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民族史

发布时间: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目录
1.民族文字与艺术的丰富2.民族节日与饮食文化的汇聚3.民族与文物遗产4.启示

前言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处我国西北边陲,面积约占全国陆地总面积的六分之一,是全国陆地面积最大的省区。参观了新疆博物馆,我从那里看到新疆的地形全貌图,让人对新疆的地理有了最为直观的印象。博物馆展厅里不允许拍照,但在这里许多人都在留影,因此地形全貌图周围挤了不少人观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馆名,是老一代革命家朱德委员长1959年来疆视察工作时所题。从那里知道新疆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自张骞出使西域后,“丝绸之路”就成了连接东西方文明古国的交通枢纽。新疆凭借自身的地理优势使新疆的历史文化与各民族紧密相连,同时为各民族共同聚居奠定了基础。
新疆从远古到至今经历无数沧桑,纷纭变幻,民族兴衰、社会变迁等种种改变,都不曾有人知道新疆天山南北也会发生天翻



地覆的变化。自从新中国成立60周年以来,在中共各领导的指导下和各民族的帮助下,新疆人民组成了一个互相尊重、和睦相处、团结奋斗、致力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民族大家庭。他们为新疆开拓了美好的明天,实现了新疆跨越式的发展。今天的博物馆有了崭新的一页,由此看出,新疆的发展是各族人民共同奋进的成果,这是新疆历史发展最好的见证。
一、民族文字与艺术的丰富
新疆地区是诸多不同语言和文字的集聚区,如: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仅在吐鲁番,就有16种文字通行,其中包括古突厥文、粟特文、汉文、叙利亚文、梵文、希腊文等等,后来还有在粟特文基础上形成的回鹖文及其他文字。从其发展看,从两汉至隋唐宋代,新疆主要有印欧、汉藏、阿尔泰三大语系的语言;维吾尔、哈萨克、柯尔克孜、蒙古、锡伯、俄罗斯等民族都有自己通用传统文字。从文字类型来看,维吾尔、哈萨克、柯尔克孜等民族使用以阿拉伯字母为基础的拼音文字;塔吉克族现在使用维吾尔文字;乌孜别克族、塔塔尔族原来都有以阿拉伯字母为基础的本民族文字,现在多使用维吾尔文,有一部分使用哈萨克文。新疆蒙古族过去使用托脦蒙文,目前使用胡都木蒙文等。从博物馆里看到新疆各地出土的各类汉文、龟兹文、焉耆文、回鹘文等各民族文字简牍、文书、信件、经文等重要文物不仅是直接研究中国历史的珍贵资料,对中亚乃至世界民族、文化史的研究也有着不可或缺的意义。



绝大多数民族用文字书写和口头传诵优秀作品,如藏族的《格萨尔王传》、蒙古族的《江格尔传》、维吾尔族的《乌古斯传》和《福乐智慧》、哈萨克族的《萨里哈与萨曼》等等。在绘画、雕刻、音乐、舞蹈、医药等方面,少数民族均有无可代替的贡献的。维吾尔族的《十二木卡姆》已经成为脍炙人口的传世之作。维吾尔十二木卡姆是集歌、舞、乐于一体的维吾尔古典音乐套曲,被誉为维吾尔族音乐之母,也是中华民族音乐文化瑰宝。新中国成立前夕,十二木卡姆已濒临失传。新中国成立不久,当时的新疆省人民政府于19518月将二木卡姆列为重点抢救的艺术品,组织力量对木卡姆艺术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普查、搜集和整理工作,并于1955年完成了录音、记谱和歌词整理工作,于1960年出版十二木卡姆谱。从此,十二木卡姆完成了由口头传承向文本传承的转折。20世纪80年代以来,自治区成立了新疆木卡姆研究机构和艺术团,专门搜集、整理、研究和表演以木卡姆为主的维吾尔古典音乐和民间歌舞,进一步推进了木卡姆抢救、保护和弘扬工作。2003年,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被列为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首批试点项目。2005中国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
二、民族节日与饮食文化的汇聚



各民族共同欢度节庆,也是新疆的一个特色。国家及政府承认新疆各民族对保持民族风俗习惯自由的权利,同时尊重和照顾少数民族饮食、衣饰、年节、婚姻、丧葬等方面的习俗。政府每年对各族人民的风俗习惯如生活必需品食肉及副业进行合理的安排和计划,使得生活得到满足,特别注意照顾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随着各民族社会交往的日益频繁,各民族的互相影响,他们在饮食上有许多差异。如:维吾尔族的抓饭、烤肉、烤馕,回族的羊肉泡馍,哈萨克族的清炖羊肉等食品在新疆十分常见,而拉面、汤面片、炒面等也很难分清属于哪个民族了。现在汉族的各种炒菜也适应了清真食品的需要。还有一些受当地伊斯兰教的少数民族在生活风俗上的影响,久居新疆的汉族们业喜欢上了烤肉,一些南方人由于过去吃够了大米的缘故也习惯了吃拉面、汤面等各种面食。
在新疆,每年古尔邦节,信仰伊斯兰教的各族人民都可以享受节日的假期,古尔邦节在肉孜节后的70天,如果从封斋开始算起,则是整整100天。古尔邦节在阿拉伯语中称作尔德.古尔邦,也称尔德.艾祖哈尔德的意思是节日,古尔邦艾祖哈都含有宰牲、献牲之意。因此通常把这一节日的名称汉译为宰牲节,即宰牲献祭的节日。是根据古代阿拉伯地区的宗教传说演变而来的,古尔邦节成为新疆穆斯林(除回族外大年。俄罗斯族在圣诞节、复活节也有法定假期。在信仰伊



斯兰教民族的传统节日——古尔邦节、肉孜节,不信仰伊斯兰教的其他民族也会向过节的民族群众问好祝福。在汉族的传统节日春节期间,许多少数民族干部群众也到汉族同事家里拜年问候。新疆的维吾尔族在古尔邦节时,无论是城市或农村的广场上都要举行盛大的麦西来甫歌舞集会。哈萨克、柯尔克孜、塔吉克、乌孜别克等民族,节日期间还举行叼羊、赛马、摔跤等比赛活动。肉孜节,是新疆信仰伊斯兰教的维吾尔、回、哈萨克、塔塔尔、塔吉克、乌孜别克等民族的盛大节日之一。肉孜节也叫开斋节伊斯兰教规定,每个穆斯林每年必须封一个月的斋,也是信仰伊斯兰教的人们所要履行的一项重要功修封斋期间白天不吃不喝,甚至连咽口水也不允许。到了太阳落山之后,才能进行吃喝。所以这个节日也是宗教上沿袭下来的习惯。三、民族与文物遗产
新疆是一个文化上能兼容并包、长盛不衰的地区,被称为是世界上唯一一个汇聚古代中原文化、两河流域文化、古代波斯文化、古代希腊、罗马文化、古代美索布达米亚等文化的地方,外加独特的自然条件,使新疆成为了文化类型多、文物资源丰富、文物种类多的一块宝地。它还保留着许多古代文化遗产,自四、五千年前直至近代从丝绸之路发掘及收集的一千多件珍贵文物,包括锦娟、陶瓷、泥俑、钱币、碑贴、文书、典籍、兵器、器具等等,向人们展示了古代西域的灿烂文化。




例如:丰富多彩的毛、棉、丝织物是新疆出土文物的一
大特色。距今约3000年的纺织品色泽艳丽,品种丰富、图案精美向人们诉说着古代丝绸之路的繁荣,先民们高超的纺织技术。尤其是丝织品大多来自中原,这也充分证明了当时古代丝绸之路的繁荣景象。
展厅里陈列了新疆各地出土的各类货币,它们造型各异,种类齐全,是丝绸古道经济贸易繁荣景象的见证。陈列中大量精美的绘画、雕塑、青铜器、金银器、玉器等都代表了新疆古代艺术的高度成就。其中中国最早的纸画墓主人生活图、唐代绘画精品----绢画。草原文化的代表----青铜器,还有大量的木俑、泥俑、泥塑、金银饰品等,形象生动,制作精美,令人惊叹。此外,陈列当中大量的遗址图片、照片向人们展现了遍布新疆境内的清真寺、石窟寺、古城等,雄伟壮观,别具匠心。辉煌绚丽的新疆古代艺术,也曾是对我国中原和世界的舞乐、绘画、石窟艺术等产生过积极的影响。
博物馆陈列的罗布泊的楼兰居民地、戴金额面具的营盘人、扎滚鲁克的彩绘面人、精绝国夫妻情、阿斯塔那地宫的主人、阿勒泰石人石棺墓等7个单元。1980年在罗布泊北铁板河墓葬出土的铁板河女尸——楼兰美女,是世界著名的古尸之一。距今3800年,死亡年龄大概在40-45岁,身长152厘米,生前高约155.8厘米,她面色棕褐,尖高鼻梁,眼睛深凹,长长睫毛,下巴尖俏,栗色直发披散于肩,甚至体毛、



指甲、皮纹均清楚可见,婀娜多姿的身材不知道有多迷人,也喜迎了不少来自海外观赏的游客及学生,因而有楼兰美女的雅称。还有来自河南的将军,他是那么魁武,英俊,那身行头就知道在古代他是多么威风的;还保留了一些古代皇室血统的人群,他们衣衫华丽可以感觉到那时朝代官员的地位显赫;被评为1997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的营盘15号墓男尸,出土时放置在彩绘棺木中,棺上盖彩色的狮纹毛毯,墓主人为男性,面罩人面形麻质面具,额部贴饰金箔宽带,头枕鸡鸣枕,枕套为对禽对兽兽纹绮,绮上加绣四方连续的蔓草纹样。墓中主人的红地对人兽树纹双面袍,堪称稀世珍宝。精美的服饰和葬具均显示墓主人的特殊身份和地位。这一系列的文化表明了新疆地大物博,仍值得去追随,古物的完好无缺也证明了新疆对他们的尊敬和欣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展出的文物就是这一历史现象的有利见证。
结束语
新疆各族人民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文化,为中华文化的发展作出了独特贡献。由于历史上地处“丝绸之路”的边缘,使新疆文化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和民族性的特征。新疆各地区、各民族的文化积淀深厚、文化形态多样、民间文艺丰富多彩。多年来国家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各少数民族文化遗产进行搜集、整理,对少数



民族名胜古迹、珍贵文化和其他重要历史文化遗产付出许多,使各民族优秀文化遗产得到了继承和发扬。
参考文献
摘自:http://blog.sina.com.cn/txxm参观新疆自治区博物
馆,感受西域文明独特魅力
新疆历史与民族宗教理论政策教程(乌鲁木齐新疆教育出版社)编写组专家:杨发仁徐玉忻
http://baike.baidu.com/view/3014930.htm书名:新疆的发展与进步编辑2创建者:LAMIU兰缪
http://baike.baidu.com/view/90162.htm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编辑12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f9300918a76e58fafab003cb.html

《新疆民族史.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