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写读后感

发布时间:2020-03-26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人教新课标
《中国小说欣赏》《骆驼祥子》资料
一、主要情节与主题
《骆驼祥子》的情节并不复杂,像祥子的经历一样简单。 祥子是个老实、木讷、硬朗的年轻汉子,从农村出来到北平拉洋车。他惟一的志向是省出钱买一辆自己的车子来拉。可 是他刚刚买了一辆,就糊里糊涂被拉了丁,车子也被人夺走了。有一天夜里,他趁机从军营里逃了出来,还顺手牵来了三匹骆驼,但慌张之中只贱卖了三十五元。
为了再买一辆洋车,祥子更加卖力拉车,甚至开始硬抢老车夫的生意,这是他以前根本不屑做的。刘四爷那个又丑又凶的女儿虎妞引诱了他。祥子一想起这事就感到很羞耻,就离开刘家到曹教授家拉私人包车。正当他日子走上正规之时,虎妞又找上了他 ,还骗他说自己怀孕了。
曹先生遭学生陷害, 孙侦探借机敲诈,骗走了祥子所有的积蓄。走投无路的他只有回到刘四爷的车厂去。虎妞父女在生日宴会上闹翻了,他和虎妞结婚后,只好搬到一个贫民窟去住。
虎妞以为父亲早晚会原谅她,很快便把平日积蓄花完了。祥子悔恨就这么被骗了婚,越发卖力拉车,希望能够独立自主。有一天奇热,又下了豪雨,一热一冷,祥子回家就发起高烧来,病了两个多月。身体不再像以前那样强壮,而虎妞却常常对他冷嘲热讽,祥子非常痛苦,好在他结识了一个叫小福子的邻居女孩,还能得到些慰藉。小福子是
个妓女,她要赚钱 养酒鬼父亲和两个弟弟。虎妞难产死了,祥子很想娶这个困苦的好心女孩子,但想到还要养活她那一大家人,就打了退堂鼓。
祥子心情越来越坏,学会了抽烟喝酒,也开始和那些吊儿郎当的车夫来往起来,甚至拉包车时还从女主人那里染上了淋病。这些屈辱使他再次振作起来:他要娶小福子,然后再去求恩人曹先生让他拉包车。曹先生很高兴让他回来,但他决定得先找到小福子。千辛万苦的寻找之后得知: 小福子受不了屈辱,已经上吊自杀了。他的精神就这样一下子全垮了:他已经失去了生活所应有的勇气和毅力。他开始自暴自弃,偷东西,卖朋友,越来越肮脏懒散,最终堕落成了邪恶的无业游民。
《骆驼祥子》让我们看到,一个淳朴的农村小伙子在现代城市文明的挤压下,是怎样一步步堕落的。
二、人力车夫形象的塑造
祥子是旧中国农村破产后进城贫民的典型形象。他从农村来到城市谋生,买一辆自己的车是他惟一的生活目标,“足壮与诚实”是他安身之本。这本是天经地义的事,在和平年代完全可以实现,可在那个时代,却是那么地遥不可及。诚如作者所说的那样:“一个拉车的吞的是粗粮,冒出来的是血;他要卖最大的力气,得最低的报酬;要立在人间的最低处,等着一切人一切法一切困苦的打击。先是大兵、再是侦探,从经济上两次剥夺了他辛苦积累的全部;还有虎妞,从感情和精神上也不放过他。好不容易有个恩人,却也是个文弱的书生;
有个知心的女孩吧,却也无情地被社会给吞噬了……一切的一切,似乎与祥子那个善 良的 愿望作对。所有的路 一条又一条全被堵 ,祥子只有堕落了,堕 落得和这个社会一样的黑。
但我们同时还要看到,祥子的目标只是个人目标,也只愿通过个人奋斗达到这个目标:他不合群,别扭,自私,死命赚钱,“不得哥儿们”,这就使他很难从更宽、更广、更深的层面来思考自己的出路。他自以为“有了车就有了一切”,就像农民认为有了地便有了一切一样,只不过是不切实际的幻想;不与人争辩、不与人接触,是他忍让苟且的表现。这种性格,导致他面对纷繁的社会缺少明智的认识,这就决定了他或许能够承受自我所加的任何压力,但面对外来的力量,却是既缺乏挑战的勇气,也缺乏应对的智谋。所以,在尔虞我诈的社会环境里, 他只有一步步走向了堕落:虎口逃生,偷了三匹骆驼,可以说是他堕落的开始;为了挣钱他开始抢生意,这也是他以前从来不屑干的;面对虎妞的性引诱,他也没能坚守住自己的防线;面对善良的小福子,他也没有勇敢地负起责任来,尤其是得知她的死讯后,也没能 反省一下自己… …他从来没有想到生活中竟然会有这么多的变故!所有这些都使他最终完全屈服于命运,一步步走向堕落的深渊,这不能说没有他个人性格上的因素。从这个意义上说,《骆驼祥子》中也不乏对祥子这类下层贫民性格的批判,这与“五四”以来“批判国民性弱点”“唤醒民众”这一文学大主题是一脉相承的。
祥子的悲剧,是性格和命运的悲剧。它真切地展现了一个本不该毁灭者的灭亡的全过程,具有典型的悲剧意义和深沉的悲剧力量。

三、艺术成就
人力车夫是现代文学作品中经常出现的创作对象。胡适、刘半农、鲁迅等都写到过人力车夫,但他们都 是从一个知识分子评判者的角度描写他们的生活,赞美他们的品格。老舍则放弃了评判者这一居高临下的姿态,真正 深入到了祥子实实在在的生活,深入到了祥子丰 富细腻的内心世界,从而通过祥子的眼睛来观察这个世界,透过祥子的心灵来感受这个世界,使得车夫们的生活变得立体而细致,典型人物也具有了心灵深度。祥子来自农村,带着农民特有的质朴、固执和愚钝。随着故事的展开,祥子的性格也发生了变化:由最初的淳朴木讷一步步变得粗鄙不堪。 为有着大量细致而立体的生活细节刻画,有丰富细腻的内心描写,他的堕落过程就更让人觉得是 真实而必然的。这也是其艺术感染力的基础。
与其他作品人物塑造不一样的是,《骆驼祥子》运用了大量的心理描写。祥子个性沉默、坚韧乃至木讷,但心中却有秆秤,心理描写恰恰也就突出了他的这种性格。然而, 老舍高明之处在于,他并没有局限于直接的剖析,写出大段大段的内心独白,而是结合着情节的发展,采用了大量的侧面描写来刻画他的心理变化:或通过简短的对话来表现,或通过具体细微的动作来揭示,或借助别人的眼睛和话语来反映,或借助景物的变化来衬托。这样的心理描写,既切近了人物性格,又联系了情节发展,从而给人展现了一个立体而丰富的内心世界。
“京味儿”语言可以说是老舍最具标志性的特色。老舍最善于从
北京口语中提炼出自己特有的语言,形成幽默、洗练、优雅,略带“雅谑”的“京味儿”语言。简洁朴实、自然明快是其最大特色。
鲜明突出的京味儿,是《骆驼祥子》的一大特色。骆驼祥子及其周围各种人物的描写被置于一个老舍所熟悉的北平下层社会中。从开篇对于北平洋车夫“门派”的引言、到虎妞筹办婚礼的民俗的交代,从对于北平景物的情景交融的描写到骆驼祥子拉车路线的详细叙述,都使小说透出北平特有的地方色彩。小说写祥子在混乱的军营中顺手牵走几匹骆驼,卖得了钱而后走到北平城郊的时候,对故都那种平和、安谧的景物描写很好地衬托了祥子此时的心情。在烈日与暴雨下拉车的祥子,对瞬息变化莫测的大自然的感受,既切合北平的自然地理情况,又与祥子这个特定人物的身份相一致,表现出作者对故乡了如指掌的熟谙和驾轻就熟的描写技巧。
京味儿还强烈地体现在小说的语言上。老舍融化了狄更斯、契诃夫、莫泊桑、欧•亨利等小说语言的幽 默、洗练、优雅,形成了他从生活中提炼出来的独具文化色彩的语言,他那通体光润圆泽中透露出的“斯文”“雅谑”的“京味儿”,是从悠久历史与文明中所孕育出来的民族文化的智慧与外观。老舍采用经他加工提炼了的北京口语,动鲜明地描绘北京的自然景观和 社会风情,准确传神地刻画北平下层社会民众的言谈心理,简洁朴实、自然明快。文字“极平易,澄清如无波的湖水”,又“添上些亲切,新鲜,恰当,活泼的味儿”。老舍来自平民,他对学习中国民间通俗艺术保持浓厚的兴趣,并写了鼓词、戏曲、掌握了许多民间语言艺术精华。据计算机统计,《骆驼祥子》
全作近11万字,只用了2400多个汉字,出现频率最高的都是常用字。认识621个字、相当于小学高年级水平的读者就可以通读这部杰出的文学名著。他还善于有选择地使用北京土语,增加语言的地方风味,比如写祥子身体“挺脱”“硬棒”,写刘四是个“放屁崩坑儿的人”祥子穷途末路,病体奄奄地为人家作丧事时,“马路边上缓缓地蹭”曹先生家的女佣称赞祥子是“老实巴焦”,都是取自北平人的唇舌,又符合人物的身 份、个性、教养。虎妞引诱祥子时的一番话,更是闻其声如见其人,使虎妞这个老处女、这个车厂主女儿的泼辣、粗俗又工于心计跃然纸上。可以说《骆驼祥子》中的人物语言,都是个性化了的。作品的叙述语言也多用精确流畅的北京口语,既不夹杂文言词汇、也不采用欧化句法,长短句的精心配置与灵活调度,增加了语言的音乐感,在老舍手里,俗白、清浅的北京口语显示出独特的魅力和光彩。作品在情节交代和人物介绍时,笔墨省俭,表现力强。在写到刘四这个流氓无赖的经历和性格时,小说里叙述道:“年轻的时候他当过库兵,设过赌场,买卖过人口,放过阎王账”“在前清的时候,打过群架,抢过良家妇女,跑过铁索”,以结构相似而长短不一的句式,每句话里都包含着丰富的内容,又都极为平易俗白,不假雕饰,为人物勾画出一幅精彩的画像。客观叙述与主观剖白的水乳交融,使《骆驼祥子》在平静的外界景物衬托下写活了人物的内心活动、心理波澜。与虎妞结婚以后的祥子,渐渐地连拉车也厌恶了:“原先,他以为拉车是他最理想的事,由拉车他可以成家立业。现在他暗暗摇头了。不怪虎妞欺侮他,他原来不过是个路边小水桶都不如的人。”像
是作者的叙述,又像是祥子心中的思量,二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小说中那段关于烈日和暴雨的描写,也同样可以说就是祥子心中的感受。
《骆驼祥子》的语言造诣,充分表现了老舍是一位致力于民族化与大众化的语言艺术大师。
(选自朱栋霖、丁帆、朱晓进《中国现代文学史19171997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关于节选部分
一、节选部分前后的主要情节 课文节选自《骆驼祥子》的第八章。
祥子被抓了壮丁,新置的一辆人力车也被充了军,他第一次从心底喊出了:“凭什么?”趁军队撤退的时候,他溜了回来,并顺手牵走三匹骆驼,在一个村子里卖了三十五元钱,又返回了人和车厂,重新拉起了租车。他又燃起买车的希望,“对花钱是这样一把死拿,对挣钱祥子更是不放松一步”:没包月,就拉整天;早出晚归,不拉够一定的钱数不收车,一点也不顾惜自己的身体;也开始抢生意,“像一只饿疯的野兽”“只看见钱,多一个是一个”[来源:&&] 后来拉上一个杨先生家的包月,没曾想两位太太不仅朝死里使唤他,还不让吃饱饭,极为吝啬,祥子一怒之下便辞了职。心情沮丧的祥子,刚一回到人和车厂,便被虎妞发现了,被她灌了些酒后稀里糊涂地就与她发生了关系。有了这事,祥子觉得“疑惑、羞愧、难过,并且觉着有点危险”,心里憋屈极了,别扭极了。

正在苦恼之际,祥子遇到了善良的曹先生,曹先生要他到自己宅门里拉车。祥子“这些日子的苦恼忽然一齐铲净”“痛快得要飞起来”了。在曹宅拉车不久 ,中秋节后的一个晚上,在北长街上拉着曹先生跌了一跤,车把断了,曹先生也被摔了,祥子自己也手脸全是血。尽管曹先生没有怪罪他的意思,祥子却因自己的失职,主动请辞,并且提出不要工钱。在高妈的劝说下,他不再提辞工的事了。
课文所节选的部分就是从这里开始的。
其后,祥子渐渐和曹宅的人熟稔了,也维持着虽然不多但很固定的进项,一点一点地积攒着买车的钱。年节近了,祥子惦记着自己放在人和车厂的三十多块钱,准备着买点礼物去探望刘四爷。没想到虎妞却找上门来,一句“我有了”,便把祥子砸闷了,没了主意的祥子只能由着虎妞的安排。委曲憋闷的祥子深夜里辗转反侧,便又破了酒戒。此后三天,一个偶然的机会,祥子在茶馆里遇着了老马祖孙俩。祖孙俩的悲惨遭遇,让祥子“感到一种从来没有过的难受”“在小马儿身上,他似乎看见了自己的过去;在老者身上,似乎看到了自己的将来!”他开始怀疑起自己拉洋车的理想来了。曹先生遭到学生阮明的陷害,被侦探们盯了梢,祥子也被捎了进去,积攒的钱全被孙侦探敲诈抢走了。惊魂未定、一贫如洗的祥子不得不再次回到人和车厂,去面对那黑塔似的虎妞:“我来了,瞧着办吧!怎办都好,我没了法儿。
大年二十七,刘四爷七十大寿,祥子忙上忙下,虎妞叫他干什么就干什么。老头子发现他们俩个很好,心中不悦,便和虎妞吵起来了。
虎妞一不做二不休,干脆明说了:“我已经有了,祥子的。刘四爷说:“有他没我,有我没他。”把祥子赶了出去。虎妞则在城外租了两间屋,坐着花轿过去和祥子结了婚。婚后,他们并没有改变主与奴之间的关系。祥子一直坚持要买辆车自己拉,做独立的劳动者,而虎妞则朝思暮想,想与父亲改善关系,继承父业。她根本不理解祥子。性格与阶级的差别,使他们冲突不断,成为同床异梦的夫妻。后来,虎妞听说她父亲已把人和车厂卖了,带着钱跑了,她后悔“我这一宝押错了地方”,这才不得不买了一辆旧车给祥子拉。买车后不久,祥子刚“觉出来虎妞也有点好处”,虎妞就难产而亡。祥子与虎妞结婚,买了车,虎妞死了,祥子只好卖了车来 安葬她。买车,丢车,攒钱,丢钱,买车,又卖车,真是三起三落。“像个鬼影,永远抓不牢而空受那些辛苦与委屈”
二、节选部分赏析
这段文字写的是,在曹宅拉车出了事,祥子一一回味着高妈的话,思索着自己的生活方法,充分表现了祥子的诚实、木讷的性情和个人主义的生活态度。
高妈还有方太太给他提供了几种攒钱的方法:1“放出去呢,钱就会下钱”──放个小型的高利贷;2“一块钱就可以立折子,你怎么不立一个呢”──储蓄;3“起上一个会”──搞小型集资互助。
而祥子是怎么想的呢?又是如何做的呢?
1、尽管“很佩服高妈的话”,却“觉得钱在自己手里比什么也稳当”:虽然“钱不会下钱;可是丢不了也是真的”。他爱钱,喜欢实实
在在地攥着:白亮、厚实、起眼,还能时不时地数数,让人觉得踏实。
2“把钱交进去,人家又在折子上画了几个字,打上了个小印。他觉得这不是骗局,也得是骗 局;白花花的现洋放进去,凭人家三画五画就算完事 祥子不上这个当”“折子上的钱只是几个字”“城里有许多许多的事他不明白”“他不愿再去听,也不愿去多想”“自己拿着自己的钱好了,不用管别的”
3上哪里找这么二十位人去呢?即使能凑上,这是个面子事”“好汉不求人”
高妈拿他也没办法:“你真行!‘小胡同赶猪──直来直去’;也好!”祥子呢?“对自己点了点头,似乎承认自己的一把死拿值得佩服”
祥子从农村来到了城市,环境变了,谋生的手段也变了,但他那种貌似实诚却狭隘的小农意识却一点也不愿去改变,就是他的理想──买一 辆属于自己的洋车,也不过把洋车看做“土地”,认为是惟一可靠的东西,甚至天真地以为靠自己强壮的身体,靠诚实苦干,靠一点一点地积攒就能实现自己买车的愿望,有了自己的车子,就可以独立了,自由了。因而,他认为自己和别的车夫不一样,也从来不曾考虑过别人的支持和援助,这种自身的局限加大了他与其他人之间的隔膜。这是一种典型的个人奋斗的道路。
课文内容上最大的特色便是心理描写。祥子个性沉默、坚韧乃至木讷,是一个心中有数却不善言谈的人。全文当中没有祥子一句话,甚至整部小说也没他几句话,而是通过丰富、多变、细腻的手法来描
写祥子的心理,描写填补了所留下的“话语空白”。在心理描写的使用上,作者的叙述视角游走于内心独白和全知全能之间,是二者的结合。祥子那些微妙的内心活动,毋庸置疑,是直接描写:作者深入到了他的内心世界,把那些微妙的变化揭示得活灵活现。而那些关于高妈及方太太等人生活方式的描写,既像是作者全知全能的叙述,又像是祥子看到并思索出来的。祥子一句话没有说,而他那种沉默而坚韧的个性却跃然纸上。
京味儿的口语化语言,是本文中的另一大特点。文中有不少北京方言:“合了辙”“抄着根儿来的”“撒手”“急得红着眼转磨”“吹上了牙”“放了鹰”“鼓逗”“横是”等等。文中短句子居多,就像北京人在推心置腹地谈心,同时还切合着内心细致而琐碎的思考。
“思考”导引
一、祥子是个老实本分的人,他少言寡语,埋头苦干。对高妈,他是佩服的,但他不愿意像她或方太太等人那样把钱拿去放贷或者存到邮局、银行里。他觉得还是在自己手里踏实。虽然不能生利,可保险丢不了。这些细节描写,充分揭示了祥子的性格与思想观念 。他虽然进了城,可思维方式与行为准则还停留在乡村,停留在自给自足的农耕社会。对商业行为与现代文明,他是不信任、充满怀疑的。
二、这是一道延伸拓展题,意在引导学生通过言谈话语,推断人物的外貌,进行适当的写作练习。学生可以在紧扣人物性格,推理人物表情的基础上,自由发挥。
教学建议

阅读本文后,教师可引导学生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深入探讨: 一、分析小说中的人物。本文中以内心写祥子,以言语写高妈,一个沉默一个多言。试着分析两人的性格特征。
二、跨时代的对照阅读。除了引导学生认识骆驼祥子,认识上世30年代中国的历史文化,我们还需要从今天的角度,深入思考个人主义的出路问题。虽然旧中国的北平与改革开放的今天不可同日而语,但就个人在市场经济中的求生存求发展这一问题上,还是有很多共性的。
假设在今天,有像祥子一样的人物,从农村来到城市,梦想着靠自己个人的努力寻求安稳的生活──
1.我们会怎样对待他的奋斗?
2.应当如何引导他们对社会生活产生更为深刻的认知? 3.对于个人和集体的 关系,我们能从《骆驼祥子》中得到什么启示?
三、学习本文中的心理描写。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f9cf7e86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01cf4e3.html

《学写读后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