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入党故事6篇

发布时间:2020-07-04 11:31:48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我的入党故事6

【篇一】

我对党的认识,最早源于小时候看过的一部小说《闪闪的红星》。在白色恐怖下,潘冬子的妈妈面对党旗,压低声音庄严宣誓。为了救出“白狗子”枪口下的人民群众,她勇敢地站出来,在烈火中英勇就义。牺牲前,她对儿子说:“妈妈是党的人,不能让群众吃亏!”她用生命践行了一名共产党员“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的誓言。这种敢于担当,敢于牺牲自我的高尚情操,在我的心里埋下了种子。我曾经问自己,假如我是一名共产党员,我能不能像冬子妈妈、刘胡兰、赵一曼、江姐、许云峰等无数个优秀共产党员那样,为了人民群众抛头颅、洒热血?最后得出的结论是,自己离党员的标准还差十万八千里。

时间过得飞快,一晃几十年过去了。新世纪之初,国家进行电力体制改革,我从一名电力技工学校的教师转岗到xx发电厂水灰分场综合班,从事起重工作。从白领到蓝领,我在思想上转不过来弯,情绪一度十分低落。

那年,回老家过年,我对父亲说了我的委屈。父亲沉默了一会儿,对我说,越是艰苦的环境越能磨练人的意志,你千万不忘初心丧气,一定要珍惜大好时光,积极向党组织靠拢。父亲还用他入党的故事教育我。他说,上个世纪60年代,他在学校教书的时候就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因为家庭成分不好,虽然业务过硬,却一直没有机会加入党组织。文革结束后,“黑五类”的帽子摘掉了,他再次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经过一段时间的考验,终于跨进了党组织的大门。他说,在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下,一定要争取进步,为企业、为国家多做贡献,千万不要为个人的得失抱怨,要多想想自己为企业、为社会做了什么。

父亲的一席话,让我茅塞顿开。回到厂里,我怀着忐忑的心情,向党组织递交了第一份入党申请书。分场党支部书记接过我的入党申请书,十分高兴,他语重心长地说:“要求进步是好事,但你要记住,不仅行动上入党,更要在思想上入党。”从那以后,我时刻按照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工作中勇挑重担力争优秀,学习上勤奋努力,力争上游,并及时向党组织汇报思想、及时调整自己前进的方向。

当时,xx发电厂创一流企业工作正紧锣密鼓地开展着。为凝聚人心,助力现场设备改造、环境改造鼓劲加油,我向党支部提了一条建议:分场能不能办一本上传下达的《工作动态》?这个想法得到分场党支部书记的支持,他说:“这个想法不错,但是不能影响生产,只能业余时间编辑。”

一本由我主编,分场职工撰写稿件的《水灰工作动态》就这样应运而生。白天,我和工友们在生产现场开铲车、拉葫芦,起吊重物,晚上写稿、编辑刊物。在采编稿件时,我注意点面结合,鼓励新人新作,即便是稚气的文笔,只要有可取之处,也要修改发表,以提高基层通讯员的写作兴趣,磨练他们的文笔。分场的写作队伍不断壮大,由创刊时的几人投稿,发展到后来五六十人投稿,上自分场管理层,下至多年未动笔的老师傅,都提起了笔,分场宣传工作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大好局面,多次受到厂部的表扬。到当年年底,共收到各类体裁的稿件740余篇,八十余篇稿件在《中国电力报》、《中国大唐》、《华东电力报》、《xx电力报》、《新安晚报》、《xx日报》、《xx电厂报》等报刊发表作品。

在《水灰工作动态》发刊两周年之际,在厂党委和分场的支持下,经过一个多月的编辑整理,我们从《水灰工作动态》中精选出70多篇文章,编辑印刷了一本10多万字的《水灰集萃》。这本书成为xx发电厂自2001编印的系列丛书的第十四本。时任xx发电厂党委书记的陈海苏同志亲自为《水灰集萃》作序。他在序言中说:“她紧连着生产、紧连着百姓,……更可贵的是,她不护短、敢揭丑,直言不讳、实话实说,令人警醒,催人反思,抒发着水灰人的喜怒哀乐,讲述着老百姓自己的故事。”

这本工作动态,在xx发电厂创建一流企业、“全员素质教育工程”等重大活动中,以浓墨重彩,凸现一线职工艰苦创业、默默奉献的主人翁精神,讴歌为企业发展、生存做出积极贡献的典型人物、典型事迹,鼓励知识共享,促使职工主动地展开自我学习和与同事的共同学习,为弘扬企业精神、丰富职工的文化生活做出了一定的贡献,成为领导认可、职工喜爱的分场二级刊物。我在生产和宣传工作中做出的成绩也得到了党组织的认可。

2006年七月一日,面对鲜红的党旗,我举起右手庄严宣誓:“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永不叛党。”十多年过去了,我向党郑重承诺的誓言一直在耳畔回荡,它激励着我时时刻刻警醒自己,不管岗位如何变动,不论形势如何发展,都要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守一名共产党员的本色和操守。

【篇二】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履行党的义务、执行党的决定、遵守党的纪律、严守党的秘密。对党忠诚,积极工作,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永不叛党。

每当我看到这庄严的入党誓词时,仿佛又回到了入党时的神圣时刻,回想起自己入党时的革命激情、奋斗热情和庄严承诺,内心充满了荣誉感和使命感。重温入党誓词,是为了让我们更好的牢记自身的党员身份;进行党性教育,是让我们重温那段坎坷的历史,先辈们浴血奋斗,为今天的和平幸福生活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回顾历史、感恩党情。虽然我已退休多年,但在社区这个大家庭中,以党章为标准,积极参与社区志愿者活动,以实际行动为党旗增光添彩。

这也让我不由得想起来自己入党时写给自己的一段话:入党不是带着一定的目的性的,一切都是为人民服务,一种无私的奉献,一种自我的牺牲。

我喜欢那种为人民服务的人,他们真的很伟大,社会上就是需要这样伟大的人,才会更加的美好。现在我有幸入党我真的很激动很自豪,起码我的思想上了一个层次。懂得自己的肩上多了一份责任。一直都坚信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多一份帮助多一点美好。喜欢用自己微薄的力量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因为谁都有需要帮助的时候,帮助别人的时候也在提升自己的修养与素质。

我已年近七十了,但身体还可以,在居委的号召下,我与老年人结对子,帮助他们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并将他们的近况及时反馈。

入党了,不要想着怎么为自己谋取利益,而是要想着怎样为集体谋取利益,自己的利益要服从集体的利益。一切从集体出发,人不可以那么自私的,要为整体着想!

我们是老小区,业委会工作很繁琐,而且全部是义务的,无任何报酬,大家都不愿意做,作为党员我就挑起了担子。

入党了自己的原则性应该更加强,不可以随便受外界的影响。要坚持自己的原则很重要,人不可以没有自己的原则。一旦失去了个人的原则,结果是很可怕的。自律性要更强,很多时候人都是在靠自律的,一旦失去了自律就难免做出一些错误的事情。不管有没人看着自己都要自律。在地铁、公园里听到负面的议论,从不参与其中,如遇熟悉的人,帮助开导,相信我们的党一定能处理好。

入党是一种更好的提升自己道德修养和素质的事情,不要带着目的性。这样子会玷污党的纯洁,也会让自己变得庸俗的。选择了入党,就选择了奉献,选择了奉献就选择了无私。在社区里我积极参与环境整治共建美好家园活动,对垃圾及周边环境进行治理,特别是世博会期间,还参与了交通路口志愿者服务。

在年轻时努力学习自己的专业文化知识,提高自己的专业胜任能力,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作出更多贡献。活到老学到老,现在退休了,还是在不断的学习、不断的进步,就说担任业委会主任来说,要用一定的专业知识,而我从未接触过这方面的工作,我就认真翻阅资料,有条不紊的自学有关条例,并拜访有经验的前辈,通过学习掌握了知识,才使小区工作得以开展起来。凡是报纸、杂志上刊登有关信息或事列,我都会认真阅读,从中吸取经验和教训。另外,我还是锻炼身体积极分子,如广播操、太极拳我都参加了,在刚开始学的时候,动作不标准,时常要忘记,就在网上看视频,还购买了有关书籍学习。由于经常在家里反复练习,水平不断提高,多次代表田林街道参加区及市里的拳操、气功比赛,获得了名次。在学校还参加了合唱队。只有好的身体才能更好地为大家服务。

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立足现在,把握现在的机会学习。自愿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尽自己的该尽的那份责任!

如今,入党已经27年有余,我也是一名“老党员”了,但是初心不改、信念不忘,

【篇三】

198112月,我的人生道路上翻开了新的篇章:经中共xx市教育局工农教育处支部党员大会审批通过、市教育局党组批准,我光荣地成为一名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

大红喜报墙上挂,一股暖意心中流。多年夙愿今实现,而今迈步从头越!接到入党通知的那天晚上,我心潮起伏,碾转难眠,浮想联翩。“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的誓言久久在头脑中盘旋,入党审批大会上的情景重现眼前。老处长语重心长的教诲,入党介绍人一分为二的介绍,同志们恳切的意见和希望,本人发自内心的誓言,它们都给了我无穷的力量!我庆幸自己在走出校门后的第一站,就能来到这样一个充满革命朝气、充满奋发精神、充满团结友爱氛围的环境中工作。我决心牢记入党誓言,不辜负党组织期望,不辜负同志们希望,把入党这天作为自己人生道路上的加油站、新起点,为党事业,踏踏实实,努力工作。

“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并不是一句空话,也不是一时的心血来潮,它需要自己毕生践行,付出全部精力。接到入党通知的那天晚上,我回想起这几年在工农教育处的工作情景,回想起处内老一辈共产党员在政治上、思想上、工作上对我的悉心帮助和指导,回想起他们在工作中所展现的思想境界、精神风貌,更加加深了对入党誓言的理解。

工农教育处的几位老领导都是早年参加革命的老党员。有的参加新四军,有的参加地下党,有的是“白皮红心”,战斗在敌人的心脏。在那艰苦的革命年代,他们都为党为人民作出了杰出贡献,解放后,他们继续为党的事业竭心尽力。来到工农教育处后,在各种政治学习活动中,我们这些年轻人,经常聆听到这些老党员老领导现身说法,谈对党的理想信念,谈党的传统作风。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也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了他们的身体力行。

李利同志出身于淮安大户,家境殷实,条件优越,却不留恋个人的荣华富贵锦衣玉食。14岁就入党投身革命,参加新四军,经历了战争的考验。解放后从事教育工作,对党的事业忠心耿耿,为党的工作不遗余力。197311月,市教育局工农教育处挂牌重建时,正值文革后期。多年的动乱,造成了教育园地一片荒芜,工农教育更是遭受了严重摧践。面对着工农教育机构长期撤销、xx职工队伍文化知识水平低下、技术力量青黄不接、农村劳动力文盲严重的工农教育现状,李利同志挑起重任,担纲组建工农教育处并任处长。在一无办公室,二无办公桌椅,三无足够工作人力的困难情况下,李利带领我们中几个才调配来市教育局不久的年轻同志,自己动手,开启尘封的仓库,搬出文革中抄家后搁置多年不用的家具,开辟出临时办公处。顶着当时政治环境的风险,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开展起了工作。在以李利为首的几位老共产党员带领下,我们这些年轻干部,面向基层,深入农村。白天会同乡、镇业余教育干部开展调查研究,晚上打着手电筒,行走在狹窄曲折的田埂和坎坷不平的乡间小道上,下到当时的政治夜校,即农民夜校,开展扫盲工作。大忙时还到郊区偏远乡村蹲点(我本人先后到过奉贤圹外公社、南汇周浦公社蹲点),与农村业余教育干部同吃同住同劳动,推动乡镇扫盲工作的开展。两年后,xx出现了全国第一个基本扫除文盲的公社,教育部在六里开了现场会,带动了全国面上的扫盲工作。之后的xx工农教育(后改称成人教育)屡有建树,开展得有声有色。

李利关心同志、关心他人,每到一处,就与基层干部打成一片,深受基层干部的尊敬和爱戴。她这种密切联系群众、平易近人的工作作风,也对我的人生起到了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影响。

我的入党介绍人刘婉芹同志,毕业于沪江大学,早年参加地下党。1957年,她与爱人双双被划为右派。在漫长的黑暗中,身受无尽的冤屈、煎熬和疲惫,爱人几度自杀都被老刘救下。怀着对党坚定的忠诚和信念,老刘鼓励爱人,也鼓励自己,坚信光明一定会到来!

老刘来到工农教育处后,以极大热情投入工作。当时她负责xx市电视中学的筹备,之后又负责全市地区性业余大学的教学管理。每到一处,都是怀着一种强烈的紧迫感。只见她顶着满头雪白的头发,拖着胖胖沉重的身子,工作起来废寝忘食,永远是一股使不完的劲,全然不顾自己年龄大血压高身体不好。在我们问及早年参加革命的历程和后来被打成右派的遭遇时,她总是面带微笑,没有抱怨,也没有炫耀。

在老刘去世好多年之后,今年年初,一个偶然的机会,我看到了老刘爱人老姚当年写给处里同志的一封信,信中反映了老刘当时身体极度衰弱,但不听家人劝说,坚持上班、日以继夜工作的情况。出于对老刘身体的担心,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老姚背着她写了这封信。恳请处里能照顾老刘,不露声色地为她减轻工作负担。看着这张用钢笔手写、陈旧泛黄的信纸,我止不住泪水涟涟,老刘的音容笑貌再现眼前。虽然,刘婉芹同志已经远离我们而去,但她那对党矢志不渝,为党事业奉献毕生精力的精神,却一直激励着我不断前行。

198112月入党到现在,我跨入党组织大门已有37年。弹指一挥间。虽然如今的我,已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整整15年,也步入了70高龄老人的行列。但作为一个共产党员,无论退休与否,身在何处,走到那里,入党誓言不忘,党员身份不变。在新时代、新征程的道路上,我要站在更高起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老一辈共产党员为榜样,继承党的优良传统,发扬老同志政治优势,传递正能量,在支持改革、助力发展中发挥一个老共产党员应有作用。

【篇四】

19729月中旬,北大荒进入了紧张的秋收季节,玉米、大豆、高粱、谷子等农作物都陆续开镰收割,一望无际的大田里,一片金灿灿的景象。一天早晨,刚跑完地号的我顾不得放下手中的简易拐尺,直奔食堂吃早餐。在食堂门口,遇见连队党支部书记、指导员朱成志,他通知我,明天下午召开支部大会,讨论我的入党申请,要我预作准备。我心头一热,过往的情景一幕幕浮现眼前……

19705月,未满17足岁的我随着上山下乡的洪流,来到位于三江平原的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三师十八团一个偏远的农业连队,成为一名兵团战士。由于我各方面的表现较好,到连队不足半年,我便加入了共青团。又过了半年,原来的文书工作调动,连里让我接任文书工作。组织的信任和培养,让我意识到肩头责任重大,唯有不断地加强自身的锻炼,才能不辜负组织的重托。1971年“七一”,正值建党50周年,我向连党支部郑重递交了第一份入党申请书,表达了自己的意愿和决心。

那是一个特殊的年代、特定的环境,党的组织生活不是很正规,党章和党员标准难免带上一些时代的痕迹,但毛泽东的“老三篇”和一些先进模范人物的事迹精神,像一座座高耸的丰碑,顶天立地,耳熟能详,时刻激励着自己。我在各项工作中努力向他们看齐,视作楷模和标杆,取得了一些进步。我参与连队通讯报道工作,经常给营、团广播站投稿且屡屡被采用,也受到了有关方面的表彰,在人生路上留下了一行坚实的足迹。

那次支部大会是在连部简陋的办公室举行的,全连20多名党员出席会议,朱指导员主持会议,会场布置很简单,没有悬挂党旗,也没有宣誓仪式,我的入党介绍人牛效思(时任副连长)、周维模(时任机务排副排长)简要介绍了我的情况,我也汇报了对党的认识,然后支部其他党员陆续发言,对我提出了今后希望和努力方向。所有发言都没有华丽闪光的词藻,却有着北大荒人特有的质朴和真诚。经表决,大家一致同意我加入中国共产党。那时没有预备期的规定,几周后,五营党委正式批复连队的报告,至此,我成为光荣的中国共产党的一员,当时我刚刚年满19周岁。

岁月荏苒,46年过去了,入党时的情景有些已经淡漠了,唯有那句“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的誓词依然铭记于心,这是共产党人的初心,恒久不变,永葆始终!

【篇五】

有很多人都不止一次地问我,岳老师,您是靠什么始终保持坚定的革命信念?始终保持旺盛的革命斗志?始终保持年轻向上的朝气?我的回答:靠对党、对党的事业的无限忠诚!对同志、对群众、对人民的无私热爱!靠不怕流血牺牲的精神和百折不挠的意志!这是一个共产党员应有的品质。

我出生于一九三一年十月,祖籍江苏省盐城市射阳县,解放前这里是一个交通闭塞、没有公路、遍地水田、河道很多的穷地方。我父母家是贫农,小的时候读了几年私塾,后来又读了几年小学。印象很深的是我入党的引路人,当时还是小学老师的徐雄山给我们讲人生观,既新鲜又对我触动很大,我要做一个好青年,好学生。在学校,我认真学习,年年受到表扬,还奖励我书籍。

有一次,徐老师悄悄地把我叫到他办公室,问我是否想参加共产党,对于当时只有16岁的青年,只对朱、毛部队的土改有点印象,对共产党的概念还处于懵懂期的我经老师说明,我就同意了。谈话结束,老师还让我对任何人不可以讲,连自己的父母也不可以说。一九四七年六月二日组织上批准我为中共候补党员,候补期为六个月。这就是特殊时期我的秘密入党经历。

后来,我被通知到区里参加活动分子大会,并积极报名参军,同时还带头动员本村的青年加入部队,并被区里留下,担任区政府工作。与此同时,区里还选送我参加县里举办的青年干部学习班,在那里我对党有了初步的了解。

接着我被分配到军分区卫校学习。一九四八年初,国民党部队南下,进攻解放区,上级决定卫校暂时解散打埋伏,结束后集中竟然有的同学不归队,但是大多数同学经受了考验,他们意志坚定,为追求真理、追求光明,抛头颅洒热血,始终坚信“共产党是救国的,为人民服务”。他们为何有如此坚定地信仰,在面对白色恐怖,遭遇生死关头也绝不动摇?这背后是无比坚定的信仰:共产党人要坚定革命理想,对党组织忠诚。一九四八年三月二十四日,军分区卫生部党总支批准我转为正式党员。我更加坚定对党的信仰--相信党,永远跟党走。

一九四八年四月我们军分区卫校被编为华中医校四队,一九四八年十一月三日毕业。我被留校在一队当排长。一九四九年四月二十四日,学校职工和学生从六圩渡江到镇江,再乘火车到常州驻牛塘桥,学校改名为苏南军区医校。一九五〇年八月学校停办。我根据组织安排,先后到军区高干疗养院、苏南行署第二医院八室和常州公费医院工作;组建空军廿师,我调到该师卫生队工作三年;一九五三年六月又调到华东军区空军卫生部组织计划科工作三年;一九五六年六月调天津总后预校医科班学习一年文化;一九五七年六月被xx第二军医大学录取为五七级学员;一九五八年四月,我转业到xx第二医学院工作,在基础医学部,先做政治辅导员,后到党总支办公室工作了六年,在组织部工作了廿四年,最后到档案馆工作了三年离休。

虽然我辗转了很多的地方,但跟着党七十一个春秋。回忆入党之初的懵懂,经过反复教育、锻炼,去掉了灰尘杂质,坚定了理想信念,加入了为人民服务的行列。是党教会了我正确理解人生,人不能只为自己活着,要为人民大众着想,为人民谋幸福,为国家谋发展。

【篇六】

今年71日,是中国共产党十九大后迎来的第一个生日。97年的艰苦奋斗,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伟业,迎得了一次又一次胜利,作为入党42年的老党员,看到祖国的发展和强盛,我从心底里感到自豪和骄傲。

想起42年前入党的这一天,我的心底无比激动。1976626日,这个日子特别好记,54年前的这一天,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毛泽东提出“六·二六”指示,要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作为一名医学生,在面临毕业分配选择的时候,组织的号召更加坚定了我的理想信念和远大志向,就是到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为西藏农牧区的医疗卫生事业奉献自己的青春和力量。

我曾经为学校校报撰写过《我在西藏闯“三关”》一文,“三关”指生活关、语言关和骑马关。在海拔4100公尺的边防县下一个区卫生院,我和爱人一起,从无固定的作息和节休时间,更不分白天昼夜,我们克服生理和心理上的种种困难,培训当地医务人员,开设门诊病房和下乡巡回医疗服务,走遍了乡村的角角落落。

从地区行署所在地泽当镇到我工作的地方,开车要整整走上一天路程,可是初到如山寨般大小的洛扎县城,令我万万没有想到的是,竟有两位50年代毕业于华西医科大学的老大学生,已早早地等候在医院门口迎接我们。他们在这里已经工作了整整十八个年头,以后我们又朝夕相伴一起走过了七个春夏秋冬。后来我到地区人民医院工作,看到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毕业的老大学生更是比比皆是,地区卫生局局长、人民医院的院长、及内外妇儿科主任几乎都是来自这个时期。

最令我难忘的是地区人民医院邓志福院长,七十年代末,组织上已同时批准他和爱人调往内地,悉此消息,地区人民医院党政班子集体给地委打报告,同意他爱人先调往内地,但希望邓院长能暂时留下来至下一批内调,在工作上把大家再带一下,邓院长没提出任何要求留了下来。但令人万万没想到的是,在一次外出公差的过程中,邓院长不幸车祸遇难,永远留在了山南地区烈士陵园。

回到xx后,常有人这样问我:你们去西藏后悔吗?

回顾这么多年在西藏走过的艰苦历程,特别我爱人李国瑛更是遇到过翻车、心跳骤停、阑尾穿孔、死胎引产等九死一生的种种危险,也遇到子女体弱多病、隔代教育、父母年迈病重等需要照顾的重重困难,然而,每每想起当初的入党誓言,想起身边老西藏人“献了青春献终生、献了终生献儿孙”的无私奉献精神,所有艰难困苦都已成为一份独特的人生经历。正是在老西藏人精神的鼓舞下,才使我们理想风帆没有偏离航向,我们是老西藏精神的继承者和传承者。

十六年的西藏生活和工作使我们深深感悟到: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有信仰,才有方向,脚下才有力量,人生才走得踏实;有毅力,才能克服人生中的任何困难和挫折,人生才能走得顺利;有奉献精神,淡迫名利,才能全心全心意为西藏人民服务,人生才能感觉快乐、幸福。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f9b32a8448fe04a1b0717fd5360cba1aa9118c39.html

《我的入党故事6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