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冒名贷款诉讼案件中农信社败诉的案例

发布时间:2014-01-31 20:24:00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顶冒名贷款诉讼案件中农信社败诉的案例

来源:齐鲁网

2013-12-21 08:00

[提要]近日,有媒体报道,莱芜市孝义信用社出现顶冒名贷款事件。经过记者调查发现,莱芜市信用社违规放款事件一千多起,金额上亿元。

齐鲁网1221 金融业是与老百姓息息相关的行业。字面上的担保人成为了实际的贷款人,而其本人却毫不知情。近日,有媒体报道,莱芜市孝义信用社出现顶冒名贷款事件。

现象:担保人被诉 替借款人还款

王先生是莱芜市一名普通市民。2009年,一位叫朱振营的人偶然到访,让他不经意卷入了一场金融纠纷。王先生告诉记者,朱振营称要急用钱,厂子里需要资金,让王先生作担保人。王先生答应了,并签了字。两年后,王先生突然接到了来自孝义农信社的民事诉讼状,诉讼理由为"贷款人无力偿还贷款",担保人王先生需要承担连带还款责任,数额为30万元。

在诉讼过程中,王先生惊讶的发现,这笔贷款的借款人并非朱振营,而是一个名叫李德存的人。王先生称,他并不认识李德存。当初签字的时候,王先生也没有见过贷款合同,只是在担保合同上签了字,而且担保合同上没有写明被担保人是谁。

王先生告诉记者,这笔三十万元的贷款中,除了他,还有另外三名担保人。朱振营的名字赫然出现在担保人的签名中。朱振营实际上只是担保人,真正的借款人却是李德存。

另一担保人告诉记者,当时朱振营领信贷员来找他签字时,表示是为了朱振营的贷款作担保。而担保人给李德存打电话时,李德存表示自己根本没有贷款。三十万元的贷款实际上是被朱振营直接从农信社处支走了。

三位担保人都表示,朱振营上门申请担保的时候,农信社的信贷员与之随行,这让人不得不对朱振营与农信社信贷员之间的关系产生联想。除此之外,王先生提供的一份借款人李德存借款时的虚假抵押物更让人感到意外。王先生告诉记者,李德存的营业执照是伪造的,签发日是2009718,那天是周六,工商局不上班。对此,莱芜市孝义管理部门也出具了官方认定。

王先生表示,这是农信社信贷人员的严重失职,甚至存在与朱振营恶意串通的可能。他表示,孝义农信社之所以会起诉自己及其他担保人,是因为朱振营没有按期还款。按照约定,贷款要由几位担保人偿还。

记者在调查中得知,朱振营已经被莱芜市公安部门刑事立案调查,孝义农信社向几位担保人追讨贷款的诉讼,也最终通过几位担保人的上诉有了最终裁定。裁定书写道:上诉人消音农信社在该笔业务办理过程中存在违规行为,上述问题的存在直接影响到借款及保证合同当事人的责任承担,根据相关司法解释,驳回孝义信用社的起诉。莱芜市孝义农信社一笔三十万元的贷款,最终经过法院二次裁定,认定农信社存在违规行为,不予支持。

真相:顶冒名贷款事件不是个别现象

王先生告诉记者,顶冒名贷款的情况并不少见,时间集中在2007年到2010年之间。"这不是个别现象,而是普遍现象。"王先生说。

记者随后来到了莱芜市农信社进行求证,工作人员表示负责人不是谁都可以见的,不预约,负责人不见陌生人。随后,在行业知情人那里,记者得到了一份文件,签发方是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莱芜监管分局,题目为"莱芜银监分局关于顶冒名贷款专项集中治理活动总结情况的报告",受理方是山东银监局。文件中称,关于莱芜市顶冒名贷款的专项治理活动从201026正式开展,治理期间共排查发现顶冒名贷款1125笔,金额达16875万元,分别占全部贷款和余额的3.69%1.82%。其中,顶名贷款1080笔,金额16294万元;冒名贷款45笔,金额581万元。在存在的问题一项中,报告称,对于顶冒名贷款的专项治理,面临现金清收率较低的问题。全市农村信用社通过现金方式清收顶冒名贷款57笔,金额654万元,现金清收率仅占3.9%

随后,记者来到了莱芜银监局监管二科。相关负责人表示并不知情。在记者的提示下,负责人又表示想起来了,但称实际上并没有上千件顶冒名贷款事件。该负责人表示,具体处理情况需要去省银监局了解。

记者到山东省银监局了解情况,有关工作人员表示因为顶冒名贷款情况比较多,莱芜有专门的人员清理顶冒名贷款。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f9c4a95225c52cc58bd6bef1.html

《顶冒名贷款诉讼案件中农信社败诉的案例.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