养。当前,中国进入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价值观日益多元,我们更需要缅怀英烈彪炳史册的功绩,“得荣思辱,居安思危”,今日之中国,不再是一个积贫积弱的旧中国,任人宰割的历史一去不复返!但我们也不能高枕无忧,日本并没有从历史中吸取教训,其国内否认历史尘嚣直上,军事动作频频;美国“再平衡”战略、遏制中国和平崛起企图并没有改变,我们要有忧患意识,高举爱国主义大旗,把自己的事情做好。

【四】

为了脚下的这片土地,他们踏上了一生中最长的旅途。他们选择了军装和长枪,离开亲人和故乡。一封封的家书,给父母,给妻子,给儿女,内容多是平淡的叙事,温暖的问候,坚定的志向,由衷的祝愿……后人读起却字字泣血,句句锥心。因为这一封封战火纷飞里留存下来的家书,也许是他们留在这片用生命守护的土地上最后的痕迹。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父母对子女的爱,永远是世界上最无私的爱。在战争时代,无数的父母将自己的生命献给国家。也许他们不能陪伴儿女成长,不能亲自教育儿女成才,但他们对子女的爱却不会减少一丝一毫。他们把自己全部的希冀寄托在儿女身上,希望自己的儿女能肩负起民族存亡的重任,替他们完成未竟的事业。

“未惜头颅新故国,甘将热血沃中华。白山黑水除敌寇,笑看旌旗似红花。”这是民族英雄赵一曼的诗,每个字都表达了她为抗日不惜牺牲一切的坚定决心。她是巾帼英雄,为了国家与民族抛头颅洒热血;她更是一位伟大的母亲,在生命的最后给儿子的信里也满是报国的豪情。

“宁儿:母亲对于你没有尽到教育的责任实在是遗憾的事情。母亲因为坚决地做了反满抗日的斗争,今天已经到了牺牲的前夕了。母亲和你在生前永远没有再见的机会了。希望你,宁儿啊!赶快成人,来安慰你地下的母亲!我最亲爱的孩子啊!母亲不用千言万语来教育你,就用实行来教育你。在你长大成人之后,希望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

你的母亲赵一曼于车中

193682日”

这是赵一曼的绝笔,只有短短一百多个字,字字流露着对儿子的思念与愧疚,却也满溢着自己以身殉国的坚定意志和对儿子的热切希冀。她遗憾却不后悔,勇往直前毫无畏惧。临刑前,她高唱《红旗歌》:“民众的旗,血红的旗,收殓着战士的尸体。尸体还没有僵硬,鲜血已染红了旗帜。”嘹亮的歌声唱出了她坚定的斗争意识与浓烈的爱国情怀,那最后一封信带着满腔的爱与希望,将她短暂而辉煌生命以另一种方式永远延续下去。

他们踏上的是最长的旅途,他们走过的是不能回头的路。他们身体的每一寸在那场战争中砌成最坚固的长城保卫着祖国,他们的英魂直到今天依然护佑着这片深爱的热土。

军人殉国,魂佑疆土。

他们值得所有中国人永远铭记,他们值得全世界最由衷的敬意。

【五】

抗日名将吉鸿昌在牺牲前以手指为笔,在刑场上写下浩然正气的绝命诗:“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在走上刑场前几个小时,吉鸿昌将军还写下了一封革命遗书和三封给亲友的家书。在家书中,嘱咐妻子、兄弟照顾好孩子和老人,叮嘱友人保护好其父所创办的为教育地方贫穷子弟而设的学校。

一封封家书诉说着对亲人的惦念、对友人的嘱托,但这却不由是普通的家书,而是诀别的遗书。他们真的生无可恋了吗?不,不是的。因为他们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因为在他们心中,有着比亲情友情更重要的东西,有着比自己的小家庭团圆更重要的东西,有着比自己的生命更重要的东西,需要他们去保护、去捍卫,那就是国家的存亡、民族的荣辱。

重读抗战家书,感受故纸温情。这一封封家书让我们看到的是铁汉柔情与爱国豪情并存的真实的、鲜活的抗日英雄,他们并不是没有家、没有情的冷冰冰的英雄楷模,而是舍小家为大家的鲜活的个体。鲁迅先生曾说:“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惟有发痒起来,中国才真正地进步。”

在改革开放的今天,在价值观多元化的今天,在信仰缺失的今天,重读抗战家书这样的读书活动,能让我们重温往昔热血豪情、重新感受往日的铮铮铁骨,帮助我们找回那日渐消散的民魂。

【六】

“红霞吾妻鉴:夫今死矣!是为时代而牺牲。人终有死,我死您也不必过伤悲,因还有儿女得您照应。家中余产不可分给别人,留作教养子女等用。我笔嘱矣,小儿还是在天津托俞先生照料上学,以成有用之才也……”19341124日,抗日名将吉鸿昌走上刑场前几个小时,写下这一封给妻子的家书,待最后的嘱咐完毕,他从容走上刑场,以手指为笔,写下浩然正气的绝命诗:“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时年仅39岁。死,何足惜,但为国,为民而已!

“亲爱的荷馨:余此次奉命固守同古,因上面大计未定,与后方联络过远,敌人行动又快,现在孤军奋斗,决以全部牺牲,以报国家养育!为国战死,事极光荣。所念者,老母外出,未能侍奉。端公仙逝,未及送葬。你们母子今后生活,当更痛苦。但东、靖、篱、澄四儿,俱极聪俊,将来必有大成。你只苦得数年,即可有出头之日矣……我要部署杀敌,时间太忙,望你自重,并爱护诸儿,侍奉老母……专此即颂心安!”这是戴安澜将军1942年初率所部第200师开赴缅甸,在同古保卫战中牺牲前写给妻子的道别信,言语之间浸透着爱国之情、报国之志,更衬托出将军的炽情与真实,着实催人泪下。

此二将军,一属共产党,一属国民党,但为了共同的目标——解救中华民族于日军铁蹄之下,屹立中华大地于世界民族之林,他们义无反顾地投入,投入了所有,包括自己的生命。

“时间应当记得,历史应当记得,中华民族今天的浴火重生,一天天兴旺发达,正是从那场全民族的抗战开始如凤凰涅槃一样,在血与火中,在无数牺牲中,坚强起来,前进前进的。”

没有二将军在内的数千万革命先烈的英勇牺牲,就不会有抗日战争的艰巨但伟大的胜利;没有包括八年抗日战争在内的近百年中华民族的抗争,就不会有民族历史的延续,更不会有中华民族的绚丽今日,光辉未来!

二将军是民族的楷模、英雄,是一面面旗帜,更是一面面镜子,让今日的我们更深刻地审视自己的灵魂。

属于将军们的历史虽然在远去,但包括将军在内的无数先烈早已铸成历史的一座座丰碑;带给每一代中华儿女最鲜活的记忆,最深刻的触动,而这些渗透着无尽真情的家书就是让我们更感性地体验历史的最真实的材料,让我们更深刻地审视灵魂的最真实的镜子,让我们更理性地走向未来最鲜明的旗帜!

历史虽远去,记忆更鲜活!让我们通过这一篇篇“抵万金”的家书,去感悟真实的历史,去复活生动的记忆,去审视最深层的灵魂,向前向前!

【七】

各位尊敬的领导和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要与大家分享的书籍是《抗战家书——我们先辈的抗战记忆》。从1931918日,日军侵入沈阳始,中国人民就开始了一场艰苦卓绝的反侵略斗争,一寸山河一寸血,是当时最贴切的写照。“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唐代诗人杜甫这首《春望》让人感叹不已,可见在战火纷飞动荡不安的年代写就的家书,其时代感更加的鲜明和突出。因为没有一种文献比战争的亲历者写下的字句更能直击人心。今天与大家分享这本书,我主要分为三个部分。一是简单的介绍这本书,二是我分享这本书的原因,三是这本书带给我的意义和启示。

这本书是由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和中国人民大学博物馆通过整理搜集编撰而成,书中收录了抗战期间近100余封家书及其背后的故事。书中既有张自忠、蔡炳炎、左权、戴安澜、谢晋元等抗战名将的家书,也有普通士兵和民众的家书,鲜活立体地展现了中国人民的抗战史,具有很强的故事性与可读性。是央视、中纪委、中宣部、《光明日报》、《求实》杂志等多个官方和主流媒体推荐的书目。

书中通过一封封家书及其背后一个个真实感人的故事,图文并茂的为我们描绘出那场旷日持久的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战争中军民的抗争状态。那里面既有热血男儿从沙场写给亲人的绝笔;也有严父慈母对子女的叮咛;有同胞兄弟之间的默默心语,亦有恋人之间的款款深情……他们用朴实的语言纯真的情感,抒发了爱国爱家的赤子之心,为民族解放家园安宁而甘愿奉献的壮志豪情。全书只有274页,不长,但是却句句打动人心,字字催人泪下。在去年清明节期间,央视新闻直播间和新闻三十分做了一个专题系列片,叫《重读抗战家书》,如果有兴趣了解,可以去网上找来看一看。

接下来说说我分享这本书的原因。一、致敬抗战烈士,铭记不能忘却的历史。在去年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的九三阅兵式上,我想让所有人为之动容的画面,可能就是抗战老兵方阵出现的那两分钟,通过镜头,我们看到90多岁高龄的抗战老兵,颤颤巍巍的举起自己的右手,端端正正的向天安门行了一个军礼。当年的他们,告别家乡,义无反顾地走向战场,用一腔热血和年轻的生命熔铸成了永远的丰碑。我的爸爸也是一名军人,1979216日,一个下着蒙蒙细雨的清晨,他和他的战友们,奔赴对越自卫反击战的战争前线,他们当中有的曾经是工厂学徒,也有农家子弟,也有恢复高考后刚考上大学的大学生。一个多月的战斗,他带着一身伤回来了,但是他的很多战友,却永远的留在了那片丛林、长眠于麻栗坡烈士墓里……每年的216日,他总要小酌一杯,怀念那些与他出生入死穿越枪林弹雨的战友们。岁月褪得掉伤痕,但是不应该抹去我们情感上的共鸣。所以,无论什么时候,我们都应该铭记所有为我们国家、民族和人民做出奉献的人们。

二、慎终追远,抗战家书是堂最好的家风课。体现中国文化的本质和中华民族道德的精髓,是民间家书的重要特色,正所谓“小家书,大文化”。而《抗战家书》中选载的每一封家书都包含着修身、齐家、礼仪、教化等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许多家书通篇闪耀着追求真理,争取公平与正义,讲求诚信友爱,提倡无私奉献等传统文化价值的光辉。例如“红枪白马”女政委赵一曼牺牲前,给她幼小的儿子写下了要铭记母亲是为国牺牲的话语,书写下“未惜头颅新故国,甘将热血沃中华”的诗句。还有爱国绅士于登云临刑前给大儿子的诫子书,要他孝敬母亲,尊爱弟妹,择友慎行;华侨王雨亭告诉自己即将上战场的儿子不要太多担忧家中父母,英勇上阵为国杀敌……这一封封抗战家书能让我们得到心灵的滋养,同时也思考我们自己家风家规的建设。

下面与大家分享这本书带给我的意义和启示:一、汲取信仰的力量,补精神之钙。毛主席说“人总是要有点精神的”,是的,我们说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强。而这一封封家书中,展现出来的民族大义、家国情怀,无不凝聚着我们中华民族崇高的民族精神和坚韧不屈的理想信念。每一段红色记忆,都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凝聚起来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血性和担当,从一篇篇文字中,字里行间我们汲取到坚定的信仰,并将之化为无穷的力量。正如鲁迅先生说的: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惟有发扬起来,中国才真正地进步。

二、心怀感恩,强化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国家和民族在生死存亡之际,抗战英烈们用血肉筑起新的长城,担负起时代的使命和责任。如今,我们生活在这样一个安定、和平、强大、繁荣的国度,我们不仅要珍惜,也要心怀感恩,感恩那些为我们国家的独立和进步作出贡献的所有人。可能有些人觉得战争离我们已经很遥远了,说这些似乎是有些虚无缥缈,不切实际,那么我们看看有着2300万人口的叙利亚,持续了五年的叙利亚战争,造成了将近25万人丧生,100多万人受伤,将近一半的人流离失所。所以,国家强不强、稳不稳,最大的受益者就是你我这样的普通百姓。所以我们的责任和担当是什么,就是热爱我们的国家,热爱的我们的生活,热爱我们的工作,并为之变得更好而不懈的努力和奋斗。因为,你我都是中国梦的筑梦者。

【八】

《重读抗战家书》的出版,表明了以习近平主席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既爱好和平,也不惧任何形式的挑战。

左权,八路军副总参谋长,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左权将军在写给妻子刘志兰的家书中既有作为丈夫对妻子的柔情蜜意,也有作为父亲对孩子的关心慈爱,更有作为一名抗日战士对抗战胜利的决心和希望,短短一封家书,饱含了左权将军难舍家庭却毅然奔赴战场抗日救国的情感,左权将军不仅仅是个有血有肉、有情有义的人,更是一个有着铮铮铁骨的中国人!

吉鸿昌,抗日英雄、爱国将领。犹记得吉鸿昌将军这样一个事迹:吉鸿昌将军在美国考察实业时受到刁难,有人劝他假冒自己是日本人,吉鸿昌将军断然拒绝,并找来一块小木牌用英文仔细地在上面写上:“I

am a Chinese!”将其挂在胸前,走在大街上,让每个人都能看到。吉鸿昌将军在家书中毫不掩饰地写出了自己对于中国共产党的热爱和期望,也表达了自己对于理想的追求,那就是为人类的解放而奋斗!吉鸿昌将军不愧是铁军统帅!

张自忠,著名抗日将领、民族英雄。张自忠将军人如其名,忠肝义胆。曾几何时,由于国民党反动派高层软弱腐败,与日军议和,张自忠将军被平津舆论界一度认为是“汉奸”,然而张将军不屈不挠,血战临沂、击溃板垣师团、参与随枣会战,大大地长了中国人的志气。在张自忠将军的家书中,我仿佛看到他那坚毅、决绝的神情,表现了他坚决抵抗日本侵略者的斗志和以死报国的决心,他视死如归,为国家民族死之决心,至死不渝!

左权、吉鸿昌、张自忠等革命英烈是中国抗日战争所有革命先烈的代表,正是由于千千万万英烈们的前赴后继,才有了我们今天和平的生活。今时今日的中国人并不好战,但亦不惧战,先人们留下来的抗争精神永不磨灭!作为后辈的我们,一定会秉持先辈的信念,坚决维护国家领土完整。正如西汉名将陈汤那句震撼了千年的壮语:“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我们定会做到—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

【九】

“自古多情伤离别”,“问世间情为何物”,从古至今一个情字让多少人为之伤怀、感慨。“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重读抗日家书》让我领悟到人世间最至真至纯的情怀,那是儿女情长无法堪比的家国情怀,也是中华民族得以发展得以传承的民族之魂,文化精髓,真可谓情到深处最高尚。

朴实而高尚的夫妻情怀。抗日战争中八路军牺牲的最高指挥官左权,用一句“别时容易见时难”为我们展示了一代将领的侠骨柔情。家信中他在篇首先提到了“希特勒春季攻势”之类国家局势的担忧,而后才用较短篇幅讲述自己及身边亲人近况,随之提到对远方亲人的挂念及嘱托,并不忘鼓励妻子志兰认真学习,篇中虽无夫妻之间应有的柔情蜜语,但是时刻以国家为重以大局为要,充分彰显了发自内心的爱国之情,将夫妻情升华为高尚的爱国之情。

魂牵梦萦的母子情深。战火中杳无音信的八路军老战士刘中新4封家书聊表思乡孝老抗战杀敌保国之心,读来让人唏嘘不已,抛家舍亲,没有为亲人留下一张模糊的照片,只留下无尽的等待,篇幅简短,但始终不忘报国之心,充分体现热血男儿的博大情怀。没有母亲的家信回应,一场独角戏式的深情演绎,但却给读者以独白的母亲思子心切的印象,所谓母子情深实质就是民族之大义,国家之情怀。

正气凛然的革命遗书。“夫今死矣!是为时代而牺牲”抗日名将吉鸿昌在牺牲前写给其妻的短札,一封家书充满浩然正气,字里行间透露出对国家的希望,人终有死,妻不必悲伤,将孩子教育成才,这既承载着夫妻深情,也寄托着为国家大业而置生死如鸿毛的家国情怀!透过文字我们可感悟到那个国破家亡之际,将军不屈的民族气节,系国系家的深厚情怀。

翻看这些感人肺腑的家书,我仿佛走入那段令人难忘的历史,虽然那是我从未经历的过往,但那一封封家书里的感人故事,一张张生动的老照片,让我有一种彻骨的感动,我为这些质朴的高尚感动,也为今天拥有的幸福生活而感动。我是一个十二岁少年的母亲,作为新时代的家长,以前面对孩子叛逆期种种匪夷所思的行为常常感到手足无措,但是读过此书以后,我豁然开朗,那些比我的孩子大不了几岁的小战士,他们在国家危难之际,告别课堂投笔从戎,泪别家人远离故土,毅然决然走上战场,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归结起来就是当前急需培育和践行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家书中汲取精华,让我更有理由去说服教育孩子,教育孩子从小立志,从现在做起,珍惜当下的幸福生活,继承革命先烈的遗志,永远铭记历史,好好学习,努力掌握各类知识,长大了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贡献自己的力量。

《重读抗战家书》,让我的心灵得以洗礼。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党员,我们理当用他们的事迹作为审视自我的镜子,摒弃名利之扰,更好的正视自己,从抗战家书里汲取营养,补足精神之钙,要深刻领悟树立四个自信的重要性,要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居安思危,坚定共产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保持党的先进性与纯洁性,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同时要以实际行动更加努力的工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美丽宁陕贡献力量。

一封封家书是记录也是传承。我们在真实的记录里接受烈士灵魂的指引与滋养,也在传承里永远缅怀他们。让我们在烈士伟大精神的指引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吧!

【十】

《重读抗战家书》一书共收录了32篇抗日烈士临终前夕留给家人的书信文稿,这些抗战家书字里行间流露出抗战烈士们的家国情怀和民族大义,更展现出革命英烈们坚定的理想信念和担当,他们舍小家、顾大家,在民族存亡的关键时刻毅然决然的共赴国难,为中华民族的存亡舍命抗争,用他们年轻的生命谱写出一曲曲慷慨激昂的战歌,鼓励着一代又代中华儿女为祖国的昌盛、中华民族的崛起的中国梦而奋斗。

32名抗战志士中有男人,也有女人,有指挥千军万马的将军,也有医生、教师,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在国难当头的危机时刻,忘记小我,以不同的方式共赴国难,为民族抗战做出自己的贡献。爱国抗日将领吉鸿昌致力于民族抗战,联合冯玉祥、方振武等在张家口组建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积极抗日,在同盟军失败后又到天津等地继续从事抗日活动,被国民党反动派逮捕,敌人使出种种手段,迫害逼供。吉鸿昌大义凛然地说:“我是共产党员,由于受到党的教育,我摆脱了旧军阀的生活,转到工农劳苦大众的阵营里头来。我能够加入革命的队伍,能够成为共产党的一员,能够为我们党的主义、为人类的解放而奋斗,这正是我毕生的最大光荣。”“我为抗日而死,死得光明正大!”他高呼:“抗日万岁!中国共产党万岁!”从容就义。这就是一个抗日志士的最后遗言,无私而又无畏。他在临刑前写给妻子的家书中,第一句便是“夫今死矣!是为时代而牺牲”,仅仅11个字,却表现出他为争取民族解放、实现革命理想,捐躯赴难、视死如归的革命豪情。他还告诉妻子不要过于悲伤,要悉心抚养儿女;嘱托弟弟照应孝敬老人,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家人的无限眷恋和热爱。有国才有家,吉鸿昌用鲜血和忠诚,生动诠释了共产党人和革命者的伟大与光荣。革命烈士赵一曼,在受尽日寇百般折磨后,始终坚贞不屈,严词痛斥日寇的侵略罪行,在敌人的监狱、医院都不忘做抗日宣传。在临刑前的颠簸囚车上,她给她年纪尚幼的儿子写下这封遗书,表达了一位母亲对儿子依依不舍之情,她在信中写道:“母亲对于你没有能做到教育的责任,实在是遗憾的事情。母亲因为坚决地反满抗日的斗争,今天已经到了牺牲的前夕了。”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她对儿子寄予厚望:“母亲不用千言万语来教育你,就用实行来教育你。在你长大成人后,希望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牺牲的!”在国家与民族危难之际,像赵一曼这样成千上万的革命英烈在侵略者的炮火中奋勇前进,在侵略者的屠刀下英勇就义,彰显出中华儿女威武不屈的浩然正气!32封抗战家书内容不一,但表达的却是一样的情怀,他们无不忠心为国、他们无不眷恋亲情,在我们后人心中他们都是爱国爱民的忠勇赤子,在他们亲人心中同样是引以为傲的好儿女、好父母,因为是他们用自己的鲜血与生命捍卫了祖国与中华民族的尊严,他们都是中华民族的好儿女,是他们构筑了中华民族的不屈脊梁。他们为我们留下的不只是充满温情的家书,还留给我们舍小家、为大家的人间大爱、胸怀天下的高尚情操和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f907b13e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688bed4.html

《《抗战家书》读后感16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